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介绍

合集下载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 1.实物量单位 • 它是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实物单位计量。 • 实物量单位有自然单位,即根据被研究现象的自然状态 计量的一种单位,其特点是它和自然数相对应,表现为 整数。 • 实物量单位也有度量衡单位,即按照国家统一的度量衡 来计量的一种单位。 • 实物量单位还有标准实物量单位,即按一定的折合标准, 折算为标准规格或标准含量的标准实物单位,如将含热 量不同的煤折合为7000大卡/千克的标准煤;有复合单位, 即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结合使用来计量的单位,如 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为单位等。 • 用实物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称为实物指标。
3.比较相对指标
• 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 间对比的比值,它反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或不 同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
比较相对指标 =
甲地区(单位)某指标数值 乙地区(单位)同一指标数值
• 比较相对指标一般用倍数、系数表示。 • 计算比较相对指标的指标数值可以是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 进行比较有助于揭露矛盾、找出差距、挖掘潜力, 促进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 计算比较相对数应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此外, 比较基数的选择要根据资料的特点及研究目的而 定。
•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分析
–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 中所占的比重。 – 恩格尔系数: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 据对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居民家 庭收支的分析研究,指出:随着家庭收入增 加,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 出比重越来越小,即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个 定律的系数,称为恩格尔系数。 – 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四、总量指标的种类
• 1.按指标反映的内容不同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 和总体标志总量 • 总体单位总量即总体单位数之和,说明总体本身 规模大小的总量指标。 • 总体标志总量是用来反映总体中标志值总和的总 量指标。 • —个已经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 一确定的,而总体标志总量却不止一个。 •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可以随研究目的而发生变化。

统计学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统计学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统计学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统计学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指标,用于描述和分析一定范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总量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其中一现象、事物或集合内部的表现、发展或变化情况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总量指标是以绝对数、总数或总量的形式进行描述的。

常见的总量指标包括总人口数、总销售额、总产量等。

总量指标能够提供对整个对象的整体认识,从而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的规模、数量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

相对指标是相对于一些标准或基准值而言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些现象、事物或集合相对于其他实体的表现或比较情况。

相对指标通常是用比率、百分比或指数的形式来描述的。

常见的相对指标包括增长率、占比、市场份额等。

相对指标能够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对表现以及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距。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在统计学中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总量指标主要用于描述一个整体的数量情况,对全面了解对象的规模、容量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统计总人口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规模,为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而相对指标则主要用于比较不同对象的表现或比例。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行业的市场份额,可以了解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以及市场格局的分布情况。

相对指标有助于我们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优劣势、差距以及变化趋势,提供参考依据以进行决策和分析。

相对指标相较于总量指标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相对指标能够将数量化的数据转化为比率或指数,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比较。

相对指标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并辅助进行预测和趋势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往往结合使用,相互印证、互为补充,从而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洞察力。

总的来说,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两种指标,用于描述和分析数量变化的情况。

总量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的规模和数量变化,而相对指标则能够对不同对象进行比较和分析。

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相辅相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据。

第四章 统计指标——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45页]

第四章  统计指标——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45页]

10%,实际提高了15%。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115% 110%
104.5%
(正指标)
>100%为超 额完成任务
某企业计划某种产品成本今年比去年降低5%,
实际降低了6%。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94%95% 98.95%
(逆指标)
<100%为超 额完成任务
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
制定长期计划任务有两种方法:
讨论:
一家商店的广告为“全部降价1/3”。另一家商店的 广告为“降价后价格仅为原价的1/3”。哪一家的折扣更 多?请解释。
注意: 2、“百分点”与“%”
当值本身是百分数时,以百分数表示变化和差异会令人特别困惑。
假设银行将存款利率从3%提升到4%,说利率 提高了1%,这种说法是有争议的。正确的说法是:
第四章 统计指标
第四章 统计指标
本章教学内 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定时间、空间 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及其增减总量的最基本 的统计指标,用绝对数表示,又称为统计绝对数、 数量指标。
例如,我国人口数、土地面积、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等。
计算实物单位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质性。
只有同类的现象才能计算实物总量。
要根据现象的性质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
同一个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计量时,应选择一致的计量 单位,若出现不一致,应进行换算使之一致,以便进行汇总、对比 和分析。
必须正确区分时期现象和时点现象。
第三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1)检查本期计划完成程度。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乙地区 或单位 同一时期同类指标数值 甲地区 或单位 某一指标数值
(四)比例相对数 比例相对数是指同一总体内部各个不同部分的数 值进行对比,用来反映总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 的比例关系。
比例相对数=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五)强度相对数 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现象总量 的对比,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它的 计量形式一般为复名数,有时也用百分数或千分数 表示。
(3)计划任务数为相对数
实际完成 %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100 % 计划规定 %
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今年比去年提高10%,实际提 高了15%。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正指标)
115 % 110 % 104 .5%
某企业计划某种产品成本今年比去年降低5%,实际 降低了6%。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逆指标)
时点总量指标是反映客观现象在某一时点(时刻 或瞬间)的状况的总量,简称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又各有不同的特点: ①时期指标数值一般是连续登记计数的结果,每 个时期指标值都说明客观现象在相应时期内累计 发生的总量。时点指标数值只能间断计数,它的 每个数据都表示客观现象发展到一定时点上的水 平; ②时期指标的数值具有可加性,即同一总体的连 续而属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累计相加, 表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发展过程的总量;而时点指 标数值一般不具有可加性,除在有关指标的计算 过程中对时点指标数值相加外,其直接相加的结 果没有实际意义;
二、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
1、有名数 就是相对指标以分子分母的双重单位计量。 2、无名数 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分为系数、倍数、 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等。多数相对指标是用无 名数表示。 三、几种常用的统计相对指标

第五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五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五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第五章是有关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讨论。

总量指标是用于衡量整体的数值,而相对指标则是用于比较不同组织或单位之间的性能。

总量指标是指用于度量整个系统、组织或群体的指标。

它们通常是定量的,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得到。

总量指标可以用来衡量财务绩效、生产效率、销售额等方面。

例如,一个企业的年度销售额就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直接用来衡量企业的整体业绩。

总量指标通常比较直观,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概览,但它们不够详细和全面。

相对指标是用于比较不同组织或单位之间的性能的指标。

相对指标通常需要将不同组织或单位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后进行比较。

标准化是将不同单位的数据转化为相同的基准格式,以便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异。

相对指标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不同组织或单位之间的绩效差距,帮助他们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例如,市场份额是一个相对指标,可以用来比较不同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各有其优点和限制。

总量指标比较直观,可以提供一个整体的概览,但它们不够详细和全面。

相对指标可以提供详细的比较信息,帮助决策者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机会,但它们可能受到数据的局限性和标准化的不准确性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通常是结合使用的。

决策者可以首先使用总量指标来了解整体的趋势和概况,然后再使用相对指标进行更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可以相辅相成,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组织或系统的性能和竞争状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战略和措施。

总的来说,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衡量系统、组织或群体性能的重要工具。

它们各有优势,结合使用可以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决策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并注意指标的局限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 第二,相对指标可以把现象的绝对差异抽象化,使原来无法直接对比的 指标变为可比。
➢ 第三,相对指标可以说明总体内在的结构特征,为深入分析事物的性质 提供依据。
第பைடு நூலகம்节 相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
(一)结构相对指标 (二)比例相对指标 (三)比较相对指标 (四)动态相对指标 (五)强度相对指标 (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三、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一)可比性原则 (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 (三)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原则 (四)各种相对指标综合应用原则
➢ 总量指标的数值都是通过对总体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和登记,采用直接计数、 点数或测量等方法逐步计算汇总得出的,如统计报表中的总量资料和普查中 的总量资料,都是采用这种直接计算法取得的。
(二)推算法
➢ 1 平衡关系推算法 ➢ 2.因素关系推算法 ➢ 3.抽样推算法
第一节 总量指标
四、应用和计算总量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计量单位
➢ 1.实物单位 ➢ 2.价值单位 ➢ 3.劳动量单位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作用
➢ 第一,绝对数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力,反映一个地区、 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 点。
➢ 第二,总量指标可以用来作为制定政策、制订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基 本依据,也是检查政策和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 重要指标。
第五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目录
1 总量指标 2 相对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一)总量指标的含义
➢ 总量指标,是指统计汇总后得到的具有计算单位的总和指标,反映被研究对 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规模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又称绝对数指标。

项目四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项目四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13
13
以相对数形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公式:
当计划任务以相对数的形式下达时,检查计划完成程度 就用相对数的形式检查。
03
01
02
例题3:假定某企业按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应在基期的水平 上提高 3%,实际执行结果提高了 4%,问提高劳动生产 率计划任务的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即:超额0.97%完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任务。
计划完成程度 <100% 超额完成任务 >100% 未完成任务
三、计算和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注意两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 各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
六种相对指标的比较
不同时期 比 较
动 态 相对数
强 度 相对数
114333 58904 55429
单位:万人
又知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
结构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
(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以绝对数形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检查短期计 划完成情况
检查某一时期的计划完成情况:月度、季度、年度
检查计划执行的进度:计划期内某一段时间的 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全期的计划数进行对比。
基本公式: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完成数
计划任务数
例 题 1: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单位(吨)
2、检查累计至二月份的产量计划完成程情况。
月份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一 二 三
计算方法:
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 间,数量的比例关系的统计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是管理学中常用的两种指标类型,用于衡量企业的业绩和效益。

总量指标是直接度量企业展示的综合数据,而相对量指标则是将业绩数据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比较,以得出一个相对的评估。

本文将详细介绍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总量指标是指对其中一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计量的指标。

它通常是通过对一系列指标进行加总或平均而得出的结果。

总量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企业在一些领域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情况。

例如,营业额、利润总额和市场份额等指标都属于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的优点是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衡量,但其缺点是可能忽略了局部的细节等关键信息。

相对量指标是将一些指标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比较,进而评估其相对状态的指标。

相对量指标是在总量指标的基础上进行量化分析的结果,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发展水平。

例如,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相对量指标的优点是综合了多个因素,能够提供较客观的评估结果,但其缺点是需要收集和分析更多的数据,相对较为复杂。

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在管理中有着不同的应用。

总量指标主要用于衡量企业的整体业绩,并作为决策和计划的依据。

在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时,可以使用总量指标对企业的市场份额、销售额等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合理的目标和策略。

而相对量指标则可以用来比较不同企业、不同时间段或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从而得出相对的评价。

例如,对于销售额的增长,可以通过与同行业的平均增长率进行比较,来评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也常用于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估。

通过对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和比较,可以发现问题和潜在机会,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可以实现对企业运营情况的全面掌握,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是管理中常用的指标类型,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身的业绩和效益。

总量指标主要用于衡量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情况,而相对量指标则可以用于比较不同企业或不同时间段之间的差异。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 综合指标分析法
用统计指标概括和分析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 数量关系的方法 .
• 综合指标
反映现象总体的规模、数量对比关系和一般水 平的综合性指标,其表现形式有四种:总量 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简单描述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一、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特点、作用 1.概念 总量指标也叫绝对数或绝对指标。它是反映在一定
130 台 85 万册 34 万
34 万 800 G
哪些是时点指标?哪些是时期指标?
大差
实物单位
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或物理属性 而采用的计量单位
自然单位 如:台、件
适综
度量衡单位 如:米、平方米
用合 范能
标准实物单位 如:标准吨
围 力 劳动单位
是以货币表示的计量单位,又称
价值量单位。 如:工日、工时
用相对数表示。
相对指标的作用:
为深入认识事物发展状况提供客观根据。
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共同的比较基 础。
二、相对指标的基本表现形式
有名数 主要用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用分子分
母的双重计量单位表示的复名数
无名数 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主要以倍数、系数、
成数、﹪、‰等表示
分母 分母为 分母 分母 分母为
• 第二,结构相对指标也可以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 情况。例如,表3-1中所列资料,就反映了我国近几年 来轻重工业结构比例的变化情况。
• 表3-1 1998—2003年我国轻、重工业结构(当年价格)
年份
1998 1999 2000
轻工业产值 (%)
重工业产值 (%)
42.9 57.1
41.9 58.1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一种综合统计指标。它只能用绝对数来表示,又成为绝对数指标。 如199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9552亿元,总人口为12.48亿人。 如1998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760亿元,1997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229亿元,1998比1997增加2461亿元。
3
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723070269人
4
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1031882511人
5
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1160017381人
6
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129533万人
7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区别):
时期指标无重复计算,可以累加, 如年产值是月产值的累计数,表示年内各月产值的总和;而时点指标有重复计算,一般相加无实际意义,如月末人口数之和不等于年末人口数。
考虑企业或社会的经济效益。许多重要的经济效益指标,都是强度相对指标,如利润率、商品流通费用率、资金占用率等。
01
03
02
强度相对指标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03
02
01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发展速度,是把同类现象不同时期的两个指标进行比较,用以说明该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动态相对指标(%)=
计算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要明确时域概念
主要是弄清楚统计对象是属于时期指标还是时点指标。
正确确定每项指标的计量单位
具体核算总量指标时,究竟采用哪一种计量单位,要根据被研究现象的性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而定,同时要注意与国家统一规定的计量单位一致,以便于汇总并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

第三章 统计学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第三章  统计学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1)具有可加性 (2)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属时期的长短直接相关 (3)必须连续登记而得 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时点
上的状况的总量 (1)不具有可加性 (2)数值大小与登记时间的间隔长短无关 (3)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4
问题1:录取中有无歧视?
某高校只有两个系: 经管系和工程系,该 校报考及录取的总体 情况如表所示:
24
小结
1、总量指标 (1)概念 (2)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 (3)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2、相对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部分/总体 (2)比例相对指标=部分/部分 (3)比较相对指标=a的指标/b的指标 (4)动态相对指标=a时指标/b时指标 (5)强度相对指标=指标a/指标b (6)计划完成情况=实际数/计划数
A、12%
B、80%
C、95.96% D、104.21%
14.下列指标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有( )
A、甲企业总产值比乙企业多200万元
B、某市2005年出生人数是2004年出生人数的105%
C、甲镇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乙镇的1.8倍
D、某工厂甲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车间的120%
31
1.某集团所属的三家公司2001年工业产值计划和实际资料如表1所示:
表3-1 某产品五年计划中各年的完成情况
第四年
第五年
时 第一 第二 第三
间 年 年 年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季季季季季季季季
产 量
44
45
46 12 12.5 11.5 13 14.5 12.5 13 13.5
解:长期计划完成程度= 53.5 100% 107%
50
21
(d)长期计划完成相对数(累计法时期)
☺☺☺ ☺☺☺☺☺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分 类
合 计
产值比
798.20
100.0
126993
100.0
国有:集体:个体:其他=(1.23):(1.67):(0.74):(1)
例2: 我国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直辖市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庆市 1810.09 1240.40 3360.21 1350.10 1997 1810.09 1240.40 3360.21 1350.10 2011.31 1810.09 1998 2011.31 1336.38 3688.20 1429.26 3688.20 3360.21
(一)总量指标的分类
按其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按其反映的总体时间状况不同
时期总量
时点总量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自然单位
1.实物单位 度量衡单位 复合单位 标准实物单位
2.货币单位
3.劳动单位
二、相对指标
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普遍程度、比例 关系、内部结构等的统计指标,由两个有联 系的总量指标对比得到。 比数 基数
人口数 土地面积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 土地面积 人口数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人口数 出生人口数 出生率 人口数
基期指标数值
×100%
例1:
我国各种经济类型 工业企业单位数和总产值
(1998年)
企业数 企业数 总产值 总产值 (万个) 比重 (亿元) 比重 (%) (%) 6.47 0.8 33621 26.5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79.78 22.5 45730 36.0 集体企业 603.38 75.6 20372 16.0 个体企业 8.57 1.1 27270 21.5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结 构 计划完成
相对数 相对数 相对数
使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选择对比的基础; 指标对比要有可比性; 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
1 1
实际提高百分数 降低
计划提高百分数 降低
100﹪
例:己知某厂2000年的计划规定产品产量要比上年实 际提高5﹪而实际提高了7﹪。则
计划完成 程度
1 1
75﹪ ﹪100﹪
101.9﹪
实际工作中常用, 但并不是相对数
百分点 相当于百分数的计量单位,一个 百分点就指1﹪。
实际比计划多提高的百分点 降低
那么,提前多少时间完成计划?
【分析】
第四年9月 ~ 第五年8月 产量合计57万吨
第四年8月 ~ 第五年7月 产量合计55万吨
当产量达到计划规定的56万吨时,时间一 定在第五年八月某一天(即提前4个多月)。
设提前X天(第五年8月中的X天),则八月 还有(31-X)天,第四年八月还有X天(因要满 足12个月)。
每千人口拥有 的医院床位数
24700 张 1000 千人
24
.7张
千人 (正指标)
每张医院床位 负担的人口数
1106 24700
40.5人

(逆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 相对数
实计际划完任成务数数100﹪
A.计划任务数表现为绝对数时
⒈短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
⑴ 计划数与实际数同期时,直接应用公式:
计划完成程度 相对数
例:我国某年国民收入使用额为19715亿元,其中 消费额为12945亿元,积累额为6770亿元。则
积累额与消费额 的比率
6770 100﹪ 12945

第四讲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讲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讲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指标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都是用来度量和评估其中一种现象、行为或结果的指标,但它们的计算方式和应用场景不同。

下面将介绍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总量指标是指反映其中一种现象或行为的具体数值的指标。

它直接度量了其中一种现象的数量或程度,通常以具体的数量或数量比例的形式呈现。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基于具体数据的加总或比例计算,例如总销售额、总利润、总产量等。

总量指标的优点是直观、简单,容易理解和应用。

它能够提供一个整体的量化评估指标,对于全面了解其中一种现象的整体表现非常有帮助。

但是,总量指标无法直接比较不同样本或时间段之间的差异,因为它没有考虑到样本或时间的变化。

相对指标是指反映其中一种现象的相对关系或比例关系的指标。

它通过将总体的指标与其他参考指标进行比较,来评估其中一种现象的相对程度。

相对指标通常以比例、比率、指数或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基于其中一种参考点或标准进行计算,例如市场份额、增长率、利润率等。

相对指标的优点是能够对不同样本或时间进行比较,了解差异和趋势,有助于发现问题和优化决策。

但是,相对指标没有提供具体的数值,只能反映相对关系,可能会忽略重要的绝对数值信息。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区别在于计算方法和应用领域。

总量指标适用于对其中一种现象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具体的数字表达出现象的数量或程度。

它适用于对规模较大、总体情况较为稳定的现象进行分析,例如全球人口总数、全球GDP总量等。

相对指标适用于对不同样本或时间进行比较,评估相对差异和趋势。

它适用于对规模较小、相对变化较大的现象进行分析,例如市场份额变化、增长率变化等。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应用。

在经济领域中,总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零售销售额等被广泛应用于评估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动的规模。

相对指标如失业率、通胀率等则更适合于评估经济变化和趋势。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drfy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drfy

100%
其中:报告期又称计算期,是研究或计算 时期。基期是作为比较基础的时期。
4、特点: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一般不能互换。 常用百分数、倍数、千分数表示。
强度相对数
1、概念: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指标之比。
2、作用:①反映一国一地的发展水平、力量强弱。 ②反映事物存在的密度、普遍程度、运动强度、负 担强度。③反映经济效益的高低。
部门 卷烟库 其中:霉 霉变量占 存量 变量(箱) 库存量%
A 5 0.1
2
B 50 0.5
1
C 200 2.0
1
100%
中长期计划的检查方法
(1)水平法:将计划末期实际完成数与同期 计划规定数之比。
计划完成相对数
计划期末年实达水平 计划期末年应达水平
100%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 (计划期月数 实际完成月数) 超额完成计划数
达标月(季)日均产量上年同月(季)日均产量
(2)累计法:计划期内各年累计实际完成数 与同期计划规定的累计数之比。
表现形式:①成数
②系数和倍数
无名数
③百分数、千分数、万分数
④单名数和复名数。
有名数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
(一)计划完成相对数 (二)结构相对数 (三)比例相对数 (四)比较相对数 (五)动态相对数 (六)强度相对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
1、概念:计划期内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之比。 2、作用:考核、反映计划完成的程度(进度)。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同一总体另一部分数值
4、特点:分子分母同属一个总体,而且分子 与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换。
比较相对数
1、概念:同一时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对 比的比值。
2、作用: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数量差 异,发现先进与后进。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数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数

反映总体本身规模
二、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概述 相对指标: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出的指 标 作用:相对指标更能确切地说明问题,且能使无 法直接比较的现象进行对比。 表现形式:相对指标一般为无名数,用成数、系 数、倍数、百分数、千分数等表示。只有强度相对 指标为有名数,且为复合名数。 特征:相对指标一般不能直接相加,只有结构相 对指标可以直接相加,且相加之和一定为1。
6.强度相对指标
概念: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总量 指标的对比
公式: 某一总体指标数值 强度相对指标 另一有联系的总量指标 数值 特征:分子分母可以颠倒, 有计量单位,且为复合单位
公式: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100%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特征:分子分母可以颠倒 本科生学科分布结构表 人数(个) 比例(%) 781 41.3 1108 58.7 1889 100.0
经济学科 管理学科 合计
1108 学科人数比(经济学科 100 ) 100 141.8 781 781 学科人数比(管理学科 100 ) 100 70.5 1108
4.比较相对指标
概念:同类现象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之间指标的对比
某一条件下某类指标数 值 公式:比较相对指标 100% 另一条件下同类指标数 值 特征:分子分母可以颠倒 例:2005年甲、乙两地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50亿 元和60亿元,则比较相对指标为: 50 甲地国民收入为乙地的 .3% 83 ( 0.833 ) 60 60 乙地国民收入为甲地的 .2倍( 1.2) 1 50
实际为基数的百分数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100% 计划为基数的百分数 1 实际增减百分数 100% 1 计划增减百分数
如某企业计划本年产值 比去年增加 ,实际增加 .1%, 5% 7 1 0.071 则: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100% 102% 1 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生产总值=各企业总产值之和-各企业中间产品价值 之和
=全社会产品总产值-全社会中间产品价值
返回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收 入法)
收入法: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 有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投入或 者是从生产要素使用者花费的成本 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所以也叫成本法或分配法。
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 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总量指标表现形式是绝对数,也可表现为 绝对差数。
例如: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30510亿元,财政支出 33510亿元,财政赤字3000亿元。
总量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总量指标的特点 •最基本的综合指标; •统计整理阶段的直接成果; •数字形式为绝对数,数值随着总体范围大小直接相关。
总量指标的作用
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指标; 是计算其他统计指标的基础。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实现或达到的总 量指标。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1. 时期指标的三个特点:
(1)可加性 (2)指标值通过连续不断的调查、记录取得 (3)指标值大小与时间长度成正比 2. 时点指标的特点: (1)不具有可加性 (2)指标值通过一次性的调查、记录取得 (3)指标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
按内容分 按时间特性分
总体中数
单 位
标 量标志值 志 的总和
时 期






表现为

存量



按其反映内容不同划分
(一)标志总量与单位总量指标 1、标志总量指标:
全部总体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所表现的各个数值-标志值之和。
一个企业有许多员工,每人的工资不尽相等,而工资总 额就是标志总量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根据总量指标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性 质不同,计量单位分三种形式:
(1) 实物单位
a. 自然单位:辆、双、头、根、个……
b. 度量衡单位:吨、米、克、立方米……
c. 双重单位:公里/小时、人/平方公里……
d. 复合单位:吨公里、公斤米、千瓦小时……
(2) 价值单位(货币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是 分别从生产、分配、使用三个不同阶 段来测量的国民产出水平,它们是对 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的测量,因而其 统计结果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所谓 的“国民产出三方等价原则”。
返回
GNP、GDP、NNP的联系
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的
根本区别在于其空间范围的确定原则不
是生产活动的成果。 是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 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 收入法 支出法
返回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
生产法,也叫部门法或增加值法,它 是从生产的角.分别计算生产过程中 各个部门或企业所生产产品内含的增 加值,再加以汇总而得到国内生产总 值的方法。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学习目标
◇总量指标:特点、种类和局限性 ◇ 相对指标:特点、作用及计算 方法 ◇各种指标在计算运用中应注意的 问题
第1节 总量指标
一、概念 二、种类 三、计量单位 四、常用的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的概念
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定时间、 地点、条件下总的规模、水平的统计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
支出法也叫使用法或最终产品法,它是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来衡量国内生产总 值,把不同经济主体用来购买本期最终产 品的支出加总在一起,或者是按最终产品 的使用方向加总在一起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国民产出三方等价原则
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计
算的,而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
计算的。
GNP与GDP关系示意图
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
折旧
外国国 民在本 国国土 上的产 出
本国 国民 在本 国国 土上 的产 出
本国国 民在外 国国土 上的产 出
(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划分 时期指标
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时点指 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时期
时期指标通过连续登记取得。 时点指标采用间断登记取得。
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活动过程中所 取得或实现的累计总量。
时点指标
国民产出总量核算的基本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净值
返回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特征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返回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特征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一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 增加值之和,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 区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最终成果 的指标。 它同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2、单位总量指标:
某总体所有个体、基本单位之和。 一个企业有许多员工,员工总人数就是单位总量
3、两种指标的关系:
例如:城市:常住居民人口数大于10万。 某省城市人口在10-50万的有25个; 50-90万的有9个; 超过100万的有8个。
所以该省城市属:25+9+8=42个(单位总量指标)而 该省城市人口总数2500万(标志总量指标) 但是城市人口总人数仅此例中属于标志总量指标!而若 是计算该省42个城市2500万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时, 人口总数2500万就属于总体单位总量!
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几个主要总量指标
社会总产品:以货币单位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
增加值:企事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一定生产经营活 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 期内生产的最终成果之和。
国内生产净值: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新创造的全部价值 =GDP-固定资产折旧
货币单位有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之分。
价值单位使不能直接相加的产品产量过渡 到能够加总,用于综合说明具有不同使用 价值的产品生产总量或商品销售量等的总
规模、总水平。
(3) 劳动单位 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

工时 —— 工人数和劳动时数的乘积; 台时 —— 设备台数和开动时数的乘积。
由于具体条件不同,不同企业的劳动量指标不 具有可比性,因此,劳动量指标只限于企业内 部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