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礼物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妈妈的礼物》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妈妈的礼物》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妈妈礼物》含反思《妈妈礼物》是一堂针对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课程,旨在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认知日常生活中科学现象,同时培养幼儿对母亲感恩之情。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科学》,内容包括认识各种礼物,解礼物背后意义,以及探讨如何用心制作礼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认知各种礼物,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母亲感恩之情,学会表达爱意。

3. 通过动手制作礼物,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礼物背后意义,学会表达对母亲爱意。

2.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礼物,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动手制作礼物,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礼物图片、PPT、卡片、彩纸、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礼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特点,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收到过礼物?最喜欢哪个礼物?为什?”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礼物意义,引导幼儿理解礼物背后爱意,让幼儿学会表达对母亲爱意。

3. 动手制作礼物(15分钟)1)分发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根据PPT上步骤,制作贺卡。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互相赠送制作贺卡,并说出祝福语,培养幼儿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礼物图片2. 礼物意义3. 制作贺卡步骤4. 祝福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特别礼物给妈妈,并写上一句祝福语。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动手制作、表达等环节,让幼儿对礼物有更深入理解,同时也培养他们对母亲感恩之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材料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在家庭中,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礼物,增进亲子关系;在课堂上,可以开展“我最喜欢礼物”分享活动,让幼儿互相学习,提高他们表达和沟通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妈妈的礼物》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妈妈的礼物》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妈妈的礼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妈妈的礼物”。

通过让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了解礼物的基本概念,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礼物的含义,知道在特定日子里给妈妈送礼物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珍惜和感恩的情感,懂得关心和体贴妈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礼物背后的意义,学会珍惜和感恩。

2.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让幼儿掌握礼物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礼物、妈妈的图片、音乐播放器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妈妈的照片,让幼儿说出妈妈的姓名、职业等基本信息。

然后展示礼物图片,引导幼儿关注礼物。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礼物的含义,让幼儿知道在特定日子里给妈妈送礼物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

展示实物礼物,让幼儿观察、思考,引导他们说出礼物背后的故事。

3. 动手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让幼儿利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小礼物。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4. 随堂练习(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妈妈的礼物》2. 内容:礼物的含义制作礼物的方法珍惜和感恩妈妈的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张贺卡,写上祝福语,送给妈妈。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动手操作、表达等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向家人介绍所学内容,将珍惜和感恩的情感传递给更多的人。

同时,可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我给妈妈做礼物”、“妈妈,我爱你”等,深化幼儿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礼物背后的意义,学会珍惜和感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科学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妈妈的礼物”。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了解物品的用途和特点,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了解它们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教育幼儿学会关爱家人,懂得感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物品的用途和特点。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教育幼儿关爱家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妈妈的礼物(如化妆品、家居用品等)。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以故事形式讲述妈妈收到一份神秘礼物,引导幼儿猜测礼物是什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妈妈的礼物,让幼儿观察、描述这些物品的用途和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以化妆品为例,讲解其用途和特点,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思考。

4. 随堂练习幼儿分成小组,观察、讨论生活中的其他物品,选出一个最想了解的物品,向教师提问。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物品特点,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妈妈的礼物2. 内容:物品名称物品用途物品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妈妈设计一份礼物作业要求: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为妈妈设计一份实用的礼物,并画出礼物的外观。

2. 答案示例:礼物:爱心早餐外观:一个心形的煎饼,上面摆放着水果、酸奶等营养早餐食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妈妈的礼物,让幼儿了解了物品的用途和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妈妈的礼物”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妈妈的礼物》附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妈妈的礼物》附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妈妈的礼物》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妈妈的礼物”。

通过让幼儿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了解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学会感恩,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2. 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了解简单科学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学会感恩。

重点:观察、实践,了解简单科学原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妈妈的图片、实物展示(如妈妈常用的护肤品、衣物等)。

2. 学具:手工材料(如彩纸、胶水、剪刀等),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妈妈的图片,让幼儿谈谈对妈妈的了解。

(2)展示妈妈的礼物,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展示妈妈的护肤品,让幼儿了解护肤品的作用,引导幼儿关注妈妈的付出。

(2)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磁铁的原理,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手工制作:让幼儿用彩纸、胶水等材料,制作一张感谢妈妈的贺卡。

(2)科学实验: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妈妈的礼物,了解其特点。

(1)让幼儿分享制作贺卡的过程,引导幼儿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妈妈一天的生活,记录下妈妈的辛苦付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妈妈的礼物》2. 内容:(1)妈妈的日常付出(2)护肤品的作用(3)磁铁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张感谢妈妈的贺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动手制作,让幼儿了解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妈妈的爱与关注,引导幼儿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数学《妈妈的礼物》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数学《妈妈的礼物》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数学《妈妈的礼物》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概念,提高手口一致地点数能力。

2.培养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3.教育幼儿学会感恩,关心妈妈,懂得珍惜妈妈的付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概念,提高手口一致地点数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数字卡片、小礼物盒、彩笔、剪刀、胶水等。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位妈妈和她的孩子,问幼儿:“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幼儿回答:“小朋友在给妈妈做礼物。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新课呈现教师出示一个礼物盒,问幼儿:“这个礼物盒里有多少个礼物?”幼儿猜测答案,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测,逐一出示礼物,让幼儿验证猜测。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礼物,发现礼物的数量与数字的关系。

3.操作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数字卡片,卡片上写有1-10的数字。

教师宣布活动规则:每个小组需要根据数字卡片上的数字,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相应数量的礼物。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汇报与交流每个小组完成操作后,向全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操作过程中的感受。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师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妈妈的爱,以及如何关心妈妈。

教师出示一个“感恩的心”卡片,让幼儿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对妈妈的话,作为对妈妈的礼物。

教师引导幼儿回家后将卡片送给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意。

五、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制作礼物的形式,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理解数的概念,提高手口一致地点数能力。

2.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3.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关心妈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妈妈的礼物》附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妈妈的礼物》附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妈妈的礼物》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第三章《我的家人》,详细内容为第12节《妈妈的礼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学会关爱和感恩妈妈。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妈妈的生日,了解妈妈的基本信息。

2. 培养幼儿关爱妈妈的情感,学会为妈妈制作礼物,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 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关爱妈妈,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妈妈的基本信息,制作简单的礼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妈妈的照片、妈妈的生日卡、礼物制作材料(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幼儿用书《我的家人》,妈妈的照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妈妈的照片,让幼儿说出妈妈的生日、爱好等信息。

(2)讨论: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怎么做来回报妈妈的爱?2. 例题讲解(1)教师示范制作一份简单的礼物,如贺卡、小花等。

(2)讲解制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幼儿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自己动手制作礼物。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1)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礼物,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手工奖等。

六、板书设计1. 妈妈的礼物2. 制作方法:(1)准备材料: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制作步骤:画图、剪裁、粘贴、装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妈妈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为妈妈制作礼物,培养了幼儿关爱妈妈的情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回家后,让幼儿将制作的礼物送给妈妈,并说出对妈妈的爱。

(2)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活动,让幼儿体验妈妈的辛苦,培养感恩之心。

(3)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妈妈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小班科学《妈妈的礼物》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妈妈的礼物》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妈妈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认识和了解妈妈的礼物,并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热爱妈妈,懂得感恩和回报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妈妈的礼物:让幼儿了解妈妈为自己准备的各种礼物,如亲手制作的衣物、玩具等。

2. 感恩之情:教育幼儿学会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如说“谢谢妈妈”、“妈妈辛苦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妈妈的礼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教育幼儿学会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妈妈的礼物(如亲手制作的衣物、玩具等)、图片、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有利于幼儿专注地参与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妈妈的礼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礼物的名称。

2. 主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妈妈为自己准备礼物的原因,教育幼儿学会感恩。

3. 操作活动:教师指导幼儿亲手制作一份礼物,送给妈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交流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礼物,让幼儿表达出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妈妈礼物的认识和感恩之情。

2. 关注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在交流分享中的沟通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表达对妈妈感激之情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妈妈的一天”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妈妈的辛勤付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2. 组织幼儿参观妈妈的工作场所,让他们亲身体验妈妈的工作辛苦,从而更加懂得珍惜妈妈的付出。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情感波动,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2. 针对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幼儿,教师要给予个别化的指导,让他们在活动中都能得到锻炼和成长。

托班手工《妈妈礼物》教案

托班手工《妈妈礼物》教案

托班手工《妈妈礼物》教案托班手工《妈妈的礼物》教案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妈妈的辛苦,情愿表达自己的对妈妈爱。

2、幼儿能用团纸、粘贴的方式为妈妈制作项链,熬炼手的敏捷性。

3、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动手制作项链的乐趣,增进对妈妈的爱。

二、活动预备1、歌曲《妈妈我要亲亲你》2、妈妈做家务的图片或视频3、“妈妈的项链”范例作品4、有妈妈上半身形象的'轮廓图人手一张、彩色皱纹纸、胶棒若干三、活动过程1、老师播放歌曲《妈妈我要亲亲你》,激发幼儿产生对妈妈表达爱意的愿望!儿歌:妈妈我要亲亲你妈妈呀,我要亲亲你,亲亲你的额头,摸摸你的眼。

亲亲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亲亲你的嘴巴,摸摸你的脸。

(1)歌曲中的小伴侣想要做什么?他想要亲亲妈妈的哪些地方?(2)这个小伴侣为什么要这样做?2、播放妈妈做家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理解妈妈的辛苦,并说说自己在家看妈妈做家务时的感受。

(1)小伴侣们,你们在家有关心自己妈妈做过家务吗?(2)你们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妈妈会对你说什么呢?(3)妈妈在做家务的时候,看到妈妈的背影时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觉?(4)小伴侣们你们爱你的妈妈吗?你们想怎样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呢?3、老师出示“给妈妈的项链”范例作品,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产生创作爱好。

母亲节就快要到了,为了给最爱的妈妈一个节日礼物,我们一起来制作美丽的项链送给妈妈吧!4、老师示范制作项链的,引导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步骤,初步感知手工制作项链的过程。

(1)老师拿起一张小皱纹纸,用手轻轻地团成一个球状;(2)接着用胶棒涂抹球状纸团的一侧;(3)将皱纹纸团站在人物形象轮廓图的合适位置上。

5、老师鼓舞幼儿自己动手根据相同的方法连续制作项链,直到帮妈妈制作出一条完整的项链即可。

(1)老师在一旁巡回指导,指导关心幼儿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2)老师要提示幼儿一个留意事项:在粘贴项链的时候,要往一个方向依次粘贴,尽量保持项链之间的疏密程度,不要太开也不要太紧。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知道母亲节的来历,了解妈妈对自己的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表达、动手制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热爱妈妈,尊敬妈妈,懂得感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母亲节的来历,知道妈妈对自己的爱。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表达、动手制作等方式,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妈妈的照片、花朵、卡片、彩纸、剪刀、胶水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节日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幼儿观看妈妈的照片,谈论妈妈的外貌、特征等,引发幼儿对妈妈的喜爱之情。

2. 妈妈的特点:让幼儿谈谈妈妈的特点,如勤劳、善良、慈爱等,培养幼儿对妈妈的尊敬之情。

3. 母亲节的来历:讲解母亲节的来历,让幼儿了解母亲节是妈妈的节日。

4. 制作礼物:引导幼儿动手制作礼物,如花朵、卡片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表达爱意:让幼儿把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妈妈,并表达对妈妈的爱意,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制作礼物,表达了对妈妈的爱意。

但在谈论妈妈的特点时,部分幼儿表达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教学改进:针对幼儿在表达方面的不足,可以增加一些口语表达的练习,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3.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让幼儿更加了解妈妈的爱。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母亲节的了解、动手制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 评价方法: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幼儿自评和他评。

3. 评价内容:a. 幼儿对母亲节的了解程度,如母亲节的来历、妈妈的特点等。

b. 幼儿在动手制作礼物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操作技能及创造力。

c. 幼儿在表达爱意时的语言组织能力、情感表达的真挚程度。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一、教学内容《妈妈的礼物》选自幼儿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花卉,了解花卉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花卉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教育幼儿学会珍惜大自然。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花卉,了解花卉的基本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花卉特点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教育幼儿学会珍惜妈妈的礼物,培养感恩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花卉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花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花卉图片,实物花卉,花盆,泥土,种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花卉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花卉的名称。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收到的妈妈的礼物,引出今天的课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花卉图片,教幼儿认识和区分各种花卉。

介绍花卉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描述自己认识的花卉特点。

教师指导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育幼儿学会珍惜妈妈的礼物,感恩妈妈的关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妈妈的礼物》2. 内容:花卉名称:玫瑰、康乃馨、百合、向日葵等。

花卉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花卉,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根据幼儿画出的花卉,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和PPT教学,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花卉,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但在引导幼儿描述花卉特点时,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种植花卉,观察生长过程。

举办“我心中的妈妈”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托班手工《妈妈的礼物》教案

托班手工《妈妈的礼物》教案

托班手工《妈妈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手工技能。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4. 教育幼儿学会感恩,培养他们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如贺卡、花束等。

2. 学习使用剪刀、胶水等手工工具,并掌握使用方法。

3. 学习观察妈妈的特征,思考送给妈妈的礼物。

4. 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剪刀、胶水、彩纸、颜料、画笔等手工材料。

2. 参考资料:有关母爱的故事、诗歌等。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的手工活动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有关母爱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

2. 讲解:向幼儿介绍手工活动的目的,讲解制作方法和要求。

3. 示范:教师演示制作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学习。

4. 操作:幼儿按照要求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评价幼儿对妈妈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感恩之情。

4. 评价幼儿在团队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回家后,将制作的手工作品送给妈妈,并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

2. 邀请家长参与手工活动,共同制作礼物,增进亲子关系。

3. 组织一次“母亲节庆祝活动”,让幼儿通过表演、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对妈妈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感恩之情,以及他们在团队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类似的手工活动,让幼儿学会制作不同的手工作品,提高他们的手工技能。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一、教学内容《妈妈的礼物》选自幼儿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花卉,了解花卉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孩子们知道花卉是妈妈们喜爱的礼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并喜爱各种花卉,知道花卉是大自然的美丽礼物。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育孩子们学会关爱家人,懂得表达爱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了解花卉的生长过程,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

重点:认识各种花卉,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花卉的图片、实物,生长过程的PPT,花盆、泥土、种子等。

学具:小铲子、小水壶、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花卉图片,让孩子们猜一猜妈妈们最喜欢的礼物是什么,引导孩子们关注花卉。

2. 认识花卉(10分钟)介绍各种花卉的名称、特点,让孩子们观察花卉的形态、颜色等,培养观察能力。

3. 花卉生长过程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花卉的生长过程,让孩子们了解花卉是如何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的。

4. 动手实践(15分钟)分组进行花卉种植,让孩子们亲手种植花卉,体验劳动的乐趣。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例题:如果你要送妈妈一束花,你会选择哪种?让孩子们思考并回答,培养表达能力。

6. 表达爱意(5分钟)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种植的花卉,并说出想对妈妈说的话,教育孩子们学会表达爱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妈妈的礼物》2. 主要内容:花卉的认识花卉的生长过程种植花卉的步骤表达爱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妈妈制作一张花卉贺卡,写下想对妈妈说的话。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认识花卉,了解生长过程,表达爱意。

但在时间分配上,可以适当调整,增加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时间。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去花卉市场或植物园实地观察花卉,加深对花卉的了解和认识。

妈妈的礼物 绘本教案

妈妈的礼物 绘本教案

妈妈的礼物绘本教案教案标题:妈妈的礼物绘本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妈妈的礼物》这本绘本,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母爱的伟大,并能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材料:1. 《妈妈的礼物》绘本2. 班级黑板或白板3. 彩色纸张、颜色铅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简要介绍绘本《妈妈的礼物》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母亲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请举例说明。

阅读与理解:1. 分发《妈妈的礼物》绘本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

2. 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绘本中的细节,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绘本的理解和感受。

语言表达:1. 引导学生回顾绘本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 分组让学生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或人物,用彩色纸张和颜色铅笔绘制相关的图画。

3. 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图画,并用口头表达解释他们的选择。

创造力发展:1.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孩子,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礼物送给妈妈?为什么?2. 让学生用彩色纸张、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制作自己设计的礼物,并在上面写下对妈妈的感谢之词。

3.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礼物,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感激之情。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复习绘本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2. 提醒学生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妈妈分享他们的学习和创作成果。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家中与家人一起阅读《妈妈的礼物》绘本,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2. 学生可以用写作的方式,写一篇关于自己妈妈的感激之情的文章或作文。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成果及对自己创作的解释。

小班数学《妈妈的礼物》教案

小班数学《妈妈的礼物》教案

小班数学《妈妈的礼物》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礼物”一词的意义和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字1~10的认识。

3.学生能够通过制作礼物盒和装饰礼物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班级数学教学用具:数字卡片、礼物盒模板、装饰材料(彩纸、贴纸、蝴蝶结等)。

2.书籍:《妈妈的礼物》。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通过爱(l爱自己)l爱安全的圆形吉祥物,进入本次数学课。

2.通过铃声和对“礼物”一词的引导,诱发学生热情,从而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讲解故事1.阅读《妈妈的礼物》。

阅读时,教师可以用手指着数字卡片,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数字。

2.解释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步:认识数字1.提供数字卡片,让学生将数字1到10放入相应的礼物盒中。

2.通过数数字的过程,让学生熟悉数字,同时也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字。

第四步:动手制作1.发放礼物盒模板和装饰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礼物盒。

2.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装饰材料,装饰自己的礼物盒。

鼓励学生多想象,创造自己的设计。

第五步:总结教学1.问答环节:询问学生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2.指出该教学环节所要让学生掌握的重点,再次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1.给出数字卡片,让学生参与数字排列。

2.让学生选择音乐和颜色,创造属于自己礼物盒的制作过程。

总结本节课程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作为素材,通过数字卡片和礼物盒模板的使用,辅以实际动手体验,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了数字和礼物的关系。

整个课程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园小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为下一步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妈妈节的来历,理解妈妈节的含义,懂得要关爱妈妈。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学会关爱妈妈。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妈妈节的来历和含义。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妈妈节的含义,引导幼儿学会关爱妈妈。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制作PPT,准备相关图片、手工材料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过母亲节的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谈论妈妈节的来历和含义。

2. 基本部分:(1)教师播放PPT,介绍妈妈节的来历和含义,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制作妈妈的礼物,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享,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意,培养幼儿关爱妈妈的意识。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妈妈节的来历和含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手工活动,表现出对妈妈的关爱之情。

但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对妈妈的爱意表达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教育。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PPT展示妈妈节的来历和含义,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幼儿动手制作妈妈的礼物,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采用分享交流法,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意,培养幼儿关爱妈妈的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手工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分享环节中对妈妈的爱意表达,评价幼儿关爱妈妈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开展“妈妈的一天”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辛苦,进一步培养幼儿关爱妈妈的情感。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妈妈的礼物”。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幼儿了解不同物品的用途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物品的用途和特点,提高幼儿对生活物品的认知。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家人,学会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品的用途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关爱家人,学会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妈妈的日常生活用品)。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妈妈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用途。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几件妈妈常用的物品,如围裙、梳子、护肤品等,讲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适合妈妈使用,如何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件妈妈的礼物,讨论如何使用这个礼物,并画出礼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疑问。

4. 汇报展示(10分钟)各组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分享为什么选择这个礼物以及想对妈妈说的话。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妈妈的礼物2. 内容:妈妈的日常生活用品礼物的用途和特点如何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妈妈制作一张贺卡,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 答案示例:亲爱的妈妈,谢谢你每天给我做好吃的饭菜,陪我玩耍。

今天我学会了画礼物,这是我为你准备的贺卡,希望你喜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幼儿了解不同物品的用途和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让幼儿学会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达到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小班科学《妈妈的礼物》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妈妈的礼物》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妈妈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妈妈对自己的爱,感受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2. 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喜欢妈妈的礼物,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

3.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主题:妈妈的礼物2. 目标:感受妈妈的爱,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妈妈对自己的爱,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难点: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喜欢妈妈的礼物。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妈妈的礼物(如:亲手制作的项链、画作等),相关图片,音乐CD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向幼儿展示妈妈的礼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礼物的名称。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收到的妈妈礼物,引导幼儿表达对妈妈礼物的喜爱。

2. 主题活动:(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妈妈的样子。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与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让幼儿感受到妈妈的爱。

(3)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喜欢妈妈的礼物,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

3. 实践活动:(1)教师分发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礼物,送给妈妈。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起跳舞,表达对妈妈的爱。

5. 作业:邀请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妈妈,并告诉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因为我爱你。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妈妈的爱和礼物的喜爱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表现。

3. 评估幼儿在言语表达方面的进步,如是否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喜欢妈妈的礼物。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妈妈我知道”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对妈妈的了解和感激。

2. 进行“孝心小天使”评选,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妈妈,体现孝心。

八、教学反馈:1. 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对表现突出的幼儿,可以适当进行表扬和奖励。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的礼物》一、教学内容《妈妈的礼物》选自小学低年级科学教材的第二册第六单元《我们身边的人和物》,详细内容涉及了解家庭成员及其特点,通过观察和动手制作,培养学生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基本特点,增进对家庭的了解和感情。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为他人着想。

3.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懂得感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

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礼物,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照片、PPT、剪刀、彩纸、胶水、卡片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家人照片、剪刀、彩纸、胶水、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家庭成员的照片,引导学生说出家庭成员的称呼和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用彩纸制作心意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家人照片,描述家人的特点。

3. 制作心意卡片(15分钟)学生分组,根据家人特点,动手制作心意卡片。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的心意卡片,分享自己和家人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1. 《妈妈的礼物》2. 内容:家庭成员及特点心意卡片制作步骤学会关爱家人,懂得感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家人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表达自己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为家人制作心意卡片或其他礼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

但在礼物制作环节,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教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家人,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为家人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时,开展家庭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礼物,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妈妈的礼物》附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妈妈的礼物》附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妈妈的礼物》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妈妈的礼物”。

通过让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了解礼物的基本概念,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礼物是表达爱意和祝福的一种方式,了解妈妈为自己付出的爱和关心。

2.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制作礼物,表达对妈妈的爱。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礼物背后的意义,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妈妈的礼物实物、PPT、图片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妈妈的礼物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激发幼儿兴趣。

a. 让幼儿描述妈妈收到礼物时的心情。

b. 讨论礼物是如何制作的。

2. 新课导入:a. 讲解礼物的基本概念。

b. 展示不同类型的礼物,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3. 实践操作:a. 教师示范制作简单的礼物。

b. 幼儿分组,每人动手制作一份礼物。

4. 随堂练习:a. 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礼物,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b. 互相评价,选出最美的礼物。

a. 让幼儿复述所学内容,加深对礼物意义的理解。

b. 鼓励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为妈妈制作一份礼物。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妈妈的礼物》2. 内容:a. 礼物的基本概念b. 礼物的制作方法c. 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妈妈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

2. 答案:a. 礼物形式不限,可以是手工制作、绘画等。

b. 礼物要体现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a.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分享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礼物的意义,表达对妈妈的爱。

b. 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c. 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情感变化,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交流情感幼儿园小班科学《妈妈的礼物》教案

交流情感幼儿园小班科学《妈妈的礼物》教案

交流情感幼儿园小班科学《妈妈的礼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妈妈的礼物》。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制作礼物,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同时增进对母亲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母亲节的意义,学会关爱和感激母亲。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交流情感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母亲节的意义,学会表达对母亲的爱。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与人分享、交流情感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妈妈的礼物示例、彩纸、彩笔、剪刀、胶水、录音机、音乐CD等。

学具: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让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感人故事,引出母亲节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妈妈的礼物示例,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礼物的外观和特点。

讲解制作礼物的方法和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按照讲解的方法和步骤,动手制作妈妈的礼物。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交流展示(10分钟)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制作礼物的过程和感受。

其他幼儿给予评价和鼓励,共同交流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大妈妈的礼物2. 副关爱母亲,从现在做起3. 制作步骤:a. 准备材料b. 按照示例折叠彩纸c. 用彩笔在彩纸上画上图案d. 剪下图案,粘贴在另一张彩纸上e. 在礼物上写上祝福语4. 注意事项:a. 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b. 保持教室卫生,不乱扔垃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妈妈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写下祝福语。

2. 答案示例:礼物:手工制作的贺卡祝福语:妈妈,您辛苦了!祝您永远年轻、漂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母亲节的意义,学会了关爱和感激母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汉语
小学四年级下册
第12课《妈妈的礼物》
策勒县固拉合玛镇小学教师:
屯妮萨罕·麦提斯迪克
课题第十一课妈妈的礼物
第二课时(课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运用边读边记的读书方法,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片课文我们懂得了应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尤其是应该尊重母亲。

教学重点:能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回答问题。

教学方法:组织法,鼓励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课件
教学过程与内容: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图片上的妈妈给孩子送什么礼物?孩子得到礼物高兴吗?你也得到过礼物吗?
新课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懂得生字
2.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读准字音
3老师出示相关课件让学生边看边说出(课文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
回答问题:
1. 说说孩子的身世?
2. 孩子为什么哭了?
3. 老人严肃地说了什么?
4.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了什么?
5.孩子为什么陷入了思考?
巩固练习
()眼睛()耳朵一()腿
一()礼物一()手一()充满热情的心
课后小结:.通过学习这片课文我们懂得了应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尤其是应该尊重母亲。

板书设计:第十一课妈妈的礼物
明亮的眼睛----观察世界
灵明的耳朵----倾听世界妈妈给孩子
一双手---------走偏世界
一双手----------改造世界
一颗心----------热爱世界
口头作业:1.熟读课文。

书面作业:2.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