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讲解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摘要:审美源自人的自我实现。
作为审美个体的人通过不同的人生体验, 得到对不同事物的审美判断, 喜剧、悲剧就是反映人生命价值或意义的不同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艺术中的悲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根源现实生活, 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
然而, 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
关键词:悲剧喜剧审美(一、喜剧的分类1、行为喜剧:这一类喜剧主要是讽刺人们不合理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念、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
这种形式于 17世纪由莫里哀首创,此后形成道德喜剧。
2、低级喜剧:它不完全是一种喜剧形式,而是各种滑稽材料或即兴说口、互打、追逐、争吵、醉态、讲笑话和恶作剧等手段换取观众笑声的“杂耍” 。
演出自始至终都没有严肃的场面。
3、幽默喜剧:这种喜剧往往把人的某一种品质夸张到极致,如嫉妒、贪婪、或饶舌, 这种高度类型化手段使人物性格显得单一而鲜明。
4、浪漫喜剧:这种喜剧多以浪漫爱情为题材,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
5、黑色喜剧:这种喜剧寓幽默于恐惧或避讳的情境之中,制造冷笑料。
在中国,属于这种风格的主要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系列。
它的特征是冷冷的调侃, 皮笑肉不笑的嘲讽, 面无表情的戏谑。
6、悲喜剧:这种喜剧包含着悲剧因素。
这个形式是欧里庇得斯在他的《阿尔塞斯特》中首创的。
易卜生在 19世纪末就曾坚定的表示,悲喜剧比悲剧更能发人深省。
(二、喜剧的本质和审美效果1、喜剧的本质是美的本质在审美形态的渗透和展开,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矛盾运动状态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
喜剧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 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嘲讽与揶揄时所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
具体来说, ①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基础; ②喜剧中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 体现了人的非本质, 他们用另一个本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本质遮掩起来; ③喜剧是一个不断的解蔽奇珍的过程, 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 ④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 喜剧艺术给你更多的带有愉悦性, 迎合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 ⑤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喜剧艺术的本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完整)自考年4月《美学》真题
2015年4月《美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审美现象背后体现的实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
A.认识关系B.审美关系C.实用关系D.伦理关系【答案】B【解析】审美现象,背后其实是人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即人的审美活动.【考点】绪论——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2.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A.心理学方法B.社会学方法C.哲学方法D.文学方法【答案】C【解析】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
首先,美学从诞生起就属于哲学,成为独立学科也没有脱离哲学,当代有影响的美学流派和思潮均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为背景。
其次,审美活动是精神活动,需要审美主体的全身心投入,这是科学和实验方法等其他方法都力不能及的。
再次,美学涉及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下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
最后,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仅包括在理性潜在指导下现象的辨析、鉴赏的体验、本质的审察、灵感的沟通等,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等,这也离不开哲学的思考。
【考点】绪论-—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3.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是()。
A.认识B.欲望C.情感D.自由【答案】D【解析】自由关系是人与世界形成审美关系的关键。
【考点】绪论——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4。
《尚书·尧典》中提出的“诗言志"说大体上可划入西方艺术起源理论的()。
A.表现说B.符号说C.形式说D.巫术说【答案】A【解析】“诗言志”的意思是,诗歌艺术的本质是表现情感志向。
在中国,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上可划入西方艺术起源理论的表现说.【考点】艺术论(一)——艺术与艺术作品5.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的美学家是( )。
A.巴门尼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泰勒斯【答案】C【解析】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是美的基本形态?() A. 喜剧 B. 悲剧C. 优美D. 崇高答案:C2、下列哪一个选项符合“审美心理”的描述?() A. 是一种理性的认知活动 B. 是一种感性的体验活动 C. 是一种客观的判断活动D. 是一种主观的联想活动答案:B3、“审美疲劳”是指()。
A. 对美好事物的厌倦和无聊 B. 对美好事物的崇拜和迷恋 C. 对丑恶事物的忽视和厌恶 D. 对丑恶事物的关注和批评答案:A二、简答题4、请简述“美学”的基本含义。
答案:“美学”是一种研究人类审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美的本质、美的形态、审美心理、审美教育等方面。
41、请简述“审美心理”的基本过程。
答案:审美心理过程包括审美准备、审美展开和审美结束三个阶段。
审美准备阶段包括审美需要的产生和审美心理的准备;审美展开阶段包括审美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活动;审美结束阶段包括审美评价和审美反思。
三、论述题6、请论述“悲剧美”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答案:悲剧美是一种通过对人类生命、尊严、价值等方面的歌颂和肯定,展现出人类在面对苦难和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和英勇的精神美。
悲剧美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多种多样,例如在戏剧中,可以通过对主人公的悲惨遭遇、高尚品德和顽强精神的描绘,展现出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奈和抗争;在音乐中,可以通过对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悲剧美。
四、分析题7、请分析下列画作《蒙娜丽莎》所体现的“美学”原理。
答案:《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它所体现的“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神秘的微笑,它引发了观众无限的想象和联想;其次是背景的虚化,突出了蒙娜丽莎的形象,强调了主题;再次是身体比例的微妙调整,使得画面更加和谐;最后是画家对于细节的精湛描绘,例如衣物、头巾、背景等,使得画面充满了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美学论文范文)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一、浅析喜剧美喜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
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
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
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
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喜剧的特点。
在感受上的特点是笑;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可笑性”(值得笑),指内容上的虚伪、滑稽和愚蠢。
(单纯的高兴开心不是喜感);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喜剧有一个对“可笑”表示笑的旁观者。
旁观者要对“可笑”表示笑,那他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鄙夷说”来解释喜剧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喜剧是我们对有弱点的对象的一种鄙夷的态度所形成的。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提出喜剧的本质是一种“突然的荣耀”,他认为,笑的情感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却突然想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点时,所引起的一种“突然的荣耀”的感觉。
随后是失望说和“乖讹说”。
“失望说”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可笑的事物大半是不伦不类的配合,我们根据通常的事理所做的期望或预料是如此,而结果却不是如此,甚至正好与预期的、期望的相反。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笑。
因此,笑是期望失落的表现。
当然,这种期望的失落不至于过渡严重,才能引起笑的效果。
持“乖讹说”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斯宾塞,所谓“乖讹”,就是不合常理、不协调,这些不合常理、不协调的对象,在那些按照正常的规律作判断的人眼里,就构成了可笑的对象。
自考《美学》论述题汇总
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
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及其关系。
3、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请结合实例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4、结合实例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6.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生境界?7.为什么说美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第二章审美活动论1.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2.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3.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4.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5.为什么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审美意识的关键因素?6.工具制造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什么联系?7.如何评价史前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在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中的意义?第三章审美形态论1.概述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的内涵。
2.简要说明审美形态形成、发展的现实和历史基础及主要类型。
3.美学史上关于崇高与优美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美学史上关于悲剧与喜剧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谈谈丑与荒诞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以及它们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6.简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审美形态与人的语言的关系,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7.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人生实践性质。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1.简谈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历程。
2.什么是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3.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4.审美经验包含哪些基本要素?5.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如何?6.审美心理结构如何进行自我调节?7.谈谈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知识点
美学试题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审美现象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主体)、(对象)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2、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美学史上曾流行过几种看法:第一中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以黑格尔为代表;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如柏拉图的美学;第三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如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的美学研究。
3、根据美学的知识学构成,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符号学美学)等4、根据美学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相应的分支学科有(艺术美学)、(教育美学)、(技术美学)等。
5、根据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的说法,自然美的原型是(原始自然崇拜文化)。
6、(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登)根据他在大学的讲义出版了关于感性学的著作,他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7、人本身所表现出的美主要表现在(人体美)、(人格美)两方面。
8、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美以(社会功利)为前提。
9、构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是(色)、(形)、(声)。
10、(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11、英国的画家和美学家(荷迦兹)在《(美的分析)》一书中说:波状线可以称之为“美的线条”。
蛇行线可以称之为“富于吸引力的线条”。
12、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有(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13、节奏可以分为(时间性)节奏和(空间性)节奏两个方面。
14、(多样统一)被称为形式美最高级的组合规律。
15、多样统一另一说法是(和谐)。
包括两中基本类型:(对比)及(调和)。
16、古罗马的(朗吉弩斯)第一次明确地论崇高和优美。
17、(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18、声音的(表情)功能和(象征)功能使它成为形式美的要素。
19、英国的(博克)认为“惊惧是崇高最高度的效果”。
20、根据康德的说法,(优美)与爱欲和女性美有关,(崇高)与攻击性和男性美有关。
21、优美和崇高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各方面的(和谐统一),一种是各方面的(对立冲突)。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P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第三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所谓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 审美样式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 不同趣味效应,如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 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
所谓审美风格,是指强烈而鲜明的审美个性 特征。如阳刚--阴柔、恬静--激烈、和谐- -冲突、神奇--淡雅等,都具有明显的识别标 志,以至美学家们常常用审美风格来界定审美形 态。
所谓人生样态,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 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 如鲁迅小说中祥林嫂凄苦悲惨的人生、阿Q的滑稽而 悲剧的人生,《史记》中展现的项羽悲慨豪壮的人生等, 都是人生样态中具有代表性的存在形式。典型的人生样态 又往往会凝聚成特定的人格理想,如老子讲玄德之人,庄 子讲真人、荀子讲“士君子”形象,佛教讲菩萨形象等, 都是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人生样态,本身都寄寓了一定 的审美理想。
按理说,审美样态有多少种,审美形态的逻辑分 类也就可以有多少种。但是,审美形态的分类不同于 一般客观事物的分类。因为审美形态不是纯粹的客体 对象,而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一种主客审美关 系的感性凝聚和显现,所以它虽然凝聚、显现为某种 客观的审美类型,却总是与主体的审美感受分不开的, 换言之,总是离不开主体对所面对的相应审美形态的 美感或形态感。如悲剧离不开悲剧感,喜剧离不开喜 剧感。优美、崇高都是与主体对它们的相应感受分不 开的。因此,归根到底仍然脱离不了实践--存在基 础的制约。只有兼顾审美形态的客观类型和主观感受, 才能既体现审美中的主客体关系,又注重美在审美实 践中生成的特点,从而能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在动 态生成的过程中把握审美形态。
二、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自学教材) 1、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2、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3、尼采的悲剧理论 4、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
美学课件 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悲剧与喜剧
亚里士多德:悲剧的效果
• 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罗念生)
• 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 化。(朱光潜)
• 通过引发怜悯与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陈中梅)
悲剧的美感:
悲剧始终渗透着深刻的命运感,然而从 不畏缩和颓丧;它赞扬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 反抗。它恰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 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 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 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
——朱光潜
悲剧的审美效果:
悲剧要使人由悲剧本身所引起的悲悯与畏惧心情进而产 生快感。要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 就的大背景上去理解,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看待净化心灵、 提升观赏者的作用。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 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让人颖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 壮之中体悟人生。
安提戈涅和波吕涅刻斯的尸体
叔本华:悲剧的本质
悲剧是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目的的, 是要在我们面前演出难以形容的痛苦、悲 伤,演出邪恶的胜利,嘲笑统治着人的偶 然性,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 失陷。他认为,悲剧中的不幸、痛苦和灾 难都只是手段和表面现象,其真实的本意 是要传达出这一本质的洞见:意志是一切 不幸、痛苦和灾难的原罪,从而让人看穿 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自觉地放弃和 否定生命意志。
中西悲剧比较
• 肯定与否定历史正义存在的悲剧 • 英雄与小人物的悲剧 • 好人与坏人的悲剧 • 一悲到底与大团圆结局
中国悲剧特点形成的根源
• 实用理性 • 乐感文化 • 严肃的文艺观念
如何理解美学中的悲剧或悲剧性
如何理解美学中的悲剧或悲剧性?悲剧则是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
这是我们对悲剧最直接的一个了解。
但悲剧在美学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本质?悲剧是美学基本范畴之一,是与喜剧美相对的特殊表现形态。
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
悲剧从两个方面揭示矛盾冲突:一方面正面的事物在毁灭中显示其价值,在暂时失败中预示着未来的胜利;另一方面反面事物在其暂时胜利中暴露了它的虚弱和必然灭亡。
如果说真正的喜剧接近悲剧,那么真正的悲剧则同时预言着旧事物最后喜剧的到来。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美。
悲剧是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
他经常表现为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具有强大的实际力量的旧势力对新生力量暂时的压倒,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失败和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它是对社会力量的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
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完全是不同的。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悲剧理论中提出:第一,“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第二,悲剧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他说:“悲剧是对于比一般人好得人的模仿”,“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第三,悲剧所引起的对人的恐惧与怜悯之情,在积极方面能起“陶冶”作用。
他说:“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
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时给人以审美享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奠定了悲剧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以后,在悲剧理论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
美学
35、 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他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概念。所谓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脑海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32、 审美即教育。审美教育也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指。狭义的美育指有意识的通过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貌。广义的美育指通过审美活动,建构人向全面发展成长的存在方式,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精神丰满的人生成。
33、 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是一种人生境界:(1)境界与人生境界;(2)从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艺术境界的生成。
21、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创构的以“境界”为核心的范畴的美学体系,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个理论模式,一个开山纲领。
22、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都是以美育实践为轴心而展开和发挥的。提出了著名的“美育代宗教说”,成为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最早开拓者。
23、 主观美学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吕荧一开始就把美学定位于主观意识,提出“美是人的概念”、“美是人的社会意识”。
60、
61、 1853年,罗森克兰兹出版了《丑的美学》一书。
62 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1、在审美这种人生实践中,人能够相对全面而自由的占有自己的本质。所以审美活动本身必然包含对于美的发现、欣赏、创造与对丑的揭露、鞭挞和摒弃两个 侧面。2、美在过程中,美不是作为物化形态的结果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是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所谓美丑。
第三节:悲剧与喜剧
第三节悲剧与喜剧•悲与喜是人生情感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生审美体验中经常出现的情感,在悲喜情感的超越中,人们通过否定性的方式,超越自我,体悟人生。
这样悲与喜的情感就成为一种审美对象,进而体现为审美形态,就是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美学悲剧与戏剧悲剧不同,但多表现在戏剧中。
悲剧主人公一定要有所追求。
小说的悲剧性.——美学上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悲剧是一种审美形态,把它与作为体裁形式的悲剧艺术不要等同,它的发展与悲剧艺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一)悲剧的内涵与特点•1、内涵:•在于体现人的存在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的过程。
•分析:它与崇高的内涵有相容之处,但更强调那种精神性的价值,所谓“以悲为美”,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
(1)悲剧的出现以作为戏剧的悲剧形式的兴盛为基础。
•古希腊悲剧又被称为命运悲剧。
•“命运观”的出现是源于人的有限性。
•人把与自己树立、冲突的不可知因素,全部归之于命运;而相应地,面对命运的摆弄,是盲目顺从,还是奋起抵抗,就构成了人的生存境遇。
•悲剧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表现了冲突与毁灭的存在之境,而且表现抗争、拼搏,这是悲剧成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的原因,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
(2)冲突、抗争、毁灭与永恒。
因为毁灭的是肉体,永恒的是精神是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
(3)悲剧审美形态在人的审美体验上表现为悲剧感。
•悲剧感是强烈的痛感中的快感,它的获得来自于悲剧对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揭示。
•在人的存在体验中,在存在的价值实现中,正是人的存在价值的伟大与崇高,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快,使人能“以悲为美”、“化悲为美”。
(4)在悲剧中包含着积极的人生审美意义。
•因为悲剧审美的核心是对命运和冲突的抗争,正因为面对强大的对象,明知不可匹敌但仍奋起抗争,这就昭示了人的存在实践的本真意义和价值。
2、特征:(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的价值的肯定。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 P 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漫谈美学里的悲剧与喜剧
转载漫谈美学里的悲剧与喜剧原文地址:漫谈美学里的悲剧与喜剧作者:春秋文子提到"悲剧"和"喜剧"许多人都不陌生,但是当作为审美形态的时候,就并不仅限于"悲剧艺术"和"喜剧艺术"了,它们还广泛地存在于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人的存在实践中。
先来说悲剧,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惟有"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特性根源于两种对立理想和势力各自凭借足以自我辩护的理由所展开的冲突,这种冲突以同归于尽的结局达到在"永恒正义"前的和解。
恩格斯认为悲剧性冲突的实质是"历史必然的要求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悲剧美的内涵,在于体现人的存在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的过程。
具有正面价值的存在实践,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的冲突中受侵害、被毁灭,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但又被人的存在的勇气与理想力量,被更强烈的历史感与宇宙感所克服和超越,因而由痛感转化为快感,引起情感深层的激荡、振奋,这样就获得特殊形态的审美体验。
悲剧作为审美形态在人类古代社会就已经存在,悲剧的出现是以作为戏剧的悲剧形式的兴盛为基础的。
古代希腊社会就产生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著名悲剧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都渗透着"命运"观念的主题,因此古希腊的悲剧也称之为命运悲剧,也正是命运主题为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确立了基本的内涵。
在实践存在论美学看来,人存在于世界,面对自然,社会,面对无止境的未知世界,冲突、对立在所难免。
因此,基于人的有限性的"命运观"自然就产生,人把与自己对立、冲突的不可知因素,全部归于命运;而相应的,面对命运的摆弄,是盲目顺从,还是奋起抵抗,就构成了人生境遇;而对命运抗争的失败,也就形成了悲剧的体验。
第二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
康德论喜剧的心理效应
“一个印第安人在苏拉泰一英国人筵席上看见一个坛子打开 时,啤酒化为泡沫喷出,大声惊呼不已。待英国人问他有何 可惊喜之事时,他指着酒坛说:我并不是惊讶那些泡沫怎样 出来的,而是它怎样搞进去的。我们听了大笑,而且使我们 真正开心。并不是 认为我们自己比这个无知的人更聪明些, 也不是因为在这里面悟性让我们觉察着更令人满意的东西, 而是由于我们的紧张和期待突然消失于虚无。” “在一切引起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 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 情。”——《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论喜剧
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之 中解释喜剧产生的原因。 悲剧着重于客观矛盾的冲突,着重于描绘抽象伦 理力量之间的对立,相对就较少顾及人物个性特 征和内心世界的细微刻画。悲剧的结果是来自于 悲剧人物所代表的客观伦理力量的较量。
喜剧的过程及结果来自于人物自身性格与行动、 目的与动作的内在矛盾。
黑格尔论喜剧
喜剧人物所追求的目的是一个脱离实际 的目标,他从根本上是实现不了的,只是在 喜剧过程中不断地制造矛盾,不断地暴露自 己的缺陷和可笑之处,最终使主体的意志和 行动都落空而化为无意义。 与悲剧人物相比,他们是一些自命不凡 却又性格低下的人。
悲剧由于“片面地侧重以伦理的实体性和必 然性的效力为基础,至于对剧中人物性格的 个性和主体因素方面却不去深入刻画”,而 “喜剧则用颠倒过来的造型艺术方式来补充 悲剧的欠缺,突出主体性在乖论荒谬中自由 泛滥以达到解决”。 “他们在意志、思想以及在对自己的看法等 方面,都自以为有一种独立性,但是通过他 们自己和他们的内外两方面的依存性,这种 独立自足性马上就消灭了。”
《美狄亚》:写取回金 羊毛的英雄依阿宋的妻 子美狄亚不惜杀害自己 的孩子复仇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P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当然,这些怜悯和恐惧的体验如何能够引起我们灵魂的净化,尚且缺乏令人信服的理论说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持久争议,但其理论贡献仍是不容抹杀的。
这主要表现在他不仅指出了悲剧对于人的灵魂的净化作用,而且抓住了人们在欣赏悲剧时所经历的由消极情感(怜悯与恐惧)到积极情感的转化过程。
尽管后代的思想家对于这个过程提出了日益精细的理论说明,但亚里士多德所发现的悲剧感的这一根本特征却始终没有被推翻,并且构成了悲剧理论研究的核心。
到了德国古典美学时期,黑格尔提出了悲剧发生于“矛盾冲突”的理论,使美学史上对于悲剧实质的探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黑格尔对悲剧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辩证法运用到了对于悲剧现象的分析之中。
他认为,悲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
理念在一般情况下是和谐、静穆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却会产生分裂与矛盾,这种分裂和矛盾会导致理念的内在冲突,并推动理念的运动和发展。
理念冲突的显著表现就是人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描写这种冲突正是悲剧艺术的使命。
与亚里士多德不同,他并不认为悲剧的发生是由于悲剧主人公的过失所致。
而且,黑格尔的精辟之处在于,他看到了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以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剧《安提戈涅》为例说明,国王与安提戈涅的冲突就是国法与家法之间的伦理力量的矛盾冲突,这两种伦理力量都是合理而片面的。
国王与安提戈涅分别代表着国家利益和血缘亲情,所以,他们毫无疑问都具有合理性,然而他们又都以牺牲对方为目的,又都是有罪的,因此就必然受到“永恒正义”的处罚,从而导致悲剧的产生。
黑格尔所举的一些例子已经包含了个人与社会形成矛盾冲突的意思,其中也折射着黑格尔所处时代的特征。
当时,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正如火如荼,人们不仅面对自身的性格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迫在眉睫的种种社会问题。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时代主题。
这表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在神秘主义的外壳之下仍包含着一定的时代气息。
同时,他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阐释悲剧的本质,对于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尼采是继黑格尔之后对悲剧发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美学家。
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一书中,他对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有关,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阿波罗代表梦境状态,代表着造型艺术的静态;酒神代表迷醉状态,代表着音乐艺术的振奋。
两种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交融,最终产生了古代希腊悲剧。
悲剧是两种精神的结合,“悲剧一方面像音乐一样,是苦闷从内心发出的呼号;另一方面,它又像雕塑一样,是光辉灿烂的形象”。
他的悲剧诞生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从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演变看,悲剧最初的形式是一种合唱抒情诗,这种抒情诗是醉境的艺术,表现了音乐的精神,是酒神气质的人的自我映现,希腊悲剧的歌队正是祭奠酒神的群众的象征。
后来增加的对话部,外表呈现出简单明快的特征,是日神精神的体现,悲剧中的人物则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化装。
悲剧人物之所以会遭遇不幸,就是因为他们越过了日神精神的信赖自我的安心静坐,回复了酒神一般的原始本性。
同时,悲剧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现实惨剧,是因为在酒神精神中,发挥出了人的一切象征能力,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与自然也由此建立了新的和谐关系。
其二,尼采的悲剧诞生论与他的哲学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尼采受叔本华的影响很大,认为痛苦是人生的孪生兄弟,世界的本质就是痛苦,要摆脱种种人生的苦痛,就得凭借艺术的功能,使自己在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相统一的悲剧中体验生命的永恒与快乐。
在此,尼采已经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有意识地进行了区别,这是美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最早对喜剧发生进行探讨的是柏拉图,他在《斐利布斯篇》中借苏格拉底和普若第库斯的对话表达了自己的喜剧观:他认为喜剧和悲剧一样,都引起快感与痛感的混合;而滑稽和可笑大体是一种缺陷,缘起于大多数人在心灵品质方面所犯的认识错误,即“自己以为具有并没有的优良品质”;“有这种妄自尊大想法的人如果没有势力,不能替自己报复,他们受到耻笑,这种情况可以真正称为滑稽可笑”。
在柏拉图喜剧发生论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
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
与他们的悲剧发生论一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主要是从一般的抽象人的层面上来论述喜剧的产生,抽去了喜剧所具有的社会内容;不过,他们甚至还没有达到他们对于悲剧发生所达到的认识高度,他们论述的主要还是喜剧感的产生与状态,而没有像分析悲剧那样从矛盾冲突入手,进而辨析矛盾双方的合理性与缺陷及不足,所以,与生活和艺术创作的距离较远。
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较有深度的是康德,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一个印第安人在苏拉泰一英国人筵席上看见一个坛子打开时,啤酒化为泡沫喷出,大声惊呼不已。
待英国人问他有何可惊之事时,他指着酒坛说:我并不是惊讶那些泡沫怎样出来的,而是它怎样搞进去的。
我们听了大笑,而且使我们真正开心。
并不是认为我们自己比这个无知的人更聪明些,也不是因为在这里面悟性让我们觉察着更令人满意的东西,而是由于我们的紧张和期待突然消失于虚无。
”所以他认为“在一切引起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康德的喜剧发生论着重探讨的是喜剧对于人的心理效应,而实际上喜剧当然不限于心理的范围,它同样与人生实践紧密相关。
与康德相比,黑格尔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之中揭示喜剧产生的原因,就显得更加深刻和切合喜剧的本质。
黑格尔认为,悲剧由于“片面地侧重以伦理的实体性和必然性的效力为基础,至于对剧中人物性格的个性和主体因素方面却不去深入刻画”,而“喜剧则用颠倒过来的造型艺术方式来补充悲剧的欠缺,突出主体性在乖讹荒谬中自由泛滥以达到解决”。
他的意思是说悲剧着重于客观矛盾的冲突,着重于描绘抽象伦理力量之间的对立,相对就较少顾及人物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的细微刻画。
悲剧的结果是来自于悲剧人物所代表的客观伦理力量的较量;喜剧则不同,喜剧的过程及结果则来自于人物自身性格与行动、目的与动作的内在矛盾。
喜剧人物所追求的目的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目标,他从根本上是实现不了的,只是在喜剧过程中不断地制造矛盾,不断地暴露自己的缺陷与可笑之处,最终使主体的意志和行动都落空而化为无意义。
所以与悲剧人物相比,他们是一些自命不凡却又性格低下的人,“他们在意志、思想以及在对自己的看法等方面,都自以为有一种独立性,但是通过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内外两方面的依存性,这种独立自足性马上就消灭了”。
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上来看,悲剧与喜剧都是分裂的,悲剧是内容大于形式、压倒形式,喜剧则是形式大于内容、压倒了内容。
二、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与人生实践上面所讲的悲剧与喜剧理论主要是对作为艺术类型或样式的悲剧和喜剧审美特征的探讨与概括。
这与我们所讲的作为审美形态和美学范畴的悲剧和喜剧虽有联系,但并不相同。
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喜剧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滑稽事件,也不同于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
我们的逻辑前提是把审美看作一种人生实践,把广义的美作为一种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所以,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就比作为艺术类型之一的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的范围要宽广得多,又比生活中存在的不幸和滑稽有着更加确定的审美内涵。
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既可以存在于戏剧之中,也可以存在于小说、诗歌、电影等诸种艺术形式之中,同时,更多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过去,我们习惯于以戏剧中的悲喜剧为例分析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固然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无论审美形态意义上的悲喜剧,还是戏剧范围的悲喜剧,都是主要相对于人的悲喜情感而触发审美享受的,而且都离不开集中和激烈的矛盾冲突。
戏剧中的悲喜剧由于在有限的时空中集中了尖锐强烈的矛盾冲突,能够很快使人物陷入特有的境遇之中,并由行动引出富有必然性的高潮与结局,所以,可以说是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的成功呈现。
但我们不应该忽视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比戏剧中的悲喜剧有更加宽泛的能指,而且,在古希腊,悲剧和喜剧本身与后来纯粹意义上的戏剧体裁有所不同:希腊悲剧喜剧既是戏剧,也是诗歌。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看,戏剧重视情节设计,诗歌偏向抒发情感,但由于古希腊悲喜剧深受史诗影响,所以叙事与抒情成功地统一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