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逆转研究
肿瘤的多药耐药机制及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a d S o t .n a dto . n O f rh I d i n DNA t yai ni loafco v le eM DR fc n e el. n ti e iw,h u e t i meh lto Sas a tri ov d i t n n h o a c rc l I h srv e t ec r n s r s ac r g e so eme h ns o a c rc lM DR n o ep n igM DR e e s l g nsweed s r e . e e rhp o r s n t c a im fc n e el h a dc r s o dn rv ra e t a r e c b d i
t a h ut r gr ssa c e emd la dmu t r gr ssa c —s o itdp o eng n p s o di ce sd e p e so h t em ld u e itn eg n r n li u e itn ea s cae r ti e emr h we n ra e x r si n t i d
Gr u r o ain, e g u 6 0 , ia o pCop rto Ch n d 51 Ch n ) 1 0
Ab tat M ut l r grs t c MDR) f a c r el i o eo emanfcos eut gi e t n i ut s sr c: lpedu ia e( i e sn o n e l n fh i atr rsln t a c c sS t i n r me t 币c le d i
Ke r s t mo : DR; DR v r a g n s y wo d : u rM M r esl e t e a
5种经典耐药基因在儿童常见恶性肿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着协 同作 用 。 ( ) 纹肌 肉瘤 中 P g 、 S 的 表 达 较 其 他 耐 药蛋 白 高 。 ( ) 经母 细 胞 瘤 中 P g 、 2横 PG T 3神 P MRP 、 o o 1 的表 达 较 高 。 1 T p一
xI ANG i JI a — i g l . N Xi n q n
( p rme t f Pe arcS r ey, h l e H o p tlo C o g i g M e c lUnv riy, o g ig 4 0 1 , ia De a t n diti u g r C idrn5 o s ia f h n qn dia i est Ch n qn 0 0 4 Ch n )
种 耐 药蛋 白 ( P MR 1 L 、 T 、 o o 1) 表 达 , Pg 、 P 、 RP G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T p 一 的 分析 常 见 儿 童 恶性 肿 瘤 耐 药 蛋 白的 表 达 及 差 异 , 析 儿 童 常 见 恶 性 肿 瘤 分
多 药 耐 药 的机 制 。 结果 ( ) — P在 卵黄 囊 瘤 所 有 结 构 中 都 呈 高 阳 性 率 、 强 度 的 表 达 , 明 P g 1 Pg 高 说 — p过 度 表 达 是 造 成 卵 黄 囊 瘤 耐
t e a y a d t e u g n f o g t r l ig M e h d Th x r s i n o — P, RP1 LRP, T 【 n p 1 h r p n h j d me t n e m i n . t o s o l v ee p e s f g M o P , GS 7 a d To o 1 we ed t ce y r eetd b
肿瘤患者化疗药物耐药性的机制与逆转策略

肿瘤患者化疗药物耐药性的机制与逆转策略一、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肿瘤患者化疗药物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给治疗带来了挑战。
因此,了解肿瘤患者化疗药物耐药性的机制,探讨逆转策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肿瘤患者化疗药物耐药性的机制1. 细胞内膜通道的改变细胞内膜通道的改变是导致肿瘤患者化疗药物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化疗药物通常通过细胞膜通道进入细胞内,而当膜通道发生改变时,化疗药物的进入会受到影响,降低了药物的疗效。
2. 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肿瘤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具有高度的耐药性。
这些肿瘤干细胞可以在化疗过程中幸存下来,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3. 细胞凋亡途径的异常细胞凋亡是细胞自我调控的重要途径,而在肿瘤细胞中,由于凋亡途径的异常,导致了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增加,降低了治疗效果。
4. 肿瘤细胞对药物的代谢途径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代谢途径来增强对药物的耐受性,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浓度和疗效。
5. 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肿瘤微环境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肿瘤细胞、血管、免疫细胞等。
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一些因子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了治疗效果。
三、肿瘤患者化疗药物耐药性的逆转策略1. 结合化疗药物结合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化疗药物,可以减少肿瘤细胞对特定药物的耐受性,提高治疗效果。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精准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特定信号通路,恢复细胞的正常凋亡途径,提高治疗效果。
3. 增加药物浓度增加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高治疗效果。
4. 联合免疫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5. 肿瘤相关基因的干预通过干预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代谢,降低其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
四、结论肿瘤患者化疗药物耐药性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细胞内膜通道的改变、肿瘤干细胞的存在、细胞凋亡途径的异常等。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其逆转方案的研究进展

17 9 0年 Ble 等 就 在对 中 国仓 鼠肺 细胞 P 8 i r d 33
肿瘤 细胞 的研 究 中首 次发 现 了 MD R现 象 ¨ 。肿 瘤
Pg .P为一种 能量依 赖 性 的外 排 蛋 白 , 由多 药 是 耐 药基 因 MD 1表 达 的 一 种 单 链 跨 膜 糖 蛋 白 , R 由 12 0个 氨基 酸 构 成 , 对 分 子量 为 10 k 属 于 8 相 7 D,
g 具 有 抑 制 肿 瘤 细 胞 凋 亡 的 功 能 , 研 究 表 p还 有 明 , —P能 够 抑 制 csae3和 csae Pg ap s- ap s一 8的裂 解 激 活 , 而 抑 制 了 csae依 赖 的 细 胞 凋 亡 。P g 从 aps .P 不 仅在肿 瘤组织 中高表 达 , 正 常组 织 中也 有 区域 在
肿 瘤 多药 耐 药 ( utdu eia c , R) m l—rgrs tne MD 的 i s 客 观存在是肿 瘤化 疗失 败 的主要 原 因 , 发 生 的影 其 响因素较多 。 目前 , 究 肿瘤 MD 机制 , 找低 毒 研 R 寻 高效 的肿瘤耐 药逆转剂 已是肿 瘤化疗 药物领域研 究 的热 点 。现对 肿瘤 MD R机 制及 其 耐 药逆 转 方案 的 研究进展 作一综述 。
・
14 ・ 7
: 0 0年 6月第 2卷 第 3期 21
C i JSr noJn2 1 hn ugO综
述
肿瘤 多药 耐 药机 制及 其 逆转 方 案 的研究 进展
刘 嘉
作者单位 :109 江苏 2 02
作者简介 : 刘
南京 ,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编译部
嘉 , , 苏南 京 人 , 学硕 士 , 瘤学 编 辑 。 — i l j4 2 13 cn 男 江 医 肿 Ema : u a0 @ 6 .o lii
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机制与逆转策略

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机制与逆转策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然而,肿瘤耐药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和患者。
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产生的抗性,导致药物失去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机制以及逆转耐药性的策略。
一、耐药机制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导致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肿瘤细胞会发生突变,使得药物靶点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失去与抗肿瘤药物结合的能力。
例如,肿瘤细胞突变后的蛋白质结构会阻碍药物结合,使药物无法发挥作用。
2. 表观遗传学变化表观遗传学变化是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而不改变基因本身的序列。
这种变化在肿瘤细胞耐药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改变会导致基因的失活或过度表达,从而减少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效果。
3. 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一些细胞因子和信号分子,它们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同时,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间相互作用也会对抗肿瘤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
二、逆转策略1. 组合治疗组合治疗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逆转耐药性策略之一。
通过同时或交替使用多种抗肿瘤药物,可以避免单一药物导致的耐药性。
组合治疗可以通过不同的靶点以及不同的作用机制,综合发挥抗肿瘤的效果,降低耐药性的风险。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标,选择相应的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
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靶向药物可以更精确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同时,靶向药物也可以通过作用于特定的信号通路,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策略。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免疫治疗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4. 补充治疗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适当的营养支持和身体护理也是逆转耐药性的重要策略。
超声波体内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1 . 1 实验 动 物 He p G 2 / A D M 裸 鼠 移 植 瘤 模 型 的 建 立 参 见 文
无互 补 序列 ; 5 ) 引物 3 ’ 末端碱基与模板 D N A 完 全 配对 。md r l 、 m r p 、 l r p引 物序列 均 由上 海生 物 工程 公
深 度不 超过 0 . 5 c m, 治疗 部 位随 机取 三处 。部分 标本
置一 1 7 3 o C 液 氮保 存备 用 :部 分标 本经 1 0 % 中性 福尔 马林 固定 、 脱水 、 石蜡 包埋 , 石 蜡块 保存 备 用 。
1 . 6 R T — P C R检测 多药 耐药 蛋 白 1 . 6 . 1 组织 R N A提 取 用 液氮 预冷碾 钵 、杵 子 、 药
献[ 4 ] , 实 验 动物 由重 庆 医科 大学 动 物实 验 中心 在无
特定 病原体 ( S P F ) 条 件下 饲养 。
1 . 2 实 验分 组
司合 成 。
实 验结 束后 取 P C R产物 与 D N A上 样 B u f f e r 混
实验 动物 7 0只 , 用 He p G 2 / A DM 细胞 悬液 皮下 注射 法 。 建立 多药 耐药荷 瘤 鼠模 型 。 荷 瘤 鼠瘤 体积 生 长到 6 0 1 0 0 am r 时后 。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 同, 随 机 分为 : 1 ) H e p G 2 / A D M 移 植瘤 对 照 组 1 0只 ( 无 任 何 处理 措施 ) : 2 ) He p G 2 / A DM 移 植 瘤 + A D M组 2 0只 ( A D M 治疗 ) ; 3 ) H e p G 2 / A D M 移 植瘤 + U S组 2 0只 ( 超声 波 治疗 ) ; 4 ) H e p G 2 / A D M 移 植瘤 + AD M+ U S组 2 0只 ( A D M 治疗 + 超声 波治疗 ) 。
肿瘤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及其耐药逆转的研究进展

Fojo A T,Uede K,Slamon D J,et a1.Expression of
muhidrug--resis—-tance
gene
a
检测MDR基因的方法有两种:mRNA的检测 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的检测。mRNA包括原位杂交、 Northern印迹分析、RT—PCR、RNA保护测定法等, 蛋白的测定包括Western印迹分析和免疫组织化 学检测。所有这些方法其特异性、敏感性、实验重复 性各不相同。现在常用检测mRNA的方法是RT— PCR,蛋白检测的方法是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 学的检测是蛋白水平的检测,即检测MDR的蛋白 产物(P—gP)。平时运用的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因 此着重从免疫组织化学的角度阐述P—gP在正常组 织和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2.1正常组织中P—gp的表达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人体的各种组织的 P—gP检测后发现,P—gP阳性表达于胰导管上皮,肝 细胞的胆管面、小肠和大肠的腔膜面、肾脏的近曲小 管、汗腺、肾上腺细胞等。研究后发现,这些正常组织 阳性表达的主要作用是与拮抗外源性毒素、代谢产 物的排泄以及增强细胞吞噬有关。因此MDR基因 及其产物是人体的一种天然的防御系统,同时研究 后还发现,正常组织发生肿瘤后其P—gP的表达也很 强烈,阳性率较高,这就是天然耐药,给肿瘤的化疗 造成很大的难题,不敏感,甚至无效,导致治疗失败。 2.2在肿瘤组织中P—gP的表达 基于研究P—gP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后,人们发 现在恶性肿瘤的表达可以分为化疗前高表达、化疗 前低表达、化疗后高表达三种类型。 化疗前高表达的恶性肿瘤有:肝癌、肾癌、胰腺 癌、神经内分泌癌、结肠癌、嗜铬细胞瘤、骨髓瘤等, 研究发现,这些高表达的肿瘤所起源的正常组织P— gp也高表达,如肾细胞癌。肾细胞癌的源组织就是 肾近曲小管,而近曲小管本身正常时就是P—gP高表 达,形成的肿瘤一肾细胞癌通常P—gP高表达。因此, 这些肿瘤对化疗不敏感。 化疗前低表达的肿瘤有:胃癌、头颈部癌、非小 细胞肺癌、乳腺癌、恶黑,卵巢癌、前列腺癌、胸腺瘤、 膀胱癌等,这些肿瘤化疗敏感,效果显著。 3针对多药耐药的研究方向 以P—gP及其他耐药相关蛋白为作用靶点,筛 选、合成耐药相关蛋白逆转剂,找寻对耐药肿瘤细胞
多耐药基因(MDR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多耐药基因(MDR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多耐药基因(MDR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中、晚期宫颈癌组织微阵列芯片标本中MDR1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78例宫颈癌组织中MDR1阳性表达率为85.6%,随着FIGO分期的变晚、淋巴转移的出现、分化程度的降低,MDR1的表达逐渐增高。
结论MDR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和进展密切相关。
标签:子宫颈癌;MDR1基因;耐药;表达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高发癌症,每年有52.9万例新发病例,50%发生于发展中国家[1],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危害着女性的身心健康,近27.4万女性死于该病[2-3]。
其中侵袭、转移被认为是宫颈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因此研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多药耐药(muhidrugresistance,MDR)指的是腫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4]。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DR1在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DR与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探讨MDR1在宫颈癌侵袭、转移和进展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宫颈癌组织微阵列芯片购自西安艾丽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织芯片的病理学诊断由两个独立的病理科医师一致得出。
芯片组织标本由宫颈活检病理确诊,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修订的宫颈肿瘤分期标准,Ⅱ期43例,Ⅲ期22例,Ⅳ期13例(含淋巴结转移癌8例)。
1例正常宫颈腺体作为阴性对照,年龄为47岁。
另有一例粘液表皮样癌,不进入统计。
有1例标本无组织学分级资料。
山羊血清、HRP-山羊抗兔二抗均购自康为世纪、兔抗人MDR、DAB显色试剂盒、苏木素染色剂、中性树胶均够自博士德。
1.2免疫组化法检测MDR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切片常规烘烤、脱蜡、水化、抗原修复、山羊血清室温封闭1h,每张切片分别滴加0.01M PBS按1:100稀释的兔抗人MDR一抗,4℃过夜,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300μl,室温避光孵育30min,滴加DAB显色液液300μl,苏木素复染、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读片。
宫颈癌中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文 章 编 号 :6 3 4 3 ( 0 1 1 — 0 90 1 7 1 0 2 1 ) 8 2 4 2
化 疗方案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 键词 : 宫颈 肿 瘤 ; 抗 药 性 , 药 ;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 耐 药 基 因 多 D I 1 . 9 9 ji n 1 7 — l O 2 1 . 8 0 3 0 : O 3 6 /. s . 6 3 4 3 . O 1 1 . 0 s 文献标识码 : A
里
・
坠堕学建查 1 u 月第 3 卷第 1 期 I Lb e,oe b 1,o3,o1 年 2 8 mJ a dN v e 2 1 1 2 . M m r0 V . N 8
・
2 9 ・ 04
论
著 ・
口
颈 癌 中耐药 基 因的表 达及 其 临床 意 义
高 波 李海 平 陶建 蜀 张 吉才 , 宗涛 李 莉 , , , 余 , (. 1 湖北 医药 学院 附属 太和 医院 , 湖北十 堰 4 2 0 ;. 阳 医学院 , 州 5 0 0 ) 40 02 贵 贵 5 O 0
( . ieH opia Jiitd t u e e ia iest 1 Tah s tlAf a e oH biM d c lUn v riy,S ia u e 4 2 0 Chn l h y nH bi 4 0 0, i a;
恶性肿瘤研究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和逆转策略

恶性肿瘤研究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和逆转策略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侵袭能力。
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或靶向治疗后表现出耐药性,这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肿瘤耐药机制以及逆转策略成为了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
一、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细胞内信号通路异常和肿瘤微环境对药物的影响。
在细胞内信号通路异常方面,一些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导致了细胞凋亡途径的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
此外,肿瘤细胞通过调节DNA修复功能和泵运输蛋白的活性来逃避药物的杀伤作用。
而肿瘤微环境则通过增加血管生成和诱导免疫抑制等方式改变了治疗的疗效。
二、肿瘤耐药机制的逆转策略逆转肿瘤耐药机制是战胜肿瘤耐药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种常见的逆转策略是靶向特定信号通路或分子,以恢复细胞的凋亡功能。
例如,Biopterin在乳腺癌化疗中起到抗耐药作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如将化疗药物与有效的免疫治疗相结合。
最近,免疫治疗被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三、新兴研究领域除了传统的耐药机制和逆转策略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值得关注。
比如,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将重点放在了治疗肿瘤转移和提高复发患者的生存率上。
此外,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和技术的出现,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应用,有助于对个体化的治疗进行精准匹配。
这些研究的出现为我们深入了解肿瘤耐药机制和开发逆转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和逆转策略的探索是当前肿瘤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了解肿瘤耐药机制,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耐药机制提出相应的逆转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
此外,新兴的研究领域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肿瘤耐药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逐渐攻克恶性肿瘤耐药问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研究进展

综述肿瘤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研究进展安徽省肿瘤医院桂留中化疗仍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肿瘤细胞的耐药常使化疗最终失败。
根据肿瘤细胞的耐药特点,耐药可分为原药耐药(Primary drug resistance,PDR)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PDR只对诱导药物产生耐药而对其他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如抗代谢药类;MDR 则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产生抗药性的同时,对其他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产生交叉耐药性。
MDR的表现十分复杂,既可有原发性(天然性)耐药,也可有诱导性(获得性)耐药;还有典型性和非典型性耐药之分。
由于MDR给化疗带来了困难,近年人们对其产生的机制以及试图寻找逆转剂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文简介MDR产生的机制并着重介绍近年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1.MDR产生的机制1.1膜糖蛋白介导的机制1.1.1 P-gp与MDR 1976年Ling等首先在抗秋水仙碱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上发现了一种能调节细胞膜通透性的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因其相对分子量为170kd,又称P-170。
[1]。
P-gp主要分布在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中,在人类正常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肾上腺、肺脏、胃肠、胰腺等组织中表达较高,而在骨髓中表达较低。
P-gp属于ATP结合盒家族的转运因子,其生理功能为在ATP供能下将细胞内的毒性产物泵出细胞,对组织细胞起保护作用。
P-gp由mdr1基因编码产生。
人类mdr1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2区一带一亚带(7q21.1)。
1986年,Gros将编码P-gp的mdr1cDNA直接转染敏感细胞后,转染细胞表现出完全的MDR表型,从而提供了P-gp能够导致多药耐药的有力证据。
现已证明,许多肿瘤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均与P-gp过量表达有关。
P-gp随mdr1基因扩增而增加。
P-gp有多个药物结合位点,因而具有多种药物泵出功能,不过其底物多为天然性抗癌药如长春碱类、蒽环类、紫杉醇类和鬼臼毒素类等。
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研究进展

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研究进展王庆涛德州学院医药与护理学院,山东德州 253023关键词:肿瘤多药耐药性逆转剂摘要: 肿瘤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抗药性的同时,对于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多种化疗药物表现出的交叉抵抗现象,是肿瘤难治疗、易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多药耐药机制便成为当前肿瘤化疗的研究热点。
前言:肿瘤耐药是当今肿瘤治疗的一大难题,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90%以上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
因此,寻找MDR有效逆转剂或有效逆转一直是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而且近年涌现的新技术亦推动了逆转方法的改进。
本文就目前逆转MDR的相关策略作一综述。
1多药耐药的产生机制形成MDR的机制很复杂,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某些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或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导致细胞增殖和死亡异常的结果,其发生是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过程,在不同阶段相继或同时有不同基因的改变[1]。
自从1976年Juliano与Ling发现 MDR现象以来,国内外对MDR进行了广泛、深入实验与临床研究,目前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①细胞膜P-糖蛋白(permeability glycoprotein,Pgp)的过度表达,又称经典MDR;②谷酰甘酞S-转移酶(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GST)的活性增强;③ DNA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Tope)的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④ 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异常;⑤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的增强;⑥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 related-protein,MRP)的表达增加;⑦细胞凋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相关基因对MDR基因表达的调节等[2]。
由于MDR形成是一个诸多因子参与的复杂生物过程,可以是某一耐药基因表达,也可以是多种耐药基因同时表达的多种耐药表型[3],对某一特定肿瘤的MDR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的开题报告

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的开
题报告
背景与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和靶向治疗仍然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
然而,随着药物的应用,很多患者出现了耐药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
现在已经发现了许多与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有关的基因,如EGFR、ALK、KRAS、
TP53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这些耐药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RT-q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GFR、ALK、KRAS、TP53等基因
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与化疗和靶向治疗耐药的相关性。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得出的数据,将能够更全面、有效地了解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机制及其与基因变异之间的关联,从而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同时,本
研究还有望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阐明非小细胞肺癌和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指导意见,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临床分析基因表达分析在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临床分析基因表达分析在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近年来,肿瘤预后评估一直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基因表达分析技术的应用,为肿瘤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临床分析基因表达分析在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和挑战。
一、背景和意义肿瘤预后评估是指对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复发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传统的肿瘤预后评估方法主要是根据临床病理学指标和患者的临床特征来判断。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基因表达分析技术通过对肿瘤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通过对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可以发现与肿瘤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物,并根据这些标记物进行预后评估。
因此,临床分析基因表达分析成为了肿瘤预后评估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二、临床分析基因表达分析方法临床分析基因表达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DNA微阵列技术、RNA测序技术和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其中,DNA微阵列技术是最早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探针与待测样本中的DNA互相杂交,然后利用荧光标记或射线标记的信号来检测基因表达水平。
RNA测序技术则通过翻转录转录本,将转录本转化为DNA片段,然后进行高通量测序,以获取基因表达谱。
蛋白质芯片技术则是通过在芯片上固定大量蛋白质靶点,利用样品中的蛋白质与这些靶点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进行分析。
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基因表达谱与肿瘤预后评估的关系基因表达谱是由肿瘤组织中上千个基因的表达水平组成的。
通过对大量肿瘤样本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与肿瘤预后相关的基因,从而建立预后评估的预测模型。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高表达水平与不良预后相关,而某些基因的低表达水平则与良好预后相关。
这些基因可以作为预后评估的分子标记物,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和患者管理。
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策略

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策略肿瘤多药耐药的产生是由多因素、多环节介导的,它的机制包括:ABC转运子超家族成员的异常增多;信号传导通路异常;靶酶质和量的改变;药物的活化障碍;耐药基因的异常表达;修复能力增强等。
MDR是肿瘤化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
本文就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及逆转策略的进展作一全面的综述。
标签:肿瘤;多药耐药;机制;逆转策略肿瘤细胞在首次或再次接受化疗时,对某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且对其他非同类型、结构不同、作用机制相异的药物也耐药的广谱耐药现象即为肿瘤多药耐药。
本文就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及逆转策略的进展作一全面的综述,整体分析着力于从一条多靶点、高特异性、高效应、毒副作用小的逆转途径。
1 P-糖蛋白(P-gp)介导的MDR及其逆转策略1.1产生机制P-gp是利用ATP水解释放能量主动将疏水亲脂性的化疗药物转运至胞膜外的药物输出泵,由mdr-1基因编码的,其引起MDR的机制是:导致胞内药物未能达到最小有效浓度而产生MDR。
它还抑制Caspase激活,产生凋亡耐受型MDR。
相关的耐药蛋白还包括:多发耐药相关蛋白(M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
1.2逆转策略上述ABC转运蛋白家族成员,P-糖蛋白介导的机制最常见,关于P-gp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有:①与抗肿瘤药物竞争作用于P-gp上的结合位点;②竞争性作用于P-gp上ATP结合区,阻断ATP水解;③与P-gp上外排功能的变构区域结合,阻断其外排底物。
最初的第一代P-gp的逆转剂由于无特异性作用靶点、使用剂量大、毒副作用大等,未能得到广泛使用;第二代逆转剂虽克服了第一代逆转剂的缺陷,但当其与部分抗肿瘤药物合用时,干扰了化疗药物的代谢,增加了化疗毒副反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第三代逆转剂中Tariquidar最为值得关注,它在低浓度范围内即能逆转MDR,且不影响抗肿瘤药物的代谢,非竞争性、高亲和力与P-pg结合,抑制作用明显超过第一和第二代MDR逆转剂。
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产生 耐 药 性 。 ( ) 腺 癌 化 疗 前 检 测 耐 药 基 因 P g 、 S 一T T p Ⅱ , 肿 瘤 的 化 疗 药 物 选 择 具 有 指 导 作 用 , 判 断 预 后 及 研 2乳 — p G T 1 与 oo 对 对
究耐 药 逆 转 提 供 参 考 价 值
关 键 词 乳 腺 癌 :多 药耐 药 基 因表 达
Z o in e , n i y n N n h n n es y N n h n , 3 0 6 C ia h uJ a w i De gJn u ( a c a gu i ri , a c a g 3 0 0 , hn ) v t
A s at beiv oep r eepes na dcii l i icn eo - l o rt mP g )Gua i e st nfrs一r S 一 ) bt c jc ieT x l et x rs o n l c g f a c P g c p e (— P, ltho --r s ae  ̄ G T 盯 r O t o h i n a s ni f y o i t n a e (
组 织 中 的 表 达及 其 临床 意义 。 法 用 免 疫 组 化 法 检 测 7 方 8例 原 发 乳 腺 癌 组 织 中 P g 、 S 一 — P G T 百及 T p 1 o o1的表 达 水 平 。 果 () 8 结 17
中药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研究

中药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研究介绍:肿瘤多药耐药一直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难题,限制着化疗的效果和疗效。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中药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进行研究探讨。
一、中药的多药耐药逆转机制1. 增加药物的积累: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增加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积累,提高药物的疗效。
2. 抑制耐药基因表达: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中耐药基因的表达,降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3. 促进细胞凋亡: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逆转耐药性。
二、中药在肿瘤多药耐药中的应用研究1. 中药在化疗增敏中的应用:中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药物,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 中药在耐药基因调控中的应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干预耐药基因的表达,降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3. 中药在促进凋亡中的应用:中药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逆转肿瘤的耐药性,提高治疗的效果。
三、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1. 中药的单体成分研究:通过研究中药中的单体成分,发现有些成分具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潜力。
2. 中药复方的研究:中药复方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式,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复方具有明显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
3. 中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中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对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具有较好的效果。
总结:中药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中药的逆转机制以及相关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
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中药将为肿瘤多药耐药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参考文献:1. XXXX, et al. 中药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中医药导报, 20XX,XX(X): XX-XX.2. XXXX, et al.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中医研究, 20XX, XX(X): XX-XX.3. XXXX, et al. 中药对化疗药物增敏的相关机制研究.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XX, XX(X): XX-XX.4. XXXX, et al. 中药调控耐药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药学进展, 20XX, XX(X): XX-XX.。
肿瘤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及其耐药逆转的研究进展

2 1 年 4月 第 1 00 9卷 第 4 期 A
・2 5 ・ 4
肿 瘤 多药 耐药 基 因 p 糖 蛋 白及 其耐 药逆 转 的研 究 进展 一
穆 宝 忠 , 秀 芳 隋
( 度县人 民医院, 东 平度 平 山 260) 67 0
恶 性肿 瘤 是危 害人 类 的 主要 致 死 疾 病之 一 , 随 着 现 代 生活 方 式 的改 变 和 生 活环 境 的 污染 , 发 病 其 率 有增 无减 。由于多 数患 者初 诊 时 已经 是 中 、 晚期 , 失 去 了手 术 的绝 佳 治 疗 机会 , 因此 以化 疗 为 主 的综 合 治疗 又成 了 主要治 疗手 段 。不过 人们 在运 用化 疗 治 疗肿 瘤一 段时 间后 , 现有 的患 者效果 较好 , 长 发 延 了生存 周 期 , 高 了生 存 质 量 , 有 的效 果 则 不佳 , 提 而
排及 药 物 的亚 细 胞分 布 改 变 以降低 药 物 浓度 ; 代谢
转 化 改 变 , 细 胞 内 一 些 蛋 白 酶 的 改 变 引 起 细 胞 解 如
毒功 能增 强 ; 药物 作 用靶 点 改变 , 如核 酶 D NA 拓扑
异 构 酶 Ⅱ( P Ⅱ) 量 减 少 或 性 质 改 变 , 致 对 To o 含 导
的拦 路虎 , 给肿 瘤患 者 的康 复制 造 了难 题 , 是现 在 恶
性 肿 瘤治疗 中亟待解 决 的 问题 。 目前 研 究 表 明 , 瘤 细 胞 产 生耐 药 性 是 多方 面 肿 的 , 中以多药 耐药 性 ( R) 为 常见 。 R 是指 其 MD 最 MD 抗 某种 细胞 毒药 物 的耐药 细胞 系对 许 多结 构上无 关 的作 用机 制 不 同 的其 他 抗 癌药 物 产 生 交叉 耐 药 性 。 研 究 发现 , R 基 因有 两 种不 同的 表 型 , MD 一种 是 对 第 1次化 疗 就产 生 耐 药 , 即在化 疗 前 就 已经存 在 的 耐 药 , 天然 性耐 药 或称原 发性 耐 药 , 一种 是在 化 称 另 疗 过程 中产 生耐 药 , 指 化疗 药 物 诱 导所 产 生 的耐 是 药一 获得 性 耐药或 者 叫做继 发 性耐 药 。 同时 , 肿瘤 的 多药 耐药 机制 十分 复 杂 , 究 时 同时发现 , 研 肿瘤 产 生 MDR 的分 子 机 制 主要 有 : 膜 药 泵 基 因 的扩 增 和 跨 过度 表达 , 跨膜 转运 蛋 白的高表 达 , 而促 进药 物 外 从
肿瘤细胞耐药及逆转的研究进展

度表 达 , 而在 卵 巢 恶性 肿 瘤 中表 达较 高 , 与 病 人 但 的分期 、 组织 分 型 、 后无相 关性 。 预 肺 耐 药 蛋 白增 高 : 耐 药 蛋 白 ( Lg R s 肺 L l ei t l s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l期
20 0 2年 2月V0 . 7 No. I2 1
J OURNAL OF GUI YANG E CAL C M DI OL LEGE
20 2 0 2
综 述
肿瘤 细胞 耐药 及 逆 转 的研 究进 展
康 楷 ,黄 林
( 阳 学 院 肮 妇 科 ,贵州 贵 阳 贵 500 ) 5 0 4
[ 键词 ]肿瘤: 关 细胞; 逆转; 多药耐药
[ 中图分 类号 ]R3 3 705
[ 献标识码 ]A 文 [ 文章编 号]10 7720)t 020 00 0( 20. 4.5 2 0 0
上 腺 、 脏 、 、 、 丸 、 盘 、 肠 及 造 血 细 胞 等 肝 胰 脑 睾 胎 结 组 织 , 一 定 正 常 生 理 功 能 。 同 时 , 源 于 这 些 组 有 起
将 化疗药 物 泵出 , 有可 能是 细胞 耐药 和细胞 内谷 并 胱甘 肽水 平之 间联 系 的纽 带 。不 同肿瘤 MRI 9 1 O 表 达与预 后关 系不 同 , 在乳 腺癌 、 经母 细胞 增 、 神 胃 癌 等 与 预 后 呈 正 相 关 , 肺 腺 癌 、 胱 癌 等 与 细 胞 在 膀
药 物 具 有 耐 药 性 , 将 带 负 电 荷 的 化 疗 药 物 分 子 泵 能
是 分子 为两性 分 子 , 有 亲 水 性又 有 疏水 性 ; 既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