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导学案(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新课改教学案
第23课《马说》第一课时
编写人丰义元审核人语文编写组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3、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文体特征。
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祗.( ) 骈.()槽.枥.( ) ( ) 一食.( )
食.( ) 之者粟.( ) 一石.( ) 外见.( ) 邪.( )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由此可见,韩愈写《马说》这篇文章是不是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他是有其用意的。学习过程
1、学习激趣
讲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
2、初读课文,正音断句,纠错
3、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
要求:明确读音,停顿,语调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5、自行研究第一段,解决下面加线重点词义并口头翻译全段。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6、当堂背熟第一段
7、合作探究第一段:
①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②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③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④概括段意:
8、自行研究第二段,解决下面加线重点词义并口头翻译全段。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是马也:食不饱: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9、翻译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0、当堂背熟第二段
11、合作探究第二段:
①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②本段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什么?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④概括段意:
阅读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以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捐()遣()反()期年()市() 3.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成语学习:按图索骥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ǎng)(1)蛈日(2),蹄如累麴(qū)(3)”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⑷谓其父曰:“⑸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⑹御⑺也。”
注释
(1)隆颡(sǎng):高高的额头。
(2)跌日:眼睛鼓起,也有人认为是"跌目"。
(3)累麴(qū):叠起来的酒药饼子。
⑷谓:告诉,对....说。
⑸得:找到,得到。
⑹ 堪:能够,可以。
⑺ 御:驾驭,控制。
译文
伯乐在他写的《相马经》书里有“额头高、眼睛亮、蹄子大”的说法。伯乐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认马。他看见一只癞蛤蟆,就去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就是蹄子有点不够大。”他想。伯乐知道儿子很笨,给他气得笑了起来,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能骑啊!”
故事
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想。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