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思维的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作文思维的训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其在培养良好品质,健全人格,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一直在语文学习中占特殊的地位。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对人的培养。就作文教学各种问题的探讨都可以回到这个原点。同样,对作文思维训练的探讨也一样要回到这个原点,回到对人的培养这一原点。

1 尊重学生主体,激发个体意向

思维对象和思维主体是构成思维活动的两个必要条件。思维对象又与人的意向活动有关。意向活动是人对客观事件作出的对待活动,它包括对待客观事物的注意、欲念、意图、情绪、意志等活动。意向活动地思维对象形成和逻辑过程的进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对某一事物不能引起注意,或者没有做某种事情的欲望和意图,或者情绪过分激动或低落,都不会使客观事物成为思维对象。为了促使学生思维对象的自觉形成,就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向,培养良好的主观意向。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积极投身生活,感悟生活,把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变成思维材料的基础,就要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的主观意向。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作文能力体现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及语文素养,也体现人的个性发展。”因此,我觉得只有对主体有了充分的尊重,才会有更好的作文思维训练空间。当然,简单罗列式地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是必要的,但是作文思维训练的根本在对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尊重上。如何做到对写作主体的尊重?

1.1 作文教学要突出人文性,唤起学生的个性意识,要对资源进行优化。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生活资源配置不当——即客观要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源形成巨大的反差”,教师强调学生观察积累生活,自己就不能只停留在理性层面,整天只讲一些写作知识、技巧,对学生关注生活这一层面却缺乏引导,否则就会使清泉干涸。

1.2 从细节处关注学生个性,展现真我风采。在作文教学的设计和目的上要有一个生活经历的基本点:生命个体的生活经历是不同的,所以作文教学应该有一定的个体性,尊重和重视个体差异,给学生作文一份自由驰聘的天地,让他们享受到自由倾吐的快乐。

1.3 让学生意识到他是作文的主体。作文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叶圣陶说:“人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若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得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要让学生体会到,信心可以在文字里找到,潜能可以在文字里进发,快乐可以用文字来珍藏,痛苦可以用文字来释放,错误可以用文字来自我内省。作文里有自我、真我。

2 拓宽思维材料,涵养情感

人脑之所以能够具有思维能力,除了生理功能起作用外,还因为它存在着一个主体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后天逐渐形成的对事物的思考系统,这个系统就是思维结构系统。语文作文思维培育离开了这个思维结构系统,就谈不上作文思维训练了。思维训练不能就为技能而授予技能,俗话说“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是我觉得,学生需要挖出自己的大鱼塘来养鱼才能钩出鱼来。所以,我觉得思维训练需要先有思维材料。写作思维材料的积累具体有下面几个方面:

2.1 观察积累。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自然、社会环境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2.2 阅读积累。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是有限的,必须借助阅读来大量补充。大量课外读物是人类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但是“好记忆不如烂笔头”,阅读一定要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随时动笔圈、划、点、批、摘、记,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精读、详读、略读、泛读等均需要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始不可。

2.3 视听及网络积累。现代社会是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手段极快的社会,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日益普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夜以继日传播丰富的信息,且比书刊杂志更形象可感,更生动活泼有魅力,是对青少年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观察手段。广大青少年早已自发地而且饶有兴趣地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积累信息。聆听时代的最强音,感受社会的主流思想,把握时代的热点,使他们自己能紧跟时代步伐,融入时代主流,拓宽自己的思维广度,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在广播、电视、网络这三大媒体面前,教师、家长、社会一定要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不然学生就容易迷失自己。

2.4 活动积累。在各种活动实践中,亲身体验能够获得人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这些材料情感性强,最能让学生记忆犹新。因为当事物在成为思维对象后如果包含着情感因素,那么,这个事物会很难被遗忘。学生的大部分生活是在美好的学校里度过的,为此,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采取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中学生喜爱的形式,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意观察,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2.5 强记积累。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对教材好好的利用,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要做到举一反三。教材文本是我们学习各种文体的好例子,但是语文是讲究人文性的,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很大的熏陶作用,是一个人一辈子的精神营养源头之一。所以对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要让学生铭记在心。名篇、名言、成语、歇后语等,必须反复吟诵,才能熟练背诵,才能在写作之时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迁移,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这属于强记积累。中学生是记忆力发展最佳时期,且能在理解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所以,教师应提倡、鼓励和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强记部分经过选择的如朱自清的《春》一类名家名篇以及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几十篇古诗文,让学生终生享用。

2.6 练笔积累。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做不可。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产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容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必须做到的。”练笔的形式一般有:阅读练笔,即动笔墨读书,包括词语摘抄,内容概括,佳句警句抄录,读后感,书刊评论等;观察练笔,主要是写观察片断、观察日记;视听练笔、活动练笔等,均可用日记形式写观后感、活动收获等。

3 做有个性的人,培养创新思维

“作文,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者整体效能的综合体现。”“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离开了语言表达形式,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便失去了依附。”(语文出版社《语文思维培育学》)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语文教育已经从以强调语文教育的政治性和工具性为基本特征发展到突出人文性为基本特征,课标则体现以人为本的主旋律,作文教学体现着人文关怀,写作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作文回到人本身,提倡个性表达,提倡创意精神,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泰戈尔曾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学生面对命运首要做的是做一个有个性的自己。健康个性的内涵就是对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究,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作文教学如果是回到人本身,那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就是真实,体现个性化的真实。所谓言为心声,就是学生的表达是表达自己的见闻和个人独特感受,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借助作文倾吐心中的烦恼,表达自己的心声,赞扬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人间的假恶丑,写真话,抒真情,这样学生的健全人格就会形成。前面提到对写作主体的尊重,优化思维材料的积累加上做真实有个性的人,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才能更好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人的灵性所在,一个民族的灵魂,为此,它相当重要。那么,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3.1 假设作文。就是假设某情境,凭借生活逻辑,展开想象去构思。如给学生一个题为“我是……”的作文,可以让他们或编述故事,或发表见解,或展望前景。

3.2 细想作文。细想是创造发明的先导,而培养学生的细想能力对发展其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