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T160.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化合物
检测方法
GBZ/T 160.3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砷(Arsenic)及其化合物
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三、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四、砷化氢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Z/T 160.3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酚类(Phenols)化合物
一、苯酚和甲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二、苯酚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三、间苯二酚的碳酸钠分光光度法
四、β-萘酚和三硝基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五、五氯酚及其钠盐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GBZ/T 160.52—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醚类(Aliphatic ethers)化合物
二、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分光光度法
GBZ/T 160.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铍(Beryllium)及其化合物
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
GBZ/T 160.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铋(Bismuth)及其化合物
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Z/T 160.5—2004
一、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乙烷、六氯乙烷和三氯丙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和溴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三、二氯乙烷的无泵型采样器-气相色谱法
四、碘甲烷的1,2-萘醌-4-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五、1,2-二氯丙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六、二氯二氟甲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GBZ/T 160.46—2004
一、乙醚、异丙醚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职业卫生评价检测方法和标准全套
定点:1L/min 15min
否
0.1
0.2
钨及其不溶性化合物(按W计)
GBZ/T160.2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
微孔滤膜
定点:5L/min 15min
否
5
10
个体:1L/min 2~8h
五氧化二钒烟尘
GBZ/T160.2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
大型气泡吸收管
定点:5L/min 15min
采完立即加入0.5ml高锰酸钾溶液
串联两支
0.025
钼、氧化钼
GBZ/T160.1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
微孔滤膜
定点:5L/min 15min
否
不溶6
个体:1L/min 2~8h
可溶4
镍及其无机化合物(按Ni计)
GBZ/T160.1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
否
0.3
三氯化磷
GBZ/T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
多孔玻板吸收管
定点:0.4L/min 15min
否
1
2
五氧化二磷
GBZ/T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
多孔玻板吸收管
定点:1L/min 15min
否
1
五硫化二磷
GBZ/T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
否
0.05
个体:1L/min 2~8h
铅烟
GBZ/T160.1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
微孔滤膜
定点:5L/min 15min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GBZT160+GBZ2.1)
定点:1L/min 15min
褪色即停
0.03
臭氧
32-2004 氧化物
定点:2L/min 15min
串联两支
0.3
过氧化氢
定点:1L/min至淡黄色
否
1.5
二氧化硫
33-2004 硫化物
多孔玻板吸收管
定点:0.5L/min 15min
5
10
三氧化硫、硫酸
微孔滤膜
定点:5L/min 15min
定点:0.3L/min 15min
个体:0.05L/min 1~4h
无限值
甲酚(全部异构体)
10
间苯二酚
多孔玻板吸收管
定点:0.5L/min 15min
20
三硝基苯酚
微孔滤膜
定点:5L/min 15min
个体:1L/min 2~8h
无限值
Β-萘酚
0.25
0.5
五氯酚及其钠盐
大型气泡吸收管
微孔滤膜
定点:1L/min 15min
6
二乙烯基苯
定点:0.2L/min 15min
个体:0.05L/min 2~8h
50
联苯
43-2004 多苯类化合物
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
1.5
四氢化萘
44-2004 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
无限值
萘烷
60
萘
50
75
蒽、菲
玻璃纤维滤纸
定点:25L/min 15min
个体:1L/min 4~8h
无限值
苯并芘
四氯化碳
个体:0.03L/min 2~8h
145
二乙基甲酮
定点:100ml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GBZ 15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1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2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5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6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8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9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160.10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GBZ/T160.11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GBZ/T160.12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160.13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GBZ/T160.14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T160.15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GBZ/T160.16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T160.17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T160.18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GBZ/T160.19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GBZ/T160.20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GBZ/T160.21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GBZ/T160.22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GBZ/T160.23 —2004GBZ/T160.24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GBZ/T160.2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GBZ/T160.2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及其化合物GBZ/T160.2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及其化合物GBZ/T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160.3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GBZ/T160.3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化物GBZ/T160.3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T160.3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GBZ/T160.3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GBZ/T160.3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GBZ/T160.3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GBZ/T160.3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3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GBZ/T160.4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160.4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160.4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46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160.4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化合物GBZ/T160.5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GBZ/T160.5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GBZ/T160.5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T160.5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化合物GBZ/T160.5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160.5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6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GBZ/T160.5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GBZ/T160.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化合物GBZ/T160.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GBZ/T160.6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化合物GBZ/T160.6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GBZ/T160.6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GBZ/T160.6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GBZ/T160.6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化合物GBZ/T160.7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醇胺类化合物GBZ/T160.7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GBZ/T160.7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GBZ/T160.7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7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T160.7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GBZ/T160.7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GBZ/T160.7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GBZ/T160.7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GBZ/T160.79 GBZ/T160.80 GBZ/T160.8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物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化合物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1604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160.43-2004【发布单位】卫生部【标准号】GBZ/T160.43-2004【发布日期】2004-05-21【实施日期】2004-12-01【标题】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多苯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多苯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联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3.1原理空气中的联苯用活性碳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3.2仪器3.2.1活性碳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碳。
3.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3.2.3溶剂解吸瓶,5ml。
3.2.4微量注射器,10ml。
3.2.5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条件色谱柱:2m×4mm,FFAP:ChromosorbWAW=10:100。
柱温:210℃;汽化室温度:270℃;检测室温度:270℃;载气(氮气)流量:45ml/min。
3.3试剂3.3.1解吸液: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色谱峰。
3.3.2FFAP,色谱固定液。
3.3.3ChromosorbWAW,色谱担体,60~80目。
3.3.4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的联苯,再准确称量,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此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
临用前,用二硫化碳稀释成0.50mg/ml联苯标准溶液。
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GBZT 160.3-2004 铍及其化合物
前言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 B Z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 B Z2),特制定本标准㊂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铍(B e r y l l i u m)和氧化铍(B e r y l l i u mo x i d e)等]的浓度㊂本标准是总结㊁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㊂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㊂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㊂同时代替G B/T16023 1995㊂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㊂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㊂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㊂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肇平和陈桂贻㊂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㊂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㊂G B 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3.1原理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铍离子与桑色素反应生成黄绿色荧光络合物;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㊂3.2仪器3.2.1微孔滤膜,孔径0.8μm㊂3.2.2采样夹,滤膜直径40m m㊂3.2.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膜直径25m m㊂3.2.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 i n和0~10L/m i n㊂3.2.5烧杯,50m l㊂3.2.6电热板或电砂浴㊂3.2.7离心管,5m l㊂3.2.8具塞比色管,10m l㊂3.2.9荧光分光光度计㊂仪器操作参考条件:激发光波长:415n m狭缝:10n m发射光波长:540n m狭缝:8n m3.3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其他试剂为分析纯㊂3.3.1高氯酸,ρ20=1.67g/m l㊂3.3.2硝酸,ρ20=1.42g/m l㊂3.3.3盐酸,ρ20=1.18g/m l㊂3.3.4消化液,高氯酸ʒ硝酸=1ʒ9㊂3.3.5盐酸溶液,0.6m o l/L㊂13.3.6 盐酸溶液,2m o l /L ㊂3.3.7 氢氧化钠溶液,160g/L ㊂3.3.8 刚果红试纸,变色范围:pH 3.0~5.2㊂3.3.9 乙二胺四乙酸(E D T A )二钠溶液,10g/L ㊂3.3.10 桑色素溶液:称取0.05g 桑色素,溶于100m l 无水乙醇中㊂置棕色瓶中于冰箱内保存;第二天开始使用,可稳定两个月;临用前,用无水乙醇稀释10倍㊂3.3.11 缓冲液:8g 氢氧化钠和6.2g 硼酸溶于水,稀释至100m l ㊂3.3.12 标准溶液:称取0.1968g 硫酸铍(B e S O 4㊃4H 2O ),用20m l 水溶解,加入5m l 盐酸,定量转移入100m 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㊂此溶液为100μg /m l 铍标准贮备液㊂临用前,用0.6m o l /L 盐酸溶液稀释成0.01μg /m l 铍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㊂3.4 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3.4.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 /m i n 流量采集15m i n 空气样品㊂3.4.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㊂3.4.3 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㊂3.4.4 样品空白: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㊂在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㊂3.5 分析步骤3.5.1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 l 消化液,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ħ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用0.6m o l /L 盐酸溶液溶解残渣,定量转移入具塞比色管中,并稀释至10.0m l ,摇匀,取2.0m l 样品溶液于另一具塞比色管中,供测定㊂若样品液中铍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0.6m o l /L 盐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3.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在6只离心管中,分别加入0.0㊁0.20㊁0.40㊁0.60㊁0.80㊁1.0m l 铍标准溶液,各加水至2.0m l ,配成0.0㊁0.0020㊁0.0040㊁0.0060㊁0.0080㊁0.010μg 铍含量的标准系列㊂向各标准管中加入1m l 氢氧化钠溶液,摇匀;以3000r /m i n 离心10m i n ㊂将上清液倾入具塞比色管中,加入一小片刚果红试纸,用2m o l /L 盐酸溶液和0.6m o l /L 盐酸溶液调节至试纸由鲜红转为紫红色;加1m l 缓冲液和0.4m l E D T A 二钠溶液(5.9),摇匀;临测定荧光强度前,加入0.1m l 桑色素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㊂于1h 内测量荧光强度,每个浓度分别测定3次,以荧光强度均值对铍含量(μg )绘制标准曲线㊂3.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的样品荧光强度后,由标准曲线得铍的含量(μg )㊂3.6 计算3.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V o =Vˑ293273+t ˑP 101.3(1)………………………………………………式中:V o 标准采样体积,L ;V 采样体积,L ;t 采样点的温度,ħ;2G B Z /T 160.3 2004G B Z/T160.3 2004 P 采样点的大气压,k P a㊂3.6.2按式(2)计算空气中铍的浓度:…………………………………………………………C=5m V o(2)式中:C 空气中铍的浓度,m g/m3;m 测得样品溶液中铍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V o 标准采样体积,L㊂3.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3.7说明3.7.1本法的检出限为0.001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1.3ˑ10-4m 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001~0.1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3.9%~7.5%㊂3.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9.3%,平均洗脱率95.7%㊂3.7.3铍 桑色素络合物的荧光强度与溶液酸碱度有关,在0.08~0.12m o l/L氢氧化钠溶液中,荧光强度最大㊁最稳定㊂3.7.4本法条件下,1000μg S n2+㊁A s3+㊁P b2+㊁S O2-4,500μg C u2+,100μg F e3+㊁S n2+,10μg C a2+㊁M g2+,不干扰测定㊂3。
职业卫生评价检测方法和标准全套
1
项目
国家标准号
GBZ/T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铜及其化合物 GBZ/T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铜及其化合物 GBZ/T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铅及其化合物 GBZ/T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铅及其化合物 GBZ/T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铅及其化合物 GBZ/T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铅及其化合物 GBZ/T160.1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锂及其化合物 GBZ/T160.1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镁及其化合物 GBZ/T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锰及其化合物 GBZ/T160.1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汞及其化合物
采样介质
大型气泡吸收管
采样时间、流量
定点:0.5L/min 定点:5L/min 15min 15min
是否串联
串联两支
接触限值 mg/m MAC PC-TWA 0.01
3
PC-STEL 0.03
升汞(氯化汞)
大型气泡吸收管
采完立即加入 0.5ml 高锰 酸钾溶液 定点:5L/min 15min
串联两支
3
PC-STEL 0.1
微孔滤膜
个体:1L/min 定点:5L/min 个体:1L/min 定点:1L/min 定点:5L/min
否
微孔滤膜
否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钨及其不溶性化合物 (按 W 计) 五氧化二钒烟尘
多孔玻板吸收管
否
0.2 10
微孔滤膜
个体:1L/min 定点:5L/min 个体:1L/min 定点:5L/min 个体:1L/min 定点:5L/min 个体:1L/min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GBZT160GBZ2.1)
14
氨基茴香醚
溶剂解吸型硅胶管
定点:0.5L/min 15min
个体:0.05L/min 1~4h
无限值
乙醛
54-2007脂肪族醛类化合物
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
定点:0.1L/min 15min
45
丙烯醛
注射器
定点:100ml
0.3
异丁醛
热解吸型硅胶管
定点:0.1L/min 15min
个体:0.05L/min 1~4h
20
40
异戊醇
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
定点:0.1L/min 15min
个体:0.05L/min 2~8h
无限值
异辛醇
二丙酮醇
异丙醇
350
700
氯乙醇
2
丁醇
100
丙烯醇
2
3
糠醇
溶剂解吸型GDX-501管
定点:0.1L/min 15min
40
60
1,3-二氯丙醇
溶剂解吸型硅胶管
定点:0.2L/min 15min
非甲烷总烃
无限值
石蜡烟
玻璃纤维滤纸
定点:25L/min 15min
个体:2L/min 2~8h
2
4
甲基环己烷
41-2004脂环烃类化合物
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
定点:0.1L/min 15min
个体:0.05L/min2~8h
无限值
松节油
300
环己烷
250
苯
42-2007芳香烃类化合物
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
定点:0.1L/min 15min
无限值
甲醛
大型气泡吸收管
定点:0.2L/min 15min
职业卫生检测方法GBZ160检测项目使用介质及样品保存方式和期限汇总表
室温下可保存8d
4,6-二硝基邻苯甲酚
大型气泡吸收管
1
室温下样品可保存3d
52.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 醚类化合物682/1160.52-2007
乙醚、异丙醚
活性炭管,热解吸型
0.2
室温下可保存7d
正丁基缩水甘油醚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
0.2
4c冰箱中可保存10d
甲基叔丁基醚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
四澳化碳
XAD-4固体吸附剂管,溶剂解 吸型
0.2
室温下至少可保存7d
多孔玻板吸收管
0.2
尽快检测
澳乙烷
注射器,100mL
/
当天尽快测定
1,2-二澳乙烷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
0.1
室温下可保存7d
46.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 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 160.46 -2004
二氯乙烯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
金属锆、氧化锆
微孔滤膜,
5
长期
2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及其 化合物GBZ/T 160.27-2004
三氟化硼
在采样点,将装有过氯乙烯 滤膜或玻璃纤维滤纸的小型 塑料采样夹(放在前)和装 有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 板吸收管串联
1
3天
2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 碳化合物GBZ/T 160.28-2004
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乙烷、 六氯乙烷、三氯丙烷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
0.3
室温下可保存7d
氯甲烷、二氯甲烷、澳甲烷
注射器,100mL
/
垂直放置、尽快测定
碘甲烷
多孔玻板吸收管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锰及其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㊂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㊂G B 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1原理空气中气溶胶态锰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79.5n m波长下,用乙炔 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㊂3.2仪器3.2.1微孔滤膜,孔径0.8μm㊂3.2.2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 m㊂3.2.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 m㊂3.2.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 i n和0~10L/m i n㊂3.2.5烧杯,50m l㊂3.2.6电热板或电砂浴㊂3.2.7具塞刻度试管,10m l㊂3.2.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 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锰空心阴极灯㊂3.3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㊂3.3.1硝酸,ρ20=1.42g/m l㊂3.3.2盐酸,ρ20=1.18g/m l,高纯㊂3.3.3高氯酸,ρ20=1.67g/m l㊂3.3.4消化液:高氯酸ʒ硝酸=1ʒ9㊂3.3.5盐酸溶液,1%(v/v)㊂3.3.6标准溶液:称取0.2748g硫酸锰(优级纯,将M n S O4㊃H2O于280ħ烘烤1h而得),溶于少量盐酸中,用水定量转移入100m 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㊂此溶液为1.0m g/m l标准贮备液㊂临用前,用盐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 l锰标准溶液㊂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㊂3.4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㊂3.4.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㊂3.4.3 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㊂3.4.4 样品空白: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㊂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㊂3.5 分析步骤3.5.1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 l 消化液,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ħ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用盐酸溶液溶解残渣,并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稀释至10.0m l ,摇匀,供测定㊂若样品液中锰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盐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3.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0㊁0.20㊁0.50㊁1.00㊁2.00㊁3.00m l 锰标准溶液,各加盐酸溶液至10.0m l ,配成0.0㊁0.20㊁0.50㊁1.0㊁2.0㊁3.0μg /m l 锰浓度标准系列㊂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279.5n m 波长下,用乙炔 空气火焰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锰浓度(μg /m l )绘制标准曲线㊂3.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锰浓度(μg /m l )㊂3.6 计算3.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V o =Vˑ293273+t ˑP 101.3(1)………………………………………………式中:V o 标准采样体积,L ;V 采样体积,L ;t 采样点的温度,ħ;P 采样点的大气压,k P a㊂3.6.2 按式(2)计算空气中锰的浓度:C =10c V o(2)…………………………………………………………式中:C 空气中锰的浓度,乘以1.58为二氧化锰的浓度,m g /m 3;c 测得样品溶液中锰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 /m l ;10 样品溶液的体积,m l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㊂3.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3.7 说明3.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026μg /m l ;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 g /m 3(以采集75L 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03~3μg /m l ;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2.5%㊂3.7.2 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9.4%㊂3.7.3 样品中含有100倍A l 3+㊁C a 2+㊁C d 2+㊁C r 6+㊁C u 2+㊁P b 2+㊁Z n 2+等不产生干扰;100倍F e 3+㊁F e 2+有轻度正干扰;M o 6+㊁S i 4+有轻度负干扰㊂若有白色沉淀可离心除去㊂3.7.4 本法可采用微波消解法㊂4磷酸 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4.1原理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磷酸溶液中,锰离子被高碘酸钾氧化成紫红色高锰酸盐;在53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㊂4.2仪器4.2.1微孔滤膜,孔径0.8μm㊂4.2.2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 m㊂4.2.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 m㊂4.2.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 i n和0~10L/m i n㊂4.2.5烧杯,50m l㊂4.2.6具塞比色管,25m l㊂4.2.7分光光度计㊂4.3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㊂4.3.1硝酸,ρ20=1.42g/m l㊂4.3.2高氯酸,ρ20=1.67g/m l㊂4.3.3磷酸,ρ25=1.68g/m l㊂4.3.4消化液:高氯酸ʒ硝酸=1ʒ9㊂4.3.5磷酸溶液,16%(v/v)㊂4.3.6高碘酸钾㊂4.3.7标准溶液:称取0.2748g硫酸锰(优级纯,将M n S O4㊃H2O于280ħ烘烤1h而得),溶于少量磷酸溶液中,定量转移入100m 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㊂此溶液为1.0m g/m l标准贮备液㊂临用前,用磷酸溶液稀释成30.0μg/m l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㊂4.4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4.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㊂4.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㊂4.4.3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㊂4.4.4样品空白: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㊂在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㊂4.5分析步骤4.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 l消化液,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ħ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用磷酸溶液溶解残渣,并定量转移入具塞比色管中,稀释至25.0m l,摇匀,取10.0m l于另一具塞比色管中,供测定㊂若样品液中锰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磷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4.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7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㊁0.10㊁0.20㊁0.40㊁0.60㊁0.80㊁1.00m l锰标准溶液,各加磷酸溶液至10.0m l,配成0.0㊁3.0㊁6.0㊁12.0㊁18.0㊁24.0㊁30.0μg锰标准系列㊂向各标准管中加入约0.2g高碘酸钾,于沸水浴中加热20m i n;取出冷却后,在53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锰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㊂4.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锰含量(μg)㊂4.6计算4.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㊂4.6.2按式(3)计算空气中锰的浓度:………………………………………………………C=2.5m V o(3)式中:C 空气中锰的浓度,乘以系数1.58,为二氧化锰的浓度,m g/m3;m 测得样品溶液中锰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V o 标准采样体积,L㊂4.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4.7说明4.7.1本法的检出限为0.3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 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3~3.0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1.3%~6.7%㊂4.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7.5%㊂平均回收率为95.3%㊂4.7.3显色完全后,可稳定2h㊂样品中锰含量过高时,用磷酸溶解时即可出现高锰酸盐的颜色,不影响测定,分析时可减少样品液的用量㊂4.7.4铁不干扰本法;铬干扰测定时,可用过氧化氢使高锰酸的颜色褪去后,测量铬的吸光度,然后从总吸光度减去铬的吸光度㊂4.7.5本法可采用微波消解法㊂。
GBZ T 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
前言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 B Z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 B Z2),特制定本标准㊂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包括铬酸盐(C h r o m a t e s)㊁重铬酸盐(D i c h r o m a t e s)和三氧化铬(C h r o m i u mt r i o x i d e)等]的浓度㊂本标准是总结㊁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㊂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㊂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㊂同时代替G B/T16019 1995㊁G B/T16020 1995㊂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㊂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㊂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㊂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㊁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和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㊁钱位成㊁叶能权和黄振侬㊂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㊂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㊂G B 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1原理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357.9n m波长下,用乙炔 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㊂3.2仪器3.2.1微孔滤膜,孔径0.8μm㊂3.2.2采样夹,滤料直径40m m㊂3.2.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 m㊂3.2.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 i n和0~10L/m i n㊂3.2.5烧杯,50m l㊂3.2.6电热板或电砂浴㊂3.2.7具塞刻度试管,10m l㊂3.2.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 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铬空心阴极灯㊂3.3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㊂3.3.1高氯酸,ρ20=1.67g/m l㊂3.3.2硝酸,ρ20=1.42g/m l㊂3.3.3消化液,高氯酸ʒ硝酸=1ʒ9㊂3.3.4硝酸溶液,1%(v/v)㊂3.3.5标准溶液:称取0.2828g重铬酸钾(光谱纯,于105ħ干燥2h),溶于水中,加1m l硝酸,用水定量转移入100m 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㊂此溶液为1.0m g/m l标准贮备液㊂临用前,用硝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 l铬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㊂3.4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㊂13.4.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㊂3.4.3 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㊂3.4.4 样品空白: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㊂在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㊂3.5 分析步骤3.5.1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 l 消化液,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160ħ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用硝酸溶液溶解残渣,并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稀释至10.0m l ,摇匀,供测定㊂若样品液中铬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硝酸溶液稀释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3.5.2 工作曲线的绘制:取6只烧杯,各加1张微孔滤膜,分别加入0.0㊁1.0㊁2.0㊁3.0㊁4.0㊁5.0m l 铬标准溶液,各加5m l 消化液,然后同样品处理,制成10.0m l 样品溶液,配成0.0㊁1.0㊁2.0㊁3.0㊁4.0㊁5.0μg /m l 铬浓度标准系列㊂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357.9n m 波长下,用富燃气火焰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铬浓度(μg /m l )绘制工作曲线㊂3.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的吸光度值后,由工作曲线得铬浓度(μg /m l )㊂3.6 计算3.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V o =Vˑ293273+t ˑP 101.3(1)………………………………………………式中:V o 标准采样体积,L ;V 采样体积,L ;t 采样点的温度,ħ;P 采样点的大气压,k P a㊂3.6.2 按式(2)计算空气中铬的浓度:C =10c V o(2)…………………………………………………………式中:C 空气中铬的浓度,m g/m 3;10 样品溶液的体积,m l ;c 测得样品溶液中铬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 /m l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㊂3.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3.7 说明3.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1μg /m l ;最低检出浓度为0.013m g /m 3(以采集75L 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1~10μg /m l ;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㊂3.7.2 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5%㊂3.7.3 消解温度对铬的回收率有影响,应控制温度在200ħ以下,挥发干时降至160ħ㊂平均消解回收率>95%㊂本法测定的是三价铬和六价铬的总量㊂3.7.4 在标准和样品溶液中各加入3m l 100g /L 硫酸钠溶液,加1滴酚酞指示剂,用100g/L 氢氧化钠2G B Z /T 160.7 2004G B Z/T160.7 2004溶液调至红色,再用1+2硫酸溶液褪去红色㊂然后用硝酸溶液稀释至10m l㊂这样处理后, 1000μg C u2+㊁C a2+㊁C o2+㊁M o6+㊁N i2+㊁S i O32-㊁A l3+㊁F e3+㊁Z n2+,200μg M n2+㊁P b2+等不产生干扰㊂4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4.1原理空气中三氧化铬㊁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用水采集,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铬离子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在55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㊂4.2仪器4.2.1冲击式吸收管㊂4.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L/m i n㊂4.2.3具塞刻度试管,10m l㊂4.2.4分光光度计㊂4.3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试剂和酸为优级纯或高纯㊂4.3.1硫酸,ρ20=1.84g/m l㊂4.3.2硫酸溶液,25%(v/v)㊂4.3.3二苯碳酰二肼溶液:称取0.25g二苯碳酰二肼[(C6H5㊃N H㊃N H)2C O],溶于100m l丙酮中;于冰箱内保存可稳定15d㊂4.3.4铬标准溶液:称取0.2828g重铬酸钾(光谱纯,于105ħ干燥2h),溶于水中,并定量转移入100m 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㊂此溶液为1.00m g/m l标准贮备液㊂临用前,用水稀释成10.0μg/m l 铬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㊂4.4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4.4.1样品采样:在采样点,用一只装有10.0m l水的冲击式吸收管,以3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㊂4.4.2样品空白:将装有10.0m l水的冲击式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㊂样品尽快测定㊂4.5分析步骤4.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吸收液洗涤吸收管的进气管内壁3次,摇匀,取5.0m l于具塞刻度试管中,加5.0m l水,摇匀,供测定㊂若样品液中铬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硝酸溶液稀释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4.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㊁0.10㊁0.20㊁0.40㊁0.60㊁0.80㊁1.00m l铬标准溶液,各加水至10.0m l,配成0.0㊁1.0㊁2.0㊁4.0㊁6.0㊁8.0㊁10.0μg铬标准系列㊂向各标准管中加入0.2m l硫酸溶液和1.5m l二苯碳酰二肼溶液,摇匀㊂放置15m i n后,于55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铬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㊂4.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的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铬含量(μg)㊂4.6计算4.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㊂4.6.2按式(3)计算空气中铬的浓度:…………………………………………………………C=2m V o(3)3G B Z/T160.7 2004式中:C 空气中铬的浓度,m g/m3;m 测得样品中铬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V o 标准采样体积,L㊂4.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4.7说明4.7.1本法的检出限为0.05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 g/m3(以采集45L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05~1.0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1.4%~4.7%㊂4.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5%㊂4.7.3本法15m i n显色完全,颜色可稳定90m i n㊂最佳测量吸光度的时间为15~30m i n㊂4.7.4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酸度应控制在0.05~0.3m o l/L硫酸溶液,最佳为0.2m o l/L㊂4.7.5 F e3+对本法干扰较大,少量C u2+㊁M o2+㊁C d2+㊁C r3+不干扰测定㊂5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分别测定5.1原理空气中可溶性三价铬和六价铬化合物,用碱性微孔滤膜采集,洗脱后,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六价铬;经氧化后,测定六价铬与三价铬总量,再计算出三价铬的量㊂5.2仪器5.2.1碱性微孔滤膜,孔径0.8μm㊂使用前,将微孔滤膜在水中煮沸10m i n,换水后再煮沸10m i n,取出晾干㊂再在甲酸钠 碳酸钠溶液中浸泡1m i n,取出晾干㊂5.2.2采样夹,滤料直径40m m㊂5.2.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 m㊂5.2.4空气采样器,流量0~5L/m i n㊂5.2.5具塞刻度试管,10m l㊂5.2.6水浴锅㊂5.2.7分光光度计㊂5.3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㊂5.3.1硫酸,ρ20=1.84g/m l㊂5.3.2甲酸钠 碳酸钠溶液:取50g/L甲酸钠溶液和50g/L碳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㊂5.3.3硫酸溶液,25%(v/v)㊂5.3.4高锰酸钾溶液,40g/L㊂5.3.5叠氮化钠溶液,40g/L㊂5.3.6二苯碳酰二肼溶液:称取0.25g二苯碳酰二肼[(C6H5㊃N H㊃N H)2C O],溶于100m l丙酮中;于冰箱内保存可稳定15d㊂5.3.7标准溶液:称取0.2828g重铬酸钾(光谱纯,于105ħ干燥2h),溶于水中,加1m l硝酸,用水定量转移入100m 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㊂此溶液为1.0m g/m l标准贮备液㊂临用前,用水稀释成10.0μg/m l铬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㊂5.4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5.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碱性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3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㊂5.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碱性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㊂4G B Z/T160.7 20045.4.3个体采样:将装好碱性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㊂5.4.4样品空白:将装好碱性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的具塞刻度试管内运输和保存㊂样品应在3d内测定㊂5.5分析步骤5.5.1样品处理:往装有采过样滤膜的具塞刻度试管内加入10.0m l水,浸泡30m i n,并不时振摇,取出滤膜后,取出5.0m l溶液置于另一只具塞刻度试管中,供测定㊂若洗脱液中铬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水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5.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㊁0.10㊁0.20㊁0.40㊁0.60㊁0.80㊁1.00m l铬标准溶液,各加水至10.0m l,配成0.0㊁1.0㊁2.0㊁4.0㊁6.0㊁8.0㊁10.0μg铬标准系列㊂向各标准管中加入0.2m l硫酸溶液和1.5m l二苯碳酰二肼溶液,摇匀㊂放置15m i n后,于55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铬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㊂5.5.3样品测定:5.5.3.1六价铬的测定:在一只样品管中,加水至10.0m l;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进行测定㊂测得的吸光度由标准曲线得六价铬含量(μg)㊂5.5.3.2三价铬的测定:在另一只样品管中,加入数滴高锰酸钾溶液,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30m i n;若红色褪去,则补加高锰酸钾溶液,确保红色保持到加热完㊂滴加叠氮化钠溶液至红色褪去㊂取出冷却,加水至10.0m l㊂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进行测定㊂测得的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得铬总含量(μg)㊂用铬总含量减去六价铬含量,即为三价铬含量㊂5.6计算5.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㊂5.6.2按式(4)计算空气中六价铬或三价铬的浓度:………………………………………………………C=2㊃m V o(4)式中:C 空气中六价铬或三价铬的浓度,m g/m3;m 测得样品溶液中六价铬或三价铬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V o 标准采样体积,L㊂5.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5.7说明5.7.1本法的检出限为0.05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m g/m3(以采集45L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05~1.0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1.4%~4.7%㊂5.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95%㊂平均洗脱效率>96%㊂5.7.3本法15m i n显色完全,颜色可稳定90m i n㊂最佳测量吸光度的时间为15~30m i n㊂5.7.4 F e3+对本法干扰较大,少量C u2+㊁M o2+㊁C d2+不干扰测定㊂5。
GBZT 160系列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详表
三、异丁醛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四、甲醛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五、糠醛的苯胺分光光度法
GBZ/T 160.5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酮类(Aliphatic ketones)化合物
一、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二、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和双乙烯酮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三、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分别测定
GBZ/T 160.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钴(Cobalt)及其化合物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Z/T 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铜(Copper)及其化合物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Z/T 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铅(Lead)及其化合物
GBZ/T 160.4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烃类(Aromatichydrocarbons)化合物
一、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二、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三、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
GBZ/T 160.4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醇类(Alcohols)化合物
一、甲醇、异丙醇、丁醇、异戊醇、异辛醇、糠醇、二丙酮醇、丙烯醇、乙二醇和氯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二、甲醇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三、二氯丙醇的变色酸分光光度法
GBZ/T 160.4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硫醇类(Mercaptans)化合物
GBZ/T160.1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砷及其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本方法引用国标:GBZ/T160.31-2004)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原理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空气中砷及其化合物(除砷化氢外)用浸渍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砷被硼氢化钠还原成砷化氢,在原子化器中,生成的砷基态原子吸收193.7nm波长,发射出原子荧光,测定原子荧光强度,进行定量。
4.仪器4.1浸渍微孔滤膜:在使用前1天,将孔径为0.8μm的微孔滤膜浸泡在浸渍液中30min,取出在清洁空气中晾干,备用。
4.2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m。
4.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m。
4.4空气采样器,流量0~5L/min。
4.5微波消解器。
4.6具塞刻度试管,25ml。
4.7原子荧光光度计,具砷空心阴极灯和氢化物发生装置。
仪器操作条件原子化器高度:8mm;原子化器温度:1050℃;载气(Ar)流量:400ml/min;屏蔽气流量:1000ml/min。
5.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
5.1硝酸,ρ20=1.42g/ml。
5.2盐酸,ρ20=1.18g/ml。
5.3浸渍液:称取10g聚乙烯氧化吡啶(P204),溶于水中,加入10ml丙三醇,再加水至100ml。
或溶解9.5g碳酸钠于100ml水中,加入5ml丙三醇,摇匀。
5.4过氧化氢(优级纯)。
5.5盐酸溶液,1.2mol/L:10ml盐酸用水稀释至100ml。
5.6预还原剂溶液:称取12.5g硫脲,加热溶于约80ml水中;冷却后,加入12.5g抗坏血酸,溶解后,加水到1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可保存一个月。
5.7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溶液:称取7g硼氢化钠或10g硼氢化钾和2.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并稀释至500ml。
5.8标准溶液:称取0.1320g三氧化二砷(优级纯,在105℃下干燥2h),用10ml氢氧化钠溶液(40g/L)溶解,用水定量转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三氧化二砷
分析步骤
GBZ/T 160.31-2004
• 5.5.1 对照试验:将装有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 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 5.5.2 样品处理:向装有采过样的滤膜的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10ml 盐酸溶液,在60°C左右加热2.5h,放至室温;补加盐酸溶液至10.0ml, 摇匀。取5.0ml 此溶液,放入砷化氢发生器的反应瓶中,加5ml盐酸溶 液和25ml 水,供测定。若洗脱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 盐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 5.5.3 标准曲线的绘制:在7 只砷化氢发生器的反应瓶中,分别加入 0.00、0.10、0.30、0.50、1.00、1.50、2.00ml 砷标准溶液,各加水 至25ml,各加10ml 盐酸溶液,配成0.0、1.0、3.0、5.0、10.0、15.0、 20.0μg 砷标准系列。向各标准瓶中加入2ml 碘化钾溶液和0.5ml 氯化 亚锡溶液,摇匀;放置15min;加入5g 无砷锌粒;立即与装有一段乙 酸铅棉花的玻璃导管连接,并将导管的出气口插入装有5.0ml二乙氨基 二硫代甲酸银-三乙醇胺氯仿溶液的吸收管的底部;反应60min后,取 出导管,向吸收管补加氯仿至5.0ml,摇匀;于520nm 波长下测量吸光 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 次,以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砷含量(μg)绘 制标准曲线。 • 5.5.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空白对照溶液。 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对照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砷含量 (μg)。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 原理 空气中的砷及其化合物(除硫化砷和砷 化氢外)用浸渍微孔滤膜采集,酸洗脱后, 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生成的砷化氢与二 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反应生成棕红色胶体 银,在520nm 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 量。
(模板)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确认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方法确认报告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1.方法依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Z/T 160.31-2004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2.方法原理空气中砷及其化合物(除砷化氢外)用浸渍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砷被硼氢化钠还原成砷化氢,在原子化器中,生成的砷基态原子吸收193.7nm波长,发射出原子荧光,测定原子荧光强度,进行定量。
3.主要仪器、试剂3.1 天瑞AFS200N 原子荧光光度计(配有砷空心阴极灯),仪器参数见表1;表1 仪器参数负高压250V 载气流量300mL/min灯电流40mA 屏蔽气流量800 mL/min读数时间13s 空白判别值 5延迟时间1s 测量方式标准曲线法测量重复次数 2 读数方式峰面积3.2 25 mL具塞比色管;3.3 浸渍微孔滤膜;3.4 载流溶液:(1+9)盐酸溶液;3.5 还原剂:硼氢化钾-氢氧化钠溶液;3.6 硫脲—抗坏血酸溶液;3.7 过氧化氢(优级纯);3.8 浸渍液;3.9 空气采样器;3.10 砷标准使用溶液(C As=1.00 μg/mL);3.11 硝酸。
4. 试验报告4.1标准曲线按下表绘制校准曲线,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表 2 标准曲线数据表浓度(ug/L)0 4 8 16 20荧光值0 415.462 776.09 1564.355 1932.308以砷浓度(μg/L)为横坐标,对应的荧光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线性回程方程:Y=96.437X+11.845,r =0.99974.2方法检出限对空白对照溶液进行11次重复测定,结果如表3:表3 检出限数据记录表123456 7891011荧光值 139.62 136.88 137.24 141.28 135.37 134.00 130.78 133.71 127.46 141.26 141.54平均值 136.29 标准偏差 4.59 检出限(ug/L )0.14由上述数据计算:标准偏差00075.01)(12=--=∑=n A A S ni i 4.59 原子荧光法测定砷的检出限017.01314.000075.03=⨯==b KS L 0.14 ug/L 式中:K ─根据一定置信水平确定的系数,K 值为3;S ─ n 次空白测定值的标准偏差; b ─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斜率4.3 方法精密度在同等条件下,对同种样品进行砷含量测定,连续重复测定六次,结果表4所示:表4 精密度数据记录表1 2 3 4 5 6 荧光值 402.31 407.75 414.92 419.51 415.36 403.27 浓度(ug/L ) 4.054.114.184.234.184.06平均值(ug/L ) 4.13 标准偏差 0.07 相对标准偏差(%)1.78测得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78%。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GBZ/T160.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GBZ/T160.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GBZ/T160.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GBZ/T160.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GBZ/T160.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GBZ/T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GBZ/T160.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GBZ/T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GBZ/T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160.1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GBZ/T160.1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GBZ/T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160.1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GBZ/T160.1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T160.1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GBZ/T160.1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T160.1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T160.1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GBZ/T160.2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GBZ/T160.2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GBZ/T160.2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GBZ/T160.2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GBZ/T160.2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GBZ/T160.2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GBZ/T160.2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及其化合物GBZ/T160.2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及其化合物GBZ/T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3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160.3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GBZ/T160.3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化物GBZ/T160.3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T160.3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GBZ/T160.3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GBZ/T160.3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GBZ/T160.3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GBZ/T160.3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3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GBZ/T160.4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160.4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160.4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4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160.4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化合物GBZ/T160.5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GBZ/T160.5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GBZ/T160.5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T160.5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化合物GBZ/T160.5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160.5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GBZ/T160.5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GBZ/T160.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化合物GBZ/T160.6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GBZ/T160.6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化合物GBZ/T160.6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GBZ/T160.6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GBZ/T160.6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GBZ/T160.6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化合物GBZ/T160.7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醇胺类化合物GBZ/T160.7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GBZ/T160.7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GBZ/T160.7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7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T160.7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GBZ/T160.7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GBZ/T160.7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GBZ/T160.7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GBZ/T160.7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物GBZ/T160.8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化合物GBZ/T160.8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
标准号:GBZ/T 160.3-2004
替代情况:替代GB/T 16023-1995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起草单位: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发布日期:2004-05-21
实施日期:2004-12-01
点击数:366
更新日期:2010年08月03日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
3原理
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铍离子与桑色素反应生成黄绿色荧光络
合物;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
4仪器
4.1微孔滤膜,孔径0.8μm。
4.2采样夹,滤膜直径40mm。
4.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膜直径25mm。
4.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
4.5烧杯,50ml。
4.6电热板或电砂浴。
4.7离心管,5ml。
4.8具塞比色管,10ml。
4.9荧光分光光度计
仪器操作条件
激发光波长:415nm;
狭缝:10nm;
发射光波长:540nm;
狭缝:8nm。
5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
5.1高氯酸,ρ20=1.67g/ml。
5.2硝酸,ρ20=1.42g/ml。
5.3盐酸,ρ20=1.18g/ml。
5.4消化液:取100ml高氯酸,加入到900ml硝酸中。
5.5盐酸溶液,0.6mol/L:10ml盐酸加水至200ml。
5.6盐酸溶液,2mol/L:10ml盐酸加水稀释至60ml。
5.7氢氧化钠溶液,160g/L。
5.8刚果红试纸,变色范围:pH3.0~5.2。
5.9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钠溶液,10g/L。
5.10桑色素溶液:称取0.05g桑色素,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
置棕色瓶中于冰箱内保存;第二天开始使用,可稳定两个月;临用前,用无水乙醇稀释10倍。
5.11缓冲液:8g氢氧化钠和
6.2g硼酸溶于水,稀释至100ml。
5.12标准溶液:称取0.1968g硫酸铍(BeSO4•4H2O),用20ml水溶解,加入5ml盐酸,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为100μg/ml铍标准贮备液。
临用前,用0.6mol/L盐酸溶液稀释成0.01μg/ml铍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6.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6.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6.3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
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在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
7分析步骤
7.1对照试验: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7.2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l消化液,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C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用0.6mol/L盐酸溶液溶解残渣,定量转移入具塞比色管中,并稀释至10.0ml,摇匀,取2.0ml样品溶液于另一具塞比色管中,供测定。
若样品液中铍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0.6mol/L盐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7.3标准曲线的绘制:在6只离心管中,分别加入0.0、0.20、0.40、0.60、0.80、1.0ml 铍标准溶液,各加水至2.0ml,配成0.0、0.0020、0.0040、0.0060、0.0080、0.010g铍含量的标准系列。
向各标准管中加入1m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以3000r/min离心10min。
将上清液倾入具塞比色管中,加入一小片刚果红试纸,用2mol/L盐酸溶液和0.6mol/L盐酸溶液调节至试纸由鲜红转为紫红色;加1ml缓冲液和0.4mlEDTA二钠溶液,摇匀;临测定荧光强度前,加入0.1ml桑色素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
于1h内测量荧光强度,每个浓度分别测定3次,以荧光强度均值对铍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
7.4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空白对照溶液。
由测得的样品荧光强度减去空白对照荧光强度后,由标准曲线得铍的含量(μg)。
8计算
8.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式中:Vo—标准采样体积,L;
V—采样体积,L;
t—采样点的温度,℃;
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8.2按式(2)计算空气中铍的浓度:
式中:C-空气中铍的浓度,mg/m3;
m-测得样品溶液中铍的含量,μg;
Vo-标准采样体积,L。
8.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
9说明
9.1本法的检出限为0.001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1.3×10-4m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
测定范围为0.01~0.1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9%~7.5%。
9.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9.3%,平均洗脱率95.7%。
9.3铍-桑色素络合物的荧光强度与溶液酸碱度有关,在0.08~0.1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荧光强度最大、最稳定。
9.4本法条件下,1000μgSn2+、As3+、Pb2+、SO42-,500μgCu2+,100μgFe3+、Sn2+,10μgCa2+、Mg2+,不干扰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