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13至17章)
一、MPF的发现及其作用
一、MPF的发现及其作用
• M期细胞中可能存在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因子:
M期细胞可以诱导PCC,暗示在M期细胞中可 能存在一种诱导染色体凝缩的因子,称为细 胞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
M期细胞与G1(A)、S(B)和G2(C)期细胞融合诱 导早熟染色体凝缩(PCC)(图14-1)
CycA/B- CDK1 CycA/B- CDKA
CDC: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
Cyclin的周期性变化
植物细胞周期控制的图示
p21抑制作用的机理
五、细胞周期运转调控
细胞周期调控系统(cell cycle control system) 是指调节细胞周期运行的蛋白质网络系统。 CDK因对 细胞周期运行起着核心调控作用而被称为周期引擎分子。 不同种类的周期蛋白与不同种类的CDK结合,构成不 同的MPF。不同的MPF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表现活 性,因而对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进行调节。MPF又被称 作细胞周期引擎。 (一)G2/M期转化与CDK1的关键性调控作用 (二)M期周期蛋白与细胞分裂中期向后期转化 (三)G1/S期转化与G1期周期蛋白依赖性CDK
四、CDK和CDK抑制因子
• CDK的活性受磷酸化修饰调节:细胞内存在多 种因子,对CDK分子结构进行磷酸化修饰,从 而调节CDK的活性。 • CDK抑制蛋白(CDK inhibitor, CKI):指对 CDK起负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包括Cip/Kip家族 和INK家族。① Cip/Kip家族:包括p21、p27和 p57等,其中p21主要对G1期CDK(CDK2~4和 CDK6)起抑制作用 p21还与DNA聚合酶δ 的辅 助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合,抑制DNA 的复制;② INK家族:包括p16、p15、p18和 p19等,其中p16主要抑制CDK4和CDK6活性。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13章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分裂缓解表面积/体积压力
有效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细胞分裂是个体发生的基础; 是多细胞生物个体生长的基础; 参与器官组织的维持和更新。 机体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生死平衡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概述
——细胞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分裂缓解表面积/体积压力
有效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meiosis)
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一次减数分裂
终变期
终变期交叉开始端化,同源染色体仅在 其端部靠交叉结合在一起,使染色体 (四分体)呈现O、8等特殊形态;此时, 前期I接近尾声,核仁消失,核膜崩解, 纺锤体形成,中期I即将来临。
减数分裂(meiosis)
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一次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开始
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规律性变化称为
细胞周期(cell cycle),包括分裂 期(<5%)和分裂间期(>95%);
细胞生长
DNA复制
细胞周期 调节点
细胞周期及相关概念
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是新生细胞的生长过程, 根据细胞的生理生化的变化特点,
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开始
可分为G1期、S期、G2期
间期
前期I
中期I
后期I
减数分裂(meiosis)
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一次减数分裂
前期I
中期I
后期I:同源染色体分离移 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以 自由组合的方式进入两极; 末期I:胞质分裂后形成两 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所含染 色体数为原来的一半;每条染 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多数生 物染色体不会解聚,保持其染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色体状态。
有丝分裂(mitosis)
细胞分裂缓解表面积/体积压力
有效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细胞分裂是个体发生的基础; 是多细胞生物个体生长的基础; 参与器官组织的维持和更新。 机体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生死平衡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概述
——细胞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分裂缓解表面积/体积压力
有效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meiosis)
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一次减数分裂
终变期
终变期交叉开始端化,同源染色体仅在 其端部靠交叉结合在一起,使染色体 (四分体)呈现O、8等特殊形态;此时, 前期I接近尾声,核仁消失,核膜崩解, 纺锤体形成,中期I即将来临。
减数分裂(meiosis)
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一次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开始
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规律性变化称为
细胞周期(cell cycle),包括分裂 期(<5%)和分裂间期(>95%);
细胞生长
DNA复制
细胞周期 调节点
细胞周期及相关概念
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是新生细胞的生长过程, 根据细胞的生理生化的变化特点,
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开始
可分为G1期、S期、G2期
间期
前期I
中期I
后期I
减数分裂(meiosis)
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一次减数分裂
前期I
中期I
后期I:同源染色体分离移 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以 自由组合的方式进入两极; 末期I:胞质分裂后形成两 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所含染 色体数为原来的一半;每条染 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多数生 物染色体不会解聚,保持其染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色体状态。
有丝分裂(mitosis)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调控
3).后期Ⅱ: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 两极移动并达到两极。
4).末期Ⅱ:形成核膜,染色
体去凝集,形成4个单
倍体的子细胞。
减数 分裂 和有 丝分 裂的 比较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保证染色体数目在世代交替中的恒定, 先减半成1n, 形成合子时, 又成为2n;
◆染色体间分离时的重组,提供了遗传的多 样性;
➢ 先GC,后AT,先常染色质,后异染色质 ➢ rDNA在S期前半程复制 ➢ X染色体长臂在S期末期复制
中心粒开始复制并完成
二、细胞周期各时相及主要事件
3. G2期 (DNA合成后期) 染色体凝集相关蛋白,微管蛋白 合成成熟促进因子,为M期作准备 完成0.3%DNA 复制 中心粒开始长大,向两极分离
G1+S+ G2
有丝分裂期(mitosis)
G0期(静止期)
若胞外信号为抑制性信号,细胞将延迟通过G1期,进 入一个特殊的静止期,不合成DNA, 称为G0期。 不进行分裂,处于静止状态数周甚至更久。 如某些免疫淋巴细胞, 肝,肾细胞等。
G0期
二、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动态变化
1. G1期(DNA合成前期)
多聚核糖体再形成
磷脂合成速率增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2
M
RNA合成
RNA合成停止
放线菌素D敏感
蛋白质继续合成 蛋白质合成减少 微管蛋白合成
非组蛋白继续合成 DNA开始转录 染色体凝集分离
合成磷脂
多聚核糖体散开
三 细胞周期的调控 (Control of the Cell Cycle)
(一)研究周期调控系统常用的真核细胞系统 1.酵母 2.爪蟾胚胎细胞 3.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
4).末期Ⅱ:形成核膜,染色
体去凝集,形成4个单
倍体的子细胞。
减数 分裂 和有 丝分 裂的 比较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保证染色体数目在世代交替中的恒定, 先减半成1n, 形成合子时, 又成为2n;
◆染色体间分离时的重组,提供了遗传的多 样性;
➢ 先GC,后AT,先常染色质,后异染色质 ➢ rDNA在S期前半程复制 ➢ X染色体长臂在S期末期复制
中心粒开始复制并完成
二、细胞周期各时相及主要事件
3. G2期 (DNA合成后期) 染色体凝集相关蛋白,微管蛋白 合成成熟促进因子,为M期作准备 完成0.3%DNA 复制 中心粒开始长大,向两极分离
G1+S+ G2
有丝分裂期(mitosis)
G0期(静止期)
若胞外信号为抑制性信号,细胞将延迟通过G1期,进 入一个特殊的静止期,不合成DNA, 称为G0期。 不进行分裂,处于静止状态数周甚至更久。 如某些免疫淋巴细胞, 肝,肾细胞等。
G0期
二、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动态变化
1. G1期(DNA合成前期)
多聚核糖体再形成
磷脂合成速率增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2
M
RNA合成
RNA合成停止
放线菌素D敏感
蛋白质继续合成 蛋白质合成减少 微管蛋白合成
非组蛋白继续合成 DNA开始转录 染色体凝集分离
合成磷脂
多聚核糖体散开
三 细胞周期的调控 (Control of the Cell Cycle)
(一)研究周期调控系统常用的真核细胞系统 1.酵母 2.爪蟾胚胎细胞 3.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
第五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ppt课件
偶线期:出现联会和SC,二价体
前 期 粗线期:出现交换和重组 Ⅰ 双线期:交叉。交叉端化。持续时间长。
终变期: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体形成。 同源染色体向赤道面移动。
37
联会(synapsis):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过程。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大小 形态结构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 染联色会体复。 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联会过 程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侧面紧密相贴形成了 一种蛋白质的复合物。 联会的结果,每对染色体形成一个二价体,如人形 成23个二价体
38
Chromosome recombination
39
间期
前期I(细线期) 前期I(偶线期) 前期I(粗线期) 前期I(双线期) 前期I(终变期)
中期 I
后期 I
末期 I
间期
前期 II
中期 II
后期 II
末期 II 减数分裂4示0 意图
细胞分裂
41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 维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体细胞2n=46
,生殖细胞 配子:精子和卵子 n=23,受精 后受精卵为2n=46)
❖ 是遗传学三大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分离律、
自由组合律、连锁互换律)
❖ 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非同源染色体以 及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自由 组合。)
42
三、个体发育中的细胞
(一)细胞分化 (differentiation) 概念: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彼此间逐渐出现差 异,发育成各形态不同、功能不同的成熟细胞的过程。 (二)细胞凋亡(apoptosis) (三)细胞全能性和干细胞 (四)细胞衰老
前 期 粗线期:出现交换和重组 Ⅰ 双线期:交叉。交叉端化。持续时间长。
终变期: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体形成。 同源染色体向赤道面移动。
37
联会(synapsis):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过程。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大小 形态结构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 染联色会体复。 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联会过 程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侧面紧密相贴形成了 一种蛋白质的复合物。 联会的结果,每对染色体形成一个二价体,如人形 成23个二价体
38
Chromosome recombination
39
间期
前期I(细线期) 前期I(偶线期) 前期I(粗线期) 前期I(双线期) 前期I(终变期)
中期 I
后期 I
末期 I
间期
前期 II
中期 II
后期 II
末期 II 减数分裂4示0 意图
细胞分裂
41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 维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体细胞2n=46
,生殖细胞 配子:精子和卵子 n=23,受精 后受精卵为2n=46)
❖ 是遗传学三大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分离律、
自由组合律、连锁互换律)
❖ 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非同源染色体以 及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自由 组合。)
42
三、个体发育中的细胞
(一)细胞分化 (differentiation) 概念: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彼此间逐渐出现差 异,发育成各形态不同、功能不同的成熟细胞的过程。 (二)细胞凋亡(apoptosis) (三)细胞全能性和干细胞 (四)细胞衰老
13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第十三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Cell Cycle and Cell Division
第十三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
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是细胞生 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生物繁育的基础; 单细胞生物细胞增殖导致生物个体数量的 增加; 多细胞生物由一个单细胞(受精卵)分裂 发育而来,细胞增殖是多细胞生物繁殖基础; 成体生物仍需要细胞增殖,以取代衰老、 死亡的细胞,维持个体细胞数量的相对平衡和机体 的正常功能; 机体创伤愈合、组织再生、病理组织修复 等,都要依赖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的特点:
不形成纺缍体,也不形成染色体; 遗传物质不一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一.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有丝/间接分裂(mitosis/indirect division)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保证每 个子细胞得到一套完整的染色体组、相应的细胞质 成分和细胞器;这一过程由有丝分裂器完成; 由Fleming(1882)和Strasburger (1880)发现;
第十三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第二节 细胞分裂
原核细胞分裂:分裂方式简单,细胞周期短;
细胞分裂
真核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无丝分裂:
无丝/直接分裂(amitosis/direct division)是指处于间期的细胞核拉长呈哑铃形,中央 部分变细断开,细胞随之分裂成而个; 由R. Remak(1841)发现于鸡胚血细胞;
2. S期:
DNA的复制: 顺序性: 早期合成GC含量较高的DNA序 列(常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次之;晚期合成 AT较高的DNA序列(结构异染色质); 类型:连续型和非连续型: 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染色质蛋白质)的合成; 染色质的组装; 中心粒的合成;
Cell Cycle and Cell Division
第十三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
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是细胞生 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生物繁育的基础; 单细胞生物细胞增殖导致生物个体数量的 增加; 多细胞生物由一个单细胞(受精卵)分裂 发育而来,细胞增殖是多细胞生物繁殖基础; 成体生物仍需要细胞增殖,以取代衰老、 死亡的细胞,维持个体细胞数量的相对平衡和机体 的正常功能; 机体创伤愈合、组织再生、病理组织修复 等,都要依赖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的特点:
不形成纺缍体,也不形成染色体; 遗传物质不一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一.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有丝/间接分裂(mitosis/indirect division)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保证每 个子细胞得到一套完整的染色体组、相应的细胞质 成分和细胞器;这一过程由有丝分裂器完成; 由Fleming(1882)和Strasburger (1880)发现;
第十三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第二节 细胞分裂
原核细胞分裂:分裂方式简单,细胞周期短;
细胞分裂
真核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无丝分裂:
无丝/直接分裂(amitosis/direct division)是指处于间期的细胞核拉长呈哑铃形,中央 部分变细断开,细胞随之分裂成而个; 由R. Remak(1841)发现于鸡胚血细胞;
2. S期:
DNA的复制: 顺序性: 早期合成GC含量较高的DNA序 列(常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次之;晚期合成 AT较高的DNA序列(结构异染色质); 类型:连续型和非连续型: 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染色质蛋白质)的合成; 染色质的组装; 中心粒的合成;
第章-细胞周期与胞质分裂张文举PPT课件
28
有丝分裂的机制
纺锤体微管的形成
动力微管 极微管 星微管
中心体的复制
中心体循环
.
29
染色体分离过程中的力
“拉力”
“推力”
根据力的不同,有丝分裂后期分为后期A,后期B
后期A:动粒微管的去装配产生的力,染色体向极运动;
后期B:极微管的聚合,染. 色体极分离运动
30
纺锤体微管运动机制
微管去聚合作用假说
解释后期A的向极运动 动粒微管不断解聚缩短,
将染色体拉向两级,解离 下来的微管蛋白在极微管 末端聚合,使极微管加长 机制:
微管插入动粒的外层,微管 蛋白在此去组装,ATP在此 过程中提供能量,驱动动力 蛋白的移动
.
31
纺锤体微管滑动假说
解释后期B的力 机制:
极微管伸长产生重叠 带;
.
M期中含有使松散
状态的染色质凝聚
的因子(细胞周期
调节因子)
12
促成熟因子的发现
用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作为研究对象
处于G2期,如果受到促分裂活性物质的诱导,则进入M期;
发现将M期的细胞质注射进卵母细胞诱导进入M期,表明M
期促进因子(MPF,促成熟因子)的存在
.
13
MPF(促成熟因子)
二聚体,细胞周期蛋白-CDK复合物
有丝分裂之前DNA已经合 成,进入G2期后分裂 时间短(1-2h)
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产生配子
2次细胞周期,DNA复制一 次,2n-n
染色体配对,联会,交换, 交叉
DNA合成时间很长,合成后 立即进入减数分裂期,G2期 短或没有
时间长(几十小时至几年)
.
42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第11章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2.人工选择同步化
有丝分裂选择法:用于单层贴壁生长细胞,M期细胞与培养皿的附着性低,振
荡脱离器壁收集。优点是细 胞未经任何药物处理,细胞同步化效率高。缺点
是 分离的细胞数量少。 密度梯度离心法:根据不同时期的细胞在体积和重量上存在差别进行 分离, M期细胞体积大,可用离心分离。优点是方法 简单省时,效率 高,成本低。缺点是对大多数种类的细胞并不适用。
细线期
粗线期
染色单体2
染色单体3
染色单体4
间期
偶线期
双线期
减数分裂前期I中染色体联会和去联会的时空变化图解
第1节 真核细胞的分裂
二、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间联会复合体电镜图
联会复合体的一端结 合在核被膜上,边侧 成分上向外伸展出许 多细的染色质纤维
联会复合体结构模式图
重组小结
蛋白质性轴(边侧成分)
第1节 真核细胞的分裂
核 分 中期
☺ 所有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面上
裂
后期
☺ 姊妹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 ☺ 细胞两极的远离
末期
☺ 染色体移动到两极(平均分配到两极) ☺ 核膜重建(核纤层蛋白的去磷酸化) ☺ 染色体逐渐去凝缩/弥散成染色质 ☺ 重新形成核仁 ☺ 有丝分裂器逐渐消失
第1节 真核细胞的分裂
一、有丝分裂
核分裂过程中所发生的几种主要事件:
二、减数分裂
重组小结存在 部位示意图
中央成分
染色单体1和2
染色单体3和4
蝾螈卵母细胞双线 期的一个二价体
光镜照片 染色单体
着丝粒
交叉
模式图解
代与代之间的差异
第1节 真核细胞的分裂
二、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叉、重组的模式图解
有丝分裂选择法:用于单层贴壁生长细胞,M期细胞与培养皿的附着性低,振
荡脱离器壁收集。优点是细 胞未经任何药物处理,细胞同步化效率高。缺点
是 分离的细胞数量少。 密度梯度离心法:根据不同时期的细胞在体积和重量上存在差别进行 分离, M期细胞体积大,可用离心分离。优点是方法 简单省时,效率 高,成本低。缺点是对大多数种类的细胞并不适用。
细线期
粗线期
染色单体2
染色单体3
染色单体4
间期
偶线期
双线期
减数分裂前期I中染色体联会和去联会的时空变化图解
第1节 真核细胞的分裂
二、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间联会复合体电镜图
联会复合体的一端结 合在核被膜上,边侧 成分上向外伸展出许 多细的染色质纤维
联会复合体结构模式图
重组小结
蛋白质性轴(边侧成分)
第1节 真核细胞的分裂
核 分 中期
☺ 所有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面上
裂
后期
☺ 姊妹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 ☺ 细胞两极的远离
末期
☺ 染色体移动到两极(平均分配到两极) ☺ 核膜重建(核纤层蛋白的去磷酸化) ☺ 染色体逐渐去凝缩/弥散成染色质 ☺ 重新形成核仁 ☺ 有丝分裂器逐渐消失
第1节 真核细胞的分裂
一、有丝分裂
核分裂过程中所发生的几种主要事件:
二、减数分裂
重组小结存在 部位示意图
中央成分
染色单体1和2
染色单体3和4
蝾螈卵母细胞双线 期的一个二价体
光镜照片 染色单体
着丝粒
交叉
模式图解
代与代之间的差异
第1节 真核细胞的分裂
二、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叉、重组的模式图解
细胞周期及其划分ppt课件
第一次减数分裂
• 1.前期Ⅰ • ⑴细线期:凝集(仍呈细线状)核及核仁体
积增大 • ⑵偶线期:进一步凝集、联会 • ⑶粗线期:凝集缩短、变粗、交叉互换 • ⑷双线期:联会复合体失去组装,交叉、
交叉端化 • ⑸终变期:短棒状、核仁消失、中心体复
制成、核膜解体、在纺锤体作用下染色体 移向赤道面。
• 后期Ⅰ
• 縊缩、内陷、分裂沟 • 细胞内部的囊泡聚集于收缩环处,继
而与收缩环临近细胞融合,形成新生 膜。 • ATP提供能量• 末期ⅠFra bibliotek • 胞质分裂
★减数分裂
• 特点: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 次,子细胞染色体减半。
• 意义:对于维持生物世代间遗传的稳 定性有重要意义。
• 过程:第一次减数分裂、第二次减数 分裂
• 组蛋白合成主要时期:与DNA复制 同步进行,相互依存。
• 组蛋白持续磷酸化
• 中心粒复制完成于S期:首先相互垂 直的一对中心粒彼此分离,然后各自 在其垂直方向形成一个子中心粒,作 为微管组织中心,随着细胞周期进程 的延续,在纺锤体微管、星体微管的 形成中发挥作用。
G2期为细胞分裂准备期
• 大量合成RNA、ATP及一些与M期结 构功能相关的蛋白质。
动力微管、极间微管
• 前中期
中期
• 主要特点:染色体达到最大程度的凝 集,非随机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 面上,构成赤道板。
• 着丝粒均位于同一平面,两侧动粒均 面朝纺锤体两极,两个动粒上的微管 长度相等。
• 中期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后期
• 主要特点: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子代 染色体形成并移向细胞两极。
• 进一步分为:G1期 (DNA合成前 期)、S期(DNA合成期)、G2期 (DNA合成后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期染色体两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是启动后期的关键 MPF作用:使APC (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后期
33
34
35
MPF对M期早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的作用
染色质凝集 核膜裂解:核纤层蛋白丝氨酸磷酸化,引起核纤层纤
维结构解体,核膜破裂成小泡 纺锤体形成:对多种微管结合蛋白进行磷酸化,合微
管发生重排,促进纺锤体的形成 MPF还可通过诱导着丝粒分离而促进中期细胞向后期
的转换
36
MPF促进中期细胞向后期的转化
CyclinA -Cdk复合物形成。 CyclinA –Cdk复合物能启动DNA的复制,并且阻止已复制的 DNA再次发生复制。
细胞融合实验表明:只有G1 期的细胞有能力开始DNA 复制,而完成了S期的细胞 G2期细胞则不能进行DNA 复制。
31
32
3. G2/M期转化中cyclinB-CDK复合物的作用
活性出现在细胞通过G1期检查点之前,使细胞由G1期向S 期转化 MPF=CDK1+cyclinB 活性出现在细胞通过G2期检查点之后,驱动有丝分裂开始
27
1. G1期的调控
G1-CDK 使RB蛋白磷酸化而释放 转录因子E2F,促进G1期细胞跨越 限制点,向S期发生转化。
28
29
30
2. S期的DNA复制
18
19
20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活化
21
22
23
抑制cyclin-Cdk复合物形成
p16,p21 抑制Cdk4 p15抑制Cdk4,Cdk6 p24 抑制Cdk1,Cdk2 p27 抑制全部的Cdk-cyclin活性
24
影响Cdk活性的因素
25
(三)细胞周期的运转
细胞周期的运 转就是细胞周 期调控系统的 关键蛋白激酶 被激活或失活 的过程
细胞生长 合成大量RNA、ATP及一些与M期结构功能相关的蛋
白质。 微管蛋白合成旺盛 合成某些由G2期向M期转化所必需的蛋白
8
4. M期有丝分裂期 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不同细胞的M期时间差异不大9 Nhomakorabea10
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生物化学变化
11
(二)、细胞周期调控
(一) 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核心 1. 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特性:
G2晚期形成cyclin-CDK复合物,在促进G2期向M期转换的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该复合物又被称为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意为能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
MPF=Cdk1+cyclinB
MPF磷酸化M期启动有关的蛋白质。如MPF可催化组蛋白HI磷酸化,从而调 节染色体高级组装,引起染色质凝集与启动有丝分裂;MPF可磷酸化核纤 层蛋白。促使核纤层结构解体。
26
细胞周期事件的胞内调控机制
cyclin-Cdk复合物是细胞周期调控体系的核心,其周期性 的形成及降解,引发了细胞周期进程中的特定事件的出现, 并促成了G1期向S期,G2期向M期,中期向后期等关键过程 不可逆的转换。
两种关键的cyclin-CDK复合物 G1 CDK=CDK4/6+cyclinD
6
2. S期DNA完成复制
S期组蛋白继续磷酸化,继G1期进行丝氨酸磷化后,在S 期H1另外丝氨酸位点也将发生磷酸化.而H2A的磷酸化 则存在于整个细胞周期 中心粒复制:相互垂直的一对中心粒彼此分离,各自在其 垂直方向形成一个子中心粒.
7
3. G2期为细胞分裂准备期 DNA、染色体复制完成即进入G2期 主要特点:
cyclin B在间期表达积累,到M期才表现出调节功能,称为 M期周期蛋白。
14
细胞周期蛋白类型
15
16
(4)多聚泛素化降解途径
泛素: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高度保守蛋白
Cyclin A/B经多聚泛素化途径被降解
17
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
哺乳动物包括cyclin A~H 在细胞周期的进程中发生周期性的合成与降
解,因此命名为周期蛋白 在细胞周期的各特定阶段,不同周期性蛋白
相继表达,与细胞中其他蛋白结合后,对细 胞周期相关活动进行调节
12
13
cyclin C,D,E只在G1期表达并只在G1期向S期转化过程中执 行调节功能,称为G1期周期蛋白。
多种蛋白质磷酸化,H1组蛋白磷酸化与基因转 录活跃相适应
3
(一)细胞周期进程
1.G1期是DNA合成准备期 细胞质分裂结束即进入G1期 主要特点:
细胞膜对物质转运作用加强,细胞对氨基酸、 核苷酸、葡萄糖等小分子营养物质摄入增加, 保证G1期进行的大量生化合成有充足原料。 另外,细胞对一些可能参与G1期向S期转变 调控物质的转运也增加。
三、细胞周期及其进程
1
典型的人的体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为24小时
G0期,也称静止期, 细胞暂时离开细胞周 期。细胞转化为G0期 多发生在G1期。G0期 细胞一旦得到信号, 会返回细胞周期
2
(一)细胞周期进程
1.G1期是DNA合成准备期 细胞质分裂结束即进入G1期 主要特点:
RNA、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生长体积变大
特性: 是一类蛋白激酶,但必须与cyclin结合并且特定的氨基酸残 基处于合适的磷酸化状态后才可能具有激酶活性 通过磷酸化多种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在细胞周期调控中 起关键作用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的Cdk分子被激活,由此引发 或调控细胞周期的主要事件,并促进了G1期向S期,G2期向M 期,中期向后期等关键过程不可逆的转换 现已被鉴定的Cdk为Cdk1-8 在细胞周期进程中cyclin可不断合成与降解,Cdk对蛋白质 磷酸化的作用也因此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4
2. S期DNA完成复制 DNA复制开始即进入S期 主要特点:
进行DNA和染色体复制
DNA复制 组蛋白合成
组蛋白的合成与DNA复制同步进行、相互依赖 组蛋白磷酸化 中心体复制完成
5
2. S期DNA完成复制
•GC含量较高的DNA序列早复制,AT含量较高的DNA序 列复晚制 •常染色质复制在先,异染色质复制在后 •组蛋白的合成与DNA复制是同步进行、相互依存的。新 合成的组蛋白迅速进入胞核,与已复制的DNA结合,组 装成核小体,形成染色体。 •S期末,当DNA复制完成,组蛋白mRNA在短时间内大 量降解.
33
34
35
MPF对M期早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的作用
染色质凝集 核膜裂解:核纤层蛋白丝氨酸磷酸化,引起核纤层纤
维结构解体,核膜破裂成小泡 纺锤体形成:对多种微管结合蛋白进行磷酸化,合微
管发生重排,促进纺锤体的形成 MPF还可通过诱导着丝粒分离而促进中期细胞向后期
的转换
36
MPF促进中期细胞向后期的转化
CyclinA -Cdk复合物形成。 CyclinA –Cdk复合物能启动DNA的复制,并且阻止已复制的 DNA再次发生复制。
细胞融合实验表明:只有G1 期的细胞有能力开始DNA 复制,而完成了S期的细胞 G2期细胞则不能进行DNA 复制。
31
32
3. G2/M期转化中cyclinB-CDK复合物的作用
活性出现在细胞通过G1期检查点之前,使细胞由G1期向S 期转化 MPF=CDK1+cyclinB 活性出现在细胞通过G2期检查点之后,驱动有丝分裂开始
27
1. G1期的调控
G1-CDK 使RB蛋白磷酸化而释放 转录因子E2F,促进G1期细胞跨越 限制点,向S期发生转化。
28
29
30
2. S期的DNA复制
18
19
20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活化
21
22
23
抑制cyclin-Cdk复合物形成
p16,p21 抑制Cdk4 p15抑制Cdk4,Cdk6 p24 抑制Cdk1,Cdk2 p27 抑制全部的Cdk-cyclin活性
24
影响Cdk活性的因素
25
(三)细胞周期的运转
细胞周期的运 转就是细胞周 期调控系统的 关键蛋白激酶 被激活或失活 的过程
细胞生长 合成大量RNA、ATP及一些与M期结构功能相关的蛋
白质。 微管蛋白合成旺盛 合成某些由G2期向M期转化所必需的蛋白
8
4. M期有丝分裂期 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不同细胞的M期时间差异不大9 Nhomakorabea10
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生物化学变化
11
(二)、细胞周期调控
(一) 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核心 1. 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特性:
G2晚期形成cyclin-CDK复合物,在促进G2期向M期转换的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该复合物又被称为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意为能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
MPF=Cdk1+cyclinB
MPF磷酸化M期启动有关的蛋白质。如MPF可催化组蛋白HI磷酸化,从而调 节染色体高级组装,引起染色质凝集与启动有丝分裂;MPF可磷酸化核纤 层蛋白。促使核纤层结构解体。
26
细胞周期事件的胞内调控机制
cyclin-Cdk复合物是细胞周期调控体系的核心,其周期性 的形成及降解,引发了细胞周期进程中的特定事件的出现, 并促成了G1期向S期,G2期向M期,中期向后期等关键过程 不可逆的转换。
两种关键的cyclin-CDK复合物 G1 CDK=CDK4/6+cyclinD
6
2. S期DNA完成复制
S期组蛋白继续磷酸化,继G1期进行丝氨酸磷化后,在S 期H1另外丝氨酸位点也将发生磷酸化.而H2A的磷酸化 则存在于整个细胞周期 中心粒复制:相互垂直的一对中心粒彼此分离,各自在其 垂直方向形成一个子中心粒.
7
3. G2期为细胞分裂准备期 DNA、染色体复制完成即进入G2期 主要特点:
cyclin B在间期表达积累,到M期才表现出调节功能,称为 M期周期蛋白。
14
细胞周期蛋白类型
15
16
(4)多聚泛素化降解途径
泛素: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高度保守蛋白
Cyclin A/B经多聚泛素化途径被降解
17
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
哺乳动物包括cyclin A~H 在细胞周期的进程中发生周期性的合成与降
解,因此命名为周期蛋白 在细胞周期的各特定阶段,不同周期性蛋白
相继表达,与细胞中其他蛋白结合后,对细 胞周期相关活动进行调节
12
13
cyclin C,D,E只在G1期表达并只在G1期向S期转化过程中执 行调节功能,称为G1期周期蛋白。
多种蛋白质磷酸化,H1组蛋白磷酸化与基因转 录活跃相适应
3
(一)细胞周期进程
1.G1期是DNA合成准备期 细胞质分裂结束即进入G1期 主要特点:
细胞膜对物质转运作用加强,细胞对氨基酸、 核苷酸、葡萄糖等小分子营养物质摄入增加, 保证G1期进行的大量生化合成有充足原料。 另外,细胞对一些可能参与G1期向S期转变 调控物质的转运也增加。
三、细胞周期及其进程
1
典型的人的体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为24小时
G0期,也称静止期, 细胞暂时离开细胞周 期。细胞转化为G0期 多发生在G1期。G0期 细胞一旦得到信号, 会返回细胞周期
2
(一)细胞周期进程
1.G1期是DNA合成准备期 细胞质分裂结束即进入G1期 主要特点:
RNA、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生长体积变大
特性: 是一类蛋白激酶,但必须与cyclin结合并且特定的氨基酸残 基处于合适的磷酸化状态后才可能具有激酶活性 通过磷酸化多种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在细胞周期调控中 起关键作用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的Cdk分子被激活,由此引发 或调控细胞周期的主要事件,并促进了G1期向S期,G2期向M 期,中期向后期等关键过程不可逆的转换 现已被鉴定的Cdk为Cdk1-8 在细胞周期进程中cyclin可不断合成与降解,Cdk对蛋白质 磷酸化的作用也因此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4
2. S期DNA完成复制 DNA复制开始即进入S期 主要特点:
进行DNA和染色体复制
DNA复制 组蛋白合成
组蛋白的合成与DNA复制同步进行、相互依赖 组蛋白磷酸化 中心体复制完成
5
2. S期DNA完成复制
•GC含量较高的DNA序列早复制,AT含量较高的DNA序 列复晚制 •常染色质复制在先,异染色质复制在后 •组蛋白的合成与DNA复制是同步进行、相互依存的。新 合成的组蛋白迅速进入胞核,与已复制的DNA结合,组 装成核小体,形成染色体。 •S期末,当DNA复制完成,组蛋白mRNA在短时间内大 量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