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青岛版(五四学制)
标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平均分的两种情况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两种情况下的平均分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两种情况① 总数已知,求每份的数量② 每份的数量已知,求总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概念,两种情况下的平均分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授新课(1)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是指将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2)平均分的两种情况① 总数已知,求每份的数量步骤一:确定总数和份数步骤二:用总数除以份数,得到每份的数量② 每份的数量已知,求总数步骤一:确定每份的数量和份数步骤二:用每份的数量乘以份数,得到总数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分知识,巩固所学。
4.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两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与平均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践操作和讨论情况。
2. 终结性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均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操作”,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实践操作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分知识,巩固所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8.1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8.1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中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这一部分的内容。
我要带领大家复习一下除法的基本概念,然后再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有余数的除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理解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理解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教学的重点是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实物投影仪、计算器以及一些练习题的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引入今天的话题,例如:“如果有13个苹果,我们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还剩下几个?”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个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比如:“13除以5等于多少?剩下的苹果怎么处理?”我会讲解每一步的运算方法,让大家清楚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3.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大家自己动手做一些有关的题目,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题目,大家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的公式和概念,比如“有余数的除法”、“除法运算方法”等,以及一些例题的解题过程,让大家能够直观地看到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我会设计一些有关的练习题,让大家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其中包括一些基本的除法题目,以及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律。
2.掌握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
3.能够应用简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律,掌握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应用简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例题的演示,引导学生认识除法,了解除法的概念及符号:÷。
例:有8个小球需要平分到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分几个?解: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8÷2=4,每个盒子里分4个。
2.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律(1)除数为0时,没有答案,除不尽。
(2)一正数除以一正数,商为正数。
(3)一负数除以一正数或一负数除以一负数,商为正数。
(4)零除以所有非零数均无解。
3.演示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演示除法的运算方法,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注意事项。
例:计算20÷5。
解:先写竖式,被除数20写在上面,除数5写在下面,商写在中间的空白处,余数写在最右边。
4----5|2020--所以20÷5=4。
4.练习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自行完成简单除法的计算题目,如12÷4、15÷3等。
5.应用简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除法,并培养学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某商店有一批参考书,共100本,要均分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几本?解:100÷5=20,每个班级分20本。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除法的概念及符号,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律,掌握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应用简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相关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看杂技——表内乘法(一)【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儿歌编制5的乘法口诀。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学会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
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其中每人手中拿着2块红方巾。
先让学生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对5和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伴随音乐出示课本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新授师: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师:为了计算更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比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我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来概括。
你能根据儿歌或者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成果?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学生独立观察。
全班交流后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1.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2.5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和5。
3.有5句,前一个因数分别是1、2、3、4、5,后一个因数都是5。
(三)知识应用师:应用2和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发现的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车轮?2.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第一关:算得数写口诀。
1×5=()口诀:()3×5=()口诀:()2×5=()口诀:()5×4=()口诀:()5×5=()口诀:()第二关:你会算吗?第三关:你行我也行。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带反思
一看杂技---表内乘法(一)教学内容: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
教材编排特点: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
教材以“看杂技”为主要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
2、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口诀的编排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口诀句数的编排上。
由于传统的“小九九”2、3、4的乘法口诀句数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
而“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有困难。
所以本单元采取折中的方法,把大九九和小九九的优点结合起来编排。
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
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
3、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
以琅琅上口的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是本单元乘法口诀编写的又一特点。
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简短精练、朗朗上口等特点。
本册乘法口诀部分的编写思路就是将累加所得的数编成儿歌,然后将儿歌进一步简化编成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轻松愉快的口诀编制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3、4的乘法口诀。
学与教建议:1、口诀的编制要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2、注意加强直观教学。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4、理解先编儿歌再编口诀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儿歌在编制口诀中的作用。
第一单元观看自行车表演---1、2、5的乘法口诀信息窗解读:这幅图呈现的是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
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其中每人手中转着2块红方巾。
通过师生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5和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并学会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上册数学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我的眼睛亮—观察物体(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观察物体”这一章节。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仔细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2. 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3. 能够通过观察,发现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并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观察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材中的相关图片;2. 一些实际的物体,如球、盒子、书本等;3. 彩色粉笔,用于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特征,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盒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球的特点,如颜色、大小等。
2. 观察和描述:我会出示一些实际的物体,如盒子、书本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3. 观察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我会让学生两两分组,互相观察对方拿到的物体,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关于观察物体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彩色粉笔进行板书设计,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用图示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2. 找一找,自己身边的物体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3.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有余数的除法》《图形排列的周期问题》教学设计
4.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交流欲望,但合作意识尚需培养,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5.部分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可能存在恐惧心理,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勇于克服困难。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和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思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索数学问题。
(2)在图形排列的周期性规律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简单的图形排列,发现规律,再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周期性规律。
3.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和图形排列的周期性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激发思考,鼓励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发现并掌握图形排列的周期性规律,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有余数除法运算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和指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制)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核心知识点】除法运算的意义【前置基础】平均分的两种方法【后继地位】本节课是后面学习除法计算及除法解决问题等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教学重点】从平均分的方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两种情况的具体过程。
【思想方法阐释】本节课主要思想方法体现在两个方面:1.符号化思想:利用学生平均分经验逐渐抽象出数学符号(除法算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
2.模型思想:通过例题及生活实例等丰富的素材明确两种平均分方法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观察对比中把复杂的情景简化,确定必要的数据,理解“求份数”,实际就是“求一个数中有几个几”,像这样的问题就用“总数÷每份数=份数”,而按份数平均分的问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就可以用“总数÷份数=每份数”。
二、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形成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比较、模型等数学思想。
3.体会数学符号的概括性和简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具、学具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纸、学具磁力板四、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小动物们快乐的在森林里生活,突然有一天森林里发洪水了,小鹿和小熊被困在小岛上急需救援!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信息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思考提问题师:我们快帮狮子救援队解决一下这两个重要的问题吧!(二)合作探究,感受意义1.解决“救小鹿需要几条船”,感受除法第一种意义(1)谈话。
师:12只小鹿,每条船4只小鹿,救小鹿需要几条船呢?先想一想需要几条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学具纸上圈一圈得出答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01]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01]这份教案旨在为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师们提供一个参考,帮助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小数点后一位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了解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掌握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熟悉在图形上标出数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数轴的概念,掌握在数轴上标出数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教会学生小数点后一位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会学生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熟悉在图形上标出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教会学生在数轴上标出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本节课的教学准备包括以下方面:•PPT课件;•学生练习册;•讲台、黑板、粉笔;•教学实物:数轴、图形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小数,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它们的大小。
学生可以根据小数点后一位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判断这组小数的大小。
例如:0.36 > 0.17 0.89 > 0.52 0.14 < 0.29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熟悉小数点后一位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 重点讲解接着,教师向学生讲解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首先,教师让学生回顾一下十分之一是什么,并展示一组十分之一的数,让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来掌握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然后,教师让学生将十分之一的数和几何图形联系起来,通过在图形上标出数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最后,教师介绍数轴的概念,并让学生试着在数轴上标出一些数。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熟悉在数轴上标出数的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 练习与作业最后,教师让学生打开练习册,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并将作业布置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小数点后一位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对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得不是很熟练。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及意义。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3. 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及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及意义,通过实例演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练习:布置一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和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技巧。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 板书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及意义、计算方法、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技巧。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练习题。
2. 提高题: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练习题。
谁的眼睛亮— —观察物体(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物体,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识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交流,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3. 空间想象力: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识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学生自备观察物体(如玩具、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实物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识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 活动一:观察物体。
让学生分组观察物体,讨论并交流观察到的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4. 活动二:观察物体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5. 活动三:空间想象力训练。
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6.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记录观察到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六、板书设计1.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1)观察物体:正面、侧面、上面(2)观察物体的方法(3)空间想象力训练七、作业设计1.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记录观察到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结合观察到的物体,画出一幅图画,展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认识各个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能够通过造数和画图的方式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
3.学会使用较为简单的数学符号进行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学习简单的算术运算。
3.学习使用简单的符号进行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1.学生可能会混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有些学生可能还不太熟练使用数学符号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数字和符号,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字和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教师可以问:“这个数字比那个数字大还是小?”并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如“手举牌子”、“点头摇头”等。
2. 讲解教师可以通过造数和画图的方式,对算术运算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可选择两个数字,并让学生通过画圆圈、点数、横线等方式,表达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的讲解。
3. 练习教师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比如,让学生练习查找数字大小的关系、练习画图并计算简单加减法等。
4. 拓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或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进行拓展。
比如,让学生参与简单的加减法游戏、让学生解决购物时的找零问题等。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
2.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观察学生能否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3.发放试卷或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估。
《认识方向》(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方向》(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能够辨别这四个方向。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2. 学习如何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 学习如何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能够辨别这四个方向。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指南针、方向板。
2. 学具:小纸条、小木棒、小石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利用地球仪或指南针,让学生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2. 讲解:讲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辨别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2. 辨别东、南、西、北的方法。
3. 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家中观察,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 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家所在的方向。
3.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认识方向》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了解到应用知识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 知道一个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是千。
2. 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
3. 会用正方体积木块、千数简图、人民币等不同方式表达数。
教具:方块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一、情境引入1. 出示多媒体花图师:这些花多美,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可以怎么办?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朵一朵地数用.表示十朵十朵地数用-表示一百朵一百朵地数用□表示这是上节课学习千数简图的知识。
出示:□□□ 师:看简图你就知道花的朵数了,先写数再读数。
(师出示答案校对)2. 揭示课题:数可以用千数简图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千以内的数。
(板书:小探究)二、探究过程1. 认识十进制数位表,会用正方体积木块表示数。
引:我们先看看小丁丁在做什么? 演示媒体,提示学生轻轻地跟着数。
问:看了电脑演示,你知道了些什么知识? 根据回答,小结并输入结果。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
小结:用正方体积木块也可以表示数。
尝试表示数。
A 板书:312,要求:从学具中挑出合适的表示。
(校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B 问:4种学具中还有一种未使用过的,让312变大,并写出这个数。
小结:(出示表格)通过动手摆学具我们已经知道4种学具各代表什么,请试着再说说。
(输入结果) 针对练习:比比谁摆得又快又对? 205 出示答案(说说哪种学具未用到,为什么?哪一位上没有单位?板书:(个位、十位) 根据你所掌握的本领与刚才学到的结论,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位吗?按一定的顺序说出。
出示数位顺序表,请学生提问。
小结:从左到右变大,满十个千还有更大的,所以用省略号。
2. 练习运用要求将引入题改为用正方体表示,并说组成,检验自己对否。
出示结果校对。
A 完成书3(1),先说组成再写数。
出示:243要求:用手中的学具或桌上的笔纸等材料,自己试着表示这个数。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编写的特点: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
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练习形式多样化,生动有趣,开放性强。
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
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写法。
学与教建议: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其它数学活动,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水平不能作统一要求。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阅读并写出20以内数字的符号表示法;2.能够用加减法进行20以内的口算;3.能够简单了解“添头法”和“拆头法”;4.能够通过练习,提高对动态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几何形状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符号表示法•认识阿拉伯数字0-20,并用符号写出;•通过练习掌握0-20的数字拼音。
2. 两位以内的口算•认识两位数的概念,了解数位、数值;•纵列竖式解决两位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问题。
3. 添头法和拆头法•通过数学游戏认识添头法和拆头法的概念;•通过练习掌握添头法和拆头法的实际应用。
4. 图形观察和认知•认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形状;•通过观察和操作练习,了解几何形状的特性和属性。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讲解法:通过讲解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结数学规律。
2.操作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和巩固练习。
3.游戏教学法: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性。
4.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1. 数字符号表示法1.引导学生数数0-20,然后写出数字符号显示。
2.让学生进行拼音练习,看拼音写数字。
2. 两位以内的口算1.让学生理解万、千、百、十、个位数概念;2.让学生掌握纵列竖式形式,以两位数为一组进行计算。
3. 添头法和拆头法1.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认识添头法和拆头法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掌握添头法和拆头法的具体应用方法。
4. 图形观察和认知1.让学生认识几何形状的基本特性和属性;2.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组合等方法,加深对几何形状的认知。
五、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过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自我评估:让学生自己评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情况;2.交流分享:让学生结对、小组或全班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经验和困难;3.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
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
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教学导入语(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注意课堂中每个环节过渡性语言的设计,使课堂教学进程流畅自如,让全部课堂显得张弛有度,活而稳定,没有跳跃感,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6~P7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知道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知道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培养孩子对具体情境提取数学信息、进行推理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中感受乘法的简便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热情。
教学重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说明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教学进程:一、情境诱思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引诱:“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二、解决问题1、学生各自用自己爱好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小组交换: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3、汇报情形。
加法乘法5+5+5+5+5+5+5=35(人) 5×7=35(人)7+7+7+7+7=35(人) 7×5=35(人)4、你爱好那种运算方法?为何?(绝大部分学生会爱好用乘法运算)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运算会简便的多,由于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觉了什么?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运用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4.1 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4.1 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结果是可以使每份同样多;会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磁性黑板。
2. 学具:小棒、圆片、小方块等学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自主探究:让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含义,并介绍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5.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2. 教学过程: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结、练习、课堂小结。
六、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用学具完成一些平均分的操作题。
2. 提高题:让学生用除法表示一些平均分的过程。
七、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2.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八、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能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结果是可以使每份同样多。
2. 学生会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编写的特点: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
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练习形式多样化,生动有趣,开放性强。
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
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写法。
学与教建议: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其它数学活动,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水平不能作统一要求。
如有的学生能力用乘法口诀直接算出有余数除法的商,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借助竖式计算出商,都应受到尊重。
教学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4、本单元的评价,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
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一分,再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在活动中,学生的分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给与鼓励和指导。
同时注重考察学生活动的参与程度、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切忌为了计算而计算。
教学课时数:4课时?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2 搭帐篷教学内容:教科书96—9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的重点。
掌握试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10个小圆片、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 启发谈话激趣导入:秋天到了,明明和小红几个小伙伴去秋游,他们找好宿营的位置后,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瞧,他们都忙了写什么?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出示课件:同学们秋游看着这美丽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能提出数学问题吗?1、老师先说一个,这位同学在烤鱼,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能列算式计算吗?学生先用圆圈摆一摆,在列算式22÷4=()(人)……()(条)加法、减法、乘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除法能用竖式计算吗?小组讨论,推想竖式教师归纳:?2、指导学生给各部分起名字。
分别说出22、5、4表示什么意思?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书问题:48个野果平均分给7个同学,怎样分?学生列算式并计算4、学生讨论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的余数有什么特点?第二题的余数能是8 或9吗?为什么?小组汇报:哪一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5、教师讲解。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够分1份的,说明商小了,只有余数比除数小,商才正确。
(2)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书写格式一定要正确完整。
6、同学们秋游,首先解决的是宿营问题,野营小队共17个人,如果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小组讨论,需要几顶帐篷?为什么?汇报交流结果四、巩固练习(投影片出示)1、口算并说出商几余几?8÷3=□……□11÷4=□……□12÷5=□……□65÷8=□……□35÷8=□……□7÷2=□……□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49÷6=8……138÷5=6……836÷9=3……9学生改正后,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3、看谁答得又对又快?(1)被除数是23,除数是4,商是几,余数是几?(2)54除以7,商几余几?除以9呢?4、聪明题。
有35块点心,每6块装一盒,剩下的包在纸包里,纸包里有多少块点心?五、课堂作业六、课堂小结教学反思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不理解,因而在单位名称上很是糊涂,做起题来有困难。
学生比较会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速度较快,但仍然是数位对不齐。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
教材的编排特点: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
教材以“看杂技”为主要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
2、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口诀的编排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口诀句数的编排上。
由于传统的“小九九”2、3、4的乘法口诀句数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
而“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有困难。
所以本单元采取折中的方法,把大九九和小九九的优点结合起来编排。
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
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
3、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
以琅琅上口的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是本单元乘法口诀编写的又一特点。
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简短精练、朗朗上口等特点。
本册乘法口诀部分的编写思路就是将累加所得的数编成儿歌,然后将儿歌进一步简化编成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轻松愉快的口诀编制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3、4的乘法口诀。
学与教建议:1、口诀的编制要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2、注意加强直观教学。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4、理解先编儿歌再编口诀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儿歌在编制口诀中的作用。
5、评价方式要多样。
教学课时数:5课时二、看杂技———表内乘法(一)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教学目标:1、??????????????????????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二、讲授新课:活动一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有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学生独立试编乘法口诀。
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组长记录。
请小组到台上交流成果。
1×5=5一五得五2×5=10二五一十3×5=15三五十五4×5=20四五二十5×5=25五五二十五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交流后宜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等。
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
)活动二:应用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小组合作边提出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问题和算式。
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几个问题:1、??????? 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2、??????? 一共有多少个车轮?3、??????? 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学生自由发言。
(注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多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1、由于刚开始接触乘法,有个别好同学能够背下口诀,但是对乘法的意义不理解,因而学起来有难度。
2、讲解的过程一定要放慢速度,多做练习题。
?信息窗2——观看顶碗表演教学目标:4、??????????????????????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 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6、??????????????????????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么喜欢看杂技表演,今天老师就继续带大家去欣赏一场顶碗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二、讲授新课:活动一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2个小丑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3个小丑9个球,12个小碗顶在头;……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有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学生独立试编乘法口诀。
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组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