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习题
一、填空题:
1、杜能的,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2、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的目的在于。
3、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认为: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的增加将呈结构。
4、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在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
5、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在于,它首次将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对之后的经济学家产生了非常有益的影响,对现代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6、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
7、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称为,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称为。
8、作物的地租曲线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
9、韦伯在构建工业区位时,将不与区位发生直接关系的因子逐步排除在外,将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最终确定为和两种。
10、韦伯在构建工业区位时,分成、、三个阶段逐步构筑其工业区位理论。
11、韦伯将集聚分为和两种类型。
12、帕兰德把的概念引入区位论研究,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并在运费分析上,提出了,对区位论发展做出了一大贡献。
13、胡佛对韦伯区位理论中的运费计算方法作了重大改进,他将运费分为和两个部分,并指出总运费是一条的曲线而不是直线。
14、以廖什为代表的利润最大化区位理论从需求出发,认为最佳区位不是也不是,而是。
二、名词解释:
1、地租曲线
2、区位因子
3、区位条件
4、普雷德行为矩阵
5、集聚因子
6、分散因子
7、经济人
8、满意人
9、临界等费用线
10、杜能环
三、简答题:
1、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圈层结构。
2、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3、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4、简述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
1、分析并论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试述普雷特行为矩阵的分析方法与主要结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农业区位理论。
2、试图解释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农业生产方式问题。
3、城市(市场)距离,同心圆的圈层。
4、空间分异。
5、数学方法。
6、正六边形。
7、一般因子,特殊因子。
8、大。
9、运费,劳动力成本。
10、运费指向论、运费指向基础上的劳动力成本指向论、运费指向和劳动力指向基础上的集聚指向论。
11、纯粹集聚,偶然集聚。
12、不完全竞争,远距离运费衰减理论。
13、场站作业费,线路运输费,增长逐渐放慢。
14、费用最小点,收入最大点,收入和费用之差的最大点即利润最大化点。
二、名词解释:
1、地租曲线: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结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2、区位因子:区位因子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在某特定地点生产某产品比在别的地点生产能够降低费用的可能性。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3、区位条件:是指区位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是对区位而言,区位本身具有的特征。
4、普雷德行为矩阵:普雷德认为,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决策者在决策时占有的信息量及其信息利用能力的强弱,即取决于决策者在行为矩阵中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决策者在占有的信息量及其信息利用能力不断增强,在矩阵中的的位置不断向右下位置移动,所作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增强。
5、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协作、相关设施共享等),为集聚因子。
6、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地价上升、交通拥挤等),则为分散因子。
7、经济人:传统经济区位论中假定从事经济活动行为的主体“人”,完全掌握了所有环境的全部信息,并且具有以稳定的选择水平正确地选择所有事物的能力,称为“经济人”。
8、满意人:在现实中,无论是经济活动的经营者还是参与者,而并非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或费用最小化为目标而行动的“经济人”,更多的是在某种满足的目标下行动的“人”,称为“满意人”。
9、临界等费用线: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劳动力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称为临界等费用线。
10、杜能环:是指农场经营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而形成的一种圈层结构,以城市为中心依次向外分别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和畜牧式农业。
三、简答题:
1、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圈层结构由里向外依次是:
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为距离城市最近的农业地带,主要种植或生产易腐难运的作物或产品。
第二圈——林业圈。生产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
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以谷物(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等)的轮作为主要特色。
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同第三圈不同的是总有一区为休闲地。
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此圈是距城市最远、也是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为三圃式轮作制度。
第六圈——畜牧业圈。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
2、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已知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一):一种原材料且与消费地重合,不需讨论。
(二):一种原材料,一个市场,且不重合:
(1)仅使用遍在原料,Mi=0,市场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Mi=1,自由区位;如纺织;
(3)纯原料+遍在原料,Mi<1,市场区位;如饮料; (4)仅使用损重原料,Mi>1,原料地区位;如制糖。
(三):两种原料,一个市场,三者互不重合,构成区位三角形,可用“范力农构架”找到平衡点,即为运费最低点(最佳区位)。
(四):多种原料和市场,构成区位多边形,可用“范力农构架”找到平衡点,即为运费最低点(最佳区位)。
3、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韦伯是第一个系统地建立了工业区位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者,同农业区位论鼻祖杜能一样。他的区位论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基石之一,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经典著作,对现实工业布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其突出特点来说,主要有:①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为之后的区位论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②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他之后的许多学者的理论仍然脱离不开这一经典法则的左右,仅仅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补而已;③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他的指向理论已超越了原本的工业区位范畴,而发展成为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
4、简述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
农户的啤酒生产可在该平原内形成连续的圆形市场地域。圆形区域之间的空间即为啤酒的供给空白地区,为占有这些市场,各生产者开始扩大规模,市场地域扩大,导致圆形市场地域逐渐相接。即使如此,仍然存在供给的空白区域,就会促使各自的市场地域进一步扩大到重叠,从而形成六边形的市场区域结构。由于六边形既具有最接近于圆的优点,也具有比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其他多边形运送距离更短的特点,因此,需求可达到最大化。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
四、论述题
1、分析并论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