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精选五篇)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d25b8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6.png)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精选五篇)第一篇: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第一条质量不合格保健食品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
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保健食品,均属于不合格保健食品。
包括:(一)保健食品的内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二)保健食品的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三)保健食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第二条在保健食品验收、储存养护、上柜、销售过程中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确认,确定为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存放于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
第三条质量管理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保健食品,应及时通知仓管员、营业员等立即停止出库和销售,同时将不合格保健食品集中存放于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
第四条食药监部门检查、抽验发现不合格品,企业应立即停止销售,同时,将不合格保健食品移入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做好记录,等待处理。
第五条不合格保健仪器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
第六条不合格保健仪器食品的报损、销毁由质量管理员统一负责,其他各岗位不得擅自处理、销毁不合格保健食品。
第七条不合格保健食品的销毁时,应在质量管理员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填写报损销毁记录。
第八条对质量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第九条应认真、及时,规范地做好不合格保健食品的处理,报损和销毁记录,记录应妥善保存至少2年。
第十条质量管理员每季应对不合格药品的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第十一条明确为不合格保健食品仍继续发货、销售的,应按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进货检查验收台帐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保健食品质量管理,规范保健食品经营行为,严把保健食品质量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立。
结合本店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企业应加强对保健食品进货、入库、保管、上柜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管理,严格审验经销商品质量及相关身份证明,确保所经营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可靠、标识说明真实、清晰,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树立企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6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fb286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9.png)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九、不合格管理办法及控制程序(一)不合格产品管理办法1、定期由厂长召开质量例会,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人员参与。
2、由质量负责人及各科室负责人汇报生产中、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3、对于不按操作规程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质量事故进行处罚,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损耗人员进行奖励。
4、对外来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及企业内部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性时研究,分析原因,及时想办法,及时提出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5、不合格的处理(1)对于过程检验中。
计量不足,灭菌温度不够等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纠正,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2)不合格品的原辅材料由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出具。
不合格品处理单,并做好置牌标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商联系处理。
a、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一般质量不合格的,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处理决定。
b、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重大质量不合格时,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会同各有关部门参与质量评审作出使用或不使用的处理意见,报经理批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郑州新农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质量手册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商联系处理,办理退货手续,必要时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
(3)不合格成品由检验员根据检测结果开出不合格处理单,并入不合格品临时堆放点或库房,进行隔离标识。
责任部门应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根据表中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及要求,制订纠正措施,按规定认真实施,并报质检科进行验证。
(4)本程序中涉及的各类记录、文件、应作为质量分析,信息反馈和质量统计,质量考核的原始凭证。
(二)不合格工作管理办法不合格管理是指不能正确依据《企业质量手册》很好的工作,很好地履行自己义务的行为的一种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1、在本职工作范围内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致使不合格的部门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对由此引发的不良影响负全责,以造成影响的大小和经济损失多少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已造成的不合格,能重新再做的要重新再做,不能重新再做的要进行必要的修补或挽救。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9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0e0c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e.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不合格品得以控制,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特制定本规定,各相关部门遵照执行。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一)外购、外协件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定1.不合格品的判定(1).检验员对外购、外协产品进行检验或验证,发现不合格品告知相关负责人将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存放以防止误用,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相应责任人分别填写其内容:①.质检部经理负责判定并决定处置不合格品的方法,以及批准不合格品是否让步使用。
②.生产部对外协的不合格品提出处置建议,执行质检部的处置意见。
③.供应部对采购的不合格品提出处置建议,执行质检部评审意见。
(2).检验员负责将不合格品责任部门填写处理建议后的≤不合格品处置单≥送质检部负责人,质检部提出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返修、报废或退货的处理意见。
检验员对评审意见跟踪落实,并将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填写在“不合格品处置记录栏”中。
2.不合格品的处理(1).需返工的不合格品,由技术部下发《返工单》,责任单位根据《返工单》技术要求进行返工。
返工后的产品,检验员应重新对其进行检验,以证实其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2).经评审确定退货的不合格品,检验员填写“退货通知单”交供应部办理。
(3).评审确定的废品,检验员填写“废品通知单”,质检部经理签字后按要求将废品转移至废品库并标识。
3.不合格检验记录所有不合格品的检验记录,以及重新检验的记录均由质检部收集、整理保存,保存期为五年。
(二)车间生产产生的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定1.不合格品区域的规划①、操作工当场检测出来的不合格品和质检员检测出来的不合格品,都集中存放在规定的不合格品存放区。
各车间不合格品存放区由车间主任负责根据车间所生产产品种类、特点具体规划。
②、在不合格品存放区附近应有明显的“不合格品存放区”标牌指示。
③、不合格品存放区应分区为返修件区、工废件区、料废件区。
2.不合格品标识①.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必须用不合格品标签标识清班次、生产日期、班次、操作人及原因;②.不合格品标识分料废、工废和返修三种,使用红色记号笔在工件显眼部位标出。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61227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1.png)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对不合格产品的管理,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不合格产品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不合格产品的管理要求,规范不合格产品的处置流程,确保不合格产品及时处理,防止流入市场。
第四条本制度涉及到的不合格产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原材料不合格;2.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3. 在成品检验中检出的不合格品;4. 已交付给客户但被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5. 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不合格品。
第五条本制度的执行机构为公司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统一管理和处置。
第二章不合格产品的分类和标识第六条根据不合格产品的情况,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严重不合格产品:指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可能对人身安全或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产品;2. 一般不合格产品:指存在一定质量问题,但对人身安全和财产没有重大威胁的产品;3. 微不足道的不合格产品:指存在轻微质量问题,对产品使用和客户满意度影响较小的产品。
第七条不合格产品应当在明显可见的位置进行标识,标识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项目:1. 不合格产品的分类;2. 不合格产品的数量;3. 不合格产品的原因;4. 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
第三章不合格产品的处置流程第八条不合格产品的处置流程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发现不合格产品;2. 进行初步评估;3. 制定处理方案;4. 实施处理措施;5. 记录和报告。
第九条发现不合格产品后,质量管理部门应当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确认不合格产品的分类和数量,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第十条质量管理部门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制定处理措施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第十一条实施处理措施时,质量管理部门应当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处理措施的顺利执行。
第十二条处理措施完成后,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对处理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5cebb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c.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达到客户需求而制定并实施的一套管理制度。
本文将以____字的篇幅详细介绍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不合格品管理的定义和目的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发货之后,经过验证和检测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客户需求或者产品设计要求的产品。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控制不合格品的发生,降低不合格品对企业生产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内容(一)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判定标准1.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不合格品划分为严重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和轻微不合格品;2. 制定不合格品的判定标准,明确不合格品的各项指标和要求。
(二)不合格品的发现和记录1. 设立不合格品发现的机制和流程,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2. 建立不合格品记录和登记表格,对不合格品的发现时间、位置、数量、原因、处理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
(三)不合格品的处置和处理措施1. 不合格品的处理分为报废、修复和重工三种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2. 确定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人和流程,明确处理措施的要求和步骤。
(四)不合格品的追溯和分析1. 对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追溯,找出导致不合格品出现的原因;2. 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不合格品的共性和规律,提出改善和预防措施。
(五)不合格品管理的监控和评估1. 建立不合格品管理的监控机制,定期对不合格品的记录和处理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2. 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一)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1. 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符合相关要求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2. 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编写和修改程序,确保不合格品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化。
(二)培训和教育员工1. 对参与不合格品判定和处理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流程;2. 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的能力。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efbc7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e.png)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1.所有员工都必须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降低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是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体现。
2.在生产包装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机台巡查和工作自检,以此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和人为造成不合格品的增加。
3.接触到产品的所有工序员工,懂得慎重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进行分离,隔开避免混杂,造成工时成本的浪费。
4.所隔离出的不合格品,要由质检部对其评审,围绕返工、降级、报废及状况认可的不同程度进行定位。
5.区分开的不合格品,不可与其它合格产品混装、混放,须放置到指定地点,有必要的还可用相关标识予以注明。
6.当不合格品数量大于一般正常情况的,须由专人根据不合格品的数量、特征、损失程度、影响等及相关补救或再防发生措施情况,以书面、表格形式进行如实统计、汇报。
7.不合格品定位后,要进行及时处理,不可因长时的堆放而引发更严重的质变。
8.不合格品定位后,属于二等品的降价处理,产品尽快出售,不符合食用的产品,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严禁出售。
应当及时报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用书面逐级汇报存档。
附:不合格的区分二等品(次品):偏膜、日期不明显,经过杀菌正常处理的产品。
废品:其它二等以下产品。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2)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或规定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不合格品的存在不仅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有损害,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和质量风险。
因此,建立和完善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维护企业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合格品分类不合格品可以根据其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2. 销售过程不合格品:指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3. 客户投诉不合格品:指由客户投诉产生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4. 检验抽查不合格品:指在检验抽查过程中被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5. 退货产品:指客户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主动要求退货的产品。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f2874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9.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司的产品能够达到客户的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并确保合格产品的出货率。
同时,通过合理管理不合格品,减少不良产品的损失。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
3. 定义3.1 合格品:符合客户要求,达到公司标准的产品。
3.2 不合格品:不符合客户要求,未达到公司标准的产品。
4. 责任与义务4.1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处理。
4.2 各部门负责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公司标准,及时报告和处理不合格品。
4.3 员工应遵守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报告并配合质量部门进行处理。
5. 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处理5.1 原材料不合格品:如果公司的原材料不合格,应立即联系供应商退换或者退货,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符合公司的品质要求。
5.2 半成品不合格品:如果半成品不合格,应立即停产并进行检查,找出问题原因,并及时进行修复或者重新生产。
5.3 成品不合格品:如果成品不合格,应进行分类,确定是否可以修复,可以修复的及时进行修复,不可修复的要予以报废。
5.4 不合格品的记录和统计:质量部门负责记录和统计不合格品的数量和类型,并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6. 改进措施6.1 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方案。
6.2 定期组织会议,讨论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6.3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
本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经公司管理层审批通过,并于XX年XX月XX 日开始执行,如有需要,将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2)一、引言本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公司的不合格品管理流程,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不合格品管理机制,确保产品符合合同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最大程度地避免和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十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1567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a.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十篇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十篇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篇1(一)目的为防止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非预期转序和出厂,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控制(二)职责1质检部负责对不合格原辅材料和半成品、成品的判定、记录、评审。
2总经理负责对不合格品让步接收的处置决定。
3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其他处置。
(三)工作程序a)采购产品不合格的控制1)记录:应在《不合格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上,记录不合格情况及其后的.评审、处理情况2)采购不合格品的评审◆评审时限: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在24小时内完成评审工作。
◆评审目的:通过评审决定对不合格采购品的处置方式,包括:——拒收:退货应为首选方式;——让步接收:仅限于辅料(外包装材料)的情况下方可。
◆评审程序与权限:质检科主管组织综合科、生产车间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明确处置方式。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跟踪——拒收有检验员向综合科主管退交不合格品,说明理由;供销部主管办理退货,将处理结果(如时间等)通报质检科主管。
——让步接收由质检员在检验记录上注明让步情况,向综合科主管移交让步产品;供销部主管组织办理入库。
b)不合格的半成品及成品1)不合格品的鉴别◆由检验员负责,生产中发现不合格品或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当事人应及时通知质检员鉴别。
属于不合格品时,质检员应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对以前涉及的产品进行检查,情况严重者应向质检科和总经理报告。
◆记录:发现不合格品后,质检员应明确不合格品的责任人,在《不合格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上做好记录,记录不合格情况及其后的评审、处理情况。
2)不合格品的隔离◆不合格品应进行隔离放置,不得与合格品或待检品混放,不合格品应标志清楚,以防误用。
◆生产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可放在车间的不合格区内,不合格品在未经评审前不得动用。
3)不合格品评审◆评审时限:应在24小时内完成评审工作。
◆评审目的:确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包括:返工、改为他用(降级)、报废(对于成品,只能采取改为他用(降级)、报废的措施)。
不合格管理制度(3篇)
![不合格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70931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4.png)
不合格管理制度1概述对不合格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防止不合格再次出现。
2职责2.1品控部负责不合格的管理。
2.2有关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的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品控部负责跟踪验证。
2.3不合格范围:a.产品不合格,包括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合格;b.工作不合格:包括管理工作不合格、技术工作不合格、过程不合格、体系不合格等不合格。
3本公司通过检查、考核、检验、验证、审核、用户走访、信息反馈、接受投诉等方式发现存在的不合格。
4产品不合格的处理4.1不合格品由品控部负责鉴别、标识、记录并通知责任部门和报告公司领导。
4.2责任部门应将不合格品隔离存放并加以明显标志。
4.3品控部组织质检、技术、生产、供应等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分析原因,明确责任,确定处理措施并报公司领导批准。
4.4对不合格半成品一般采取以下措施:a.返工;b.报废。
4.5对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不合格一般采取以下措施:a.退货;b.报废。
4.6对不合格的源水要停用。
4.7对不合格成品要进行报废。
5、责任部门针对不合格原因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品控部进行跟踪验证。
6、工作不合格的处理a.有关部门在检查、考核、用户走访、信息反馈、接受投诉等方式发现存在工作不合格时应及时报告质检科,填写不合格通知单交责任部门。
b.责任部门调查分析原因,明确责任,确定处理措施并报公司领导批准。
c.责任部门针对不合格原因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品控部进行跟踪验证。
7总经理酌情对责任人员进行教育和适当处理。
不合格管理制度(2)是指企业或组织在运营过程中,对产品、服务或员工的不合格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理的制度。
不合格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员工的工作素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
该制度通过建立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流程,对不合格行为进行识别、追踪、纠正和预防,以实现持续改进和优化。
不合格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要素:1. 不合格行为的定义:明确不合格行为的范围和标准,例如产品缺陷、服务不满意、员工违规等。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33753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5.png)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不合格品检查工作,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环节的不合格品检查工作,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成品等。
第三条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国家及企业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材料。
第四条不合格品检查工作是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整理、处置的工作。
第五条检查工作以健康、安全、质量、环境为前提,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六条管理人员应负责制定和执行本检查管理制度。
第二章不合格品的分类和标记第七条不合格品应按照不同质量问题进行分类,如外观缺陷、功能不良等。
第八条不合格品应在发现后第一时间标记,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类。
第九条不同类别的不合格品应采用不同的标识方式标记,以便于检查人员的快速辨认。
第十条不合格品的标记应包括产品名称、缺陷类型、检查日期、责任人等信息。
第十一条不合格品的标记应牢固,不得易于脱落或变形。
第三章不合格品的处理与追溯第十二条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不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
第十三条对于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不合格品,应立即停工处理,并进行相关追溯与报告。
第十四条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包括修复、返工、报废等。
第十五条不合格品的处理及追溯记录应详细、准确,包括处理方式、原因分析、处理结果等。
第十六条不合格品的处理及追溯应建立相应的文件和档案,并进行归档保存。
第四章不合格品检查的责任与要求第十七条生产人员、质量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负责不合格品的检查工作。
第十八条生产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工艺、规定检查产品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第十九条质量人员应定期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调整和改进,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十条管理人员应组织不合格品的分类整理工作,并及时进行处理和追溯。
第二十一条各级责任人员应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不合格品检查的专业水平。
第五章不合格品检查的记录与分析第二十二条不合格品的分类、处理及追溯工作应有相关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文(4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144a8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3.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文1. 目标和范围: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公司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的要求,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和影响。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管理。
2. 定义:2.1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的产品或服务;2.2 不合格品管理: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检测和处置不合格品的活动。
3. 责任和权限:3.1 管理层负责制定和实施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并为此分配相应的资源;3.2 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符合度;3.3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不合格品的检测和处置程序;3.4 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协助和配合不合格品管理工作。
4. 不合格品的预防:4.1 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计划,包括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4.2 培训和教育员工,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4.3 进行供应商评估和监督,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4.4 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5. 不合格品的检测和处理:5.1 设立不合格品检查点,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检测和识别不合格品;5.2 制定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包括记录、报告、评估和处置;5.3 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追溯,找出不合格品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5.4 确保不合格品的处置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6. 不合格品的记录和报告:6.1 对不合格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数量、类型、原因及处理情况等;6.2 上级部门或管理层评估和审核不合格品记录,并制定改进措施;6.3 定期向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报告不合格品情况和改进效果。
7. 不合格品的改进:7.1 根据不合格品的发生情况和原因,制定相关改进措施;7.2 实施改进措施,并监督其实施情况和效果;7.3 及时调整和完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8. 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理解和遵守,并提高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以上是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范本,具体到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10篇)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6a40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c.png)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主管副总参加严重不合格品的评审,并负责严重不合格品的处置。
第四条生产技术部经理负责主持生产过程严重不合格品的评审,一般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第五条生产技术部各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轻微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第六条采购供应部负责对进厂原料、燃料、辅助材料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第七条品控部负责对出厂产品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第三章管理内容与要求第八条不合格品的划分一、公司生产的产品,根据检验结果,按照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将不合格品划分为“轻微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和“严重不合格品”三类。
(一)轻微不合格品。
没有满足规定的要求,经返工后可满足规定的要求。
(二)一般不合格品。
没有满足规定的要求,经返工后也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但能满足顾客的协议要求。
(三)严重不合格品。
没有满足规定的要求,经返工后也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和顾客的协议要求;经认定后的顾客重大投诉属严重不合格品。
第九条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理权限一、中间产品和产成品的评审和处理权限(一)轻微不合格品中间产品、产成品发生轻微不合格品,由各责任部门____技术人员进行评审,由各责任部门领导签批处理意见。
(二)一般不合格品中间产品、产成品发生一般不合格品,由生产技术部经理主持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并签批处理意见。
(三)严重不合格品中间产品、产成品发生严重不合格品,由生产技术部经理主持相关人员进行评审,由主管副总签批处理意见。
二、采购产品的评审和处理权限采购产品出现不合格由采购部门____相关人员进行评审,由各使用部门领导签批处理意见。
第十条不合格品的处置一、返工产成品经处理后,能使不合格品达到规定要求的可做返工处理。
通知车间进行返工,返工后重新取样化验,合格后,再办理入库。
二、降级不合格的产成品不能进行返工,但仍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的可作为降级处理。
最新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三篇)
![最新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7b59a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b.png)
最新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质量管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所有生产环节中的不合格品管理。
第三条定义1. 不合格品:指未能满足产品标准或规格要求,无法正常使用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
2. 不符合项:指产品或过程中不符合需求的特征或特性。
3. 处置:指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包括修复、重工、报废等。
第二章不合格品发现与报告第四条不合格品的发现1. 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质检员有责任对产品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品及时进行处理。
2. 检验检测部门有责任进行过程检验和最终成品检验,严格按照质检标准进行检测,发现不合格品及时报告。
第五条不合格品的报告1. 不合格品应及时向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报告,由质量负责人进行登记和记录。
2. 不合格品的报告内容应包括:不合格项、数量、负责人、发现时间等。
第三章不合格品处理第六条不合格品的分类1. 严重不合格品:指可能对人身安全或环境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不合格品。
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处理。
2. 一般不合格品:指对产品外观、功能等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对安全造成威胁的不合格品。
应在生产结束后进行处理。
第七条不合格品的处理责任1. 发现不合格品的部门应与质量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2. 质量部门应及时确定不合格品的处理责任人,并制定处理方案。
第八条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1. 修复:对一些不合格但可以修复的产品,可以选择修复后重新投入使用。
2. 重工:对一些严重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重工处理,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3. 报废:对无法修复或重工的不合格品,应报废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或安全隐患。
第九条不合格品的管理记录1. 对每一批次的不合格品,质量部门应进行记录,并编制不合格品管理台账。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d603a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9.png)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一目的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三职责3.1本程序由品管科管管理3.2评审职责本公司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负责3.3处置职责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
若不能处置,则上报品管科处置生产人员根据处置决定及时进行处理3工作程序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品管领导,品管科有关负责人四评审、记录4.1.1原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收购检验人员根据合同规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购。
4.1.2经辅料质检员检验且判定为不合格的进货物料,辅料质检员应在不合格物料的“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单”上标识不合格,仓库保管员对其标示、隔离存放4.1.3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并通知质管科。
4.1.4对标有本厂标识的成品进行调查、评审、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4.2标识、隔离4.2.1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
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4.2.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4.2.3对不合格品粘贴“不合格”识别标记,并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及注明不合格原因4.2.4不合格品的隔离方法。
对不合格品要有明显的标记,存放在工厂指定的隔离区,避免与合格品混淆或被误用,并要有相应的隔离记录4.2.5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4.3处置4.3.1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置。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da584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a.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1.目的为防止不合格品的散失,以及由于疏忽而使用、销售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需进行特殊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从原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全过程不合格品的纠正、处置的控制。
3.职责3.1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别、标识、记录和隔离工作,并判定处置;负责不合格品的分析和提出处置意见。
3.2办公室和生产部分别负责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的不合格品的拒收和处置工作。
4.工作程序4.1不合格品鉴别质检部按企业的有关规定对产品、原辅料、包装材料进行检验,凡检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判为不合格品。
4.2标识和隔离凡判为不合格品,必须做好识别标记并进行隔离保管,严禁与合格品混存,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动用不合格品。
4.3评审对不合格品批量较大,造成经济损失较大或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等,由总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质量分析和评定,以确定适当的处理方式,不合格数量较小时,由质检部直接提出处理方式。
4.4不合格品的处理4.4.1原辅料、包装材料不合格的处理。
4.4.1.1对外购的原辅料进厂验收不合格的可予以拒收退货处理;4.4.1.2对保管过程中出现的原辅料变质或超过保质期应做报废处理。
4.4.2生产过程的不合格品的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返工,不能转序。
4.4.3成品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4.4.3.1销毁处理:凡含有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因素的不合格品应予以销毁,如卫生指标超标的产品等;4.4.3.2降等销售或用于企业内部的使用:凡属于理化指标不合格的不合格品可以用于降等销售或企业内部使用。
4.5质检部保存不合格品评审记录和处置记录。
5.记录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2)一、目的与适用范围该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需求,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措施,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合格品的环节和岗位。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5篇)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5fb03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c.png)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产品的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以下是一个包含____字的不合格品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不合格品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消除不合格品对企业形象和利益的影响。
该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标准、法规、行业规范和客户合同要求制定。
1.2 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部门、品检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并严格执行。
1.3 责任与义务企业领导对不合格品控制制度负有最终责任,生产部门负责确保产品质量,品检部门负责检验产品,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不合格品控制制度。
第二章不合格品定义和分类2.1 不合格品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客户要求的产品或材料,包括外观、尺寸、性能、功能等方面。
2.2 不合格品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不合格品分为严重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和轻微不合格品三类。
严重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功能有重大影响的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功能有一定影响的不合格品,轻微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功能影响较小的不合格品。
第三章不合格品的控制措施3.1 不合格品的处理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产,并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和处理。
严重不合格品必须立即报告企业领导,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一般不合格品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整改;轻微不合格品可以进行修理或改善。
3.2 不合格品的处置不合格品必须进行处置,目的是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严重不合格品必须进行报废和销毁,不得重新利用;一般不合格品可以进行修复和改进,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轻微不合格品可以通过改进使用或进行精密调整后使用。
3.3 不合格品追踪企业必须建立不合格品追踪制度,追踪不合格品的流向和处理结果。
追踪结果要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定期进行追踪报告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产品质量。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d9cd3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1a.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第一节不合格原材料第1.1条严格执行公司《原材料初检规定》,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分别处置。
第1.2条材料班(磅房)须逐车核对随车资料和送货单,与约定不符或资料不全者拒绝进场,并上报材料班长。
第1.3条对于目测就不合格且供货商对目测结果无异议的原材料,应坚决退货,并及时上报公司领导。
第1.4条当供需双方对目测结果有异议时,应当即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作为最终判定结果。
第1.5条当对材料有怀疑、目测无把握时,应及时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退货。
第1.6条材料班应按照有关规定对进场原材料按批量随机取样,将样品送试验室进行检测。
如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试验室应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材料班,由材料班进行记录,并报告技术经理,采取措施禁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
第1.7条当巡场发现不合格原材料或料场有混料时,应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不合格程度或混料状况,决定是否清运出场或降级使用。
对于降级使用的材料应分开堆放,在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只允许使用在强度等级不大于C15非结构混凝土中,并双倍留置相应的验证试件。
第二节不合格产品第2.1条出厂质检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满足出站要求时,应立即阻止该车混凝土出厂,并通知质检班长或试验室主任,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调整,在保证该车混凝土强度和和易性均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再放行出场,并留置相应的调整记录和验证试件。
第2.2条到工地后,因离析或违规加水而被退回的混凝土,应作废品处理(制作地砖或经冲洗后分离提取砂石)。
第2.3条对于因工地多要或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退灰,应及时进行处理:出场2h以内,且混凝土和易性良好的,可按照原强度等级使用;出场2-4h内,如通过掺加适量外加剂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得,可降低1-2强度等级使用;出场4h-6h内,只能用于主体以外低强度部等级部位,如垫层等。
出厂超过6h或已过初凝,作废品处理。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模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9fb77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3.png)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不合格品检查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保障公司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不合格品检查管理。
第三条公司负责人是本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第四条公司各部门、各岗位及相关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五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和修订权归公司负责人所有。
第二章不合格品检查管理程序第六条不合格品发现:(一)不合格品应由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并进行记录。
(二)员工在生产、操作或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操作或使用,并立即上报相关部门。
第七条不合格品的处理:(一)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应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包括退货、修复、重新加工等。
(二)不合格品一经处理后,应进行记录,包括处理方式、处理人员。
第八条不合格品复检:(一)不合格品处理完毕后,应进行复检,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有效处理。
(二)复检的结果应记录并上报相关部门。
第九条不合格品的记录:(一)不合格品的记录应包括不合格品的型号、数量、发现部门、发现时间、处理方式等内容。
(二)不合格品的记录应保存一年,以备查档使用。
第三章相关责任人的职责第十条各部门的职责:(一)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的发现、处理以及复检工作,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上报。
(二)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审核和复检,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
(三)采购部门:负责供应商不合格品的退货、修复等事宜,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上报。
(四)销售部门:负责客户投诉的处理,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并保证制度的执行。
第十一条责任人员的职责:(一)不合格品处理责任人: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理工作,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有效处理。
(二)复检责任人:负责对处理完毕的不合格品进行复检工作,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有效处理。
(三)记录责任人:负责不合格品的记录工作,包括发现、处理、复检等内容的记录。
第十二条相关责任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对不合格品的检查管理负责,确保本制度的顺利实施。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八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e41bb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6.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为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不合格的范围本制度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加工件、半成品、成品交付后发生的不合格进行控制。
二、管理职责1、检验科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2、生产设备科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
3、技术副总、检验科长和质检员负责在各自范围内,对不合格品作处理决定。
三、不合格的分类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无法修复的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性能、主要功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局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或可修复的不合格。
四、不合格的处理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在检验或验收时发现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的,应鹤壁市太行通用振动机械有限公司管理制度汇编B/0采用挑拣、退货等方式处理。
由检验科负责做好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情况的记录并保存。
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发现半成品、组装件、成品的不合格时应进行判定,对于质检员能判定可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由操作者负责按要求进行返工、返修,质检员做好不合格情况的记录。
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质检员应做好复检记录。
对于质检员不能判定或无返工、返修价值的不合格品,质检员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处置单》,交检验科长签字确认,由质量否决人负责按照《质量否决制度》的规定决定处理方式。
相关部门按所决定的处置方式进行处置。
对已经确认的不合格半成品和成品,所属车间必须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明显的不合格标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4、所有不满足标准安全性能的不合格不准转入下道工序,整机不准对外销售。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二)不合格品及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办法1目的为使不合格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被识别和控制,避免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提高客户满意度,实际公司目标,特订此管理办法;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不合格产品的分类,进货、半成品、成品、交付和使用过程中不合格品的识别与处理,并且明确了处理方式的要求。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本(3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b7ed8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9.png)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和目的为了加强对不合格产品的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在不合格产品处理中制定了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产品的不合格处理。
三、定义1. 不合格产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销售过程中不符合相关标准或者客户要求的产品。
2. 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记录、处理和跟踪的过程。
四、责任单位和责任人1. 生产部门负责对自己生产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初步判定和标识;2. 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详细的检测和评定,并提出处理建议;3. 销售部门负责收集消费者的投诉和反馈,并及时报告给质量部门;4. 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跟踪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告给公司领导。
五、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初步判定和标识不合格产品生产部门在生产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后,应立即进行初步判定,并在不合格产品上进行标识,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不合格原因等信息。
2. 报告质量部门生产部门应将初步判定和标识的不合格产品报告给质量部门,并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和生产流程记录。
3. 质检部门检测和评定质量部门收到不合格产品后,应进行详细的检测和评定,并制定处理方案。
检测和评定的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的性质、原因、数量、影响范围等。
对于确实属于不合格产品的,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产品分类和处理根据质检部门的评定结果,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和处理,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退货、更换、返修、销毁等。
5. 处理结果报告质量部门在处理完毕后,应将处理结果报告给相应的单位和责任人,并将处理记录进行归档保存。
6. 不合格产品跟踪质量部门应对所有不合格产品进行跟踪,了解其处理结果和后续影响,并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不合格品的情况和处理效果。
七、监督和评估公司领导应加强对不合格品处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八、处罚措施对于故意隐瞒不合格产品或者违反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人员,将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通报批评、调离岗位、降职甚至开除等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一、目的
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采购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
三、职责
1.本程序由成产安技质监办管理
2.评审职责:本公司授权质检员、库管及相关生产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
3.处置职责:质检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
若不能处置,则上报公司相关负责人处置。
生产人员根据处置决定及时进行处理
4.工作程序
采购材料、半成品检验和成品检验中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上报公司有关负责人。
四、评审、记录
1. 采购材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质检人员根据合同规
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以及相关国标规定作出评审,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购。
2.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不合格半成品不得流入下一道工序。
3.成品检验中发现有不合格产品应进行重新加工,经质检人员重新检验合格后方能入库。
4.标识、隔离
(1)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
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
(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3)对不合格品粘贴识别标记,并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及注明不合格原因
(4)不合格品的隔离方法。
对不合格品要有明显的标记,存放在指定的隔离区,避免与合格品混淆或被误用。
(5)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入库。
5. 处置
(1)不合格产品处置方式:
①让步接收
②退货
③重新加工
④报废
(2)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置。
若有争议,则公司相关负责人裁决。
(3)生产过程中,结于标准允许返工的不合格品,生产人员应按相应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操作工艺,予以返工,并经检验员重新验证合格后方可放行。
(4)对已判定不合格的成品或经返工仍不合格的产品另行堆放,进行报废处理。
(5)原料/成品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由仓管人员进行处置。
2011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