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障碍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人格障碍问题分析

通过本学期的心理课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仅是一门冷僻的科学,更是我们生活的调节剂,在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的作用。鉴于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问题频发的现象,本篇文章我想对此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如有不恰当处望指正。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讲到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性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这种行为根深蒂固、持续不变,而且明显偏离正常人的行为模式。偏离严重者,本人会感到痛苦或使其他人受到损害,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

书中也分析了人格障碍的成因:(一)生物学因素、(二)心理发育影响、(三)不良社会生活环境影响。

我认为后面两点才是主要因素,毕竟大千世界中罪犯是少数的,遗传不良基因更是少数的;而心理发育和社会环境说到底就是一个人成长生活的环境。基因是我们生来被赋予的,是上天对我们的审判,但是很多基因的展现需要环境的催化,试想一个生活在象牙塔的少年怎么会有反社会的想法呢?不论他是不是罪犯的孩子。在我看来,一个人生长的环境决定了他后半辈子的人生,不论是人格还是其他的方方面面都被环境塑造。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在她的生活中理论得到了证实。

我有一位同窗不久的同学小丁,她是一个非常善良却十分腼腆的小姑娘。初见她时,我能感受到这个剪着男孩酷酷发型的同学身上散发的温暖与善意,并没有感觉到她有任何的异常。但渐渐深入接触后,我发现她太过沉默寡言,在学校里经常独行,同时我发现她随身带着一把开过刃的匕首。一开始我对此感到不能理解和莫名的恐惧,直到有一天她给我讲了她的故事。她是一个从小就性格豪放却又胆小沉默的女生,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家里多了一个弟弟,父母对她的关注度并不高,以至于她小学高年级阶段一直被班级女生集体针对、欺负,父母却一无所知。她说那时候她的手臂上经常有其他女生的扭痕、抓痕,但她不好意思也不敢告诉老师和父母。这样的经历伴随着她进入了初中校园,初中三年因为她的短发和孤僻,人群中从来没有她的身影,班级同学见她好欺负总是调侃取笑她,而她一直都是默默忍受,直到初三她发现了只要在嘈杂的人群中她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打人甚至是杀人,只有疼痛才能让她情绪稳定下来。就这样,她开始走上了自残这条路,而我看到的匕首就是她自残的工具,在那天我看到了她手臂上的道道血痕。后来的后来,她因为疼痛已经压制不了情绪而主动离开了学校,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悲凉。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受到的精神创伤对人格塑造的重大影响,儿童时期大脑的发育尚未成熟,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创伤,容易形成心理素质薄弱的自我,容易发生恐惧、固执、极端、孤僻等心理障碍,从而给人格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小丁正是因为儿时长时间的虐待孤立导致她不由自主地想要伤害眼前的人、情绪强烈混乱不稳,同时因为成长阶段父母的忽视,让她错过了自我矫正的最佳阶段。

本课程还教授了如何进行人格障碍的自我矫正:(一)反向观念法、(二)习惯纠正

法、(三)行为禁止法、(四)情绪调整法。

当然以上方法都比较适用于成年人,而人格障碍始于童年、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儿童自控能力有限,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就是至关重要的方面了。如果学校能够从小进行心理教育,对许多不良的行为采取禁止法,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家长能够从小向孩子灌输正确的观念,帮助孩子纠正不良习惯,那么是不是有更多的不幸能死于襁褓?在这,我很庆幸在我小学的生活中从来没有攀比这种现象,同学之间也是充满了爱与正能量,小的时候还曾怪老师禁止我们一些不成熟的言语,如今想来却是满满的感激之心。

心理学博大精深,我对犯罪心理侧写也有着很大的兴趣,在我眼中心理学从来不是简单枯燥的,它是我们探究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还能进一步了解心理学,了解人格障碍,了解犯罪心理,也希望老师进行指导教育。

最后,我呼吁所有人,请大家重视人格障碍,防患于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