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生态现状

合集下载

扬州环境治理计划方案

扬州环境治理计划方案

扬州环境治理计划方案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扬州市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扬州环境治理计划方案。

本方案旨在全面分析扬州市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2. 环境问题分析2.1 大气污染扬州市的工业发展和交通运输带来了大量的废气排放,尤其是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2.2 水污染扬州市的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

废水排放和非法倾倒造成了河流和湖泊的水质严重下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和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2.3 垃圾处理扬州市的垃圾处理存在着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

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率低,导致垃圾填埋场的容量快速满足。

2.4 生态破坏城市扩张和农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土地开发和植被破坏,使得城市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丧失了平衡。

这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 环境治理方案为了解决扬州市的环境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环境治理方案:3.1 大气污染治理3.1.1 加强工业排放控制。

对于高污染企业,要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推行新的污染物减排技术。

同时,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测和执法力度,对超标企业进行处罚。

3.1.2 提升交通尾气治理水平。

通过推广新能源车辆和车辆尾气净化设备,减少尾气排放的污染物。

3.1.3 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与邻近城市建立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治理大气污染。

3.2 水污染治理3.2.1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

对于涉及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严格执行废水排放标准,加大监测力度,强化执法力度。

同时,鼓励企业使用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3.2.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推广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农业面源污染。

3.2.3 完善水体监测和管理体系。

建立水污染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3.3 垃圾处理3.3.1 推行分类投放制度。

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的宝库

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的宝库

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的宝库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一处自然生态的宝库。

该湿地公园是由瘦西湖河道扩建而成的,占地面积约为1200亩,是扬州市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湿地公园之一。

这个湿地公园有着丰富的植被和动植物群落,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下面将对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湿地的地理环境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位于瘦西湖大堤旁,是城市与自然之间的交融之地。

它的主体是瘦西湖主体的支流河道,湿地内部分为多个湖泊和湿地,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里有大片的红树林、芦苇湖、水生植物区等多种生态环境。

湖泊间交错着小岛,小岛上分布着各种奇特的动植物,形成了湖泊与岛屿交错的独特景观。

第二部分:湿地的植被群落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植被群落,包括湿地生态系统里的典型植物,如红树林、芦苇、白莲等。

红树林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独特景观,树冠广阔,树干有坚硬的根系,可以适应淹没和泥沙的环境。

它在湿地中起到了保护作用,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芦苇也是湿地公园中常见的植物,它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也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

第三部分:湿地的动物群落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是许多珍稀动物的家园,这里生活着众多的鱼类、鸟类以及其他水生动物。

湿地的水域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许多稀有的鱼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此外,湿地的丰富植被也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

每年的迁徙季节,成百上千的候鸟会到湿地公园中栖息或停歇,形成了壮观的候鸟迁徙景象。

除了候鸟外,湿地还常见一些稀有鸟类的踪迹,如黑鹳、鸳鸯、白鹭等。

第四部分:湿地的生态系统价值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不仅仅是一个自然保护区,还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脆弱、最容易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能调节气候、净化水质,还能保护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而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氧气,还能吸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扬州运河生态旅游的现状调查

扬州运河生态旅游的现状调查

扬州运河生态旅游的现状调查作者:王璐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8期扬州是一座由京杭大运河贯穿的历史文化古城,沿岸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星罗密布,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的价值,但目前来扬州的游客并未深度体味运河的魅力,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扬州的运河生态旅游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扬州是一座因古运河贯穿其中而熠熠生辉的历史古城。

在漫长的历史河流的流淌中,这条的河流与长江水系的交汇,使得扬州古城汇集了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新世纪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如何将扬州运河的历史积淀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使得运河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为此笔者专门制作了以扬州运河生态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调查问卷,希望从问卷的调查结果中总结出运河城市扬州的运河生态文化旅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做更多的思考。

笔者在扬州城的旅游景点和留学生中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六十份,对游客们的回答情况作了简要分析和归纳:一、运河扬州段的历史古迹的旅游资源的问题关于古运河的沿岸的历史古迹,游客知之甚少,知名的就是扬州市近年来运河文化宣传和开发保护较好的东关古渡,去过东关古渡的几乎达到百分之一百;而其他的几个水利枢纽和渡口如水利遗址水斗门,龙首关几乎无人知晓。

历代君王巡视扬州的瓜州古渡锦春园和高旻寺行宫御园只有近三成的游客知道。

对于更早时期开凿的古邗沟、避风港来扬州的游客们几乎闻所未闻。

对运河沿岸的民居和盐商住宅,前者有88%的游客从没有参观过,而后者知名度尚高一些,有51%的游客表示参观过或者有所了解。

二、运河扬州段的沿河岸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问题对于运河沿岸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9%的游客去过鉴真东渡首航地文峰塔;无人去过普哈丁园,80%的游客不知道高旻寺是古运河沿岸最著名的禅宗圣地;大约只有7%的游客听说或者了解扬州古运河沿岸的宗教场所。

三、对于扬州城的旅游的基本问题在对于扬州的旅游基本问题调查中,游客反映从外围看,交通方便的程度不高,甚至有25%的游客反映交通不太方便。

扬州生态整治变化情况汇报

扬州生态整治变化情况汇报

扬州生态整治变化情况汇报
近年来,扬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动生态整治工作,取
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就扬州生态整治变化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扬州市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投入。

政府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其次,扬州市加强了生态环境监管力度。

政府建立了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有效遏制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

另外,扬州市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工作。

政府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修复项目的投入,推动了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扬州市积极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加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
教育工作,推动了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促进了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和支持。

综上所述,扬州市生态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
民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持之以恒地推动生态整治工作,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扬州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扬州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扬州市自然条件基本情况气候: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

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 .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

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

土地资源:据1999年10月底统一调查统计,全市土地面积为998.72万亩,园地17.96万亩,林地12.52万亩,牧草地0.5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18万亩,交通用地30.35万亩,水域311.19万亩,未利用地10.25万亩。

生物资源:境内生物资源丰富,各县(市)志均有详细的记载,故本志仅记录大类或主要品种。

(1)植物类现有木本植物54科、203种,草木植物45科、220种,水生植物26科、56种。

建群种植物建群种植物,是指组成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植物种。

据调查研究,大致有如下几类:[阔叶类树种] 麻栎、栓乐栎、白栎、黄檀、榔榆、黄连木、朴树、刺槐、枫杨。

[针叶树种]刚竹、淡竹、银杏。

[灌木丛] 野山楂、自盘株、胡颓子、山胡椒、继木。

[草丛植物] 狗牙根、白茅、黄背草。

[沼泽和水生植物] 芦苇、蒲草、菰、杏菜、光叶眼子菜、金鱼藻。

植被类型和分布[森林植被] 大多分布在仪征、邗江和高邮以西丘陵地带和沿江滩地,主要树种有:麻栎林、马尾松林、黑松林、杉木林和毛竹林,经济林中的茶、桑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带。

[沼生和水生植被]大多分布在高邮、宝应及邗江、邵伯低洼浅滩、湖荡河流地区,主要植物有:苇、蒲草、杏菜、眼子菜、菰、盒子菜、金鱼藻、角茨藻、轮藻等。

竹林和经济林植被分布在沿江腹地,邗江、仪征一带,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桑园、果园本市均有分布。

(2)动物类全市野生动物随着地理环境的人为改变,种类和数量大为减少。

常见的有野兔、野鸡、田鼠、黄鼠狼、獾、獭等。

畜禽地方品种有猪、羊、兔、牛、鹅、驴、鸡、马等。

扬州市五年土壤质量监测结果分析及改善建议

扬州市五年土壤质量监测结果分析及改善建议

扬州市五年土壤质量监测结果分析及改善建议近年来,土壤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扬州市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质量的监测和改善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扬州市近五年的土壤质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期为扬州市土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扬州市土壤质量监测结果分析根据扬州市近五年的土壤质量监测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分析结果:1. 全市土壤氮、磷、钾含量普遍偏低。

扬州市土壤普遍缺乏养分,特别是氮、磷、钾等重要元素。

其中,农用土壤的养分含量更是明显偏低,这导致了农作物产量的下降,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部分地区土壤酸碱度不均衡。

扬州市部分地区土壤酸碱度超过了合理范围,这会影响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和根系的生长繁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同时,酸碱度不均衡也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释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 重金属超标问题值得重视。

部分监测点土壤中存在铅、镉等重金属超标的情况,这与工业发展和农业使用化肥、农药等因素有关。

重金属超标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通过农产品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土壤质量改善建议针对以上分析结果,下面给出一些建议,以改善扬州市土壤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1. 实施科学施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加强对农民科学施肥的指导,鼓励有机肥的使用,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2. 加强土壤酸碱度调控。

通过调整土壤pH值,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应性。

对于酸性土壤,可以采用石灰或有机碱进行改良;对于碱性土壤,可采取沙化处理等方法,提高土壤透水性和通气性。

3. 控制工业废弃物的排放。

严格限制工业废弃物的随意倾倒和排放,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防止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同时,积极推动工业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

4. 加强土壤保护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土壤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土壤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扬州水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扬州水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扬州水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扬州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也是水稻种植的主要区域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扬州的水稻产量稳步增长,为当地的农业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分析扬州水稻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分析扬州水稻的发展现状。

扬州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适宜水稻的生长。

扬州的水稻种植面积广阔,这为水稻产量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当地农民积极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了水稻的单产。

农民们使用化肥、农药和新品种的种子,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同时,扬州当地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农机具、科技培训和金融支持,使得水稻生产更加现代化和产业化。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扬州水稻的迅速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扬州水稻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对水稻种植产生了限制。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大量耕地被转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减少了耕地面积。

因此,水稻种植面积难以进一步扩大。

其次,环境问题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水稻需要充足的水量和肥沃的土壤来生长,但现代工业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等,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了一定影响。

另外,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和强风,也会对水稻生产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面对这些挑战,扬州水稻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多方面的。

首先,应该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有效利用水资源是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在降低用水量的同时保证水稻的生长需求。

其次,科技创新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研发更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新品种,并集成农业科技,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如秸秆还田、有机肥料和灌溉管理等,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和耐逆性。

此外,进一步推广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和机械化种植手段,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最后,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农业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扬州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扬州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扬州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扬州是江苏省南部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也被誉为“江南园林之乡”。

其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

本文将从绿地类型、分布格局、数量及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绿地类型扬州市的绿地主要分为公园、绿化带和广场三类。

公园是城市中的绿地主力军,主要包括瘦西湖公园、五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邗江公园等,它们不仅是看风景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人民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基地。

绿化带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主要道路两侧,充当交通绿化和城市缓冲带的作用。

比较典型的有南湖绿化带、京杭大运河绿化带等。

这些绿化带给城市带来了自然气息,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更为完整。

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市内的各大广场布局合理、设计巧妙,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五泄广场、文昌阁广场等。

除了这三类绿地,扬州市还有一些耸立于城市中心的单体公园和小型绿地,其数量虽然不多,但却给城市增添了不少绿意和活力。

二、绿地分布格局扬州市内的绿地分布比较均衡,南北呈长条状分布。

从城市规划的功能布局来看,绿地串联形成了城市的主要交通路网、景观线路和活动场所。

瘦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是扬州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扬州市最具特色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公园中心是瘦西湖湖泊,周围山峦起伏,仙境般的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园内景点众多,包括天鹅湖、岛屿、山洞、庙宇、园林建筑等。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瘦西湖公园成为扬州市的文化名片和旅游胜地。

南湖位于市区中心,是扬州市的又一名胜古迹,也是拍摄旅游明信片的热门之地。

南湖周边有南门、扬州博物馆、文昌阁广场、乾隆陵等著名景点,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还有京杭大运河绿化带、邗江公园、五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的城市绿地,它们不仅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也承载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需求。

三、绿地数量据统计,扬州市内的绿地总面积达到4000余公顷,其中公园和广场的面积约占一半,绿化带的面积约占三成左右,而小型绿地和单体公园的面积占比较小。

扬州调查报告

扬州调查报告

扬州调查报告扬州调查报告一、引言扬州,这座美丽的江南古城,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而闻名于世。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扬州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扬州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扬州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我们发现扬州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做得相当不错。

古城墙、瘦西湖等景点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维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

交通拥堵、公共设施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建议加强城市规划,提高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扬州,我们发现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充足,学校数量和教育质量都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同时,扬州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和节庆。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教育资源在城市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不均衡现象,需要加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亟待加强,以防止其被现代化的冲击所侵蚀。

我们建议加大对教育和文化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性,并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扬州,我们发现城市的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空气和水质都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垃圾处理、水资源利用等。

我们建议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经济发展与就业问题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

在扬州,我们发现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旅游、制造业等产业都发展迅速。

然而,就业问题仍然存在。

扬州市邗江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扬州市邗江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扬州市邗江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近年来,扬州市邗江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在部分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疫情,给当地的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现状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种外来的有害杂草,原产于北美。

由于其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部分地区已经成为了一种难以控制的入侵杂草。

加拿大一枝黄花主要通过种子繁殖传播,而且其种子在土壤中具有相当长的存活期。

一旦发生疫情,加拿大一枝黄花会很快占领土壤,甚至形成单种群。

其密生的花序和果实会限制周围植物的生长,对当地的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目前,扬州市邗江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疫情主要集中在部分农田和河岸地带。

在一些未经有效控制的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作物种植和自然生态平衡。

二、防治对策为了有效控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疫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预防、监测、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1. 加强宣传教育对于农民和当地居民,我们需要加强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性和防治方法,从而主动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

2. 加强监测预警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疫情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及时的监测和预警。

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对可能发生疫情的地区进行定期的调查和监测,及时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3. 实施综合治理针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疫情,我们需要实施综合的治理措施,采取机械、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在农田和河岸地带,我们可以利用机械除草、喷洒除草剂等方式进行防治;在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脆弱地区,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引入天敌来控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数量。

我们还可以利用植被掩护、合理轮作等农业措施,调整植被结构,减少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存空间,降低其发生风险。

扬州瘦西湖水质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扬州瘦西湖水质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 州市环 境监 测 中心站 ,江 苏 扬 州 2 5 0 ) 扬 20 7
摘 要 :通过 2 0 年一 0 9 扬 州瘦 西湖 总磷 、 总 氮 、 高锰 酸盐 指 数 、叶 绿 素a 透 明度 、五 个 项 目的结 果 分析 ,得 出20 —0 9 05 20年 、 0 5 2 0
年 瘦 西湖 水体 综 合 营 养状 态指 数 在5 . 5 6 . 9 间 ,水 质营 养状 况 为轻度 富营 养到 中度 富营 养 水平 。 5 O — 58 之 关键 词 :瘦西 湖; 水质 富 营养: 综合 营养状 态指 数 中图 分类 号:X 2 84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号 : 17—4 2 (0 1 0 — 112 6 40 3 2 1 )一 80 5—
瘦 西 湖 富营 养 化 主 要 监 测 项 目为 总 磷 、 总氮 、 高 锰 酸 盐 指 数 、叶绿 素a 、透 明度 。分析 方法 见表 1 。
表 1监 测项 目分 析方 法
分 析 项 目名 称 分 析 方法
总磷 总氮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 光光度法 G 9 — 9 8 18 3 8 1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 9— 9 B I8 4 8 1 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 的测 定 G / 9 — 9 B T 18 2 8 1
分 光 光 度 法 … 赛 氏盘 法 长 条计 数 法
图2 20— 09 总氮年 度变 化 曲线 05 20 年
高锰酸盐指数
叶绿素a 透 明 度 浮 游 生 物 来自12 评价 标 准 .
瘦 西 湖富 营养 化 状 况评 价 方法 采 用 综合 营 养状 态 指 数法 ,
采用 《 国水 资 源 公报 》 中湖 泊 、水 库 富 营 养化 评 分 与分 类 标 中

《扬州市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扬州市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扬州市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摘要针对扬州市林业资源总量贫乏,树种、林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出适合扬州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包括: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以建设林业工程为切入点,推动林业发展;完善林业发展保障措施。

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江苏扬州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通过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与长江交汇于此。

地理坐标为东经119°01′~119°54′,北纬31°56′~33°25′。

辖区南北长约140.1km,东西宽约50km,总面积6648km2。

现辖广陵、维扬、邗江、开发区4个区,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

扬州市东距上海300km,西距南京100km,南临长江,北接淮水,宁通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京沪高速公路和京杭大运河并驾齐驱纵贯南北,为苏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1林业资源概况扬州地处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自然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地带型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扬州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资源总计有479种,其中木本植物203种,草本植物220种,水生植物5种。

近几年来,扬州林业发展迅速,成片林从2.67万公顷发展到现在的5.47万公顷,增长了1倍多。

活立木蓄积从300万立方米增加到324万立方米,增长17%。

绿色通道建设总里程达1300km,增加了1倍,造林面积达1.3万公顷,四旁植树6500万株,初步实现了绿化、香化、美化的有机统一,森林生态建设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2森林资源现状2.1森林资源数量状况2.1.1林地面积。

根据202x年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结果:扬州市土地总面积66.48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7.5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31%。

全市林业用地(林地)中有林地6.30万公顷,占83.8%;疏林地0.08万公顷,占1.06%;灌木林地0.52万公顷,占6.9%;未成林地0.80万公顷,占10.6%;苗圃林地0.56万公顷,占7.4%;无立木林地0.04万公顷,占0.5%。

扬州调研报告

扬州调研报告

扬州调研报告扬州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扬州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相关问题,为扬州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二、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及相关资料收集,对扬州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调研。

三、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状况扬州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扬州的GDP总量居江苏省前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资吸引力增强,扬州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 产业结构调整扬州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传统产业逐渐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转型。

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成为扬州经济的新引擎。

3.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扬州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城市规划合理,城市功能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扬州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环保指标稳步提升。

4. 就业与教育发展扬州的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但仍存在就业结构不完善的问题。

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完善,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成绩。

四、问题分析通过调研发现,扬州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首先,扬州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传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时代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相匹配。

其次,城市的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此外,环境保护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尽管扬州在环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挑战。

五、建议与展望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1.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2. 加快城市和农村的平衡发展,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

3.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环境监管,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

生态扬州_精品文档

生态扬州_精品文档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他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也在 不断增加。
生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
生态旅游的潜力
扬州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扬州不仅 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进一步推广生态和环保理念。
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
扬州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利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文化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不仅有助于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发展
扬州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同时,扬州还积极 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为人文环境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04
生态扬州的城市建设与规划
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
,注重生态 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确保城市发展与生态环 境的和谐共生。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扬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为生态建设 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态环境
扬州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质 量优良。
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
自然保护
扬州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
生态修复
扬州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湿地修复、水体治理、土壤改良等,提升生 态环境质量。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鼓励公众对生态保护 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使生态保护工作更加符合公众意愿 和实际需求。
公民环保意识的培养与提升
加强环保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 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组织公众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服务、低碳生活体验等, 让公众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江苏省扬州市河道水质监测结果公布

江苏省扬州市河道水质监测结果公布

江苏省扬州市河道水质监测结果公布近年来,环境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水质的监测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江苏省扬州市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河道水质监测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向读者公布江苏省扬州市河道水质监测的相关结果,旨在提高公众对水质监测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1. 监测覆盖范围为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江苏省扬州市进行了广泛的监测覆盖。

监测范围包括扬州市主要河流和水体,如扬子江、京杭大运河等。

同时,还对一些重要的支流和城市水系进行了监测,以保证对全市水质情况的全面监控。

2. 监测参数和频率江苏省扬州市河道水质监测工作涉及多个水质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溶解氧、pH值、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

这些参数是衡量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其定期监测,可以全面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

监测频率方面,江苏省扬州市坚持定期开展监测工作,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扬州市还增加了特定季节的监测频率,以更好地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3. 监测结果概述根据最近一次监测数据,江苏省扬州市河道水质总体状况良好。

多个指标的监测结果显示,水质未出现明显污染问题,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指标在特定时段或地点出现了轻微的超标情况,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加强管理措施。

4. 排污企业和个人责任在水质监测结果公布的同时,江苏省扬州市也呼吁排污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起保护水环境的责任。

排污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严格遵守排放标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而个人则应该提高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不随意倾倒垃圾和污水,共同构建良好的水质环境。

5. 加强水质监测工作为了持续改善和保护江苏省扬州市的河道水质,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工作。

不仅要提高监测设备的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还要增加监测频率和监测点位,确保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将加强与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工作。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 自然条件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纬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

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

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仪征市、邗江区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地面高程10-15米,最高点为仪征境内大铜山149.6米;沿江沿湖一带为平原,地面高程4-5米;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地面高程为2-3米,最低点仅1.4米。

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受季风环流影响较大,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平均222天。

平均日照2176.7小时,年平均气压1015.8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

常年梅雨期约23天,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梅雨量231毫米。

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扬州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地跨江淮两大水系。

宁通高速(扬泰段)以北属淮河流域,以南属长江流域。

扬州南临长江,岸线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

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公里。

扬州的地下矿藏资源有能源、化学原料、建筑材料、惰性气体、地下水、稀有元素共6大类19种,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邗江、江都至高邮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江都境内有相当的煤炭蕴藏量,丘陵缓岗有大量的砂石资源,扬州北郊及仪征、高邮等地已发现储量大、品质优良的矿泉水资源。

扬州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扬州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扬州环境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

扬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扬州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环境整治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

1. 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使市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

2. 保护水体环境,加强水体治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

3. 提升城市绿化,加大绿化投入,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4. 完善垃圾处理,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减少垃圾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

三、具体措施。

1. 加强工业排放治理,对工业企业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推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

2. 推动交通绿色出行,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3. 加强水体保护,加大水体治理力度,修复污染水体,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4. 提升城市绿化,加大绿化投入,建设更多的城市绿地和公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 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四、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2. 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惩处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促进全社会参与环境整治工作。

五、预期效果。

1. 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市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健康状况得到提升。

2. 水体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治理,水质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3. 城市绿化得到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4. 垃圾处理得到有效解决,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扬州市江淮生态大走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扬州市江淮生态大走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部保节能清洗世界Cleaning World 第37卷第2期2021年2月文章编号:1671-8909 (2021 ) 2-0065-002扬州市江淮生态大走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王宁(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江苏扬州225000)摘要:为助力扬州市建成长江和南水北调东线清水走廊、绿色走廊和生态安全走廊,再现“江淮三百里生态风光图”和“百里大江风光带”,本文总结了扬州市江淮生态大走廊的规划和空间布局、水系水利、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情况,并对维护区城生态平衡、提升生态涵养功能、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态大走廊;环境质量;调查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A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高水平建设江淮生态大 走廊,进一步提升南水北调输水通道周边区域的污染防 治水平,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对确保南水北调东线 源头水质“长治久安”,保障“一江清水北上’’具有重 要意义。

1规划现状及空间布局现状1.1规划现状江淮生态大走廊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带一廊”,“一 带”为沿京杭大运河、高水河、芒稻河、廖家沟、夹江 及周边湖泊水系、湿地形成的生态带,“一廊”为沿潼 河、三阳河、新通扬运河形成的清水走廊,总面积约为 1 800 k m2。

具体规划范围为:北至扬州市界;西至苏皖 省界,高邮湖、邵伯湖重要湿地西边界1k m,京杭大 运河西岸1k m;东边界为京杭大运河、高水河、芒稻河、夹江东岸1k m以及三阳河两岸1k m :南至长江。

1.2空间布局现状江淮生态大走廊总体形成“点、线、块、面”相结 合的发展空间布局,总体布局为“一带一廊、五大板块、七大亮点”。

“块”指宝应湖自然保护区、高邮湖国家重要湿地、邵伯湖重要湿地、“七河八岛”生态中心、长江大江风 光带等“五大板块”;“线”指京杭大运河、高水河、芒 稻河、廖家沟以及潼河、三阳河、新通扬运河等主要水 体沿江沿河形成“一带一廊”生态景观廊道;“点”是 指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高邮清水潭湿地生态中心、高 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七河八岛”生态中心)、江都“三河六岸”景观带、广陵夹江生态中心及夹江漫步生态廊道、扬州三湾湿地生态中心等“七 大亮点”。

绿杨城郭,展现扬州生态画卷——扬州生态市建设纪实

绿杨城郭,展现扬州生态画卷——扬州生态市建设纪实

巷东圈 门:走进去 才发现这里隐藏 着一 个 民居世 界 ; 执行 严格 的 总量 控 制制
古宅吴道台宅第 : 这座 号称 “ 九十九间半 ” 的大宅 院 , 度 ,限期治理工业污染 ,
曾是扬 外l 人民医院 10 第一 0 户职工 “ 居” 蜗 的大杂 院。 治污 腾容 ,盘活 环境 资
扬州城 “ 的经典 、新 的现代 ” 古
行 走在扬州古城 , 如在 古典的梦 中穿行 。古街文 昌中路 :十里 长街 ,“ 唐宋元 明清 ,从古看 到今” ;古
维普资讯
中 国环境 巡礼

国 生 城 1 6 圆 家 态 市1 00 L . 2
5 扬JI 出老城建新城 , 』跳 、 『 、 现代气息扑面而来 。 新城 以治理 的企业 和项 目3 个 , 西区 , 文化张力强劲的 “ 双博 馆” 造型现代的 国展 中 治理 ,十五年期间 ,通过推进清洁生产 ,发展 循环经 、 共节水 18 万吨 ,节 电2 4 84 3 万度 ,减少 C D排放 O 心、 迷人的人工湖 、 湖大桥 、 跨 半掩 山间的体育公 园、 济 , 12 吨 废气 8 0 8 12 万标立 方米 。 0 5 , 2 0 年 全市实现 开 启新 时代 的 火 车 站 、全 新 理 念 运 作 的 京华 城 中 15 4 、 D 92 九五”翻 了近一 番。万元 G P水 D 城 ……一幢幢现代化建筑群拔地 而起 , 生机盎然 。我 G P 2 亿元 ,比 “ 00 .公 5 市组织 制定 了 扬外f 市生 态住 宅小区验 收标 准 ( 试 污染物 化学耗 氧量排放 强度 由2 0 年 的2 7 斤下降 05 . 7 P大气污染物二氧化 行) ,建设了生态型住宅 3 0 余套 ,深受市 民欢 迎。 到 2 0 年的 21 公 斤 ,万 元 GD 00 00 3 公斤下降到 9 公斤 。 4 . 9 在生态居民区 , 区移 步换景 , 小 空气清新 , 、 、 湖 桥 亭 硫排放强度 由 2 0 年 的 1.8 穿插 其中 ,太 阳能路 灯 、环保 节能建 材 、智能化 管 全 市大力实施湖泊轮养轮 休 、 湿地 作物 水体套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生态现状
第一节扬州市自然和社会状况
一、自然环境状况
1、地理位置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辖区范围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

扬州市下辖三区四县(市),分别是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江都市。

各县(市)及城区面积与人口情况见表2-1。

扬州市行政区位置见附图2-1,扬州市区行政区划见附图2-2。

2、地形地貌
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为浅水湖荡地区,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

仪征市、邗江区和维扬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3、气候特点
扬州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阴冷少雨,夏季暖热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

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4.8℃。

年平均冰冻日期12天,无霜期306天。

平均相对湿度79%,平均年降水1034.7毫米。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预测
“十五”期间,扬州经济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五年累计3422亿元,是“九五”的1.7倍,可比价年均增长12.4%。

财政总收入累计380亿元,是“九五”的2.9倍,年均增长28%。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和生
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招商引资、沿江开发、园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沿河开发启动实施、注册外资实际到帐五年累计29亿美元,是“九五”的8.4倍,年均增长79.8%。

新增民资注册资本累计398亿元,是“九五”的7.4倍,年均增长51%。

城市功能和品味有了较大提升,城乡面貌有了较大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311亿元,是“九五”的2.2倍。

建成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宁启铁路扬州段、环城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交通工程。

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

三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
1、生态环境脆弱
扬州地处淮河入江口,大多数河道受闸坝控制,各主要河流来水少、流量低、流速慢,水体自净能力差,水污染突出。

2005年全市46条主要河流及扬州城区众多河流中,全年水质稳定达标的河流仅有京杭大运河高宝段、芒稻河、新通扬运河、三阳河及长江等五条河流,其它河流均不同程度出现超标现象。

部分城市河道污染严重。

2、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愈显突出
当前正是我市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

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原材料工业、基础工业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提速,城市人口不断集聚,生活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递增。

2005年我市SO2排放量为10.0万吨,仅扬州市区SO2排放量就高达6.68万吨,占全市排放量的66.8 %,全市空气中SO2浓度逐年上升。

扬州、仪征地区酸雨频发。

3、产业结构和布局需进一步调整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形成了以化学纤维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六大重点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近55%。

而上述行业污染负荷比达80%以上。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处于较高水平。

正在建设中的高邮、宝应工业集中区以及扬州的杭集、广陵、江阳工业集中区均分布在沿河地区,随着新一轮的沿江沿河开发高潮的掀起,给长江干流、入江支流及内河水域造成的环境压力逐渐加大。

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扬州水网密集,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在区域广泛分布。

随着新一轮经济开发的掀起,农田、湿地面积减少;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的利用与处置均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的区域性开发、水产资源过度开发等对农村生态环境形成了威胁。

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等水质大都达不到水质功能标准,总磷、总氮超标。

湖泊的生物多样性、水生资源受到破坏,湿地遭受到侵蚀。

近年来,广大农村众多河流水质下降,部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

环境质量现状
第一节污染物排放现状
2005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9746万吨,生活废水排放总量8444.64万吨。

COD 排放量6.24万吨,氨氮排放量0.74万吨,其中,工业COD排放量2.39万吨,生活COD排放量3.85万吨,工业氨氮排放量0.38万吨,生活氨氮排放量0.36
万吨。

2005年全市废气排放总量8453853万标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气排放量为8177569万标立方米,生活废气的排放量276284万标立方米。

SO2排放量10.0万吨,其中工业、生活排放量分别为9.57万吨、0.43万吨。

烟尘排放量2.06万吨,其中工业、生活排放量分别为1.86万吨、0.20万吨。

氮氧化物排放量7.76万吨,其中工业、生活排放量分别为7.50万吨、0.26万吨。

2005年扬州市各类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为233.3万吨。

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187.0万吨,生活垃圾45.66万吨,危险废物0.64万吨。

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除烟尘排放量增加5.54%外,其他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维持在2000年水平。

第二节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一、城市空气环境
全市城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十五”期间全市PM10年均值持续下降,2005年PM10的年均值为0.094mg/m3,但仍是空气环境主要污染物。

2002~2004年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均值均在逐步上升,2005年开始下降,其年均值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

扬州市区2002年至2004年年际空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见。

酸雨污染有所加重。

2005年全市年均降水PH值为4.82,酸雨发生频率为42.1%。

扬州市区降水pH均值为4.64,酸雨发生频率74.7%;仪征市降水pH均值为4.53,酸雨发生频率为71.7%;江都市和高邮市酸雨发生频率分别为8.7%、8.5%;宝应未出现酸雨。

2005年扬州各县、市空气中降尘月测值范围3.7~16.3吨/平方公里·月,全市年
均值为7.6吨/平方公里·月,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二、水环境质量
全市受控河、湖、库62个,其中河流57条、湖泊4个、水库1个,水质监测断面共109个,其中4个国控断面、34个省控断面、51个市控断面、71个县控断面。

全市地面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监测断面年均值达标率为68%。

2005年,总氮普遍超标,若不考虑总氮影响,主要水体长江扬州段符合Ⅲ类水标准、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在Ⅲ-Ⅳ类水标准之间,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5.52%,主要水体水质基本符合水域功能区划要求。

南水北调应急输水线源头水质较好,京杭大运河宝应至江都段水质基本保持Ⅲ类,扬州市区段水质达到Ⅴ类,通扬运河水质为劣Ⅴ类,北澄子河一沟大桥断面污染物浓度同比有所下降,水质好转,水质现状达Ⅳ类。

瘦西湖水质有所改善,但仍劣于Ⅴ类,氮、磷超标严重。

地下水水质稳中有升,构造裂隙井水质符合Ⅲ类,承压深井、潜水深井、潜水浅井水质基本Ⅳ类,总大肠菌群、氨氮项目超标。

价河流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氨氮、生化需氧量、溶解氧、化学需氧量。

河流污染仍为有机污染。

“十五”期间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增,已成为我市河流(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流及城市内河)有机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三、饮用水源
2005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良好,,所辖各县(市)、区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总氮普遍超标,不考虑总氮因素的影响,全市饮用水源水质稳定在Ⅱ—Ⅲ类水标准之间,饮用水质达标率在96—100%之间。

乡镇饮用水主要以地面水为水源,部分乡镇以地下水为水源。

经对20家乡镇自来水厂水源监测,以地面水为水源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45.5%,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质达标率仅33.3%。

乡镇饮用水的保护迫在眉睫。

四、环境噪声
2005年,全市各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分布在50.1~54.1dB (A)之间,符合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同比有所下降。

全市各交通干线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布在65.8~67.1dB (A)之间,符合国家交通噪声标准,同比持平并优于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五、小康社会环境质量指数
参考文献
扬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刘玉
扬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