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合集下载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水平面和地形的高低起伏。

以下是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
1. 准备工作:在测量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勘测,确定测量区域的边界、水准原点和测量站点的位置。

还需要准备水准仪、水准尺等测量工具,并检查它们的精度和灵敏度。

2. 设置水准原点:在水准测量中,水准原点是一个重要的基准点,用于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

通常选择地形高程最高的点作为水准原点,并在原点周围设置水准线路。

3. 测量水准线段:使用水准仪测量水准线段的长度,并将其记录在水准测量报告中。

通常使用两个水准仪进行测量,一个在水准原点附近,另一个在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处。

4. 测量水平面:在水准线段测量完成后,使用水准仪测量线段两端点之间的水平面距离,并将其记录在水准测量报告中。

通过计算水平面距离和水准原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可以确定水平面高低起伏的位置。

5. 整理测量结果:在完成水准测量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包括测量起点、终点、水准线段和水平面的距离、高度等信息。

6. 后处理: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后处理,包括检查测量工具的精度和灵敏度、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计算水平面高低起伏的位置等。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可以测量出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并为地形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仔细准备测量工具、精确测量、准确记录和后处理测量结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2008-10-10 23:27:42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3 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2X100m前视距 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 11=9—10 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十K—8 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 17=15—16±0.100或 17=14—13 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 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3、每页计算校核①高差部分在每页上,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前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之差,应等于红、黑面高差之和;对于测站数为偶数的页:23+8—26+7=∑15+16=2∑18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3+8—26+7= ∑15十16=2∑18±0.100②视距部分在每页上,后视距总和与前视距总和之差应等于本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与上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之差;校核无误后,可计算水准路线的总长度;∑9—∑10=本页末站之12—上页末站之12,水准路线总长度=∑9+ ∑104、成果整理三、四等水准测量的闭合路线或附合路线的成果整理,首先其高差闭合差应满足表7-10 的要求;然后,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可参见第二章有关部分,最后按调整后的高差计算各水准点的高程;若为支水准路线,则满足要求后,取往返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最后结果,据此计算水准点的高程;5、四等水准采用塔尺进行观测的步骤如下:后上、下、中---前上、下、中----改变仪器高----前中--后中§7-8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原因:1、丘陵地区和山区,地面高低起伏较大2、水准点位于较高建筑物上;方法:测距仪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区图根高程控制实验七四等水准测量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双面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2.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测站及水准路线的检验方法;3.高差的闭合差应≤±6 mm山地,或≤±20mm平地;4.每四人一组,轮换操作仪器;二、仪器准备级水准仪一台,双面尺2根,记录板1块,尺垫2个,测伞1 1.由仪器室借领:DS3把;2.自备工具:计算器、铅笔、小刀、计算用纸;三、方法与步骤1.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6个测站为宜;沿线标定待定点转点的地面标志;2.在起点与第一个待定点分别立尺,然后在两立尺点之间设站,安置好水准仪后,按以下顺序进行观测:①照准后视尺黑面,进行对光、调焦,消除视差;精平将水准气泡影象符合后,分别读取上、下丝读数和中丝读数,分别记入记录表1、2、3顺序栏内;②照准前视尺黑面,消除视差并精平后,读取上、下丝和中丝读数,分别记入记录表4、5、6顺序栏内;③照准前视尺红面,消除视差并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7顺序栏内;④照准后视尺红面,消除视差并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8顺序栏内;这种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目的是减弱仪器下沉对观测结果的影响;3.测站的检核计算①计算同一水准尺黑、红面分划读数差即黑面中丝读数+K-红面中丝读数,其值应≤3mm,填入记录表9、10顺序栏内;9=6+K-710=3+K-8②计算黑、红面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填入记录表11、12、13顺序栏内;11=3-612=8-713=10-9③计算高差中数,填入记录表14顺序栏内;14= 11+12±0.100/2④计算前后视距即上、下丝读数差×100,单位为m,填入记录表15、16顺序栏内;15=1-216=4-5⑤计算前后视距差其值应≤5m,填入记录表17顺序栏内;17=15-16⑥计算前后视距累积差其值应≤10m,填入记录表18顺序栏内;18=上18-本174.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施测其它各站;5.各站观测和验算完后进行路线总验算,以衡量观测精度;其验算方法如下:当测站总数为偶数时:∑11+∑12=2∑14当测站总数为奇数时:∑11+∑12=2∑14±0.100m末站视距累积差:末站18=∑15-∑16水准路线总长:L=∑15+∑16高差闭合差:=∑14高差闭合差的允许值:允=±20或允=±6,单位是mm,式中L为以公里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N为该路线总的测站数;如果算的结果是<允,则可以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若>允,则应立即进行重测该闭合路线;四、注意事项1.每站观测结束后应立即进行计算、检核,若有超限则重新设站观测;全路线观测并计算完毕,且各项检核均已符合,路线闭合差也在限差之内,即可收测; 2.注意区别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并记入记录表相应的顺序栏内;3.四等水准测量作业的集体性很强,全组人员一定要相互合作,密切配合,相互体谅;4.严禁为了快出成果而转抄、涂改原始数据;记录数据要用铅笔,字迹要工整、清洁;5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立测杆者: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司尺者:。

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大地水准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面上两个点之间的高程差。

下面是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外业测量步骤:
1. 设站:选取测站点,并设置水准仪。

2. 观测:在各测站点上进行视线测量,记录水准仪读数。

3. 收站:移动至下一个测站点,重复观测步骤。

4. 控制测量:在适当的间隔处进行控制测量,以校正测量误差。

内业计算主要公式:
1. 高差观测值的纠正:
高差观测值的纠正 = 高差观测值 - 折差 - 改正数
其中,折差是由于视线折射引起的高差修正值,改正数是根据控制测量结果进行的纠正。

2. 高程改正数的计算:
高程改正数= Σ高差观测值 / 测站数
3. 闭合差的计算:
闭合差 = 高差观测值的代数和
4. 高程调整值的计算:
高程调整值 = 闭合差 / 测站数
5. 最终高程的计算:
最终高程 = 基准点高程+ Σ高程调整值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还涉及其他一些参数和计算公式,如观测误差的计算、闭合差限差的确定等。

具体的计算过程和公式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最好参考相关的测量手册、标准和指南,并遵循正确的测量程序和计算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计算过程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计算过程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计算过程操作方法01: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两点间垂直放置的水准标尺的读数,以此来确定两点的高差。

通过已知点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四等水准测量就是为了给地形测绘和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高程控制点。

技术要求包括:视距不得超过100米,前后视距差需小于3米,累计视距差应小于10米,红黑面读数差应小于3毫米,红黑面高差差应小于5毫米。

步骤1:瞄准后视标尺的黑面,记录下丝、上丝和中丝的读数。

如果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

计算后视距离,公式为:后视距离 = 100 × (下丝 - 上丝)。

步骤2:瞄准前视标尺的黑面,记录下丝、上丝和中丝的读数。

如果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

计算前视距离,公式为:前视距离 = 100 × (下丝 - 上丝)。

计算视距差,确保其小于3米;计算视距累计差,确保其小于10米;计算黑面高差,公式为:前视黑面中丝读数 - 后视黑面中丝读数。

步骤3:瞄准前视标尺的红面,记录中丝的读数。

如果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

计算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确保其小于3毫米。

步骤4:瞄准后视标尺的红面,记录中丝的读数。

如果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

计算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确保其小于3毫米;计算红面高差,公式为:前视红面中丝读数 - 后视红面中丝读数;计算红黑面高差之差,确保其小于5毫米;计算高差中数,公式为:((红面高差 ± 100) + 黑面高差) ÷ 2,单位为米。

如果这一站数据合格,可以进行下一站测量。

步骤5:关于限差的解释。

视距限制在100米以内是为了确保读数精度,同时考虑人眼分辨力和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影响;水准面的曲率导致超过100米时高程误差增大,因此视距限制在100米以内。

步骤6:关于观测顺序的解释。

四等水准观测采用“后前前后”的顺序,这有助于减少仪器下沉的影响,并且较小的前后视距差有助于削弱i角的影响。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 8)这四步观测, 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黑一黑一红一红 )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 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规范允许采用 “后一后一前一前 (黑一 红 一黑一红 ) ”的观测步骤。

2 、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 7-11 。

① 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 — (2)]X100m前视距 (10)=[(4) — (5)]Xl00m 前、后视距差 (11)=(9) — (10)前、后视距差累积 (12)= 本站 (11)+ 上站 (12)② 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 十K — (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 十 K — (8) 三等≯ 2mm ,四等≯ 3mm( 上式中的 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 4. 687m 或 4. 787m)③ 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 — (6)或 (17)=(14) — (13)三三等≯ 75m ,四等≯l00m三等≯ 3m ,四等≯ 5m三等≯ 6m ,四等≯ l0rn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等≯ 3mm,四等≯ 5mm高差的平均值(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大地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水准仪在不同测站上的观测数据,可以确定各测站之间的高差,进而绘制出地形图和高程图。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是指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所采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

1. 基本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测量各测站的视线高度差,然后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各测站之间的高差,从而建立起高程网络。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考虑到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以及观测仪器的精度和测量误差的控制。

2. 实验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的步骤主要包括,选择测站、设置水准仪、观测视线高差、记录观测数据、计算高差、检查和校核观测数据等。

在选择测站时,需要考虑到测站之间的地形和距离,以及测站的稳定性和可达性。

设置水准仪时,需要保证水准仪的水平和稳定。

观测视线高差时,要注意避免大气折射和仪器误差的影响。

记录观测数据时,要准确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和观测条件。

计算高差时,需要考虑到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因素的修正,以及仪器误差的校正。

3. 数据处理。

在四等水准测量实验中,观测数据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首先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后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各测站之间的高差,利用计算结果绘制高程图和地形图。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观测误差的控制和修正,以及数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4. 结果分析。

最后,根据四等水准测量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发现和解决测量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同时,还可以对四等水准测量实验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总结和改进,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总之,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大地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水准仪在不同测站上的观测数据,可以确定各测站之间的高差,建立起高程网络,为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第一步:设立起点和终点测量工作的起点和终点应该在距离较远的地方,以便能够测量到足够长的路线。

起点和终点应该在地面上有明显的标志,以便于后续的测量工作。

第二步:设立基准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适当位置上,需要设立一些基准点。

基准点应该是固定的,并且易于辨认。

可以选择在土地上铺设水泥或石材,或者使用其他固定标志物。

基准点的数量取决于测量的具体要求,一般来说,每隔100-200米设置一个基准点即可。

第三步:观测仪器的设置与调整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水准仪来观测地面的高差。

在设立基准点后,需要将水准仪放置在每个基准点上,并且进行准确的调整。

调整过程中,需要确保水准仪水平和稳定,以及望远镜的焦距和清晰度。

第四步:进行测量观测在观测仪器设置完毕后,可以开始实际的测量观测。

观测者需要在每个测点上测量望远镜的高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同时,需要记录下每个基准点的具体位置和编号,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五步:数据处理与校正测量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正。

首先,需要校正每个测点的观测结果,以去除地面不平整和其他误差的影响。

其次,需要计算出每个基准点之间的高差,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最后,需要进行误差分析,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步:绘制测量成果图在数据处理和校正完成后,需要绘制测量成果图。

成果图应该清晰明了,标注测量路线、基准点和高差值。

成果图可以用于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以确保道路的平整和水平度。

总结: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精确度较低的水准测量方法,适用于一般平整道路的测量工作。

其步骤主要包括:设立起点和终点、设立基准点、观测仪器的设置与调整、进行测量观测、数据处理与校正,以及绘制测量成果图。

这些步骤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第一步:基准点的选择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需要选择一个高程稳定、易于观测的基准点。

通常会选择已经建好的基准点或具有准确高程的设施作为起点,如测绘局的基准点、天文台的点等。

第二步:测量线路的规划根据需要确定测量的起始点和终点,并规划中间的测量路线。

测量路线应尽量沿水平方向展开,避免过多的上下坡,以减小高差观测误差。

第三步:观测与记录1.基准点观测:首先,在起点的基准点上设置水准仪,并进行观测和记录。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水平调整和读数的准确性。

2.测量点观测:然后,在顺着测量路线的各个测点上设置水准仪,进行观测和记录。

观测时要保持水准仪的平稳,避免外力的干扰。

3.高差观测:在每个测点上,需要用水准仪的水平丝丝进行正反两次读数,得到各观测点的正反两次测量结果。

第四步:计算与平差1.高差计算:根据观测的正反两次测量结果,计算出各个观测点的高差。

一般采用平均差法或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

2.平差处理:对计算得到的高差进行平差处理,以减小误差。

常用的平差方法有闭合差法和最小二乘平差法。

平差后得到各个观测点的最终高差。

第五步:检查与验收1.检查计算结果:对计算和平差的结果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明显的错误或异常。

如果发现有问题,应及时修正。

2.验收报告: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后,需要编制测量报告,将测量结果详细记录,并附上观测记录、计算和平差表格。

同时,需要对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和说明。

以上为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环境的影响、观测误差的估计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和改正。

只有仔细、准确地完成每个步骤,才能得到可靠、准确的测量结果。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高程测量方法,通常用于对地形的初步了解和粗略计算等级较低的水工渠道和灌溉基础设施的高程。

其具体步骤如下:
1. 建立基准点:找到一个稳定、不易移动的标准点,通常采用混凝土柱或钢筋水泥柱。

将基准点的高程作为起始点。

2. 设立测站:选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点,称为测站,采用经验估计其高程,记录在记录本上。

3. 连续接测:从基准点出发,逐一到达每个测站,插入水准仪,记录测量数据。

重复该过程,直到测量全部站点。

4. 数据处理:将每个测站的高程值及其上下距离(即高差)记录在表格中。

通过计算和校验,得到最终的高程数据。

注意事项:
1. 选择基准点时,应尽可能选择稳定、不易移动的物体作为标志。

2. 设立测站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以便后续工作的参考。

3. 连续接测时,应尽可能保证水准仪的平稳和稳定,确保高差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水准测量步骤(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

水准测量步骤(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

水准测量步骤(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一、水准测量的概念水准测量:又叫几何水准测量。

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本文以四等水准为例进行讲解。

二、水准测量的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两把水准尺上获取读数,来求得该两尺之间的高差,然后推算出高程。

高程—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一般用H A表示;高差—地面上两点的相对高程或绝对高程之差叫做高差,一般用h表示。

(高差用正负之分,而高程没有)h AB=a-b;H b=H A h AB视线高测量有时安置一次仪器须测算出较多点的高程,可先求出水准仪的视线高程,然后再分别计算各点高程,从下图中可以看视线高H i=H A aB/C点高程H B=H i-b ;H C=H i-C三、水准仪的构造(微倾式水准仪)1、物镜2、目镜3、调焦螺旋4、管水准器5、圆水准器6、脚螺旋7、制动螺旋8、微动螺旋9、微倾螺旋10、基座四、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点。

根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四等水准测量基本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五、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1)观测方法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2)观测步骤引入K值的概念:K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4.687m或4.787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读数差不能超过3mm(3)观测时前、后视距离必须读取上、下丝读数计算,上、下丝读数应记录在手簿中。

(4)观测顺序按“后-后-前-前”进行,在没有换站时,后视尺不得移动。

(5)记录字迹工整、清晰,不得任意修改,记录者必须回报读数。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1.确定测区范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需要进行水准测量的区域范围。

2.选择测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测段长度,一般建议在1-2公里之间。

3.选择基准点:选择一个稳定的、不易移动的基准点作为起点和终点。

第二步:设站1.找平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每隔几百米设立一个找平点,找平点应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

2.设置测站:在找平点上设置测站,需要使用三脚架和水准仪来进行测量。

第三步:观测1.标杆设置:在每个找平点上设置标杆,并在标杆上进行编号,以便于后续的观测。

2.水平仪初始调整:在设置好的测站上,使用水平仪对仪器进行初始调整,使得水平仪能够保持水平状态。

3.观测读数:使用水准仪对每个标杆进行观测读数,需要注意的是,在观测读数的过程中,测员应稳定仪器,以免产生过大的误差。

4.记录观测数据:将观测读数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中,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标杆号、读数等信息。

第四步:校正水准测量中常常会受到一些影响因素的干扰,如大气压力变化、温度变化等,这些因素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校正。

1.气象因素校正:根据测量记录中的观测时间和测区的气象数据,进行气象校正,如计算大气压力校正数、温度校正数等。

2.仪器因素校正:根据仪器的器差表和校正表,进行仪器因素的校正。

第五步:计算1.高差计算:根据测量记录表中的读数数据,计算每个找平点的高差,可以使用正反算法或平均高差法进行计算。

2.高程计算:根据前一界线的高程和每个找平点的高差,计算每个找平点的高程。

第六步:绘图根据计算出的高程数据,进行绘图,绘制出各个找平点的高程分布图,以及找平点之间的高程曲线图。

可以使用专业绘图软件或绘图仪进行绘制。

第七步:检查与分析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检查与分析,主要包括:1.高程闭合差检查:判断各个测段的高程闭合差是否符合预定的精度要求。

2.差错分析:分析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差错,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处理。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测量是一项测量技术,通常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工作
1.检查测量设备的正确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校准;
2.准备测量工具并将其布置在测点附近;
3.计算测量距离,根据测量要求、测量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安全措施,按照相对应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定义基准
1.根据测点的位置确定最终测量的基准;
2.利用垂液水准仪进行高度测量,在测量点建立平行点;
3.按照四等水准测量设计计算,并建立依照基准点建立的比较测点。

三、实施测量
1.在比较测点安装水准仪,控制垂液测量,对两点进行高度测量;
2.使用探角仪测量两点之间的角度;
3.将垂液测量和探角测量的结果进行综合计算;
四、测量数据处理
1.检查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
2.将测量结果进行评定和描图;
3.根据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形成最终报告或描图。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展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假设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展加密,那么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与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与稳定的情况下进展。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2)]X100m前视距 (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 (11)=(9)—(10) 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十K—(8) 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或 (17)=(14)—(13) 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高程差,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和地理测量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第一步:设立基准点四等水准测量需要在测区内设立基准点,以确定测区的零点。

基准点通常位于较高的地势上,可以选择山顶或建筑物等。

设立基准点时,需要考虑地势稳定、不易受外界影响和易于观测等因素。

第二步:测量起点在测区内选择一个相对平坦的地点作为测量起点。

测量起点需要与基准点建立起连接线,以确定起点的高程。

第三步:设置测站在测量起点附近选择一定数量的测站,测站之间的距离应根据测区的大小和地形的复杂程度而定。

测站的设置要求稳定、易于观测,并且要能够与测量起点和基准点建立起连接线。

第四步:进行观测在每个测站上,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观测时要注意保持水准仪的稳定,避免外界干扰。

观测时要记录下水准仪的读数,并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第五步:计算高程差测量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各个测站的高程差。

计算高程差时,需要考虑地球曲率、大气折射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第六步:绘制高程图根据计算得到的高程差数据,可以绘制出测区的高程图。

高程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地面起伏的情况,对于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七步:检查和校正在完成测量和计算后,需要对结果进行检查和校正。

检查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校正时要考虑各种误差来源,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完成四等水准测量的工作。

四等水准测量作为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精度较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测量时,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高精度的水准测量方法,主要用于工程测量等领域。

其方法步骤如下:
1. 确定测区范围和基准面:首先需要确定测区的范围和基准面,这是进行水准测量的基础。

2. 确定测线:根据测区的地形特点和测量要求,确定需要测量的水准测线。

3. 建立基点:在测线上选择3至5个基点,并进行精确测量和记录,以便建立起比较精确的基准面。

4. 进行测量:根据测线的起点和终点,在路径上设置若干个测点,并使用水准仪进行高差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5. 进行计算:将测量数据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进行处理,得出每个测点的高程值。

6. 进行精度检查:对测量数据进行精度检查和控制,确保测量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7. 作图和报告:根据测量数据,进行作图和编写报告,汇总和说明测量结果。

以上为四等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步骤,具体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安排。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异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较大范围的地形测量,例如确定道路、铁路、管道等的高程。

以下是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
1. 配置基准点: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已知高程的基准点,称为基准标志。

这个基准标志应该是可靠、稳定的,并且在地理上容易识别。

通常,基准点会选取在基准高程附近的一座永久性建筑物或者特殊的地物。

2. 设立测站:在需要进行高程测量的位置,我们需要设立测站。

测站是一个临时的标志,用于确定该点的高程。

它可以是一个三角架或者其他具有稳定性和可见性的设备。

3. 进行观测:使用水准仪测量仪器进行观测。

水准仪是一种精密的仪器,用于测量地面的高程差异。

观测时,技术人员会对准测站和基准点,然后记录下两者之间的高程差。

4. 进行校正: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校正。

校正是通过观测一个已知高程的控制点来调整测量结果。

这个控制点通常是已知高程的基准标志或者其他被广泛认可的高程点。

5. 计算高程差:将测量得到的高程差与校正值相加或相减,得到最终的高程差结果。

这个结果代表了两个测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6. 绘制等高线图:最后,使用测量得到的高程差结果,可以绘制出等高线图。

等高线图是一种显示地势高低的地图,通过等高线的密度和间距来表示地形的起伏。

总结起来,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包括配置基准点、设立测站、进行观测、进行校正、计算高程差和绘制等高线图。

这些步骤有助于准确测量地面高程差异,并提供地形信息,以便进行工程设计和规划。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四等水准是一种精度较低的水准测量方法,适用于较小规模的测量工程和地形地貌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一、四等水准的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是利用水准仪测量地面高程的一种方法。

测量时,将水准仪放在基准点上,通过和下一设站点之间利用塔尺等仪器所测得视距差,反算出下一站点高程,并通过多次测量来逐层推导出所有站点的高程值。

二、四等水准的设站基本要求1. 所选设站点的地形地貌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

2. 设站点的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用水平仪来进行检测。

3. 设站点要易于找到,方便后续的定位和测量。

4. 设站点的周围地形开阔,可以保证测量到了完整的水准线视线。

1. 选定起始基准点和终止基准点首先要选定一个起始基准点,以这个基准点为起点,逐步往后推导出所有站点的高程值。

同样地,要选定一个终止基准点,确定测量的结束点。

通常而言,起始点和终止点要相对稳定和固定,便于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单向游动法确定观测点等高线的高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连续性,可以采用单向游动法确定观测点。

具体而言,从起始点开始,逐个测量每个点的高程,并继续向前推导出其他站点的高程。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通常会按照前进方向来选定每个测量点的位置。

3. 记录测量结果完成每个观测点的高程测量后,要准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通常而言,使用记录簿来记录每个观测点的编号、高程值、观测时间、测量人员姓名等信息。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需要进行误差调整。

在调整过程中,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者均值平差法等方法,对每组数据进行合并和整合,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四、总结四等水准是一种比较基础的水准测量方法,适用于小规模、中低精度的测量工程。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严格遵守设站、观测、记录和调整等过程,注意技巧和细节,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1.准备工作:-获取水准仪、水准杆、测量尺等测量器材。

-对水准仪进行校准,确保其水平度和准确性。

-选择测量基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起点和终点。

2.建立起点控制点:-在起点处放置水准仪,并确保其稳定和水平。

-测量起点处的高程,作为起点控制点的标高。

-标记起点控制点,并在其附近清理垂直视线,以便后续观测。

3.进行后续测量:-将水准仪移动到下一个控制点上,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其水平。

-读取每个控制点的高程,并记录下来。

-通过目视中丝或自动记录装置来读取水准杆上的读数。

4.校正读数:-由于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可能会有一定误差。

-对于每个控制点的读数,进行校正以消除这些误差,并得到更准确的高程数据。

5.建立终点控制点:-最后一个控制点也是四等水准网的终点,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

-在终点处使用附加控制方法,例如三角测量和副控制点,以提高精度。

-标志或测量终点控制点,并确定其高程。

6.数据处理:-将整套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分析和应用。

-对每个控制点得到的高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以计算出测量区域内的高程变化。

1.测量前后要进行校准:-在测量前,对水准仪和测量杆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

-在测量后,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核,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2.确保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在开展测量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水准仪的稳定。

尽可能减小振动和外力的干扰。

3.在设置控制点时要认真处理:-控制点的设置应符合实际需要,以便后续的测量和工程项目。

-控制点设置要注意周围环境和垂直视线的开阔度,以便测量人员进行观测。

4.注意校正读数的准确性:-在校正读数时,要考虑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并进行适当的修正计算。

总之,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一些要求不太高的工程项目。

在实施测量时,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校准测量设备、稳定测量仪器、合理设置控制点、准确校正读数等,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 (xx-10-1023:27:42)
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
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
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
1、高程系统:
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
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2)]X100m 前视距(10)=[(4)(10)
三等≯3m,四等≯5m 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K(8)
三等≯2mm,四等≯3mm (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15)=(3)(7)
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 (17)=(15)(13)
三等≯3mm,四等≯5mm 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0.100,反之,取
2[(6)+(7)]=∑[(15)+(16)]=2∑(18)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3)+(8)]∑(10)=本页末站之(12)—上页末站之(12),水准路线总长度=∑(9)+ ∑(10)
4、成果整理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闭合路线或附合路线的成果整理,首先其高差闭合差应满足表7-10 的要求。

然后,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可参见第二章有关部分,最后按调整后的高差计算各水准点的高程。

若为支水准路线,则满足要求后,取往返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最后结果,据此计算水准点的高程。

5、四等水准采用塔尺进行观测的步骤如下:后(上、下、中)---前(上、下、中)----改变仪器高----前(中)--后(中)7-8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原因:
1、丘陵地区和山区,地面高低起伏较大
2、水准点位于较高建筑物上。

方法:测距仪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区图根高程控制)实验七四等水准测量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双面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2.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测站及水准路线的检验方法。

3.高差的闭合差应≤6 mm(山地),或≤20mm(平地)。

4.每四人一组,轮换操作仪器。

二、仪器准备1.由仪器室借领:DS3级水准仪一台,双面尺2根,记录板1块,尺垫2个,测伞1把。

2.自备工具:计算器、铅笔、小刀、计算用纸。

三、方法与步骤1.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6个测站为宜。

沿线标定待定点(转点)的地面标志。

2.在起点与第一个待定点分别立尺,然后在两立尺点之间设站,安置好水准仪后,按以下顺序进行观测:①照准后视尺黑面,进行对光、调焦,消除视差;精平(将水准气泡影象符合)后,分别读取上、下丝读数和中丝读数,分别记入记录表(1)、(2)、(3)顺序栏内。

②照准前视尺黑面,消除视差并精平后,读取上、下丝和中丝读数,分别记入记录表(4)、(5)、(6)顺序栏内。

③照准前视尺红面,消除视差并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7)顺序栏内。

④照准后视尺红面,消除视差并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8)顺序栏内。

这种观测顺序简
称为“后-前-前-后”,目的是减弱仪器下沉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3.测站的检核计算①计算同一水准尺黑、红面分划读数差(即黑面中丝读数+K-红面中丝读数,其值应≤3mm),填入记录表(9)、(10)顺序栏内。

(9)=(6)+K-(7)(10)=(3)+K -(8)②计算黑、红面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填入记录表(11)、(12)、(13)顺序栏内。

(11)=(3)-(6)(12)=(8)-(7)(13)=(10)-(9)③计算高差中数,填入记录表(14)顺序栏内。

(14)=
[(11)+(12)0、100]/2④计算前后视距(即上、下丝读数差100,单位为m),填入记录表(15)、(16)顺序栏内。

(15)=(1)-(2)(16)=(4)-(5)⑤计算前后视距差(其值应≤5m),填入记录表(17)顺序栏内。

(17)=(15)-(16)⑥计算前后视距累积差(其值应≤10m),填入记录表(18)顺序栏内。

(18)=上(18)-本(17)4.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施测其它各站。

5.各站观测和验算完后进行路线总验算,以衡量观测精度。

其验算方法如下:当测站总数为偶数时:∑(11)+∑(12)=2∑(14)当测站总数为奇数时:∑(11)+∑(12)=2∑(14)0、100m 末站视距累积差:
末站(18)=∑(15)-∑(16)水准路线总长:L=∑(15)+∑(16)高差闭合差:=∑(14)高差闭合差的允许值:允=20或允=6,单位是mm,式中L为以公里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
度;N为该路线总的测站数。

如果算的结果是<允,则可以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若>允,则应立即进行重测该闭合路线。

四、注意事项1.每站观测结束后应立即进行计算、检核,若有超限则重新设站观测。

全路线观测并计算完毕,且各项检核均已符合,路线闭合差也在限差之内,即可收测。

2.注意区别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并记入记录表相应的顺序栏内。

3.四等水准测量作业的集体性很强,全组人员一定要相互合作,密切配合,相互体谅。

4.严禁为了快出成果而转抄、涂改原始数据。

记录数据要用铅笔,字迹要工整、清洁。

5.有关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限差规定如下表:等级视线高度(m)视距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黑、红面分划读数差(mm)黑、红面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路线高差闭合差(mm)四≥0、2≤80≤5≤10≤3≤520竖直角记录表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立测杆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测点目标竖盘位置竖盘读数(′ ″)半测回竖直角(′ ″)指标差(″)一测回竖直角(′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组号:
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司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点编号后尺上丝前尺上丝方向及尺号标尺读数K+黑减红(mm)高差中数(m)备注下丝下丝黑
面(m)红面(m)后距前距视距差累加差(1)(4)后尺1#(3)(8)(14)(18)已知水准点的高程=_______m。

尺1#的K=尺2#的K=(2)(5)前尺2#(6)(7)(13)(9)(10)后-前(15)(16)(17)(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