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会计科目设置是会计制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对财务报表的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利润表的明细以及财务信息的传递和分析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而言,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适应财务管理需要的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该适应企业不同的经营活动需要及财务管理目标。
比如,在安排会计科目时,应避免过多冗余的科目,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公司的效率;还应在设置的会计科目中,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财务管理重点,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加以适应和支持,使其更加顺畅和高效。
此外,还应同时考虑企业国际化的需求,将国际财务报告标准与本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使得会计科目设置更加符合国际化经营的需要。
二、设置明细等级的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具有层次性和高度概括性,以便于核算和分析。
会计科目的明细等级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包括科目名称、科目编码、科目类型和科目余额等级。
在设置时,首先应考虑科目的细节到何种程度,科目多细,会计核算复杂度相应增加;但科目又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就难以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因此,应合理设置明细等级,同时注意明细等级越高的科目,越应该关注科目的名称、编码、类型、和余额等级的正确性。
三、科目分类循序渐进的原则会计科目应该分类,以便于分类核算和管理。
在进行科目分类时,应注意科目的类别与数量的平衡性,同时应遵循科目分类循序渐进和递减的原则。
即从资产类、负债类、共同和权益类、收入类和费用类依次分配,分类时应依据其性质和用途,按照一定的科目编码规则予以排列。
科目分类的方式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和管理需要而不同,以便于科学地进行会计核算和应急决策。
四、经济业务属性的原则会计科目设置时要保证与经济业务属性相符合,不同的经济业务应该对应不同的会计科目。
例如,生产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中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工程施工等等科目;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中要包括核心资产类、金融产品类、基础设施类等等科目。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下列原则是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准则,包括:1. 账户科目与会计要素对应原则在会计科目设置中,需要确保每个账户科目都能够与会计要素对应。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和收入。
账户科目的设置应当能够准确反映这些会计要素,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 科目设置应当符合业务活动特点原则不同企业的业务活动特点各异,因此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需要根据具体业务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比如在制造行业的企业中,可能会有与生产成本相关的特殊科目设置,而在服务行业的企业中则可能会有与劳务收入相关的特殊科目设置。
3. 科目设置应具有可比性原则为了满足内部管理和外部比较的需要,会计科目设置应具有可比性。
也就是说,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科目设置应当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可比性,这样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从而为企业决策和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4. 对账户科目进行适当细分原则在会计科目设置时,需要对账户科目进行适当的细分,以便更好地体现业务的细节和特点。
比如在成本科目中,可以细分为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这样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企业的成本构成和变化情况。
5. 科目设置应当符合会计制度和政策的要求原则在会计科目设置时,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会计制度和政策的要求。
比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特定的行业和企业类型,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会计科目设置规定,需要加以遵守和执行。
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遵循以上原则进行会计科目设置,能够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实用性和可比性,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和财务报告提供有力支持。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事会计工作多年,我深刻体会到会计科目设置的重要性。
只有合理、科学地设置会计科目,才能够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准的财务支持。
会计科目设置也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需要认真对待和细心设计,才能够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发挥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遵循以上原则进行会计科目设置,力求将企业的业务特点和会计要素充分体现在科目设置中,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报告的需要。
会计科目设置原则和常见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1.合法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二)常用的会计科目一、资产1、库存现金→现金;2、银行存款→支票、存款、存入银行;3、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银行本票;4、应收账款→款未收、收欠款;5、坏账准备6、其他应收款→借支差旅费、责任人赔偿款;7、预付账款→预付货款;8、应收票据→收到商业汇票;9、材料采购→购材料未验收入库;10、原材料→材料(购进材料、领用材料、转售材料成本时用这个科目);11、库存商品→产品完工结转销售商品成本;12、周转材料13、工程物资14、固定资产→设备、机器(价值=买价格+税金+运费);15、在建工程→设备需要安装(含人工费、材料费);16、累计折旧→计提折旧;17、无形资产18、累计摊销19、长期待摊费用20、待处理财产损益二、负债1、短期借款→银行贷款、借款(还款期一年内);2、应付账款→款未付、付欠款;3、应付票据4、应付职工薪酬→发放工资、分配工资、计提福利费、职工医疗费、生活补助;5、预收账款→预收货款;6、应交税费→计提税金(营业税、城建税、增值税。
注意:增值税进项税记借方、销项税记贷方);7、应付利息8、其他应付款9、递延收益10、长期借款11、应付债券12、长期应付款三、成本类1、生产成本→产品直接耗用人工、材料费以及结转的制造费用等;2、制造费用→车间耗用人工、材料、办公费等;四、所有者权益类1、实收资本→投入、转增资本;2、资本公积3、盈余公积4、本年利润→结转损益;5、利润分配五、损益类1、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2、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材料收入;出租收入等;3、营业外收入→接受捐赠、处置固定资产收益、现金盘盈、罚款收入;4、主营业务成本→结转已销售商品、劳务成本;5、营业税金及附加→计提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等;6、其他业务成本→结转材料销售成本等;7、管理费用→厂部领用、耗用材料费、人工费及办公费等;8、销售费用→销售耗用、广告费、展览费等;9、财务费用→跟筹资有关的费用。
基础会计教材参考答案3章
教材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哪几项原则?其分类如何?答: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名称。
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归类,便于会计分类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为正确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依据。
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以下原则:(1)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2)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3)设置会计科目必须做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4)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了,字义相符,内容确切;(5)设置会计科目应保持相对稳定。
会计科目有两种基本分类:(1)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2)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2、什么是账户?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如何?答: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连续、系统地记载经济业务引起的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和会计科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联系是:账户和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二者相辅相成。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则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它们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不存在结构问题,而账户作为一种核算和监督的工具,必须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以便记录和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3、简要列示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
答:账户,是指按照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来连续、系统、分类记录和反映会计要素变动情况的一种专门工具。
账户的结构就是指账页的格式。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①账户的名称②日期③凭证号④摘要⑤借方金额、贷方金额及其余额(简称借贷余三栏式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4、借贷记账法的主要特点包括哪些?答:借贷记账法的主要特点包括:(1)以“借”或“贷”作为记账符号;(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3)账户分类不固定,可以设置双重性质的账户。
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是什么
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是什么( 1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特点。
②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③必须讲求科学性与有用性的统一。
④必须坚持相对的稳定性。
⑤必须概念清楚、通俗易懂。
(2)会计科目的分类。
为了正确掌握和运用会计科目,可以按各种不同标志对其进行分类。
①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按照经济内容划分,会计科目可以分为五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费用类和损益类。
这种分类,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各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及会计科目的性质,正确运用各会计科目提供的信息资料。
②按照提供指标的具体程度分类。
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同时兼顾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会计信息的必须要,对会计科目进行适当分级。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指标的具体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它提供的会计信息较为概括。
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是对总分类账科目进一步具体分类的科目,它提供比总分类科目更具体、更具体的会计信息。
如果总分类科目下明细项目很多,为便于管理,可在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设子科目,又称子目或二级科目。
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按行业统一制定,明细分类科目一般由企业依据实际必须要自行设置。
2什么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设置账户的依据是会计科目账户是依据会计科目设置换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状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就有必要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经济管理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类,并事先确定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规定其核算内容。
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3账户是设置科目的依据吗(一)联系方式:1.两者都是对会计对象,性质相同的口径坚持一致的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该账户是账户的名称设置依据帐户,该帐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应用;2.没有帐户,该帐户将失去其基础设置;没有帐号,帐户将无法发挥作用。
会计科目名称是由什么规定设置
会计科目名称是由什么规定设置
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向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其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我国现行的统一会计制度中均对企业设置的会计科目作出规定,以保证不同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企业应当参照会计制度中的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会计科目,但其设置的会计科目不得违反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
对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统一会计核算要求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报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必须满足对内对外各方面的需要,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服务于会计信息的提供,必须与财务报告的编制相协调,相关联。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企业的组织形式、所处行业、经营内容及业务各类等不同,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亦应有所区别。
在合法性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一、引言会计科目是会计制度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最小单位。
会计科目的设置对于正确、准确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
二、科目设置的目的科目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划分企业经济业务,以便于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
科目设置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反映实际经济业务会计科目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进行设置,确保每个科目都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科目应该具有明确的含义,便于理解和应用。
2. 具备独立性和完整性每个会计科目应该具备独立性,即能够单独记录和报告某一类经济业务。
同时,会计科目需要具备完整性,即能够覆盖和反映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确保所有的财务信息都能够得到记录和报告。
3. 有利于核算和分析科目设置需要便于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
科目的划分应该符合经济业务的实质特点,便于进行核算和分析。
科目设置应该规范、科学,方便财务工作的实施。
三、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1. 单一性原则每个会计科目应该是单一的,即每个科目只能记录和报告某一类经济业务。
科目的设置不能重复、交叉或重叠,避免产生混淆和歧义。
2. 完整性原则会计科目需要具备完整性,即能够覆盖和反映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
科目的设置应该尽量全面,确保所有的财务信息都能够得到记录和报告。
3. 逻辑性原则科目的设置需要符合经济业务的实质特点,符合逻辑关系。
相关的经济业务应该被划分为同一个科目,便于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
4. 稳定性原则科目的设置应该是稳定的,不应频繁变动。
科目变动会对历史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产生影响,因此科目设置需要慎重考虑,避免不必要的变动。
四、科目设置的具体原则1. 资产科目资产科目是反映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的会计科目。
资产科目的设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分类原则:将资产按照其性质、用途、流动性和可变现性等特点进行分类,便于企业管理和财务分析。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是指在编制会计制度和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根据《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适应企业经营和管理需要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符合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需要,能够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特点和内外部决策的要求。
科目设置应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和规模,科目的层次和数量要适当,科目的设置要精细化,能够提供真实、准确、可比较的财务信息。
2. 辩证统一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辩证关系和统一要求。
科目设置要考虑各个经济业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科目之间要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能够体现资产、负债、权益、成本、收入和费用的辩证关系。
3. 真实性和权责一致原则会计科目设置要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权责的一致。
科目的设置应准确反映企业经济事项的实质,科目的名称要具备明确的含义,能够反映科目涉及的资金、财物和往来业务。
4. 经济性和操作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要具备经济性和操作性。
科目的设置要具有经济效率,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科目的操作要方便、简单,能够提高会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度。
5. 一贯性和连续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要具有一贯性和连续性。
科目的设置要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规模范围内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不宜频繁修改。
科目之间的变动应有明确的变动依据和合理的调整方法,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可比较性和持续性。
6. 推广和适用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要能够推广和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
科目的设置要保持一定的通用性,能够适应不同行业、企业和组织形式的需要,同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企业的特殊需要进行科目的调整和扩展。
7. 系统性和完整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要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
科目的设置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涵盖企业经济业务的各个方面,能够将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满足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的要求。
综上所述,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是适应企业经营和管理需要、辩证统一、真实性和权责一致、经济性和操作性、一贯性和连续性、推广和适用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设置会计科⽬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会计科⽬的设置过程中应遵循5个基本原则。
这5个原则分别是?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设置会计科⽬应遵循的原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设置会计科⽬应遵循的原则 1、全⾯性原则 会计科⽬作为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分类核算,科⽬的设置应能保证对各会计要素做全⾯地反映,形成⼀个完整的体系。
2、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应当符合国家统⼀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中国现⾏的统⼀会计制度中均对企业设置的会计科⽬作出规定,以保证不同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性。
企业应当参照会计制度中的统⼀规定的会计科⽬,根据⾃⾝的实际情况设置会计科⽬,但其设置的会计科⽬不得违反现⾏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国家统⼀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
企业可以根据⾃⾝的⽣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统⼀会计核算要求以及对外提供统⼀的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
3、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必须满⾜对内对外各⽅⾯的需要,⽽设置会计科⽬必须服务于会计信息的.提供,必须与财务报告的编制相协调,相关联。
4、清晰性原则 会计科⽬作为对会计要素分类核算的项⽬,要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同时,企业对每个会计科⽬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也必须做到界限明确,既要避免不同会计科⽬所反映的内容重叠的现象,也要防⽌全部会计科⽬未能涵盖企业某些经济内容的现象。
5、简要实⽤原则 在合法性的基础上,企业应当根据组织形式、所处⾏业、经营内容、业务种类等⾃⾝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
会计科⽬设置应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突出重点,对不重要的信息进⾏合并或删减。
要尽量使读者⼀⽬了然,便于理解。
设置会计科⽬的意义 会计科⽬的设置可以把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分门别类地归集起来,使之⼀⽬了然,以便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和向有关⽅⾯提供⼀系列具体分类核算指标,满⾜⼀制定。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设置是保证财务信息准确、完整、可比性的重要前提。
下面将介绍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合理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当合理,即科目的划分应符合企业或组织的经济业务性质和特点。
科目应该能够准确反映企业或组织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情况,能够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相匹配。
2. 梯度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即科目间应该有着层次分明的关系。
例如,资产科目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库存现金、应收账款等科目。
这种层次关系可以使科目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方便财务信息的整理和汇总。
3. 独立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当具有独立性,即会计科目之间应当相对独立,各自不重复、不重叠。
每个科目应能单独记账、单独核算、单独分析。
这样可以防止信息重复造成数据冗余,并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4. 统一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当具有统一性,即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业务条线,应采用相同的科目分类和命名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不同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交流和比较的效率,方便数据的汇总和统计分析。
5. 稳定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当具有稳定性,即科目的设置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并应与企业或组织的业务性质和发展情况相适应。
不宜频繁地调整和变动科目设置,避免给财务信息的比较和分析带来困扰,并为企业或组织提供持续的财务信息支持。
总之,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对于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梯度、独立、统一和稳定的科目设置,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或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在进行会计科目设置时,应根据上述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或组织的实际情况,确保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
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实用版】目录1.会计科目体系的定义与作用2.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原则3.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方法4.会计科目体系的分类5.会计科目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正文一、会计科目体系的定义与作用会计科目体系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若干类别,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会计科目体系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原则1.合法性原则: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
2.相关性原则:会计科目体系应与会计要素的性质、特点相适应,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实用性原则:会计科目体系应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和外部报表要求,实现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
三、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方法1.分类法:根据会计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五大类。
2.层次法:将会计要素按照重要程度和关联性分为若干层次,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会计科目体系。
3.矩阵法:将会计要素按照经济业务类型和账户性质进行矩阵排列,形成一个二维结构的会计科目体系。
四、会计科目体系的分类1.资产类科目:反映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2.负债类科目:反映企业承担的债务和义务,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反映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拥有权益,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
4.收入类科目:反映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实现的收益,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5.费用类科目:反映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成本和支出,如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五、会计科目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结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适合自己的会计科目体系。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应按照会计科目体系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的原则1.全面反映经济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全面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各个方面,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只有全面反映经济业务,才能准确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一致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保持一致性,即同一类型的业务应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科目进行记录和分类。
这样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方便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3.概括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具有概括性,即一个会计科目应能够包含同一类型的经济业务的不同变动形式和具体内容。
这样可以减少会计科目数量,简化会计处理,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4.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一致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根据经济实质来确定,而不仅仅依据法律形式。
经济实质是指企业经济业务的真正本质和实际影响,而法律形式是指企业经济业务的表面形式和法律规定。
只有考虑经济实质,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可分性和可比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具有可分性和可比性。
可分性是指一个会计科目应能够明确区分不同的经济业务和不同的会计事件,从而方便进行记录和分类。
可比性是指不同企业或不同时期的财务信息应具有可比性,方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6.合理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合理,即能够满足企业的会计管理和财务报告的需要。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财务需求来确定,不应过多或不足,既能保证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又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性。
总之,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必须遵循全面反映经济业务、一致性、概括性、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一致、可分性和可比性、合理性等原则。
只有按照这些原则来设置会计科目,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为企业的会计管理和财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1.公认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要遵循公认的会计原则和规范。
公认性是指会计科目的设立要符合国家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
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会计法规、准则和会计政策,确定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科目。
2.统一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要统一,即在整个会计体系范围内,会计科目的名称、内容和编码规则应保持一致。
这样可以便于信息的传递和整合,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完整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包括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涵盖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等核算内容。
会计科目的完整性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可比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要便于比较分析和决策。
会计科目应该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遵循一定的分类和编码规则,使得各个会计科目之间具有可比性。
这样可以方便管理者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问题和改进措施,为决策提供依据。
5.适应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适应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和财务管理需要。
会计科目的数量和细分程度应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合理确定,不宜过于复杂或者简单。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具备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适应企业发展和经营变化的需要。
6.可操作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方便操作和核算。
会计科目的名称和内容应清晰明确,易于理解和掌握。
会计科目的编码规则应简单易用,方便分类、查询和统计。
会计科目的设置还要考虑与其他会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和整合,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7.明晰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要考虑会计要素的明晰性。
会计科目应按照经济事项的本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会计科目的设置要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界定,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综上所述,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公认性、统一性、完整性、可比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明晰性。
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考虑这些原则,遵循法规和准则,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需要制定合理的会计科目体系,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对企业的决策支持作用。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为了提供科学,完整,系统的会计信息,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下述原则:
1.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有具体内容和特点
不同的企业,特别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其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的内容千差万别,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各不相同。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特点,设置会计科目。
首先,应结合不同行业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特点设置会计科目。
例如,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所以,对于工业企业而言,既要设置反映生产过程的会计科目,又要设置反映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会计科目。
而商业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组织商品流通,所以商业企业需要设置反映商品购入,储存和销售过程的会计科目。
其次,会计科目的设置要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及整个会计对象。
就每个会计科目而言,就能分门别类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某一方面,即应做到所设置的会计科目能够明确地反映不同会计科目质的区别,以便于对它们进行可靠的计量。
就会计科目的整体而言,所有会计科目应能系统,全面地反映会计要素以及整个会计对象。
2.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满足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
会计信息的最终表现形式是财务报表,设置会计科目需要考虑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为财务报表的编制服务,否则设置会计科目就失去了意义。
3.设置会计科目应贯彻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并保持相对稳定
为了将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会计科目一经确定,就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变动。
所谓相对稳定,是指当社会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需要进行会计改革或者发生企业合并,转让
等情况时,会计科目必然发生与之相应的更新或调整。
企业会计制度及科目设置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及科目设置原则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制度和科目设置,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档将阐述企业会计制度及科目设置的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明细等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企业会计制度和科目设置中,应全面考虑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管理需求。
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要求:1.涵盖所有经济业务:企业的会计制度和科目设置应涵盖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包括主营业务、其他业务以及投资等。
2.精细化核算: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会计制度和科目设置都应进行精细化核算,确保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考虑未来发展:在制定会计制度和科目设置时,应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如业务拓展、并购等,以便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
二、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制度和科目设置应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要求:1.符合企业特点:企业的会计制度和科目设置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如行业特点、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简便实用:会计制度和科目设置应简单易懂、易于操作,避免过于复杂和繁琐,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3.与相关法规一致:企业的会计制度和科目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要求,确保合法合规。
三、明细等级原则明细等级原则是指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按照科目的重要性、信息量大小等标准,将科目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要求:1.重要性等级:将会计科目按照重要性分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等,一级科目为最重要的科目,如资产类、负债类等,二级科目为次重要科目,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三级科目为更次要的科目,如办公费、差旅费等。
2.信息量等级:将会计科目按照信息量大小分为大信息量科目、中信息量科目和小信息量科目等,大信息量科目如营业收入、成本等,中信息量科目如费用、税金等,小信息量科目如备抵科目、附加科目等。
3.明细科目的设置:对于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应设置明细科目,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会计科目设置是财务会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正确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会计科目设置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会计科目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以下是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1. 一致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该保持一致性,即同一类业务或财务交易应该按照相同的原则和标准进行科目设置,避免出现混乱和混乱的情况。
2. 独立性原则:每个会计科目应该具有独立性,不应该存在重复和交叉的情况。
每个会计科目应该对应着特定的业务或财务交易,不应该存在重复计算和计入不同科目的情况。
3. 全面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该全面反映企业的各项业务和财务交易,确保会计科目的设置完整和全面,不应该出现遗漏和疏漏的情况。
4. 确定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该具有明确性和确定性,确保每个会计科目的定义和内容清晰明确,不应该存在歧义和模糊的情况。
5. 实用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该具有实用性,即会计科目应该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便于企业进行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帮助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6. 真实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该符合真实性原则,确保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记账符合实际业务和财务交易的情况,不应该出现虚假和不实的情况。
7. 经济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该具有经济性,即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符合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确保会计科目的设置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综上所述,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是多方面的,需要考虑到会计的一致性、独立性、全面性、确定性、实用性、真实性和经济性,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确保会计科目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循这些原则,确保会计科目设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合规性。
会计科目六个设置原则
会计科目六个设置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根据会计核算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合理、完整、科学和方便操作的会计科目体系,以便于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
下面介绍六个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1.确定明确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是会计科目设置中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会计科目的名称和内容要明确、清晰,能够准确反映和反应相应的经济事项。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遵循经济事项的本质和特点,科目名称应直观、易懂,内容应具体、准确,以便于核算。
例如,资产类科目可以设置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等,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的资产;负债类科目可以设置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等,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的负债。
2.统一性原则3.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是会计科目设置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会计科目应独立设置,避免科目之间的重叠和混淆。
每个会计科目应具有明确的范围和内容,不同的经济事项应分别核算。
例如,分别设置“上期盈余”和“本期盈余”两个科目,明确区分上期和本期的利润分配情况。
4.稳定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是会计科目设置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会计科目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宜频繁变更。
科目设置应适应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需要,并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
例如,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设置一些特定的科目,如“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以准确反映企业的成本支出。
5.统计性原则统计性原则是会计科目设置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会计科目体系能够满足统计和分析的需要,提供与财务报告相对应的统计信息。
科目设置应考虑到统计分析的需要,便于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适用于统计分析的科目,如“销售收入类别”、“成本类别”等,以统计和分析企业的收入和成本情况。
6.通用性原则通用性原则是会计科目设置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会计科目体系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适应性,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和行业。
科目设置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和相应的会计制度,满足不同企业和行业的会计核算需要。
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原则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是:1、合法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必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有用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必需要。
1、折叠全面性原则会计科目作为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其设置应能确保对各会计要素作全面的反映,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
具体地说,应该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假设干会计科目,不能有任何漏洞,要覆盖全部核算内容,而且,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应有特定的核算内容,要有明确的涵义和界限,各个会计科目之间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要各自独立,不能交叉堆叠,不能模糊不清。
2、折叠简要性原则会计核算的目标就是向各方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他们的推断、决策必需要。
一方面会计科目的名称要明了,代表了经济业务的主要特点,使人易懂;另一方面,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如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公众等对会计信息的必需求不尽相同,会计科目设置既要兼顾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必需要,又要合计会计信息的成本。
3、折叠稳定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在一按时期内保持稳定,不宜经常变更。
值得注意的是,强调会计科目的稳定性,并非要求会计科目绝对不能变更,当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会计科目也应随之作相应的调整,以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
4、折叠统一性和灵活性兼顾原则统一性就是要求企业设置会计科目时,应依据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及核算内容应确保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相一致;灵活性是指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企业可以依据本单位的具体状况、行业特征和业务特点,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增设、删减或合并,有针对性地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设置会计科目必必需适应会计对象的特点适应会计对象的特点,是指必必需依据各行业会计对象的特点,本着全面核算其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及结果的目的来确定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核算方案
4.未分配利润:反映企业历年累积未分配的利润。
(四)成本类
1.生产成本: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2.制造费用:反映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3.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五)损益类
2.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
(二)负债类
1.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费等。
2.非流所有者权益类
1.实收资本(股本):反映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等。
会计科目核算方案
第1篇
会计科目核算方案
一、前言
本会计科目核算方案旨在规范和优化企业会计科目体系,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本方案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专业用词将严格按照会计专业标准使用,同时注重人性化表述。
二、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要求。
4.会计分录:依据会计准则和法规要求,编制会计分录。
5.财务报表:定期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五、方案实施与监督
1.培训: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会计科目核算方案培训,确保正确理解和运用。
2.执行:严格按照本方案执行,对特殊情况进行专业判断和处理。
3.监督:定期对会计科目核算进行内部审计,确保核算合规、准确。
4.评价:定期评估会计科目核算方案的有效性,根据企业业务发展及法规变化进行调整。
六、结语
本会计科目核算方案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财务核算体系,助力企业实现财务稳健、持续发展。希望全体财务人员严格遵循本方案,共同努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优化会计科目核算体系,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与规范。
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的原则1.实体性原则:会计科目应与实体的性质和业务活动相适应。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完整性原则:会计科目应该包括实体所有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要素,不能遗漏。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能够全面地描述实体的经济事项。
3.独立性原则:会计科目应该相互独立,具有明确的界限。
每个会计科目应该只包括一类经济事项,避免重叠或互相混淆。
4.可比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具有可比性,使不同实体之间的财务报表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同一类财务要素应该使用相同或类似的会计科目进行记账。
5.简洁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细分和重复。
会计科目应该能够反映实体的核心经济活动和财务要素,便于理解和分析。
6.可控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便于实体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
会计科目应该能够提供对实体经济活动的准确记录,以便于核实和监测。
7.稳定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具有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不变。
过多的修改和调整会导致财务信息不可比较和不可靠。
8.可变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能够适应实体的经营变化和财务要求。
会计科目应该能够及时调整和更新,以适应实体的需要。
9.合规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要求。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遵循国家财务报告规范,确保财务报告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10.统一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能够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和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实体。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考虑到通用性和适用性,以便于财务信息的交流和比较。
以上是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旨在确保会计科目能够准确地反映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符合国家相关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的原则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2008年新会计科目顺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适用范围一、资产类1 1001 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是指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需要而保留的现金,对库存现金进行监督盘点,可以确定库存现金的真实存在性和库存现金管理的有效性,对于评价企业的内控制度将起到积极作用。
2 1002 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按照国家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的规定,每个企业都要在银行开立账户,称为结算户存款,用来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
5 1015 其他货币资金新旧会计科目对比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
9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满足下列三条件之一,即化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 取得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
(2) 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具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 属于衍生工具,但是,如果衍生工具被企业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则不应去而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企业持有衍生工具的目的有两种:投机(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套期保值(作为套期保值准则核算)11 1121 应收票据应收票据作为一种债权凭证,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商业汇票的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因而我国的商业汇票是一种流动资产。
12 1122 应收账款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
13 1123 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预付账款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帐,如预付的材料、商品采购货款、必须预先发放的在以后收回的农副产品预购定金等。
14 1131 应收股利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包括企业购入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所包括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企业因对外投资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等,但不包括应收的股票股利。
15 1132 应收利息应收利息则是指企业因债权投资而应收取的一年内到期收回的利息,它主要包括如下情况:一是企业购入的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在会计结算日,企业按规定所计提的应收款收利息;二是企业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款项中所包含的已到期而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已到期而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也是对分期付息债券而言的,不包括企业购入到期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应收的利息。
21 1231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是企业应收款项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除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22 1241 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是指对应收账款预提的,对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用来抵销,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
商业信用的高度发展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为企业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坏账的发生。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
坏账损失是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
28 1401 材料采购"物资采购"又改名了,恢复原来的"材料采购"名称了,"材料采购"用法如下:会计科目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三、材料采购的主要账务处理四、本科目的期末没有余额。
对于企业已经收到发票账单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本期末,借记“在途物资”科目,贷记本科目,以保证帐帐、帐实相符。
29 1402 在途物资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本科目应按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30 1403 原材料31 1404 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又称“材料价格差异”。
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价格成本间的差额。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
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质量。
32 1406 库存商品38 1431 周转材料(建造承包商专用)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多次利用使用的材料,如钢架杆、扣件、模板、支架等42 1461 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
简单的说就是由于存货的可变现价值低于原成本,而对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种稳健处理。
43 1501 待摊费用又可称预付费用。
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流动资产项目之一。
根据我国会计制度,低值易耗品也可列入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的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也是配比原则的要求。
48 1524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长期待有,以期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49 1525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
二、本科目可按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资产负债表日,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1 1531 长期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如下: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和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承租人或购货单位(接受劳务单位)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长期应收款的主要账务处理(一)出租人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租赁款,应按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借记本科目,按未担保余值,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的现值,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二)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长期应收款,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借记本科目,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三)根据合同或协议每期收到承租人或购货单位(接受劳务单位)偿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长期应收款。
54 1601 固定资产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工作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55 1602 累计折旧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二、本科目可按固定资产的类别或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按期(月)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支出”、“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处置固定资产还应同时结转累计折旧。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56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比较,两者之间较高(低)者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7 1604 在建工程⑴在建工程是指企业进行基建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需要安装设备的价值。
企业应设置“在建工程”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基建、更新改造等在建工程发生的支出。
⑵本科目可按“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在安装设备”以及单项工程等进行明细核算。
58 1605 工程物资工程物资是指用于固定资产建造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玻璃等),企业(民用航空运输)的高价周转件(例如飞机的引擎)等。
在资产负债表中并入在建工程项目。
企业会计记录设置工程物资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为基建工程、更改工程和大修理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为工程准备的材料、尚未交付安装的需要安装设备的实际成本,以及预付大型设备款和基本建设期间根据项目概算购入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等的实际成本。
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应当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59 1606 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的清理是指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出售,以及因各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而遭到损坏和损失的固定资产所进行的清理工作。
“固定资产清理”是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
借方登记固定资产转入清理的净值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及清理完毕后净收益转入“营业外支出”帐户的数额;贷方登记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及清理完毕后净损失转入“营业外收入”帐户的数额,其贷方余额表示清理后的净收益;借方余额表示清理后的净损失,清理完毕后应将其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账户。
“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应按被清理的固定资产设置明细账。
67 1701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