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专题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
情与景的关系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答题时可用术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结情
(2)反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答题时可用术语:以乐景衬哀情
意象的作用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如《枫桥夜泊》
2、塑造环境或背景,一般表现为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如《寻陆鸿渐不遇》
3、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形成了基本固定的作用,如松梅竹菊寓高洁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多表现在咏物诗中,如《石灰吟》
5、结构上的线索,贯穿始终,如《春江花月夜》
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首诗是怎样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题步骤:1、描绘图景
2、概括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沉寂、雄奇瑰丽、清新明丽、朦胧淡雅等)
3、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具体,切忌空洞。只答“表达作者哀伤之情”是不够的,还要
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表述方式:①诗中(通过、等意象),描绘了一幅(一般是时令+人物+主事件,如初春丽景图,游子思乡图等)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展开)
②营造了一种的氛围
③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例题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游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请简要分析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答案示例:第一步:这首诗通过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意象,描绘了一幅春日丽景图。春天阳光普照,田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第二步:营造了一种春意融融,明净绚丽的氛围
第三步: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课堂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
【答案】①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的晚秋图,清晨启程时,风雨萧萧,江南水乡落叶飘飞;②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③表达了作者漂泊孤寂之感。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①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②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凉败落春日图景,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③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请简要分析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
答:
①诗的后四句融情于景,描绘出一幅愉悦清新的晚归图。嫩竹荷花清新可人,夕阳西下,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②营造了一种清新闲适的意境;③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
①本句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②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照应了题目,为后文抒发乐观旷达的情怀作了铺垫。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最后一句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
①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是以景结情;后一句写了月照长城的苍茫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延起伏,秋月高照。
②营造了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寄寓了更加深厚的思乡深情,以景结情,创设情境,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