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教案范文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了解成语背后的寓意和启示。
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2)学生能够学会从故事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通过故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练习运用成语,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由来和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成语背后的寓意和启示。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道理。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互相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进行分析。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判断力。
5.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讨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教案范文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教案范文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两个成语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并通过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1.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第二章:亡羊补牢2.1 故事简介讲述一个牧羊人丢失了一只羊,他在找回羊的过程中,意识到羊丢失的原因,并及时修补了羊圈,防止其他羊也丢失的故事。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牧羊人的决策过程,以及他的决策带来的结果。
第三章:南辕北辙3.1 故事简介讲述一个人要去南方,却错上了北方的车辆,无法到达目的地的故事。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的错误决策,以及这个决策带来的结果。
第四章:案例分析4.1 教学内容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理解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让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成语,以及如何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
5.2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经历。
第六章:互动讨论6.1 教学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对“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成语的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类似情境,并分析如何运用这两个成语来解决问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应用。
第七章:角色扮演7.1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运用“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成语。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教案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寓言两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理解并运用“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材料: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故事、PPT、讨论问题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启发思维)1. 展示一幅图画,图中有一只羊,但是没有牢。
让学生看图猜测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养牢羊?如果不养牢羊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补救?(老师以提示学生为主导)二、阅读故事1. 让学生阅读《亡羊补牢》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大意。
2. 引导学生思考: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分享,老师总结各组的观点。
三、学习“亡羊补牢”的寓意1. 美育环节:播放一段羊被掠走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羊被掠走时,人们的失落和后悔之情。
2. 对话练习:让学生模仿主人公和朋友之间的对话,掌握“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寓意。
3. 角色扮演:分小组,设计几个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展示如何补救过失。
四、引入第二则寓言故事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人想去北京,但却不知道南方和北方的区别,他会怎么做?他会到达北京吗?2. 让学生猜测和分析故事的寓意。
3. 学生阅读《南辕北辙》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大意。
五、学习“南辕北辙”的寓意1. 分组讨论:讨论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2. 学生分享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3. 引导学生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南辕北辙”的情况。
六、总结和延伸1. 总结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进行串联。
2.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于“亡羊补牢”或“南辕北辙”的经历?分享一下收获和感悟。
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与否,阅读和思考的主动性。
2. 学生思维能力:观察学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深入程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情节和寓意。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3.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领悟生活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学习两则寓言故事,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智慧,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分钟)教师首先可以用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比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吗?你们有没有听过《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呢?”然后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两则寓言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教师需要详细讲解《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的情节,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例如,在讲解《亡羊补牢》时,可以重点强调“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在讲解《南辕北辙》时,可以重点强调“方向”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在做决策时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3.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寓言故事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个人因为不及时修复漏气的自行车轮胎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或者一个人因为盲目追求与自己目标相反的事物而最终失败的例子。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并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4.课堂练习与作业(10分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练习题或者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所学的寓言故事,或者让他们讨论一下在生活中如何应用所学的寓言故事解决问题。
这样能够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2020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9、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是两个成语故事。
《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常用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学生简析】由于本班学生平时对古代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古代诗文等传统文化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学前我便布置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做好预习作业。
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上课时勇敢、大胆地质疑。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相关教学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书写时要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
(板书课题)(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在古代指丢失。
“牢”在文中指羊圈(juàn)]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三)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wáng láo juàn kūlóng diāo fáng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街坊quàn huǐ劝告后悔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_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录象、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分析加深理解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坊读轻声:窟窿窿读轻声质疑: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
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
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b.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过程与方法:a.能通过看动画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通读懂。
b.学会抓住对课文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寓言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b.通过对寓言特点的了解,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让寓意回归并融入到生活的实例中。
【教学准备】PPT 动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们对寓言故事感兴趣吗?看图猜寓言:画蛇添足、坐井观天、掩耳盗铃、揠苗助长等。
师生共同小结寓言的特点。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2.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寓言故事王国,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设疑: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看动画片。
4、播放动画片,了解故事大意。
5、回答问题:“亡”、“牢”是什么意思?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
“牢”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
“亡羊补牢”就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6、引入课文:那么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品读体会。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作上记号。
2.学习词语。
课件出示:羊圈窟窿叼走劝告街坊(1)指名读,“窟窿”,注意“窿”读轻声。
“羊圈”的“圈”的读音,“圈”是多音字。
(2)换词理解:窟窿—破洞;街坊—邻居3、指读课文,思考:“亡羊”和“补牢”分别在课文的哪几自然段讲述?(“亡羊”在1—4自然段;“补牢”在第5自然段)三、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教学设计范文
《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教学设计范文《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教学设计范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那么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懊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假设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那么寓言。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络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说说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入的道理或挖苦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两那么的那么是什么意思?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1、出示课题,理解题意:⑴ 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
牢畜的圈。
)⑵ 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丧失以后修补羊圈。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⑴ 自由读课文,组内生字新词过关。
⑵ 重点纠音:羊圈的圈;窟窿的窿。
重点析形:叼、悔、修。
重点释义:叼走、街坊、劝告、懊悔、从此。
3、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⑴ 默读课文,考虑:《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
他懊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⑵ 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场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① 读书,小组讨论。
② 班上交流:开场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假设如今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
因此如今修还不晚。
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⑶ 假设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⑷ 提醒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⑸ 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络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4、小结全文:⑴ 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⑵ 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教案范文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个成语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做错事后要及时改正。
(2)学生能够学会听劝告,不要固执己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难点:(1)学生能够运用“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个成语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故事导入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问答法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故事课件3. 小组讨论卡片4. 情景模拟道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PPT展示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成语的含义及背后的故事。
2. 讲授故事(15分钟)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两个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
3.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小组讨论卡片,让学生围绕“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情景模拟(5分钟)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运用“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个成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强调“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个成语的用法及背后的道理。
6.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运用“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个成语编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
7. 板书设计: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本教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故事为主线,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用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
《亡羊补牢》与《南辕北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羊亡补牢》和《南辕北辙》两则寓言,理解寓言内容,把握寓言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3.初步了解寓言的表达特点,体会寓言的教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的方式,理解寓言的情节和寓意。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角色扮演,加深对寓言寓意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鼓励他们从寓言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
2.引导学生认识到及时改正错误和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寓言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寓言故事插图、相关视频资料等)、生字卡片、寓言故事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寓言故事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看过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学习《亡羊补牢》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提问:“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羊会丢失?丢失后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讨论:“养羊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体会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3.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亡羊补牢’的例子?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三、学习《南辕北辙》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尝试理解词义。
2.提问:“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
2.深入分析,体会寓意。
1.分组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他的目标能实现吗?”2.引导学生体会明确目标和正确行动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和板书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和板书设计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和板书设计课题9 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关教学课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理解: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课堂小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总结两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强调学习寓言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和寓意。
学生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寓言故事中的情境和人物情感。
教Hale Waihona Puke 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锻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增强学生创新、创造、创意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能投机取巧、不切实际。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态度,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
03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措施
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内容,理解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错误及时改正、做事应有明确目标的生活态度,懂得自我反思和修正行为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亡羊补牢》:讲述一个人发现羊圈破了而丢失了羊,起初并未在意,直到更多的羊逃走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揭示出“事后补救,犹未为晚”的道理。
2. 《南辕北辙》:描绘了一位马车夫决定朝北行驶去南方,尽管朋友多次提醒方向错误,他却坚信自己的马快力大,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的故事,教育人们行动前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多媒体课件。
2. 制作相关寓言故事的情境图片或动画,以辅助教学。
3. 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或者名人故事,用于延伸教学环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小故事引出“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段解读:指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对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记忆。
3. 深度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故事寓意,鼓励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4. 延伸拓展:引入相关实例或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寓言的寓意。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思考题,如:“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亡羊补牢’或‘南辕北辙’的情况吗?你是如何处理的?”以此引导学生将所学寓言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重申“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寓意,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行动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对寓言故事理解的程度以及对寓意的把握情况。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精选15篇)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精选15篇)《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篇1【教学思路】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
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
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问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
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
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
(板书)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
“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三、检查复习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 juàn ”,不要读成“ quān ”。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词语解释: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一、故事背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做出决策,而且有时候一旦决定不慎,往往就会后悔莫及。
这时候,“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就派上用场了。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讲解“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决策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故事讲解•亡羊补牢:讲述了一个农夫因为疏忽而失去了一只羊,后来他想到在补救措施时,把羊圈围墙加固后又找回了丢失的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需要预见风险,在决策出现问题后能及时找到解决方案。
•南辕北辙:讲述了一个人因为不知道正确的方向而走错了路,最后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错失了宝贵的机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确的决策是很重要的,需要在做出决策之前进行思考和规划,尽可能地减少后悔和遗憾。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两个故事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并且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你是第一个故事的农夫,你会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丢失羊?•如果你是第二个故事中的人物,你会如何在路途中确定自己的方向?3. 情景模拟让学生根据以上讨论内容,进行情景模拟。
•对于第一个故事,让学生在群体中找出几个最易发生失误的实际案例,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预防措施。
•对于第二个故事,让学生尝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地图导航等方式,来解决方向问题。
4. 小结回顾在情景模拟环节结束之后,让学生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小结和回顾,反思自身在理解和运用两个寓言故事方面的得与失,以及在具体情境应用时,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和加强。
四、教学方法寓言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通过寓言故事来传授相关知识、文化价值等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的讲解、讨论、情景模拟等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
五、教学评估评价方法:1.情景模拟表现得分,总分 20 分。
2.学生思考题解答质量,总分 20 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读课题。
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二、感知全文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理解课文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
(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可表演)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亡羊补牢邻居养羊人满不在乎(规劝)→修后悔极了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二、感知大意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教案范文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教案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故事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准确运用。
2. 成语故事背后的道理和哲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1. 相关成语故事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引入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2. 学生阅读相关成语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3. 学生分享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5. 学生进行成语运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学生对成语“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故事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准确运用。
2. 成语故事背后的道理和哲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1. 相关成语故事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引入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2. 学生阅读相关成语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3. 学生分享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和用法。
5. 学生进行成语运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学生对成语“亡羊补牢”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章:南辕北辙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精品教案本篇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丢羊补牢的事,寓意是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的楚国去,他却朝北方走的事,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是难以达到目标的,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寓意深刻。
导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坊”“盘缠”等字词的音、形、义。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导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联系研究、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回顾二年级研究的两则寓言《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并解释“寓言”的意思。
2.引入本课研究的两则寓言,让学生感受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研究《亡羊补牢》一)看题质疑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亡羊补牢》中,“亡”和“牢”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会丢羊?为什么要补牢?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读文知事1.研究生字词,强化认读。
提醒多音字和轻声音。
2.分析课文,找出丢羊的原因和提示原因的关键词。
小结: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改正错误,就不算晚。
文章中存在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改。
同时,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重复,需要删除其中一段。
修改后的文章如下:街坊们劝牧羊人修补羊圈,但他不以为然:“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结果第二天早上,他又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牧羊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后悔不听劝告,决定修补羊圈。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亡羊补牢”的含义:即在错误发生后及时采取行动,可以弥补之前的损失。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例子,例如在工作中犯错后及时改正,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故事,掌握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及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学习运用寓言故事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及时改正错误和明确目标方向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亡羊补牢》:讲述养羊人发现羊圈破了洞导致羊丢失后,及时修补羊圈以防止再次丢羊的故事,揭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2. 《南辕北辙》:描述一个人想去南方却驾车朝北方行进,形象地说明行动与目标相悖的道理,告诫我们要有清晰的目标,并且行为要与目标一致。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准备关于《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动画或插图辅助讲解。
3. 制作相关的生字词卡片,以及寓意理解和生活应用的思考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识别并掌握生字词。
3. 分析寓言故事:逐段解析《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4. 讨论寓意: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读寓言寓意。
5. 情境模拟与拓展:设计相关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自行寻找其他寓言故事,理解其寓意并尝试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亡羊补牢”教导我们面对错误要及时改正,“南辕北辙”则提醒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付诸实践。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寓言所传达的人生智慧。
七、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观察和记录学生对寓言故事内容及寓意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
(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
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
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
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
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