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02含答案解析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02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一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貌景观多见于()A.河流源头B.河流入海口C.河流中下游D.山麓地带2.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扇顶颗粒物大小主要取决于()A.风速B.重力C.河水流速D.太阳辐射3.图中地貌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区域位于()A.扇顶B.扇缘C.扇中D.都不行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5.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增强地面保温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22时4分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长征二号FT2”火箭发射升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距离地面390千米的高空运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课后习题 第二章测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课后习题 第二章测评

第二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的东营、滨州的全部地区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的部分地区。

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流水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B.台湾岛C.华北平原D.喀斯特地貌3.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的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黄河入海泥沙量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B.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C.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D.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1题,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故C项符合题意。

第2题,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淮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流水堆积作用,所以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华北平原,故C项符合题意。

第3题,黄河入海泥沙量减少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黄河中游建设水利枢纽、黄河入海水量减少等,但黄河入海口的位置变化不影响黄河入海泥沙量,故D项符合题意。

2.C3.D下图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第4~5题。

4.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5.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4题,由材料“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二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图中河谷阶地的成因是河流的侧蚀与堆积作用,侧蚀河谷使得河谷变宽,堆积使两侧有河漫滩形成,C 正确、A 错误;地壳整体下沉与两侧河漫滩形成无关,B 错误;河流的搬运作用是将侵蚀物带到下游其他地方,D 错误。

2.【答案】D【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丁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危害,D 正确;甲地地域面积小,A 错误;乙地、丙地洪水位时被淹没,不适宜,B、C 错误。

3.【答案】A【解析】弯曲河道往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虚线框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的河道,因此导致图1 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故选A。

4.【答案】B【解析】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直接由取直后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B 正确、A 错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C 错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D 错误。

5.【答案】C【解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这是横断山区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由地壳运动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形成,不是喀斯特地表地貌特征,A 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地表水和地下水活跃,冰川广布地区,地表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且地下多冻土,因此地表水和地下水不活跃,不易形成喀斯特地貌,B 错误;图中显示,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多石芽、峰林、峰丛,因此奇峰林立,地表崎岖,C 正确;溶洞发育,暗河相连,这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不是地表特征,D 错误。

6.【答案】D【解析】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因此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D 正确;喀斯特地貌与冰川侵蚀、风力侵蚀、海浪侵蚀等外力作用无关,A、B、C 错误。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01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01及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地中海沿岸某河流中游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河谷阶地的成因是()A.河流的侵蚀B.地壳整体下沉C.河流的侧蚀与堆积作用D.河流的搬运作用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牛轭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后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新的湖泊。

读北半球某地牛轭湖形成过程及景观图,完成3~4题。

3.导致图1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4.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A.减小河流流速B.减弱洪水灾害C.增加航运距离D.增强河道淤积读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5~6题。

5.地表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奇峰林立,地表崎岖D.溶洞发育,暗河相连6.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海浪侵蚀D.流水侵蚀珠峰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具有无限的魅力。

中国登山队多次顺利登顶珠峰,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

据此完成第7题。

7.当登顶珠峰时,最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是()A.①B.②C.③D.④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下面左图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A.升高,④增强B.升高,③增强C.降低,②增强D.降低,①增强9.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害等几个方面。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第二章测试题(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2题。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A.拉萨B.重庆C.大庆D.海口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影响其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

第2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答案: 1.C 2.A(原创题)新华网拉萨20XX年1月7日电一项可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使用效率的“液流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及在太阳能发电中的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在拉萨设立的试验示范点测试,该项目有望20XX 年在高原城市太阳能光伏电站中应用。

目前,西藏各类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的总容量超过9MW,西藏是全国太阳能应用率最高、应用面和规模最大、用途最广泛的省区。

据此回答3~4题。

3.西藏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应用率最高、用途最广泛的省区。

下列有关其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B.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C.西藏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D.西藏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历史悠久、技术先进4.下列有关太阳辐射能及其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利用的太阳能主要来自太阳活动B.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C.地球上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其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的能量就是耀斑爆发时突然出现的明亮斑块释放出的能量解析:第3题,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因此,西藏的太阳能资源丰富。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卷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卷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卷1 / 17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卷1.下列现象及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是A. 黎明和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大气的反射作用B. 早春和晚秋阴天的晚上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C. 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D. 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水汽较多 2.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应为 A. 与等压线斜交 B. 垂直于等压线 C. 与等压线平行 D. 无法确定3.当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时,主要是受哪两个力的作用?A.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B. 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C. 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D.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4.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 A. 气旋和反气旋 B. 三圈环流 C. 热力环流 D. 季风环流5.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分别是:( )A. 地面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B. 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差异C. 地面冷热不均和水平气压梯度力D.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6.图中a ~e 表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A. aB. bC. cD. d7.a ~e 中,表示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 A. a B. b C. c D. d8.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Ⅰ可能增强 ②箭头Ⅱ可能增强 ③箭头c 可能增强 ④箭头a 可能增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9.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③只出现在晚上B. 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C. 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D.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10.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B. 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C. 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D. 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下图中左图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右图为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和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等温线,图中a、b为等温线,其中一条表示当地时间10点,另一条表示当地时间16点的气温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该地当日25℃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B.海拔C.坡向D.气压2.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甲、乙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A.日最高温甲地低于乙地B.气温日较差甲地大于乙地C.上午谷风甲地比乙地弱D.下午谷风甲地比乙地强3.如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A.甲为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丙为温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丁为热带草原气候,成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下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a、b、m、n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的是A.a>b>n>m B.b>a>m>n C.n>m>a>b D.m>n>b>a 5.图中a、b、m、n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a处B.b处C.n处D.m处6.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太阳能交通信号灯。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A.拉萨B.重庆C.大庆D.海口7.读地表受热过程示意图。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8.月球环境具有A.高真空、弱辐射B.微重力、强辐射C.超高温、弱辐射D.超低温、强引力9.下列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C.c D.d《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

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练习解析版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

1.大气的受热过程]起保温作用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解析】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①②③④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起保温作用,把部分热量返给地面,所以③正确。

2.大气的受热过程]某地地方时13时势力最强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一地地方时12时势力最强的是太阳辐射,13时势力最强的是地面辐射,14时势力最强的是大气辐射。

3.大气的受热过程]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A.①增强 B.②较强 C.③减弱 D.④不变【答案】 B【解析】沙漠地区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第4题。

4.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答案】 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

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

【答案】 C【解析】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 m的高度。

据此完成6~7题。

6.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D.防止冬春火灾【答案】B【解析】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并且也不是植物的养分;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故B正确。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

新人教地理必修一单元过关测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右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1—2题: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④3.读在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中,正确为()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48—49题。

4.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是()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D.乙>甲>丙>丁5.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甲乙丙丁甲 B.丁丙甲乙丁C.乙甲丙甲D.乙甲丙丁乙6.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风向的是:( )A、AB、BC、CD、D下图中a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速线,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 )A.位于北半球,b为冷锋B.位于北半球,b为暖锋C.位于南半球,b为冷锋D.位于南半球,b为暖锋8.当前( )A.甲地受锋面影响,气温降低、风力增强B.乙地受锋面影响,出现狂风暴雨天气C.乙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日较差较大D.甲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较高、气温较低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完成9-10题。

9.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10.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 ) ()A. B.C.D.11.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在 ( )A.夏秋季节 B.春冬季节 C.夏冬季节D.春秋季节12.关于台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仅沿海地区受台风袭击B.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C.我国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D.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13.亚洲高压强盛时A.正值我国的夏季 B.澳大利亚昼短夜长C.印度一带盛行西南季风D.太平洋北部受低压控制14.下列有关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C.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D.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15.在下述天气系统控制下为晴天的是A.冷锋天气系统 B.暖锋天气系统C.低压(气旋)天气系统D.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右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6~18题。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练习题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

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日出前天已亮,日落后天不黑C、夏季白天多云时,气温不会太高 D、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2.秋季,晴朗的夜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据说能防霜冻,原因是烟雾:A、能减少大气逆辐射 B、能增加大气逆辐射C、能使地面辐射减弱 D、能增加地面辐射3.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4.某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市的布局如第5题D 图。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白天较严重B、一年中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C、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晚上较严重D、大气污染情况白天、晚上差不多5。

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A B C D6。

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7.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A、热力环流 B、大气环流 C、台风 D、季风8。

某气压带的南面盛行西北风,北面盛行东南风,该气压带是:A、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9.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 B、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D、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必然导致风向的季节变化 1010 1008 1006 1004 A B CD 图二图一10。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ºN附近 B、乙点位于30º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11。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 B C D12.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主要原因是:A、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断变化 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C、海陆分布状况不同 D、地形起伏状况不同13。

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同步训练含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同步训练含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同步训练甘肃省敦煌的风成地貌比较典型,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属于风成地貌的是( B )A.象鼻山B.鸣沙山C.太行山 D.月牙泉2.敦煌风成地貌典型的原因,不包括( D )A.地表物理风化强烈B.有大量松散的沉积物C.大风时数多,风力强劲D.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小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排列。

据此完成3~4题。

3.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B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4.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C )A.东西向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D.东北—西南向下图为河北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图,该沙丘地处渤海西岸,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 km,沿海岸线延伸约45 km,由滦河口向北逐渐变窄,沙丘高度一般在20~40 m。

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但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的趋势。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海岸沙丘的成因及东西两侧的坡度推理正确的是( D )A.海浪堆积东陡西缓B.海浪堆积东缓西陡C.风力堆积东陡西缓D.风力堆积东缓西陡6.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对海岸沙丘的影响是( C )A.沙丘沿防护林方向延伸B.沙丘拓宽、增高C.沙丘西移速度变缓D.沙丘不受其影响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A.风力侵蚀B.河流堆积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8.“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D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洁白的新月形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 km。

读巴西河流分布图,完成9~10题。

人教版2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人教版2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第二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干洁空气中不包括水汽;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含量极少;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答案】C【解析】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作用,太阳活动强烈时,电离层受到太阳风的影响,会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短暂的中断现象。

3.【答案】B【解析】距离地面20 千米以上为平流层,平流层的大气上热下冷,不易形成对流现象,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

4.【答案】C【解析】虽然300 千米以上的高空大气层气温高达1 000℃,但是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热量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很有限,所以不会被烧毁。

5.【答案】C6.【答案】C【解析】注意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每上升100 米气温变化的幅度,实线表示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出现了逆温现象;实线上的数字反映由地面向上大气升温幅度越来越小,但都是升温,所以实线表示的时间段和高度范围都出现了逆温现象。

7.【答案】C【解析】a 曲线表示昼夜温差小,原因是受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③的影响。

8.【答案】C【解析】低碳生活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起到减弱大气逆辐射的作用。

9.【答案】D【解析】红色光不易被散射,所以浓雾中容易被看见。

故选D。

10.【答案】B【解析】浓雾类似于云,受浓雾影响,白天①减弱;白天地面获得的热量减少,导致②减弱;夜晚由于浓雾的作用,大气逆辐射即③增强;由于白天①削弱多,气温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减小。

故选B。

11.【答案】A【解析】因堂屋北侧的植被和南侧的水泥地热力性质不同,所以白天和夜晚受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故选A。

12.【答案】C【解析】白天,南侧的水泥地气温高,气压低;北侧的植被气温低,气压高,所以近地面的气流由北向南流。

故选C。

13.【答案】A【解析】从题目所给条件“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由此可以判断白天外界气温高于洞内,结合题目所给“呼气”“吸气”的原理即可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入洞内,晚上从洞内流出。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2.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A B.B C.C D.D3.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C.太阳辐射能是我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A B.B C.C D.D下图表示某种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地处在地球表面,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C.丙>丁>甲>乙 D.乙>甲>丁>丙6.若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圈,甲、乙表示地球表面,则()A.甲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B.a为极地东风带C.乙处容易形成锋面 D.甲处因地面冷却形成高压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8.下列关于I、Ⅱ两层的正确说法是()A、Ⅰ层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B、Ⅱ层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C、Ⅰ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D、Ⅱ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9.2008年9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下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10.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A.①B.② C.③ D.④11.上图③气候的形成原因是()A.受赤道低压控制B.受盛行西风控制C.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2.右图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A、abcdB、abdcC、badcD、cbad13.图示区域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读关于大气运动的简图,完成问题:14.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①极地高气压带B.②副热带高气压带C.③东南信风带D.④副极地低气压带15.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近地面共有6个气压带、6个风带B.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相同16.下列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A. B. C. D.17.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吸收作用B.反射作用C.折射作用D.散射作用18.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A.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B.云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C.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云对太阳辐射的折射作用19.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地形的影响D.海水运动的影响20.某天气系统的气流由中心向外逆时针方向旋转流出,该天气系统是()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21.盛夏季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伏旱,主要是()A.受气旋控制B.受反气旋控制C.受台风控制D.受寒潮影响2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冷锋天气的是(A )23.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B.bC.cD. d24.下列关于锋面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 ( )①冷锋过境时,一般出现晴朗天气②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与冷锋活动有关③我国冬季寒潮是由冷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④暖锋过境后,气温、气压升高,天气晴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5.关于反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为高气压B.中心为上升气流C.中心为低气压D.气流向中心辐合26.下列天气现象,不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是()A.南岭以南的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B.江淮地区“黄淮时节家家雨”C.贵阳地区冬半年“天无三日晴”D.华北地区“一场秋雨一场寒”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回答27--30题。

(人教版最新)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01-答案

(人教版最新)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01-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图中B 表示氧气,它是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2.【答案】C【解析】氮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它不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3.【答案】B【解析】①曲线所表示的对流层气温变化过于剧烈,在顶部的气温太低;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排除④;平流层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升高,排除③;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升高,故②曲线正确。

4.【答案】D【解析】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即Ⅲ层,有若干个,在80~500千米高空中。

5.【答案】C【解析】“神舟”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依据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和气温数据,C 选项符合题意。

6.【答案】A【解析】读图,根据图示曲线,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低于夜间;从图中可以看到,白天在100 km 高度上,电离层电子浓度小于11310cm -时,太阳活动强年等于太阳活动弱年,大于11310cm -时,太阳活动强年大于太阳活动弱年;夜间时,在100~200 km 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是随高度上升而减小的;白天,在1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1310cm -以上。

综合分析,A 选项正确。

7.【答案】B【解析】某一时间地球朝向太阳的一面的所有地区,高频无线电通信几乎全部中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B 选项正确;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使太阳辐射增强与无线电信号中断无关,与人为排放氟氯烃有关,A 选项错误。

影响地球磁场的是日冕物质抛射,不是太阳黑子,C 选项错误。

太阳活动也不会影响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D 选项错误。

8.【答案】D【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 表示太阳短波辐射,b 表示地面长波辐射,c 表示大气逆辐射。

其中a 是地面的直接热源,b 是大气的直接来源;b 代表的辐射比a 代表的辐射波长要长;c 代表的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二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二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最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2—27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高层大气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C.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D.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3.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1题,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导致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第2题,对流层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底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极光出现在电离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

第3题,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故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2.C3.D甲图为南昌附近的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据此完成4~5题。

4.乙图中()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5.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

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月至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4题,由乙图可判断出,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②表示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③表示大气逆辐射,白天和夜晚都存在;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是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复习题第Ⅰ卷 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A 、太阳辐射B 、大气逆辐射C 、地面辐射D 、大气辐射 2、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3、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4、下图中,A、B 、C 、D 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5、读右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A 、图中①至④点的气压:①<②<③<④B 、甲地多晴朗天气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6、右图所示区域,海陆气温有明显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时海陆之间近地面吹陆风 B 、此时海陆之间近地面吹海风 C 、陆地气温相对较高,为高压区 D 、海上气温相对较低,为低压区 读右图回答7-8题7、图中四点属于暖气团控制下的是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8、若图中甲点是低压中心,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此图表示的天气系统是北半球的气旋B 、此图表示的天气系统是南半球的反气旋C 、图中甲地出现阴雨天气DAB大气上界CD、图中甲地盛行下沉气流右图代表“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气压低于b地B. b地冷却上升C.a地空气受热下沉D. a地气温低于b地空气10、若甲处有大面积绿地,则绿地对b地空气的作用是A.净化、增湿B.净化、增温C.增温、增湿D.增温、减湿读下表,完成第11题。

日期18日19日20日21日平均气温(℃) 2 -1 -2 -4气压(百帕)1002 1004 1006 1008 天气状况晴转多云阴转小雨夹雪小雪渐止转阴到多云多云转晴A、冷锋B、反气旋C、暖锋D、副高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12-14题:12、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13、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益差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14、下列叙述中,其气温成因与b处相似的是A、冬季,我国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漠河附近B、夏季,我国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地区C、冬季,同纬度地区相比,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D、夏季,同纬度地区相比,山区气温低于平原气温15、下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其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A、①B、②C、③D、④16、下面四图中,与海南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7-18题。

17、A 、B 两地的气压性质A 、A 是高压,B 是低压 B 、A 是低压,B 是高压C 、A 、B 都是高压D 、A 、B 都是低压18、若冬季冷锋快速南下,则我国大部分地区常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是A 、洪涝B 、寒潮C 、台风D 、干旱读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据此回答19题.19、以上气候因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0、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用数字正确表示的内容的是A、①极地高气压带 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东北信风带 D、④多雨带21、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 丙 丁 A B C DA、A图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天气B、B图中甲地风向为东南风C、C图中乙地多阴雨天气D、D图天气系统控制下多连续性的阴雨天气据某地4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2,完成22-23题。

22、关于5日前后天气变化现象及原因描述正确的是A、升温降水,暖锋造成B、降温降水,气旋造成C、气压升高,冷锋造成D、气温升高,反气旋造成23、此系统易造成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读右图完成第24-25题。

24、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有可能是A、热力环流B、海陆风C、季风环流D、山谷风25、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A、春季B、秋季C、白天D 、黑夜26、亚洲季风环流中,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季风是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27、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右图为“2010年12月10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28~29题。

28、下列城市中,风向为西南风的是A、南京B、西安C、天津D、首尔29、锦州的天气状况是A、晴热干燥B、低温阴雨C、高温多雨D、风和日丽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1.5万条冰川,这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大的分布区。

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km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m。

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据此完成第30题。

30、造成该地区冰川快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考察,人类活动B、探险旅游,乱扔垃圾C、厄尔尼诺,降水增多D、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必修一第二章复习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31、读“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据图,G 为_______(高、低)气压区;A 为_______(高、低)气压区。

(2)A 、C 、D 、G 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气压最地低的是_________。

(3)用箭头标出大气运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

(2分) (4)A 、B 、C 三地,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

(5)标出风向箭头(3分)32、读“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图11)和“四个地区气温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

(10分)(1)图11中乙处气压带的名称是 。

海洋陆地 白天山山谷夜间城市郊区郊区30º 60º90º丙 甲 乙 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高空等压面等高面B A CHGD(2)在图11上画出丙地的近地面风向(用虚线画气压梯度力,用实线画风向) (3)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这时是北半球的 季(春、夏、秋、冬)(4)常年受甲和乙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分别对应图12中的 和 。

600500 400 300 200 10030℃15℃ 0℃-15℃ -30℃ -45℃-60℃mm )600 500 400300 200 100 0 30℃15℃ 0℃ -15℃ -30℃ -45℃-60℃mm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30℃ 15℃ 0℃ -15℃ -30℃ -45℃ -60℃mm )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气温(℃) 30℃15℃ 0℃ -15℃ -30℃ -45℃-60℃降水(mm ) A B C D(5)图12中C 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理论上分布在 , (6)图12中D 图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 与其相对应的自然带是 。

33、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 、B 、C 、D 四地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 、 。

(3)从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原因是 。

(5)图中A 、B 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 ,原因 是 。

(6)图中M 、N 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且为 (冷或暖)锋,该锋过境时,一般常出现 天气。

34、右图为“亚洲季风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图表示的是 月(1月或7月)季风图,判断的理由是 。

此时B 地形成的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

(2)E 地风向为 , F 地风向为。

(3)A地气候类型是,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D地气候类型为,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A C C B A C D A A A B B B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B A B D C B B C B C A B D32、(10分)(1)副热带高气压带(2)略(3)夏(4)A B(5)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6)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33、(10分)每空1分(1) C (2) 气旋反气旋(3) 阴雨(4) ②由于①处容易出现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②处于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5)A A处等压线密集,风力大(6)N 冷阴雨34、(1) 7月(1分)此时陆地上形成低压,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

(1分)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1分)(2) 东南风西南风(2分,每空一分)(3) 温带大陆性气候(1分)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少雨(1分)热带季风气候(1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