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1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1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1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

省卫生厅 https://www.360docs.net/doc/313706486.html, 2012年1月06日来源:

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

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 慢性肾脏病5期,或终末期肾病。符合下列任一条件:

(1)非糖尿病肾病eGFR<10ml/min/1.73m2;

(2)糖尿病肾病eGFR<15ml/min/1.73m2;

(3)严重并发症,经药物治疗等不能有效控制者,如容量过多包括急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高钾血症、代性酸中毒、高磷血症、贫血、体重明显下降和营养状态恶化,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等。

2.已有血液透析通路:自体动静脉瘘、移植人造血管,或者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在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后开始血液透析治疗。

2.首次透析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2-3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延长每次透析时间,直至达到设定的要求(每周2次透析者5.0-5.5小时/次,每周3次透析者4.0-4.5小时/次;每周总治疗时间不低于10小时)。

3.血流速度在首次透析治疗时宜适当减慢,可设定为150 -200ml/min,以

后可以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透析前准备(透析前评估)2-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超声波检查、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动静脉瘘或人造血管的血管彩超检查、血脂、血型等。

(七)开始血液透析日为入院第3-5天(视病情决定)。

1.选择合适的透析器,一般首次透析选用膜面积较小的透析器。

2.诱导透析3-5次后转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以后根据治疗反应及残肾功能、机体容量状态等,逐步过渡到每周 2-3 次透析。

3.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1.0~1.2g/kg/d)。

(八)透析治疗(诱导透析)的目标。

1.血管通路能顺利使用,血流量能满足透析治疗需要。

2.如有急性合并症如心力衰竭、高钾血症,则治疗后症状缓解。

3.确定维持期透析治疗方案。

4.患者掌握自我管理和护理知识,包括血管通路的养护、饮食注意事项等。

(九)出院标准。

1.透析顺利,病情稳定,无需继续住院诊治的并发症/合并症。

2.指导患者学会血液透析开始后的瘘、人造血管或半永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和保养。

3.确定透析方案,出院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发生紧急血管通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发生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伴有其他合并症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十一)参考费用标准。

常规腹膜透析治疗费用:

使用可复用透析器:280-300元/次。

使用一次性透析器:300-360元/次。

二、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

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

三、血液透析基本操作规

(一)适应症。

1.肾小球滤过率(GFR)<10ml/min或肌酐>707umol/L(8mg/dl)或尿素氮>28.6mmol/L(80mg/dl)。

2.当有下列情况时,可酌情提前开始透析治疗:

(1)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GFR)<15ml/min;

(2)经药物治疗等积极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的急性心力衰竭、高钾血症代、性酸中毒。

(二)相对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证,但下列情况应慎用:

(1)颅出血或颅压增高;

(2)药物难以纠正的严重休克;

(3)严重心肌病变并有难治性心力衰竭;

(4)活动性出血;

(5)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血液透析治疗;

(三)血液透析基本操作规。

1.透析准备

(1)开机行,完成清洗。

(2)将红色吸管放入A液,蓝色放入B液中。

(3)执行自检测试,等待温度和浓度达到要求。

(4)完成测试,安装人工肾脏并接上外管。

(5)执行血液回路管充灌,可选择自然引流或将血液回路管装入血液泵转轴,使用血液泵辅助引流, 引导生理食盐水充满管路,注入1000U的肝素,排除管空气,运转2分钟。

(6)排除血液回路管及人工肾脏空气。

(7)连接肝素,设定每小时剂量。

2.透析开始

(1)完成准备工作。

(2)明确血管通路位置及动静血流方向,判断穿刺连接位置。

(3)消毒穿刺部位,关闭动静脉U型卡扣。

(4)连接管路,连接患者动脉端,打开U型卡扣动脉端,打开静脉U型卡扣。

(5)启动血液泵及设定初期流速(初期流速设定100ml/min用于引血)。

(6)引流血液至静脉端口。

(7)关闭血液泵,连接静脉端。

(8)开启血液泵。

(9)设定脱水量及脱水时间,透析中如欲更改脱水值,应当先关闭超滤开关再作调整。

3.透析结束

(1)当超滤脱水量到达脱水目标时,按下消音键和停止键。

(2)关闭血液泵。

(3)关闭动脉端口U型卡夹及动脉引血针扣环。

(4)拔出动脉引血针,分离动脉回路。

(5)动脉回路接上生理食盐水,打开动脉端U型扣环。

(6)启动血液泵, 将血液输回患者体。

(7)拔针,移除机器和所有回路管。

(8)人工肾脏外管先由蓝端接回,可进行排水动作。

(9)完成排水,红端接透析机。

(10)按下清洁键,执行清洁程序。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临床路径

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

进行常规腹膜透析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

I 期已有肾病 GFR正常≥90 ml/min

II 期慢性肾脏病 GFR轻度降低 60~89 ml/min

III 期慢性肾脏病 GFR中度降低 30~59 ml/min

IV 期慢性肾脏病 GFR重度降低 15~29 ml/min

V 期慢性肾脏病 ESRD(肾衰竭) <15 ml/min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或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进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常规腹膜透析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有腹膜透析置管术适应证,无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血型、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铁代、iPTH;

(3)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血脂、肺功能测定、肺部CT、动态心电图等。

3.根据患者病情,术前可行血液透析治疗数次,血色素小于60g/L时,可予以成分输血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术前0.5-1小时静脉注射。

(八)手术日通常在入院5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植入物:腹膜透析导管。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6-9天。

1.术后转回普通病房,必要时心电监护、吸氧。

2.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如出现术后感染,可结合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3.术后3-5天可行IPD治疗,6-9天可过渡至CAPD,每日剂量6-10L。

4.术后开始腹膜透析治疗的培训及宣教5-7天。

5.指导患者改变饮食为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1.0-1.2g/kg/d)。

6.腹膜透析操作及相关知识培训:按照《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培训期为7-14天。

(十)出院标准。

1.腹膜透析治疗顺利,无需继续住院诊治的手术并发症或合并症。

2.患者完成腹膜透析换液操作培训,并通过考核,掌握腹膜透析置管的护理和保养。

3.确定透析方案,出院后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及定期门诊随访。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 麻醉方式及腹膜透析置管材料的不同,造成费用的差别。

2. 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可造成住院日延长或费用超出参考费用标准。发生腹膜透析急性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伴有其他合并症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4.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5.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

1.首次住院进行腹膜透析置管术:8000-12000万元。

2.常规腹膜透析治疗费用:120-165元/天(按每天进行4次腹膜透析液更换计算)。

二、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 N18.0)

行常规腹膜透析治疗

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天

三、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基本操作规

(一)适应证。

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急性肾衰竭,高容量负荷,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药物和毒物中毒等疾病。

(二)禁忌证。

1.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腹腔感染或腹腔肿瘤广泛腹膜转移者。

2.严重皮肤病、腹壁广泛感染或腹部大面积烧伤无合适部位置入腹膜透析导管。

3.难以纠正的机械性问题,如难以修补的疝、腹裂等。

4.严重腹膜缺损。

5.精神障碍又无合适助手的患者。

(三)术前准备。

1.完成术前常规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电图、血气分析、腹部超声等。

2.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严重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者,可先行血液透析治疗。

3.贫血严重的患者可予以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四)麻醉方法。

局部浸润麻醉、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五)手术方法。

1.导管体表定位:多为耻骨联合向上9-13CM,腹部左或右侧旁正中切口。

2.按腹部手术常规进行消毒,铺无菌巾单,连接手术抽吸系统。

3.1%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在皮肤切口处,进行分层局部麻醉。

4.在标记的皮肤切口处作一长约3-5cm皮肤切口,采用纯性分离与锐性分离相结合方法,分离皮下脂肪,并钳夹出血点,分离直达腹直肌前鞘。

5.在腹直肌前鞘上切一纵行小口,上下纵行剪开2-4cm,纯性分开腹直肌直达腹膜。

6.用止血钳轻轻提起腹膜,在确认未钳夹肠管后,在腹膜上切开0.5cm左右小孔,用直钳夹住小孔边缘,用带针腹膜缝合线在距腹膜切口0.8-1cm出作荷包缝合,但不结扎荷包。

7.将腹膜透析导管用肝素盐水(肝素100mg,生理盐水500ml混合而成)浸泡冲洗,将导引金属线穿入腹膜透析导管,导管未端空出2-3cm左右的距离,以免金属线未端损伤腹腔脏器。

8.将含有金属线的腹膜透析导管,弯曲成弧型,导管前端进入腹膜荷包口,沿着前腹壁向下达膀胱底部,此时患者常诉有尿意感,将导管再向后作1800转动,操作者感觉导管有落空感,说明导管腹腔部未端已达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拔出引导金属线。

9.固定导管的第一个涤纶袖套,可将腹膜上的荷包扎紧但不落结。向导管注入200-300ml生理盐水,观察从导管向外流出的盐水量,进出盐水量大体相等时,则可将荷包扎紧打结。向导管注入10-20ml肝素盐水,将隧道引导针接在导管的外出口。

10.确认导管周围无渗液后清洁伤口,用7号丝线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

11.测量第2涤纶袖套在皮肤出口处的距离,在第2涤纶袖套远端1.5-2cm 皮肤处,沿着导管皮下隧道作局部麻醉,引导针在皮下自上而下呈弧形引出皮肤,隧道口方向应朝下。清洗伤口后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对合皮肤切口,包扎并连接腹膜透析外管系统。

(六)手术效果观察。

腹膜透析置管后,腹透液进出通畅。

(七)并发症。

1.出血。

2.腹腔感染。

3.腹膜透析导管移位,引流不畅。

4.渗漏。

5.腹膜透析导管堵管。

6.心血管并发症。

(八)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1.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减少腹膜透析液引流不畅的发生。

2.术后导管应制动以利于导管出口处的愈合,减少渗漏、功能不良及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3.建议术后1个月门诊行腹膜平衡试验(PET),半年后更换9寸短管,每1-3个月腹透门诊随访。

门诊腹膜透析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ICD-10:Z49.201)

(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和《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

(三)标准诊疗时间为1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Z49.2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不需要特殊处理或不影响门诊的随访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五)腹膜透析专职护士的访视流程。

1.留取必需的检验标本(血、尿和腹透液)。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检测指标及频度根据《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2.一般情况评估及体格检查:

(1)检查患者每日透析记录;询问临床症状、腹膜透析相关情况(换液操作、管路、透析处方执行情况及腹膜透析并发症等)。

(2)核对用药情况;测量血压、心率、体重;填写随访表格;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及生存质量评估。

3.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及隧道检查。

4.腹膜平衡试验的操作(按照《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执行,腹膜透析每6-12月操作一次)。

5.更换腹膜透析短管(腹膜透析每6个月更换一次)。

6.腹膜透析相关知识的再培训与宣教(每3-6月一次,必要时增加次数)。

7.预约下次复诊时间。

(六)腹膜透析专职医师的访视流程。

1.再次进行评估与体检,核对腹透护士的随访记录。

2.进行营养评估及指导(与腹透护士共同执行)。

3.根据随访及检查结果,进行腹透处方以及药物的制定与调整;完善腹膜透析随访记录单。

(七)反馈与指导。

门诊访视结束后1-2周,腹膜透析专职护士或医师对患者进行反馈与指导。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发生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需要进行住院治疗。

2.伴有其他合并症,需要进行其他科室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腹膜透析患者操作指南

一、建立腹膜透析记录本

每一名患者在开始规律的腹膜透析后,必须建立腹膜透析记录本,容要包括每天的血压、体重、每天的腹膜透析的方案、每次的腹膜透析超滤量、每天的尿量,并在患者每次复诊时携带记录本,因为通过记录本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在家中的腹膜透析情况以及血压的变化。

二、家庭开展腹膜透析需要准备的物品

(一)弹簧秤:用来估算腹膜透析液的剂量。

(二)塑料桶:用来放置腹膜透析引流液袋。

(三)专用毛巾:每次做腹膜透析之前需把手洗净之后用毛巾擦干双手。

(四)口罩:腹膜透析操作属于无菌操作,因此操作者与患者均应带口罩。

(五)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用来进行房间的空气消毒。

(六)专用量杯:用来测量每日的尿量与腹膜透析引流液量。

(七)剪刀:用来剪开引流液袋。

(八)墙壁挂钩或落地衣架:用来悬挂新鲜腹膜透析液袋。

(九)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

(十)血压计:用来每日测量血压。

(十一)体重计:用来每日测量体重。

(十二)微波炉:用来加热新鲜腹膜透析液。

(十三)腹膜透析记录本:记录每次的腹膜透析情况和超滤情况。

三、腹膜透析操作的准备工作

在操作前应该先做好准备工作,清洁房间并进行30分钟的空气消毒,加热腹膜透析液(可用微波炉低火加热36-380C即可),准备好蓝夹子、碘伏帽、塑料桶,戴口罩、洗手。

四、理想的腹膜透析环境监测

(一)独立的操作房间,或在房间一角辟出3*3平方米相对独立的房间。

(二)操作间无宠物,无盆栽带泥土植物。

(三)室空气好,可开窗通风,窗户也可以完全关闭。

(四)室光线充足,不潮湿,屋顶及墙壁无墙皮脱落,设施简单清洁,表面无灰尘。

(五)室设施简单清洁,表面无灰尘。

(六)室有消毒设备(紫外线灯或消毒机),保证每日进行室清洁和空气消毒。

(七)室有操作台,大小如床头桌即可。

(八)存放腹膜透析液的地方应避免直晒,并保持干燥。

(九)有沐浴设施。

五、腹膜透析环境空气消毒方法

紫外线灯照射法:进行空气消毒前需作室清洁卫生工作(紫外线易被灰尘微粒吸收),关闭门窗,人员减少走动。紫外线灯管要采用C波40W,有效距离不超过2米,照射时间为30~60分钟。

注意事项:(1)保持灯管清洁、无污垢。(2)紫外线对眼睛、皮肤有刺激

作用,照射时人要离开房间。(3)紫外线灯管使用的累计时间达到1000小时,需重新更换紫外线灯管。

六、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规化操作

操作分为四个步骤,引流—排气—灌入—结束,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检查外包装袋不能有破损,并且未超过有效期。

(二)打开外包装袋,双手用力挤压腹膜透析液,检查是否有漏液现象。

(三)将引流袋与腹膜透析液袋分离,检查腹膜透析液的澄清度或有无杂质、絮状物,并将腹膜透析液挂在输液架上。

(四)检查腹膜透析液连接管的活塞有无断裂、连接口拉环有无松脱、引流袋有无破损,并将引流袋光滑面朝上平放与塑料桶中。

(五)左手拇指与食指拿好腹膜透析短管,用无名指与小拇指之间夹住腹膜透析液拉环近端,掌心向下。

(六)右手将拉环取下,再拧下短管上的碘伏帽,用腹膜透析液连接管与短管相连,拧开腹膜透析短管开关,开始引流。

(七)引流结束后,关闭短管开关,用蓝夹子夹住引流管,折断腹膜透析液绿色活塞,打开蓝夹子,5秒钟后待腹膜透析管的气体排净,夹住蓝夹子。

(八)打开短管开关,开始向腹腔灌注腹膜透析液。

(九)灌注完毕,关短管开关,取下腹膜透析液袋子,检查碘伏帽的有效期、包装袋是否密封严密、碘伏帽是否有碘伏海绵。

(十)将短管与腹膜透析液管分离,用碘伏帽盖好短管末端。

七、洗手、戴口罩

洗手是无菌操作前的必备工作,可以清除一部分细菌,但并不能达到无菌。戴口罩可以阻挡鼻腔、口腔里的细菌脱落在腹膜透析管上。

八、腹膜透析导管的维护

腹膜透析导管是开展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如何保护好,确保它正常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广西版】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 径 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或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3.已有血液透析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人造血管,或者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超声波检查、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动静脉内瘘或人造血管的血管彩超检查。 (七)开始血液透析日为入院第3-5天(视病情决定)。 1.一般首次透析时间不超过2–3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延长每次透析时间,直至达到设定的要求(每周2次透析者5.0–5.5小时/次,每周3次透析者4.0–4.5小时/次;每周总治疗时间不低于10小时)。 2.选择合适的透析器,一般首次透析选用膜面积较小的透析器。 3.首次透析时血流速度宜适当减慢,可设定为150–

26个学科临床路径目录(1010个)

26个学科分册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1 《临床路径释义》主编工作会议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1病种的学科分类按国家卫计委1010个病种目录中的出现顺序整理。 ▲标注的病种都是2016年发布的对已有病种的修订版。

目录 1.心血管病分册(共计25个,其中2016年发布10个) (4) 2.呼吸病分册(共计26个,其中2016年发布9个) (5) 3.消化病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27个) (6) 4.血液病分册(共计42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7) 5.肾脏病分册(共计31个,其中2016年发布21个) (8) 6.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9) 7.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分册(共计19个,其中2016年发布19个) (10) 8.感染性疾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7个) (11) 9.神经内科分册(共计40个,其中2016年发布20个) (12) 10.普通外科分册(共计86个,其中2016年发布39个) (13) 11.神经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15) 12.胸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5个) (16) 13.心血管外科分册(共计20个,其中2016年发布5个) (17) 14.泌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7个) (18) 15.骨外科分册(共计109个,其中2016年发布72个) (19) 16.妇产科分册(共计63个,其中2016年发布48个) (21) 17.小儿内科分册(共计48个,其中2016年发布18个) (22) 18.小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3个) (23) 19.眼科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24)

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护理技能和应用。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给予相应的临床观察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血液透析;给予常规临床观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各项检测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测定的β2-MG及iPTH中大分子物质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Cr、BUN、血磷等小分子物质下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的清除中、大分子物质β2-MG及iPTH,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预防、降低或延缓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高通量血液透析;尿毒症;护理 高通量血液透析(HPD)通过高通量血液透析器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大、中分子物质,并且不过多增加透析费用,从而降低患者远期并发症状。2013年1~6月,我们对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取得满意效果,并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长期在本科接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40例,年龄28~66岁。原发病情况: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高血压肾损害5例,糖尿病肾病13例。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其中男27例,女13例。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或长期留置导管。 1.2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FX60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和14L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透析器材料均为聚砚膜,均使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4008s血液透析机,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频率为4~5次/2w,4h/ 次,,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对照组血流量200~250ml/min,观察组血流量250ml/min以上。患者均采用小分子肝素化抗凝,所有患者治疗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磷的变化,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肌酐、血清尿素氮、血磷、β2-MG及iPTH,采用放射免疫法常规及临床检验方法。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应用SPSS14 .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解析临床路径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

解析临床路径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7-27T15:20:24.5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9期作者:陆丽红 [导读] 针对在血液透析室就诊的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原则的临床路径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患的心理焦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 20094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原则的临床路径在血液透析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血液透析室治疗的病患72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简称路径组(基于护理安全管理原则的临床路径)和对照组(普通常规护理)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心理焦虑度、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方面存在的差异问题。结果路径组的心理焦虑发生概率(22.22%)低于对照组 (66.66%);路径组的三年生存率(69.44%)、五年生存率(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三年生存率(36.11%)和五年生存率 (16.66%);同时路径组合并并发症的几率(8.33%)也低于对照组(33.33%),以上三组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在血液透析室就诊的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原则的临床路径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患的心理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促进患者与医生的积极交流与合作,从而对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升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正性效用。因此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原则;临床路径;血液透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维持治疗患者72例,随机分配为路径组与对照组,路径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0~78岁,原发病:慢性肾炎者10例;狼疮肾病患者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5例。对照组36例,其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29~78岁,原发病:慢性肾炎者8例;狼疮肾病患者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3例。所选取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6h,维持治疗均在1年以上。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a.符合CRF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并且已经选择实行相应的血液透析术的相关治疗。 b.患者的代谢功能障碍如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其他相关并发症者已得到改善。 c.无严重的并发症,意识清楚,有阅读沟通能力,自愿配合参与此次的调研。 d.已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支持。 1.3 排除标准 a.合并有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有较为的心力衰竭、高血压疾病者,且尚未能通过血液透析获得良好的疗效。 b.意识比较模糊,与调研者无法进行很好的合作,或不能明确表达自身感受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路径组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方法。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如下:a.心理方面:多数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因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而表现出焦虑、烦躁、失眠等消极负面情绪,从而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困扰。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信心,用乐观的心态简历和谐的护患关系。b.治疗方面:护士长应配合医生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说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并且可能会有相当的治疗费用,同时简单的向病患及其家属介绍透析原理、治疗程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c.饮食方面:在开始透析后要改变饮食原则,要从低蛋白饮食转变为高蛋白饮食,因为血液透析可以代替肾脏的代谢功能,不会使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过多,而且透析过程中会损失一些蛋白,因此若不及时补充蛋白,则有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贫血、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反应。d.透析的剂量和充分性:血液透析一般每周3次,每次4~6h,需调整透析剂量已达到透析充分。因为透析不充分是引发各种并发症和导致长期透析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所以,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透析充分的必要性以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对减少并发症和延长远期生存率有好处。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行χ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焦虑度比较 路径组在患者心理焦虑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路径组的预后优于对照组,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路径组的患者在实施一段时间的护理安全管理原则的临床路径后,发现血液透析后心律失常、营养不良、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 2.3 两组预后比较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在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路径组的3年生存率(69.44%)及5年生存率(5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年生存率(36.11%)和5年生存率(16.66%)(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发现,由于急、慢性肾损害所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屡见不鲜,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去除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因素,是急、慢性肾衰竭防治的基础,也是保护肾功能和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但在确诊为肾衰竭之后如何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療,如何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也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于尚未进展为终末期的肾衰竭患者,临床路径中应做好早期宣教工作,例如:首先要坚持病因治疗,要采取各种措施延缓、停止或逆转慢性肾衰竭的发生,防止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其次要避免和消除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再者也要阻断或抑制肾单位损害渐进性发展的各种途径,尽量保护健存肾单位。 对于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需要进行长期治疗的患,而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则为主要的治疗肾功能衰竭方法。由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社会经济环境、各级患者不同就医环境的差异,导致部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为偏低。因此对这些患者及其亲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教

血液透析检查要求

血液透析 (10分,1项未做好扣2分) 4.10.1区域设置 4.10.1.1布局和流程应满足工作需要,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4.10.1.2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设置复用间□ 4.10.1.3水处理间的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单元大于3.2平方米)4.10.2设备 4.10.2.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4.10.2.2县级至少配备5台血液透析机,有急诊透析机□ 4.10.2.3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水处理设备、供氧设备、负压吸引装置,必要的职业防护物品□ 4.10.2.4透析机消毒记录齐全、规范□ 4.10.2.5消毒剂规范使用、有监测、有记录、双人双核□ 4.10.3复用透析器清洗消毒、储存符合规范要求□ 4.10.4一次性透析器、透析管路不得重复使用□ 4.10.5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管理 4.10. 5.1首次透析病人必须做肝炎病毒学检测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4.10. 5.2维持性透析病人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建立病人档案,透析室有病人登记表和血源性传播疾病病人登记表□ 4.10. 5.3对确定有乙肝和丙肝以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应当隔离透析。 4.10.6医疗废物暂存符合规范要求□ 4.10.7职业安全防护 4.10.7.1职业防护用品齐全□ 4.10.7.2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4.10.8监测 4.10.8.1水质细菌学检测每月1次,内毒素检测每3个月1次。检测结果达干预值应有干预记录□ 4.10.8.2透析液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学检测□ 4.10.8.3定期对透析机和透析用水设备进行消毒,透析液制备和输入过程有质量监测□ 4.10.8.4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一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4.10.8.5透析间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中规定的III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

干燥综合征临床路径

干燥综合征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干燥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干燥综合征(ICD-10:M35.0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02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表1、2),《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 表l. 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项目

表2. 分类标准项目的具体分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 1.一般治疗:休息,对症治疗。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植物制剂。 3.其他治疗:IVIG、生物靶向制剂等。 (四)标准住院日: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35.000干燥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有明显影响干燥综合征常规治疗的情况,不进入干燥综合征临床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

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4)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CT、肝胆胰脾彩超、骨密度; (5)眼科: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口腔科:唾液分泌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进行:唇腺活检(推荐)、自免肝抗体、抗磷脂抗体谱、血气分析、肾小管酸化功能、溶血试验、泌尿系彩超和磁共振检查、HBV-DNA、HCV-RNA、PCT、C13呼气试验、消化内镜检查。 3.必要时可检测免疫固定电泳、血尿轻链等排查淋巴瘤的实验室检查。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休息,针对口眼干燥对症治疗,纠正低钾、改善外分泌腺体功能。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水杨酸类、吲哚衍生物类),糖皮质激素,DMARDs(抗疟药、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等),植物制剂(白芍总苷),生物靶向制剂、IVIG。 3、必要时抗感染、保护胃黏膜、保肝、防治骨质疏松等治疗。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 察 作者:傅繁,刘星燎,曾姬,肖玲,张润春 【关键词】血液灌注;肾透析;尿毒症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 (pdf)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和常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优于血液透析。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血液灌注;肾透析;尿毒症 Clinical obseruation combined hemadialysishemoperfusian in chronic uremia [Key words] hemoperfusion;renal dialysis;uremia 尿毒症是由多种毒素在体内潴留,引起代谢紊乱和多个系统功能失调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尿毒症毒素的分子量可分为小分子毒素、中分子毒素(middle molecular substances,MMS)、大分子毒素。加强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有利于改善尿毒症患者的预后[1]。中分子毒素在体内呈多室分布,传统的血液透析不能有效的清除中分子毒素,而单纯的血液灌流不能改善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紊乱。因此,自2003年6月以来,我科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以减轻长期透析所带来的并发症,并取得良好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维持性血液透析(HD)的慢性尿毒症患者30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分为串联组和对照组。串联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8.20±15.02)岁,原发病:慢性肾炎9例,高血压4例,糖尿病肾病1例,多囊肾1例。对照组15例,性别、年龄及原发病与串联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串联组 采用透析器与灌流器串联做透析――灌流(HP/HD)治疗,灌流器串在透析器前,以免经透析器脱水后,血液浓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并易致凝血。血流量为200~250 ml/min,先用NS 500 ml冲洗灌流器、透析器及血液管路,继而建立循环通路(静脉端接泵前输液口),用每瓶含20 mg肝素NS 500 ml每分钟500 ml的流量循管30 min后冲洗管路,同时用手轻拍灌流器、透析器,以排除气泡并除去微粒,肝素首剂量按每公斤体重0.5 mg静推,每小时追加肝素10 mg,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增减肝素用量。灌流透析2 h后,树脂达到饱和,取下灌流器,再继续透析2.5 h,总共治疗时间为4.5 h。透析结束后用等量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治疗前后检测MSS、血尿素氮(BUN)、肌酐(Cr)、总蛋白(TB)、白蛋白(ALB)、电解质、肝功能。 1.2.2 对照组 除未串联血液灌流器外,其余条件及检验指标同串联组。 1.2.3 血液透析(HD)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目录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1 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6 3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14 4 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20 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26 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33 7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37 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42 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48 10 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径52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9-04T11:33:27.03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作者:石东英1 许珊珊张建平郑俊全[导读]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串联(HP+HD)治疗尿毒症病人的临床效果。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01005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串联(HP+HD)治疗尿毒症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45人,随机分两组,HP+HD组25人,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每周2次;HD组20人,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β2-MG及iPTH、血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球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及临床症状。结果 HP+HD组和HD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睡眠、食欲、皮肤瘙痒、高血压都比治疗前有所改善。HP+HD组症状改善优于HD组;两组治疗后β2-MG和iPTH均有降低,HP+HD组降低程度大于HD组。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病人可弥补单纯血液透析的缺点,有效减轻皮肤瘙痒症状及清除中分子物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尿毒症;临床观察; 尿毒症患者体内有200余种毒素高于普通人,其中中分子物质(middle molecule substance,MMS)约20余种,如β2微球蛋白(β2-MG)和甲状旁腺素(iPTH)。心包炎、营养不良、顽固性高血压、皮肤瘙痒、腕管综合征等发生均与MMS相关[1]。长期维持性透析的患者伴随顽固性高血压症、皮肤瘙痒症、睡眠质量差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 HP)通过吸附装置清除血中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可用于治疗急性中毒和慢性肾功能衰竭[3]。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维持性透析患者45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净化科室在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维持性透析患者45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血液透析器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为HP+HD组,共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7~64岁之间,平均41.2±10.1岁;每周进行HP+HD治疗2次;单纯血液透析治疗为HD组,HD组为20人,男11例,女9例,每周进行透析3次。年龄26~60岁之间,平均39.5±1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身高、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 材料 采用博新生物生产的血液灌流器MG150型,使用费森尤斯F4008S血液透析机治疗,透析器则使用费森尤斯HPSF6型透析器及其专用血路透析管路,透析液为碳酸盐透析液。 2.2 治疗方法 HP+HD治疗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确保各个管路的连接紧密,以防漏血和空气栓塞。调节泵流速为100-200 ml/min,依次用5%的葡萄、低浓度肝素生理盐水自下而上预冲灌流器和管路,其过程轻拍并转动灌流器,以便排除气泡,连接透析器,用高浓度肝素生理盐水预冲,排尽管路,透析器,灌流器中的空气,使整个装置肝素化,最后使用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整个装置后开始治疗。治疗时血流速为200~250 ml/min而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肝素首剂用量为1 mg/kg体重,追加量为8~12 mg/h。先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2小时后取下灌流器,再继续透析2小时,总共治疗时间为4小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体内的β2-MG及iPTH、血尿素氮(BUN)、肌酐(Cr)、白蛋白(ALB)、球蛋白(GP)、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及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出现低血压时随时测量并记录伴随症状、护理干预方式。HD组除未串联血液灌流器外,其余条件及检验指标同HP+HD组。 2.3 治疗过程: 血管通路的选择:选择深静脉或动静脉内瘘置管,或直接穿刺进行血管通路的建立[4]。 治疗前护理: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因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缺乏足够认知,故多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如烦躁、焦虑、睡眠障碍等。对此,护士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详细介绍HP+HD治疗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等,以消除患者的不安、恐惧心理,提高其治疗的积性。 治疗中护理:确保血管通路通畅,血流量不足可使灌流器凝血的风险增加,密切观察血液通路是否有扭曲、打折现象,妥善固定好血液通路,避免针头脱出,如有异常应须及时处理。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出凝血:对血流量、跨膜压、静脉压等透析参数进行密切观察,若灌流器、透析器血液颜色出现加深现象,体外循环管路阻力上升,跨膜压、静脉压可快速上升,表明有凝血危险,需及时给予生理盐水或肝素冲洗。透析结束时,应长时间按压针眼,如有出血倾向,以等剂量鱼精蛋白对抗处理[5]。 治疗后护理:饮食护理:低磷饮食,少食巧克力、豆类、奶制品等含磷高的食品,多食富含高钙、高蛋白食物,适时补充维生素 D,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生活指导:多参加户外活动,改善体质,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减轻思想负担,提高生活质量[6]。 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测量数据以`x ± s 表示,前后采用配对t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HP+HD组和HD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睡眠、食欲、皮肤瘙痒、高血压都比治疗前有所改善。HP+HD组患者的睡眠、食欲、高血压、皮肤瘙痒症状改善高于HD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HP+HD组和HD组治疗后β2-MG及iPTH均显著降低,但HP+HD组的β2-MG及iPTH降低程度大于HD组,两组病人治疗后BuN、Cr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的比较显著差异(p<0.05),见表2。HP+HD组和HD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ALB、GP的水平比治疗前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的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HP+HD组和HD组治疗前后血中RBC、WBC、HGB及PLT水平显著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的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2011年版)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 (2011 年版) 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 :N18.0 )。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 :39.95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 期。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于15ml/ (min ? 1.73m2)或残余肾功能每周 Kt/V 小于2.0 。 3.已有血液透析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人造血管,或者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 :39.95 )。 (四)标准住院日为7 - 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 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2 - 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传染性疾 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超声波检查、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动静脉内痿或人造血管的血管彩超检查。 (七)开始血液透析日为入院第 3 -5天(视病情决定)。1. 一 般首次透析时间不超过2-3小时,以后根据病情 逐渐延长每次透析时间,直至达到设定的要求(每周2次透析者5.0 - 5.5小时/次,每 周3次透析者4.0 - 4.5小时/次;每周总治疗时间不低于10小时)。 2.选择合适的透析器,一般首次透析选用膜面积较小的透析器。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 (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

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 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 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 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 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 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 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用药时间1-2 天。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

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一、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燥痹(TCDS码:BNVO7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干燥综合征(ICD-10编码:M35.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1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分类)标准(欧洲标准)) 中2. 证候诊断 医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 燥诊痹(干燥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断阴虚津亏证 标气阴两虚证 准阴虚热毒证 :阴虚血瘀证 参(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照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 1 7-2008) 实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燥痹(干燥综合征) 用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中(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医(五)进入路径标准 风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燥癱TCDS码:BNV07如干燥综合征ICD-10编码M35.001)的患者但在住院 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出版社,1 996年。) 3.对已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维持原剂量并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心电图 (4)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 (5)IgG、IgA、IgM、IgE,蛋白电泳,C3 C4 CH50 (6)抗核抗体谱

最新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一、血液透析室分区布局 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应设置①功能区:透析治疗室(设立普通治疗区和/或隔离治疗区)和治疗准备室;②辅助功能区:水处理间、清洁库房、污物间、洁具间以及接诊室/区、患者更衣室等;③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有条件可在功能区设置专用手术室/操作室,使用集中供液系统的透析室应在辅助功能区设置配液间,开展透析器复用的透析室应在辅助功能区设置透析器复用间和复用后透析器储存间。 布局和流程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洁污分区明确、标识清晰、流程合理。其中,治疗准备室、水处理间、清洁库房、配液间、复用后透析器储存间及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为清洁区域,透析治疗室、专用手术室/操作室、接诊室/区及患者更衣室为潜在感染风险区域,透析器复用间、污物处理室及洁具间为污染区域,不同洁净度区域内的功能用房遵循相对集中安置的原则。 二、人员 (一)至少配备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1名具有肾脏病学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配置10台以上透析机的血液透析室至少配备6名执业护士。不足10台透析机的,每台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应至少配备1名工程师/技师。 (四)医师、护士和工程师/技师都应具有3个月及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医疗和护理组负责人必须具备肾脏病学和透析专业知识,具备1年以上血液透析工作经历。 (五)应根据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保洁人员,保洁人员应经规范化培训后上岗,并定期培训考核。 三、房屋、设施 (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床(椅)间距不少于1.0米;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及其安全装置、反渗水供给接口、透析废液排水接口。 (二)透析治疗区内,根据规模及布局应设置1个或多个能够观察覆盖全部患者的医护工作站。 (三)水处理间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1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 省卫生厅 https://www.360docs.net/doc/313706486.html, 2012年1月06日来源: 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 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 慢性肾脏病5期,或终末期肾病。符合下列任一条件: (1)非糖尿病肾病eGFR<10ml/min/1.73m2; (2)糖尿病肾病eGFR<15ml/min/1.73m2; (3)严重并发症,经药物治疗等不能有效控制者,如容量过多包括急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高钾血症、代性酸中毒、高磷血症、贫血、体重明显下降和营养状态恶化,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等。 2.已有血液透析通路:自体动静脉瘘、移植人造血管,或者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在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后开始血液透析治疗。 2.首次透析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2-3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延长每次透析时间,直至达到设定的要求(每周2次透析者5.0-5.5小时/次,每周3次透析者4.0-4.5小时/次;每周总治疗时间不低于10小时)。 3.血流速度在首次透析治疗时宜适当减慢,可设定为150 -200ml/min,以

后可以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透析前准备(透析前评估)2-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超声波检查、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动静脉瘘或人造血管的血管彩超检查、血脂、血型等。 (七)开始血液透析日为入院第3-5天(视病情决定)。 1.选择合适的透析器,一般首次透析选用膜面积较小的透析器。 2.诱导透析3-5次后转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以后根据治疗反应及残肾功能、机体容量状态等,逐步过渡到每周 2-3 次透析。 3.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1.0~1.2g/kg/d)。 (八)透析治疗(诱导透析)的目标。 1.血管通路能顺利使用,血流量能满足透析治疗需要。 2.如有急性合并症如心力衰竭、高钾血症,则治疗后症状缓解。 3.确定维持期透析治疗方案。 4.患者掌握自我管理和护理知识,包括血管通路的养护、饮食注意事项等。 (九)出院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眼科部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眼科部分 总则 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和规范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制订本标准。 一、培训目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 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弘扬人道主义的职业精神,恪守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尊重生命、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 (二)专业能力 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了解和运用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具有疾病预防的观念和整体临床思维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提升的能力。 (三)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能够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善于协调和利用卫生系统的资源,提供合理的健康指导和医疗保健服务。 (四)教学与科研 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具备基本的临床研究和论文撰写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二、培训内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培育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依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分专业实施。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重点提高临床规范诊疗能力,适当兼顾临床教学和科研素养。 (一)专业理论 专业理论学习应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内容主要包括公共理论和临床专业理论。 1、公共理论 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相关人文知识等,重点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重点和区域性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预防医学、社区卫生、循证医学和临床教学、临床科研的有关基础知识。 2、临床专业理论 主要学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应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培训的全过程。 (二)临床实践 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和临床路径,危重病症的识别与紧急处理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