屈原性格分析
浅析屈原的人格美
浅析屈原的人格美摘要: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爱国主义诗人、政治家。
他的人格美为世代所传唱,经久不衰。
今天,我们通过他流传下来的不朽诗篇,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政治生涯,还有古今中外人们对屈原的敬仰,可以体味屈原光辉峻洁的人格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屈原;人格;独立不迁;爱国主义引言两千多年来,屈原研究及楚辞学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热点,屈原的作品和屈原的人格,尤其是他那种峻洁纯美,独立不迁,归结到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人格和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在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博大精深的国度中产生影响和意义是广泛深远的。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世界综合国力大比拼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提倡屈原这种峻洁纯美的人格和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本文试图从屈原的作品、生平和其在历史上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屈原的人格美。
一、通过屈原的诗篇展现屈原的人格美。
屈原遗留于世的作品不多,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总共就有23篇,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他创立了“楚辞”,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文心雕龙·辨骚》),他还开创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
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歌德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
”(《歌德谈话录》),屈原就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和杰出的政治家,在他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受到广泛推崇。
在2010 年3月14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与采访中国2010年“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一开场,总理即以屈原《离骚》里的名句明志:“‘亦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人民网)可见屈原的思想流传之深远。
1、《橘颂》追求的内外美统一、独立不迁的品格今天,怀着敬仰之情品读了屈原早期作品《橘颂》,文章里体现作者追求的那种光辉峻洁、独立不迁的品质,更激起我对这位传世伟人的崇敬和缅怀。
屈原的性格
屈原的性格
问题:屈原的性格?
答案:
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生命与“修名”为代价,自塑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成了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
屈原以忧国忧民与求君任用二者为中心,形成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与理想美政的融合。
屈原是一个有才华、有个性也有明显缺陷的政治家,是一个诗人气质过于强烈的政治家。
屈子之悲是从时代和社会现实中生发出来的深厚博大的感情,所以他的《离骚》具有史诗的性质。
屈原的爱憎是分明的,他嫉恶如仇,感情象一团火,按照一般的逻辑,他是要唾弃楚王的。
然而这只是我们现在的人的想法,在当时,特别是对屈原这样一个具体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屈原悲剧性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忠与直在他身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扩展资料:
屈原心理模式:
1、自负感。
作为贵族文人,屈原也患有古代文人的通病:自以为才能高超的贵族性、复杂政治生活的幻想性、企望权位官阶的高层性,所以总是孤芳自赏,自我陶醉,自视甚高,自许辅弼,自期将相。
如果打了一点折扣,就会感到不平,感到有负平生志向而痛心疾首。
2、失意感。
屈原之不遇,有时代、环境、气质、素质、能力、水平、个性诸原因,他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成熟的、老练的政治家,而是一个理想型、情感型、诗人型的政治家,对自己人才品格过高估价,左右了官位权利的高价值取向。
对复杂政治的简单化理解,使自己从政入世缺乏足够的精神准备,有探囊取物式的期望、急切,而无冷静、从容之态度。
屈原卓尔不群的性格
屈原卓尔不群的性格,浪漫奇谲的文学作品和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性结局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索。
他有意成为政治家,实现他的“美政”理想,最后却失败了;他无意成为诗人,却又不得不行吟泽畔,并因其积极的浪漫主义情怀而获得世人景仰。
屈原的悲剧在于他有一个滚烫的灵魂。
南北文化的熔炉终日炙烤着他,使他在出世和入世哲学中艰难地思考,在阴阳神仙中痛苦地徘徊,并在水深火热中炼就了他崇高的人格。
儒道文化是先秦南北文化中最具代表也是影响最大的,这两种文化顽强地附着在屈原的身上,撕扯着他地灵魂,他在积极入世走向消极出世之间徘徊,最终用沉江的方式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挽歌。
屈原悲剧还在于他的理想建立在一个空洞王国上。
在《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道出了屈原所面对的现实。
因为执著,屈原是一个永久的孤独者。
屈原是固然屈原当时所爱的“楚国”与现在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概念,或者说当时的屈原尚仅是一种“宗国”情结,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郢都。
当年五月五日,屈原悲痛难捱,在无可奈何之际,怀抱大石自沉汨罗江,以表其忠贞爱国之怀。
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悲壮乐章。
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被公认的中国诗歌之父,是中国的诗魂、国魂、民族魂。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独醒”实际上是一种超乎常人的意识和洞察力,一种把握时代脉搏和预测未来的超前意识,屈原不愿妥协、不愿隐匿、也不忍心离开自己的故国,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他的死是对社会的抗议,是对操守的坚持,在死亡中诞生了伟大而崇高的精神,,他的死是可以被世人所理解的,虽然他失败了,但其精神没有磨灭。
他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仍然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文化原型与精神典范。
屈原的爱国和忧国忧民,不是停留在一般信念和文字上,而是与他的“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结合在一起。
他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之所系、基石所在。
端午节屈原的人物形象分析
端午节屈原的人物形象分析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而在端午节的传说中,屈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形象在端午节的传统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屈原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屈原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的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他是一个非常重视国家利益和民族命运的人。
屈原曾担任过楚国重要的官职,但当他看到楚国逐渐衰落并被强大的秦国侵略时,他选择了自杀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屈原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在端午节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他选择投江自尽的行为,被视为是为了保护国家而做出的牺牲。
其次,屈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渊博知识的人物。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文学才华卓越,对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屈原的诗歌作品《离骚》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邃的思想触动了无数读者。
在端午节的故事中,屈原的才情和知识也得到了体现,他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对国家的关切和忧虑。
此外,屈原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
在传统的端午节故事中,屈原的自杀被视为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命运。
屈原的悲剧性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也体现了整个国家的悲剧。
端午节作为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也传达了对这个悲剧故事的悼念和追思。
最后,屈原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人物。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国家分裂的时代。
屈原不仅仅是一个受到影响的个体,更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他的形象和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符号之一。
总之,屈原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的人物,他的形象在端午节的传统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渊博知识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同时,他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悲剧色彩和时代性的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通过纪念屈原,也在缅怀那个悲壮的时代。
历史剧《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历史剧《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
1、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
2、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
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糜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
他愤怒痛斥张仪。
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大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
3、屈原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像火山岩浆。
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
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
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屈原列传》人物浅析
《屈原列传》人物浅析《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的一生。
作为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个忠臣爱国的形象。
本文将对《屈原列传》中的人物进行浅析,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及其与屈原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主角屈原,他是楚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国父”和“中国的诗神”。
屈原出身贵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早年游学于当时的名士之门,深得经典之道。
他深谙兵法政治,对楚国的国家兴衰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又是一位文学家,以《离骚》、《天问》等名篇享誉后世。
由于政治斗争和嫉妒心理,屈原最终被贬谪至汨罗江,遭遇了悲惨的结局。
屈原的性格特点是坚韧不拔、忠诚耿直。
在楚国国内外政治斗争中,屈原临危不惧,忠于国家忠于正义,对周围的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即使在身处囹圄的绝境,他仍然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屈不挠地写下了《离骚》等感怀国家兴亡的佳作。
屈原是一位具有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的人物。
接下来是屈原的恩师伍子胥,他是楚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屈原的恩师。
伍子胥一生忠于楚国,曾多次力主反对秦国,为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种种政治原因,伍子胥最终被楚国君王所弃,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在《屈原列传》中,伍子胥和屈原一样,都是忠臣爱国的代表。
他们之间有着师生之谊,共同承受了国家的苦难和不公。
伍子胥的性格特点是忠诚坚毅、无私无畏。
他为楚国付出了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命运,可见其忠诚和无私之心。
他对屈原也是十分器重,多次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屈原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所成就。
伍子胥是一个具有高尚品格和忠义之心的人物。
还有楚国的君王莊王,他是屈原的政治对手,也是因为他的政治决策,导致了屈原的悲惨遭遇。
莊王是一个典型的昏君,他沉迷于声色、懒散奢华,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最终导致了楚国的灭亡。
在《屈原列传》中,莊王是一个贪图享乐、愚昧懦弱的形象,他对屈原的贬谪和绝望毫不关心,只顾自己的私欲和享乐。
《史记》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
《史记》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屈原作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浪漫主义诗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具有反抗强权的精神。
但是,其性格孤高、自负、倔强,导致他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正是因为这种偏激的性格和个人经历,他才会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史记》以列传形式单独且详细叙述了屈原生平,生动地展现了屈原的坎坷人生,由此可见屈原在司马迁心目中的分量。
(一)屈原正面性格特征;屈原的正面性特点要远远超出其负面性特点。
屈原作为忠君爱国之人,其自身的崇高人格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
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也就是说,屈原的治国能力非常出众,受到了楚怀王的重视和信任。
屈原敢于犯颜直谏,将楚国安危与自身安危紧密结合,为了楚国甘愿牺牲个人前途。
尤其是在秦昭襄王邀请楚怀王去秦国赴会时,屈原更是直言不讳地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由此可见,屈原观察敏锐,能够提前判断秦昭襄王的阴谋诡计。
除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之外,屈原的文学成就也造诣颇深,其代表作《离骚》作为叙事恢弘的长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创作出全新的文学创作方式。
屈原的负面性格特点;1、自视甚高,非常孤傲2、固执己见,不肯屈服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始终以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来对屈原进行评价。
首先,司马迁盛赞了屈原高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看淡生死的高尚品质,所以司马迁对屈原心生敬佩。
但是,对于屈原得不到国家重用,听闻楚国国都郢沦陷就愤然选择投江,司马迁并不赞同,因为屈原没有凭借自己的才能游说诸侯。
在经过屈原自沉之地时,司马迁为他不能实现志向而悲伤,也为他的为人感到敬佩,称其可以与日月争光。
通过分析《史记》中屈原的人物形象,人们能够明确屈原之所以遭遇不幸,主要原因还是自身性格缺陷。
作为政治家,屈原是失败的,而作为爱国主义诗人,他无疑是伟大的。
屈原始终坚持操守,始终深爱国家,爱国为民。
《屈原列传》人物浅析
《屈原列传》人物浅析《屈原列传》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主要记载了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生平事迹。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对中国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屈原在史记中的形象、性格特点、成就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一、形象成就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字“云中”,号“渌水”,南阳(今湖北省南漳县)人,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和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
屈原年轻时聪明好学,广泛涉猎各种文化知识,深谙经史子集,尤其精通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他曾经任楚国的文官,为楚宣王的左徒,担任过宰相之职,是楚国政治的重要决策者和参与者。
屈原以其爱国的情怀和政治才能而闻名于世。
他在位期间,通过政治改革和军事建设,提高了楚国的国力,加强了楚国对外的霸权地位,为楚国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屈原还是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离骚》、《天问》、《渌水》等诗篇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性格特点在《屈原列传》中,屈原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他的爱国热情、政治才能、文学才华和激进的性格特点。
屈原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人。
他心系楚国的命运和民众的疾苦,不惜倾尽自己的力量为楚国的强大和繁荣而努力奋斗。
他不仅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楚国国力增强的政治建议,还亲自参与了楚国的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充分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政治抱负。
屈原是一个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人。
他在楚国政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曾经担任过楚国的宰相,为国家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他的政治才能不仅表现在他对国家政务的熟悉和处理得当,还表现在他对政治形势的敏锐洞察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清晰思考。
这种政治才能使他在楚国政坛上备受重视,并为楚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屈原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才华的人。
他的诗篇《离骚》等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表达形式,深受后人的喜爱。
屈原列传(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疾恶如仇、忠君爱国
正道直行 英明果断
靳尚、郑袖的贪婪卖国
爱国无私
宋玉之徒虽“祖屈原之从容辞 令”,但“终莫敢直谏”
忠贞爱国、正直无畏
渔父的明哲保身、随遇而安
坚贞品德、高尚志行
司马迁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着屈原那样正道直 行的品格,有着屈原那样深厚而又执着的感情。他景仰屈原,同情屈原, 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哀怨之情。
翻译理解文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 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 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 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 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 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 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 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这篇文章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把屈原 “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连在一起,具体而又深刻地表现了 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屈原的正直集中地表现在他洁身自好的高尚 情操和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上。
知人论世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 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 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 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上称帝 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 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 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列传》人物浅析
《屈原列传》人物浅析《屈原列传》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楚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
屈原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屈原列传》中的人物进行浅析,探索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历史意义。
屈原:楚国大夫,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屈原在《屈原列传》中的形象是一个忠诚于国家、热爱民族的人物。
他在楚国历任重要职务,曾多次建议国君对外交政策和内部管理进行改革,代表了一种坚定的爱国情怀和政治抱负。
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被誉为爱国诗人。
屈原还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婉约抒情的语言著称。
在《离骚》中,屈原营造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表达了对理想国家的向往和对个人遭遇的悲叹,同时也揭示了他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屈原的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和深刻的内涵,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
《屈原列传》中还记载了屈原在政治上的不幸遭遇。
他多次被贵族排挤,最终在楚怀王的谗言下被流放,这一段经历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屈原为了保卫国家利益和保全民族尊严,不畏权贵的迫害,以身殉国,给后人留下了一幅忠臣义士的形象。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屈原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更是一位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顾一切的政治家和忠臣。
他的形象历久不衰,对后世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怀王:楚国国君,屈原的上司。
在《屈原列传》中的形象是一个谋略高明、善于权谋的君主。
楚怀王在位期间,秉持着强大的政治野心和军事胆量,使得楚国一度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他在对外征战和对内政治施政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
楚怀王在《屈原列传》中也展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他对屈原的猜忌和排挤,最终导致了屈原的流放和悲惨遭遇。
这一段故事揭示了楚怀王的私欲和独裁本性,表明了封建君主统治下忠良的遭遇。
屈原的人格美
屈原的人格美原是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1953年他与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的文学家拉伯雷,古巴的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一道成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具有崇高的人格美。
其主要表现在对政治理想的不屈追求,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追求完美人格的精神,对邪恶势力的斗争和深深的爱国主义的情怀。
首先,屈原的人格美表现为对崇高政治理想的追求。
崇尚真理,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是人格美的基础,也是人格美的最高体现。
屈原一生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是“美政”。
他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也就是举贤任能,立法富国。
楚国本是当时的大国,但由于楚王的昏庸,致使政治日趋黑暗,屈原的治国方案就是挽救楚国命运的良药。
细读《离骚》,我们可以感触到诗中充满了诗人不懈追求政治理想的热情。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为了楚国的强盛,诗人奔走操劳,希望君王能赶上前代圣君的脚步,并主动承担起开路先锋的重任。
诗人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遭到楚国一伙奸佞的阻挠,连楚怀王也疏远了他。
但是,诗人的决心从未动摇。
诗人反复表示:“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百折不挠,宁死不屈,是其崇高人格的体现,是其人格美的核心。
信念是人格的支柱,只有确立了坚定不移的信念的人,才具有审美价值。
美国思想家埃里希·费罗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信念与其说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毋宁说是一种分布于整个人格中的性格特征。
”屈原兼政治家与文学家于一身,政治家的头脑决定了他要为崇高的政治理想奋斗不息;放弃理想和信念也就等于放弃了人格。
屈原一旦认定了崇高的政治理想,就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人格美。
离骚中屈原的人物形象
离骚中屈原的人物形象《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诗歌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它的作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人物形象深刻、丰富,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从屈原的生平、性格、思想、风格等方面,对他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探讨。
一、屈原的生平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夫,他的生平经历非常传奇。
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深受家庭和师长的爱戴。
他曾经参加过楚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担任过楚国的官职。
但是,由于他的忠诚和正直,他在官场上遭到了很多敌对势力的排挤和打压。
最终,他被迫离开了官场,开始了漂泊流浪的生活。
在流浪的岁月中,屈原对社会和政治的现实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危机,他开始了他的爱国之路。
他写下了《离骚》这部伟大的诗歌作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之情。
但是,由于他的言行和思想触犯了当时的统治者,他最终遭到了流放和牺牲。
二、屈原的性格屈原的性格特点是坚强、忠诚、正直和独立。
他在官场上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屈不挠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他对祖国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心,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
他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和才华,能够自如地驾驭文学和政治两个领域。
他的思想开放、求实、进取,不断探索和创新,具有创造性和探索性。
三、屈原的思想屈原的思想是崇尚人民、弘扬爱国、民主、自由和进步的思想。
他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他反对封建主义、贵族主义和专制主义,主张民主、自由和平等。
他认为文化是国家和人民的精神支柱,文化的发展是国家和人民发展的重要保障。
他的思想为中国古代的民主、自由、进步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屈原的风格屈原的诗歌风格是雄浑、豪放、激昂、深沉、富有感情和音乐性。
他的诗歌充满了民族和人民的热情和力量,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浅析屈原性格的形成因素
浅析屈原性格的形成因素作者:黄珊珊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2期摘要:重新品读《离骚》,对战国文学家屈原性格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屈原性格的特点。
关键词:《离骚》;屈原性格成因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6-0009-01一、屈原性格特点千百年来,屈原作为中华民族忠贞品格与爱国精神的象征,其情志之高洁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为何如此一位才华逸群绝伦的诗人,最终的结局是我们认为的以悲剧色彩了结自己的一生?可以通过考察屈原的性格来窥视原因。
班固在《离骚序》中对屈原性格评价可窥一斑:“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然数责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
亦贬洁狂狷之士。
”不过此评价有失偏颇,但从侧面透视出屈原性格和常人的不同。
他的性格执着、孤独、倔强,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是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体,与统治集团格格不入,却自始至终对君王忠贞无二;其浓厚的爱国热情,积极进取的性格、民本思想等都是其性格的典型特点。
二、影响屈原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生活环境造就了屈原桀骜不驯的性格,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生活在辽阔的楚荆大地的楚人,具有其独特的性格气质。
屈原时代,楚人已经由周初方圆数十里的一个南方小国发展成一个一流大国,他们具有鲜明的地域独立性。
另外,楚文化中具备了中原文化的因素和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
在学习中原文化的同时,不仅保持了自己的个性文化,又形成了浓厚的爱国之情。
屈原生于斯长于斯,其性格必然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有着楚人性格的特征,他敢对天地神、先贤、天理、先王等进行诘问,可以看作是其桀骜不驯性格的充分展示。
其次,屈原的出身、血统和天性造就了个人性格上自负、倔强及孤独矛盾的高冷性格,为他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他对自己高贵的出身和贵族血统相当自负。
《离骚》开头便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如何看待屈原自沉
如何看待屈原自沉
1.为国而死。
当时的秦国特别强大,楚国的都城被秦攻陷后。
屈原感到自己的国家就要灭亡了,作为一个对楚国有着浓烈情感的人来说,屈原不愿亲眼看到这一幕的发生,因此投身汨罗江中。
2.为想要完美而死。
屈原性格刚直,而政治是黑暗和残忍的。
屈原发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楚怀王这样君王的带领和无能却攻于心计不为民政的同事们的配合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业。
屈原想要的是“明君”和“哲王”,想要能真心为百姓做出业绩的同事,而赤裸的现实一次又一次的将他扇醒,终于投江。
3.为救顷襄王而死。
这是一种较为新奇的说法。
起源与一个民间传说怀王死后,楚国已经变的不能再承受任何的攻击,而那时候的秦国经常对楚国进行侵犯,终于攻占了郢都。
倾襄王在被秦国追杀的过程中想到了流芳在汨罗江附近的屈原,想问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扳回一局,重振楚国。
然而秦军得知倾襄王的想法后追随而来,屈原为力保倾襄王,便与他交换衣服当着秦军的面跳下汨罗江,襄王获救。
总的来说,不管哪种原因,屈原或是因为绝望,或是因为大义和性格原因都使得他不得不投江自尽。
从离骚看屈原的悲剧性格
從離騷看屈原的悲劇性格一、前言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科閃爍的巨星,原因在於屈原詩歌所表現出來的愛國精神、道德情操、及其本人的悲劇命運,感動了世世代代的讀者。
司馬遷被處宮刑後,奮志寫作史記,以「屈原放逐,乃賦離騷」的話來激勵自己,並為屈原立傳,說他「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李白更讚頌他:「屈平辭賦懸日月,處王台榭空山丘。
」以屈原的詞篇比如永恆的日月,朗耀於星空。
唐詩人戴叔倫路過屈原廟時寫詩說到:「沅湘留不盡,屈原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後人對其憑弔更是不勝枚舉,由此可見屈原的精神感召力之深遠。
劉勰的文心雕龍、辨騷中云:「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志煙高。
」離騷在楚辭裏,無疑是最有名,和寫得最好的一篇。
在這篇有名的作品中,作者書發其因離開國中和政治中心,而不得實現其抱負和理想之幽憤,詩人有力和毫無保留地表露他的感情和道德立場。
今天,本文試看從離騷這篇詩作中,來探討作者之心路歷程,及潛存於內心之悲劇性格,是故有人對其有微詞,認為他是位弱者,是位不肯面對現實的失敗者,最後雖以自殺來終結其生命,但我認為,其飛彈是弱者,而者更是一位英雄-一個充滿悲劇性的英雄。
二、何謂悲劇陳世驤先生認為:「離騷是描寫人類悲劇性的光榮」,更進一步的說:「屈原知道個人的英雄性格是脆弱的,但當死亡的痛苦和一個在轉變中的-即是說,永遠妥協的、不純潔的、和善變的-世界對抗時,人更顯出他的英雄本色。
」這是從屈原內在的心路歷程而言。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裏對悲劇的解釋是:用華美的語言模擬生活中的重大行為;他引起觀眾的恐懼和憐憫,從而完成「淨化作用」。
所以一篇能夠使觀眾完成淨化作用的作品,是須包含六個部分:即佈局、人物、語言、思想、壯觀的景象和歌唱,其中以佈局和人物最為重要。
佈局,是指所發生的連續事件。
在這些連續事件中,作者對於命運的逆轉和真理的執著,最容易引起觀眾的情感反應,而引發觀眾內在的憐憫,於是淨化作用便產生了。
根據格倫(charks Glendinning)之理論:一個悲劇英雄一定是他所處的地位,是受社會所承認的階級代表者,他一定比同一階級的人在性格上有過激的地方。
《屈原》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屈原》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屈原》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作为史剧家,郭沫若在抗日战争中后期情思异乎寻常的奔涌,借着当时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自由与专制、爱国与卖国、统一与分裂、进步与倒退大激战的巨澜,他构筑了名垂青史的六大作为史剧家,郭沫若在抗日战争中后期情思异乎寻常的奔涌,借着当时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自由与专制、爱国与卖国、统一与分裂、进步与倒退大激战的巨澜,他构筑了名垂青史的六大历史悲剧。
屈原课文概括
屈原课文概括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屈原》主要内容:
《屈原》一文主要塑造了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
诗人借屈原遭受陷害后的抒情独白,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作者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文中屈原的性格特点
屈原独白部分是屈原性格的缩影,是屈原精神的化身。
屈原热爱祖国、人民,愿意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奔涌在他胸腔里的感情,悲壮激越、乐观自信、深沉坚定。
屈原是一个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崇高理想、誓为光明和自由而战的不屈战士的形象。
作者借历史上屈原的悲剧,展示现实世界中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激烈斗争,屈原的精神正是作者精神的写照。
屈原课文中屈原的人物形象
屈原课文中屈原的人物形象一、屈原人物形象之性格特点屈原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那可是相当丰富饱满的。
他首先是一个特别爱国的人,就像我们现在特别爱自己的家乡一样。
他满心满眼都是楚国,楚国就是他的一切。
他想要楚国变得更好,一直为楚国的发展出谋划策,可那些个权贵们却不把他当回事儿,还排挤他。
这就像你在一个团队里,有好多好多好的想法,可就是没人听你的,多让人沮丧啊。
他还特别正直。
在那个充满阴谋诡计、尔虞我诈的官场里,他就像一股清流。
他不会去讨好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哪怕这样做会让他的日子好过一点。
他就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哪怕被打压,也绝不低头。
这就好比在学校里,有一些同学为了讨老师欢心,就会做一些不太诚实的事情,但是屈原可不会这样,他就是要做真实的自己。
而且啊,他还很有才华。
他写的那些诗啊,那可都是超级厉害的。
他能把自己的情感、自己对楚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担忧,都通过那些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
就像我们现在有一些文艺青年,他们也能通过写文章、写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是屈原可是鼻祖级别的呢。
二、屈原人物形象之外貌与身份从课文里我们也能隐隐约约感觉到屈原的外貌可能也是那种很有气质的。
毕竟他是一个贵族出身的人,身份高贵着呢。
他穿着那种很有特色的服饰,整个人看起来就是很有风度。
他的身份也决定了他有更多的责任感,他觉得自己必须要为楚国做点什么。
这就好比那些出生在富贵家庭的孩子,他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有担当,要为家族的荣誉努力。
屈原也是这样,他背负着楚国的命运,想要带着楚国走向辉煌。
三、屈原人物形象之情感世界屈原的情感那是相当复杂的。
他有对楚国的热爱,这是一种深深的眷恋,就像孩子对母亲的爱一样。
他也有对那些奸佞小人的愤怒,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要破坏楚国的美好。
他还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他想做很多事情,可是现实却一次次地打击他。
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挣扎的人,找不到出路。
他的这些情感都通过他的诗歌表现出来,让我们读起来的时候,都能感同身受,好像我们自己也经历了他的那些痛苦和无奈一样。
屈原的家庭出身外形特点性格脾气社会背景生活经历
屈原的家庭出身外形特点性格脾气社会背景生活经历家庭出身屈原,湖北省秭归县人,楚威王元年(前339),出生在楚国一个破落了的旧贵族家庭。
他的家族曾是楚国的贵族,其祖先与楚王同姓,因此他与楚正是同一始祖的子孙,这个始祖就是古代传说中的高阳颛顼氏。
相传,颛顼兴起于高阳地方,他有一支叫做季连的六代孙开始姓芊,楚国就是他的后代。
周文王时,季连的后裔鬻熊的曾孙熊绎因祖上有功,被封在楚,住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
这就是楚国建国的开始,而熊绎便是楚国的第一代国君。
可见,楚国本应该姓芊,到鬻熊以后姓熊。
屈原与楚王同姓,则也应姓芊或熊,到春秋初年,屈原的祖先、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受封于屈地为卿,才把“屈”作为氏的称号,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姓氏逐渐不分,屈原祖先的氏号“屈”便被作为他家的本姓而流传下来。
因为屈原家族是楚国的王族,所以他的许多先人都曾担任过楚国的重要官职,发挥过重要作用。
如屈重、屈完、屈建等。
据史书记载,他们或是善于辞令的外交家,或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曾给屈氏家族带来过极大的荣誉。
但到战国时期,屈氏家庭开始衰落下来,在政治上虽仍能够保持贵族身份,但经济上已经十分贫寒了。
外形特点屈原可谓至美之人。
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的最高理想——相貌俊逸,玉树临风;气质高贵,沉郁凄美;个性超然,洁身自为;忠君爱国,以死明志。
尤其是最后一点,为他花一般的阴柔之躯,平添一抹悲壮之色,更使后世士子惊羡有余,效尤不足,空自嗟叹。
外貌英俊,器宇轩昂,骨格清奇,丰神俊朗,风流潇洒,一下子便显露出一个高大完美的大诗人、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的夺目光彩。
性格脾气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举贤任能,修明法度,主联齐抗秦,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在楚国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
他是在楚国推行‘法治’的政治家,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
他在文学方面成就太大了,所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他的文学成就所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性格分析
性格决定成败,决定命运。
屈原的性格自然也决定着他的政治命运。
《离骚》是屈原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表达了他的美政理想,也显示了他的性格特征,突出了他的崇高人格,也演示了他的政治悲剧。
《离骚》是屈原悲剧命运的逐步展现,深刻显示了屈原的悲剧灵魂。
他赋予其文,其文彰显其人。
屈原将痛苦倾注于笔端,通过悲愤之笔,塑造了一位高贵正直、执着理想、好修为常、披香戴芳、餐英饮露、眷恋君主、心忧生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之情。
但就是这个道德品质近乎完美、堪称中国社会人格美最高象征的美政家,为什么会满载着自己的激情与梦想一步步踏上了以死明志的殉道之路呢从《离骚》中,我们可以看到,屈原以自身无法克服的孤傲、偏执性格极尽煎熬地活在坚守理想与屈从世俗、远方求仕与留恋故土、苟且偷安与从彭咸所居的冲突与矛盾中,他的性格特质与心理价值取向使他在这种矛盾中难以调和,也成为他在政治上壮志难酬的性格成因。
屈原的性格特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强烈关注自我,表现出天生的优越感、极度的自尊感、近乎神化的自信感和高度的完美感,常常沉浸在过度的自我肯定、赞美和陶醉中,并由此衍生出了一种孤芳自赏、舍我其谁、独一无二的心理价值取向。
因而在自身的政治实践中,屈原既不能正确地把握自我,也不能恰当地合宜于世。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行为自负,没有政治同盟
从《离骚》可见,在性格上,屈原自视甚高。
他对自己高贵的出身和贵族的血统相当重视与自负。
他认定了自己的不凡,在生命之初就进行了隆重与完美的渲染。
他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肮脏败坏,唯有自己清白而忠诚、高洁而忠烈,除自己之外,其他人仿佛都是世俗庸人、恶草污秽,不仅不能与之同盟反而似乎都在和自己对立。
?诚然,在楚国政坛确实存在着像令尹子兰、靳尚那样的奸佞之臣,但又何尝没有与屈原立场相同的有识之士!
“唯我独醒”的孤傲个性使他不能很好地融入群体、容纳他人,这是他性格的弱点,也是他政治上难有建树的原因之一。
?
二、性格偏执,缺乏灵活变通?
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不仅要有知识、文化、道德等方面的修养,更要具有准确的判断力、敏锐的洞察力、强大的驾驭全局能力和圆熟的处事能力。
这也是所谓的政治斡旋能力。
高超的政治斡旋能力重在一个“变”字,“变”既“变通”,是一种灵活的政治策略。
然而,高超的政治斡旋能力恰恰又是屈原身上所不具备的。
在他身上,更多的是刚烈深沉的情怀、宁溘死亦不屈的傲岸品格和浪漫飘逸的诗人气质。
但这些却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不是政治家所必备的重要素质。
而且当浓厚的文学家特质与上述论断中屈原孤傲的性格相结合时,就衍生出了一种孤高和寡,直白强?悍,不思巧妙转换、灵活变通的偏执性格。
这种偏执的性格在潜移默化中成了屈原政治生涯中的重大羁绊,让一种椎心泣血的生命体验摧残着他的内心,直至最
后断送了他的政治生命。
通过以上的分析,孤傲、偏执的性格让屈原丧失了作为一名成功政治家必备的两个重要条件:亲密的政治同盟、高超的政治斡旋能力。
同时,通过对屈原的政治悲剧、人生悲剧进行仔细的分析,使我们认清阻碍屈原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性格缺点,从而很好地区分诗人的屈原和政治家的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