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关鱼的谚语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合集下载

傍水而居

傍水而居
• 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使日本捕鱼 的范围大大缩小;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和 人口的增加、填海造陆和经济发展破坏了 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场所;工业废水和生活 污水的排放污染了沿海的水质;等等。
直面日本的渔业
现在日本沿海的围垦和其他开发活动得 到了控制,水污染也得到了较好的治理, 沿海水质得到了恢复。 渔民们开始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 “海洋牧场”,真正实现了
耕海牧鱼
日本印象
日本印象
铫子港的秋刀鱼
日本传统的“男孩节”,有男孩 子的家庭都要在门前挂上鲤鱼旗
用一次性筷子做的鱼雕塑Fra bibliotek鱼字旁的日文:魚 --鱼 鯉--鲤鱼 平目--比目鱼 鮫--鲨鱼 鰻--淡水鳗鱼
日语中和鱼有关的谚语:
○鰻を割くに鯨の刀を用いる---杀鸡焉用牛 刀 ○魚心があるば水心---将心比心 ○俎上の魚---案上之鱼,喻任人宰割
自我检 测
在图中填出日 本周围的海洋
填出日本主要 的四个岛屿
1
B
2 3 4
A
东海
C
读图: 1、主要岛屿; 2、濒临海洋; 3、为什么有众多渔港? 世界四大渔 场之
--北海道渔场
主要海产
• • 北海渔场,鳕鱼、鲱鱼、毛鳞鱼 日本北海道渔场:鲑鱼、狭鳕、太平 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 • 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鳕鱼 • 秘鲁渔场:秘鲁鳀鱼
谚语是人类各民族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 日本的谚语中包括了极其丰富的与鱼有光的内容 此外,在盛产水产品各地,渔民们每年都会举行相应的缉私活 动老庆祝丰收,如鲍鱼、虾、螃蟹等等。还有一些与鱼有关的 节日,如每年的3月3日是日本的男孩节,也叫鲤鱼节。
章鱼雕塑
日本的鱼文化
男孩节 ------鱼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日语谚语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日语谚语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ooooo从日语谚语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东北财经大学李锋传[摘要]谚语是人类语言和智慧的结晶。

日本国民也不例外,日本虽然是个岛国,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对其谚语的形成、发展及内容、形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文化特质在谚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无论是日语的起源、发展、变迁,还是对中日谚语的比较研究,从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看都极具研究和探讨的价值。

[关键词]谚语国民性汉籍起源谚语变迁语言构成人们常说“谚语是智慧的结晶”。

谚语并非出自某个人,也并不是在什么时候突然出现的,而是作为一种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被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词句。

本论文所谓的“国民性格”,是指人们对于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事物、自然现象及人类的生存方式、社会现象的想法、看法以及感受。

首先我们知道:日本的谚语来自于庶民,多产生于江户时代。

人们不仅把喜怒哀乐、而且把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甚至于把动物、植物、生态等繁多的内容都融入了谚语之中。

一句话、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智慧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体现出智慧的谚语并不是被文字记录下来的,而完全是依靠口口相传,靠的就是直观和默契的传言、便于使用和容易记忆这一根本。

而我们今天能够读到的书本上的谚语,则是后人搜集整理的。

这是日本国民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绝不只是停留在人生的教训、处世的哲学这一单一的方面上。

江户时代,谚语是在被称之为社会下层的商人、农民、工匠等人们之间产生的,进而被人们广为流传,以至于今天在一般庶民中也很通用。

所以可以说谚语在日本国民的生活中,现在还是一种活灵活现的语言。

无论社会变得多么复杂,只要人的本质没有改变,今后这些谚语就一定能够在人民的心中52继续生存下去。

据我们统计,仅臼田甚五郎监修的『'二E扣芑辞典J中就收录了5000余条谚语。

但这只是日本国民所创造的谚语极少的一部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语谚语中还插人了很多毫不稀奇的中国故事和西洋名句。

日语谚语中的汉语翻译

日语谚语中的汉语翻译

日语谚语中的汉语翻译第一章鱼相关日语谚语的翻译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沉淀都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日语中出现了大量与鱼相关的谚语,它们蕴含了日本特有的海洋文化,也形象地表达了日本人特有的价值观。

1.1 鱼相关日语谚语例1日语:蝦で鯛を釣る汉译:抛砖引玉,一本万利。

虾和鱼在本句汉译的时候翻译成了砖和玉,表示用微不足道的东西来换取较为贵重的物品。

这句谚语在日语中指的是用相对廉价的虾来钓鲷鱼。

(在日本吃鲷鱼一般指的在祝贺或者有喜事的时候)例2日语:腐っても鯛汉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日本鲷鱼是高级的鱼种,在这句谚语中也很好地反映出了日本海洋文化。

而在中国骆驼也是沙漠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交通工具,在汉译中明显地表达了中国文化还是以陆地为主,这也是与两国的地理环境有关。

例3日语:海が湧く汉译:潮来鱼聚这句谚语是形容鱼群随着潮水而来,聚集于某处。

众所周知,日本拥有世界闻名的北海道渔场,而居住于此的渔民们以捕鱼为生,因此他们将海潮汹涌比喻成鱼群聚集。

例4日文:海の藻屑となる汉译:葬身鱼腹藻屑指的是海藻的碎屑,或水中的垃圾,日本民族用这个谚语来隐晦表达在海上死去的意思。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受语言的支配。

日本四面环海的独特环境使得日本人形成了对海洋的特殊感情,也造就了日本人海洋文化的独特思维习惯。

因此,日本人在对事物属性描述时就会不经意地联想到海洋中的鱼类。

在日语谚语表达中,与鱼相关的谚语表现尤为明显。

因此,在汉译与鱼相关的谚语的过程中,不可忽视日本海洋文化因素的影响,一定要考查和尊重这种文化因素,否则会言不达意。

1.2 日语中关于猫、狗的谚语日本人每个人小时候都会养小动物,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与动物的密切关系。

日本人也习惯用动物相关的谚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文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猫和狗相关的谚语来研究。

1.2.1 与猫相关的谚语在日本喜欢猫的人很多,因此字典中也能找到不少关于猫的谚语,而日语中与猫相关的谚语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也有着独特的表述。

中日谚语对比——以动物谚语为例

中日谚语对比——以动物谚语为例

中日谚语对比——以动物谚语为例中日谚语对比——以动物谚语为例谚语是一种流传下来的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最具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之一,各自拥有丰富的谚语文化。

本文将以动物谚语为例,对比中日两国的谚语,探讨其中的差异和共同点。

1. 马到成功这是中国的一句常见谚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事业获得顺利发展。

而日本对于马的形象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他们将马作为战争中的勇士,因此日本有一句谚语叫做“鞍上龙马”,表示战胜困难,意味着取得了胜利。

两个国家对待马的象征意义有明显的差异。

2. 狐假虎威中国有这样一句谚语,用来形容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在强者面前逞强。

而日本对狐的印象与中国不同,他们认为狐是聪明、机智的动物。

因此日本有一句谚语叫做“臆狐之名”,形容一个人冒充高人物的身份。

在谚语中,两个国家分别给予了狐不同的形象。

3.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是中国的一句谚语,用来形容一个不识好人好事的人。

而日本的狗形象与中国相似,认为它们是忠诚的朋友。

因此,日本有一句谚语叫做“忠犬八公”,用来形容一个非常忠诚的朋友。

尽管两个国家对狗的象征意义一致,但在具体的谚语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4. 如鱼得水中国有这样一句谚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适应了新的环境,感到舒适自在。

而日本对鱼的形象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将鱼视为象征幸福的吉祥物。

因此,日本有一句谚语叫做“金鱼奇缘”,用来形容一对恋人之间的美好故事。

两个国家对鱼的象征意义以及谚语的表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5. 一箭双雕这是中国的一句谚语,用来形容一次行动达到了两个目的。

而日本对鸟的形象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将鸟视为自由和永生的象征。

因此,日本有一句谚语叫做“鸟の親子鳴き,離れて飛ぶ”,意为父子鸟一起鸣叫,然后展翅高飞。

两个国家对待鸟的象征意义以及谚语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比中日两国动物谚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个国家都以动物为谚语的表达对象,但在具体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差异。

写开题报告的

写开题报告的

从饮食生活、文学作品、谚语、隐语、影响鱼文化的因素、中日鱼文化的比较、丰富多彩的日语鱼名、从鱼文化看日本人的国民性、鱼食文化的历史、日语鱼名和日本的鱼文化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日本鱼名的多样性与日本文化的关系;从鱼多用汉字标记,用汉字原意的解释,依据鱼的形状和习性为鱼命名可在汉语辞海中找出根据这三点足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从日本人用的是和制汉字,使用多种鱼组成成语,日本的“国”字既便是用和制汉字标记,这一点上看到日本文化既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又有对自身日本文化的创新。

体现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极力维护传统文化的特征。

一、日本鱼名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二、日本文化既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又有对自身日本文化的创新意识鱼与日语[摘要]日语中与鱼有关的表达比较多,这与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本文从鱼名、由“鱼”构成的惯用句以及谚语三个方面作了相应的分析,强调了鱼文化对日语表达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特色,旨在将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丰富多彩的日语鱼名二、与鱼有关的词三、鱼与谚语谈日本的“鱼文化"摘要:鱼文化”可谓是日本语言文化的一个独特之处。

在世界文化范围内,象日本文化这样受“鱼”的影响如此深广的文化并不多见。

本文从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日本的谚语、俳句、诗歌、文学作品以及隐语等几个方面说明了“鱼文化”对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艺术等各个层面的深刻影响。

一、从日本人的饮食生活看日本的“鱼文化”二、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三、从俳句、诗歌以及文学作品看日本的“鱼文化”四、从隐语看日本的“鱼文化”浅谈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语言中可以寻找文化的内涵,同样,文化也渗透在语言中。

日本是个受惠于海的国家。

海水为日本人带来大量的海产品,所以日本人食用鱼类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

因此,在日语里关于鱼的词汇及鱼的谚语也很多,这说明日本人同鱼文化有不解之缘。

鱼文化与日语1、有关鱼的词汇2、日语中关于鱼的谚语3、日语中带有吉祥意义的与鱼相关的词汇“鱼文化”可谓是日本语言文化的一个独特之处。

ことわざから见た日本人の国民性の特色——鱼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を中心に

ことわざから见た日本人の国民性の特色——鱼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を中心に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ことわざから見た日本人の国民性の特色——魚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を中心に姓名:武青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日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太阳舜20100601要 旨言語は文化の礎石で、ある民族の文化を反映している。

その中、ことわざはある民族が長期にわたって、民衆の生活経験によって発展してきた知恵の結晶である。

それに、海に囲まれている島国の日本には、海産物が豊かである。

日本人は魚に特殊な感情を持って、魚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が多い。

国民性は人々の社会現象や行動様式に対する見方である。

ある民族の精神状態の参照としてのことわざは、ある側面からこの民族の国民性が窺われる。

独特な魚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を通して、日本民族の国民性の特色を見出せる。

これは日本人や日本文化をもっと深く理解することに役に立つと思う。

よって、本論文の構成は次の通りである。

「はじめに」を含めて、本論は五つの部分に分けている。

「はじめに」の部分においては、簡単に問題の動機を紹介して、研究の目的と意義、先行研究と本稿の新しい視点と難点を述べる。

第一章ではことわざの定義、役割を重点として論述した。

第二章では集まった魚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を分類して、主に語源、形式と中身という三つの方面から日本語の魚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の特徴を掲示してみた。

形式において、文語形、韻律、省略形と比喩という四つの方面から検討してみた。

次に、第三章は、第二章に対して、日本人の融合性、パターン化、以心伝心、繊細さという国民性を考察してみた。

また、日本と海を隔てて向かい合うわが国への参考すべきことも引き出した。

第四章は日本人の国民性の基層としての海洋性を探究してみた。

この部分は以上の分析を踏まえて、主に日本人の海洋性の形成する原因や影響や海洋性から考えたものなどの内容を分析してみた。

これは国際化の環境で、日本民族をもっと十分に理解して、国民性格を探究する必要があると思う。

キーワードことわざ 魚 日本人 国民性AbstractThe language is the cornerstone of culture , reflecting the culture of a nation .Among them ,the proverb is the product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language and is also a summary of the long-life experience and wisdom .Japan ,an island nation surrounded by the sea ,is rich in seafood .Japanese has a special feeling and the proverbs about fish is also very rich .National character is the views and opinions that people show about social phenomena and action .As a national reference of mental state , from one aspect ,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reflects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is nation .Through the unique fish proverb , you can see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national character , which will play a role in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Japanese and Japanese culture .The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is as follows :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 The part of introdution mainly described the motive of the topic of thesis ,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y , prior studies and the new perspective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thesis .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definition and the role of proverbs . The second chapter classifies the collected fish proverbs , mainly from language sources , form and content aspects , to do researches in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apanese proverb about the fish . It examines the form mainly from the classical form , thythm , ellipsis and metaphers . Corresponding with the second chapter ,Chapter III studing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e Japanese ,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 modeling and heart to heart . Chapter IV explores the ocean based on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Japanese , this part is based on the foregoing analysis, mainly introduces the Japanese maritime causes .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 in order to more fully understand the Japanese people to explore the Japanese national character is necessary .Keywords proverb fish Japanese National characterはじめにはじめに1.研究の動機言語と文化は相互依存して、お互いに影響し合う。

浅议中日谚语中的鱼文化

浅议中日谚语中的鱼文化

浅议中日谚语中的鱼文化作者:严腾飞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1期一对中日两国的鱼文化进行对比研究的前提是明确日本鱼文化背后的深层底蕴是日本的海洋文化这一主体。

日本是狭长岛国,如此日本在地理位置上完全与大陆相隔离。

这一地理环境对日本的历史、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孕育了与众不同、独成一系的日本文明。

而且只要日本列岛的地理位置不发生改变,这种影响就一直持续着,影响着日本人的思维定势、风俗习惯、生活方式。

在对日本文化的研究过程中,海洋文化这一特性得到了研究者们相当多的瞩目。

漁业资源从过去到现在都一直满足着日本人的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也渗入到日本的历史文化、民俗信仰之中,具有丰富且悠久的象征意义。

日本人创造了一系列与鱼有关的谚语。

如“腐っても鯛”,字面意思为即使鲷鱼腐烂了,但仍是高级鱼,在汉语中相当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魚は鯛”字面意思为鱼中之鲷,汉语中相当于“出类拔萃”;“鯛の尾より鰯の頭”直译为做鰯鱼的头部好过做鲷鱼的尾部,中文的意思相当于“宁为鸡头,毋为牛后”;“雑魚のととまじり”的意思是“鱼龙混杂”;“柳の下にいつも泥鰌は居ない”字面的意思是“在柳树下的水边偶尔能捉到泥鳅,但并不一定总能捉到泥鳅。

”,在汉语中相当于“守株待兔”;“海老で鯛を釣る”字面的意思是用虾子来钓鲷鱼,中文相当于“抛砖引玉”;“陸に上がった河童”的字面意思是上到陆地上的河童(日本民间传说中的水怪),相当于汉语的“虎落平阳被犬欺”;“猫に鰹節”字面意思为将鲣鱼干儿放在猫的旁边,相当于汉语的“虎口送肉”,“鰻の寝床”来比喻狭长的房屋、胡同,“鮑の片思い”来比喻单相思。

对相似的自然或生活现象,中国的谚语一般采取的是的骆驼、马、鸡、牛、兔、虎、龙等等大陆文明中的真实的或虚构的生物作为意象载体,像牛、马、鸡等等都是古代农耕文明在从事生产、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帮手”,人们便直接选取这些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来描述、记录生活中获得的智慧、感悟。

浅谈“鱼文化”对日本语言及文学的影响

浅谈“鱼文化”对日本语言及文学的影响

浅谈“鱼文化”对日本语言及文学的影响摘要: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受海洋影响其“鱼文化”独树一帜。

独特的“鱼文化”也给文化载体的日语带来了丰富的营养和深刻的影响。

本文从日本的文字、词汇、谚语成语、隐语、诗歌文学作品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鱼文化”对日语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日语;鱼文化;文字;谚语;隐语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日本国民跟鱼结下了不解之缘。

《魏志·倭人传》中就有“魚、鰒を捕らうることを好み”;“海のものを食らいて自活す”的记载。

七世纪以后日本朝廷频繁实施肉食禁令,更令大和民族偏向鱼食文化。

而实际上,鱼已经深入到了日本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独特的“鱼文化”也给文化载体的日语带来了丰富的营养和深刻的影响。

一、文字日语的“鱼”有“うお”(音读)和“さかな”(训读)两种读法。

さかな”一词实际上来自于“肴”或“酒菜”(酒のつまみ)的读音,是饮酒时的下酒菜。

在日本,鱼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就有二百来种。

中国古书《尔雅》里解释鱼字旁(鱼偏)汉字四十四个,清代《康熙字典》共收有六百三十三个。

中日意思完全相同的鱼字旁汉字不多,有鲤、鲋、鳗、鲽、鰌、鲛、鳄、鲸等。

少数中国的鱼字旁汉字没被日本引用,如鱣,《诗经》里“有鱣有鲔”,“鱣鲔发发”,是大鱼,《淮南子》说它们仲春沿黄河西上,跃过龙门化为龙,这就是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故事传到日本,每逢端午,有男孩的家庭都要悬挂鲤鱼旗,望子成龙。

中国多淡水鱼,日本多海鱼,很多中国鱼名也就被日本张冠李戴了。

鲔,《诗经》中常见,而被日本用来指金枪鱼。

日本人对鱼的命名一般是依据鱼的形状、习性。

用汉字鱼字旁再配上一个对其形状和习性解释的中国文字。

体现了中日文化之间的融合, 表现出日本文化既善于接受新的文化又极力维护其固有的文化的独特性。

例如:* イワシ: 沙丁鱼。

这种鱼离水即死, 生命力极其脆弱。

它也被很多鱼当作盘中餐;还有说法是因为它下锅就溃不成形。

古时候骂人是イワシ,就是孬种的意思。

方案-日语谚语中的汉语翻译

方案-日语谚语中的汉语翻译

日语谚语中的汉语翻译'日语谚语中的汉语翻译第一章“鱼”相关日语谚语的翻译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人的生活和沉淀都与海洋有着密切的。

因此日语中出现了大量与“鱼”相关的谚语,它们蕴含了日本特有的海洋文化,也形象地表达了日本人特有的价值观。

1.1 “鱼”相关日语谚语例1日语:蝦で鯛を釣る汉译:抛砖引玉,一本万利。

“虾”和“鱼”在本句汉译的时候翻译成了砖和玉,表示用微不足道的东西来换取较为贵重的物品。

这句谚语在日语中指的是用相对廉价的虾来钓鲷鱼。

(在日本吃鲷鱼一般指的在祝贺或者有喜事的时候)例2日语:腐っても鯛汉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日本鲷鱼是高级的鱼种,在这句谚语中也很好地反映出了日本海洋文化。

而在中国骆驼也是沙漠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交通工具,在汉译中明显地表达了中国文化还是以陆地为主,这也是与两国的地理有关。

例3日语:海が湧く汉译:潮来鱼聚这句谚语是形容鱼群随着潮水而来,聚集于某处。

众所周知,日本拥有世界闻名的北海道渔场,而居住于此的渔民们以捕鱼为生,因此他们将海潮汹涌比喻成鱼群聚集。

例4日文:海の藻屑となる汉译:葬身鱼腹“藻屑”指的是海藻的碎屑,或水中的垃圾,日本民族用这个谚语来隐晦表达在海上死去的意思。

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受语言的支配。

日本四面环海的独特环境使得日本人形成了对海洋的特殊感情,也造就了日本人海洋文化的独特思维习惯。

因此,日本人在对事物属性描述时就会不经意地联想到海洋中的鱼类。

在日语谚语表达中,与“鱼”相关的谚语表现尤为明显。

因此,在汉译与“鱼”相关的谚语的过程中,不可忽视日本海洋文化因素的影响,一定要考查和尊重这种文化因素,否则会言不达意。

1.2 日语中关于“猫”、“狗”的谚语日本人每个人小时候都会养小动物,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与动物的密切关系。

日本人也习惯用动物相关的谚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文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猫”和“狗”相关的谚语来研究。

1.2.1 与“猫”相关的谚语在日本喜欢猫的人很多,因此字典中也能找到不少关于猫的谚语,而日语中与“猫”相关的谚语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也有着独特的表述。

浅谈“鱼文化”对日本语言及文学的影响

浅谈“鱼文化”对日本语言及文学的影响

浅谈“鱼文化”对日本语言及文学的影响作者:郭晓来源:《神州》2012年第02期摘要: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受海洋影响其“鱼文化”独树一帜。

独特的“鱼文化”也给文化载体的日语带来了丰富的营养和深刻的影响。

本文从日本的文字、词汇、谚语成语、隐语、诗歌文学作品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鱼文化”对日语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日语;鱼文化;文字;谚语;隐语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日本国民跟鱼结下了不解之缘。

《魏志·倭人传》中就有“魚、鰒を捕らうることを好み”;“海のものを食らいて自活す”的记载。

七世纪以后日本朝廷频繁实施肉食禁令,更令大和民族偏向鱼食文化。

而实际上,鱼已经深入到了日本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独特的“鱼文化”也给文化载体的日语带来了丰富的营养和深刻的影响。

一、文字日语的“鱼”有“うお”(音读)和“さかな”(训读)两种读法。

さかな”一词实际上来自于“肴”或“酒菜”(酒のつまみ)的读音,是饮酒时的下酒菜。

在日本,鱼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就有二百来种。

中国古书《尔雅》里解释鱼字旁(鱼偏)汉字四十四个,清代《康熙字典》共收有六百三十三个。

中日意思完全相同的鱼字旁汉字不多,有鲤、鲋、鳗、鲽、鰌、鲛、鳄、鲸等。

少数中国的鱼字旁汉字没被日本引用,如鱣,《诗经》里“有鱣有鲔”,“鱣鲔发发”,是大鱼,《淮南子》说它们仲春沿黄河西上,跃过龙门化为龙,这就是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故事传到日本,每逢端午,有男孩的家庭都要悬挂鲤鱼旗,望子成龙。

中国多淡水鱼,日本多海鱼,很多中国鱼名也就被日本张冠李戴了。

鲔,《诗经》中常见,而被日本用来指金枪鱼。

日本人对鱼的命名一般是依据鱼的形状、习性。

用汉字鱼字旁再配上一个对其形状和习性解释的中国文字。

体现了中日文化之间的融合, 表现出日本文化既善于接受新的文化又极力维护其固有的文化的独特性。

例如:* イワシ: 沙丁鱼。

这种鱼离水即死, 生命力极其脆弱。

它也被很多鱼当作盘中餐;还有说法是因为它下锅就溃不成形。

从日语鱼类惯用句探究日本文化

从日语鱼类惯用句探究日本文化

从日语鱼类惯用句探究日本文化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亦是文化的积淀和映像。

学习一种语言,首先要了解孕育这一语言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

日语中鱼类惯用句数量庞大,从鱼类惯用语入手进行考察,可发现其中蕴含的独特的日本文化,鱼类惯用句折射出了日本文化的纤细性、暧昧性和集团意识。

当然,这与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宗教信仰密不可分。

关键词:鱼类惯用句日本文化自然环境宗教信仰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离开文化视点就无法看到真正的语言。

与文化紧密结合的惯用句更是如此。

因此,要想真正地理解惯用语,不仅需要掌握其语法特征,还需了解蕴含其中的文化。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在《日语词汇案例研究》中提到,惯用语由特定的单词组成,它作为一个整体表达了与原词完全不同的特殊含义。

从含义上讲,惯用语在整体上相当于一个单词。

中国的翻译学者王秉钦指出蕴含于惯用语中的文化积淀,即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价值观、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心理状态”,是妨碍交流的超语言要素。

本文以日语的鱼类惯用句为中心展开研究,先通过对具体鱼类惯用语的分析,探究日本文化,再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鱼类惯用句产生的原因。

一、鱼类惯用句中蕴含的日本文化(一)日本文化的纤细性居住在四周环海的岛国上的日本人以捕鱼为生,必须挑战像大海这样的庞然大物。

因此,要求极其严格,出海前必须做足准备,稍有不慎便会葬身鱼腹尸骨无存。

这不是农业活动所能比拟的。

并且由于海洋作业的极度危险性,渔夫为了可以顺利出海,不仅需要事先准备好船、网等渔具,调整好精神状态,还必须对天气特别敏感且熟悉各类鱼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攻击能力、生存环境及营养价值。

因此,在与海和鱼共生共存的环境中,日本人形成了敏锐的感受力,产生了独特的纤细性。

日本人常年细心观察鱼类,对其外形、习性了如指掌,因此有很多利用鱼的特征表达自己情绪或事物特性的词语。

例如:由于鲍是单片贝,用“?Uの片思い”表示单相思。

鳗的身体又长又圆,故而把巷子很窄很深的建筑物比喻成“?の寝床”。

浅谈日本的“鱼”对日语的影响

浅谈日本的“鱼”对日语的影响

浅谈日本的“鱼”对日语的影响摘要对于日本岛国人民来说,鱼是海洋、河流的馈赠。

日本人民和鱼的渊源,从绳文时代开始,历经久远。

随着时间的流逝,鱼在日本人生活中的角色也早已从单纯的食物变成有一定内涵和意义的符号融入到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于是就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而丰富的“鱼”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承载着社会、历史的丰富含义。

因而,“鱼”文化对日本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显明地体现在日语表达上。

本文从日本的文字、词汇、谚语、隐语等几方面入手,探讨““鱼”文化”对日语的深刻影响。

通过日语中有关“鱼”的表达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日语表达的一些特点,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侧面,感受日本民族的内心世界,感悟日本民族的智慧。

关键词:日本“鱼”文化日语影响前言:(一)日本“鱼”文化的历史自然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自然作为人类一切自我解放的最初立足点,规定了其文化产物的特殊性。

”日本四面环海,国土狭长,资源贫瘠,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日本人依靠海洋为生的特殊生存方式,也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鱼”文化。

从尚未发达的远古时代开始,日本人就捕食鱼类和贝类。

旧石器时代便以鱼类和甲壳类等水产品为主要食物。

在天武天皇时代,由于受到佛教的深刻影响,政府多次颁布了“肉食禁止令”,到后来的江户时代,由于幕府实行的宗教政策和彻底把牛马应用于农耕的做法,使得普通百姓直到明治时期,还把日常饮食生活中的禽畜肉视为禁忌,其最终结果导致了鱼肉在日常生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日本人自称为“彻底的食鱼民族”,日本“鱼”文化便是在日本人与鱼发生密切的关系后演化出来的文化现象。

而实际上,“鱼”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构成了日本的一道独特的““鱼”文化”风景线。

(二)日本“鱼”文化的渗透粮食满仓是平原地区人们最大的丰收,牛羊遍野是草原牧民最大的喜悦。

同样,满船跳跃的鱼儿是岛国上日本人最大的幸福。

日本“鱼”文化表现在日本人食、名、饰、娱、商、祭等方方面面。

浅析中日有关动物的谚语毕业论文

浅析中日有关动物的谚语毕业论文

1引言1.1先行研究1.1.1中国谚语的先行研究谚语是汉语里数量之多、运用广泛、使用频率很高且历史悠久的一种语言形式。

早在先的典籍中就已经出现了“谚”这个词。

其中谚语出现最多的当属《春秋左传》,这就说明了“谚”这个词在先时代就已使用。

历史典籍中“谚”的解释有很多,如:“谚,俗语也”《礼记·大学》;“谚,直言也”《文心雕龙·书记》。

古籍中关于谚语的解释反映了前人从不同角度总结出谚语的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好马不吃回头草”等就是谚语中的经典。

中国古代典籍如《史记》、《左传》《汉书》以与《国语》等都引用了许多谚语。

在现代,与谚语有关的专著也很多,如:朱雨尊《民间谚语大全》;《汉语谚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谚语大全》(辞书出版)。

其中,在温端政编写的《谚语》一书中,对谚语的名称性质、产生发展、语法功能、语义和结构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向我们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了谚语。

1.1.2日本谚语的先行研究日语中谚语的数量也很多,研究谚语的著作也是浩如烟海。

与谚语相关的工具书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遍与日本各个有影响力的,像三省堂、东京堂、明治书院等都出版过专门的研究谚语的工具书。

日本谚语受中国文化影响也很深,早年出版的谚语集中出典于中国古籍的谚语约占三分之一。

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以动物表意的的谚语,一直沿用至今。

在日本早期的谚语集中,成书最早的是《北条氏直时代谚留》,但它收集的谚语数量少且解释也不够完善。

明治时代的主要谚语著作有藤井二男的《谚语大词典》和中野吉平的《俚谚大辞典》,这时的谚语收集围逐步扩大;战后高桥源一郎编写的《故事成语谚语词典》侧重于收集汉语成语谚语;此外小学馆出版的《故事谚语辞典》则主要阐述了日语谚语与中国传统谚语的联系。

随着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出现了较为系统的“语言学”。

谚语的先行研究不仅仅是编纂辞典,有关谚语的理论研究领域也在不断的发展。

浅析中日有关动物的谚语

浅析中日有关动物的谚语

浅析中日有关动物的谚语1引言1.1先行研究1.1.1中国谚语的先行研究谚语是汉语里数量之多、运用广泛、使用频率很高且历史悠久的一种语言形式。

早在先秦的典籍中就已经出现了“谚”这个词。

其中谚语出现最多的当属《春秋左传》,这就说明了“谚”这个词在先秦时代就已使用。

历史典籍中“谚”的解释有很多,如:“谚,俗语也”《礼记·大学》;“谚,直言也”《文心雕龙·书记》。

古籍中关于谚语的解释反映了前人从不同角度总结出谚语的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好马不吃回头草”等就是谚语中的经典。

中国古代典籍如《史记》、《左传》《汉书》以及《国语》等都引用了许多谚语。

在现代,与谚语有关的专著也很多,如:朱雨尊《民间谚语大全》;《汉语谚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谚语大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其中,在温端政编写的《谚语》一书中,对谚语的名称性质、产生发展、语法功能、语义和结构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向我们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了谚语。

1.1.2日本谚语的先行研究日语中谚语的数量也很多,研究谚语的著作也是浩如烟海。

与谚语相关的工具书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遍及日本各个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像三省堂、东京堂、明治书院等都出版过专门的研究谚语的工具书。

日本谚语受中国文化影响也很深,早年出版的谚语集中出典于中国古籍的谚语约占三分之一。

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以动物表意的的谚语,一直沿用至今。

在日本早期的谚语集中,成书最早的是《北条氏直时代谚留》,但它收集的谚语数量少且解释也不够完善。

明治时代的主要谚语著作有藤井二男的《谚语大词典》和中野吉平的《俚谚大辞典》,这时的谚语收集范围逐步扩大;战后高桥源一郎编写的《故事成语谚语词典》侧重于收集汉语成语谚语;此外小学馆出版的《故事谚语辞典》则主要阐述了日语谚语与中国传统谚语的联系。

随着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出现了较为系统的“语言学”。

透过日语谚语看日本国民性

透过日语谚语看日本国民性
日语谚语是日本民众丰富智慧和实践经验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谚语中,我们可以窥见日本国民性的独特内涵。日本谚语主要到继承与创新。这些谚语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对自然的热爱、敏锐丰富的感知,以及崇尚自然、谨言慎行的精神特质。此外,日本谚语还融合了外来文化元素,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中日文化共融的特性。通过研究日语谚语,我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日本这一民族,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其独特的国民性和文化底蕴。

从有关鱼词汇中看日本鱼文化

从有关鱼词汇中看日本鱼文化

从有关鱼的词汇中看日本的鱼文化摘要:日语中与鱼有关的表达较多,这与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岛国日本,四面环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这就为它提供了丰富的海洋资源,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日本独特的海洋文化,也注定了日本人与“鱼”有着不解的情缘。

本文通过探讨鱼类词汇背后的日本鱼文化,旨在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鱼词汇文化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日本人自古就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语中的「」和「」同音,即鱼与菜肴原本并无区别,由此可见鱼已成为日本人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紧密联系。

本文从日语中的鱼名、年夜饭中的鱼名、谚语中的鱼的表达三方面做了相应的分析,对鱼词汇中日本的鱼文化进行了研究。

日语中的鱼名日本的鱼名具有多样性,日本人一般根据鱼的形状和习性对鱼进行命名,从命名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对鱼的观察之细致。

而且在鱼名的书写上很多都是用汉字来标记其另一半,我们认为日本文化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

1.「」皮剥鲀科海鱼。

体形为椭圆,侧扁,嘴突出、皮厚。

吃这种鱼的时候,必须剥皮了才能吃,所以命名为「」。

2.「魚」鲈鱼科海鱼。

体型灰色、鳞片易剥。

这种鱼的头部有一对石头,故命名为「魚」。

3.「」鲑目科鱼,是一类很有价值的食用鱼,全世界大约也只有10种左右。

鳟鱼在日本渔业中有重要的地位,被奉为有“地位”的鱼,故命名为「」。

4.「」汉语译作“沙丁鱼”。

这种鱼离开水马上就会死,生命力非常脆弱,渺小而没有价值,所以命名为「」。

5.「」汉语译作“虎鲸”,是日本众多鱼中唯一的海豚科哺乳动物。

嘴巴细长,牙齿锋利,专袭击并吃鲸、乌贼和鱼类,和“虎”一样是食肉动物,故命名为「」。

6.「」汉语译作“雷鱼”。

这种鱼背侧黄褐色,有黑褐色斑,在海水中以身长22厘米的较长身体游动时宛如闪电,像风一样迅速,所以写作「」。

7.「さんま」中文译作“秋刀鱼”。

体型侧扁细长、修长如刀,同时因为生产季节在秋天,故命名为「さんま」或「秋刀魚」。

浅谈日语谚语中所看到的日本人的人生观

浅谈日语谚语中所看到的日本人的人生观

浅谈日语谚语中所看到的日本人的人生观谚语是人类语言和智慧的结晶。

日本民族也不例外。

东京大学金一武雄说:“我认为谚语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从日本文艺起源开始流传至现在,它在日本的文坛中不可忽视并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虽然是岛国,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对其谚语的形成,发展及内容,形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民族特有的人生观、文化特质在谚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无论是日语的起源、发展、变迁,还是对中日谚语的比较研究,从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看都具有研究和探讨的价值。

因此本论文尝试对日语谚语,即外来日语的谚语,日本本土谚语,中日谚语比较,谚语意义变迁及其语法构成的角度对日本人的人生观进行分析。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

虽然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即使是相同的谚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日本人不仅把喜怒哀乐,而且把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甚至于把动物、植物、生态等繁多的内容都融入了言语之中。

通过本论文希望能让大家了解日本人以心传心等与中国人不同的人生观。

标签:谚语;日本人的人生观;文化;语言构成谚语是古时被广泛流传,包含民众的生活智慧,有教育意义的语言。

这种语言语调容易朗朗上口,结构整齐,句式简短居多。

例如:「急がば回れ」「犬も歩けば棒に当たる」(广辞林第六版,1984年三省堂编辑)。

本文的人生观指的是人们对社会、各种事情、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的存在方式的思考和见解。

日本谚语体现了大和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思考方式和审美风情,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她发源与江户时代,包含日本人的喜怒哀乐、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动物和植物等各种内容。

她不仅指导人生的处事哲学,也是日本人从古至今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日本谚语中也有很多关于中国和欧洲的故事,体现了日本人的人生价值观。

中日两国从古自今就有很深的渊源。

通过本论文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由此从日本谚语看出日本人的人生观和日本文化也有很深的关系。

1.日本谚语起源于中国,发展于西方铃木裳对于日本谚语的起源解释如下:“大概有两种谚语起源的说法,其一语技,也就是从说话的技术看才有谚语这一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有关鱼的谚语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作者:崔丽霞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3期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

其中,谚语是由一个民族长期的的生活经验发展形成的智慧的结晶。

而日本,四面环海,海产丰富,日本人对鱼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有很多跟鱼有关的谚语。

谚语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的参照物,可以从某个侧面窥探到这个民族的国民性格。

本论文通过独特的有关于鱼的谚语来分析日本民族的国民性格。

在加深对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的理解方面极具研究意义。

关键词:鱼谚语国民性格日本人
1、序论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语言在人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谚语是人类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被人们口口相传下来的简洁易懂的语言。

谚语仅仅是语言中的一个侧面,通过对谚语的研究,可以从某个侧面看出这个民族的自然环境、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宗教信仰。

众所周知,汉语和日语中都有很多谚语,而且各有特色。

其中,跟汉语的谚语不同,日语中有很多跟鱼相关的谚语。

日本四面环海,海产丰富,这个跟日本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思考方式,价值观等国民性格的特点。

本论文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通过整理跟鱼相关的谚语来探求日本人的国民性格的特点。

2、有关鱼的谚语的来源以及分类
这一部分主要从词源,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跟鱼有关的谚语。

2.1 词源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日本文化是通过选择吸收外来文化,并且发掘本国的优秀文化形成的一个集合体。

日语的谚语也不例外,既有从中国传来的谚语,也有从西洋传来的谚语。

2.1.1 中国由来的谚语
众所周知,不管是发音还是汉字方面,最初日语吸收了很多汉语的元素。

日语的谚语也不例外,在日语中既有按照汉语表达习惯翻译过来的谚语,也有从《论语》、《史记》等古典文学、历史的名言以及中国的成语,直接引用的汉语谚语。

例:
魚と水
魚は鯛
魚の目に水見えず
2.1.2 西洋由来的谚语
另外,也有一部分谚语是从西洋传入日本的。

日本积极地吸收这些外来语,试图缩短与其他先进国家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

例:
鰐の涙
小魚でも空の皿よりまし
魚に泳ぎを教えるな
2.1.3 日本本土的谚语
但是,谚语跟文字一样,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极力地守护本土的传统文化。

日本四面环海,鱼的种类很多。

有关鱼的谚语也很多。

而且,不同的场合,谚语里使用的鱼都不一样。

例:
海老で鯛を釣る
腐っても鯛
鮑の片思い
上面,就有关鱼的谚语的词源作了简单的阐述。

由此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①在日语的谚语当中,有一些谚语受到了汉语的影响,以及来源于一些古典文学,历史,成语。

②日语中受到西洋文化影响的谚语也比较多。

③日本本土的跟鱼等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关的谚语也很多。

2.2 形式
2.2.1 古语形式
有很多谚语来源于中国儒家经典、《孔子》《老子》等,以及日本的《古事记》《古今集》等古代的书籍。

而且,谚语保持稳定的形式,所以现在流行的谚语中的一部分保留了古语的文法。

正因为保留了古语的表达方式,日语的谚语才会延续着栩栩如生的魅力。

例:
釜中魚を生ず
鯛も一人はうまからず
薬缶の章魚手も足も出ぬ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很多的谚语采用了否定等古语形式。

谚语是远古传下来的语言的一种,多所以有很多古语残留也是理所当然的。

2.2.2 韵律
日语的谚语除了追求古语形式以外,还追求韵律。

谚语的有韵律可以追溯到《万叶集》。

日本人比较喜欢和歌,俳句等,这些一般使用的五七调的形式。

在谚语当中,押韵的文字的发音比较多。

例:
亀の甲より年の功
魚心あれば水心
餅は乞食に焼かせろ、魚は殿様に焼かせろ
通过韵律,日语的谚语形成了容易记的形式。

初次之外,为了人们能够容易的记住谚语,日本人也喜欢省略的形式。

2.2.3 省略形式
谚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为了容易说容易记,在形式上尽量简化,产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例:
左ひらめ右かれい
腐っても鯛
柳の下の泥鰌
省略是日语谚语的特点之一。

对我们外国人来说,有时候很难理解。

但是,不管怎么简短,只要有了要点,日本人就能理解。

这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知识背景。

2.2.4 比喻
在日语的谚语中,使用最多的是比喻。

跟鱼相关的谚语也不例外。

例:
瓢箪で鯰を押える
魚の水を離れたよう
白魚のような指
上面列举的谚语,使用了含有「ようだ」「ごとし」这些比喻的词汇的明喻的表达方式。

另外也有没有使用比喻的词汇的暗喻的表达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隐喻。

例:
鱶の寝食い
鰻の寝床
鱈腹食う
跟明喻,暗喻相比,日本人常用隐喻的表达方式。

这是因为隐喻的表达方式跟日本人暧昧的心理是一致的。

从有关鱼的谚语来看日本的国民性格的特点
3.1 有关鱼的谚语的词源——日本人的融合性
日本对于外来文化采取积极的态度,接触外国文化来刺激,发展本国文化。

总体上来看,日本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并结合本民族的需要,形成了具有日本特点的新型文化。

日本文化中这样的特点给日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使其成为了世界的强国之一。

3.2有关鱼的谚语的形式——日本人的国民性的特点
从上面对有关鱼的谚语的形式的分析看一看出,谚语中残留了古语,韵律等形式,而且,几个不同的谚语常是由同一种模式形成的。

不仅是日语的谚语,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也是按照模式来运转的。

3.2.1 日本人的模式化
首先,分析一下日本人模式化在谚语中的体现。

古语形式和韵律都是遵循从古代传下来的某种固定的规则,通过固定的形式保留下来的。

这种模式化也体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中。

例如,学生每天要穿着制服上学。

而且,公司职员也是按照公司的规定做事。

还有家庭主妇也是如此。

所以,不管是学习,工作,生活都有着自己的模式,日本人总是按照这个模式来行动。

3.2.2 日本人的以心传心
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为了容易说容易记,谚语在形式上尽量简化,而且适应比喻表达方式的谚语也比较多。

实际上,不仅谚语如此,日本人在说话的时候也经常使用省略语。

这是日本人的另外一个特点——以心传心。

本来,以心传心是佛教用语,意思是不用任何文字词汇,师父就能将佛法的真谛传给弟子,后来,以心传心演变成了不用语言表达,通过心与心的感应来相互理解的意思。

这种影响涉及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结论
本论文通过日语中有关鱼的谚语,从语言文化学的视点,就日本人的融合性、模式化、以心传心进行了研究。

日本人通过融合性这一国民性格,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作为其社会发展的能量与动力;模式化可以让日本人按照固定的模式来行动,遵守规则;还有,拥有同样文化背景的日本人在说话的时候,经常使用省略的表达方式,即使如此也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心情。

这是因为日本的国民性当中的以心传心这一特点,可以避免相互伤害。

在全球化的前提下,在跟日本进行交流的时候,有必要理解日本民族的国民性格。

而且,我们国家也应该借鉴一下这个国家国民性格中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连清.日语成语惯用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92(12)
[2] 杨诎人.日汉例解常用熟语谚语词典[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11)
[3] 佐岛群己.日本文化、社会、风土[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5)
[4] 中根千枝.タテ社会の力学[M].講談社現代新書,1986
[5] 宮本邦夫.ことわざの社会心理学[M].至文堂,昭和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