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

摘要: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但是在实际中,例如2000以来,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本文通过2000年以来的数据,试图找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实证中为什么不成立

关键词:汇率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率

购买力平价学说是瑞典学者卡塞尔在2世纪完成的。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0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它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变化率之差,即Δe=ΔP-ΔP*。

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大于美国,那么Δe>0,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上升;反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下降。

以上分别是2000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平均中间价、中国通货膨胀率和美国通货膨胀率的数据。

由图表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3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小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该下降。但是根据人民币对美元平均中间价表可知,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不变,这好像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同样,2004年到2010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高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当上升。但是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大幅下降,这样也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其实不仅在中美两国,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不能在绝大部分国家得到验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偏差呢?

1,从技术上讲,主要问题是:(1)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因而采用何种指数最为恰当,是个很难决定的问题。(2)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运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汇率,要求不同国家在商品的分类上做到一致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缺乏可比性。(3)在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基期年的选择至关重要。但受到观察能力和技术、数据不足或别的原因限制,研究人员难以保证基期年的准确选择。

2,从短期看,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我们的分析以物价水平的灵活调节为前提,而如果存在价格粘性导致其不能在短期内调整,则汇率就会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

3,从长期看,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永久性的偏离。在购买力平价分析中,它把汇率的变动完全当成一种货币现象:反映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实际汇率不会发生变动,名义汇率的调整完全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在实际中,名义汇率变动不仅仅与价格水平的变动有关,还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资本流动、消费偏好甚至政治因素都有关系。尤其在转轨经济中,体制变化的影响远大于经济变量的影响。

另外,鉴于我国国情,在实际中存在许多影响汇率调节的因素,人为的阻碍也是导致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准确的因素。

例如:在我国从1997年到 2005年,先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以及SARS等突发事件。防范突发事件,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人为地对汇率进行调控,保持汇率稳定。

另外,以往我国的汇率政策是盯住单一的美元,所以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并未受到两国利率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利率的变动并没有决定汇率的变动。汇率缺乏灵活性,所以往往是表面上的汇率保持稳定,实际上有效汇率已经与之发生偏离。这也是导致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失效的原因之一。

所以由此可以发现,导致这种理论与现实偏差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可以在实际中存在的人为因素着手,加快汇率制度的改革,使人民币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