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
胸痹的健康教育
单击此处添加副Leabharlann 题汇报人:XX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添加标题
Part Two
胸痹的基本知 识
Part Three
胸痹的健康教 育内容
Part Four
胸痹的健康教 育方式
Part Five
胸痹的健康教 育效果评价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胸痹的基本知识
胸痹的定义
胸痹是指胸部闷 痛,甚至胸痛彻 背,喘息不得卧 为主症的一种疾 病
胸痹的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的重要性 适合胸痹患者的运动方式 运动康复的注意事项 运动康复的常见误区
04
胸痹的健康教育方式
开展胸痹健康教育讲座
讲座内容:胸痹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讲座形式:专家讲解、互动问答、案例分析等 讲座对象: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等 讲座频次:定期举办,如每月一次
制作和发放胸痹健康教育资料
03
胸痹的健康教育内容
胸痹的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及早发现胸痹等心脏疾病
胸痹的发生多与 寒邪内侵、饮食 不当、情志失调 等因素相关
胸痹的病机主要 为心脉痹阻,病 位在心,涉及肝、 脾、肾等脏腑
胸痹的病理性质 多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胸痹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胸痛、胸 闷、气短等
体征:心音异常、 心脏杂音等
胸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胸痹是由于心脉阻塞、气血不畅引起的心胸疼痛、憋闷等症状的疾病。 发病机制:胸痹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气滞、血瘀、痰浊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心脉阻塞,气血不畅,进而引发胸痹。
中医关于“胸痹”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胸痹”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一、胸痹
1.胸痹的临床特征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安卧。
2.病因与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
3.病位在心,与肝、肺、脾、肾有关。
病机总属于本虚标实,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本虚为气血阴阳的亏虚,标实为寒凝、瘀血、气滞、痰浊、热蕴交互为患。
4.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实证宜用活血化瘀、辛温散寒、泄浊豁痰、宣通心阳、清热化痰等法,虚证宜以补养扶正为主,用益气通脉、滋阴益肾、益气温阳等法。
临证多虚实夹杂,应按虚实主次缓急而兼顾同治,并配合运用中成药。
5.胸痹的预后,由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如治疗及时,坚持用药,轻者可以治愈,或带病延年;若失治或误治,病情发展可成为真心痛,危及生命。
二、胸痹的日常防控措施
1.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波动。
防治本病必须高度重视精神调摄,避免过于激动或喜怒忧无度,保持心情平静、愉快。
2.注意生活起居,要避免寒冷,居处除保持安静、通风外,
还要注寒温适宜。
3.胸痹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宜清淡低盐,食勿过饱,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戒烟戒酒。
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活动。
4.发作期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缓解期要注意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到动中有静。
胸痹
五味子、远志、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
1)阴不敛阳,虚火内扰心神,虚烦不寐,舌尖红少津者,可用酸枣仁 汤清热除烦,养血安神。 2)若见心动悸,脉结代,为阴虚而导致气虚血少,血不养心所致,可 合炙甘草汤以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3)若见风阳上扰,予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火,宁心安神。 4)若心肾阴虚,兼见头晕目眩,腰酸膝软,遗精盗汗,心悸不宁,口 燥咽干,用左归饮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或河车大造丸滋肾养阴清热。 5)或阴虚阳亢,风阳上扰,用羚羊钩藤汤加减 2014-9-29 15 福建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6)若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宜合用柴胡疏肝散以滋肾疏肝。
2014-9-29 11
3 痰 浊 痹 阻 证
主症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 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而医发作或加重,伴 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 舌脉 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病机 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药 栝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舌体胖大且边有齿 通阳泄浊, 栝萎薤白半 痕,苔浊腻或白滑, 豁痰宣痹 夏汤合涤痰 脉滑 汤加减
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 有齿痕.苔薄白.脉虚 细缓或结代
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人 活血通脉 参养营汤加 减。
寒凝 心脉
苔 薄 白 , 脉 沉 紧 或 辛温散寒, 枳实薤白桂 沉细 宣通心阳 枝汤、当归 四逆汤加减。
2014-9-29 4
(二)病机
1.基本病机:心脉痹阻不通。 2.病位:在心,与肝、肺、脾、肾有关。 3.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有气血阴阳亏虚
的不同;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
4.病理演变
(1)可因实致虚,亦可因虚致实。 (2)本病进一步发展,瘀血闭阻心脉,可见心胸卒然大痛,而 发为真心痛。 (3)心阳阻遏,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可见心动悸,脉结代。 (4)若心肾阳虚,水邪泛滥,水饮凌心射肺,可出现喘咳、肢 肿等症。
胸痹的概念
病机
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 病位在心,涉及肝、脾、 肾等脏。
心主血脉,肺主治节,两者相 互协调,气血运行自畅。心病 不能推行血脉,肺气治节失司,
则血行淤滞;
肝病疏泄失职,气郁 血瘀;脾失健运,聚 生痰浊,气血乏源;
肾阴亏损,心血失荣, 肾阳虚衰,君火失用, 均可引起心脉痹阻,胸
阳失旷而发胸痹。
古代文献对胸痹的认识
• 1.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 • 《灵枢 五邪篇》:“邪在心,则病心
痛”。 • 《素问 脏器法时论》:“心病者,胸中
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肩痛, 两痹内痛”。
古代文献对胸痹的认识
• 2.张仲景《金柜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并 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说:“胸痹之病,喘息 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基于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 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特点,其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 后治其本,先从驱邪入手,然后再扶正,必要时可根据虚 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淤, 寒凝,痰浊而梳理气机,活血化淤,辛温通阳,泄浊豁痰, 尤重活血通脉知法;本虚宜补,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 又无兼见肺,肝,脾,肾等脏之亏虚,补气温阳,滋阴益 肾,纠正脏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在胸痹 的治疗重,尤其对真心痛的诊治,必须辩清征候之危重顺 逆,一旦发生脱证之先兆,必须尽早投用益气固脱之品。
4.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心肌缺 血发作时ST段和T波改变,有 助于诊断,观察药物治疗作用
及有无心律失常。
辨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证治分类
中医内科学-胸痹
症状
01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
迟。
治法
02
温通心阳,散寒宣痹。
方药
03
栝蒌薤白白酒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03
胸痹的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硝酸酯类药物
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 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 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 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改 善心肌缺血。
症状
胸部刺痛,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心 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痰浊闭阻型胸痹的辨证论治
症状
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 痰多气短,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药
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寒凝心脉型胸痹的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胸痹
目录
• 胸痹概述 • 胸痹的中医辨证论治 • 胸痹的西医治疗 • 胸痹的中医特色疗法 • 胸痹的日常护理与调养
01
胸痹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包括 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发病原因
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其他手术
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的冠状动脉, 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 血。
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起搏器植入 术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 手术治疗方式。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通过将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移植到冠 状动脉上,以绕过狭窄或闭塞的血管 段,改善心肌供血。
胸痹
胸痹【定义】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病因病机】一、病因1.寒邪内侵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寒邪伤阳→胸阳不展,血行不畅→痹阻胸阳→胸痹2.饮食失调过食膏粱厚味,嗜好烟酒→损伤脾胃→运化失健→痰湿内生→阻遏心阳→胸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胸痹过食膏粱厚味,嗜好烟酒→痰阻血瘀,痰瘀互结→胸痹→湿热内蕴→湿郁成痰,热郁化火→痰火犯于心胸→心阳被遏3.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布→痰浊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灼津为痰→气滞痰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胸阳不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4.劳倦内伤劳倦、久病→气血亏虚→心脉失养→拘急而痛积劳伤阳→心肾阳虚→鼓动无力→胸阳不展,阴寒内侵→血脉不畅→胸痹5.年迈体虚①年老→肾气自半,精血渐亏→肾阳虚衰或肾阴亏虚肾阳虚衰→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痹阻不畅→胸痹肾阴亏虚→则不能濡养五脏之阴→水不涵木→不能上济于心→心肝火旺,心耗伤→心脉失于濡养→胸痹②或体虚日久→心阴不足或心肾阳虚心阴不足→心火炽盛→下灼肾水→进一步耗伤肾阴心肾阳虚→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以上诸虚——因虚致实→寒凝、气滞、血瘀、痰浊→心脉阻滞→胸痹二、病机1.主要病机——心脉痹阻2.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且常相兼为病实—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气虚、阴亏、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临床常相兼为病,或表现为本虚表实—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气虚血瘀、阳虚痰饮、阴虚痰热3.病位——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心—心主血脉,肺主治节—心肺相互协调→气血运行通畅心病→不能推动血脉;肺气治节失司→血行淤滞肝—主疏泄,条畅全身气机肝病→疏泄失职→肝气淤滞→气滞血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血生化无源肾—肾阴、肾阳为一身阴气、阳气之根本肾阴亏损→心血失养肾阳不足→心失温养→心脉痹阻、胸阳不展→胸痹4.病机转化——可由实致虚,或因虚致实由实致虚—痰踞心胸→胸阳痹阻,日久不愈→耗气伤阳→心气不足、心阳亏虚阴寒凝滞→气失温煦→日久寒邪伤阳→心阳虚衰淤血阻络→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日久心气痹阻,心阳不振因虚致实—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气滞血瘀心肾阴虚→水亏火旺→炼液为痰心阳虚衰→阳虚则外寒→阴寒凝滞5.转归、预后发展趋势——由标及本,由轻转剧轻者—心悸、水肿、喘证(胸阳不振,水湿内停,水饮凌心射肺)重者—真心痛、厥脱(痰瘀交阻,气机痹阻)【问诊要点】本病多与西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相关,也可由消化,呼吸等系统疾病所致,功能性疾患亦非少见。
中医内科学--胸痹
感谢聆听!
症状: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
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注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意 点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水养阴,以降虚火;人参、炙甘草、
茯苓益助心气;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养心安
神;丹参、当归、芍药、阿胶滋养心血而通心脉。
注
意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点
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和营通脉;柴胡、桔梗、
枳壳、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当归、生地补养阴血;降香、郁
金理气止痛。
12
辨证论治
气滞心胸证
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
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宇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
或薄腻,脉细弦。
证也是),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㿠白,易汗出,舌质淡红,
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注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意
点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人参、黄芪、炙甘草大补元气,通经利脉;肉桂温通心阳;麦
冬、玉竹滋养心阴;五味子收敛心气;丹参、当归养血活血。
辨证论治
心肾阴虚证
辨证论治
心肾阳虚证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气阴两虚证也是),自汗,
面色㿠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
白或腻,脉沉细迟。
注 意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点
代子温补真阳,肉桂振奋心阳,炙甘
草益气复脉,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补骨脂温养肾气。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古代中医对胸痹病机的论述
古代中医对胸痹病机的论述胸痹这个病,听起来就让人心里一紧,仿佛心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
古代中医对这个病的看法可是颇有深度,简直就像一场博大精深的探讨。
想象一下,古人坐在竹椅上,捧着草药,像个哲学家一样思考。
这胸痹,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还有痰湿等等,真是一道“八珍汤”似的组合。
这些因素在一起,就像聚在一起的霹雳手,个个都是能打的,分分钟把你的心口捏得紧紧的。
说到气滞,大家肯定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心里憋屈得难受。
有时候压力大了,工作上小烦恼一堆,情绪一旦起伏,就像坐上了过山车。
胸口的那种压迫感,简直让人想大喊一声:“谁来救救我!”而在中医看来,气滞就像是一条被堵住的河,水流不畅,自然也就没法滋养周围的草木。
这时候,中医就会用一些行气的方子,比如香附、川芎这些药材,帮助你把那堵在心口的“水”给疏通了。
就像把厨房里的水管疏通了一样,畅通无阻,心情也就能跟着好转。
咱们聊聊血瘀。
这可不是说流血,而是血液运行不畅。
想象一下,你的心脏像个小马达,本该飞速转动,可一旦被“堵”了,就像慢速播放的录像带。
这时候,你的胸口就会觉得沉甸甸的,甚至连呼吸都觉得费劲。
古代的中医师傅们可聪明了,他们用活血化瘀的药材,比如丹参、红花来帮你“开路”。
就像打通了交通堵塞,血液畅行无阻,身体也会渐渐恢复生机。
再说说痰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
痰湿就像是那些叨叨絮絮的小麻烦,没完没了,根本甩不掉。
它在你体内盘踞,就像一只懒洋洋的猫,不愿意离开。
痰湿可真是个“无声杀手”,让你觉得胸口闷得厉害,有时候甚至会咳嗽不止。
古人用白术、茯苓这些食材,轻松搞定痰湿问题。
就像给你的身体来一场大扫除,清清爽爽,没了杂物,心情也就随之舒畅。
所以说,胸痹这病,虽然听上去挺可怕,但其实中医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来对付它。
它们不仅关注症状,更注重内在的和谐。
好比养花,光有漂亮的花朵,还得有肥沃的土壤。
只有土壤好,花才能盛开。
中医讲究的就是这种内外兼修,深得人心。
中医内科学-胸痹
辨证论治
❖ 本病的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 ❖ 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从祛邪入手,
然后再予扶正;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 顾同治。 ❖ 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理气 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尤重活血通 脉治法; ❖ 本虚宜补,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有无兼见肝、 脾、肾等脏之亏虚,补气温阳、滋阴益肾,纠正脏 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
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 《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精品课件
概述
❖ 《金匮要略》对胸痹证治的认识 《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进行了专
门的论述,且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 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 证。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白 酒汤等九张方剂,以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 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
精品课件
辨证论治
❖ 痰浊闭阻证加减变化: ❖ 若痰浊郁而化热者,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清化痰
热而理气活血; ❖ 如痰热兼有郁火或阴虚火旺者,加海浮石、海蛤壳、
生地、麦冬、龟板、玉竹; ❖ 大便干结加桃仁、大黄。
精品课件
辨证论治
❖ 寒凝心脉证 主症: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 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 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 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芍药、 甘草、枳实、厚朴、大枣。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诊查要点
❖ 胸痹与悬饮的鉴别 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当为胸闷痛,并
胸痹-中医内科
证治分类
心血瘀阻证 气滞心胸证 痰浊闭阻证 寒凝心脉证 气阴两虚证 心肾阴虚证 心肾阳虚证
证治分类
辨证依据
1.心血瘀阻证
主症: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 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 兼症: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 加重 舌脉: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掌握 2.治疗原则----熟悉
3.证治分类----掌握
辨证要点
1、辨标本虚实 2、辨病情轻重,心痛重证当辨顺 逆、防厥脱
辨证要点 – 辨标本虚实
虚分气血阴阳
缓解期虚证突出
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实辨气滞/血瘀/
寒凝/痰浊
急性期实证为主
辨证要点
缓解期:辨本虚或本虚标实
历史沿革
《内 经》
最早描述胸痹的临床表 现、病位、治疗: 法 加 丰 论述、治疗方 设专篇、创病名、提出病
《金匮要略》 宋金元时期
胸痹认识进一步提高: 富: 因病机、治疗方剂: 表现:“卒心痛”、“厥心痛” 《玉机微义.心痛》:论胸痹实证、
虚证,补前人之未备。并对心痛与胃 之称 专篇论述、创立病名:《胸痹心 脘痛进行了明确的鉴别。 《世医得效方》创苏合香丸以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 痛短气病脉证治》 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 治“暴卒心痛” 《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用大剂桃 病因病机:“阳微而阴弦”—— 臂内痛…真心痛,手足青至节, 《太平圣惠方》收集治疗本病 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 治以温通阳气、散结宣痹为主 旦 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 为 的方剂甚丰,以芳香温通 心痛 治疗:创立栝蒌薤白白酒汤、栝 死。” 主,兼顾气血阴阳的亏虚,标 《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 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 病位:“邪在心,则病心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 本兼顾,丰富了胸痹的治疗内 汤、乌头赤石脂丸等9张方剂 治疗:提出针刺之法,“心病宜 痛 容 食薤”
胸痹病辨治体会
胸痹病辨治体会胸痹是中医里面经常见到的一类内科病症,主要表现为心口痛、胸闷、心悸等症状。
本文将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因病机胸痹的病因有多方面,如情志不畅、饮食不当、劳倦过度、失眠多梦、气阴两虚等。
而病机则因人而异,如有的是气滞血瘀型,有的是气血两虚型,还有的是痰湿内伏型等。
常常听到患者抱怨心口疼,甚至陷入了焦虑和恐慌之中,其实这都是胸痹的表现。
二、辨证分型1.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胸痹以胸闷、胸痛等症状为主,口干苦味、口腔干燥等症状较为明显。
舌质暗红或紫暗色,苔黄腻,脉弦紧有力。
气血两虚型胸痹以心悸、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为主,常常表现为心虚、气短、乏力、自汗、面色苍白等。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3. 痰湿内伏型痰湿内伏型胸痹以胸闷、胸痛、咳嗽等为主要症状,常常伴有痰多、口干、纳呆等症状。
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浊滑。
三、治疗原则中医治疗胸痹的原则是“活血祛瘀、通络理气”。
在治疗中如果发现痰湿内伏型可以加强祛痰化湿的方法。
具体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 法一 - 活血祛瘀治疗气滞血瘀型胸痹,可选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延胡索、山楂等。
这些药物能够疏通经脉,消除气滞血瘀,有助于治疗心脏疼痛、心绞痛等症状。
2. 法二 - 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两虚型胸痹,可以用补气养血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黄芪、人参、枸杞、当归、白芍等。
这些药物能够滋养心脏所需的气血,增强心脏功能,从而减轻心悸、头晕等症状。
3. 法三 - 化痰祛湿治疗痰湿内伏型胸痹,可以用化痰祛湿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枇杷叶等。
这些药物能够疏通气管,排出痰液,减轻咳嗽、胸闷等症状。
四、小结胸痹是一种很常见的中医病症,患者往往表现为心口痛、胸闷、心悸等症状。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胸痹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基础上,我们可以辅助使用中药治疗方法来减轻胸痹带来的痛苦。
胸痹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
胸痹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
胸痹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
在中医理论中,胸痹的发生与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常常与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劳累过度、感受寒邪等因素有关。
为了有效缓解胸痹症状,中医有许多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方法。
首先,中医认为情志调理对于胸痹的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同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冥想等。
其次,饮食调理也是中医治疗胸痹的重要手段。
建议患者在饮食上保持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等食物,多食用易于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此外,中医还提倡适量饮茶,如菊花茶、金银花茶等,以起到清热解毒、利尿排毒的作用。
此外,中医特色康复方法还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和气血,达到缓解胸痹症状的目的。
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手法。
在进行中医特色康复治疗的健康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会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在日常生
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以免加重病情。
此外,医生还会建议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病因。
总之,胸痹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方法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通过情志调理、饮食调理和中医特色康复方法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缓解胸痹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通过综合调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第1篇胸痹中医护理方案一、背景胸痹是中医内科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为提高胸痹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护理理念,制定本护理方案。
二、护理目标1. 缓解患者胸痹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3. 发挥中医护理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三、护理措施1. 生活护理(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
(3)合理膳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戒烟限酒,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 情志护理(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2)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节,如倾听音乐、参加兴趣小组等,保持心情愉悦。
3. 中医特色护理(1)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方案。
(2)中药护理:遵医嘱给予中药煎剂,观察用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3)针灸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注意观察针感及局部反应。
(4)推拿按摩:对胸痹患者进行适当的推拿按摩,以缓解症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 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传授胸痹的相关知识,提高疾病认识。
(2)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我监测病情,掌握疾病加重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3)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护理评价1. 患者胸痹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提高。
2. 患者对疾病认识加深,自我保健意识增强。
3. 护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
五、注意事项1. 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
2. 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中医关于“胸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关于“胸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胸部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一般持续几秒到几十分钟,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
呈反复性发作,常伴有心悸、气短、汗出,甚则喘息不得卧。
2.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
严重者可见胸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脉散乱或微细欲绝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或气候变化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4.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平板运动试验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可明确病变部位与严重程度。
二、鉴别诊断1.悬饮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咳痰等肺系证候。
2.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
三、辨证论治1.辨标本虚实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常见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则有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热蕴等不同。
心胸隐痛而闷,多因劳累而发,伴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舌暗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者,多属气虚;隐痛时作时止,缠绵不休,伴口干,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而数者,多属气阴两虚;心胸绞痛,兼见气短乏力,畏寒肢冷,舌胖大或有齿痕,脉沉迟者,多属阳气虚衰;刺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夜间多发,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结代或涩者,多属血瘀;胸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得冷加剧,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者,多属寒凝;闷重而痛轻,兼见胸胁胀满,善太息,多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苔薄白,脉弦者,多属气滞;胸部室闷而痛,头身困重,形体肥胖,苔腻,脉滑者,多属痰浊;口干口苦,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者,多属热蕴。
2.辨病情轻重疼痛持续时间短暂,瞬息即逝者,病情较轻;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者,病情较重;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不休者,常为重症或危候。
中医胸痹的诊断要点
中医胸痹的诊断要点胸痹是中医常见病,主要症状为胸部闷胀、腹部胀满、心慌气短和胸闷不适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了解胸痹的诊断要点对于中医师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胸痹的诊断要点。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胸痹是因为痰湿、气郁等原因在胸部积聚而导致的疾病。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肝郁气滞、脾虚湿滞、肺气不畅等有关。
二、诊断要点1. 症状:胸痹的主要症状为胸部沉闷、胀满、疼痛或钝痛感,时轻时重,也可并发气喘、心悸、盗汗等症状。
2. 舌象:舌色淡白或稍红,苔白腻或厚腻,口感滑腻。
3. 脉象:脉弦或稍滑、紧,脉数偏快。
4. 体征:常常有少气懒言、口淡无味、容易疲乏、头晕、无力等症状。
5. 病程:病程不定,多为迁延性病程,治疗困难。
6. 病史:主要病因为长期情志不遂、饮食失宜,或情志、饮食、工作压力过大、长期精神紧张等。
三、鉴别诊断1. 心绞痛:胸痹和心绞痛均表现为胸痛,但两者有鉴别诊断的关键点,胸痹的疼痛位置多在胸骨下部,而心绞痛的疼痛位置多在左侧肋骨下缘至心区,且心绞痛常常伴有心前区压迫感、胸闷等不适,而胸痹则多伴有胸闷、疲乏、气喘等症状。
2. 肺气肿:肺气肿是指肺部坏死,肺气过多的慢性疾病,症状与胸痹类似,但肺气肿多伴有咳嗽、咳痰、口干、口渴等症状,病人常喜欢吸烟或吃辛辣食物。
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症状与胸痹类似,但心力衰竭常常伴有水肿、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
四、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胸痹以行气化痰、消胀止痛为主,具体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同时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规律饮食,合理锻炼等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中医师来说,掌握胸痹的诊断及鉴别要点非常重要,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加速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规范【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累和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制制剂后消失。
【诊断标准】一、中医(一)诊断标准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可缓解,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4.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
(二)胸痹轻重分级标准1.轻度:有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每周疼痛至少发作2-3次,或每日发作1-2次,疼痛不重,有时需口含硝酸甘油。
2.中度:每天有数次较典型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到10分钟,绞痛较重,一般都需要口含硝酸甘油。
3.较重度:每天有多次典型心绞痛发作,因而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例如大便、穿衣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需多次口含硝酸甘油。
4.重度:疼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均比较重度为重。
二、西医(一)诊断标准1.劳累性心绞痛:疼痛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其它足以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情况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后迅速消失。
1)稳定型心绞痛:指劳累性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3个月内并无改变,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因素、疼痛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均无改变,用硝酸甘油同样发生疗效。
2)初发型心绞痛: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初次发生劳累性心绞痛时间未到1个月;有过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已数月不发生疼痛,现再次发生时间未到1个月,也列入其中。
3)恶化型心绞痛:原为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率、程度、时间、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恶化,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亦可逐渐恢复为稳定型心绞痛。
2.自发性心绞痛:疼痛发作与冠状动脉血液储备量减少有关,而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疼痛程度较重,时限较长,不易为含服硝酸甘油所缓解。
1)卧位型心绞痛:休息时或睡眠时发生,常在半夜偶在午睡或休息时发作,不易被硝酸甘油所缓解。
2)变异型心绞痛:临床表现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但发作时心电图示有关导联ST段抬高,为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所致。
3)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中间综合征):常为心肌梗死的先兆,疼痛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可达30分钟到1小时或以上。
4)心梗后心绞痛:为急性心梗后1个月内出现的心绞痛。
3.混合型心绞痛:即在心肌需氧量增加时,也可在不增加时发生心绞痛。
4.不稳定性心绞痛:属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中间状态,包括除稳定型心绞痛以外的各种类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不稳定板块存在,还包括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
(二)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诊断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分为四级:Ⅰ级:一般体力活动(如步行或登楼)不受限,仅在强、快或长时间劳力时发生心绞痛。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寒冷、情绪激动或醒后数小时内步行或登楼及步行两个街区以上、登楼一层以上和爬山均可引起心绞痛。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步行1-2个街区、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
Ⅳ级:一般体力活动均引起不适,静息时可发生心绞痛。
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常规心电图:静息时心电图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也可能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有时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或室性、房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95%以上患者可有特征性的缺血型图形,即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呈水平型下移和/或T波倒置,在平时有T波持续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直立(假性正常化),T波改变虽然对反映心肌缺血的特异性不如ST段,但如与平时心电图比较有明显差别,也有助于诊断,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上见有关导联ST 段抬高。
2.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常用的方法有次级量踏车运动试验、平板运动试验。
平均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77%,阳性标准为:R波为主飞导联中,ST段水平或下垂型压低大于0.1Mv,并持续2分钟或伴有胸痛发作,或收缩压大于10mmHg。
3.心电图连续监测:如在静息状态中未见心肌缺血的表现时还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可从中发现心电图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还可将出现时间与患者的活动和症状相对照。
心电图ST-T改变而当时并无心绞痛时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
4.超声心动图:无心肌梗死的患者,心室壁出现节段运动不正常,表明心肌缺血,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立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现阳性改变,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5.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冠状动脉CT检查。
【鉴别诊断】一、中医鉴别诊断1.胃脘痛:疼痛部位在上腹部,局部有压痛,以阵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合并纳呆、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配合B超、胃肠造影、胃镜、淀粉酶检查,可以鉴别,心肌梗死初期有时亦表现为胃痛,应予警惕。
2.胁痛:疼痛部位以右胁部为主,肋缘下有压痛点,可合并厌油、黄斑、发热等症,胃肠、胆囊造影,胃镜,肝功能,淀粉酶检查有助于鉴别。
3.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进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急症。
二、西医鉴别诊断1.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多超过30分钟,可长达数小时,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缓解。
心电图中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或CK-MB)等增高。
2.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性冠状炎、梅毒性主动脉瓣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X综合征等病均可引起心绞痛,要根据其临床表现来进行鉴别。
3.肋间神经痛及肋软骨炎:本病疼痛常累及1-2个肋间,但并不一定局限在胸前,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肋软骨处或延神经行经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活动时局部有牵拉疼痛,故与心绞痛不同。
4.心脏神经症:本病患者常诉胸痛,但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持久(几小时)的隐痛,患者常喜欢不时地吸一大口气或作叹息式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而不在疲劳的当时,做轻度体力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轻度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经衰弱的症状。
5.不典型疼痛还需与反流性食管炎等食管疾病、膈疝、消化性溃疡、肠道疾病、颈椎病等相鉴别。
【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治疗1.心血瘀阻: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5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15g,瓜蒌15g,葛根15g,柴胡15g,牛膝15g,佛手15g。
2气虚血瘀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倦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而涩,病机:正气不足治法:治宜益气活血,方如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方药:白芍15g,当归10g,陈皮10g, 黄芪10g, 党参20g, 白术10g,炙甘草10g,熟地20g,五味子6g,茯苓10g,远志8g,桃仁6g,红花6g 3气阴两虚: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党参20g,寸冬20g,五味子10g,丹参15g,当归15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15g,瓜蒌15g,茯苓15g。
4.痰浊壅塞: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兼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通阳泻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瓜蒌15g,薤白15g,半夏15g,丹参15g,当归15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15g,茯苓15g,白术15g。
(二)直接中药静脉滴注活血化瘀根据病情选择银杏叶提取物,灯盏花素,丹参川芎嗪,生脉等中药注射液静脉给药。
二、西医治疗方案(一)一般治疗:去除冠心病危险因素,如戒烟,控制高血压,降血脂和治疗糖尿病,减肥并保持理想体重,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二)药物治疗1、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静点或舌下含服。
2、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或波立维75mg,每日一次。
3、稳定斑块:他汀类降脂药——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等。
4、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心肌耗氧量,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5、控制血压: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转换酶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疗效判定标准】一、胸痹症状疗效标准轻度:1)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2)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
3)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4)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或达到“中度”、“较重度”的标准)。
中度:1)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2)有效:症状减轻到“轻度”的标准。
3)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4)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或达到“较重度”的标准)。
较重度:1)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到“轻度”的标准。
2)有效:症状减轻到“中度”的标准。
3)无效:症状与治疗前相同4)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或达到“重度”的标准)。
重度:1)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到“中度”的标准。
2)有效:症状减轻到“较重度”的标准以下。
3)无效:症状与治疗前相同。
二、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
2.有效:ST段的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
3.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4.加重:ST段较治疗前减低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直立T波变平坦,平坦T波变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