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一)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考生姓名得分

病例:1床,某某,男性,45岁,诊断:腰痛(风寒湿型);医嘱:拔罐(腰背部)

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

日拔火罐法

(一)目的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3、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二)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考生姓名得分

病例:1床,某某,女性,20岁,诊断:呕吐(寒邪犯胃);医嘱:穴位按摩,

选穴:合谷、内关

注:若损伤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

月日

穴位按摩法

(一)目的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三)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三)刮痧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考生姓名得分

病例:1床,某某,男性,30岁,诊断:中暑;医嘱:刮痧;刮治部位:背部

注:刮破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

刮痧法

(一)目的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三)注意事项

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四)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考生姓名得分

病例:1床,某某,女性,20岁,诊断:感冒(风寒型);医嘱:艾条灸,选穴:合谷

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2.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艾条灸法

(一)目的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注意事项

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五)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限时10分钟)

科室考生姓名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得分

一侧操作。要求进针角度、深度得当,动作协调,快速;与患者有沟通。补泻手法中如该第一项有误,则该手法操作得分为0。如提插补法,如操作者无重插轻提操作,则提插补法操作总分计0分。

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一、操作规范:

(一)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二)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三)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四)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五)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六)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二、注意事项

(一)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身体过于虚弱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用卧位。

(二)孕妇腹部、腰骶部和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针刺。

(三)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此外,小儿不能合作,一般采用速刺不留针。

(四)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五)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