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楼梯间要求

合集下载

住宅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使用面积要求

住宅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使用面积要求

根据中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和《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对于住宅建筑中的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使用面积有以下要求:
1. 单元门进入前室的使用面积:
-单元门进入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平方米。

-如果前室作为唯一的逃生出口,使用面积不得小于6平方米。

2. 前室的净高:
-前室的净高应不小于2.1米。

3. 前室的通道宽度:
-前室通道的最小宽度应满足人员密度要求,一般不小于1.2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要求。

实际设计中,还需综合考虑具体建筑物的规模、人员数量、逃生能力等因素,并遵循相应的建筑规范和设计标准进行评估和确定前室的使用面积要求。

因此,在具体项目中,建议咨询专业的建筑设计师或消防工程师,以确保符合当地的规范和标准,并提供安全有效的防烟楼梯间设计。

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疏散楼梯间、消防电梯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居住面积不应小于4.5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2、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3、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4、十一层及十一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6.1.3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2、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3、居住建筑物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消防电梯设置的条件:1、一类公共建筑。

2、塔式住宅。

3、十二层几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4、高度超过32m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

敞开楼梯、室外楼梯、(敞开、封闭、防烟、剪刀)楼梯间设置要求

敞开楼梯、室外楼梯、(敞开、封闭、防烟、剪刀)楼梯间设置要求

敞开楼梯、室外楼梯、(敞开、封闭、防烟、剪⼑)楼梯间设置要求⼀、楼梯间设置的通⽤要求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前室外墙上的窗⼝与两侧门、窗、洞⼝最近边缘的⽔平距离不应⼩于1.0m;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丙类液体管道;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穿过或设置可燃⽓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体管道和可燃⽓体计量表时,应采⽤⾦属管和设置切断⽓源的阀门。

7、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位置不应改变。

除住宅建筑套内的⾃⽤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室内陆⾯与室外出⼊⼝地坪⾼差⼤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封闭楼梯间;②、应在⾸层采⽤耐⽕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级防⽕门;③、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楼梯间,确需共⽤楼梯间时,应在⾸层采⽤耐⽕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隔墙和⼄级防⽕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8、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确需采⽤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度不应⼤于10°,且每级离扶⼿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于220mm。

9、建筑内的公共疏散楼梯,其两梯段及扶⼿间的⽔平净距不宜⼩于150mm。

10、⾼度⼤于10m的三级耐⽕等级建筑应设置通⾄屋顶的室外消防梯。

室外消防梯不应⾯对⽼虎窗,宽度不应⼩于0.6m,且宜从离地⾯3.0m⾼处设置。

封闭楼梯间防烟设置要求

封闭楼梯间防烟设置要求

封闭楼梯间防烟设置要求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虽然听上去有点枯燥,但其实非常重要的话题——封闭楼梯间的防烟设置。

你可能会想:“这有什么好聊的?”其实,这可是关系到我们生命安全的大事呢!所以,就让我带你轻松了解一下吧,绝对不会让你打瞌睡的!2. 为什么要防烟2.1 烟雾的威胁首先,咱们得知道,烟雾可不是小角色,尤其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它就像是坏孩子闹事,四处乱窜。

浓浓的烟雾不但影响能见度,还会让人窒息,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让你失去意识。

因此,楼梯间作为紧急逃生的通道,咱们可不能让它“受烟”的影响。

就像老话说的,“防患未然”,预防总比事后补救强。

2.2 楼梯间的重要性再说说楼梯间,它可不是单纯的上下楼道,真是“救命通道”的关键啊!在火灾的时候,楼梯间就像是我们的“生命线”,可是如果烟雾在这儿聚集,那就相当于让我们走上了一条绝路。

所以,封闭楼梯间的防烟设置绝对不能马虎。

这可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为了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3. 封闭楼梯间的防烟设置3.1 密闭设计好啦,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了,封闭楼梯间的防烟设置其实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是密闭设计。

为了阻止烟雾的蔓延,楼梯间的门得足够结实,要用阻燃材料,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门放狗”的效果,把烟雾挡在外面。

不仅如此,这些门还得能自动关闭,不能让它们“开开关关”的,像个任性的小孩。

3.2 通风系统然后就是通风系统的问题了。

在楼梯间里,咱们得考虑到空气流通的问题。

防烟的同时,也不能让空气变得像“密闭罐头”一样,让人窒息。

合理的通风设计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楼梯间能快速排出烟雾,给逃生提供宝贵的时间。

可以说,这个设计就像是给楼梯间装上了一双“翅膀”,帮助我们顺利逃生。

3.3 烟雾探测器当然,烟雾探测器也是少不了的。

这玩意儿就像是楼梯间的“哨兵”,一旦发现烟雾,就会及时报警,提醒大家赶紧撤离。

安装烟雾探测器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敲响警钟”。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旅馆;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3、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4、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楼梯间;5、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6、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7、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8、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9、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总结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要点

总结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要点

一、封闭楼梯间
根据《建规》和《高规》的要求,下列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2 、旅馆; 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 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6、建筑高度不超过32米的高层工业建筑(厂房、库房)。 7、甲、乙、丙类生产厂房。 8、建筑高度不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单元式民用住宅除外)。 9、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可不设封闭楼梯 间,但开向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 采光和自然通风。 10、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 11、高层建筑的裙房。 12、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
二、防梯间的入口处应设置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于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 前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面积不应小于4.5平方米;与消防电 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6平方米。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乙级防火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防烟楼梯间前室内禁止采用可燃或易燃性材料装修,不准摆放任何 家具物品。
五、消防电梯 1、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十层及 以上的塔式住宅、十二层及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置消防电梯。 2、消防电梯在底部楼层应开通,能到达各层。 3、采用《重庆市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的 高层建筑,当上层设有消防电梯时,消防电梯应同时到达吊层各 层。 4、消防电梯应设置电梯前室。采用《重庆市坡地高层民用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的高层建筑,上层客梯在吊层应按消防 电梯的要求设置。 5、消防电梯和楼梯间的合用前室不应采用防火卷帘代替防火门。 消防电梯(合用)前室面积应满足要求。 6、消防电梯在首层应能直通室外,或通过门厅、长度小于30米 的通道到达室外。 7、消防电梯井、机房与非消防电梯井、机房应作防火分隔,隔 墙上开门必须为甲级。

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防烟排烟技术标准防烟排烟技术标准主要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进行设定,具体内容如下:1. 防烟楼梯间送风余压值不应小于50Pa,前室或合用前室送风余压值不应小于25Pa。

当需要共用系统时,应在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2. 机械排烟及排烟风量:机械排烟时,排烟风机和风管的风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担负一个或两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部分总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³/h计算,但排烟风机的最小排烟风量不应小于7200m³/h;担负三个或三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³/h计算。

排烟区应有补风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不大于50Pa时,可自然补风;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大于50Pa 时,应设置火灾时可转换成补风的机械送风系统或单独的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风量的50%。

机械排烟系统宜单独设置或与工程排风系统合并设置。

当合并设置时,必须采取在火灾发生时能将排风系统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的措施。

3. 楼梯间开窗方式: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的固定窗。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的固定窗。

4. 排烟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的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但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不低于0.50h。

消防知识点: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消防知识点: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消防知识点: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一、封闭楼梯间1、下列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2、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当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4、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建筑层数不大于2层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疏散楼梯间可采用封闭楼梯间;5、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汽车库、修车库应采用封闭楼梯间;6、设有有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采用封闭楼梯间;7、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8、高层厂房和甲、乙、丙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二、防烟楼梯间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4.除住宅建筑室内的自用楼梯外,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人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5.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汽车库、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汽车库;6.设有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采用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自然通风要求

防烟楼梯间自然通风要求

防烟楼梯间自然通风要求
防烟楼梯间的自然通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楼梯间的自然通风应能有效排放烟气,以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的安全。

2.楼梯间应设置天窗、通风口等设备,以便于新鲜空气的进入和烟气的排放。

3.通风口的位置应合理设定,以确保烟气迅速排出。

4.通风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排风能力,确保楼梯间内烟气快速排放。

5.通风系统应满足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工作。

6.楼梯间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烟气的运动路径和空气的流通情况。

总的来说,防烟楼梯间自然通风的要求是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排放烟气,保证人员疏散通道的畅通和人员的安全。

防烟楼梯间设置范围

防烟楼梯间设置范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判断和决策。同时,防烟楼梯间的设计和施工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防烟楼梯间设置范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包括以下 Nhomakorabea种情况: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
5.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
6.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
7.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此外,对于人防工程,设有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²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²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也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总结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要点

总结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要点
防烟楼梯间的正压送风系统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 保其正常运转。
防烟楼梯间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成本较高,增加了建筑 物的整体造价。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防烟楼梯间可能存在被烟雾突破的 风险,需要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来加以防范。
04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设计 要点
封闭楼梯间的设计要点
01
封闭楼梯间应保持楼梯 间的封闭性,不得随意 开启,以防止火灾时烟 雾进入。
总结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 间要点
•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定义 •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区别 •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优缺点
•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设计要 点
•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使用注 意事项
01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定义
封闭楼梯间的定义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 火建筑构件分隔,能 防止烟火蔓延进来的 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并应保持常闭 状态。
防烟楼梯间的地面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墙面和顶 棚也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同时,为了满足排烟要 求,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墙面和顶 棚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地面应采用难燃烧材料。
05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使用 注意事项
使用封闭楼梯间的注意事项
封闭楼梯间主要用于建筑内部人员疏 散,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以 免影响疏散。
封闭楼梯间应安装应急照明灯和疏散 指示标志,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找 到出口。
封闭楼梯间应设置窗户,保持通风良 好,防止烟气聚集。
封闭楼梯间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 其正常运转。
使用防烟楼梯间的注意事项
防烟楼梯间主要用于高层建筑 和重要公共建筑的疏散,应保
持清洁和畅通。
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排烟 系统,确保在火灾时烟气能够

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

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

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作者:易安网来源:易安网为了在发生火灾事故时,能较好地发挥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的作用,在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敞开楼梯间敞开楼梯间一般指建筑物室内有墙体等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直接相通的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应符合下述要求:(1)房间门至最近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当低层建筑的层数不超过4层时,楼梯间的首层对外出口可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3)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

其他房间的门不应开向楼梯间。

(4)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cm.2)封闭楼梯间指设有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及外开门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的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一般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的建筑物有:(1)汽车库中人员疏散用的室内楼梯。

(2)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高层库房的疏散楼梯。

(3)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 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12层以上及18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

(4)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设置要求外,还应符合下述要求:(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下述防烟楼梯间的设置。

(2)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应设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3)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出口处设有前室面积不小于规定数值,并设有防烟设施,或设专供防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消防楼梯间设置要求和范围

消防楼梯间设置要求和范围

消防楼梯间设置要求和范围消防楼梯间的设置要求包括: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4.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7.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8.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或者建筑高度大于24米时,需要设置至少两个消防楼梯间。

9.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高度、建筑面积、使用性质等情况设置消防电梯。

通常建筑高度超过32米且设有电梯的高层厂房和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高层库房,每个防火分区内应设1台消防电梯;高度超过24米的一类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建筑、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等均应设置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便于任何一个分区发生火灾都能迅速展开扑救,其平面位置须与外界联系方便,在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由长30米以内的安全通道抵达室外。

另外,防火分区内每个房间到达消防电梯的安全距离不宜超过30米,以保证消防人员抢救时的安全。

前室面积当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合用一个前室时,前室里人员交叉或停留较多,所以面积要增大,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平方米,而且前室的短边长度不宜小于2.5米。

防烟楼梯间要求

防烟楼梯间要求

防烟楼梯间要求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防烟楼梯间要求内容见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设置消防设施;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

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m2,不应小于4.5m2;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m2;4.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5.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住宅的楼梯间前室除外);6.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7.4.1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并宜靠外墙设置;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4)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5)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6)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

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6.2.1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各类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置原则_2

各类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置原则_2
防烟楼梯前室≥6m2合用前室≥10m2甲级防火门人火5.2.3
机械防烟人火6.1.1
2000m2一个防护单元,2个出入口,一个必须室外通地面(500一个抗爆单元)人防3.3.1
500m2一个防火分区,有喷淋翻倍,2个出入口,一个必须室外通地面,人火4.1.2
应能天然采光自然通风防7.4.1
除另行规定的,其他可用双向弹簧门防7.4.2
h>32m高6.2.1h≤32m无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高6.2.2
>32m高6.3.1※2
商住楼
住宅部分楼梯间可按住宅规范,商业建筑部分按公建规范。住宅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高6.1.3A
高层裙房
包括地下室和地下车库
可采用,但不得计入疏散宽度
应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乙级防火门高6.2.2
无自然采光通风时高6.2.2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简称汽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简称人防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98(2001) 简称人火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简称住建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 简称住设
住宅楼梯间及电梯的设置原则--上海标准《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7》
h>32m且设置电梯防3.8.8
多层民用建筑
可用,但公共建筑宜设封闭疏散楼梯间
医院疗养院病房楼;旅馆;>2层商店等人员密集公建;>2层娱乐放映游艺场所>5层其他公建;可用室外楼梯防5.3.5人员密集的用乙级防火门防7.4.2
防5.3.2
防5.3.11
多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
除右列建筑外的其他用途建筑
地下≤2层且室内外高差<10m的商店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防5.3.12乙级防火门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设计要求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设计要求

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设置封闭楼梯间:用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这些是规范上的定义,具体区分的话,防烟楼梯间在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条件要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封闭楼梯间是封闭的,而防烟楼梯间是火灾逃生时的通道,是开放的。

一般都是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防烟楼梯间顾名思义就是防烟和热气用的疏散楼梯间。

具体讲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

其形式一般有带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在:高规规定: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 旅馆;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旅馆;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问题

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问题

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问题
1、自然排烟方式
◇建筑高度小于100米的居住建筑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建筑高度小于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多层居住建筑、小于24米的公共建筑可设计为封闭楼梯间。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
应小于2.00m2。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2、机械防烟措施(设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条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

◇风口: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常开、不控)。

◇风井:批挡光滑,面积0.6-0.8平米,仅临楼梯间。

◇机房:宜布置在架空层等底层区域或布置在屋顶,进风畅顺。

面积10-20平方米。

3、几个需注意的问题
◇层数超过三十二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剪刀楼梯间是二个楼梯。

但可合用一个风道。

◇地下室楼梯间送风系统易遗漏。

◇塔楼自然排烟,裙房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应设局部正压送
风系统.
◇疏散通道的宽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烟楼梯间要求
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

防烟前室可与
4)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6)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

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6.2.1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
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
6.2.4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2.5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
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
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按照防火规范,有通风条件的楼梯间不用防烟,只有封闭楼梯间才有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