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高三下学期“在线模拟考试”(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4月宁夏银川高三一模语文】2020年宁夏银川市高三4月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4.28)

【4月宁夏银川高三一模语文】2020年宁夏银川市高三4月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4.28)

2020年银川市统测考试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1.B(3分)原文中是“后世文人”,不是“后人”;“受到赞叹”是《聂隐娘》《虬髯客传》等一小部分唐宋豪侠小说,而非全部;“主要原因”不符合文意,原文中有“不只是因其大快人心的行侠故事,更因其不可多得的‘文采与意想’”的表述。

2.C(3分)论述类文本中,案例和文献的使用,最主要的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D(3分)“游侠始终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可”于文无据,文中提到了《汉书》作为官修史书是有记载的。

“普通民众”的热情文中也没有提及。

4.C(3分)(A.以偏概全,原因有很多种,“颠覆性的设计”仅是其中之一;B.扩大范围,原文是“结尾的几个大特效段落仅测试时间都在3个月左右”,而不是全部“每个桥段”;D,曲解文意,“按件计酬”现象是宫崎骏来华后观察到的现象,和这部电影的成功没有必然联系;)5.B(3分)(A.扩大范围,原文只是说《哪吒》的技术制作方面与好莱坞相比毫不逊色。

C,曲解文意,首先,静态的“传统文化”不能“帮助”中国动画走出迷茫期;其次,“关键”的说法于文无据;D,强加联系;)6.(6分)创作者方面:要有创新精神;注重娱乐性;赋予动画角色时代气息,触动观众共鸣;技术制作方面:提升动漫的技术含量;精益求精,追求工匠精神;挖掘传统文化方面: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核;坚持民族风格,建立文化自信;政府方面:高度重视,把动漫输出提升到文化战略的高度;创作经典形象,吸引各国青少年;设立国际动漫奖,掌握话语权、标准制定权。

(每一方面2分,答出三方面得6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B(3分)(“彻底理解”对文意理解不准确。

文中明确说“我们都是子贡,不知天之高地之厚,而且坚信混得好比天高地厚更重要”。

)8.(3分)答案要点:①幽默诙谐,亦庄亦谐。

(语言风格)②文白夹杂,大量引用古文,并加以现代词语的解读。

(表现手法)③夹叙夹议。

(表达方式)(必须答出三点,每点中语言特点1分,分析1分;应从表达方式、语言风格、表现手法、修辞等角度入手;如有其它言之成理、有理有据的观点,可酌情给分。

宁夏银川九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宁夏银川九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银川九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银川九中阶段性适应性摸底检测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周燕一选择题(1-8小题每题2分,9-11小题每题3分共25分)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悟言一室之内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同舟共济B.济世安民C.赈灾济贫D.无济于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之往来..也行李B.为之奈何..不敢有所近..秋毫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D.微夫人..之意..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4.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6.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状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即“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7、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B.轲自知事不就.C.泣.孤舟之嫠妇D.侣.鱼虾而友麋鹿8.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而今安在哉?B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 夺项王天下者,沛公也亚父者,范增也。

D太子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2020-2021年宁夏银川市某校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0-2021年宁夏银川市某校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0-2021年宁夏银川市某校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慰藉(jí)更迭(dié)残骸(hái)陈抟老祖(tuán)B.烟霭(ǎi)朱拓(tà)两颊(jiá)谬赏(miào)C.嗜杀(shì)呜咽(yàn)桅杆(wéi)沸反盈天(yíng)D.渣滓(zǐ)拖曳(yè)俨然(yǎn)提纲挈领(qiè)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谬种尘芥嘻闹百无聊赖B.蹙缩跬步炮烙见风使舵C.唾弃草窠歆享揣揣不安D.牲醴蹂蔺倔强踌躇满志3. 下列句子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B.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C.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有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D.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4.下列诗句中赞美的对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B.杏林春暖沐朝霞,绿叶扶疏绽百花。

C.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D.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曹雪芹①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

妙玉忙接了进去。

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

”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

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

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宁夏银川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宁夏银川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银川九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月考5(一模)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3题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

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治官治吏史,也是反贪反腐史,古代各朝都成立相当于今反贪局或监察部这样的中央监察机构。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完备监察机构的朝代,此机构名叫“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汉代时,御史大夫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

汉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力的情况,临时调派身边可信官员到下面核查,此行为称为“刺”。

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成为中国古代反贪的一种新型“反腐办”。

除常规监察机构反腐外,古代还有最有效的一招,是动员民间参与反腐,鼓励民间积极“举报”。

刘彻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南北朝的北魏拓跋嗣(魏明元帝)当皇帝时,专门下诏,鼓励民众举告贪官;到了北宋,“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反腐奏折,《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

“举报”虽然可以减少官员腐败现象,但腐败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

于是,“制度反腐”成为一种探索。

所谓“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即官员贪赃枉法,与庶民同罪。

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

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

明太祖对贪官用刑之酷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剥皮实草”,贪官污吏们被拉到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杀死,并将他们的皮整张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然后把这些假人摆在衙门的公座旁边,以这种阴森恐怖的方式与继任官员进行职务的移交。

2020年银川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银川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银川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性滋生孕育了传统乡村文化,尽管其中也存在着文化的封闭性、依附性、滞后性、等级性等缺陷,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传统乡村文化思想价值的认知。

传统乡村文化的思想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注重实际、重义轻利、勤劳节俭以及长幼尊卑等方面,对传统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价值观培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乡村文化倡导的注重实际是对农耕生活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务实劳作思想的提炼与总结。

中国农民有着天然的脚踏实地、勤奋劳作的精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利无幸至,力不虚掷,说空话于事无补,做实事必有收获”的道理。

传统乡村文化的这种注重实际、务实劳作的精神也感染了社会中的其余人群,成为古代贤达人士重要的为人准则。

正如章太炎所说:“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

”这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农民注重实际、脚踏实地的性格特征,为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精神因子。

自古以来,对于义利关系的正确处理体现了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

传统乡村文化主张“重义轻利”“义以为上”的价值准则,这里的“义以为上”思想并不是要求人们主动放弃对利益的追求,而是倡导“真君子仁中取利,大丈夫义内求财”的思想境界。

可以说,传统乡村文化的“重义轻利”思想是与“见利忘义”的错误思想相对立的。

重义轻利思想中“义”的至上性和优先性观念,反映了古代村民群体普遍存在着诚信朴实的心态。

由重义轻利思想引发的农民的“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等优良品质对中国农民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农民的传统文化美德。

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将广大农民束缚在特定的土地之上,农民按时耕作,勤劳节俭是其固有的观念。

村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这正是《礼记》中所称道的“乐天安土知命”的思想反映。

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宁夏银川九中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月考2试卷高三语文注:本试卷满分150分,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艺术要向民间学习西沐近代以来,以西方为主体的多元化文化艺术观念不断地介入、冲击长期封闭而又饱受困苦的国土与人们的思想,在新鲜而又应接不暇的外来艺术观念与形态中,人们贪婪地吸吮着、追逐着,引起了中国文化艺术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与前行。

与此同时,人们赖以站立与前行的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空间也不断地受到挤压,甚或是消解。

对民间艺术的漠视与无知,正在伤害着中国艺术,阻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步伐,割裂着中国艺术格局的建构。

民族气魄,中国精神,根在民间,魂在文化传统。

中国当下艺术的发展要摆脱空洞化、表面化、概念化、形式化,就必须向民间学习,活其心,壮其骨,练其筋,否则,以当代之中国艺术的发展前景,就极有可能迷失于世界艺术发展的丛林之中,成为无根、无魂、无神之术。

以绘画为例,当下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态势,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向:首先是眼睛向外,以西方艺术理念及语言为自己创作探索的指导,以水墨或民族化的材质为媒介进行创作,总体来讲,属于拿来主义。

其次是洋为中用型,搞中西融合,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在绘画领域,把西方造型的理念、素描的训练与方法等运用到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用西方艺术及其理念、观念来改造中国画。

雕塑艺术的发展,深受这一思潮或是教育体系的影响。

第三是深入绘画传统型,认为中国的绘画传统博大精深,具有无限大的发展空间,当下我们艺术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不是对传统的学习太多了,而是太浅显了,应该以极大的气力与勇气打入传统,一旦深入进了传统,就会发现传统的广深与美妙,就没有必要再出传统,需要的是深入、深入、再深入,传统是一个我们永远无法挖掘穷尽的宝藏。

第四是追求文化内涵,重视文化体验,认为艺术的表现力虽然不分中西、不分国界与民族,但艺术审美的趣味与趋向是建立在文化大背景之下,建立在审美文化的立场之上的。

宁夏银川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宁夏银川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 1~3 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 陈秉公
“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和,犹合也”,“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既相互矛 盾又相互融合,并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 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 “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 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 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 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D.充分吸收“和合”理念的精华,并将之与当代相结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应对世界各国发展中 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 4~6 题。
材料一: 2018 年 4 月 23 日上午,第八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启动活动在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隆重举行。
6、上述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 7~9 题。 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节选) 金庸
①虚竹向萧峰道:“大哥,这星宿老怪害死了我先一派少林派的师伯祖玄难大师和玄痛大师,又 害死我后一派的师父、师兄。兄弟要报仇了!”萧峰心中一奇,道:“你……”第二个字还没说下去。 虚竹双掌飘飘,已向丁春秋击了过去。

宁夏银川市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宁夏银川市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宁夏银川市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9高二上·北仑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咱们的手艺品往往费咱们的手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示能耐。

B . 由于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学习西方国家的富国强民之道是无可厚非的。

C . 美国人那些有时耸人听闻的发言中,充满了对其他快速发展的国家的警告之词。

D . 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置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格局形成之时,两岸新闻交流却速度慢、步子小,严重滞后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B .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老龄人口规模庞大造成的。

C . 尽管在世界杯决赛面前,三四名之间的比赛显得无足轻重,取消的呼声也一度此起彼伏,国际足联坚持认为三四名决赛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D . 玉树大地震发生后第一个立项、第一个开工、第一个竣工、第一个投入使用的玉树机场抗震救灾应急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交付使用。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要知道,他是村子里最蹩脚的猎手,从来瞄不准,不要说野兔子,就连一只松鼠也没打到过。

“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朱阿这样想,不敢贸然开枪。

①他本来就双手发抖,瞄不准,现在又如此激动,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②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股。

③当他朝树上的鸟儿开枪时,它们甚至动也不动。

④他使劲瞄准,但颤抖的双手使枪口不停地在空中转动。

⑤没人愿和他一起去打猎,因为他会把铁砂粒打到同伴的屁股上。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穿越小说是国内近几年创作量最多、最受读者欢迎的网络小说,它的魅力不仅来源于它的曲折跌宕的英雄传奇、成长故事、爱情长跑,来源于书中塑造出的一群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来源于体现在其内在结构里的个人主义道德模式诉求。

当下穿越小说中,人物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体现出的个人主义色彩虽然招致众多文评家的非议,但这种个人主义,还远未发展至极端利己主义,而是限定在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体系之内,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下杜会人们的道德取向。

无论是在穿越英雄小说还是在穿越言情小说中,每一部书里都至少有一至两位主人公在拥有顽强、自信、热情、不甘落后等进取品质的同时,还善于谋算、精明狠辣,为实现个人的目的利益不择手段。

但是,这个目的一定是合理的,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以及基本需求满足之后的生命的意义。

目的合理,这一类人就成为心机深沉、智慧超绝又不失良善的成功者典范,是正面形象,一定赢在最后。

目的不舍理,就成为反面人物,是最后的输家。

也就是说,穿越小说家们实际是赞同个人为上、利益至上的关系处理原则,但前提是所有行动都要出自合理的目的,这已成为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

如何判断穿越人物的行动目的是否合理呢?穿越小说里的人物们遵循的是一套政治民主原则:崇奉个性、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及个人对幸福追求的权利。

实际上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民主思想,本就意味着民主、自由和平等最为重要,家族、集体、社会和国家应减少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

在穿越小说里,男主人公们穿越到古代后,往往肩负的最重要任务就是传播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而穿越女主人公们,虽然到古代的目的是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也时时刻刻呈现在小说的字里行间。

与其他类型小说的道德诉求有一个很大不同的是,穿越小说从不耻于谈钱,也从不耻于“好逸恶劳”,很多穿越主人公们的梦想,就是潇洒地在古代走一遭,赚很多很多钱,寻一个风景秀丽处,醉生梦死过“米虫”生活。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在线模拟考试”(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在线模拟考试”(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在线模拟考试”(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

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

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试卷第2页,总11页(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

《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态,善述人之事者也。

银川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测试试卷A卷

银川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测试试卷A卷

银川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测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9高三上·余姚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方寸之间中国印卢浪沙①“印”,别称玺、节、宝、章、记、信、押、戳、图章、关防和篆刻等。

中国的“印文化”,发育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且历经数千年不曾中断。

“印”,在各个领域的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中国印文化源远流长。

最早的实物见于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等,如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的陶拍,这是一种在陶坯上抑印纹饰和标识的器具,这一文化征象或早于文字。

因天赋的权信功能,“印”很快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商务和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主角。

从安阳殷墟出土的“亚罗示”、“翼子”和“奇字”玺等实物看,当时的玺印形制已经相当成熟。

中国古籍对“印”的诠释为:“印,信也”、“执政所持信也”和“王者信也”等。

较早的文字记载有《春秋运斗枢》:“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曰‘天王符玺’。

”《春秋合诚图》:“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

”《逸周书·殷祝篇》:“汤放桀而复薄,三千诸侯大会,汤取天子之玺,置之天子之坐左,退而再拜,从诸侯之位。

”以上文字虽无实物可据,有可能是春秋战国甚或秦汉之后人所编,却间接反映了春秋战国之后,“印”在改朝换代过程中作为法统凭信的特殊功用,是其他凭信工具所无法替代的法器。

③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为儒、释、道和帝王文化四大体系,那么帝王文化影响最大,乃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

秦王朝统一后,“玺印”也“正式”被选定为帝王文化的物化精髓和表征,成为极权制度的管理工具。

④秦王朝虽二世而亡,然其所奠定的玺印体制,已成为中国官僚政体与社稷存废的象征。

御玺的转递也成为皇权禅让的标志。

⑤随着纸的发明,魏晋之后中国的文字载体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竹木简牍逐渐被纸所取代,用印方式及规制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2020年银川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0年银川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0年银川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可有之物;杜甫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实有之物;而李商隐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无有之物。

他们在选取意象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他们为人、为诗的态度决定的。

陶渊明是一位平实质朴之中见深微高远的人。

其为诗与为人一向以平实质朴为主,不喜炫奇立异。

另外他又认为精神胜过物质,他诗中活跃着的,常常是事物的概念而非实体,诗中表现事物也往往只是遗貌取神地书写。

所以陶渊明诗中没有一句是刻意写景咏物的,他所写的孤云、飞鸟、松树、菊花都是他以精神体认之后的概念,绝非实有之个体。

他诗中意象与情意的关系是“以心托物”,他把满怀激情托于他所选择的事物概念之中来表现。

渊明心灵深微,志向高远,为人之态度却极其平实质朴。

这正是他不取象于实有之个体,仅取象于可有事物之概念的缘故。

杜甫则不然,他最大的特点在于极其关注现实,以最大的勇气面对现实,以最大的才能叙写现实。

他所选取的事物,多为现实中实有之物,这原是不足为怪的事,只是杜甫同时又是感情最深厚、最真挚的诗人,他常常把自己强烈的感情投注于他所写的一切事物上,使之因诗人的感情与人格的投注而呈现出意象化的意味,所以他诗中的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是“以情注物”,他注入的感情使事物意象化了。

关注现实,从实物中取材,这是他的诗形成写实风格的缘故。

李商隐是形象化、意象化大师。

陶、杜诗中的意象无论如何丰美,仍不过是自然而然的表现。

读李商隐的诗,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在有意地制造意象、安排意象。

有时李商隐所表现的,就是一片错综繁复的意象,与陶、杜叙述尚有理念可寻,意象为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情形完全不同。

这是李商隐的先天禀赋、后天遭际和隐约幽微的表现方法造成的。

唯有那些非现实的,又带有恍惚迷离色彩的事物,才能表达出他那独特的幽微之情,所以李诗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是“缘情造物”。

银川市高三下学期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卷A卷

银川市高三下学期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卷A卷

银川市高三下学期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上·绥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闲来无事,我总喜欢手捧一本《散文》,静坐于案前和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尽享散文里的那份美,感受心灵中的那份妙。

每一篇散文,都有一个清幽的世界,都是一个灵魂的呓语。

走进这个世界,()。

散文的语言之美,如清泉淙淙,流淌在那些闲逸的时光里,让悠思绽放美丽的花朵;散文的情感之美,如琴音飘飞,让思想拂去尘埃,让心灵得到净化。

生活中难免__________,咀嚼人生的忧伤愁苦。

面对失意迷惘,要____________,相信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早日走出困境;面对天灾人祸,要____________,相信祸兮福所倚,期待明天的阳光照样灿烂;面对多舛的命运,要__________,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扼住命运的咽喉,做自己的主人。

一切的混乱情感倘若能够在散文里冲淘洗净,方能有“静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上云卷云舒”的闲适惬意。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人生岂不喜洋洋者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静坐于案前或散步在林间小道,让思维随着文字在时空里流淌B . 静坐于案前和林间小道,让思维随着文字在时空里流淌C . 静坐于案前或散步在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D . 静坐于案前或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就是走进一个心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去品味文字的内涵B . 去参悟生命的玄理,去品味文字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素养C . 就是走进一个心灵:去品味文字的内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D . 去品味文字的内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提升自己的素养(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饱经风霜平心静气镇定自若随遇而安B . 血雨腥风平心而论镇定自若随波逐流C . 饱经风霜平心而论从容不迫随波逐流D . 血雨腥风平心静气从容不迫随遇而安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理解保护方言,守望乡愁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2020-2021学年银川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银川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银川市第九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知识和信息不断汇聚交融,中西方话语交流日益频繁。

互动交往已经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表达,语言修辞渗透程度逐渐增强,表现出强大的话语力量,对中西修辞进行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中西修辞进行比较,可以早日实现中西修辞学的相接交融,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古希腊的“雄辩”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游说”异曲同工。

传说西方的修辞最早出现在古希腊。

当时的先贤们奔走于各个城邦社会,通过说服他人、弭平歧见而追求平等、自由。

西方古典修辞的精华是演说、论辩,核心功能就是说服。

而在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也涌现了一批流浪圣人、游说者。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将这些人分为“儒”“侠”“辩者”“方士”“法术之士”和“隐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

”游说者为了使他的建议被接受,必须用言语打动他人。

“游说”本质上和西方的“说服”相同。

在轴心时代,中国与古希腊的论辩风气同样盛行。

孟子“言仲尼之教,必广为论辩,以折百家”,正是儒墨之辩,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百家争鸣、争芳斗艳的序幕。

墨辩理论不输同时期的西方思想,中国古代名家学派的逻辑和西方思辩形而上学方面的思想一样具有价值。

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先贤都是“辞而优则仕”。

无论是古希腊依靠演说而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英雄的哲辩师,还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合纵之术说动六国,联合抗秦而挂上六国相印的苏秦,或是劝说秦王、离间六国而被“封仪五邑”的张仪,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各种社会互动中获得成功、求取功名。

中西古典修辞在修辞的作用方面高度契合。

鬼谷子和古希腊高尔吉亚都认为修辞的作用是影响灵魂。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

”(《鬼谷子》)鬼谷子认为那些懂得修辞术的人,可以控制心气的活动规律,成为精神的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九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在线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

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

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

《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态,善述人之事者也。

”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

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

《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实,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

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

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

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

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

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游叙弗伦》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

苏格拉底的话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

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

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

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

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

践行“孝”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

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

(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

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已任。

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

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

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

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

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

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中虽然记录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其实孔子在传述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东西,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

B. “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古代辞书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所取代。

C. 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一书中,认为“孝”应包括“善述人之事也”,也就是说,“述而不作”中的“途”与“孝”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

D. “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学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并且命题答案均以四书五经为限。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第一位教师,孔子期望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认为从事“孝”的活动是对天道的传承。

B. 孔子认为,儿子出生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的时长服丧以表感恩,于是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

C. “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孝”不仅限于父母,也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

D. 孔子、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做哲学的方法不同,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 “上帝为每个人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

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

”B. “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

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敬意。

”C.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D.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对影响两千年之久的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 D 2. B 3. C4. 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主要以孔子的言行为论据;②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严密;③论证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类比论证等。

5. ①“述而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孔子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对文化经典的传承以及要求学生熟背文化经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继承的;②但教学中偏重继承,限制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又有局限性。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错误。

材料一第二段原文说“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可见并非“都”“发展”,选项A曲解文意,以偏概全表述绝对。

B项,“‘述而不作’中的‘述’……,在古代辞书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含义所取代”错。

材料二开头一段原文中的表述是“‘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等等”,可见选项有两个问题,其一为扩大范围,把《说文解字》换成“古代辞书”;其二把文中“可以理解为”偷换成“被……所取代”,表述绝对,曲解文意。

C项,“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错误。

材料二第二段是这样的“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

《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态,善述人之事者也。

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可见选项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文中关于“述”和“孝”的统一关系是作者的认识,也就是说“这种理解”的具体内容是本文作者的认识,而孔子并未论及孝的内涵,也没有谈论关于孝和述两者间的关系,更没有说明二者是统一的这类观点。

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分析近五年高考命题,语文试卷中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悄然在发生着变化。

如果说之前在语句对照的层面就能做对选项,那么现在需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对信息与说理性进行甄别。

因为考纲的要求已然发生了变化,所以考生在平时复习中一定要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不仅限于会提取筛选信息。

B项,“于是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错误。

原文表述为“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可见“三年之丧”是古代礼制,早于孔子,只是孔子对这一礼制作出了相应的解释,并非是他提出来的。

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观点的提取筛选整合能力。

题干要求“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要做好此题首先是回归材料找主要观点,即孔子的“孝”,而论述的中心就是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

然后看选项信息是否与这个主要观点对应,而且是可以作为论据起支撑作用。

A项,“上帝为每个人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

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这里说的是“真理”和“安宁”的关系,不能作为材料二“孝”的论据。

文本相关的信息是“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

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

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可见并没有谈到“安宁”,那么“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这种选择自然是与文本无关的,所以A项不能作为论据起支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