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领会科学家勇于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考虑、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点: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先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样构成的呢?如今,让我们一同去了解了解吧!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成绩。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成绩,再读课文,考虑: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甚么?3.用本人的言语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以后的感受。

二、探求课文,领悟道理1.指点先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地位,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外形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外形,是否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甚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领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外形以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先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甚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先生在浏览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之前是连在一同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甚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严重发现靠的是甚么”让先生领会到: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要素。

2.先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材料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精选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精选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精选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积极观摩校内外的优秀课例,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水平。
参加教学竞赛
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增强自信心和竞争力。
反思教学实践
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反思,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科研能力提高及成果展示方式选择
01
02
03
04
确定研究方向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 ,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现代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世界各地的 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 感官体验;
教学辅助工具
使用地图、地球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点。
课堂互动设计
提问与回答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回答和 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加深
理解;
小组讨论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 此的观点和发现,促进交流和合
教材特点
文章以故事形式呈现,生动有趣,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同时,结合地图和插图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科学发现。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特征
学生学习困难
本课程面向初中生,学生正处于青春 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
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概念和科学发 现可能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需要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新课学习
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 说的过程和依据。
讲解重点
详细讲解大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移学说的基本观点、证据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科学理论。
观看视频
播放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科普视频,让学生更直 观地了解这一学说。
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重要性和影 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球的相关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朗读与理解。

2. 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球的相关概念。

3.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地理知识的运用和拓展。

1. 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文本。

2. 世界地图的相关图片或课件。

3. 生字词卡片或黑板。

4.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世界地图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世界地图的基本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世界地图的了解和认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词义。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辅导。

(2)讨论课文中的地理知识和地球概念。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世界地图的其他有趣发现,如七大洲、四大洋等。

2. 任务驱动:让学生设计一张家庭旅游地图,标注出旅游景点和路线。

七、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完成生字词练习。

2. 拓展作业:观察一张世界地图,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下节课分享。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世界地图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地图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世界地图的概念和作用。

2. 通过展示不同世界地图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图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世界地图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教师展示不同世界地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教师分享世界地图的重要性,如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地理分布、探索未知领域等。

评估方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世界地图的认识和看法。

第二章:世界地图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地理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世界地图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世界地图的演变。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世界地图的起源,如古代文明对地图的绘制。

2. 教师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图演变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世界地图演变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世界地图的构成和符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构成和常用符号。

2. 培养学生对地图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世界地图的构成,如大陆、海洋、国家和地区等。

2. 讲解世界地图中常用的符号和标记,如山脉、河流、城市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世界地图的构成和常用符号。

2.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世界地图,尝试解读不同符号的含义。

3. 教师提供一些地图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评估方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地图符号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第四章: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绘制地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如手工绘制和计算机绘制等。

2. 学生动手尝试绘制简单的世界地图。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及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设计》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定位于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点。

文章内容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很适合学生自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扣文前链接语中的问题展开教学,通过讲故事、看课件、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略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予以适当点拨,使学生乐享阅读和发现的过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查找有关大陆漂移学说和魏格纳的相关资料。

(2)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生字词。

(2)查找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导质疑谈话导入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改良了蒸汽机这些都是从生活中细心发现得到的科学知识。

今天我们要和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一起去世界地图中寻找新的发现。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启发质疑看到课文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问题。

) 设计意图开篇以真实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学习中来,产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质疑,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课文,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阅读“链接语”,明确任务默读课前的链接语,用笔画一画,看看这些内容为自学做了哪些提示。

整理学习提示。

(1)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2)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么产生的?(3)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是怎么做的?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前面的链接语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做了简要的提示,因此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链接语,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包括阅读、分析和解释地图。

引导学生通过世界地图发现和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利用世界地图作为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概念。

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不同的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绘制自己的世界地图,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增强对世界各地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对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导学生意识到地图对于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对地图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种类和特点地图的投影和变形2. 第二节:阅读和分析世界地图地图的阅读方法地图上的符号和表示方法分析世界地图上的重要地理特征和现象3. 第三节:世界地图中的地理差异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气候和自然环境差异人文现象和历史文化差异4. 第四节:世界地图的绘制和应用地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地图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现代地图制作技术和工具的使用5. 第五节:探索世界地图的演变古代地图的发展和特点现代地图的创新和变革未来地图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传授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

2. 互动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对世界地图的观察和理解。

3. 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绘制和分析世界地图,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4. 案例研究法:学生通过研究具体的地图案例,深入理解地图的编制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教材和教辅材料。

2. 世界地图挂图和海报。

3. 地图绘制工具和软件。

4. 地图案例研究和实例。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的情况。

2. 作业评价:学生完成地图绘制和分析作业的质量。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特点;(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发现世界地图中的有趣现象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地图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意识;(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特点(1)地图的种类和作用;(2)世界地图的投影方式;(3)世界地图的要素和符号。

2. 地图的运用(1)如何使用地图查找信息;(2)如何运用地图进行路线规划;(3)如何通过地图了解世界的分布和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特点;(2)地图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世界地图的投影方式和原理;(2)地图符号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世界地图;(2)地图教材或教辅资料;(3)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2. 教学环境:(1)教室;(2)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的构成和特点;(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新课(1)讲解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特点;(2)介绍地图的投影方式和原理;(3)讲解地图符号的识别和运用。

3. 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地图观察和实践活动;(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学生分享实践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对世界地图的认识、地图的运用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的心胸。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世界地图的认知和理解。

(3)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课文内容和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哪些国家?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本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边读边思考。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人类是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世界地图是如何演变而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知识拓展(1)教师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演变过程。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坐标系等。

2. 世界地图的特点:政治地图、经济地图、文化地图等。

3. 如何通过世界地图发现问题:地域差异、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世界地图上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观点。

四、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PPT:展示各种类型的世界地图。

2. 案例素材:提供一些世界地图上的具体案例。

3. 分组讨论材料:分发给各小组,用于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世界地图的各种类型和特点,如政治地图、经济地图、文化地图等。

3. 案例分析:展示世界地图上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地图上的问题,如地域差异、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发讨论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观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一张世界地图,分析并发现其中的问题,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延伸:1. 地图制作: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地图制作软件,例如Google Maps或Adobe Illustrator,来创建自己的世界地图。

2. 地图解读:通过分析历史时期的地图,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地理观念的变迁。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社区的地图绘制,培养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和地图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交的讨论报告质量。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地图分析和问题发现的深度。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上册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上册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在课堂表现、团队协作、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次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各大洲的地理位置、轮廓特征、重要国家和地区。通过观察、分析世界地图,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术语描述不同洲际的分布特点,了解各大洲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联系。此外,我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世界地图,认识并记住一些重要国家和地区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基本地理位置和特色。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情景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讲解世界地图时,我设计了一个“探索地球奥秘”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扮演探险家,分组寻找隐藏在教室内的世界地图线索。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例如,在讲解各大洲的地理位置时,我展示了地球仪模型,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观察各大洲的分布情况。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地理知识。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上册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为依托,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洲际之间的地理位置、文化差异和人类文明发展。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文化知识的兴趣,拓宽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我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作用。

激发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地图的定义和种类。

讲解世界地图的构成和阅读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世界地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世界地图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章:亚洲地图的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图的基本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2.2 教学内容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形状。

讲解亚洲地图上的重要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国家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地图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亚洲地图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第三章:欧洲地图的地理特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洲地图的地理特征。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

3.2 教学内容展示欧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形状。

讲解欧洲地图上的重要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国家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地图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欧洲地图的地理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第四章:北美洲地图的阅读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北美洲地图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技巧和地理思维。

4.2 教学内容讲解北美洲地图的构成和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北美洲地图的特点和作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北美洲地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北美洲地图的特点和作用。

第五章:南美洲地图的发现之旅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美洲地图的发现之旅。

激发学生对南美洲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教学内容讲述南美洲地图的发现历程和重要事件。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南美洲地图的特点和作用。

5.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解和地图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南美洲地图的发现之旅。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如经纬度、国家和地区等。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查找国家和地区、计算距离和面积等。

(3)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地图的演变过程,了解地图编制的原理和技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世界地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地图资料,开展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

(3)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3)通过学习世界地图的演变,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图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1)地图的投影方式(2)经纬度系统(3)国家和地区边界2. 世界地图的演变过程(1)古代地图的发展(2)航海时代的地图变革(3)现代地图编制技术3. 地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应用(1)查找国家和地区(2)计算距离和面积(3)地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地图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2)世界地图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3)地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应用2. 教学难点:(1)地图投影方式的原理和特点(2)世界地图编制技术的演变及原因(3)地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点、构成要素和演变过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地图及相关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地图资料:提供各种世界地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包括大陆、海洋、国家和地区等。

2. 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地图的历史演变,了解地图制作的重要性。

4.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2. 世界地图的分类和作用3. 地图制作的历史演变4. 地图制作的方法和技巧5. 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分类和作用,地图制作的历史演变。

难点:地图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分类和作用,地图制作的历史演变。

2. 演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世界地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地图的样式和内容。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地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种类型的世界地图,如政治地图、自然地图、经济地图等。

2. 准备地图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3.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源,如地图制作方法的视频、地图应用案例等。

4. 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预习相关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讲解地图的分类和作用。

3. 地图制作的历史演变:讲解地图制作的发展过程,展示古代与现代地图的对比。

4. 地图制作的方法和技巧:讲解地图制作的基本方法,如绘制、拍摄、打印等,以及地图设计的要点。

5. 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讨论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旅游、学术研究等。

6.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地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一、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二、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认识世界各大洲和重要国家。

2. 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世界地图中的趣味现象,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1. 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观察世界地图,发现趣味现象。

五、教学难点:1. 世界地图的阅读和理解。

2. 发现世界地图中的趣味现象。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世界地图的名字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世界地图知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大洲的特点和重要国家。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板书。

三、趣味发现(10分钟)1. 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在世界地图中找出一些有趣的现象。

2. 学生独立观察世界地图,记录下自己发现的有趣现象。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并板书。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趣味现象。

2. 学生提出自己对新发现的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绘制一张家庭所在地区地图,并找出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

五、板书设计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 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名称地图作用世界地图板块分布2. 趣味现象地理趣事地理特点地理疑问六、教学反思(5分钟)1. 教师提问:本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

3. 教师针对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七、家庭作业(课后)1. 绘制一张家庭所在地区地图,并找出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世界地理之最。

八、教学评价(课后)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要素,如纬线、经线、国家和地区等。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2)利用地图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热爱地理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要素:纬线、经线、国家和地区等。

2. 地图的阅读和运用方法:如何查找地理位置、了解地理特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要素,地图的阅读和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和运用方法,如查找地理位置、了解地理特点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和思考世界地图。

2. 利用地图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图的基本构成和要素。

2. 讲解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要素:纬线、经线、国家和地区等。

3. 地图阅读方法指导:如何查找地理位置、了解地理特点等。

4.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地图查找地理位置、了解地理特点。

5.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地图阅读心得和发现。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个人感兴趣的地图,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及课后作业为主要评价依据。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要素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地图阅读和运用方面的能力,如查找地理位置、了解地理特点等。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及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纸质世界地图:用于学生观察和阅读。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地图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探究世界地理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地图的阅读和理解。

2. 地理现象的探究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教学挂图或电子地图。

2. 地图阅读指导手册或相关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世界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世界地理现象。

2. 教学内容与活动:教师讲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如纬线、经线、大陆、岛屿等。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地图的阅读方法,如如何确定地理位置、读取地图信息等。

3. 实践与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地图探究,选取一个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如气候、地形等。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分享发现。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地图阅读和地理探究方面的进步。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一幅简易世界地图、分析一个地理现象等。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地图历史:介绍古代地图的制作方法和局限性,让学生了解地图发展的历程。

2. 地图的应用领域:介绍地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军事、交通、旅游等,拓宽学生视野。

七、地图绘制技巧1. 教授地图绘制的基本原则:比例尺、图例、注记等。

2. 学生动手实践: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培养学生的地图绘制能力。

八、地图评价与批判1. 教授地图评价的标准:准确性、完整性、清晰度等。

2. 学生评价和批判:对给定的地图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九、地图与现实世界的联系1. 教授地图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地图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反映地理现象和规律。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篇一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四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所带四年级三班,总计有学生51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7人。

其中大部分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

但是同学的学习主动性较低,他们大多要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之下被迫学习。

有将近10名同学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语文显得较吃力。

3.教学内容分析这是第七册第二单元安排的一篇略读课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主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稍加引导和点拨。

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整合,所以对于难点的突破有了更好的选择。

4.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5.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6.教学课时一课时7.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板书课题《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齐读)(师拿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2、提出学习目标(1)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案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案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案设计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案设计(共含15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导语: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

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师: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分小组学习课文:⑴ 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最难的或最喜欢的部分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⑵ 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 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

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

交流。

⑷ 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⑸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词语:魏格纳性格豪放,天生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⑹ 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板书课题《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齐读)(师拿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2、提出学习目标(1)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静泌、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资料、召开、起源等。

2、我懂得“静泌、不可思议、浩如烟海”等词语的意思。

3、我会用词语说一句话。

(如:不可思议、浩如烟海)4、我会流利读课文。

5、我会自主完成每课一练中的题目。

(二)学文悟情展示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生动地讲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我会悟。

(1)悟文本。

生1:从“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病住进了医院。

病房洁白宁静,就连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也是脚步轻轻。

”中,我知道这两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着力渲染了一个洁白宁静的环境,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生2:从“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泌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中使我体会到魏格纳好动的性格不能适应病房的[宁静与舒适的生活。

生3、从“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中,使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讲魏格纳仔细观察世界地图,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够较好的吻合在一起。

生4:从“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中,我知道这句写魏格纳如大海捞针般搜集资料,并没有被困难吓倒。

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可以推想出他为了取证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2)悟写法。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

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的形式全班展示)1、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怎样巧妙地使用过渡句?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2、同学们,魏格纳的故事是不是让你很受启发呢?你在玩耍过程中有哪些发现和收获?告诉大家吧!《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导语: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

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师: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分小组学习课文:⑴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最难的或最喜欢的部分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⑵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

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

交流。

⑷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⑸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词语:魏格纳性格豪放,天生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⑹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3、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4、读第7自然段:⑴理解重点词语: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的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

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⑵引导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课外延伸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从魏格纳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从魏格纳的发现到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不放弃自己的想法,努力克服困难找证据,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他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这些品质也正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3、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板书设计】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无意发现寻找证据产生奇想引起震动《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2、分小组学习课文⑴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⑵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泛读动画,让学生听范读,更正生字读音,感知课文内容:⑶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读一读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⑷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教师提示:他住院时,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结果发现地图上一块块陆地的比较中,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很好地吻合在一起,于是请教教授,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怎样得出来的。

(教师提示: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教师提示: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4、教师通过课文中词句解析,帮助学生学习生词,同时更深入的了解课文:⑴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解释:“静谧”是宁静的意思。

分析: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⑵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解释:“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分析: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

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⑶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解释:“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分析: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

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