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看图写话“四步法”——看 说 写 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图写话“四步法”——看说写评

小学1~2 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把1~2 年级的写话目标定为:对写话感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一、看图写话的现状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客观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虽然一、二年级课程表内没有专设作文课,但作文教学的渗透应从用词造句、看图写话着手进行。但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现状却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例如:

1.看图不全面,表述不清。不能发现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言之无物,缺乏生活常识,无法发现图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及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即使看懂了图意,也表述不清,语句不通。

2.脱离图画内容,没有领悟图意。只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看不懂图意,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对事物的逻辑感知力较弱。

3.观察缺乏顺序,导致前后内容不连贯。看图写话时,单幅图或多幅图不懂得联系图中各种事物来观察,观察缺乏顺序,过于随意,导致前后内容不连贯,从而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4.想象不合理,偏离了图意。想象力不够丰富,或者发挥想象时太过随意,不能合理想象,跳跃的思维导致偏离了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指导学生看图写话的步骤

看图写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其形式可以分为单幅图和多幅图。其中,单幅图以图中所画主要内容为描写点,以此扩展,关键在于抓住中心物,然后加以细致刻画;而多幅图则是引导学生发现各图之间的相互联系,写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针对当前小学生看图写话的现状,以及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切实抓好“看图、说图、写图、评价”这四个环节。

(一)教会学生“看图”

1.整体感知画面内容

看图就是观察画面,看清图画内容,它是写话的前提。只有看清了图上的内容,在写话的时候才有话可写。不论是一幅图画或是几幅图画,它的画面都是很丰富的,可能有人物,景物,背景等等,所以在看图的时候要清楚画面内容。首先,要整体感知画面。看清是“谁”在干什么。其次,是观察背景。看清图画上还画了什么,它和那个“谁”有什么联系,能让你又知道了什么。再者,是要看清细节。如那个“谁”的表情,装饰等。

2.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东看看,西看看,抓不到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使他们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针对一幅画面,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先中间后周围,或者从上至下,从左到右,由近到远地观察顺序;针对于多幅画面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先整体连续观察画面,判断出这个故事或事件的重要内容,然后再一幅图一幅图地看。最后把每幅图的意思连起来。教师应多给学生观察的机会,并适时指导。

(二)引导学生“说图”

1.准确把握图意

对于初次接触看图写话的学生,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把图的意思说得过全过满,而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在看图写话训练中,教师应在学生弄清图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确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括出图所要表达的意思。这就体现在图画的提示语上了。提示语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小朋友,这篇写话中,我一定要写出什么来。这些提示语句往往内容都差不多,提醒同学们观察图,看看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些什么。虽然提示语差不多,但是每一幅图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仔细看图,找到提示语的答案,是写话内容准确的重要开端。如果图中的小朋友明明是在“种树”,学生却写成了“种花”,明明是“树叶飘落”的图意,你却说是“春天”。显然,学生在观察时就不够认真。写话,当然也就不准确了。

2.紧扣画面,循序渐进,合理想象

图画上的人物和景物是静止不动的,只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联想才能把它写得有声有色。让学生明确想些什么,会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心里会怎

么想。这幅图或几幅图想告诉我们什么。在看懂、想好的基础上说。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差,掌握词语少,说话时往往词不达意或没有明确的中心,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有时还带有语病。因此,训练学生说图,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指导过程,刚开始的时候,要求不能过高,可以只说一两句话,只要能说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就行了。有时时间、地点可以不说,只说什么人、做什么事也是可以的,慢慢地再训练学生细看画面,展开想象。对此,我们可以设计步步深入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用词语或几句话完整、连贯地把图的大意讲清楚。

谁?在哪儿?干什么?

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

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怎么干?怎么想?怎么说?结果怎样?

通过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说话训练,让学生明白观察图画要抓重点并要学会想像。例如一幅图上呈现四个小朋友,他们有的扛着小树苗、有的提着水壶、有的拿着铁锹,很显然小朋友们是准备植树了。在小朋友的头顶上还有两只小鸟在飞。如果在写话的时候只是写你观察到的两只小鸟在小朋友的头顶上飞翔,就显得简单无趣。这时你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小鸟可能在给小朋友们唱歌,小鸟可能在说:“太好了,我们又有新家啦!”这样的想象就比写小鸟在飞要生动有趣的多。

3.创造机会,让学生“乐说”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就是用笔代嘴说话,学生能说了自然也会写了。”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平时多创造让学生“说”的机会,还要照顾所有学生,不只是让学生客观地叙述自己的想法,更主要的是能使听的学生得到启发。在这方面,我们采用了课前5分钟的阅读分享,让学生上台说自己喜闻乐见的事,并让台下的同学评一评那位学生讲得怎么样,同学们都非常渴望快点轮到自己上台讲话。

在平时教学中,对于某个问题的回答,我总会对学生说:“谁能和大家说的不一样?”“哪个同学比刚才那个同学说得更具体、更生动些?”“谁还有不同的看法?”以此鼓励同学说话的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劲头越来越高,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久而久之,学生说话的能力就越来越好了。

(三)激励学生“写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