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子福归江东》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下册 送沈子福归江东 1课件 沪教
![五年级语文下册 送沈子福归江东 1课件 沪教](https://img.taocdn.com/s3/m/6f83429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5.png)
评解
这首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感情真挚,语言明快,风格清丽,是王维 的代表作之一。尤其最后两句,想象奇妙, 余音袅袅。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赏析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 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 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 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 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 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
赏析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这是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 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 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不详。 罟(ɡǔ)师:渔人,这里借指般夫。 临圻(qí):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译文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渡口杨柳依依,行客稀少,艄公摇起桨驶向临圻。
【高中语文】送沈子福归江东ppt精品课件3
![【高中语文】送沈子福归江东ppt精品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f3706339581b6bd97f19eace.png)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 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 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 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体验与运用
人生自古伤别离,离别总是在杨柳依依 的春天里,在人流攘攘的站台上;在血浓 于水的亲人之间,在满写着师生情谊的校 园;有时送别的可能是自己曾走过的一段 路,或曾经历过的一段时光。 请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 次别离,用化虚为实的写法,写一小文段 (80-120字),表达自己离别时的(惆怅、 孤寂、伤感、鼓励、劝勉等)情绪。 全班交流。
“柳” 送
“春色”送
“月” 送
离心比杨柳,萧飒不胜秋。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探究问题:上面这些诗句在技巧上都有
什么特别之处?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句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 就是将无形的抽象的心理状态, 用有形的景物状态去加以表现。 形象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 染力。
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 内涵,把自己当成作者,走进 作者的内心深处。
请在诗中找出你认为最能 传递诗人感情的词句,并谈 谈你的感受。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 君归”这句,作者把自己对友人 的思念之情比作无边春色,遍布 人间,相伴离人归去。把别离的 依依不舍、别情的深广无际,都 形象地表达出来了,意味深长。
分组讨论
我们还学过哪些诗句不是直 接说我送你,而是用外物来表达离 情的?都有哪些物呢?请结合有 关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小组交流讨论,组长负责记录交流结果,
语文《送沈子福归江东》 课件(共21张PPT)
![语文《送沈子福归江东》 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0e80c1276c66137ee06193c.png)
杨柳;渡头;
题型二:明确情感
链接高考1:请根据诗句进行配对。
Hale Waihona Puke 一、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
君归 二、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 人愁 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 我情 四、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 蹉跎
A、别后情景的想象, 担忧牵挂 B、离别的忧伤 C、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D、情深意长的勉励 E、深情厚谊
五、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
里长
第句
一、惟有相思似春 色,江南江北送君 归
C、对友人的依 依不舍
比喻,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 色,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 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 光,无处不在。
14
第句
二、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愁
B、离别的忧伤
一曲离别两行泪, 更知何地再逢君?
15
第句
三、桃花潭水深千 尺,不及汪伦赠我 情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 具体诗句分析。 答: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 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 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 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 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
——送别诗鉴赏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 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 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 重离别。
题型一:明确意象
意象
一、习俗类 二、空间类 三、时间类 四、景物类
空间类:长亭、 南浦、渡口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时间类:日暮、月夜
题型二:明确情感
链接高考1:请根据诗句进行配对。
Hale Waihona Puke 一、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
君归 二、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 人愁 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 我情 四、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 蹉跎
A、别后情景的想象, 担忧牵挂 B、离别的忧伤 C、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D、情深意长的勉励 E、深情厚谊
五、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
里长
第句
一、惟有相思似春 色,江南江北送君 归
C、对友人的依 依不舍
比喻,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 色,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 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 光,无处不在。
14
第句
二、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愁
B、离别的忧伤
一曲离别两行泪, 更知何地再逢君?
15
第句
三、桃花潭水深千 尺,不及汪伦赠我 情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 具体诗句分析。 答: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 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 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 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 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
——送别诗鉴赏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 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 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 重离别。
题型一:明确意象
意象
一、习俗类 二、空间类 三、时间类 四、景物类
空间类:长亭、 南浦、渡口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时间类:日暮、月夜
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20页PPT
![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2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705b5e70f524ccbff021841c.png)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 师荡桨向临圻。 惟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 师荡桨向临圻。 惟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
送沈子福归江东优秀课件4 粤教版
![送沈子福归江东优秀课件4 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7c42e5770bf78a65295473.png)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鉴赏:本诗又题《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 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 一首送别诗。这里一个“新”字,一扫与离愁 别恨相联的孤寂惨淡的情绪,而使诗歌的基调 趋于乐观开朗。这两句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 而是寓含着依依惜别的挚情,“春雨”、“杨 柳”等词在中国传统诗歌中素来有象征离情别 绪之意,从而曲折地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心 情。
送别诗的类别
1、亲人间的、情人间的离别之情。 2、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 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3、还有一类,那就是无论是送人的还是被送 的,都不是主人,如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 宿别》、杜牧的《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 牧欲赴官归京》、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 权德舆的《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等,这里的送 者和行者,都是旅途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其送 别的情绪则别有一番味道,让人深思,耐人寻 味了。
写作特点
1、借景抒情 杨柳谐音“留”,衬作者依依不舍之情。 2、比喻 将抽象的相思之情比喻成可视的春色(春色 充满生机与希望) 3、虚实结合 实景“渡头送客”与虚景“江南江北送君归” 相 结合,写出作者对友人友情之深。
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千百年来, 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 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 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 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 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 之水源远流长。特别是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 社会生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 “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明确送别诗鉴赏方法: 抓意象:长亭、月、酒、流水、杨柳、渡口、
芳草、远山、晚风、笛声、夕阳等
析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对比、
用典、想象、比喻、拟人等
悟情感:
离别时:不舍、眷恋、离愁别恨 对友落寞与茫然
你知道古人送别之际常会做哪些事吗? 1.折柳赠别
实、真诚的情感。为答谢汪伦的盛情,临别之
际,李白作了这首诗以赠汪伦。到宋时,汪伦
的子孙还珍重地保存着这首赠诗。
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鉴赏:本诗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 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里一个 “新”字,一扫与离愁别恨相联的孤寂惨淡的 情绪,而使诗歌的基调趋于乐观开朗。这两句 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寓含着依依惜别的 挚情,“春雨”、“杨柳”等词在中国传统诗 歌中素来有象征离情别绪之意,从而曲折地表 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称“王孟”。字摩诘, 21岁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 丞,世称王右丞。张九龄做宰相,深受重用,心态 积极,写了一些思想积极、情调激昂的政治诗、边 塞诗。
• 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执政,作者深受打击,仍 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和好友赏游山水, 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此时的诗歌多“中有画, 画中有诗 ”。
• 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捕捉当伪官。后战乱平息他被 官府审讯,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弟又恳请 免官换兄性命,王维免于死难。变化无常的政局使 作者消沉下来,心向佛门,故称其为“诗佛”。
题解
文学常识— 江东(江左):指安徽芜湖以下的 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 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送别诗的类别
1、亲人间的、情人间的离别之情。 2、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 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友人去做官 被贬 远征 远游……
• 明确送别诗鉴赏方法: 抓意象 析手法 悟情感 常见意象:
唯有垂杨管别离 今日送君须尽醉 古代送别诗中常常驻足在凄清的长亭 人自伤心水自流 明月有光人有情
清新 、闲适、静穆、淡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写景动静结合
北宋的苏轼曾说:“味摩 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
王维(701— 761)
诗人、 画家
•
传说,王维曾给歧王李范画过一幅
《巨石图》,歧王一有时间就细细观赏,常
常恍恍惚惚地进入画中的空古幽静的境界。
一天,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一块巨石
将江南江北的春色与作者对友人的相思之情联系 起来,伴随友人归去,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2.虚实结合
实景 “渡头送客”与虚景“江南江北送君归”相 结合,写出作者对友人友情之深
3.想象、比喻、拟人等
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千百 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 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 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 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 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 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 长。特别是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 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 “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
从屋里腾空飞起,冲出屋外,歧王赶紧到屋
中察看,原来是画上的巨石飞走了。后来,
到了唐宪宗时,高丽国派使臣到中国,说是
若干年前的一天从空中飞来一块巨石,上面
有王维的题字,知道是中国的宝物,现在把
这巨石送了过来。
这段故事显然是虚构的,无非是说明王
维的画神奇罢了。
• 王维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与孟浩然合
提示:第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作无处不在的春色,将抽 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作者对友人依依不 舍的眷恋之情犹如春色无处不在。
第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江南江北的春色 当作人来写,一路送友,表示自己对朋友的惜 别情之浓之深。
全诗表现手法
1.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唱歌送别 3.饮酒饯别
•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 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够 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 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①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 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探究 1、诗人用“杨柳”这个意象有什么用意?
提示: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
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渲染送别 伤感气氛。
2、 为什么写“行客稀 ”,渲染了什么样的 气氛?
行客已稀,可见渡头之冷清,渲染了凄清 的气氛,烘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第三、四句历来备受赞赏,它们分别采用 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王维
课前思考
回忆学过的王维的诗作, 说说你对王维及其诗作的印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xié 此物最相思。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背景:汪伦,安徽省泾县贾村的一位普通
村民,性格豪放,善饮酒。
天宝十三年(754),李白漫游皖南泾县
桃花潭,受到汪伦的热情款待,两人结下深厚
的友谊。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
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
•
使至塞上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王维的山水诗有的生趣盎然,清新自然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