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生态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生态现状
第一节扬州市自然和社会状况
一、自然环境状况
1、地理位置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辖区范围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
扬州市下辖三区四县(市),分别是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江都市。各县(市)及城区面积与人口情况见表2-1。扬州市行政区位置见附图2-1,扬州市区行政区划见附图2-2。
2、地形地貌
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为浅水湖荡地区,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仪征市、邗江区和维扬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3、气候特点
扬州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阴冷少雨,夏季暖热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冰冻日期12天,无霜期306天。平均相对湿度79%,平均年降水1034.7毫米。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预测
“十五”期间,扬州经济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五年累计3422亿元,是“九五”的1.7倍,可比价年均增长12.4%。财政总收入累计380亿元,是“九五”的2.9倍,年均增长28%。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和生
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招商引资、沿江开发、园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沿河开发启动实施、注册外资实际到帐五年累计29亿美元,是“九五”的8.4倍,年均增长79.8%。新增民资注册资本累计398亿元,是“九五”的7.4倍,年均增长51%。城市功能和品味有了较大提升,城乡面貌有了较大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311亿元,是“九五”的2.2倍。建成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宁启铁路扬州段、环城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交通工程。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
三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
1、生态环境脆弱
扬州地处淮河入江口,大多数河道受闸坝控制,各主要河流来水少、流量低、流速慢,水体自净能力差,水污染突出。2005年全市46条主要河流及扬州城区众多河流中,全年水质稳定达标的河流仅有京杭大运河高宝段、芒稻河、新通扬运河、三阳河及长江等五条河流,其它河流均不同程度出现超标现象。部分城市河道污染严重。
2、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愈显突出
当前正是我市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原材料工业、基础工业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提速,城市人口不断集聚,生活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递增。2005年我市SO2排放量为10.0万吨,仅扬州市区SO2排放量就高达6.68万吨,占全市排放量的66.8 %,全市空气中SO2浓度逐年上升。扬州、仪征地区酸雨频发。
3、产业结构和布局需进一步调整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形成了以化学纤维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六大重点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近55%。而上述行业污染负荷比达80%以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处于较高水平。正在建设中的高邮、宝应工业集中区以及扬州的杭集、广陵、江阳工业集中区均分布在沿河地区,随着新一轮的沿江沿河开发高潮的掀起,给长江干流、入江支流及内河水域造成的环境压力逐渐加大。
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扬州水网密集,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在区域广泛分布。随着新一轮经济开发的掀起,农田、湿地面积减少;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的利用与处置均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的区域性开发、水产资源过度开发等对农村生态环境形成了威胁。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等水质大都达不到水质功能标准,总磷、总氮超标。湖泊的生物多样性、水生资源受到破坏,湿地遭受到侵蚀。近年来,广大农村众多河流水质下降,部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
环境质量现状
第一节污染物排放现状
2005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9746万吨,生活废水排放总量8444.64万吨。COD 排放量6.24万吨,氨氮排放量0.74万吨,其中,工业COD排放量2.39万吨,生活COD排放量3.85万吨,工业氨氮排放量0.38万吨,生活氨氮排放量0.36
万吨。
2005年全市废气排放总量8453853万标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气排放量为8177569万标立方米,生活废气的排放量276284万标立方米。SO2排放量10.0万吨,其中工业、生活排放量分别为9.57万吨、0.43万吨。烟尘排放量2.06万吨,其中工业、生活排放量分别为1.86万吨、0.2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7.76万吨,其中工业、生活排放量分别为7.50万吨、0.26万吨。
2005年扬州市各类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为233.3万吨。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187.0万吨,生活垃圾45.66万吨,危险废物0.64万吨。
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除烟尘排放量增加5.54%外,其他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维持在2000年水平。
第二节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一、城市空气环境
全市城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十五”期间全市PM10年均值持续下降,2005年PM10的年均值为0.094mg/m3,但仍是空气环境主要污染物。2002~2004年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均值均在逐步上升,2005年开始下降,其年均值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扬州市区2002年至2004年年际空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见。
酸雨污染有所加重。2005年全市年均降水PH值为4.82,酸雨发生频率为42.1%。扬州市区降水pH均值为4.64,酸雨发生频率74.7%;仪征市降水pH均值为4.53,酸雨发生频率为71.7%;江都市和高邮市酸雨发生频率分别为8.7%、8.5%;宝应未出现酸雨。
2005年扬州各县、市空气中降尘月测值范围3.7~16.3吨/平方公里·月,全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