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下乡扶贫活动|2020下乡扶贫民情日记范文.doc
大学生村官驻村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大学生村官驻村扶贫工作民情日记](https://img.taocdn.com/s3/m/68f212e3d5bbfd0a79567350.png)
大学生村官驻村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8 大学生村官驻村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20XX年6月1日星期一晴
今天中午,我陪同xx族乡纪委书记赵xx、下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杨xx、下甸村监委主任李xx一起到蒋xx、李xx家了解脱贫后的巩固情况。
两家人都显得非常激动,握着领导的手不停的说:感谢工作队,感谢党的好干部。
蒋绍宏家共三人,户主长期在外打工,女儿在昌宁职业技术学校读书,妻子在家务农。
随后到了李增强家,该户共四人,李xx两个女儿小学在读,其妻腰椎增生,常年多病,全家收入靠李增强在外打工以及两亩田地的种植蔬菜。
通过座谈了解,蒋绍宏户响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湾甸乡异地搬迁安置点建起了一层平房,李增强户也自建了一层平房。
两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工作队及领导尽心尽力的帮助下,20XX年底已脱贫,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脱贫巩固情况势头较好。
经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精准扶贫工作真的很重要,群众生产
生活的改善,确实需要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的指导和引导,一个建议、一次政策宣传、一次科技指导就可能有效的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感受到党的温暖,我们应继续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加强学习,多与群众交流,找准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实现精准脱贫。
xx村大学生村官
徐xx
8。
扶贫工作之民情日记范文
![扶贫工作之民情日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327fd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9.png)
扶贫工作之民情日记范文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晴今天是我作为扶贫工作队成员,来到这个偏远山村的第六个月。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我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吃过简单的早餐,我决定走访几户村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求。
上午8:30,我来到了老张家。
老张今年五十多岁,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
他的妻子因病卧床多年,家中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
我询问了老张家近期的情况,得知他的儿子小张今年高考,成绩不错,有望进入一所好大学。
我鼓励老张,告诉他政府有助学金和贷款政策,可以帮助小张完成学业。
老张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上午10:00,我走访了村里的蔬菜种植基地。
这是我们扶贫工作队帮助村里发展起来的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村里的蔬菜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我与负责人李大哥交谈,了解到基地最近正在筹备扩大规模,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我建议李大哥可以考虑优先雇佣村里的贫困户,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增加收入,也能为基地提供稳定的劳动力。
中午12:30,我在村委会与村支书和几位村干部共进午餐。
我们讨论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特别是道路和水利设施。
我提出了一些改善方案,并承诺将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支持。
下午2:00,我参加了村里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座谈会。
这里聚集了村里的妇女和孩子们,他们在这里学习、交流和娱乐。
我了解到,活动中心缺少一些教学设备和图书,我计划联系慈善机构,争取为活动中心捐赠一些物资。
下午4:00,我走访了村里的老人院。
这里住着几位孤寡老人,他们的生活相对孤独。
我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
我提议村里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傍晚6:00,我回到了村委会,整理了一天的工作笔记。
我感到非常充实,虽然扶贫工作充满挑战,但看到村民们的生活逐渐改善,我感到无比欣慰。
晚上8:00,我参加了村里的夜校。
夜校是扶贫工作队为了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而设立的。
大学生扶贫社会实践日志
![大学生扶贫社会实践日志](https://img.taocdn.com/s3/m/e14667d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5.png)
日期:2021年7月15日地点:XX省XX县XX村一、前言为了响应国家关于脱贫攻坚的号召,我们大学生团队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扶贫社会实践。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贫困地区的村民带去温暖和希望,同时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们的社会实践日志。
二、第一天:抵达目的地2021年7月15日,我们一行10人乘坐火车抵达了目的地——XX省XX县XX村。
这是一个位于偏远山区的小村庄,山清水秀,但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村民生活条件艰苦。
下午,我们与村支书进行了初步的交流,了解了该村的基本情况。
村支书告诉我们,全村共有300多户人家,其中贫困户有100多户,主要原因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民收入来源单一。
三、第二天:走访入户2021年7月16日,我们开始了走访入户工作。
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深入村民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张大爷一家。
张大爷年过六旬,妻子患有残疾,儿子在外地打工。
家里仅靠几亩薄地和政府补贴维持生计。
我们了解到,张大爷的儿子最近因为工作原因要回家,但他担心家里的经济状况无法支持儿子回来。
我们鼓励张大爷通过种植特色产业来增加收入,并为他提供了相关的种植技术指导。
同时,我们还联系了当地的农业部门,为张大爷争取到了一些种植补贴。
四、第三天:开展技能培训2021年7月17日,我们组织了一次技能培训活动。
邀请了当地的农业技术员和致富带头人,为村民们讲解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课上,村民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
我们还为村民们发放了种植、养殖方面的资料,方便他们日后查阅。
五、第四天:参观特色产业基地2021年7月18日,我们组织村民们参观了附近的特色产业基地。
基地种植了茶叶、核桃等经济作物,村民们对基地的发展前景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参观结束后,我们与基地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了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我们鼓励村民们学习借鉴,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
六、第五天:开展义诊活动2021年7月19日,我们联合当地的医疗机构,为村民们开展了一次义诊活动。
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
![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354f0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9.png)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结合新一轮扶贫工作规划,科学制定各贫困村的帮扶规划,特别是要做好做细做实精准扶贫试点村的开展规划,以下是为你搜集整理的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1)经全市启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以来,xx乡政府高度重视,xx村分管领导、挂村干部村委支书、主任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全面完成贫困村识别、贫困户识别及贫困人口信息录入工作,下面总结如下:一、根本情况xx村,11个村,1100户,3020人。
乡、村、组三级联动,严格按照“三审两公示一公告”全部录入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
二、工作措施(一)健全组织,精心组织。
一是组建机构。
乡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充实了以乡委书记王慧明任组长,班子成员、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xx 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扶贫办,由扶贫办主任负责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及今后的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检查、督查等工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为详细责任人,实在做好入户调查,表册填报,结对帮扶、政策解释、矛盾化解,夯实根底,助推开展等工作。
二是制定方案。
按照上级要求,结合xx村本地实际,广泛征求党政机关,村组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最后经乡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了《xx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施行方案》。
三是精心部署。
乡领导、各村委支书、主任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再发动再部署再落实会议,全乡上下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责任。
四是认真培训。
方案印发,规模控制后,我村支书主任与各村委支书、主任、扶贫办干部及各驻村工作组组长参加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培训会,会上传达学习了中央和省、市、县对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并对施行方案进展了认真的讲解和说明,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职责,细化了程序。
对“三审两公示一公告”识别程序,对入户调查登记表的填写,特别是针对识别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登记表名词解释进展了深化细致的培训,让每一名干部把政策吃准、吃透,吃深,提升了工作质量和程度。
2020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三篇_日记作文
![2020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三篇_日记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03424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c.png)
2020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三篇篇一X月X日,今天我们所有都起得特别早。
早上7点,我们吃过早点迎着茫茫细雨驱车前往XX乡XX村入户走访,经过1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XX村,路边辣椒笑盈盈地望着我们,玉米涨红了小脸害羞地低着头偷偷地看我们,五星红旗在XX村的上空迎风飘扬。
村委会的同志们热情地接待我们,一番寒暄后,我们沿着泥泞小路来到异地搬迁户张巨分家。
她家低矮的三间土木房,家里很乱,院里几只小鸡正在觅食。
张巨分正在打扫卫生,对我们的到来感到有点意外。
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张巨分告诉我们,山上条件太苦了,缺水不说,庄稼靠天不说,还有野畜袭扰,一年下来没啥收成,加之劳动力不足,太想搬迁了。
张巨分知道自己已是搬迁户兴奋不已。
接连说感谢党感谢政府。
再往上走,来到张坤发家,他正在地里种黄署,告诉他我们是精准扶贫工作组的,想到他家里坐坐,把我们带到他家。
家里条件还好一点,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木结构房也收拾得很干净,他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张坤发家里五口人,我们问他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他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
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乡里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接着我又到唐海林、钟宗明、李昌海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
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下乡扶贫日记随记优秀范文参考
![下乡扶贫日记随记优秀范文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1d887d806137ee06eff918c8.png)
下乡扶贫日记优秀范文下乡扶贫日记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
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
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
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
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
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
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
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
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
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
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4篇)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834919336c1eb91b375d49.png)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4篇)驻村扶贫民情日记一20xx年3月2日星期日天气晴“袁老师你来我们村了,太好了,我们的发展有希望了!”一下车,村支书刘佐军就热情地拉着我的手不停的说。
3个字“太好了”,让我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我的信任。
这条路已经在开始硬化,年底可以全部硬化完。
40任在肩。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二20xx年3月6日星期二天气晴90%的现实,依托六盘水市20xx年4月10日星期四天气晴“要想富得快,全靠车头带”。
班子建设是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村里的班子团结不?奋进不?奉献不?能力怎么样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今天晚上8时,忙碌了一天的我们,又在村活动室组织学习和讨论了。
在会上,我提出要大家把信息公开,大家的照片就用我的相机照,我负责冲洗。
“丑媳妇也要见公婆”,我们还怕群众看吗,还要把电话号码留下。
我和他们说,“电话费超出的部分我来补,怕的是你电话费用不完,老百姓没事找。
”最后确定公开内容:1个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和小学校长8人告知栏,1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5人告知栏,1份包含包村干部、驻村队员、村支两委、村民小组组长、致富带头人的联系方式及我们的公开承诺。
还建议要搞好群众工作室,把一楼的妇检室综合利用好,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负责处理和记录当天的群众事务,能办的当天办,不能办的电话告知我和村支书。
另外,还要负责村活动室卫生,笑脏不笑破,我们的活动室只要为民做事,做实事、清清爽爽就很好了。
我想,好的团队,是工作开展的基础。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四20xx年4月22日星期二天气晴今天下午,我请村支两委的同志们在村里吃了顿便饭。
吃完晚饭,大家又都回到活动室,召开村核心土地功能分听后,有点雾头雾脑。
村主任李兴隆第一个发言:“大家就可以去规划区发展呀,不是很好吗?”性住房补贴,这样他们就不会贫困了”来。
”型沼气池的地点落实了。
“每个人不敢想象,可现在充满了想象”截至目前:双贡村规划种植的50植示范基地的建设。
另外,结合““清洁工程”、“沼气池建设”等项目资金。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8d9af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7c.png)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篇一立冬过后,天气更冷了。
今天一早,我跟随驻村工作队长和村干部到一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
从村社干部那里我了解到,意外的疾病让他的半边身子几乎瘫痪,家里还有正在上学的儿子和年迈的父亲。
一家人的生活仅靠他做点零工和妻子种田维持。
一进家门,看到的便是新建的宽敞明亮的房子。
他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说:“原来住在老房子是打雷下雨都害怕,现在搬上来了,住着都不怕了,舒服极了,住着很安心,和城市差不多了”。
他家原先居住的地点属于C级危房,住房因山体整体滑动,出现了房屋倾斜及墙体拉裂的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上半年,他家享受到了扶贫安居工程项目,在好政策的帮助下,搬离了原先居住的地点,住进了漂亮的“乡村小别墅”。
从我进到家里一直到我离开,他一共说了6个谢谢,即使在我没有给他带去半点帮助的时候他依然心怀感激,更让我惊讶的是他说起未来时那种激情和希望——“我要感谢党、感谢政府啊!帮我建了新居、建了猪舍,申请了项目入户,让我养了猪,我这个身子喂个猪还可以,猪卖掉就有钱了。
感谢你们对我的帮扶,寻找养殖大户帮带传授,还帮助我儿子申请贫困助学金。
没有党、没有政府、没有你们,我这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
”那一刻,看到他行动吃力的身体却还满心斗志,我浑身一下子也充满了干劲。
看到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干劲,我突然觉得天气再冷,但我的心却是温暖的。
今天的走访让我收获很大,也使我深深地意识到,精准扶贫真的很重要,村民生活的改善确实离不开我们的正确引导和指导。
有时候,我们的一个举措、一次宣传甚至一个建议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要做的还很多,不能一味的只看、只听,而要把行动落在实处、落在村民看得见的实惠处。
(作者为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开南村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篇二抬头望天空,繁星点点,苍山的轮廓模糊可见,耳边传来滋滋滋建筑机械作业的声音,不由自主,想起了村东头张大姐家危房拆除重建的情景。
大学生下乡扶贫社 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下乡扶贫社 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4e1ae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8.png)
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下乡扶贫社会实践报告》扶贫工作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这一伟大事业中。
在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下乡扶贫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亲身体验扶贫工作的艰辛与成就。
我们的实践地点是位于_____省_____市_____县的_____村。
这是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村庄,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初到村庄,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房屋、崎岖的道路和贫困的景象。
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儿童。
我们首先与当地的村委会取得联系,了解村庄的基本情况和扶贫工作的进展。
村委会的干部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村里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措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分成小组,深入到村民家中进行走访调研。
通过与村民们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条件差等。
许多家庭依靠种地为生,但由于土地贫瘠、种植技术落后,收成微薄,难以维持生计。
为了帮助村民们增加收入,我们与当地的农业专家取得联系,邀请他们为村民们举办农业技术培训讲座。
专家们向村民们传授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方法,如温室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等。
同时,我们还帮助村民们建立了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网络平台将村里的农产品推向市场,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
我们在村里开设了临时课堂,为孩子们辅导功课,传授知识。
我们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绘画、唱歌、体育比赛等,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此外,我们还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为村里的学校捐赠了图书、文具和体育器材,改善了教学条件。
在医疗方面,我们邀请了医疗团队到村里为村民们进行免费体检,并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村民,我们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跟踪随访。
同时,我们还向村民们宣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提高了村民们的医疗保障意识。
2020年扶贫日民情日记范文作文(三篇汇总)
![2020年扶贫日民情日记范文作文(三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51dd884f111f18582d05a5d.png)
挂钩扶贫民情日记篇一年日今天,我去康乐乡康丰、八音两个村,目的是抽查了解暖棚建设、饲草料储备、旱情等情况,一个下午的时间,从干沟门开始,一直到了三岔河、康丰西岭子,走了十四、五户人家。
退牧还草工程暖棚建设项目,对牧区的畜棚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今天看的这些户大都建起了高标准暖棚羊舍,虽然补助的标准还很低,但是有了这些补助老百姓积极性还是被调动了起来,再过两年高标准暖棚就可基本全覆盖了,这是畜牧业发展特别是转变生产方式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饲草料储备和加工情况令人欣慰,家家户户都有储备的饲草料,并且都进行了加工,可以看到农牧委制作发放的补饲槽和购置的大量的补饲槽,近几年,通过引导舍饲喂养得到了普遍推广。
旱情十分严重,压迪河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年可以为老百姓节约大量的拉水费用。
去年秋季以来持续干旱,进入冬季以来没有有效的降水,尽管每个牧户都储备了大量人畜用水,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还是坚持不到五月份管道通水,旱情十分严重,令人揪心,特别是西岭子的一户低收入家庭,现在就开始拉水了,一吨水的运费是0元,他家有0只羊,每只羊一天的用水量大约是斤,每天需要近一吨水,最少还要0天的时间才可能度过这一时期,这就意味着还需要000元资金用于拉水。
这样的村这样的户还有很多,康丰、巴音、赛鼎、大滩、光华、东岭、西岭、东顶、河东、河西等等。
解决饮水困难这些年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投入了大量资金,水源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依靠政府来解决,不是老百姓自己能够解决的。
水源问题解决以后,乡、村组织要及时跟进,发动老百姓兴建水窖等储水设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次入户我看到有一些户有高标准暖棚设施,储草储水都充足,对这样几十年不遇的旱灾就能从容应对,而有一些牧户则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还是扩大再生产投入不足,防灾意识不强。
建一座立方的水窖大约需要一万元,作为家庭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和拉水相比较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是很划算的,所以,乡、村两级组织要在修建水窖作为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提升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大学生社会实践日志扶贫
![大学生社会实践日志扶贫](https://img.taocdn.com/s3/m/df39e4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1.png)
日期:2023年7月10日地点:XX省XX县XX村晴,高温今天是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一行人带着满心的期待和一丝紧张踏上了前往XX省XX县XX村的征程。
这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扶贫,我们作为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贫困地区的村民带去一些温暖和希望。
上午:抵达目的地一大早,我们就从学校出发,乘坐了几个小时的大巴车,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一下车,就被这里独特的风景所吸引:连绵的山峦、翠绿的稻田,还有那朴实无华的村民。
村口的迎接让我们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尽管他们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但脸上却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上午:走访调查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走访调查。
我们走进了一户又一户人家,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我发现,这里的村民虽然生活简朴,但他们的精神面貌却十分乐观。
许多家庭虽然收入不高,但家中都有一两位正在上学的孩子,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在走访中,我们遇到了李奶奶,她今年已经70多岁了,丈夫早逝,她一个人带着孙子孙女生活。
尽管生活艰辛,但她却乐观地面对一切。
当我们问她最需要什么帮助时,她只是说:“孩子们能有个好的未来,我就满足了。
”下午:支教活动下午,我们组织了一场支教活动。
虽然我们的专业知识有限,但我们尽力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们带来知识。
我们教他们唱歌、跳舞,还教他们一些基本的英语单词。
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在支教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里的孩子们缺乏课外读物。
于是,我们决定发起一个“爱心书屋”项目,为孩子们筹集一些书籍。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书籍,能够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傍晚:座谈会傍晚时分,我们与村两委、村民代表举行了一场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我们详细了解了村里的扶贫工作情况,也提出了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村支书对我们说:“你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希望。
你们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
”晚上:夜谈晚上,我们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围坐在篝火旁,聊起了各自的梦想和未来。
扶贫驻村扶贫民情日记5篇
![扶贫驻村扶贫民情日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0a02c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0.png)
【导语】民情日记直接取材于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和丰富的群众生活,这一特性,使其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生活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5月6日上午,我一个人来到谢桥村白水洞组****家,此时****正在院坝里修理农具。
于是我上前与他闲聊,他谈到自己现在是一个人在家上了年纪,白水洞的所有村民都从原来的住处搬了出来,就剩下他还在那里面住着,主要是搬出来没有房子住,而且现在就靠自己种地养活生活,家里面无人打工,子女还要读书,还欠下许多债务,自己虽然领有低保,但家中缺乏经济来源。
于是,我向他介绍了小额额信用贷款政策,但是他说,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自己又不会做生意,贷了款怕自己还不上。
这次的走访使我感到,村里的部分群众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够高,许多群众都是想得到小额贷款不去开拓新的致富门路而是为了生活开支,我们若想从基本上使他们富裕起来,首先要改变他们安于现状的旧思想,同时提供给他们致富知识和市场渠道。
通过多种途径激励他们创业和致富的积极性。
篇二昨晚7点左右,亚鱼乡也应节气地出现了雷雨天气。
叮,叮,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干群连心室”内的寂静,我立马接起电话。
来电的是亚鱼村花瓜冲村民组的刘泽双老人,因电线老化引起了火灾,将家里的老木房给烧了起来。
听到这个噩耗,我们驻村工作人员立即与乡政府、村委会联系,第一时间赶到救火前线。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凌晨时分终于将大火扑灭。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伙顾不上疲惫,为刘泽双老人送去了慰问金3000元,大米180斤,食用油1桶,棉被4床,大衣2件。
慰问金和物品虽然不多,但却温暖了老人的心。
篇三下午5点多,我们驻村工作人员一行3人,跟着亚鱼村副主任姚本祥,监督委员会主任、综治工作站站长舒水保来到潘塘村民组。
近日,潘塘村民组在进行入户道路硬化工程,我们也积极地投入了他们的劳动。
据悉,这条道路是连着该组外面的李丫公路,属于一事一议项目,由财政出资金,村民出劳动力共同完成的。
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精选
![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b6c539a6294dd88d1d26b34.png)
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精选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篇一】我与我校刘琼、陈荣明再次深入马安镇石塔河村11组——王坡洼开展精准扶贫走访工作。
王坡洼这片即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这里十有八九的人我都差不多已经认识了,可是这里交通不便、吃水困难等种种困难都挡在人们脱贫致富的路上。
经贫困户祝贵涛、陈洪林、祝贵兵反应王坡洼当前急需解决的就是饮水问题,家家户户都安了自来水,但一个个都是摆设。
即使有水也无法安装牵自来水,因为人们都住在半山坡上。
这里的农户十有八九也都精准扶贫户,都住着土木结构的危房。
特别是贫困户陈洪林、祝贵兵常年在外务工,家中的房屋已破败不堪。
前者的土房无法居住,就连过年也是在亲戚家“借住”的,都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
在走访的过程中,祝贵涛告诉我因自己身体不适,自己在家务农,媳妇在外务工,上有老下有小,一家的重担全落在媳妇的身上,自己则过着望着老天看收成的日子,实在是脱贫无方,发展养殖又缺劳力,发展种植又没有土地,种种原因都横在脱贫的路上,陈洪林,祝贵兵均不在家,通过电话联系,了解目前在外拼搏比在家务农的生活条件要好一些,前者在十堰务工,后者在福建龙岩务工。
这两年家庭的条件比以前稍好一些。
祝贵兵说家里目前还有一个女儿在龙岩小学读书,儿子去年毕业没读书了和父母在打工,家庭的日子过得依然拮据,听到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均表示感恩,陈洪林听到精准扶贫的政策时也很高兴,要是能把家里的房屋再建起来那该有多好啊,他们均表示要积极配合,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脱贫。
精准扶贫到了关键的时候了,他们都希望我每次走访时,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能尽自己的努力,给他们脱贫的路上献言献策,希望他们都能早日脱贫,进入小康社会的行列。
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篇二】自今年3月份起,我到乌日根塔拉镇萨如拉塔拉嘎查担任“第一书记”,这是组织上对我的高度信任和期望,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我决心把萨如拉塔拉嘎查当成自己的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职能,竭尽全力帮助困难牧户早日脱贫。
扶贫民情日记
![扶贫民情日记](https://img.taocdn.com/s3/m/29e15fe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c.png)
扶贫民情日记
今天去参加扶贫活动啦,哎呀妈呀,可真是让我感触良多啊。
到了那村子,看着那些破旧的房子,我心里就挺不是滋味的。
我就想啊,他们咋就过得这么难呢?也许是各种原因吧。
然后我们去了一家特别困难的人家,那简直了,家里啥都没有。
我当时就有点懵,这也太穷了吧。
我觉得自己平时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还老抱怨这抱怨那的。
我们给他们送了些生活用品和吃的,那家人特别感激,一个劲儿地说谢谢。
看着他们的笑脸,我突然觉得我们做的这些好像还挺有意义的哈。
但是吧,我又在想,光靠我们偶尔来送点东西能解决根本问题吗?可能也不行吧。
那到底该咋整呢?这还真是个难题啊。
后来我们又去帮着干了点活儿,累得我够呛。
我这才知道农民伯伯种地多不容易啊,我以前还老挑食,真是不应该啊。
哎呀,扶贫这事吧,真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
我们得长期坚持下去,也许才能看到效果。
我也不知道我能帮上多少忙,但我会尽力的啦。
嘿嘿,我这算不算是也为扶贫出了一份力呢?不管咋说,加油吧!。
下乡帮扶日志
![下乡帮扶日志](https://img.taocdn.com/s3/m/796db6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d.png)
下乡帮扶日志日期:2023年12月15日今天是我参与下乡帮扶的第一天,来到了位于乡村的贫困地区,心中充满期待和责任。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小村庄,一切都充满了宁静。
上午:了解情况上午我们首先在村委会与村干部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了这个村庄的基本情况。
听到贫困户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艰辛与不易。
贫困并非他们的愿望,而是环境和机遇的束缚。
在座谈中,我听到了这里农民的疾苦,也了解到了一些已经取得的帮扶成果。
中午:与村民共进午餐中午,我们和村民一起共进午餐。
村里的大妈大叔们热情地招待我们,桌上摆满了农家的味道。
在这个简陋但温馨的屋子里,我感受到了乡村的淳朴和人情味。
下午:实地走访下午,我们深入到农户家中,实地了解了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
看到他们的简陋房屋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我心生感慨。
但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因帮扶而发生的变化,比如有的家庭已经开始发展一些小产业,渐渐走出了贫困的阴影。
傍晚:组织文艺演出傍晚,我们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拉近我们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村民们积极参与,表演了富有乡土气息的节目。
大家欢笑声和掌声传遍整个村庄,一时间,忧愁仿佛被击溃,欢声笑语弥漫在夜色中。
夜晚:心得交流夜晚,我们在村委会进行了心得交流。
大家分享了今天的感悟和认识,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为农村带去更多的帮助。
我深感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帮扶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社会责任的追求。
这一天,通过下乡帮扶,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乡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但与此同时,我看到了农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的帮扶工作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片土地终将迎来更好的明天。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持之以恒,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年关于大学生扶贫助学社会实践报告五篇
![2020年关于大学生扶贫助学社会实践报告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005730f242336c1eb95e6e.png)
2020年关于大学生扶贫助学社会实践报告五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这个暑期是我成为志愿者以来,第一次的假期扶贫助教实践活动。
几天下来,我不仅推荐了一些学生,同时陪伴跟随上期志愿者回访了受资助的孩子,去了xxxx 乡xx小学。
在村长的支持下,走访调查了整个xx村,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以及学生的学习受教情况。
仅仅几天的时间,却在我的心里留下太多回忆,孩子们稚嫩的脸旁,老奶奶慈祥的面容,村民憨厚的背影……一幕幕场景都深深的刻在脑海里,在每次想起的时候一次次的闪现。
这次暑期的工作重点是在xx县xx乡。
听上期的志愿者说,以前有的工作时候,天气很不好,路很难走。
但这一次工作的这几天阳光明媚,和风微微。
在一同去的上期志愿者的陪同和指导下,我回访了受资助的几个学生。
看到我们的到来,他们很是激动,热情的面容让我这个新一期的志愿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即开心又紧张。
正好有一天村里有村民办婚礼,午饭时间,村民们很热情的招待了我们。
但回访工作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xx同学的家。
去之前,志愿者于婷就给我介绍了她,她母亲患病瘫痪在床,父亲也身体不好,xx还有个弟弟。
以前每次去都可以看见躺在床上的母亲向我们微笑地说:“来啦……”我们沿着小路走到村里面,越过山坡,到了xx家里,却发现他的母亲不久前已经离开了人世。
当xx的弟弟抱着我们带给他的小书包时,他瞬间哭着叫着他的妈妈。
看着他们,我心里难过极了。
意识到我们的志愿者活动也许在物质上给予他们的帮助不够多,但的确在精神上给了他们很多支柱。
我主要的工作是推荐更多的家庭学习上贫困的孩子。
这些孩子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其中xx的是我心里最同情的孩子。
xx家里只有她的爷爷和奶奶,我是在路上碰见她的奶奶,当她的奶奶把我带到家里给我讲述的时候,和蔼的奶奶即刻流下眼泪哭了起来。
爸爸妈妈离婚后,各自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重新建立了家庭。
乐乐是爷爷和奶奶抚养长大的。
如今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且身体患有重病根本无劳动能力。
扶贫驻村扶贫民情日记【5篇】
![扶贫驻村扶贫民情日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0c847884868762cbaed563.png)
篇一5月6日上午,我一個人來到謝橋村白水洞組****家,此時****正在院壩裡修理農具。
於是我上前與他閒聊,他談到自己現在是一個人在家上了年紀,白水洞的所有村民都從原來的住處搬了出來,就剩下他還在那裡面住著,主要是搬出來沒有房子住,而且現在就靠自己種地養活生活,家裡面無人打工,子女還要讀書,還欠下許多債務,自己雖然領有低保,但家中缺乏經濟來源。
於是,我向他介紹了小額額信用貸款政策,但是他說,家裡沒有什麼經濟來源,自己又不會做生意,貸了款怕自己還不上。
這次的走訪使我感到,村裡的部分群眾市場經濟意識還不夠高,許多群眾都是想得到小額貸款不去開拓新的致富門路而是為了生活開支,我們若想從基本上使他們富裕起來,首先要改變他們安於現狀的舊思想,同時提供給他們致富知識和市場管道。
通過多種途徑激勵他們創業和致富的積極性。
篇二昨晚7點左右,亞魚鄉也應節氣地出現了雷雨天氣。
叮,叮,叮……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幹群連心室”內的寂靜,我立馬接起電話。
來電的是亞魚村花瓜沖村民組的劉澤雙老人,因電線老化引起了火災,將家裡的老木房給燒了起來。
聽到這個噩耗,我們駐村工作人員立即與鄉政府、村委會聯繫,第一時間趕到救火前線。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淩晨時分終於將大火撲滅。
第二天一大早,大傢伙顧不上疲憊,為劉澤雙老人送去了慰問金3000元,大米180斤,食用油1桶,棉被4床,大衣2件。
慰問金和物品雖然不多,但卻溫暖了老人的心。
篇三下午5點多,我們駐村工作人員一行3人,跟著亞魚村副主任姚本祥,監督委員會主任、綜治工作站站長舒水保來到潘塘村民組。
近日,潘塘村民組在進行入戶道路硬化工程,我們也積極地投入了他們的勞動。
據悉,這條道路是連著該組外面的李丫公路,屬於一事一議專案,由財政出資金,村民出勞動力共同完成的。
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就能完工並投入使用。
入戶道路修好了,極大地方便了村民們的出行。
村民們表示,道路的硬化結束了以往雨天泥,晴天灰的歷史,坐在車上顛簸得不行的情況也將不復存在。
教育扶贫社会实践日记
![教育扶贫社会实践日记](https://img.taocdn.com/s3/m/253a0aa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6.png)
日期:2023年10月25日地点:XX省XX县XX村天气:晴朗今天是我在XX省XX县XX村进行教育扶贫社会实践的第一天。
一大早,我就带着满满的期待和一丝紧张,踏上了前往贫困山区的路。
这里是我所在的志愿者团队今年新指定的扶贫点,据说这里的孩子们生活条件艰苦,教育资源匮乏,我们这次的任务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他们带去一些温暖和希望。
上午:抵达目的地清晨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脸上,一路上,风景如画,但我的心却始终被一种责任感紧紧地牵绊着。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XX村。
村子坐落在群山之中,远远望去,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下车后,我们受到了村委和学校的热烈欢迎。
村支书张伯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详细介绍了村里的情况。
据他介绍,村里共有200多户人家,大部分家庭都是因病、因灾致贫,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村里的学校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
中午:午餐与交流简单的午餐后,我们与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老师们告诉我们,尽管条件艰苦,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我们也了解到,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孩子每天都要步行几个小时上学,这让我们深感震撼。
下午:课堂实践午后,我们分组开始了课堂实践。
我被分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教学组。
孩子们看到我们这些“城里人”的到来,都兴奋地围了上来。
我教他们数学,虽然语言不通,但我尽力用肢体语言和简单的图片来解释。
看着他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我心中充满了感动。
在课堂上,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基础薄弱,但都很聪明,只要一点拨,就能掌握新知识。
我教他们乘法口诀,他们很快就记住了,这让我对他们的学习潜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傍晚:家访放学后,我们一行人进行了家访。
我们走访了几个贫困家庭,亲眼看到了孩子们的生活环境。
有的家庭住在简陋的土坯房里,家具寥寥无几,但孩子们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孩子的学习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简历范文】民情日记就是根据农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况及村里的情况写成日记如实汇报,使其更好的发展。
下面是整理的几篇关于民情日记的范文,欢迎参考。
下乡扶贫民情日记10月24日星期四天晴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
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
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
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
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
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
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
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
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
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
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
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
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
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
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
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
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
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
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
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
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最好,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
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
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
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
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
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下乡扶贫民情日记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
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
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
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
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
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
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
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
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
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
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
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
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
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
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
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下乡扶贫民情日记今天一大早,我就赶到了乡政府。
按照前天的计划,今天我和乡党委马xx书记、乡政府xx乡长前去省交通厅协调xx及xx村通村公路项目的实施问题。
昨天我已和我们人大常委会傅xx副主任约定今天下午两点他带我们去见省交通厅陶永利副厅长。
早晨找书记、乡长办事的人比较多,所以我们到十点多才离开乡政府出发。
路上我顺便联系了一下办公室,得知我们人大常委会秦国祥主任也在单位,所以我们决定先去单位见见主任,汇报一下近期我在这边开展的帮扶工作,顺便通过主任协调一下xx村民异地搬迁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村里走访时征求到的一条普遍性的意见建议。
上周我给主任汇报时,他也非常赞同异地搬迁,认为这是xx村根本性的出路。
事实也是这样,xx村二百余农户通过投亲靠友自发搬迁现在只剩下96户常住村内。
如今这些农户恰恰就是无能力搬迁、也是最需政府扶持搬迁的农户。
乡上的司机小祁开车很快,十一点半时我们已到了市委大院。
由于离开单位时间较长,见到院内的树木花草有种久违的感觉。
敲开主任办公室时,令人尊敬的秦主任热情地和我们握手问好,还慈祥地看着我说“你辛苦啊!”,一股暖流即刻传遍我的全身,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只能用微笑代替。
我给马书记、梅乡长倒上茶,便向主任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并简单地汇报了我们驻村帮扶组最近几天所做的主要工作。
听到马书记、梅乡长在一旁对我工作的评价后,主任很是高兴,鼓励我继续好好干。
说实话,这段时间以来我能深入下去开展工作,并做出一点自己欣慰的成绩,是和主任及单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特别是主任的叮嘱和教导时刻催人奋进。
主任的人格魅力不得不让人信服,不管是我的工作还是家庭,主任都给与了太多的帮助和支持,所以我从心底感恩他,并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发奋工作。
汇报完后,我们向主任提出了协调解决xx村村民异地搬迁的请求。
他当即给民和县扶贫局杨局长挂电话说明事由,要求其给予支持。
通完电话,他给我们说杨局长表示全力支持,有两种方案,一是整体搬迁,但前提是落实好安置的土地;二是由农户自行搬迁,政府扶持3万元资金,村内原居住地庄廓必须恢复为耕地。
我们非常感谢主任的协调,表示回去后立即征求村民的意见。
我当时想整体搬迁不太现实,因为全村需要搬迁的农户接近100户,大概需要土地200亩,村里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如果由农户自行搬迁,不搞“一刀切”,虽然扶持资金较少,但符合村民意愿,比较灵活。
下午两点半时,我们和傅xx副主任如约赶到了交通厅陶永利副厅长办公室。
厅长也是我化隆的老领导,和以前一样依然热情,但比起以前明显瘦了许多。
我们说明来意后,他当时就和海东交通局和民和县交通局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联系。
得知xx村通村油路项目已上报到省交通厅,他明确表示明年开春一定动工实施。
但是从高崖村至xx村的公路项目没有列入规划,且是土路,他说不好办。
但是稍稍迟疑后他说“你们回去后赶紧给县交通局打报告,先申报砂石路,到明年下半年再申报硬化路,这样的话资金够用,也好审批实施”。
没想到事情办得这样顺利,我们连声向他道谢,他说“傅主任是我的老领导,他带你们来了,我不帮忙不行啊!”。
走出交通厅办公大楼,我觉得一身轻松,同来的马书记和梅乡长也喜形于色,我们一路说笑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