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三)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https://img.taocdn.com/s3/m/474a8a25b9f3f90f77c61b3f.png)
常有重要储粮害虫41 种〔一〕1. 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图1〕英文名: ric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optera 〕象甲科〔 Curculionidae〕。
形态特点: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面形态十分相像。
成虫体长 2.3 ~。
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反面不发亮或略有光彩。
触角8 节,第 2 一 7 节俭等长。
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
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l 个红褐色斑,后翅兴盛。
雄虫阳茎反面均匀隆起,雌虫的“ Y"形骨片双侧臂尾端钝圆,双侧臂间隔约等于两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惯:在世界不一样国家和地域一年发生 4 一 12 代。
在我国贵州省,一年 4 一 5 代,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 一 52d,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 一 40d。
成虫于 4 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日产卵 2 一 3 粒,在适合条件下雌虫一世产卵多达576 粒。
幼虫在寄主内蛀食为害,经历 4 龄。
在 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 4 d 一 6.5d ,幼虫期 18.4 d一22d,蛹期8.3 d一14d,预蛹期3d,达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 一 40d。
又据报导,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达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下需26d,在 21℃下需43d,在 18℃下需 96d。
成虫寿命约7 一 8 个月,最多达 2 年之久。
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一 34℃,最适温度为26℃一 31℃;发育的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一 100%,最适的相对湿为 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样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散布:内蒙古、四川、福建、江西、贵州、湖南、云南、广东、广西。
213图1米象1.成虫;2.雄虫阳茎;3.雌虫“ Y 〞形骨片;2.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图2〕英文名: maiz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形态特点:成虫体长3~ 5mm,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反面稍有光泽。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https://img.taocdn.com/s3/m/1d076462561252d380eb6ef2.png)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发表日期:2009-10-27 [字体显示:大中小] [收藏] [打印] [关闭]常见储粮害虫成虫(一)玉米象(属鞘翅目,象虫科)危害:食性异常复杂,危害淀粉类植物达37科96种。
最喜食谷类,麦类、粉类、米类、油料、薯干等。
是我国重要的初期性储粮害虫之一。
成虫具有假死性,上爬性,群集性和负趋光性。
喜潮湿,善爬行,有飞翔力。
(二)米象危害:米象与玉米象同是储粮的危险性害虫。
(三)谷蠹危害:稻类、大米、麦类、玉米、高梁、薯干及破坏仓内木质结构和竹器。
成虫及幼虫蛀食粮粒内部,被害粮粒易被蛀成空壳。
大量繁殖时常引起储粮发热,使粮温高达37—38℃,是重要的初期性仓虫之一。
(四)竹蠹危害:木薯、薯干及仓库竹器设备。
被害物上蛀成许多孔洞,并排出粉屑。
(五)绿豆象危害:幼虫蛀食各种豆粒,尤以绿豆、小豆、豇豆被害最烈。
仓内、田间均能繁殖为害。
(六)赤拟谷盗危害:大米、小米、面粉、挂面、稻谷、小麦、玉米、高梁、豆类、油料、干果、药材、洒曲等。
是面粉厂主要害虫之一。
(七)长角谷盗危害:成虫、幼虫均为害破伤的原粮籽粒,如小麦、稻谷、玉米及加工品如大米、面粉。
在原粮中常在米象、谷蠹等蛀食性害虫已成的空洞粮粒内加害。
(八)麦蛾危害:麦类、玉米、稻谷及高梁等。
二米象目录基本资料特征描述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基本资料[中文名] 米象[学名] Sitophilus oryzae Linne[ 目] 鞘翅目[ 科] 象虫科[寄主] 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各种谷物。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贮存2—3年的陈粮,成虫啃食,幼虫蛀食谷粒。
[地理分布] 广布于全世界,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
编辑本段特征描述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
成虫啮食谷粒,幼虫蛀食谷粒内部。
危害米、稻、麦、玉米、高粱等。
成虫体长2.4—2.9mm,宽0.9—1.5mm,体卵圆形,红褐至沥青色,背无光泽或略具光泽。
头部刻点较明显,额前端扁平。
喙基部较粗。
触角着生于基部1/3—1/4处,顶端圆形。
农村常见储粮害虫的防治
![农村常见储粮害虫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1d333417e21af45b307a8b8.png)
农村常见储粮害虫的防治作者:袁良月吕建华吴树会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第01期粮食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质,与老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储备问题。
然而,由于国家粮食储备能力有限,库容不足,使每年生产的粮食大约70%~80%分散储存在农民家中。
但由于我国农村储粮设施简陋、储藏条件差、储粮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管理手段等原因,粮食受虫蚀、霉变、鼠害、畜禽糟蹋等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这正是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的最主要的环节。
据报道,储粮害虫造成的损失占农村储粮总损失的10%~30%,损失相当严重。
本文介绍几种适合农村使用的储粮害虫防治技术,以期对提高农村储粮害虫防治水平有所帮助。
1、清洁卫生防治储粮前保证储粮环境的卫生,对储粮器具彻底消毒是防治储粮害虫发生的重要措施,不仅有利于减少虫害来源,预防储粮害虫发生,而且也确保了储粮的食用品质。
装粮前清除粮食中的杂质、害虫,保证粮食的干、饱、净,对粮仓和装具进行一次认真的清扫,清除其中的尘杂、地脚粮和虫卵。
对储粮装具,尤其是木、竹、棉、麻质装具,可通过日光曝晒、用开水烫、药剂消毒等办法处理。
2、物理防治2.1高温杀虫高温防治是利用自然的或人为的高温作用于害虫,使其身体构造、生理机能遭到干扰和破坏而死亡的杀虫方法。
较常用的高温杀虫方法有日光曝晒杀虫、沸水、烘干杀虫等。
2.1.1日光曝晒在盛夏高温晴天,先将场地晒干晒烫,然后将生虫粮食倒在晒场摊薄(3厘米~4厘米)、勤翻,并使粮温在48℃左右保持2~4个小时即可杀灭害虫(注意:对稻谷不能采用日光曝晒!)。
2.1.2沸水浸烫杀虫这种方法适合于消灭数量不大的豆类中的蚕豆象、豌豆象、绿豆象等豆类害虫。
处理时,先烧一锅开水,将豆子放在适当大小的筐子内,然后把装有豆子的筐浸到沸水中。
蚕豆浸30秒,豌豆浸25秒,烫豆子时必须保持水沸。
每次豆子数量不能过多,以保证豆子受热均匀,然后取出放入冷水中冷却,凉后取出再摊开晾干,这种方法一般可以将虫全部杀死,并且不影响豆子的发芽率。
常见储粮害虫
![常见储粮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7524c898b14e852459fb5746.png)
常见储粮害虫2008年整理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
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
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
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
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
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
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
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
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
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
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
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
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
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
成虫从"羽化"出来到死亡为止,称作"成虫期"。
储粮害虫从产出的卵变化到成虫,到再次产卵繁殖,叫作一个"世代"。
常见的储粮害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e5e3cac4d0d233d4b14e69c6.png)
常见的储粮害虫————————————————————————————————作者:————————————————————————————————日期:常见的储粮害虫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
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
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
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
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
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
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
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
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
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
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
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
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
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c0ae8c1076c66137ee061979.png)
常见的储粮害虫常见的储粮害虫害虫名称图片成虫主要形态特征玉米象体长3—4.5mm,圆筒形,褐色或黑褐色,略有光泽;头部小,略呈三角形,喙前伸呈象鼻状;触角膝状8节,第3节较长,与第4节相比为5:3;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两鞘翅肩部和端部各有一橙色椭圆形斑,有后翅。
谷蠹体长2—3mm,长圆筒形,暗赤褐色,有光泽;触角鲶片状10节,末节扁平膨大;前胸背板中央隆起,表面着生许多小齿突,前缘大而明显,后半部呈颗粒状。
大谷盗体长6.5—10mm,扁平长椭圆形,漆黑色,无毛,有光泽;头三角形,上鄂发达外露;触角棍棒状11节,第7—10节略向内侧扩张呈锯齿状;前胸背板倒梯形,两前缘角突出,后缘与鞘翅呈颈状相连。
赤拟谷盗体长3—4mm,长椭圆形,赤褐色至褐色;触角11节,末端显著膨大呈锤状;复眼较大,两复眼在腹面距离约等于复眼横直径宽度。
咖啡豆象体长3—4.5mm,短椭圆形,暗褐色,密生细毛;触角11节,较长,3—8节细长丝状,黄褐色,9—11节扁平膨大呈三角形,黑色;足细长;腹末末臂板外露部分呈三角形。
绿豆象体长2—3mm,近卵形,体色、斑纹多变异,通常可分为暗色型和明色型两类。
触角11节。
前胸背板圆锥形,后缘中央有两个并列的长椭圆形瘤状突起,上面密被白色绒毛;后足腿节腹面内缘齿突长而直。
蚕豆象体长4.5—5mm,椭圆形,灰褐色,虫体密被绒毛;前胸背板后缘中央白毛斑呈三角形,两侧缘齿突齿尖向两侧平行伸展;前足腿节大部分及胫节、跗节为赤褐色;两鞘翅末端近1/3处的白毛斑呈狭长的双弧形;腹末臂板两侧黑斑不明显,,白毛斑不呈“T”字型。
后足腿节腹面内缘齿突长而直。
麦蛾体长4—7mm,翅展8—16mm,灰黄色,有缎样光泽;头顶平滑无纵毛;前翅竹叶型,灰黄色,后缘毛较长;后翅菜刀形,淡灰黑色,后缘毛特长,远大于前翅面宽。
印度谷蛾体长6—97mm,翅展13—18mm,虫体密被赤褐色和灰褐色鳞片。
额前具有锥状鳞片脊;前翅长三角形,在亚基线和近中横线之间为灰黄色。
储粮昆虫学:储藏物昆虫的分类(三)
![储粮昆虫学:储藏物昆虫的分类(三)](https://img.taocdn.com/s3/m/3d32602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a.png)
第三节 储 藏物昆虫的 分类
(五)皮蠢科 Dermestidae
第三节 储藏物昆虫的分类
六.谷盗科Trogossitldae
小型至中型甲虫,体长6~18mm。身体细长或卵圆形、圆 筒形或扁平。黑色、褐色,也有蓝色或绿色者;疏被毛或光 裸无毛。头前口式或稍下弯,表面光滑或有皱纹刻点。触角 11节,少数10节,末3节形成松散的触角棒;触角着生于复 眼和上鄂的基部之间。前胸背板稍宽于头或远宽于头,前缘 凹入,两前角突出;有细缘边或边缘平展,表面光滑或有皱 纹刻点。
储藏物昆虫的分类学
第三节 储 藏物昆虫的 分类
八、鞘翅目Coleoptera
鞘翅目昆虫因有盔甲般坚硬的外骨骼而通称为甲虫 (beetle)。成虫口器为咀嚼式触角类型及节数各异,多 数11节。复眼通常分为背区和腹区,侧面观有一狭窄的侧 区上下相连;仅少数种类(如部分皮蠹科)有一中单眼。 前翅高度骨化,翅脉消失,已失去飞翔功能,其作用为保 护后翅和身体,故称为鞘翅。后翅膜质,用于飞翔,静止 时折叠藏于前翅之下。前胸发达,与中后胸明显分离。通 常可见腹节5~7节,腹末无尾尾须,尾夹等附属物。
比较部位 体色 触角
前胸背板
鞘翅
土耳其扁谷盗
长角扁谷盗
锈赤扁谷盗
赤褐色,光泽显著
黄褐色至赤褐色,光泽不显著
赤褐色,光泽显著
雄虫末3节两侧缘各自向端部略扩 雄虫末3节两侧缘近于平行。雌虫触 触角为念珠状,且短小,雄虫触角
第三节 储藏物昆 虫的分类
八、鞘翅目Coleoptera
鞘翅目为完全变态。蛹为离蛹,柔软,色浅。鞘翅目昆虫在 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几乎各种栖息场所均有其存在。食 性也极其复杂,有肉食性,如虎甲、步甲等;植食性占大多 数,其中有取食植物的根、茎、叶的,或钻蛀入植物组织内, 或取食植物的种子及花果部分;还有一些种类以真菌为食。 此外还有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及少数寄生性的种类。所 以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常见仓储害虫
![常见仓储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fab1071bb7360b4c2e3f644c.png)
甲虫类,1、玉米象,2、谷蠹,3、赤拟谷盗,4、锯谷盗,5、长角扁谷盗,6、绿豆象,7、豌豆象,8、蚕豆象,9、大谷盗,10.黑皮蠹。
蛾类,1、麦蛾,2、印度谷螟,3、粉斑螟,4、地中海粉螟,5、粉虱。
螨类,主要是粉螨。
1玉米象1.1.1.1百科名片玉米象玉米象成虫:体长2.9~4.2毫米。
体暗褐色,鞘翅常有4个橙红色椭圆形斑(见图)。
喙长,除端部外,密被细刻点。
触角位于喙基部之前,柄节长,索节6节,触角棒节间缝不明显。
前胸背板前端缩窄,后端约等于鞘翅之宽,背面刻点圆形,沿中线刻点多于20个。
鞘翅行间窄于行纹刻点。
前胸和鞘翅刻点上均有一短鳞毛。
后翅发达,能飞。
雄虫阳茎背面有两纵沟,雌虫“Y”字形骨片两臂较尖。
1.2概述分类地位: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的1种。
种属分布:世界性分布。
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惟新疆尚无记录。
1.3形态特征玉米象卵:椭圆形,长约0.65-0.70mm,宽约0.28-0.29mm,乳白色.半透明.下端稍圆大,上端逐渐狭小,上端着生帽状圆形小隆起;谷象的卵与其相似。
玉米象幼虫:体长2.5-3.0mm,乳白色,体多横皱,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全体肥大粗短,略呈半球形.无足.头小,淡褐色,略呈楔形.谷象幼虫与其相似。
玉米象蛹:体长3.5-4.0mm,椭圆形,乳白色至褐色.头部圆形,喙状部伸达中足基节.前胸背板上有小突起8对,其上各生1根褐色刚毛.腹部10节,腹末有肉刺1对。
玉米象成虫:体长2.9~4.2毫米。
体暗褐色,鞘翅常有4个橙红色椭圆形斑(见图)。
喙长,除端部外,密被细刻点。
触角位于喙基部之前,柄节长,索节6节,触角棒节间缝不明显。
前胸背板前端缩窄,后端约等于鞘翅之宽,背面刻点圆形,沿中线刻点多于20个。
鞘翅行间窄于行纹刻点。
前胸和鞘翅刻点上均有一短鳞毛。
常见储粮害虫
![常见储粮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b86703843968011ca2009109.png)
常见储粮害虫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常见储粮害虫2008年整理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
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
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
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
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
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
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
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
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
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
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
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
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
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
重要储粮害虫
![重要储粮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896671c658f5f61fb736668b.png)
重要储粮害虫一、重要储粮害虫1、鞘翅目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bricius)、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Duval、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ugineus (Stephens)、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namensis (Linnaeus)2、鳞翅目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er、印度谷蛾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粉斑螟Ephestia cautella (Walker)3、啮虫目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odonnel、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 (Enderlein)4、蛛形纲真螨目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粗脚粉螨Acarus siro Linnaeus二、按为害场所分1、原粮仓库(为害稻谷、小麦、玉米等)谷蠹、米象、玉米象、锈赤扁谷盗、锯谷盗、麦蛾、印度谷蛾、粉斑螟、嗜卷书虱、嗜虫书虱2、粮食加工厂赤拟谷盗、杂拟谷盗、粉斑螟、腐食酪螨、粗脚粉螨3、成品粮(1)大米:赤拟谷盗、杂拟谷盗、米象、粉斑螟(2)小麦粉:赤拟谷盗、杂拟谷盗三、按为害方式1、蛀食性谷蠹、米象、玉米象、麦蛾、印度谷蛾、粉斑螟2、非蛀食性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嗜虫书虱、嗜卷书虱、腐食酪螨、粗脚粉螨《LS/T 1211-2008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虫粮等级划分。
重要储粮害虫
![重要储粮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896671c658f5f61fb736668b.png)
重要储粮害虫一、重要储粮害虫1、鞘翅目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bricius)、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Duval、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ugineus (Stephens)、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namensis (Linnaeus)2、鳞翅目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er、印度谷蛾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粉斑螟Ephestia cautella (Walker)3、啮虫目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odonnel、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 (Enderlein)4、蛛形纲真螨目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粗脚粉螨Acarus siro Linnaeus二、按为害场所分1、原粮仓库(为害稻谷、小麦、玉米等)谷蠹、米象、玉米象、锈赤扁谷盗、锯谷盗、麦蛾、印度谷蛾、粉斑螟、嗜卷书虱、嗜虫书虱2、粮食加工厂赤拟谷盗、杂拟谷盗、粉斑螟、腐食酪螨、粗脚粉螨3、成品粮(1)大米:赤拟谷盗、杂拟谷盗、米象、粉斑螟(2)小麦粉:赤拟谷盗、杂拟谷盗三、按为害方式1、蛀食性谷蠹、米象、玉米象、麦蛾、印度谷蛾、粉斑螟2、非蛀食性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嗜虫书虱、嗜卷书虱、腐食酪螨、粗脚粉螨《LS/T 1211-2008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虫粮等级划分。
常见仓储害虫
![常见仓储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ebe5b6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4.png)
常见仓储害虫在仓储领域,害虫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它们不仅会损害储存的货物,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带来卫生和安全隐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常见的仓储害虫。
首先要提到的是谷蠹。
谷蠹是一种小型的甲虫,成虫体长约 2 3 毫米。
它们喜欢蛀食谷物,特别是稻谷、小麦等。
谷蠹的幼虫在粮食内部钻洞,导致粮食破碎、粉化,大大降低了粮食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而且,谷蠹繁殖速度较快,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迅速蔓延,给仓储带来严重威胁。
米象也是常见的仓储害虫之一。
米象的外形有点像缩小版的大象,因此得名。
它们主要侵害大米、玉米等粮食作物。
米象的成虫会在粮食颗粒上产卵,幼虫孵化后就在粮食内部生长发育,使粮食出现孔洞,并且容易发霉变质。
印度谷螟是另一种令人头疼的仓储害虫。
这种害虫的幼虫喜欢吐丝结网,常常把粮食包裹在丝网中,形成一个个“虫茧”。
印度谷螟不仅会危害谷物,还会侵害干果、药材等。
它们的幼虫食量很大,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损失。
赤拟谷盗也是仓储中常见的“破坏分子”。
成虫呈长椭圆形,赤褐色至褐色。
赤拟谷盗喜欢群居,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污染粮食。
它们还会加速粮食的陈化,降低粮食的品质。
除了以上几种,豆象也是不容忽视的仓储害虫。
常见的有绿豆象、蚕豆象等。
它们专门侵害豆类作物,在豆粒内产卵和发育,使豆子失去发芽能力和食用价值。
仓储害虫之所以能够在仓库中生存和繁衍,与仓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充足的食物来源,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因此,预防仓储害虫的关键在于控制仓储环境。
要保持仓库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仓库内的杂物和灰尘,减少害虫的藏身之处。
同时,要做好通风工作,控制仓库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出现高温高湿的环境。
对于储存的货物,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没有害虫和虫卵混入。
在防治仓储害虫时,还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物理防治包括使用防虫网、高温暴晒、低温冷冻等方法。
防虫网可以阻止害虫进入仓库,高温暴晒和低温冷冻能够杀死害虫和虫卵。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https://img.taocdn.com/s3/m/8bc19228caaedd3383c4d394.png)
31.四点谷蛾 :Tinea tugurialis Meyrick(图31)分类地位:鳞翅目 (Lepidolptera) 谷蛾科 (Tineidae)形态特征:体长~,翅展长~,灰褐色。
头顶有一簇直丛毛。
复眼黑色、无单眼。
下梭形,翅端稍尖,翅面淡灰褐色,在外横线中央,有一黑斑点,中横线有一上、下并列的黑斑点,内横线近后缘有一大黑斑点。
生活习性:成虫在温带地区常于3月底至4月初发现。
成、幼虫均喜栖息在粮仓墙基、堆垛边角、加工厂副产品库、有地脚粮的提升机底座等处。
成虫爬行迅速,老熟幼虫常吐丝缀粉屑群集结茧化蛹越冬。
经济意义:主要以幼虫危害面粉、米糠、地脚粮、淀粉、药材等,是米、粉加工厂常见的储粮害虫。
分布:国内除西藏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发生。
图31四点谷蛾32.粉缟螟P yralis farinalis Linnaeus(图32)形态特征:成虫雄体长8毫米,翅展17毫米,雌体长11毫米,翅展25毫米。
复眼黑褐色,表面有灰白色网状纹,具单眼。
下唇须发达,伸向前方,喙发达约为下唇须长的4倍。
前翅宽大呈三角形,近内横线和外横线处各有一白色波带状带纹,其中内横线的波状带纹中段略向外方凸出,内横线内方外横线为赤褐色,两横线之间为淡黄色,翅脉R3-5共柄,缺1A和3A。
后翅淡黑色,也有不明显的白色波带状带纹,翅脉R S在中室外有一小段与S C+R1靠近,M2和M3共柄。
雄外生殖器抱握器呈片状末套形,外侧缘从端部至中段呈倾斜状。
抱握器上着生短而稀疏的茸毛。
囊形突较短,仅为抱握器长的1/6,爪形突不分裂,额形突出长,端部呈弯钩状,阳茎几乎与抱握器等长,其端部弯而尖。
雌交配节横长方形,前棒较后棒长,交配囊长颈瓶形,囊内无交配刺,交配孔至阴道有一段骨化管道。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仓库上部木板、梁柱缝隙或地板、砖石、泥土下作强韧薄茧并潜伏其中越冬。
越冬虫茧常聚集成团或连绵数尺不易剥落。
越冬幼虫至翌春化蛹,成虫在6-10月相继羽化。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种](https://img.taocdn.com/s3/m/5df90db86294dd88d0d26b78.png)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1.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图1)英文名:ric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
形态特征: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十分相似。
成虫体长2.3~3.5mm。
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背面不发亮或略有光泽。
触角8节,第2一7节约等长。
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
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l个红褐色斑,后翅发达。
雄虫阳茎背面均匀隆起,雌虫的“Y"形骨片两侧臂末端钝圆,两侧臂间隔约等于两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性: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年发生4一12代。
在我国贵州省,一年4一5代,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一52d,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一40d。
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天产卵2一3粒,在适宜条件下雌虫一生产卵多达576粒。
幼虫在寄主内蛀食为害,经历4龄。
在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4 d一6.5d,幼虫期18.4 d一22d,蛹期8.3 d一14d,预蛹期3d,完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一40d。
又据报道,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完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下需26d,在21℃下需43d,在18℃下需96d。
成虫寿命约7一8个月,最多达2年之久。
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一34℃,最适温度为26℃一31℃;发育的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一100%,最适的相对湿为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种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分布:内蒙古、四川、福建、江西、贵州、湖南、云南、广东、广西。
图1米象2 312.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图2)英文名:maiz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mm,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背面稍有光泽。
常见的储粮害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d93467bcd15abe23492f4d1d.png)
常见的储粮害虫 2010-03-0517:27:44|害虫名称图片成虫主要形态特征玉米象体长3—4.5mm,圆筒形,褐色或黑褐色,略有光泽;头部小,略呈三角形,喙前伸呈象鼻状;触角膝状8节,第3节较长,与第4节相比为5:3;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两鞘翅肩部和端部各有一橙色椭圆形斑,有后翅。
谷蠹体长2—3mm,长圆筒形,暗赤褐色,有光泽;触角鲶片状10节,末节扁平膨大;前胸背板中央隆起,表面着生许多小齿突,前缘大而明显,后半部呈颗粒状。
大谷盗体长6.5—10mm,扁平长椭圆形,漆黑色,无毛,有光泽;头三角形,上鄂发达外露;触角棍棒状11节,第7—10节略向内侧扩张呈锯齿状;前胸背板倒梯形,两前缘角突出,后缘与鞘翅呈颈状相连。
赤拟谷盗体长3—4mm,长椭圆形,赤褐色至褐色;触角11节,末端显著膨大呈锤状;复眼较大,两复眼在腹面距离约等于复眼横直径宽度。
咖啡豆象体长3—4.5mm,短椭圆形,暗褐色,密生细毛;触角11节,较长,3—8节细长丝状,黄褐色,9—11节扁平膨大呈三角形,黑色;足细长;腹末末臂板外露部分呈三角形。
绿豆象体长2—3mm,近卵形,体色、斑纹多变异,通常可分为暗色型和明色型两类。
触角11节。
前胸背板圆锥形,后缘中央有两个并列的长椭圆形瘤状突起,上面密被白色绒毛;后足腿节腹面内缘齿突长而直。
蚕豆象体长4.5—5mm,椭圆形,灰褐色,虫体密被绒毛;前胸背板后缘中央白毛斑呈三角形,两侧缘齿突齿尖向两侧平行伸展;前足腿节大部分及胫节、跗节为赤褐色;两鞘翅末端近1/3处的白毛斑呈狭长的双弧形;腹末臂板两侧黑斑不明显,,白毛斑不呈“T”字型。
后足腿节腹面内缘齿突长而直。
麦蛾体长4—7mm,翅展8—16mm,灰黄色,有缎样光泽;头顶平滑无纵毛;前翅竹叶型,灰黄色,后缘毛较长;后翅菜刀形,淡灰黑色,后缘毛特长,远大于前翅面宽。
印度谷蛾体长6—97mm,翅展13—18mm,虫体密被赤褐色和灰褐色鳞片。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三)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三)](https://img.taocdn.com/s3/m/81f150990508763231121298.png)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三)21.亚扁粉盗(图21)英文名:depressed flour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形态特征:体长2.5—3.0毫米,宽0.9—1.0毫米,红褐色,有光泽。
头部中纵凹浅,多少明显;颊高于唇基,向后突出,从背方遮盖复眼端部区域;复眼多数情况下小,腹面观,复眼间距为其横径的2.7—4.1倍。
前胸背板横宽,两侧略圆至两侧近平行,刻点小而颇密,近两侧的刻点稀,在两侧基半部通常有无刻点小区。
鞘翅稍扁平,有刻点行,刻点小而密,行间有一列刻点,部分个体内侧的行间有两行不规则刻点。
生活习性:该种大量生活于树皮下。
在仓库内,通常与玉米象等其他害虫生活在一起,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常发生于谷物及谷物制品中。
此外,也发现于生姜、花生和椰子仁干等货物内。
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
经济意义:为第二食性害虫,取食储藏的谷物及面粉等。
分布: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
图21亚扁粉盗22.姬粉盗Palorus ratzeburgi Wissmann(图22)英文名:small-eyed flour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形态特征:体长2.4—3.0毫米,宽0.9—1.0毫米,褐色至暗褐色,有中等强的光泽。
头布中等密的刻点;颊不突出不隆起,与唇基几乎位于同一水平,稍高于触角着生处;复眼小,背面观,复眼长度不大于小盾片的宽度;眶上脊十分突出。
前胸背板宽大于长,最宽处位于近端部,有时两侧缘近平行;中区刻点小,刻点间距约为4—5个刻点直径,两侧刻点粗大,刻点间距为1—2个刻点直径。
鞘翅有刻点行,行间扁平且有1行刻点。
生活习性:大量生活于树皮下。
在粮仓内也普遍发生,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多与玉米象、米象生活在一起。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https://img.taocdn.com/s3/m/009dcb48a6c30c2259019ecc.png)
21.亚扁粉盗(图21)英文名:depressed flour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形态特征:体长—毫米,宽—毫米,红褐色,有光泽。
头部中纵凹浅,多少明显;颊高于唇基,向后突出,从背方遮盖复眼端部区域;复眼多数情况下小,腹面观,复眼间距为其横径的—倍。
前胸背板横宽,两侧略圆至两侧近平行,刻点小而颇密,近两侧的刻点稀,在两侧基半部通常有无刻点小区。
鞘翅稍扁平,有刻点行,刻点小而密,行间有一列刻点,部分个体内侧的行间有两行不规则刻点。
生活习性:该种大量生活于树皮下。
在仓库内,通常与玉米象等其他害虫生活在一起,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常发生于谷物及谷物制品中。
此外,也发现于生姜、花生和椰子仁干等货物内。
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
经济意义:为第二食性害虫,取食储藏的谷物及面粉等。
分布: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
图21亚扁粉盗22.姬粉盗Palorus ratzeburgi Wissmann(图22)英文名:small-eyed flour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形态特征:体长—毫米,宽—毫米,褐色至暗褐色,有中等强的光泽。
头布中等密的刻点;颊不突出不隆起,与唇基几乎位于同一水平,稍高于触角着生处;复眼小,背面观,复眼长度不大于小盾片的宽度;眶上脊十分突出。
前胸背板宽大于长,最宽处位于近端部,有时两侧缘近平行;中区刻点小,刻点间距约为4—5个刻点直径,两侧刻点粗大,刻点间距为1—2个刻点直径。
鞘翅有刻点行,行间扁平且有1行刻点。
生活习性:大量生活于树皮下。
在粮仓内也普遍发生,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多与玉米象、米象生活在一起。
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幼虫期随湿度增加而缩短。
但当相对湿度70%以上时,大量霉菌滋生,对食物有影响。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db847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9.png)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一、储粮害虫的危害储粮害虫是指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对粮食及其产品造成损害的昆虫。
它们以粮食为食物和繁殖的场所,会导致粮食的质量下降、减少粮食的可用性,甚至引发粮食霉变、污染等问题。
因此,储粮害虫的防治至关重要。
二、常见储粮害虫1. 谷蠹谷蠹是最常见的储粮害虫之一,其成虫体长约3-4毫米,呈暗褐色。
谷蠹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在粮食中产卵和孵化,幼虫以粮食为食,从而破坏粮食的完整性和质量。
2. 红蚁红蚁是储粮害虫中的一种,其体长约2-5毫米,呈红色。
红蚁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啃食粮食,造成粮食的破损和减少。
3. 银鱼银鱼是常见的储粮害虫之一,其体长约1-2厘米,呈银白色。
银鱼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啃食粮食,造成粮食的破损和减少。
三、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1. 清理和消毒在储粮仓库开始运行之前,应对仓库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
清理包括清除杂物、积尘和粮食残渣,以减少害虫的藏身之处。
消毒则是使用适当的杀虫剂对仓库进行喷洒,以杀死已经存在的害虫和它们的卵。
2. 密封和隔离储粮仓库应该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害虫的侵入。
同时,不同批次的粮食应该进行隔离储存,以防止害虫在粮食之间传播。
3. 温度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通过控制仓库的温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繁殖速度。
一般来说,较低的温度可以延缓害虫的生命周期,减少害虫的危害。
4. 气体灭虫气体灭虫是一种常用的储粮害虫防治技术。
通过在密闭的仓库中释放一定浓度的灭虫气体,可以杀死害虫和它们的卵,达到防治的效果。
常用的灭虫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氮气和磷化氢等。
5. 粮食加工和贮存条件控制在粮食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粮食的损伤和污染,以降低害虫的滋生和繁殖。
同时,合理控制粮食的湿度和通风条件,可以有效地防止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四、储粮害虫防治的重要性储粮害虫的防治是保障粮食质量和储存安全的重要措施。
只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粮食的质量和数量,避免粮食的损失和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三)21.亚扁粉盗(图21)英文名:depressed flour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形态特征:体长2.5—3.0毫米,宽0.9—1.0毫米,红褐色,有光泽。
头部中纵凹浅,多少明显;颊高于唇基,向后突出,从背方遮盖复眼端部区域;复眼多数情况下小,腹面观,复眼间距为其横径的2.7—4.1倍。
前胸背板横宽,两侧略圆至两侧近平行,刻点小而颇密,近两侧的刻点稀,在两侧基半部通常有无刻点小区。
鞘翅稍扁平,有刻点行,刻点小而密,行间有一列刻点,部分个体内侧的行间有两行不规则刻点。
生活习性:该种大量生活于树皮下。
在仓库内,通常与玉米象等其他害虫生活在一起,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常发生于谷物及谷物制品中。
此外,也发现于生姜、花生和椰子仁干等货物内。
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
经济意义:为第二食性害虫,取食储藏的谷物及面粉等。
分布: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
图21亚扁粉盗22.姬粉盗Palorus ratzeburgi Wissmann(图22)英文名:small-eyed flour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形态特征:体长2.4—3.0毫米,宽0.9—1.0毫米,褐色至暗褐色,有中等强的光泽。
头布中等密的刻点;颊不突出不隆起,与唇基几乎位于同一水平,稍高于触角着生处;复眼小,背面观,复眼长度不大于小盾片的宽度;眶上脊十分突出。
前胸背板宽大于长,最宽处位于近端部,有时两侧缘近平行;中区刻点小,刻点间距约为4—5个刻点直径,两侧刻点粗大,刻点间距为1—2个刻点直径。
鞘翅有刻点行,行间扁平且有1行刻点。
生活习性:大量生活于树皮下。
在粮仓内也普遍发生,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多与玉米象、米象生活在一起。
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幼虫期随湿度增加而缩短。
但当相对湿度70%以上时,大量霉菌滋生,对食物有影响。
在25℃及30℃的温度下,幼虫能耐干燥的条件,在相对湿度20%时仍能正常发育,但在相对湿度10%的条件下不能发育。
在30℃及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幼虫也不能完成发育,可能由于霉菌大量滋生之故。
经济意义:为第二食性害虫,取食储藏的谷物及面粉等。
分布: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图22姬粉盗23.谷象Sitophilus granarius(Linnaeus)(图23)英文名:granary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4.7mm。
圆筒状,背方相当隆起,栗褐色或黑色,发红发亮。
喙细长,圆筒状,略弯,其长约为前胸的2/3。
触角8节,位于喙的基部;末节膨大,其长稍小于宽的2倍,端部尖。
前胸背板刻点大而稀,顶区的刻点长卵圆形。
鞘翅颜色单一,无淡色斑。
后翅退化,丧失飞翔能力。
生活习性: 谷象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因地而异。
在加拿大和前苏联北部一年l代;在前苏联南部年发生2~3代;在美国东部地区年发生4代,在印度及某些热带国家多达7~8代。
当粮温下降到15℃以下时停止发育和繁殖。
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30℃,最适相对湿度为70~80%。
主要以成虫越冬。
越冬场所主要在仓内的潮湿阴暗处,也可转移到仓库附近的砖瓦石块下、草堆、垃圾堆、杂草根际或树皮下越冬。
春天,当温度回升至11~12℃时成虫开始取食,12.5~13℃时少数成虫开始交尾。
交尾结束后雌虫钻入粮堆内产卵。
雌虫用喙先在种子表面做卵窝,然后产卵于其中,并用粘液封口。
雌虫产卵100~400粒,平均150粒。
幼虫在粮粒内发育,共有4龄。
在25℃及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4.5~5d,幼虫期22~24.5d,蛹期8~16d。
成虫羽化后在粮粒内停留数日才爬出来活动。
在最适条件下,完成l 个发育周期需要28~43d。
最适合于发育的食物含水量为15~17.5%。
经济意义:在世界的温带地区,谷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储粮害虫。
成虫幼虫都可为害,为初期性害虫。
l头谷象幼虫平均消耗谷物约30mg,同时形成6mg粉屑。
危害严重时,对玉米造成的重量损失可达22.5%一23.6%,对小麦造成的损失达50%以上。
谷象除为害谷物之外,还为害豆类、薯干、干果及中药材。
分布:新疆、甘肃。
♂♀21图23 谷象1.成虫;2.成虫腹末侧面;24.黑毛皮蠹Attagenus unicolor japonicus Reitter(图24)英文名:black carpet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皮蠹科(Dermestidae)。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mm,椭圆形,体壁为单一黑色,仅在前胸背板边缘与鞘翅基部被金黄色毛外,余为褐色毛。
触角11节,触角棒3节。
雌虫触角末节略长于第9~10节之和,雄虫触角末节大约为第9~10节之和的3倍。
后足第一跗节短于第二跗节的一半,第二跗节与第五跗节等长,第三、四跗节几乎等长。
黑毛皮蠹A. unicolor japonicus与短角褐毛皮蠹A. unicolor simulans、暗褐毛皮蠹A. brunneus的主要区别见表6-6。
表6-6 黑毛皮蠹和短角褐毛皮蠹、暗褐毛皮蠹成幼虫外部形态的主要区别虫比较部黑毛皮蠹短角褐毛皮蠹暗褐毛皮蠹生活习性:一般情况下,黑毛皮蠹一年发生1代。
完成一个世代至少需要6个月,长者可达3年。
成虫常发生于4~8月,幼虫出现于6~9月,蛹出现于来年4~6月。
在18℃、24℃和30℃时,卵期分别为22d、10d和6d。
在25~30℃时,幼虫期为65~184d。
在18℃、24℃和30℃时,蛹期分别为18d、9d和5.5d。
在29℃时,成虫的寿命为15~25d。
成虫常常飞到室外,取食花粉、花蜜或菌类补充营养后,在野外或飞回室内进行交尾,然后再在储藏物中产卵。
雌虫产卵量为50~100粒。
经济意义:食性复杂,但主要危害动物性储藏物,如皮张、干鱼、海产品、动物性中药才、毛呢、地毯、羽毛制品等,也危害成品粮和油料、蚕丝和动物标本等,是中药材、粮食、食品、家庭储藏物品的主要害虫。
分布:国内东半部大部分省区。
图24黑毛皮蠹1.成虫(仿张生芳)25.花斑皮蠹:Trogoderma variabile Ballion(图25)英文名:warehouse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 皮蠹科(Dermestidae)形态特征:体长2.2~4.4mm,宽1.1~2.3mm。
头及前胸背板表皮黑色,鞘翅表皮褐色至暗褐色并有淡色花斑。
鞘翅上的淡色毛着生于淡色斑上,形成清晰的亚基带环、亚中带及亚端带,但有时翅上的花斑变异很大。
触角11节,雄虫触角棒7~8节,末节长于第9节、第10节之和,雌虫触角棒4节。
雄虫第9腹节背板内缘呈波状,阳茎桥极狭窄;雌虫交配囊内的骨片大,长约0.5mm,一侧着生多数小齿。
生活习性:在自然界,花斑皮蠹多生活于某些蜂类的巢内,取食死蜂。
在仓房和居室内也十分普遍,取食谷物及多种储藏物。
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越冬。
在最适宜温度30℃下,产卵前期1~2天,产卵持续2~6天,卵期5~6,幼虫期约20天,蛹期3~4天,完成1个发育周期约1个月。
雌虫产卵100~120粒,散产于粮粒之间,幼虫常群集取食、化蛹。
一般认为,该虫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5℃~37.5℃,最适宜发育温度为30℃,最适的相对湿度为70%,成虫寿命8~58天。
经济意义:幼虫严重危害多种仓储谷物及其制品、蚕丝、中药材及其他动物性收藏品,为花斑皮蠹属害虫中当前国内分布最广、危害最甚的种类。
分布: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南、四川、贵州、浙江、广东。
图25花斑皮蠹26.小圆皮蠹Anthrenus verbasci Linnaeus(图26)英文名:varied carpet beetle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 皮蠹科(Dermestidae)形态特征:体长1.7~3.8mm,宽1.1~2.3mm。
卵圆形。
前胸背板侧缘及后缘中央有白色鳞片斑,鞘翅上有3条由黄色及白色鳞片构成的波状横带。
鳞片呈长三角形,端部钝。
复眼内缘不凹入。
触角11节,触角棒3节。
,触角窝深而界限分明,触角窝的长度约为前胸背板侧缘的1/2。
生活习性:多发生于居民区附近。
幼虫取食干燥的节足动物尸体,也经常转入仓内危害。
通常一年1代,在北温带个别地区两年1代,在南部地区偶见一年2代。
每代历时7~14个月。
以幼虫越冬,翌年早春开始取食、化蛹,5~6个月,其间脱皮4~19次,一般5~7次。
幼虫往往发生滞育,滞育的产生取决于虫体的内在因素,但所持续时间与日照长短有关。
蛹期在25℃下9天。
成虫羽化后在末龄幼虫皮内静伏4~8天才开始活动。
在室温下,雄虫寿命18天,雌虫22天。
经济意义:严重危害蚕丝、动物性药材、动物标本、毛及羽毛制品、谷物及种子等。
分布: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甘肃、陕西、宁夏、新疆、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青海。
图26小圆皮蠹27.小露尾甲Carpophilus pilosellus Motschulsky(27)英文名: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 露尾甲科(Nitidulidae)形态特征:体长1.7~2.8mm。
椭圆形,黄褐色至暗褐色。
背面密布刻点,着生淡黄色毛,腹末两背板不被鞘翅遮盖。
触角第2、第3节等长。
前背折缘密布粗大刻点。
中胸腹板中央无纵隆脊,中足基节窝后缘线向内延伸终止于后胸前侧片前部,腋域小。
雄虫后足胫节基部1/3细而两侧略平行,由此向端部方向显著加宽。
雄虫的阳基侧突细长。
该种的外形与脊胸露尾甲和干果露尾甲极相似,但后两种雄虫的阳基侧突相对粗短。
另外,小露尾甲雄虫后足胫节基部1/3细,端部2/3明显加宽,而脊胸露尾甲雄虫后足胫节由基部至端部逐渐加宽,基部1/3并不如此细。
生活习性:广泛发生于粮仓、面粉厂、粮油加工厂、啤酒厂、土特产仓库及中药材仓库。
经济意义:为储藏谷物的重要害虫。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甘肃、陕西、山西、山东、福建、台湾;日本,越南,印度。
图27小露尾甲28.酱曲露尾甲Carpophilus dimidiatus(图28)英文名:driedfruit beetle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 露尾甲科(Nitidulidae)形态特征:体长2~3.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