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中的新定义问题

合集下载

相似三角形的新定义问题探析

相似三角形的新定义问题探析

新定义问题多以初中学生已学知识为出发点,通过类比、引申或拓展给出新的数学概念或数学公式等,以阅读材料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理解其内容、思想与方法,掌握其本质,然后,通过类比、猜想与迁移的方法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近些年,相似三角形的新定义问题在考试中频频出现,学生普遍觉得解决此类问题比较困难,以下笔者结合几则实例做进一步分析探讨。

一、“叠似”三角形“叠似”三角形是指位于一个角的平分线两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相似三角形,这是一对特殊位置关系的相似三角形,它们不仅相似,且共边,分居在角平分线的两旁。

[例1]定义:两个相似三角形有一条公共边且位于一个角的平分线两边,则称这样的两个相似三角形为叠似三角形。

(1)[初步理解]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BCD+12∠BAD=180°,求证:△ACB和△ADC为叠似三角形;(2)[拓展提高]如图2,在△ABC中,D是BC上的一点,连接AD,点E在AD上,且DE=DC,F为AC的中点,且∠BEC=∠AEF。

若BC=9,AE=4,求EFBE的值。

分析:(1)由角平分线得到一组角相等,由∠BCD+12∠BAD=180°及三角形内角和,得另一组角相等,从而得到△ACB∽△ADC,再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可判定为叠似三角形;(2)如图3,过点C作AD的平行线交EF的延长线于点G,由两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BEC∽△EGC,且为叠似三角形,由角角边定理,得△AEF≌△CGF,得AE=CG,EF=GF,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EF∶BE的值。

图1 图2 图3解:(1)在△ADC中,∠DAC+∠D+∠DCA=180°,∴12∠BAD+∠D+∠DCA=180°,∵∠BCD+12∠BAD=180°,∴∠ACB+∠ACD+12∠BAD=180°,∴∠D=∠ACB,∵AC平分∠BAD,∴∠DAC=∠CAB=12∠BAD,∴△ACB∽△ADC,∴△ACB和△ADC为叠似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1《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提高)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1《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提高)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习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全等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要点诠释: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两个全等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要点二、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要点三、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1.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定义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要点诠释: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容易找出对应边、对应角.如以下列图,△ABC与△DEF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2. 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等等.要点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研究其它全等图形的重要工具.【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1、请观察以下列图中的6组图案,其中是全等形的是__________.【答案】〔1〕〔4〕〔5〕〔6〕;【解析】〔1〕〔5〕是由其中一个图形旋转一定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4〕是将其中一个图形翻折后得到另一个图形的,〔6〕是将其中一个图形旋转180°再平移得到的,〔2〕〔3〕形状相同,但大小不等.【总结升华】是不是全等形,既要看形状是否相同,还要看大小是否相等.举一反三:【变式1】全等三角形又叫做合同三角形,平面内的合同三角形分为真正合同三角形与镜面合同三角形,假设△ABC和△A1B1C1是全等(合同)三角形,点A与点A1对应,点B 与点B1对应,点C与点C1对应,当沿周界A→B→C→A,及A1→B1→C1→A1环绕时,假设运动方向相同,那么称它们是真正合同三角形(如图1),假设运动方向相反,那么称它们是镜面合同三角形(如图2),两个真正合同三角形都可以在平面内通过平移或旋转使它们重合,两个镜面合同三角形要重合,那么必须将其中一个翻转180°,以下各组合同三角形中,是镜面合同三角形的是( )【答案】B;提示:抓住关键语句,两个镜面合同三角形要重合,那么必须将其中一个翻转180°,B答案中的两个三角形经过翻转180°就可以重合,应选B;其它三个选项都需要通过平移或旋转使它们重合.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如图,△ABD≌△CDB,假设AB∥CD,那么AB的对应边是〔〕A.DB B. BC C. CD D. AD【答案】C【解析】因为AB∥CD,所以∠CDB=∠ABD,这两个角为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为对应边,所以,BC和DA为对应边,所以AB的对应边为CD.【总结升华】公共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类型三、全等三角形性质3、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AE折叠,使D点落在BC边上的F点处,如果∠BAF=60°,那么∠DAE等于〔〕.A.60°B.45°C.30°D.15°【思路点拨】△AFE是由△ADE折叠形成的,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FAE=∠DAE,再由∠BAD=90°,∠BAF=60°可以计算出结果.【答案】D;【解析】因为△AFE是由△ADE折叠形成的,所以△AFE≌△ADE,所以∠FAE=∠DAE,又因为∠BAF=60°,所以∠FAE=∠DAE=90602︒-︒=15°.【总结升华】折叠所形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是全等的关系,抓住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来解题.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将△BCD沿其对角线BD翻折得到△BED,假设∠1=35°,那么∠2=________.【答案】35°;提示:将△BCD沿其对角线BD翻折得到△BED,所以∠2=∠CBD,又因为AD∥BC,所以∠1=∠CBD,所以∠2=35°.4、如图,△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翻折180°形成的,假设∠1∶∠2∶∠3=28∶5∶3,∠α的度数是_________.【思路点拨】〔1〕由∠1,∠2,∠3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出∠1,∠2,∠3的度数;〔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EBC,∠BCD的度数;〔3〕运用外角求∠α的度数.【答案】∠α=80°【解析】∵∠1∶∠2∶∠3=28∶5∶3,设∠1=28x,∠2=5x,∠3=3x,∴28x+5x+3x=36x=180°,x=5°即∠1=140°,∠2=25°,∠3=15°∵△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翻折180°形成的,∴△ABE≌△ADC≌△ABC∴∠2=∠ABE,∠3=∠ACD∴∠α=∠EBC+∠BCD=2∠2+2∠3=50°+30°=80°【总结升华】此题涉及到了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并且要运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来解决问题.见“比例〞设未知数x是比较常用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ABC中,∠A:∠ABC:∠BCA =3:5:10,又△MNC≌△ABC,那么∠BCM:∠BCN等于〔〕A.1:2 B.1:3 C.2:3 D.1:4【答案】D;提示:设∠A=3x,∠ABC=5x,∠BCA=10x,那么3x+5x+10x=18x=180°,x=10°. 又因为△MNC≌△ABC,所以∠N=∠B=50°,CN=CB,所以∠N=∠CBN=50°,∠ACB=∠MCN=100°,∠BCN=180°-50°-50°=80°,所以∠BCM:∠BCN=20°:80°=1:4.。

全等三角形压轴训练(多解、动点、新定义型压轴)(原卷版)—24-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人教版)

全等三角形压轴训练(多解、动点、新定义型压轴)(原卷版)—24-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人教版)

全等三角形压轴训练(多解、动点、新定义型压轴)目录题型一 利用三角形全等求时间或线段长的多解问题...........................................................................................1题型二 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多结论问题 (7)题型三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综合问题 (13)题型四 全等三角形中的新定义型综合问题 (27)题型一 利用三角形全等求时间或线段长的多解问题巩固训练1.(23-24七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如图,ABC V 中,90ACB Ð=°,6cm AC =,8cm BC =,直线l 经过点C 且与边AB 相交.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 C B ®®路径向终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运动.点P 和点Q 的速度分别为1cm /s 和2cm /s ,两点同时出发并开始计时,当点P 到达终点B 时计时结束.在某时刻分别过点P 和点Q 作PE l ^于点E ,QF l ^于点F ,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当t 为( )秒时,PEC V 与QFC V 全等.01 压轴总结02 压轴题型A .12或43B .2或45或10C .1或43D .2或143或122.(23-24八年级上·重庆·阶段练习)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4,6AB AD ==,延长BC 到点E ,使2CE =,连接D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CD D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的值为 秒时,ABP V 与DCE △全等.3.(23-24八年级上·山东日照·阶段练习)如图,CA AB ^,垂足为点A ,12AB =米,6AC =米,射线BM AB ^,垂足为点B ,动点E 从A 点出发以2米/秒沿射线AN 运动,点D 为射线BM 上一动点,随着E 点运动而运动,且始终保持ED CB =,当点E 经过 秒时(不包括0秒),由点D E B 、、组成的三角形与BCA V 全等.题型二 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多结论问题例题:(23-24七年级下·江西吉安·期末)如图,在Rt AEB V 和Rt AFC △中,BE 与AC 相交于点M ,与CF 相交于点D ,AB 与CF 相交于点N ,90E F ÐÐ==°,EAC FAB ÐÐ=,AE AF =.给出下列结论:①B C Ð=Ð;②CD DN =;③BE CF =;④ACN ABM @V V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巩固训练1.(23-24七年级下·四川巴中·期末)如图,在Rt ABC △中,点M ,N 分别是边AB BC ,上的点,且M ,N 两点满足AM CN =,BP AN ^交AC 于点P ,过点P 作PQ MC ^交AN 延长线于点Q ,交BC 于点F ,AN 与CM 交于点E ,若AB BC =,则下列结论:①连接BE ,则BE 平分ABC Ð;②AME CNE △≌△;③CFQ AME Ð=Ð;④AQ CE PQ =+.成立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23-24八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开学考试)如图所示,在ABC V 中,90BAC Ð=°,AD BC ^于D ,BE 平分ABC Ð交AD 于E ,F 在BC 上,并且BF AB =,则下列四个结论:①EF AC ∥,②EFB BAD Ð=Ð,③AE EF =,④ABE FBE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22-23七年级下·江苏南通·期末)如图,在ABC V 中,90BAC Ð=°,高AD 与角平分线BE 相交于点F ,DAC Ð的平分线AG 分别交BC ,BE 于点G ,O ,连接FG ,下列结论:①C EBG Ð=Ð;②AEF AFE Ð=Ð;③AG EF ^;④ACD ABG S S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②④B .②③C .③④D .②③④题型三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综合问题例题:(23-24七年级下·上海闵行·期末)如图,已知在 ABC V 中, (060)AB BC ABC a a =Ð=<<°,,,射线AM AB ^,点P 为射线AM 上的动点(点P 不与点A 重合),连接BP ,将线段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角度α后, 得到线段BQ , 连接PQ 、QC .(1)试说明 PAB QCB V V ≌的理由;(2)延长QC 交射线AM 于点D ,在点P 的移动过程中, QDM Ð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若不改变,请求出 QDM Ð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当BQ AC ∥时, AB m AP n ==,, 过点Q 作QE 垂直射线AB , 垂足为E ,那么 AEQ S =V (用m 、 n 的代数式表示) .巩固训练1.(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如图,等腰Rt ACB △中,90ACB Ð=°,AC BC =,E 点为射线CB 上一动点,连接AE ,作AF AE ^且AF AE =.(1)如图1,过F 点作FG AC ^交AC 于G 点,求证:V V ≌AGF ECA ;(2)如图2,连接BF 交AC 于D 点,若3AD CD=,求证:E 点为BC 中点;(3)如图3,当E 点在CB 的延长线上时,连接BF 与AC 的延长线交于D 点,若43BC BE =,则AD CD = .2.(23-24八年级上·江西赣州·阶段练习)如图(1),在Rt ABC △中,90C Ð=°,8cm AC =,6cm BC =,10cm AB =,现有一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AC CB BA ®®运动,回到点A 停止,速度为2cm /s ,设运动时间为s t .(1)如图(1),当t =________时,APC △的面积等于ABC V 面积的一半:(2)如图(2),在DEF V 中,90E Ð=°,4cm DE =,5cm DF =,D A Ð=Ð.在ABC V 的边上,若另外有一个动点Q ,与点P 同时从点A 出发,沿着边AB BC CA ®®运动,回到点A 停止.在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 △全等于DEF V ,求点Q 的运动速度.3.如图,在等腰ABC V 中,BA BC =,100ABC Ð=°,AB 平分WAC Ð.在线段AC 上有一动点D ,连接BD ,E 为直线AW 上异于A 的一点,连接BE 、DE .(1)如图1,当点E 在射线AW 上时,若DE AE DC +=,直接写出:EBD Ð=______;(2)如图2,当点E 在射线AW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①若(1)中的结论仍成立,则DE 、AE 、DC 应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②若6BCD ABDE S S -=V 四边形,且25DE AE =,94AD AE =,求ABC S V 的值.4.(23-24八年级上·浙江嘉兴·期末)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0,4A ,点B 为x 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以AB 为边作ABC V ,使BC AB =,90ABC Ð=°,且点C 在第一象限内.(1)如图1,若()2,0B ,求点C 的坐标.(2)如图2,过点B 向x 轴上方作BD OB ^,且BD BO =,在点B 的运动过程中,探究点C ,D 之间的距离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如图3,过点B 向x 轴下方作BD OB ^,且BD BO =,连结CD 交x 轴于点E ,当ABD △的面积是BEC V 的面积的2倍时,求OE 的长.题型四 全等三角形中的新定义型综合问题例题:(23-24七年级下·辽宁本溪·期末)新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但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积等三角形.【初步尝试】(1)如图1,在ABC V 中,4AB AC BC >=,,P 为边BC 上一点,若ABP V 与ACP V 是积等三角形,求BP 的长;【理解运用】(2)如图2,ABD V 与ACD V 为积等三角形,若24AB AC ==,,且线段AD 的长度为正整数,求AD 的长.【综合应用】(3)如图3,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Ð=°=,过点C 作MN AC ^,点D 是射线CM 上一点,以AD 为边作Rt ,90,ADE DAE AD AE Ð=°=V ,连接BE .请判断BAE V 与ACD V 是否为积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巩固训练1.(2024八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定义:顶角相等且顶点重合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叫做“同源三角形”,我们称这两个顶角为“同源角”.如图,ABC V 和CDE V 为“同源三角形”,AC BC =,CD CE =,ACB Ð与DCE Ð为“同源角”.(1)如图1,ABC V 和CDE V 为“同源三角形”,试判断AD 与B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同源三角形”ABC V 和CDE V 上的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90ACE Ð=°,则Ð=EMD ______°.(3)如图3,ABC V 和CDE V 为“同源三角形”,且“同源角”的度数为90°时,分别取AD ,BE 的中点Q ,P ,连接CP ,CQ ,PQ ,试说明PC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3-24七年级下·陕西宝鸡·期末)【阅读理解】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点A ,B 分别在射线PM ,PN 上,过点A 垂直PM 的直线与过点B 垂直PN 的直线交于点Q ,则我们把AQB Ð称为APB Ð的“边垂角”.【迁移运用】(1)如图1,CD ,BE 分别是ABC V 的两条高,两条高交于点F ,根据定义,我们知道DBE Ð是DCE Ð的“边垂角”或DCE Ð是DBE Ð的“边垂角”,DAE Ð的“边垂角”是______;(2)若AQB Ð是APB Ð的“边垂角”,则AQB Ð与APB Ð的数量关系是______;(3)若ACD Ð是ABD Ð的“边垂角”,且AB AC =.如图2,BD 交AC 于点E ,点C 关于直线BD 对称点为点F ,连接AF ,EF ,且45CAF Ð=°,求证:BE CF CE =+.3.(23-24七年级下·辽宁沈阳·阶段练习)【阅读理解】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点A ,B 分别在射线PM ,PN 上,过点A 垂直PM 的直线与过点B 垂直PN 的直线交于点Q ,则我们把AQB Ð称为APB Ð的“边垂角”.【迁移运用】(1)如图1,CD ,BE 分别是ABC V 的两条高,两条高交于点 F ,根据定义,我们知道DBE Ð是DCE Ð的“边垂角”或DCE Ð是DBE Ð的“边垂角”,DAE Ð的“边垂角”是 ;(2)若AQB Ð是APB Ð的“边垂角”,则AQB Ð与APB Ð的数量关系是 ;(3)若ACD Ð是ABD Ð的“边垂角”,且AB AC =.①如图2,已知B C Ð=Ð,BD 交AC 于点E ,点C 关于直线BD 对称点为点F ,连接AF ,EF ,且 45CAF Ð=°,90BAC Ð=°,求证:BE CF CE =+;对于上述问题,小明有这样的想法:在BD 上截取BH CF =,连接AH ,如图3.你明白小明的做法吗?接下来请你求证BE CF CE =+.②如图4,若92CD BD +=,直接写出四边形ABDC 的面积.4.(22-23七年级下·江苏淮安·阶段练习)我们定义:如图1,在ABC V 中,把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α(0180a °<<°)得到AB ¢,把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 ¢,连接B C ¢¢.当180a b +=°时,我们称AB C ¢¢△是ABC V 的“旋补三角形”,AB C ¢¢△边B C ¢¢上的中线AD 叫做ABC V 的“旋补中线”,点A 叫做“旋补中心”.(1)【探索一】如图1,AB C ¢¢△是ABC V 的“旋补三角形”,AD 是ABC V 的“旋补中线”,探索AD 与BC 的数量关系.在探索这个问题之前,请先阅读材料:【材料】如图2在ABC V 中,若10AB =,8BC =.求AC 边上的中线BD 的取值范围.是这样思考的:延长BD 至E ,使DE BD =,连结CE .利用全等将边AB 转化到CE ,在BCE V 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出中线BD 的取值范围.中线BD 的取值范围是 .请仿照上面材料中的方法,猜想图1中AD 与BC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2)【探索二】如图3,当90a b ==°时,AB C ¢¢△是ABC V 的“旋补三角形”,AE BC ^,垂足为点E ,AE 的反向延长线交B C ¢¢于点D ,探索AD 是否是ABC V 的“旋补中线”,如果是,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精品教案

随堂练习 1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解:共有6个三角形,分别是: △ABD,△ABE,△ABC, △ADE,△ADC,△AEC.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cm,周长为20cm,求其他两边的长. 解:第一种情况:当腰长为6cm的时候,底边长为20-6-6=8(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边分别为6cm,8cm. 第二种情况:当底边长为6cm的时候,腰长为(20-6)÷2=7(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边分别为7cm,7cm.
课堂小结
三角形的边
边、顶点、角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三角形两边之和 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之差 小于第三边
拓展提升 1
1、已知三条线段的比例分别为1:3:4,3:3:6,3:4:5,其中可以 构成三角形的有几个? 解:1个,序号为.
假设中边长为1,3,4,因为1+3=4,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假设中边长为3,3,6,因为3+3=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假设中边长为3,4,5,因为3+4>5,所以能构成三角形.
归纳:判断三条线段是否可以构成三角形,只需判断“两 条较短的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即可.
新新知知探探究 究
例2:用一条长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解:(1)设底边长为xcm,则腰长为2xcm. 由题可得: x+2x+2x=18, 解得x=3.6.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 C
பைடு நூலகம்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小结复习课)》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小结复习课)》精品教案

Q
P
B
C
本题源自《教材帮》
深化练习 3
如图,已知△ABC中,AB=AC=10,BC=8,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
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以每秒a个单
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A
解:(1)由题意得:BP=3t.
∵BC=8,
∴CP=BC-BP=8-3t.
A
∠ACN=∠M+∠N =80° ,∠BCN=∠ACB-∠ACN=20° .
M
C
本题源自《教材帮》
重点解析 6
动脑想一想,动手练一练
6、如图,沿着AM折叠,使得点D落在BC的N点处,如果AD=7cm,DM=5cm,
∠DAM=30°,则AN、NM的长度以及∠NAM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A
D
解:∵△ADM沿着AM折叠得到△ANM,
∴△BCD的面积和△ACE的面积相等.
∴四边形AECD的面积
=△ACD的面积+△ACE的面积
=△ACD的面积+△BCD的面积 =△ABC的面积= 1 ×4×4=8cm2.
2
D
C
B
本题源自《教材帮》
深化练习 1
如图,已知△ABD≌△ACE,点B、D、E、C在同一条直线上.
(1)∠BAE和∠CAD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A
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A
(1)求CP的长(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 (2)若以点C、P、Q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点B、D、P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且∠B和∠C是对应角,求a和t 的值.
D
Q
P
B
C
本题源自《教材帮》

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2节讲述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是初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到用“SSS”(Side-Side-Side,即边-边-边)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节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边、角等,并掌握了用“ASA”(Angle-Side-Angle,即角-边-角)和“AAS”(Angle-Angle-Side,即角-角-边)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因此,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黑板等,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SSS”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已学的判定方法(ASA和AAS),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学具和多媒体课件,观察和操作三角形,自主探索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

三角形重难点题型汇编(十一大题型)(解析版)—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题型高分突破》(人教版)

三角形重难点题型汇编(十一大题型)(解析版)—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题型高分突破》(人教版)

三角形重难点题型汇编(十一大题型)【题型0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题型02:三角形中线与面积问题】【题型03:三角形中线与周长问题】【题型04: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化简】【题型0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角平分线、高的综合运算】【题型0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折叠问题综合】【题型0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新定义问题综合】【题型08:多边形的对角线】【题型09:截角问题】【题型10: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的综合运算】【题型11: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的综合实际应用】【题型0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7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A.12cm B.11cm C.6cm D.3cm【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7―4<x<7+4,再解不等式可得答案.【详解】解:设三角形的第三边为x cm,由题意可得:7―4<x<7+4,即3cm<x<11cm,故选:C.2.若三角形三边长为4 ,2x+1,11 ,则x 的取值范围是()A.3<x<6B.1<x<3C.1<x<5D.3<x<7【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列不等式求解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出11―4<2x+1<11+4,解得:3<x<7,故选:D.3.在△ABC中,AB=AC,若其周长为20,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A.1<AB<4B.5<AB<10C.4<AB<8D.4<AB<10【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设AB=AC=x,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出x>5,再由边长为正数得出x<10,即可得出结果.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设AB=AC=x,∵在△ABC中,AB=AC,若其周长为20,∴BC=20―2x,∵AB+AC>BC,即x+x>20―2x,解得:x>5,又∵BC=20―2x>0,解得:x<10,∴5<x<10,即5<AB<10.故选:B.4.若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均为整数,且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个.【答案】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设第三边的长为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定理可以确定x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到答案.【详解】解:设第三边的长为x,则5―3<x<5+3,所以2<x<8.∵x为整数,∴x可取3,4,5,6,7.∴这样的三角形共有5个,故答案为:5.5.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若x为最长边且为整数,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题型02:三角形中线与面积问题】6.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若△ABC的面积是4,则△ADC的面积是( )A.1B.2C.2.5D.3【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和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为相等的两部分,知道中线将三角形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中线将三角形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即可求解.【详解】∵在△ABC中,D是BC的中点,△ABC的面积是4,∴△ADC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ADC的面积是2故选:B.7.如图,在△ABC中,∠BAC=90°,AB=3,AC=4,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BD的面积为()A.3B.4C.5D.68.如图,已知AD和DE分别是△ABC和△ABD的中线,若△ABC的面积是8,则△BDE的面积是()A.2B.3C.4D.5【答案】A10.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BC、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96,则△BEF的面积是()A.48B.32C.24D.1611.如图,把△ABC的三边BA、CB和AC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将得到的点A′、B′、C′顺次连接成△A′B′C′,若△ABC的面积是5,则△A′B′C′的面积是.由题意得:AB=AA′,BC∴S△AA′B′=S△ABB′=S△ABC=5,∴S△A′B′C′=S△AA′B′+S△ABB【题型03:三角形中线与周长问题】12.如图,在△ABC中,点D是BC边上的中点,若△ABD和△ACD的周长分别为16和11,则AB―AC的值为()A.5B.11C.16D.2713.如图,CM是△ABC的中线,BC=8cm,若△BCM的周长比△ACM的周长大2cm,则AC的长为cm.【答案】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根据中线的定义得出AM=BM,由△BCM 的周长比△ACM的周长大2cm,得BC―AC=2,代入即可求解,熟练掌握三角形中线的有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详解】∵CM是△ABC的中线,∴AM=BM,由△BCM的周长为BC+BM+MC,△ACM的周长AC+AM+MC,∵△BCM的周长比△ACM的周长大2cm,∴BC+BM+MC―(AC+AM+MC)=BC―AC=2,∵BC=8cm,∴AC=6cm,故答案为:6.14.如图,在△ABC中,点E是BC的中点,AB=7,AC=10,△ACE的周长是25,则△ABE 的周长是.【答案】22【分析】根据点E是BC的中点,得到CE=BE,根据AC=10,△ACE的周长是25,得到AE+CE=25―10=15继而得到AE+BE=15,结合AB+AE+BE=15+7=22解答即可.本题考查了中点的意义,三角形周长的计算,熟练掌握中点和三角形周长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ACE的周长是25,,∴AE+CE+AC=25,∵AC=10,∴AE+CE=25―10=15,∵点E是BC的中点,∴CE=BE,∴△ABE的周长AB+AE+BE=15+7=22,故答案为:22.15.如图,E是边BC的中点,若AB=4,△ACE的周长比△AEB的周长多1,则AC=.【答案】5【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掌握理解三角形中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先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BE=CE,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即可得.【详解】解:∵E是边BC的中点,∴BE=CE,∵△ACE的周长比△AEB的周长多1,且AB=4,∴AC+AE+CE―(AB+AE+BE)=1,即AC―4=1,∴AC=5,故答案为:5.16.如图,在△ABC中,AB=9,AC=7,AD是中线.若△ABD的周长为19,则△ACD 的周长为.【答案】17【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周长公式,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然后求出△ABD与△ACD的周长之差=AB―AC,掌握中线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周长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AD为中线,∴BD=CD,∴△ABD的周长为:AB+AD+BD,△ACD的周长为:AC+AD+CD,∴△ABD与△ACD的周长差为:AB―AC=9―7=2,∵△ABD的周长为19,∴△ACD的周长为17,故答案为:17.【题型04: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化简】17.已知△ABC三边分别是a、b、c,化简|a+b―c|―|c―a+b|+|b―a―c|=【答案】3a―b―c【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绝对值的性质,整式的加减运算.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a+b>c,a+c>b,c+b>a,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然后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b、c分别为△ABC的三边长,∴a+b>c,a+c>b,c+b>a∴a+b―c>0,b―a―c<0,c―a+b>0,∴|a+b―c|―|c―a+b|+|b―a―c|=a+b―c―(c―a+b)+(―b+a+c)=a+b―c―c+a―b―b+a+c=3a―b―c故答案为:3a―b―c.18.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b―a―c|=.【答案】2b―2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绝对值的意义,整式的加减运算,掌握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关键.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a<b+c,b<a+c,进而去绝对值符号,合并同类项即可.【详解】解: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a<b+c,b<a+c,∴a―(b+c)=a―b―c<0,b―(a+c)=b―a―c<0,∴|a―b―c|―|b―a―c|=b+c―a―(a+c―b)=b+c―a―a―c+b=2b―2a,故答案为:2b―2a.19.已知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1)若a=3,b=5,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2)试化简:|b+c―a|+|b―c―a|+|c―a―b|.【答案】(1)2<c<8(2)a+b+c【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化简绝对值,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正有理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有理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1)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即可得到答案;(2)由绝对值的意义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即可化简.【详解】(1)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5―3<c<3+5,∴2<c<8.故答案为:2<c<8.(2)解:∵b+c>a,a+c>b,a+b>c,∴|b+c―a|+|b―c―a|+|c―a―b|=b+c―a+a+c―b+a+b―c=a+b+c.20.已知△ABC的三边长是a,b,c.(1)若a=6,b=8,且三角形的周长是小于22的偶数,求c的值;(2)化简|a+b―c|+|c―a―b|.【答案】(1)c=4或6(2)2a+2b―2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化简绝对值,熟练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1)由三角形三边关系结合三角形的周长是小于22的偶数,得出2<c<8,即可得出答案;(2)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得a+b>c,再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1)解:∵△ABC的三边长是a,b,c,a=6,b=8,∴8―6<c<8+6,即2<c<14,∵三角形的周长是小于22的偶数,∴2<c<8,∴c=4或6;(2)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得:a+b>c,∴a+b―c>0,c―a―b=c―(a+b)<0,∴|a+b―c|+|c―a―b|=a+b―c―(c―a―b)=a+b―c―c+a+b=2a+2b―2c.21.已知a,b,c是△ABC三边的长.(1)若a,b,c满足|a―b|+|b―c|=0,试判断△ABC的形状;(2)化简|a+b―c|+|a―b―c|+|c―a―b|+|b―a―c|.【答案】(1)等边三角形(2)2a+2b【分析】本题考查化简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三角形分类;(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出a=b=c,进而得出结论;(2)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到a―b―c<0,b―c―a<0,c―a―b<0,然后去绝对值符号后化简即可.【详解】(1)∵|a―b|+|b―c|=0,∴a―b=0且b―c=0,∴a=b=c,∴△ABC为等边三角形;(2)∵a,b,c是△ABC的三边长,∴b+c>a,a+c>b,a+b>c,∴a―b―c<0,b―a―c<0,c―a―b<0,∴|a+b―c|+|a―b―c|+|c―a―b|+|b―a―c|=a+b―c―a+b+c―c+a+b―b+a+c=2a+2b.【题型0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角平分线、高的综合运算】22.如图,在△ABC中,∠B=46°,∠C=80°,AD⊥BC于点D,AE平分∠BAC交BC于点E,DF⊥AE于点F.(1)求∠BAE的度数;(2)求∠ADF的度数.23.如图,△ABC中,∠B<∠C,AD⊥BC于D,AE平分∠BAC交BC于E,(1)当∠B=30°,∠C=50°时,求∠DAE的度数;(2)猜想:∠DAE与∠B、∠C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24.△ABC中,∠C>∠B,AD是高,AE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当∠B=24°,∠C=68°时,求∠DAE的度数;(2)根据第(1)问得到的启示,∠C―∠B与∠DAE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5.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BAC= 60°,∠C=70°.(1)求∠EAD的度数;(2)求∠BOA的度数.【题型0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折叠问题综合】26.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点C的对应点为点E,BE交AD于点O.若∠CBD=31°,则∠BOD的度数为()A.118°B.111°C.101°D.62°27.如图,把三角形纸片ABC折叠,使得点B,点C都与点A重合,折痕分别为DE,MN,若∠BAC=110°,则∠DAM的度数为()A.40°B.60°C.70°D.80°【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折叠的性质,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C=7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DAE,∠C=∠CAM,从而得出∠BAD+∠CAM=7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B+∠C+∠BAC=180°,∠BAC=110°,∴∠B+∠C=180°―∠BAC=7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DAE,∠C=∠CAM,∴∠BAD+∠CAM=70°,∵∠BAD+∠CAM+∠DAM=110°,∴∠DAM=40°,故选:A.28.如图,△ABC是一张纸片,把∠C沿DE折叠,点C落在点C′的位置,若∠C=30°,则α+β的度数是()A.30°B.40°C.50°D.60°【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角的定义,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由折叠的性质得到∠C′=∠C,∠CED=∠C′ED,∠CDE=∠C′DE,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所求α+β的度数.【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得:∠C′=∠C,∠CED=∠C′ED,∠CDE=∠C′DE,∴∠C′ED+∠C′DE=180°―∠C′=150°,∴∠CED+∠C′ED+∠CDE+∠C′DE=300°,∵∠α+∠β+∠C′ED+∠CED+∠C′DE+∠CDE=360°,∴α+β=360°―300°=60°,故选:D.29.如图,将△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F处,已知∠1+∠2=100°,则∠F=度.30.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B边上,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2°,则∠CDE度数为.【答案】67°/67度【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求解即可.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和折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折叠的性质找到对应相等的角.【详解】解:∵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ACB=90°,∴∠BCD=∠ECD=45°,∠B=∠CED,∵∠A=22°,∴∠B=90°―22°=68°,∴∠CED=∠B=68°,∴∠CDE=180°―45°―68°=67°,故答案为:67°.31.如图甲所示三角形纸片ABC中,∠B=∠C,将纸片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C落到AB 边上的E点处,折痕为BD(如图乙).再将纸片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点A恰好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如图丙),则∠ABC的大小为°.32.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折痕EF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点A落在点G处,∠DFG=70°,则∠BEF的度数为.33.如图,△ABC中,∠ACB=90°,点D在AB上,连接CD,将△BDC沿CD对折得到△EDC,点E恰好在AC上,若∠ADE=20°,则∠B=.【答案】55°/55度【分析】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根据折痕是角平分线,求出∠BCD,∠BDC 的度数,进而求出∠B的度数即可.【题型0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新定义问题综合】34.新定义:在△ABC中,若存在最大内角是最小内角度数的n倍(n为大于1的正整数),则称△ABC为“n倍角三角形”. 例如,在△ABC中,若∠A=90°,∠B=60°,则∠C=30°,因为∠A最大,∠C最小,且∠A=3∠C,所以△ABC为“3倍角三角形”.(1)在△DEF中,若∠E=40°,∠F=60°,则△DEF为“_______倍角三角形”.(2)如图,在△ABC中,∠C=36°,∠BAC、∠ABC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若△ABD为“6倍角三角形”,请求出∠ABD的度数.【答案】(1)2(2)18°或54°【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根据n倍角三角形的定义判断;(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DB,n倍角三角形的定义分情况讨论计算,得到答案.【详解】(1)解:在△DEF中,∠E=40°,∠F=60°,则∠D=180°﹣∠E﹣∠F=80°,∴∠D=2∠E,∴△DEF为“2倍角三角形”,故答案为:2;(2)解:∵∠C=36°,35.定义: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1,我们称这两个角互为“友爱角”,2这个三角形叫作“友爱三角形”.例如:在△ABC中,如果∠A=80°,∠B=40°,那么∠A与∠B 互为“友爱角”,△ABC为“友爱三角形”(1)如图1,△ABC是“友爱三角形”,且∠A与∠B互为“友爱角”(∠A>∠B),∠ACB=90°.①求∠A、∠B的度数.②若CD是△ABC中AB边上的高,则△ACD、△BCD都是“友爱三角形”吗?为什么?(2)如图2,在△ABC中,∠ACB=70°,∠A=66°,D是边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CD,若△ACD是“友爱三角形”,直接写出∠ACD的度数.【答案】(1)①∠A=60°,∠B=30°;②△ACD、△BCD都是“友爱三角形”,理由见解析(2)33°或38°∴∠A+3∠ACD=180°,即3∠ACD=114°,∴∠ACD=38°,综上所述,∠ACD的度数为33°或38°.36.【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差为30°,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伙伴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伙伴角”.例如:α=50°,β=20°,α―β=30°,即α是β的“伙伴角”,β也是α的“伙伴角”.(1)已知∠1和∠2互为“伙伴角”,且∠1+∠2=90°,则∠1=.(2)如图1所示,在△ABC中,∠ACB=90°,过点C作AB的平行线CM,∠ABC的平分线BD 分别交AC,CM于D、E两点①若∠A>∠BEC,且∠A和∠BEC互为“伙伴角”,求∠A的度数;②如图2所示,∠ACM的平分线CF交BE于点F,当∠A和∠BFC互为“伙伴角”时,∠A的度数为多少?【题型08:多边形的对角线】37.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4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六B.七C.八D.九【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掌握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n―3)条对角线是解题关键.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n―3)条对角线,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由题意得:n―3=4,∴n=7.∴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七.故选:B.38.从某多边形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得7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7B.8C.9D.1039.某多边形由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可以将该多边形分成10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11B.12C.13D.14【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对角线条数,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出(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据此作答即可.【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n―2=10,解得n=12,即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2,故选:B.40.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作8条对角线,则该多边形的边数是()A.九B.十C.十一D.十二【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掌握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求解即可.【详解】解:设多边形边数为n,由题意得:n―3=8,∴n=11,故选:C.【题型09:截角问题】4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减去一个角后,剩下纸片的角的个数为()A.5B.3或4C.4或5D.3或4或5∴剩下纸片的角的个数为3或4或5;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在不同情况下正方形的不同剪法,做此题考虑要全面不要遗漏,42.若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变成了六边形,则原来多边形的边数可能是()A.5或6B.6或7C.5或6或7D.6或7或8【答案】C【分析】实际画图,动手操作一下,可知六边形可以是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得到.【详解】解:如图,原来多边形的边数可能是5,6,7.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截去一个多边形的一个角,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从多方面考虑,注意不能漏掉其中的任何一种情况.43.一个n边形削去一个角后变成(n+1)边形,其内角和变为2 520°,则原多边形的边数是()A.7B.10C.14D.15【答案】D【分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得:(n+1)边形内角和=(n+1-2)×180=2520度,可求得结果.【详解】因为(n+1)边形内角和=(n+1-2)×180=2520度所以多边形边数n=2520÷180+1=1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熟练掌握公式是解题的关键.44.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一个六边形,那么原多边形边数为.【答案】5或6或7【分析】实际画图,数形结合,可知六边形可以是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得到.【详解】解:如图所示:六边形可以是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得到.故答案为:5或6或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此类问题要从多方面考虑,注意不能漏掉其中的任何一种情况.【题型10: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的综合运算】45.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的度数为45°,则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度数为()A.540°B.720°C.1080°D.1440°【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先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出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详解】解: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45°=8,则这个多边形是正八边形,所以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8―2)×180°=1080°.故选:C.46.一个正多边形,它的每个内角都等于相邻外角的5倍,则这个正多边形是()A.正五边形B.正十边形C.正十二边形D.不存在47.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5B.6C.8D.10【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问题,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并结合题意得出等式,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由题意得:(n―2)⋅180°=360°×3,解得:n=8,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8,故选:C.48.如图所示,七边形ABCDEFG中,AB,E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O,若图中∠1,∠2,∠3,∠4的和为240°,则∠BOD的度数为()A.40°B.45°C.50°D.6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均为360°且∠1,∠2,∠3,∠4的和为∴∠CDO+∠HCD+∠OBH=即:∠OHB+∠OBH=120°49.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与其相邻的一个外角的3倍,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答案】8【分析】首先设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x°,由在正多边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恰好等于它相邻的外角的3倍,即可得方程:x+3x=180,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此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此题难度不大,方程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设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x°,∵一个内角的度数恰好等于它相邻的外角的3倍,∴这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为:3x°,∴x+3x=180,解得:x=45,∴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360°÷45°=8.故答案为:8.50.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外角和的4倍少180度,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题型11: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的综合实际应用】51.创客小组的同学给机器人设定了如图的程序,机器人从点O出发,沿直线前进3米后左转18°,再沿直线前进3米,又向左转18°……照这样走下去,机器人第一次回到出发地O点时,一共走的路程是()A.18米B.54米C.60米D.90米【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的应用.由题意可知机器人所走的路线为一个正多边形,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知机器人所走的路线为一个正多边形,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18°=20,∴他需要走20次才会回到原来的起点,即一共走了20×3=60(米).故选:C.52.某科技小组制作了一个机器人,它能根据指令要求进行行进和旋转,某一指令规定:机器人先向前方行走5m,然后左转20°,若机器人反复执行这一指令,则从出发到第一次回到原处,机器人一共走了()A.45m B.60m C.90m D.120m53.如图,蚂蚁先从点A出发前进6cm,向右转72°,再前进6cm,又向右转72°,…,这样一直走下去,那么蚂蚁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cm.【答案】3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出蚂蚁所走的路线为正多边形,牢记任何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相等.由题意可知蚂蚁所走的路线为正多边形,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蚂蚁从A点出发最后回到出发点A时正好走了一个正多边形,∴根据外角和定理可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360°÷72°=5,则一共走了5×6=30(厘米).故答案为:30.54.小宇阅读了一篇《东方窗棂之美》的文章,文章中有一张如图1所示的图片,图中有许多不规则的多边形组成,代表一种自然和谐美.如图2是从图1图案中提取的由六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若∠1=60°,则∠2+∠3+∠4+∠5+∠6的度数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三角形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三角形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三角形一、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个三角形.②n边形共有(3)2nn条对角线.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轴对称一、知识概念: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①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②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3.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一、知识概念:1.基本运算:⑴同底数幂的乘法:⑵幂的乘方:⑶积的乘方:2.整式的乘法:⑴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⑵单项式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个项后相加⑶多项式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3.计算公式:⑴平方差公式:⑵完全平方公式:4.整式的除法:⑴同底数幂的除法:⑵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⑶多项式单项式:用多项式每个项除以单项式后相加.⑷多项式多项式:用竖式.5.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子因式分解6.因式分解方法: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⑵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②完全平方公式:③立方和:④立方差:⑶十字相乘法:⑷拆项法⑸添项法分式一、知识概念:1.分式:形如AB、是整式,B中含有字母且B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5.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7.分式的四则运算:⑴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⑵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⑶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⑷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用字母表示为:⑸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子、分母分别乘方.用字母表示为:8.整数指数幂:⑴(mn、是正整数)⑵(mn、是正整数)⑶(n是正整数)⑷(a≠0,mn都是正整数,m〉n)⑸(n是正整数)⑹(0a,n是正整数)9.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10.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31 三角形与新定义综合问题【含答案】

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31 三角形与新定义综合问题【含答案】

专题31三角形与新定义综合问题【例1】(2022•淮安区模拟)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底角的邻对(can),如图1,在△ABC中,AB=AC,底角∠B的邻对记作canB,这时canB==.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邻对值是一一对应的,根据上述角的邻对的定义,解下列问题:(1)can30°=,若canB=1,则∠B=°.=48,求△ABC的周长.(2)如图2,在△ABC中,AB=AC,canB=,S△ABC【例2】(2022•柯城区校级三模)定义:若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的高线与这条边相等,则称这个三角形为“标准三角形”.如:在△ABC,CD⊥AB于点D,AB=CD,则△ABC为标准三角形.【概念感知】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标准三角形.(2)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是标准三角形.【概念理解】若一个等腰三角形为标准三角形,则此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为.【概念应用】(1)如图,若△ABC为标准三角形,CD⊥AB于点D,AB=CD=1,求CA+CB的最小值.(2)若一个标准三角形的其中一边是另一边的倍,求最小角的正弦值.【例3】(2020•五华区校级三模)爱好思考的小茜在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垂三角形”,即两条中线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如图(1)、图(2)、图(3)中,AM、BN是ABC的中线,AM⊥BN于点P,像ABC这样的三角形均为“中垂三角形”.设BC=a,AC=b,AB=c.【特例探究】(1)如图1,当∠PAB=45°,c=时,a=,b=;如图2,当∠PAB =30°,c=2时,a2+b2=;【归纳证明】(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a2、b2、c2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并利用图3证明你的结论.【拓展证明】(3)如图4,在▱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三等分点,且AD=3AE,BC=3BF,连接AF、BE、CE,且BE⊥CE于E,AF与BE相交点G,AD=3,AB=3,求AF的长.【例4】(2020•岳麓区校级二模)定义:在△ABC中,若有两条中线互相垂直,则称△ABC 为中垂三角形,并且把AB2+BC2+CA2叫做△ABC的方周长,记作L,即L=AB2+BC2+CA2.(1)如图1,已知△ABC是中垂三角形,BD,AE分别是AC,BC边上的中线,若AC=BC,求证:△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2,在中垂三角形ABC中,AE,BD分别是边BC,AC上的中线,且AE⊥BD于点O,试探究△ABC的方周长L与AB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如图3,已知抛物线y=与x轴正半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经过点B的直线与该抛物线相交于点C,与x轴负半轴相交于点D,且BD=CD,连接AC交y轴于点E.①求证:△ABC是中垂三角形;②若△ABC为直角三角形,求△ABC的方周长L的值.【例5】(2020•安徽模拟)通过学习锐角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是一一对应的,因此,两条边长的比值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底角的邻对(can),如图(1)在△ABC中,AB=AC,底角B的邻对记作canB,这时canB=,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邻对值也是一一对应的.根据上述角的邻对的定义,解下列问题:(1)can30°=;=24,求△ABC的周长.(2)如图(2),已知在△ABC中,AB=AC,canB=,S△ABC一.解答题(共20题)1.(2022秋•如皋市期中)定义: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两倍的三角形,叫做“倍角三角形”.(1)下列三角形一定是“倍角三角形”的有(只填写序号).①顶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②等腰直角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2)如图1,在△ABC中,AB=AC,∠BAC≥90°,将△ABC沿边AB所在的直线翻折180°得到△ABD,延长DA到点E,连接BE.①若BC=BE,求证:△ABE是“倍角三角形”;②点P在线段AE上,连接BP.若∠C=30°,BP分△ABE所得的两三角形中,一个是等腰三角形,一个是“倍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E的度数.2.(2022秋•义乌市校级月考)【概念认识】如图①所示,在∠ABC中,若∠ABD=∠DBE =∠EBC,则BD,BE叫做∠ABC的“三分线”,其中,BD是“邻AB三分线“,BE是“邻BC三分线”.【问题解决】(1)如图②所示.在△ABC中.∠A=80°,∠ABC=45°.若∠ABC的三分线BD交AC于点D.求∠BDC的度数.(2)如图③所示,在△ABC中.BP,CP分别是∠ABC的邻BC三分线和∠ACB的邻BC 三分线,且∠BPC=140°.求∠A的度数.【延伸推广】(3)在△ABC中,∠ACD是△ABC的外角,∠ABC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与∠ACD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若∠A=m°(m>54),∠ABC=54°.求出∠BPC的度数.(用含m的式子表示)3.(2022春•石嘴山校级期末)[问题情境]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不重合的两点A(x1,y1)和点B(x2,y2),若x1=x2,则AB∥y轴,且线段AB的长度为|y1﹣y2|;若y1=y2,则AB∥x轴,且线段AB的长度为|x1﹣x2|.[拓展]现在,若规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不重合的两点M(x1,y1)、N(x2,y2)之间的折线距离为d(M,N)=|x1﹣x2|+|y1﹣y2|.例如:图中,点M(﹣1,1)与点N(1,﹣2).之间的折线距离d(M,N)=|﹣1﹣1|+|1﹣(﹣2)|=2+3=5,[应用]解决下列问题:(1)已知点E(3,2),点F(1.﹣2),求d(E,F)的值;(2)已知点E(3,1),H(﹣1,n),若d(E,H)=6,求n的值;(3)已知点P(3,4),点Q在y轴上,O为坐标系原点,且△OPQ的面积是4.5,求d(P,Q)的值.4.(2022春•镇江期末)定义: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我们称这两个角互为“开心角”,这个三角形叫做“开心三角形”.例如:在△ABC中,∠A=70°,∠B=35°,则∠A与∠B互为“开心角”,△ABC为“开心三角形”.【理解】(1)若△ABC为开心三角形,∠A=144°,则这个三角形中最小的内角为°;(2)若△ABC为开心三角形,∠A=70°,则这个三角形中最小的内角为°;(3)已知∠A是开心△ABC中最小的内角,并且是其中的一个开心角,试确定∠A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应用】如图,AD平分△ABC的内角∠BAC,交BC于点E,CD平分△ABC的外角∠BCF,延长BA和DC交于点P,已知∠P=30°,若∠BAE是开心△ABE中的一个开心角,设∠BAE=∠α,求∠α的度数.5.(2022春•崇川区期末)定义: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α与β满足α+2β=100°,那么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为“奇妙三角形”.(1)如图1,△ABC中,∠ACB=80°,BD平分∠ABC.求证:△ABD为“奇妙三角形”(2)若△ABC为“奇妙三角形”,且∠C=80°.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3)如图2,△ABC中,BD平分∠ABC,若△ABD为“奇妙三角形”,且∠A=40°,直接写出∠C的度数.6.(2022春•亭湖区校级月考)定义:三角形一边上的点将该边分为两条线段,且这两条线段的积等于这个点到这边所对顶点连线的平方,则称这个点为三角形该边的“好点”.如图1,△ABC中,点D是BC边上一点,连接AD,若AD2=BD•CD,则称点D是△ABC中BC边上的“好点”.(1)如图2,△ABC的顶点是4×3网格图的格点,请仅用直尺画出(或在图中直接描出)AB边上的所有“好点”点D;(2)△ABC中,BC=7,,tan C=1,点D是BC边上的“好点”,求线段BD的长;(3)如图3,△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点H在AB上,连结CH并延长交⊙O于点D.若点H是△BCD中CD边上的“好点”.①求证:OH⊥AB;②若OH∥BD,⊙O的半径为r,且r=3OH,求的值.7.(2021秋•如皋市期末)【了解概念】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个三角形其中一边的一半,则称这个三角形为半线三角形,这条中线叫这条边的半线.【理解运用】(1)如图1,在△ABC中,AB=AC,∠BAC=120°,试判断△ABC是否为半线三角形,并说明理由;【拓展提升】(2)如图2,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M为△ABC外一点,连接MB,MC,若△ABC和△MBC均为半线三角形,且AD和MD分别为这两个三角形BC边的半线,求∠AMC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若MD=,AM=1,直接写出BM的长.8.(2021秋•顺义区期末)我们定义:在等腰三角形中,腰与底的比值叫做等腰三角形的正度.如图1,在△ABC中,AB=AC,的值为△ABC的正度.已知:在△ABC中,AB=AC,若D是△ABC边上的动点(D与A,B,C不重合).(1)若∠A=90°,则△ABC的正度为;(2)在图1,当点D在腰AB上(D与A、B不重合)时,请用尺规作出等腰△ACD,保留作图痕迹;若△ACD的正度是,求∠A的度数.(3)若∠A是钝角,如图2,△ABC的正度为,△ABC的周长为22,是否存在点D,使△ACD具有正度?若存在,求出△ACD的正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2021秋•丹阳市期末)梅涅劳斯(Menelaus)是古希腊数学家,他首先证明了梅涅劳斯定理,定理的内容是:如图(1),如果一条直线与△ABC的三边AB,BC,CA或它们的延长线交于F、D、E三点,那么一定有=1.下面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证明该定理的部分过程:证明:如图(2),过点A作AG∥BC,交DF的延长线于点G,则有,,∴=1.请用上述定理的证明方法解决以下问题:(1)如图(3),△ABC三边CB,AB,AC的延长线分别交直线l于X,Y,Z三点,证明:=1.请用上述定理的证明方法或结论解决以下问题:(2)如图(4),等边△ABC的边长为2,点D为BC的中点,点F在AB上,且BF=2AF,CF与AD交于点E,则AE的长为.(3)如图(5),△ABC的面积为2,F为AB中点,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FD 交AC于E,则四边形BCEF的面积为.10.(2021秋•洪江市期末)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三角形相似,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完美分割线.(1)如图1,在△ABC中,∠A=44°,CD是△ABC的完美分割线,且AD=CD,求∠ACB 的度数;(2)如图2,在△ABC中,CD为角平分线,∠A=40°,∠B=60°,求证:CD为△ABC 的完美分割线;(3)如图3,△ABC中,AC=2,BC=,CD是△ABC的完美分割线,且△A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完美分割线CD的长.11.(2021秋•石景山区期末)在Rt△ACB中,∠ACB=90°,CA=CB=6,点P是线段C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过点P作直线l⊥CB交AB于点Q.给出如下定义:若在AC边上存在一点M,使得点M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N恰好在△ACB的边上,则称点M是△ACB的关于直线l的“反称点”.例如,图1中的点M是△ACB的关于直线l的“反称点”.(1)如图2,若CP=1,点M1,M2,M3,M4在AC边上且AM1=1,AM2=2,AM3=4,AM4=6.在点M1,M2,M3,M4中,是△ACB的关于直线l的“反称点”为;(2)若点M是△ACB的关于直线l的“反称点”,恰好使得△ACN是等腰三角形,求AM 的长;(3)存在直线l及点M,使得点M是△ACB的关于直线l的“反称点”,直接写出线段CP 的取值范围.12.(2021秋•鄞州区期末)【问题提出】如图1,△ABC中,线段DE的端点D,E分别在边AB和AC上,若位于DE上方的两条线段AD和AE之积等于DE下方的两条线段BD和CE之积,即AD×AE=BD×CE,则称DE 是△ABC的“友好分割”线段.(1)如图1,若DE是△ABC的“友好分割”线段,AD=2CE,AB=8,求AC的长;【发现证明】(2)如图2,△ABC中,点F在BC边上,FD∥AC交AB于D,FE∥AB交AC于E,连结DE,求证:DE是△ABC的“友好分割”线段;【综合运用】(3)如图3,DE是△ABC的“友好分割”线段,连结D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F,过点A画AG∥DE交△ADE的外接圆于点G,连结GE,设=x,=y.①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②连结BG,CG,当y=时,求的值.13.(2021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定义1:如图1,若点H在直线l上,在l的同侧有两条以H为端点的线段MH、NH,满足∠1=∠2,则称MH和NH关于直线l满足“光学性质”;定义2:如图2,在△ABC中,△PQR的三个顶点P、Q、R分别在BC,AC、AB上,若RP 和QP关于BC满足“光学性质”,PQ和RQ关于AC满足“光学性质”,PR和QR关于AB 满足“光学性质”,则称△PQR为△ABC的光线三角形.阅读以上定义,并探究问题:在△ABC中,∠A=30°,AB=AC,△DEF三个顶点D、E、F分别在BC、AC,AB上.(1)如图3,若FE∥BC,DE和FE关于AC满足“光学性质”,求∠EDC的度数;(2)如图4,在△ABC中,作CF⊥AB于F,以AB为直径的圆分别交AC,BC于点E,D.①证明:△DEF为△ABC的光线三角形;②证明:△ABC的光线三角形是唯一的.14.(2021秋•丰台区期末)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线段AB及点P,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满足PA=PB,则称P为线段AB的“轴点”,其中,当0°<∠APB<60°时,称P 为线段AB的“远轴点”;当60°≤∠APB<180°时,称P为线段AB的“近轴点”.(1)如图1,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2,0),则在P1(﹣1,3),P2(0,2),P3(0,﹣1),P4(0,4)中,线段AB的“轴点”是;线段AB的“近轴点”是.(2)如图2,点A的坐标为(3,0),点B在y轴正半轴上,∠OAB=30°.若P为线段AB的“远轴点”,请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15.(2022秋•长沙期中)概念学习规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等角三角形”.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开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来三角形是“等角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角分割线”.理解概念:(1)如图1,在Rt△ABC中,∠ACB=90°,CD⊥AB,请写出图中两对“等角三角形”.概念应用:(2)如图2,在△ABC中,CD为角平分线,∠A=40°,∠B=60°.求证:CD为△ABC 的等角分割线.动手操作:(3)在△ABC中,若∠A=50°,CD是△ABC的等角分割线,请求出所有可能的∠ACB 的度数.16.(2022春•华州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2倍的三角形叫做奇异三角形.(1)理解并填空:①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请你判断: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吗?(填“是”或“不是”)②若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则该三角形(填“是”或“不是”)奇异三角形.(2)探究:在Rt△ABC,两边长分别是a、c,且a2=50,c2=100,则这个三角形是否是奇异三角形?请说明理由.17.(2022•任城区三模)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如图①在△ABC中,AB=AC,顶角A的正对记作sadA,这时sadA=.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1)sad60°=.(2)sad90°=.(3)如图②,已知sin A=,其中∠A为锐角,试求sadA的值.18.(2021•柯城区模拟)定义:若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的高线与这条边相等,则称这个三角形为“等底高三角形”,这条边叫做等底线,这条边上的高叫做等高线.如图:在△ABC,CD ⊥AB于点D,且AB=CD,则△ABC为等底高三角形,AB叫等底线,CD叫等高线.【概念感知】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等边三角形不可能是等底高三角形.(2)等底高三角形不可能是钝角三角形.【概念理解】若一个等腰三角形为等底高三角形,则此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为.【概念应用】(1)若△ABC为等底高三角形,等底线长为2,求三角形的周长的最小值.(2)若一个等底高三角形的其中一边是另一边的倍,求最小角的正弦值.19.(2021•宁波模拟)在三角形的三边中,若其中两条边的积恰好等于第三边的平方,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有趣三角形,这两条边的商叫正度,记为k(0<k≤1).(1)求证:正度为1的有趣三角形必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①,四边形ABCD中,AD∥BC,BD平分∠ABC,∠ACD=∠ABC,求证:△ABC 是有趣三角形.(3)如图②,菱形ABCD中,点E,F是对角线BD的三等分点,DE=DC.延长BD到P,使DP=BE.求证:△BCE,△FCP,△BCP是具有相同正度的有趣三角形.20.(2021•临海市一模)在三角形中,一个角两夹边的平方和减去它对边的平方所得的差,叫做这个角的勾股差.(1)概念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的勾股差为;在底边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的勾股差为;(2)性质探究:如图1,CD是△ABC的中线,AC=b,BC=a,AB=2c,CD=d,记△ACD 中∠ADC的勾股差为m,△BCD中∠BDC的勾股差为n;①求m,n的值(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②试说明m与n互为相反数;(3)性质应用: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点E与F分别是AB与BC的中点,连接BD,DE,DF,若=,且CD⊥BD,CD=AD,求的值.【例1】(2022•淮安区模拟)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底角的邻对(can),如图1,在△ABC中,AB=AC,底角∠B的邻对记作canB,这时canB==.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邻对值是一一对应的,根据上述角的邻对的定义,解下列问题:(1)can30°=,若canB=1,则∠B=60°.=48,求△ABC的周长.(2)如图2,在△ABC中,AB=AC,canB=,S△ABC【分析】(1)根据定义,要求can30°的值,想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想到过点A作AD⊥BC,垂足为D,根据∠B=30°,可得:BD=AB,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求出BC即可解答,根据定义,canB=1,可得底边与腰相等,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B =60°;(2)根据定义,想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想到过点A作AD⊥BC,垂足为D,canB=,所以设BC=8x,AB=5x,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三角形的高,再利用S△ABC =48,列出关于x的方程即可解答.【解答】解:(1)如图:过点A作AD⊥BC,垂足为D,∵AB=AC,AD⊥BC,∴BC=2BD,∵∠B=30°,∴BD=AB cos30°=AB,∴BC=2BD=AB,∴can30°===,若canB=1,∴canB==1,∴BC=AB,∵AB=AC,∴AB=BC=AC,∴△ABC是等边三角形,∴∠B=60°,故答案为:,60;(2)过点A作AD⊥BC,垂足为D,∵canB=,∴=,∴设BC=8x,AB=5x,∵AB=AC,AD⊥BC,∴BD=BC=4x,∴AD==3x,=48,∵S△ABC∴BC•AD=48,∴•8x•3x=48,∴x2=4,∴x=±2(负值舍去),∴x=2,∴AB=AC=10,BC=16,∴△ABC的周长为36,答:△ABC的周长为36.【例2】(2022•柯城区校级三模)定义:若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的高线与这条边相等,则称这个三角形为“标准三角形”.如:在△ABC,CD⊥AB于点D,AB=CD,则△ABC为标准三角形.【概念感知】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标准三角形.√(2)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是标准三角形.×【概念理解】若一个等腰三角形为标准三角形,则此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为1:1:或::2.【概念应用】(1)如图,若△ABC为标准三角形,CD⊥AB于点D,AB=CD=1,求CA+CB的最小值.(2)若一个标准三角形的其中一边是另一边的倍,求最小角的正弦值.【分析】【概念感知】(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且相等,即可判断;(2)作出图形,分别对底边上的高和腰上的高进行讨论,即可求解;【概念理解】当△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AC:AB:BC=1:1:;当△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E⊥BC,AE=BC,设BE=x,则AE=2x,求出AB=x,则AB:AC:BC=::2;【概念应用】(1)过C点作AB的平行线,作A点关于该平行线的对称点A',连接A'B,当A'、B、C三点共线时,AC+BC=A'B,此时AC+BC的值最小,求出A'B即可;(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AC=AB时,AC=CD,过点B作BE⊥AC交于E,设CD=AB=a,则AC=a,由等积法求出BE=a,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AD=2a,BD=a,BC=a,则可求sin∠BCE=;②当BC=AB时,BC=DC,过点B作BE⊥AC交于E,设CD=AB=a,则BC=a,由勾股定理分别求出BD=2a,AD=3a,AC=a,再由等积法求出BE=a,即可求sin∠BCE=.【解答】解:【概念感知】(1)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AB=AC,∴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标准三角形,故答案为:√;(2)如图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BAC=30°,AB=AC,CD⊥AB,∵∠A=30°,∴CD=AC,∵CA=AB,∴CD=AB,∴△ABC不是标准三角形;如图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BAC=30°,AB=AC,AE⊥BC,此时AE>BC,∴△ABC不是标准三角形;故答案为:×;【概念理解】如图1,当△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AC:AB:BC=1:1:;如图4,当△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E⊥BC,AE=BC,∴BE=EC=BC=AE,设BE=x,则AE=2x,在Rt△ABE中,AB=x,∴AB:AC:BC=::2;故答案为:1:1:或::2;【概念应用】(1)如图5,过C点作AB的平行线,作A点关于该平行线的对称点A',连接A'B,当A'、B、C三点共线时,AC+BC=A'B,此时AC+BC的值最小,∵AB=CD=1,∴AA'=2,在Rt△ABA'中,A'B=,∴AC+BC的最小值为;(2)在△ABC中,AB=CD,AB⊥CD,∴AC>CD,BC>CD,∴AC>AB,BC>AB,∴△ABC的最小角为∠ACB,①如图6,当AC=AB时,AC=CD,过点B作BE⊥AC交于E,设CD=AB=a,则AC=a,=×AB×CD=×AC×BE,∵S△ABC∴BE=a,在Rt△ACD中,AD=2a,∴BD=AD﹣AB=a,在Rt△BCD中,BC=a,在Rt△BCE中,sin∠BCE=;②如图7,当BC=AB时,BC=DC,过点B作BE⊥AC交于E,设CD=AB=a,则BC=a,在Rt△BCD中,BD=2a,∴AD=3a,在Rt△ACD中,AC=a,=×AB×CD=×AC×BE,∵S△ABC∴BE=a,在Rt△BCE中,sin∠BCE=;综上所述:最小角的正弦值为或.【例3】(2020•五华区校级三模)爱好思考的小茜在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垂三角形”,即两条中线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如图(1)、图(2)、图(3)中,AM、BN是ABC的中线,AM⊥BN于点P,像ABC这样的三角形均为“中垂三角形”.设BC=a,AC=b,AB=c.【特例探究】(1)如图1,当∠PAB=45°,c=时,a=4,b=4;如图2,当∠PAB =30°,c=2时,a2+b2=20;【归纳证明】(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a2、b2、c2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并利用图3证明你的结论.【拓展证明】(3)如图4,在▱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三等分点,且AD=3AE,BC=3BF,连接AF、BE、CE,且BE⊥CE于E,AF与BE相交点G,AD=3,AB=3,求AF的长.【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PA、PB,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MN∥A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PM、PN,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2)连接MN,设PN=x,PM=y,利用勾股定理分别用x、y表示出a、b、c,得到答案;(3)取AB的中点H,连接FH并延长交DA的延长线于点P,证明△ABF为“中垂三角形”,根据(2)中结论计算即可.【解答】解:(1)在Rt△APB中,∠PAB=45°,c=,则PA=PB=c=4,∵M、N分别为CB、CA的中点,∴MN=AB=2,MN∥AB,∴△APB∽△MPN,∴===,∴PM=PN=2,∴BM==2,∴a=2BM=4,同理:b=2AN=4,如图2,连接MN,在Rt△APB中,∠PAB=30°,c=2,∴PB=c=1,∴PA==,∴PN=,PM=,∴BM==,AN==,∴a=,b=,∴a2+b2=20,故答案为:4;4;20;(2)a2+b2=5c2,理由如下:如图3,连接MN,设PN=x,PM=y,则PB=2PN=2x,PA=2PM=2y,∴BM==,AN==,∴a=2,b=2,∴a2+b2=20(x2+y2),∵c2=PA2+PB2=4(x2+y2),∴a2+b2=5c2;(3)取AB的中点H,连接FH并延长交DA的延长线于点P,∵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BC,AD=BC,∴△AHP∽△BHF,∴==1,∴AP=BF,∵AD=3AE,BC=3BF,AD=3,∴AE=BF=,∴PE=FC,∴四边形PFCE为平行四边形,∵BE⊥CE,∴BG⊥FH,∵AE∥BF,AE=BF,∴AG=GF,∴△ABF为“中垂三角形”,∴AB2+AF2=5BF2,即32+AF2=5×()2,解得:AF=4.【例4】(2020•岳麓区校级二模)定义:在△ABC中,若有两条中线互相垂直,则称△ABC 为中垂三角形,并且把AB2+BC2+CA2叫做△ABC的方周长,记作L,即L=AB2+BC2+CA2.(1)如图1,已知△ABC是中垂三角形,BD,AE分别是AC,BC边上的中线,若AC=BC,求证:△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2,在中垂三角形ABC中,AE,BD分别是边BC,AC上的中线,且AE⊥BD于点O,试探究△ABC的方周长L与AB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如图3,已知抛物线y=与x轴正半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经过点B的直线与该抛物线相交于点C,与x轴负半轴相交于点D,且BD=CD,连接AC交y轴于点E.①求证:△ABC是中垂三角形;②若△ABC为直角三角形,求△ABC的方周长L的值.【分析】(1)先利用“SAS“证明△BAD≌△ABE,然后根据△ABC是中垂三角形即可证明;(2)先判断出AC=2AD,BC=2BE,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3)①利用二次函数先求出点B、点A和点C的坐标,然后根据点A和点C的坐标确定E 是AC的中点,最后根据中垂三角形的定义即可证明;②先由点A(4,0),B(0,﹣2a),C(﹣4,2a)的坐标得到k AB=a,k AC=﹣a,k BC =﹣a,然后分情况讨论即可求解;或结合射影定理分情况讨论进行求解即可.【解答】(1)证明:AC=BC,BD,AE分别是AC,BC边上的中线,∴AD=BE,∠BAD=∠ABE,∴△BAD≌△ABE(SAS),∴∠ABD=∠BAE,∴OA=OB.∵△ABC是中垂三角形,且AC=BC,∴∠AOB=90°,∴△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L=6AB2.证明:如图,连接DE.∵AE,BD分别是边BC,AC上的中线,∴AC=2AD,BC=2BE,DE=AB,∴AC2=4AD2,BC2=4BE2,DE2=AB2.在Rt△AOD中,AD2=OA2+OD2,在Rt△BOE中,BE2=OB2+OE2,∴AC2+BC2=4(AD2+BE2)=4(OA2+OD2+OB2+OE2)=4(AB2+DE2)=4(AB2+AB2)=5AB2,∴L=AB2+AC2+BC2=AB2+5AB2=6AB2.(3)①证明:在y=中,当x=0时,y=﹣2a,∴点B(0,﹣2a).y=0时,=0,整理得3x2﹣4x﹣32=0,解得x1=﹣(舍),x2=4,∴点A(4,0).∵BD=CD,y C=﹣y B=2a,将y=2a代人y=,解得x1=(舍),x2=﹣4,∴C(﹣4,2a).由点A(4,0),C(﹣4,2a)可知,E是AC的中点.又∵BD=CD,∴AD,BE都是△ABC的中线.又∵∠AOB=90°,∴AD⊥BE,∴△ABC是中垂三角形.②解法一:由点A(4,0),B(0,﹣2a),C(﹣4,2a)可得k AB=a,k AC=﹣a,k BC =﹣a,∵∠C<∠AOB,∴∠C≠90°.当∠ABC=90°时,k AB•k BC=﹣1,解得a=(负值舍去),∴点B(0,﹣2),∴L=6AB2=6×24=144.当∠BAC=90°时,k AB•k CA=﹣1,解得a=2(负值舍去),∴点B(0,﹣4),∴L=6AB2=6×48=288.综上所述,△ABC的方周长L的值为144或288.解法二:由点A(4,0),B(0,﹣2a),C(﹣4,2a),∵点D是BC的中点,点E是AC的中点,∴点D(﹣2,0),E(0,a).∵∠C<∠AOB,∴∠C≠90°.当∠ABC=90°时,在△ABD中,由射影定理得OB2=OA•OD,∴4a2=8,解得α=(负值舍去),∴点B(0,﹣2),∴L=6AB2=6×24=144.当∠BAC=90°时,在△ABE中,由射影定理得OA2=OB•OE,∴16=2a2,解得a=2(负值舍去),∴点B(0,﹣4),∴L=6AB2=6×48=288.综上所述,△ABC的方周长L的值为144或288.【例5】(2020•安徽模拟)通过学习锐角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是一一对应的,因此,两条边长的比值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底角的邻对(can),如图(1)在△ABC中,AB=AC,底角B的邻对记作canB,这时canB=,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邻对值也是一一对应的.根据上述角的邻对的定义,解下列问题:(1)can30°=;=24,求△ABC的周长.(2)如图(2),已知在△ABC中,AB=AC,canB=,S△ABC【分析】(1)过点A作AD⊥BC于点D,根据∠B=30°,可得出BD=AB,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BC=AB,继而得出canB;=24,(2)过点A作AE⊥BC于点E,根据canB=,设BC=8x,AB=5x,再由S△ABC可得出x的值,继而求出周长.【解答】解:(1)过点A作AD⊥BC于点D,∵∠B=30°,∴cos∠B==,∴BD=AB,∵△ABC是等腰三角形,∴BC=2BD=AB,故can30°==;(2)过点A作AE⊥BC于点E,∵canB=,则可设BC=8x,AB=5x,∴AE==3x,=24,∵S△ABC∴BC×AE=12x2=24,解得:x=,故AB=AC=5,BC=8,从而可得△ABC的周长为18.一.解答题(共20题)1.(2022秋•如皋市期中)定义: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两倍的三角形,叫做“倍角三角形”.(1)下列三角形一定是“倍角三角形”的有②③(只填写序号).①顶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②等腰直角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2)如图1,在△ABC中,AB=AC,∠BAC≥90°,将△ABC沿边AB所在的直线翻折180°得到△ABD,延长DA到点E,连接BE.①若BC=BE,求证:△ABE是“倍角三角形”;②点P在线段AE上,连接BP.若∠C=30°,BP分△ABE所得的两三角形中,一个是等腰三角形,一个是“倍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E的度数.【分析】(1)利用“倍角三角形”的定义依次判断可求解;(2)①由折叠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AE=2∠ADB,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E=∠E,可得结论;②分两种情况讨论,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倍角三角形”的定义可求解.【解答】(1)解:若顶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分别为75°,75°,∴顶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不是“倍角三角形”,若等腰直角三角形,∴三个角分别为45°,45°,90°,∵90°=2×45°,∴等腰直角三角形是“倍角三角形”,若有一个是30°的直角三角形,∴另两个角分别为60°,90°,∵60°=2×30°,∴有一个30°的直角三角形是“倍角三角形”,故答案为:②③;(2)①证明:∵AB=AC,∴∠ABC=∠ACB,∵将△ABC沿边AB所在的直线翻折180°得到△ABD,∴∠ABC=∠ABD,∠ACB=∠ADB,BC=BD,∴∠BAE=2∠ADB,∵BE=BC,∴BD=BE,∴∠E=∠ADB,∴∠BAE=2∠E,∴△ABE是“倍角三角形”;②解:由①可得∠BAE=2∠BDA=2∠C=60°,如图,若△ABP是等腰三角形,则△BPE是“倍角三角形”,∴△ABP是等边三角形,∴∠APB=60°,∴∠BPE=120°,∵△BPE是“倍角三角形”,∴∠BEP=2∠EBP或∠PBE=2∠BEP,∴∠BEP=20°或40°;若△BPE是等腰三角形,则△ABP是“倍角三角形”,∴∠ABP=∠BAP=30°或∠APB=∠BAE=30°或∠ABP=2∠APB或∠APB=2∠ABP,∴∠APB=90°或30°或40°或80°,∴∠BPE=90°或150°或140°或100°,∵△BPE是等腰三角形,∴∠BEP=45°或15°或20°或40°,综上所述:∠BPE的度数为45°或15°或20°或40°.2.(2022秋•义乌市校级月考)【概念认识】如图①所示,在∠ABC中,若∠ABD=∠DBE =∠EBC,则BD,BE叫做∠ABC的“三分线”,其中,BD是“邻AB三分线“,BE是“邻BC三分线”.【问题解决】(1)如图②所示.在△ABC中.∠A=80°,∠ABC=45°.若∠ABC的三分线BD交AC于点D.求∠BDC的度数.(2)如图③所示,在△ABC中.BP,CP分别是∠ABC的邻BC三分线和∠ACB的邻BC 三分线,且∠BPC=140°.求∠A的度数.【延伸推广】(3)在△ABC中,∠ACD是△ABC的外角,∠ABC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与∠ACD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若∠A=m°(m>54),∠ABC=54°.求出∠BPC的度数.(用含m的式子表示)【分析】(1)分BD是邻AB的三分线和BD是邻BC的三分线两种情况解答即可;(2)由∠BPC=140°,得∠PBC+∠PCB=40°,故∠ABC+∠ACB=40°,可得∠ABC+∠ACB=120°,从而∠A=60°;(3)分四种情况分别解答即可.【解答】解:(1)当BD是“邻AB三分线”时,∠ABD=∠ABC=15°,则∠BDC=∠ABD+∠A=15°+80°=95°,当BD′是“邻BC三分线”时,∠ABD′=∠ABC=30°,则∠BD′C=∠ABD′+∠A=30°+80°=110°,综上所述,∠BDC的度数为95°或110°;(2)∵∠BPC=140°,∴∠PBC+∠PCB=40°,∵BP,CP分别是∠ABC的邻BC三分线和∠ACB的邻BC三分线,∴∠PBC=∠ABC,∠PCB=∠ACB,∴∠ABC+∠ACB=40°,∴∠ABC+∠ACB=120°,∴∠A=60°;(3)如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边三角形(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边三角形(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及巩固练习重难点突破课外机构补习优秀资料等边三角形(提高)【学习目标】1. 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 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一个主要性质.3. 熟练运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要点梳理】【等边三角形,知识要点】要点一、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由定义可知,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要点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要点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点四、含30°的直角三角形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这个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是证明直角三角形中一边等于另一边(斜边)的一半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用于证明边的倍数关系.【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边三角形1、(2015秋·黄冈期中)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DCE ∆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AD 交CE 于H.(1)求证:△BCE ≌△ACD ;(2)求证:FH ∥BD.【答案与解析】(1)证明: ABC ∆和DCE ∆都是等边三角形∴BC =AC ,CE =CD ,∠BCA =∠ECD =60°∴∠BCA+∠ACE=∠ECD+∠ACE ,即∠BCE=∠ACD在△BCE 和△ACD 中BCE ACD CE B A D C C C ∠=∠==⎧⎪⎨⎪⎩∴△BCE ≌△ACD (SAS )(2)由(1)知△BCE ≌△ACD则∠CBF=∠CAH ,BC=AC又∵ABC ∆和DC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CH=180°-∠ACB-∠HCD=60°=∠BCF ,在△BCF 和△ACH 中 CBE CAH BC ACBCF ACH ∠=∠=∠=∠⎧⎪⎨⎪⎩∴△BCF ≌△ACH (ASA )∴CF=CH ,又∵∠FCH =60°∴△CHF 是等边三角形∴∠FHC =∠HCD=60°,∴FH ∥BD【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

探究新知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画图思路 N
A
A′
B
C M B′
C′
(4)连接A′B′.
思考:通过上面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新知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
“SSA”可以判定两个直
角三角形全等,但是“边
文字语言:
边”指的是斜边和一直角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边角,三而角“角形”全指等的是直角.
导入新知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两个直角三 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
(1) 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 根据ASA,AAS可测量对应一边和一锐角. 根据SAS可测量其余两边与这两边的夹角.
导入新知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4) ∠ DBA= ∠ CAB ( AAS )
D A
C B
探究新知
变式题2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如图,AC,BD相交于点P , AC⊥BC,BD⊥AD,垂足分
别为C,D , AD=BC.求证:AC=BD.
D
C
HL
P
Rt△ABD≌Rt△BAC A
B
AC=BD
探究新知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几何语言:
B
在Rt△ABC和Rt△ A′B′C′ 中,
AB=A′B′,
A
C
B′
BC=B′C′,
∴Rt△ABC ≌ Rt△ A′B′C′ (HL).
A′
C′

【精品】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几何新定义题型专题训练含答案与试题解析

【精品】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几何新定义题型专题训练含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几何新定义题型专题训练一.填空题(共1小题)1.(2019•金昌)定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其一个底角的度数的比值k称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若等腰△ABC中,∠A=80°,则它的特征值k=.二.解答题(共17小题)2.(2020秋•丹阳市期末)[定义]如果1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2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1条线段就称为这个三角形的“二分等腰线”,如果2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2条线段就称为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等腰线”.[理解](1)如图(1),在△ABC中,∠A=33°,∠C=81°,请你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二分等腰线”,不限作法,请在图中标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2)如图(2),已知△ABC是一个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分等腰线”,不限作法,请在图中标出所分得的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应用](3)小明在学习了上面的材料后得到一个结论:直角三角形一定存在“二分等腰线”;而小丽则认为直角三角形也一定存在“三分等腰线”.①你认为直角三角形的就是它的“二分等腰线”;②如图(3),在△ABC中,∠C=90°,请你在图(3)中帮助小丽画出△ABC的“三分等腰线”(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4)在△ABC中,∠C=33°,AD和DE分别是△ABC的“三分等腰线”,点D在BC边上,点E在AB边上,且AD=DC,BE=DE,请根据题意写出∠B度数的所有可能的值.3.(2018秋•滨湖区期中)【定义】数学课上,陈老师对我们说,如果1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2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1条线段就称为这个三角形的“好线”,如果2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2条线段就称为这个三角形的“好好线”.【理解】如图①,在△ABC中,∠A=36°,∠C =72°,请你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好线”,并标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如图②,已知△ABC是一个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好好线”,并标出所分得的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应用】(1)在△ABC中,已知一个内角为42°,若它只有“好线”,请你写出这个三角形最大内角的所有可能值;(2)在△ABC中,∠C=27°,AD和DE分别是△ABC的“好好线”,点D在BC边上,点E在AB 边上,且AD=DC,BE=DE,请你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求∠B的度数.4.(2016•顺义区一模)我们把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且能将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线段称为该三角形的“等腰线段”.例如:Rt△ABC,取边AB的中点D,线段CD就是△ABC的等腰线段.(1)请分别画出下列三角形的等腰线段;(2)如图,在△EFG中,若∠G=2∠F,且△EFG有等腰线段,请直接写出∠F的度数的取值范围.5.(2020秋•亭湖区校级期中)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若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与原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则称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角分割线”.例如,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就是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等角分割线”.(1)如图1,在△ABC中,D是边BC上一点,若∠B=30°,∠BAD=∠C=40°,求证:AD为△ABC 的“等角分割线”;(2)如图2,△ABC中,∠C=90°,∠B=30°;①利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C的“等角分割线”;②若BC=6,求出①中画出的“等角分割线”的长度.(3)在△ABC中,∠A=42°,若△ABC存在“等角分割线”CD,求出所有符合要求的∠ACB的度数.6.(2019秋•高安市期中)概念学习规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等角三角形”.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来三角形是“等角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角分割线”.理解概念(1)如图1,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请写出图中两对“等角三角形”.概念应用(2)如图2,在△ABC 中,CD 为角平分线,∠A =40°,∠B =60°.求证:CD 为△ABC 的等角分割线.(3)在△ABC 中,∠A =42°,CD 是△ABC 的等角分割线,直接写出∠ACB 的度数.7.(2019秋•西城区校级期中)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的,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边四边形.(1)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设CD ,BE 相交于点O ,若∠A =60°,∠DCB=∠EBC =12∠A .请你写出图中一个与∠A 相等的角,并猜想图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2)在△ABC 中,如果∠A 是不等于60°的锐角,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DCB =∠EBC ═12∠A .探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8.(2019秋•临沭县期中)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6°,则这个三角形称为黄金三角形.如图,在△ABC 中,BA=BC,D在边CB上,且DB=DA=AC.(1)如图1,写出图中所有的黄金三角形,并证明;(2)若M为线段BC上的点,过M作直线MH⊥AD于H,分别交直线AB,AC于点N,E,如图2,试写出线段BN、CE、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9.(2018秋•海安市期末)定义:到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叫做该三角形的外心.(1)如图①,小海同学在作△ABC的外心时,只作出两边BC,AC的垂直平分线得到交点O,就认定点O是△ABC的外心,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2)如图②,在等边三角形ABC的三边上,分别取点D,E,F,使AD=BE=CF,连接DE,EF,DF,得到△DEF.若点O为△ABC的外心,求证:点O也是△DEF的外心.10.(2020•汇川区模拟)我们定义:如图1、图2、图3,在△ABC中,把AB绕点A顺时针旋转α(0°<α<180°)得到AB′,把AC绕点A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连接B′C′,当α+β=180°时,我们称△AB'C′是△ABC的“旋补三角形”,△AB′C′边B'C′上的中线AD叫做△ABC的“旋补中线”,点A叫做“旋补中心”.图1、图2、图3中的△AB′C′均是△ABC的“旋补三角形”.(1)①如图2,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旋补中线”AD与BC的数量关系为:AD=BC;②如图3,当∠BAC=90°,BC=8时,则“旋补中线”AD长为.(2)在图1中,当△ABC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旋补中线”AD与BC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11.(2020•天心区开学)新定义:我们把两个面积相等但不全等的三角形叫做偏等积三角形.(1)如图1,已知等腰直角△ABC,∠ACB=90°,AC=BC=4,P为AC上一点,当AP=时,△ABP与△CBP为偏等积三角形.(2)如图2,△ABD与△ACD为偏等积三角形,AB=2,AC=6,且线段AD的长度为正整数,过点C 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AE的长度(3)如图3,已知△ACD为直角三角形,∠ADC=90°,以AC,AD为边问外作正方形ACFB和正方形ADGE,连接BE,求证:△ACD与△ABE为偏等积三角形.12.(2018秋•海淀区期末)如图1,E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所在直线上一点,D是边BC所在直线上一点,且D与C不重合,若EC=ED.则称D为点C关于等边三角形ABC的反称点,点E称为反称中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1)已知等边三角形AOC的顶点C的坐标为(2,0),点A在第一象限内,反称中心E在直线AO上,反称点D在直线OC上.①如图2,若E为边AO的中点,在图中作出点C关于等边三角形AOC的反称点D,并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②若AE=2,求点C关于等边三角形AOC的反称点D的坐标;(2)若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为B(n,0),C(n+1,0),反称中心E在直线AB上,反称点D在直线BC上,且2≤AE<3.请直接写出点C关于等边三角形ABC的反称点D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13.(2019秋•东城区期末)对于△ABC及其边上的点P,给出如下定义:如果点M1,M2,M3,……,M n都在△ABC的边上,且PM1=PM2=PM3=……=PM n,那么称点M1,M2,M3,……,M n为△ABC 关于点P的等距点,线段PM1,PM2,PM3,……,PM n为△ABC关于点P的等距线段.(1)如图1,△ABC中,∠A<90°,AB=AC,点P是BC的中点.①点B,C△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线段P A,PB△ABC关于点P的等距线段;(填“是”或“不是”)②△ABC关于点P的两个等距点M1,M2分别在边AB,AC上,当相应的等距线段最短时,在图1中画出线段PM1,PM2;(2)△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P在BC上,点C,D是△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且PC =1,求线段DC的长;(3)如图2,在Rt△ABC中,∠C=90°,∠B=30°.点P在BC上,△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恰好有四个,且其中一个是点C.若BC=a,直接写出PC长的取值范围.(用含a的式子表示)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新定义题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小题)1.(2019•金昌)定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其一个底角的度数的比值k 称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若等腰△ABC 中,∠A =80°,则它的特征值k =85或14 . 【解答】解:①当∠A 为顶角时,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度数为:180°−80°2=50°∴特征值k =80°50°=85 ②当∠A 为底角时,顶角的度数为:180°﹣80°﹣80°=20°∴特征值k =20°80°=14综上所述,特征值k 为85或14故答案为85或14 二.解答题(共17小题)2.(2020秋•丹阳市期末)[定义]如果1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2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1条线段就称为这个三角形的“二分等腰线”,如果2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2条线段就称为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等腰线”.[理解](1)如图(1),在△ABC 中,∠A =33°,∠C =81°,请你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二分等腰线”,不限作法,请在图中标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2)如图(2),已知△ABC 是一个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分等腰线”,不限作法,请在图中标出所分得的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应用](3)小明在学习了上面的材料后得到一个结论:直角三角形一定存在“二分等腰线”;而小丽则认为直角三角形也一定存在“三分等腰线”.①你认为直角三角形的 斜边上的中线 就是它的“二分等腰线”;②如图(3),在△ABC 中,∠C =90°,请你在图(3)中帮助小丽画出△ABC 的“三分等腰线”(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4)在△ABC 中,∠C =33°,AD 和DE 分别是△ABC 的“三分等腰线”,点D 在BC 边上,点E 在AB边上,且AD=DC,BE=DE,请根据题意写出∠B度数的所有可能的值38°或22°.【解答】解:(1)如图(1)中,线段CD即为所求;(2)如图(2)中,线段AE,BF即为所求;(3)①你认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就是它的“二分等腰线”;故答案为:斜边上的中线.②如图(3),线段BE,CT即为所求;(4)设∠B=x,①当AD=DE时,如图1(a),∵AD=CD,∴∠C=∠CAD=33°,∵DE=EB,∴∠B=∠EDB=x,∴∠AED=∠DAE=2x,∴33°×2+2x+x=180°,∴x=38°,∴∠B=38°;②当AD=AE时,如图1(b),∵AD=CD,∴∠C=∠CAD=33°,∵DE=EB,∴∠B=∠EDB=x,∴∠AED=∠ADE=2x,∴2x+x=33°+33°,∴x=22°,∴∠B=22°.③当EA=DE时,∵90°﹣x+33°+33°+x=180°,∴x不存在,应舍去.综合上述:∠B的度数的所有可能值为38°或22°,故答案为:38°或22°.3.(2018秋•滨湖区期中)【定义】数学课上,陈老师对我们说,如果1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2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1条线段就称为这个三角形的“好线”,如果2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2条线段就称为这个三角形的“好好线”.【理解】如图①,在△ABC中,∠A=36°,∠C =72°,请你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好线”,并标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如图②,已知△ABC是一个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好好线”,并标出所分得的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应用】(1)在△ABC中,已知一个内角为42°,若它只有“好线”,请你写出这个三角形最大内角的所有可能值103.5°或126°;(2)在△ABC中,∠C=27°,AD和DE分别是△ABC的“好好线”,点D在BC边上,点E在AB 边上,且AD=DC,BE=DE,请你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求∠B的度数.【解答】解:【定义】如图①,如图②所示,【应用】(1)①如图④当∠B=42°,AD为“好线”,则BA=BD,AD=CD,这个三角形最大内角是∠BAC=103.5°;②如图⑦当∠B=42°时,CD为“好线”,则AD=AC,CD=BD,故这个三角形最大内角是∠ACB=126°,综上所述,这个三角形最大内角的所有可能值是103.5°或126°,故答案为:103.5°或126°;(2)设∠B=x°,①当AD=DE时,如图1(a),∵AD=CD,∴∠C=∠CAD=27°,∵DE=EB,∴∠B=∠EDB=x°∴∠AED=∠DAE=2x°,∴27×2+2x+x=180,∴x=42,∴∠B=42°;②当AD=AE时,如图1(b),∵AD=CD,∴∠C=∠CAD=27°,∵DE=EB,∴∠B=∠EDB=x°∴∠AED=∠ADE=2x°,∴2x+x=27+27,∴x=18,∴∠B=18°.③当EA=DE时,∵90﹣x+27+27+x=180,∴x不存在,应舍去.综合上述:满足条件的x=42°或18°.4.(2016•顺义区一模)我们把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且能将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线段称为该三角形的“等腰线段”.例如:Rt△ABC,取边AB的中点D,线段CD就是△ABC的等腰线段.(1)请分别画出下列三角形的等腰线段;(2)如图,在△EFG中,若∠G=2∠F,且△EFG有等腰线段,请直接写出∠F的度数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三角形的等腰线段如图所示,(2)设∠F=x,则∠G=2x,如图2,线段EM是等腰线段,∵△EMG是等腰三角形,∴EM=EG,ME=MF,∴∠F=∠MEF=x,∠EMG=∠G=2x,∴2x<90°,∴x<45°;如图3,GN为等腰线段,若NF=NG,GN=GE,∴∠F=∠NGF=x,∠E=∠ENG,∴∠EGN=x,∠ENG=2x,∴∠E=2x,∴x+2x+2x=180°,∴x=36°,若NF=NG,NE=NG,∴△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45°,∴∠F的度数的取值范围为0°<x≤45°.5.(2020秋•亭湖区校级期中)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若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与原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则称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角分割线”.例如,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就是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等角分割线”.(1)如图1,在△ABC中,D是边BC上一点,若∠B=30°,∠BAD=∠C=40°,求证:AD为△ABC 的“等角分割线”;(2)如图2,△ABC中,∠C=90°,∠B=30°;①利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C的“等角分割线”;②若BC=6,求出①中画出的“等角分割线”的长度.(3)在△ABC中,∠A=42°,若△ABC存在“等角分割线”CD,求出所有符合要求的∠ACB的度数.【解答】(1)证明:∵∠B=30°,∠BAD=∠C=40°,∴∠ADB=∠BAC=180°﹣40°﹣30°=110°,又∵∠B=∠B,∴△ABD的三个内角与△ABC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相等,∵∠B=30°,∠BAD=40°,∴∠ADC=∠B+∠BAD=70°,又∵∠C=40°,∴∠DAC=∠BAC﹣∠BAD=70°=∠ADC,∴AC=DC,∴△ACD是等腰三角形,∴AD为△ABC的“等角分割线”;(2)解:①画∠BAC的角平分线,交BC于点D,线段AD即为所求;如图2所示:理由如下:∵∠C=90°,∠B=30°,∴∠BAC=90°﹣30°=60°,∵AD平分∠BAC,∴∠DAC=∠DAB=30°=∠B,∴∠ADC=60°=∠BAC,又∵∠C=∠C,∴△ADC的三个内角与△ABC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BAD=∠B,∴AD=BD,∴△ABD是等腰三角形,∴AD为△ABC的“等角分割线”;②设CD=x,∵△ADC中,∠C=90°,∠DAC=30°,∴AD=2CD=2x,∴BD=AD=2x,∵BC=6,∴x+2x=6,∴x=2,∴AD=2x=4;(3)当△ACD是等腰三角形,DA=DC时,∠ACD=∠A=42°,∴∠ACB=∠BDC=42°+42°=84°,当△ACD是等腰三角形,DA=AC时,∠ACD=∠ADC=69°,∠BCD=∠A=42°,∴∠ACB=69°+42°=111°,当△ACD是等腰三角形,CD=AC的情况不存在,当△BCD是等腰三角形,DC=BD时,∠ACD=∠BCD=∠B=46°,∴∠ACB=92°,当△BCD是等腰三角形,如图5,DB=BC时,∠BDC=∠BCD,设∠BDC=∠BCD=x,则∠B=180°﹣2x,则∠ACD=∠B=180°﹣2x,由题意得,180°﹣2x+42°=x,解得,x=74°,∴∠ACD=180°﹣2x=32°,∴∠ACB=106°,当△BCD是等腰三角形,CD=CB的情况不存在,∴∠ACB的度数为111°或84°或106°或92°.6.(2019秋•高安市期中)概念学习规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等角三角形”.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来三角形是“等角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角分割线”.理解概念(1)如图1,在Rt△ABC中,∠ACB=90°,CD⊥AB,请写出图中两对“等角三角形”.概念应用(2)如图2,在△ABC中,CD为角平分线,∠A=40°,∠B=60°.求证:CD为△ABC的等角分割线.(3)在△ABC中,∠A=42°,CD是△ABC的等角分割线,直接写出∠ACB的度数.【解答】解:(1)△ABC与△ACD,△ABC与△BCD,△ACD与△BCD是“等角三角形”;(2)∵在△ABC中,∠A=40°,∠B=60°∴∠ACB=180°﹣∠A﹣∠B=80°∵CD为角平分线,∴∠ACD=∠DCB=12∠ACB=40°,∴∠ACD=∠A,∠DCB=∠A,∴CD=DA,∵在△DBC中,∠DCB=40°,∠B=60°,∴∠BDC=180°﹣∠DCB﹣∠B=80°,∴∠BDC=∠ACB,∵CD=DA,∠BDC=∠ACB,∠DCB=∠A,∠B=∠B,∴CD为△ABC的等角分割线;(3)当△ACD是等腰三角形,如图2,DA=DC时,∠ACD=∠A=42°,∴∠ACB=∠BDC=42°+42°=84°,当△ACD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DA=AC时,∠ACD=∠ADC=69°,∠BCD=∠A=42°,∴∠ACB=69°+42°=111°,当△ACD是等腰三角形,CD=AC的情况不存在,当△BCD是等腰三角形,如图4,DC=BD时,∠ACD=∠BCD=∠B=46°,∴∠ACB=92°,当△BCD是等腰三角形,如图5,DB=BC时,∠BDC=∠BCD,设∠BDC=∠BCD=x,则∠B=180°﹣2x,则∠ACD=∠B=180°﹣2x,由题意得,180°﹣2x +42°=x ,解得,x =74°,∴∠ACD =180°﹣2x =32°,∴∠ACB =106°,当△BCD 是等腰三角形,CD =CB 的情况不存在,∴∠ACB 的度数为111°或84°或106°或92°.7.(2019秋•西城区校级期中)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的,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边四边形.(1)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设CD ,BE 相交于点O ,若∠A =60°,∠DCB =∠EBC =12∠A .请你写出图中一个与∠A 相等的角,并猜想图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2)在△ABC 中,如果∠A 是不等于60°的锐角,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DCB =∠EBC ═12∠A .探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答】解:(1)∵∠A =60°,∠DCB =∠EBC =12∠A ,∴∠OBC =∠OCB =30°,∴∠BOD =∠EOC =∠OBC +∠OCB =60°,∴与∠A 相等的角是∠BOD ,∠EOC .如图1,过点B 作BG ⊥CD 于G ,过点C 作CF ⊥BE 于F .∵∠DCB =∠EBC =12∠A ,∴OB =OC ,在△BGO 和△CFO 中,{∠BGO =∠CFO ∠BOG =∠COF OB =OC,∴△BGO ≌△CFO (AAS ),∴BG =CF ,∵∠BOD =∠A ,∴∠BDG =∠BOD +∠ABE =∠A +∠ABE =∠CEF ,∵∠BDG =∠CEF ,∠BGD =∠CEF =90°,BG =CE ,∴△BGD ≌△CFE (AAS )∴BD =CE ,∴四边形BCED 是等对边四边形;(3)结论:四边形BCED 是等对边四边形.理由如下:如图2中,作BG ⊥CD 于G ,CF ⊥BE 于F .∵∠DCB =∠EBC =12∠A ,∴OB =OC ,在△BGO 和△CFO 中,{∠BGO =∠CFO ∠BOG =∠COF OB =OC,∴△BGO ≌△CFO (AAS ),∴BG =CF ,∵∠BOD =∠A ,∴∠A +∠DOE =180°,∠ADO +∠AEO =180°,∵∠AEO +∠CEF =180°,∠ADO =∠BDG ,∴∠BDG =∠CEF ,∵∠BDG =∠CEF ,∠BGD =∠CEF =90°,BG =CE ,∴△BGD ≌△CFE (AAS )∴BD =CE ,∴四边形BCED 是等对边四边形.8.(2019秋•临沭县期中)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6°,则这个三角形称为黄金三角形.如图,在△ABC中,BA =BC ,D 在边CB 上,且DB =DA =AC .(1)如图1,写出图中所有的黄金三角形,并证明;(2)若M 为线段BC 上的点,过M 作直线MH ⊥AD 于H ,分别交直线AB ,AC 于点N ,E ,如图2,试写出线段BN 、CE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答】解:(1)△ABC和△ADC都是黄金三角形,理由如下:∵BA=BC,∴∠BAC=∠BCA,∵DB=DA,∴∠BAD=∠B,∵DA═AC,∴∠ADC=∠C=∠BAC=2∠B,又∵∠B+∠BAC+∠C=180°,∴∠B+2∠B+2∠B=180°,∴∠B=∠DAC=36°,∴△ABC和△ADC都是黄金三角形;(2)CD=BN+CE,理由如下;由(1)知,∠BAD=∠B=36°,∠CAD=36°=∠BAD,∴AD是∠BAC的平分线,在△ANH和△AEH中{∠BAD=∠CAD ∠AHN=∠AHE AH=AH∴△ANH≌△AEH(ASA),∴AN=AE,即AB﹣BN=AC+CE,又∵BA=BC=BD+DC,AC=AD=BD,∴BC﹣BN=AD+CE∴BD+CD﹣BN=AD+CE,又∵AD=BD,∴CD﹣BN=CE,即CD=BN+CE.9.(2018秋•海安市期末)定义:到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叫做该三角形的外心.(1)如图①,小海同学在作△ABC的外心时,只作出两边BC,AC的垂直平分线得到交点O,就认定点O是△ABC的外心,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2)如图②,在等边三角形ABC的三边上,分别取点D,E,F,使AD=BE=CF,连接DE,EF,DF,得到△DEF.若点O为△ABC的外心,求证:点O也是△DEF的外心.【解答】(1)解:定点O 是△ABC 的外心有道理.理由如下:连接OA 、OB 、OC ,如图①,∵BC ,AC 的垂直平分线得到交点O ,∴OB =OC ,OC =OA ,∴OA =OB =OC ,∴点O 是△ABC 的外心;(2)证明:连接OA 、OD 、OC 、OF ,如图②,∵点O 为等边△ABC 的外心,∴OA =OC ,点O 也是△ABC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AC =∠OCA =30°,∴∠AOC =120°,在△AOD 和△COF 中{OA =OC ∠OAD =∠OCF AD =CF,∴△AOD ≌△COF (SAS ),∴OD =OF ,同理可得OD =OE ,∴OD =OE =OF ,∴点O 是△DEF 的外心.10.(2020•汇川区模拟)我们定义:如图1、图2、图3,在△ABC 中,把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α(0°<α<180°)得到AB ′,把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 ′,连接B ′C ′,当α+β=180°时,我们称△AB 'C ′是△ABC 的“旋补三角形”,△AB ′C ′边B 'C ′上的中线AD 叫做△ABC 的“旋补中线”,点A 叫做“旋补中心”.图1、图2、图3中的△AB ′C ′均是△ABC 的“旋补三角形”.(1)①如图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旋补中线”AD 与BC 的数量关系为:AD =12 BC ;②如图3,当∠BAC =90°,BC =8时,则“旋补中线”AD 长为 4 .(2)在图1中,当△ABC 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旋补中线”AD 与BC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解答】解:(1)①如图2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AC =AB ′=AC ′,∵DB ′=DC ′,∴AD ⊥B ′C ′,∵∠BAC =60°,∠BAC +∠B ′AC ′=180°,∴∠B ′AC ′=120°,∴∠B ′=∠C ′=30°,∴AD =12AB ′=12BC ,故答案为12. ②如图3中,∵∠BAC=90°,∠BAC+∠B′AC′=180°,∴∠B′AC′=∠BAC=90°,∵AB=AB′,AC=AC′,∴△BAC≌△B′AC′,∴BC=B′C′,∵B′D=DC′,∴AD=12B′C′=12BC=4,故答案为4.(2)结论:AD=12BC.理由:如图1中,延长AD到M,使得AD=DM,连接B′M,C′M∵B′D=DC′,AD=DM,∴四边形AC′MB′是平行四边形,∴AC′=B′M=AC,∵∠BAC+∠B′AC′=180°,∠B′AC′+∠AB′M=180°,∴∠BAC=∠MB′A,∵AB=AB′,∴△BAC≌△AB′M,∴BC=AM,∴AD=12BC.11.(2020•天心区开学)新定义:我们把两个面积相等但不全等的三角形叫做偏等积三角形.(1)如图1,已知等腰直角△ABC,∠ACB=90°,AC=BC=4,P为AC上一点,当AP=2时,△ABP与△CBP为偏等积三角形.(2)如图2,△ABD与△ACD为偏等积三角形,AB=2,AC=6,且线段AD的长度为正整数,过点C 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AE的长度(3)如图3,已知△ACD为直角三角形,∠ADC=90°,以AC,AD为边问外作正方形ACFB和正方形ADGE,连接BE,求证:△ACD与△ABE为偏等积三角形.【解答】解:(1)如图1中,当AP=PC=2时,S△P AB=S△PBC,∵△ABP与△PBC不全等,∴△ABP与△CBP为偏等积三角形,故答案为2.(2)如图2中,∵△ABD与△ACD为偏等积三角形,∴BD=CD,∵AB ∥EC ,∴∠BAD =∠E ,∵∠ADB =∠EDC ,∴△ADB ≌△EDC (AAS ),∴AD =DE ,AB =EC =2,∵AC =6,∴6﹣2<AE <6+2,∴4<2AD <8,∴2<AD <4,∵AD 为正整数,∴AD =3,∴AE =2AD =6.(3)如图3中,过点B 作BH ⊥AE ,垂足为H .∵四边形ABFC 和四边形ADGE 均为正方形,∴∠HAC +DAC =90°,∠BAH +∠HAC =90°,AB =AC ,AD =AE .∴∠BAH =∠DAC .在△ABH 和△ACD 中,{∠BAH =∠DAC ∠H =∠ADC =90°AB =AC,∴△ABH ≌△ACD (AAS ).∴CD =HB .∵S △ABE =12AE •BH ,S △CDA =12AD •DC ,AE =AD ,CD =BH ,∴S △ABE =S △CDA .∴△ACD 与△ABE 为偏等积三角形.12.(2018秋•海淀区期末)如图1,E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所在直线上一点,D是边BC所在直线上一点,且D与C不重合,若EC=ED.则称D为点C关于等边三角形ABC的反称点,点E称为反称中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1)已知等边三角形AOC的顶点C的坐标为(2,0),点A在第一象限内,反称中心E在直线AO上,反称点D在直线OC上.①如图2,若E为边AO的中点,在图中作出点C关于等边三角形AOC的反称点D,并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1,0);②若AE=2,求点C关于等边三角形AOC的反称点D的坐标;(2)若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为B(n,0),C(n+1,0),反称中心E在直线AB上,反称点D在直线BC上,且2≤AE<3.请直接写出点C关于等边三角形ABC的反称点D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n ﹣3<t≤n﹣2或n+2≤t<n+3(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解答】解:(1)①如图,过点E作EF⊥OC,垂足为F,∵EC=ED,EF⊥OC∴DF=FC,∵点C的坐标为(2,0),∴AO=CO=2,∵点E是AO的中点,∴OE=1,∵∠AOC=60°,EF⊥OC,∴∠OEF=30°,∴OE=2OF=1∴OF=1 2,∵OC=2,∴CF=32=DF,∴DO=1∴点D坐标(﹣1,0)故答案为:(﹣1,0)②∵等边三角形AOC的两个顶点为O(0,0),C(2,0),∴OC=2.∴AO=OC=2.∵E是等边三角形AOC的边AO所在直线上一点,且AE=2,∴点E与坐标原点O重合或点E在边OA的延长线上,如图,若点E与坐标原点O重合,∵EC=ED,EC=2,∴ED=2.∵D是边OC所在直线上一点,且D与C不重合,∴D点坐标为(﹣2,0)如图,若点E在边OA的延长线上,且AE=2,∵AC=AE=2,∴∠E=∠ACE.∵△AOC为等边三角形,∴∠OAC=∠ACO=60°.∴∠E=∠ACE=30°.∴∠OCE =90°.∵EC =ED ,∴点D 与点C 重合.这与题目条件中的D 与C 不重合矛盾,故这种情况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D (﹣2,0)(2)∵B (n ,0),C (n +1,0),∴BC =1,∴AB =AC =1∵2≤AE <3,∴点E 在AB 的延长线上或在BA 的延长线上,如图点E 在AB 的延长线上,过点A 作AH ⊥BC ,过点E 作EF ⊥BD∵AB =AC ,AH ⊥BC ,∴BH =CH =12,∵AH ⊥BC ,EF ⊥BD∴AH ∥EF∴AB BE =BH BF若AE =2,AB =1∴BE =1,∴AB BE =BH BF =1∴BH =BF =12∴CF =32=DF∴D 的横坐标为:n −12−32=n ﹣2,若AE =3,AB =1∴BE =2,∴AB BE =BH BF =12 ∴BF =2BH =1∴CF =DF =2∴D 的横坐标为:n ﹣1﹣2=n ﹣3,∴点D 的横坐标t 的取值范围:n ﹣3<t ≤n ﹣2,如图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过点A 作AH ⊥BC ,过点E 作EF ⊥BD ,同理可求:点D 的横坐标t 的取值范围:n +2≤t <n +3,综上所述:点D 的横坐标t 的取值范围:n ﹣3<t ≤n ﹣2或n +2≤t <n +3.故答案为:n ﹣3<t ≤n ﹣2或n +2≤t <n +3.13.(2019秋•东城区期末)对于△ABC 及其边上的点P ,给出如下定义:如果点M 1,M 2,M 3,……,M n 都在△ABC 的边上,且PM 1=PM 2=PM 3=……=PM n ,那么称点M 1,M 2,M 3,……,M n 为△ABC 关于点P 的等距点,线段PM 1,PM 2,PM 3,……,PM n 为△ABC 关于点P 的等距线段.(1)如图1,△ABC 中,∠A <90°,AB =AC ,点P 是BC 的中点.①点B ,C 是 △ABC 关于点P 的等距点,线段P A ,PB 不是 △ABC 关于点P 的等距线段;(填“是”或“不是”)②△ABC 关于点P 的两个等距点M 1,M 2分别在边AB ,AC 上,当相应的等距线段最短时,在图1中画出线段PM 1,PM 2;(2)△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P 在BC 上,点C ,D 是△ABC 关于点P 的等距点,且PC=1,求线段DC的长;(3)如图2,在Rt△ABC中,∠C=90°,∠B=30°.点P在BC上,△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恰好有四个,且其中一个是点C.若BC=a,直接写出PC长的取值范围.(用含a的式子表示)【解答】解:(1)①∵点P是BC的中点,∴PB=PC,∴点B,C是△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AB=AC,∴P A⊥BC,P A≠PB,∴线段P A,PB不是△ABC关于点P的等距线段;故答案为:是,不是;②作PM1⊥AB于M1,PM2⊥AC于M2,连接P A,如图1﹣1所示:∵AB=AC,点P是BC的中点,∴P A平分∠BAC,∴PM1=PM2;由垂线段最短可知:PM1,PM2是△ABC关于点P等距线段最短的线段;(2)如图1﹣2,以P为圆心,PC长为半径作圆P,交AC于D,交BC于D',连接PD,则PD'=PC=PD=1,∴CD'=PC+PD'=2;∵△ABC是等边三角形,∴BC=AC=4,∠C=60°,∴△PCD是等边三角形,∴CD=PC=1;即线段DC的长为2或1;(3)当PC=12BC=12a时,当P为BC的中点,则PB=PC,∴B、C是,△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作PE⊥AB于E,截取EF=EB,连接PF,如图2所示:则PF=PB=12a,∵∠B=30°,∴PE =12BP =14a ,∴AB 边上存在2个△ABC 关于点P 的等距点,∵△ABC 关于点P 的等距点恰好有四个,且其中一个是点C . ∴PC <12BC ,即PC <a 2;当PC =13BC =13a 时,PB =23a ,PE =12BP =13a ,则△ABC 关于点P 的等距点有2个在BC 上,有1个在AB 上, ∵△ABC 关于点P 的等距点恰好有四个,且其中一个是点C . ∴PC >13BC ,∴PC 长的取值范围是a 3<PC <a 2.。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07与三角形角度有关的新定义问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07与三角形角度有关的新定义问题(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7 与三角形角度有关的新定义问题1.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标准三角形”,其中α为“标准角”,如果一个“标准三角形”的“标准角”为100°,那么这个“标准三角形”的最小内角度数为( )A .30°B .45°C .50°D .6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已知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得出β的度数,进而求出最小内角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α=2β,α=100°,则β=50°,180°﹣100°﹣50°=3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拓展了新的定义,按照新定义获取有用信息是解题关键.2.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β是另外一个内角α的12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友好三角形”.如果一个“友好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54°,那么这个“友好三角形”的“友好角α”的度数为( )A .108°或27°B .108°或54°C .27°或54°或108°D .54°或84°或108°【答案】D【解析】【分析】分类讨论,①54a =°,②54b =°,③54°既不是a 也不是b ,根据“友好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详解】①54a =°,则这个“友好三角形”的“友好角α”的度数为54°,②54b =°,则1542a b ==°,108a \=°,③54°既不是a 也不是b ,则54180a b ++°=°,154=1802a a \++°°,解得84a =°,综上所述:这个“友好三角形”的“友好角α”的度数为54°或84°或108°.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3.定义: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倍角三角形”,其中α称为“倍角”,如果一个“倍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99°,那么倍角α的度数是_____.【答案】54°或99°【解析】【分析】根据新定义分三种情况:①当99°的内角是另一个角的两倍时,直接可得α的度数;②当一个内角α是99°的两倍时,不符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关系,舍去;③当三角形中另两个角是“倍角”关系时,列方程得到199=1802a a ++°°,求解即可.【详解】解:分三种情况:①当99°的内角是另一个角的两倍时,倍角α的度数是99°;②当一个内角α是99°的两倍时,则=299=198a ´°°,不符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关系,故舍去;③当三角形中另两个角是“倍角”关系时,得到199=1802a a ++°°,得α=54°,故答案为:54°或99°.【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新定义计算,一元一次方程,正确理解新定义并列式计算是解题的关键.4.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1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答案】15【解析】【分析】根据已知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得出β的度数,进而求出最小内角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α=2β,α=110°,则β=55°,180°-110°-55°=15°,故答案为:1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根据已知得出β的度数是解题关键.5.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实验三角形”.如果一个“实验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08°,那么这个“实验三角形”的其它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答案】36°、36°或18°、54°【解析】【分析】根据“实验三角形”的定义,分108°的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和另两个角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别求出另两个角的度数即可.【详解】①当108°的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时,108÷3=36°,180°-108°-36°=36°,②当另两个角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时,180°-108°=72°,72°÷(3+1)=18°,18°×3=54°,综上所述:其它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6°、36°或18°、54°.故答案为:36°、36°或18°、54°【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理解“实验三角形”的定义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18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设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分别为,,x y z °°°,如果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的度数的2倍、那我们称数对(,)()y z y z <是x 的和谐数对,当150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一个,它为(10,20);当66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二个,它们是__________.当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时,请写出此时x 的范围_______.【答案】 (38,76),(33,81) 060x °<<°【解析】【分析】根据“和谐数对”的定义求出当x=66时的两组数对;再分当060x °<<°时,当60120x °<°…时,当120180x °<°…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当66x =时,180-66=114,则114÷3=38,38×2=76,此时和谐数对为(38,76),或66÷2=33,114-33=81,此时和谐数对为(33,81),若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当06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1803,2)x x °-,3(,18022x x °-,180(3x °-,2(180))3x °-;当6012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3(,180)22x x °-,180(3x °-,2(180))3x °-,当12018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180(3x °-,2(180))3x °-,\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时,此时x 的范围是060x °<<°,故答案为:(38,76),(33,81);060x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问题.7.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梦想三角形”,如果一个“梦想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32°,那么这个“梦想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或12°【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如果一个“梦想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32°,可得另两个角的和为48°,由三角形中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倍时,可以分别求得最小角为180°-132°-132÷3°=4°,48°÷(1+3)=12°,由此比较得出答案即可.【详解】当132°的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倍时,最小角为180°-132°-132÷3°=4°,当180°-132°=48°的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倍时,最小角为48°÷(1+3)=12°,因此,这个“梦想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4°或12°.故答案是:4°或12°.【点睛】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18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当三角形的一个内角a 是另一个内角b 的3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异三角形”,其中b 称为“特异角”.若一个“特异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这个“特异角”的度数为_______.【答案】30°或22.5°【解析】【分析】结合题意,若一个“特异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分两种情况分析;再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即可完成求解.【详解】结合题意,若一个“特异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90a =o ,第二种是直角为()180+a b -o 假设90a =o 时,得=3=90a b a ìíîo ∴=90=30a b ìíîoo 假设直角为()180+a b -o 时,得()=3180+=90a b a b ìí-îo o ∴=67.5=22.5a b ìíîoo 故答案为:30°或2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直角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直角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9.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a是另一个内角b的一半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半角三角形”,其中a称为“半角”.如果一个“半角三角形”的“半角”为15°,那么这个“半角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为____.【答案】135°##135度【解析】【分析】根据“半角三角形”的定义及已知条件求得β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另一个内角即可.【详解】解:∵α=15°,∴β=2α=30°,∴最大内角的度数=180°-30°-15°=135°.故答案为:13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b是另一个内角a的1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希望三角形”,其中角a称为“希望2角”.如果一个“希望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54°,那么这个“希望三角形”的“希望角”度数为________.【答案】54°或84°或108°【解析】【分析】分54°角是α、β和既不是α也不是β三种情况,根据希望角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①54°角是α,则希望角度数为54°;α=β=54°,②54°角是β,则12所以,希望角α=108°;③54°角既不是α也不是β,则α+β+54°=180°,α+54°=180°,所以,α+12解得α=84°,综上所述,希望角度数为54°或84°或108°.故答案为54°或84°或108°.【点睛】本题考查了希望角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读懂题目信息,理解希望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D 1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α与β满足2α+β=90°,那么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为“准互余三角形”.若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C>90°,∠A=20°,则∠B=_______.【答案】35°或50°【解析】【分析】根据“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ABC是“准互余三角形”,∠C>90°,∠A=20°,∴2∠B+∠A=90°或2∠A+∠B=90°,解得,∠B=35°或50,故答案为:35°或5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2.定义:如果经过三角形一个顶点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另外一个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那么这条线段称为原三角形的“和谐分割线”,例如: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就是一条“和谐分割线”.(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等边三角形存在“和谐分割线”( )②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两倍,则这个三角形必存在“和谐分割线”( )(2)如图2,Rt△ABC,∠C=90°,∠B=30°,BC=6,请用尺规画出“和谐分割线”,并计算“和谐分割线”的长度.【答案】(1)①×,②√;(2)和谐分割线”的长度为4.【解析】【分析】(1)根据“和谐分割线”的定义即可判断;(2)如图作∠CAB的平分线,只要证明线段AD是“和谐分割线”即可,并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边是斜边的一半和CD+BD=BC=6,求出CD的长度即可.【详解】(1)①因为过等边三角形任意一顶点,分割的两个三角形都有一个角小于60°,即不可能是等边三角形,故等边三角形不存在“和谐分割线”,不正确,是假命题;②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两倍,则这个三角形必存在“和谐分割线”,理由如下:如图,在△ABC中,∠ABC=2∠C,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D.∵BD平分∠ABC∴∠ABD=∠DBC=12ABC Ð,∵∠ABC=2∠C∴∠ABD=∠DBC=∠C,∴BD=DC,△BDC为等腰三角形∠ADB=∠DBC+∠C=2∠C=∠ABC.故BD为△ABC的和谐分割线.正确,是真命题,故答案为×,√;(2)如图2,作∠CAB 的平分线AD ,∵∠C =90°,∠B =30°,∴∠DAB =∠B =30°,∴DA =DB ,∴△ADB 是等腰三角形,且∠CAD =∠DAB =∠B ,∴∠ADC =∠B +∠BAD =∠CAD +∠BAD =∠BAC∴线段AD 是△ABC 的“和谐分割线”,设CD =x ,则BD =6﹣x ,∵12CD BD = ,∴x =2,即AD =BD =6﹣2=4;即和谐分割线”的长度为4.【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边是斜边一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理解“和谐分割线”的定义,会根据定义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存在“和谐分割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3.如果三角形满足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倍,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如图1,在ABC D 中,20A Ð=°,60B Ð=°,100C Ð=°,∵3B A Ð=Ð,∴ABC V 是智慧三角形.(1)如图2,199Ð=°,2108=°∠,证明ABC D 是智慧三角形;(2)已知DEF V 是智慧三角形,其中48D Ð=°且E D F Ð<Ð<Ð,求E Ð和F Ð.【答案】(1)证明见解析;(2)E Ð和F Ð的度数为16°,116°或33°,99°.【解析】【分析】(1)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分别求出∠ABC 和∠ACB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 ,从而证出结论;(2)根据“智慧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讨论,分别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1)∵1180ABC Ð+Ð=°,199Ð=°,∴81ABC Ð=°.∵2180ABC Ð+Ð=°,2108=°∠,∴72ACB Ð=°,∵180A ABC ACB Ð+Ð+Ð=°,∴27A Ð=°,∴3ABC A Ð=Ð,∴ABC V 是智慧三角形.(2)∵DEF V 是智慧三角形,E D F Ð<Ð<Ð,∴3D E Ð=Ð或3F E Ð=Ð或3F D Ð=Ð,①当3D E Ð=Ð时,∵48D Ð=°,∴11481633E D Ð=Ð=´°=°,∵180E DF Ð+Ð+Ð=°,∴1801804816116F E D Ð=°-Ð-Ð=°-°-°=°.②当3F E Ð=Ð时,∵180E D F Ð+Ð+Ð=°,∴448180E Ð+°=°,∴33E Ð=°,∴99F Ð=°.③当3F D Ð=Ð时,483144F Ð=°´=°,∵180E D F Ð+Ð+Ð=°,∴180481441200E Ð=°-°-°=-°<,∴不存在.综上,EÐ和FÐ的度数为16°,116°或33°,99°.【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新定义类问题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掌握“智慧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4.如果一个三角形能用一条直线将其分割出两个等腰三角形,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活三角形”,这条直线称为该“活三角形”的“生命线”.(1)小明在研究“活三角形”问题时(如图),他发现,在△ABC中,若∠BAC = 3∠C时,这个△ABC一定是“活三角形”.点D在BC边上一点,联结AD,他猜测:当∠DAC = ∠C时,AD就是这个三角形的“生命线”,请你帮他说明AD是△ABC的“生命线”的理由.(2)如小明研究结果可以总结为:有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倍时,该三角形是一个“活三角形”.请通过自己操作研究,并根据上诉结论,总结“活三角形”的其他特征.(注意从三角形边、角特征及相互间关系总结),该三角形是一个“活三角形”.,该三角形是一个“活三角形”.(3)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是一个“活三角形”那么它的顶角大小为:度.(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1)详见解析;(2)有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2倍时;有一个内角为直角时;(3)90°,108°,36°,180 () 7°【解析】【分析】(1)证明△ADC和△ABD为等腰三角形即可;(2)作∠CAD=∠C,则∠ADB=2∠C,当∠ABD=2∠C时,∠ABD=∠ADB,则△ABC为“活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易证直角三角形为“活三角形”;(3)分四种情况讨论,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建立方程,解方程求出顶角即可.【详解】解:(1)∵∠DAC =∠C,∴∠ADB =2∠C ,△ADC 为等腰三角形,又∵∠BAC =3∠C ,∴∠BAD =2∠C =∠ADB ,∴△ABD 为等腰三角形,∴AD 是△ABC 的“生命线”;(2)∠ADB =2∠C ,当∠ABD =2∠C 时,∠ABD =∠ADB ,则△ABC 为“活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2倍时,该三角形是一个“活三角形”;当∠BAC =90°,AD 为斜边BC 的中线,则△ABC 为“活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为直角时,该三角形是一个“活三角形”,故答案为:有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2倍时;有一个内角为直角时(3)①由(2)可知,直角三角形为“活三角形”,故等腰直角三角形也为“活三角形”,即顶角为90°;②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则有2180x x x x +++=°,解得:36x =°,顶角∠BAC =108°;③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则有,2180x x x x +++=°。

中考数学思想方法 【新定义问题】三角形中的新定义问题(学生版+解析版)

中考数学思想方法 【新定义问题】三角形中的新定义问题(学生版+解析版)

三角形中的新定义问题知识方法精讲1.解新定义题型的方法:方法一:从定义知识的新情景问题入手这种题型它要求学生在新定义的条件下,对提出的说法作出判断,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这类型题时就必须先认真阅读,正理解新定义的含义;再运用新定义解决问题;然后得出结论。

方法二:从数学理论应用探究问题入手对于涉及到数学理论的题目,要解决后面提出的新问题,必须仔细研究前面的问题解法.即前面解决问题过程中用到的知识在后面问题中很可能还会用到,因此在解决新问题时,认真阅读,理解阅读材料中所告知的相关问题和内容,并注意这些新知识运用的方法步骤.方法三: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对于一些新定义问题,出题的方向通常借助生活问题,那么处理此类问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再将问题转化成数学知识、或者将生活图形转化为数学图形,从而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2.解新定义题型的步骤:(1)理解“新定义”——明确“新定义”的条件、原理、方法、步骤和结论.(2)重视“举例”,利用“举例”检验是否理解和正确运用“新定义”;归纳“举例”提供的解题方法.归纳“举例”提供的分类情况.(3)类比新定义中的概念、原理、方法,解决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三角形内角的概念:三角形内角是三角形三边的夹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且每个内角均大于0°且小于180°.(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证明方法,不唯一,但其思路都是设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移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平角.在转化中借助平行线.(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主要用在求三角形中角的度数.①直接根据两已知角求第三个角;②依据三角形中角的关系,用代数方法求三个角;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锐角可利用两锐角互余求另一锐角.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定义: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2)性质:①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③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3)在①等腰;②底边上的高;③底边上的中线;④顶角平分线.以上四个元素中,从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当成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元素为结论.6.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①它可以作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②可以得到它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在等边三角形中,腰和底、顶角和底角是相对而言的.(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它的任意一角的平分线都垂直平分对边,三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对称轴.7.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3)勾股定理公式a2+b2=c2的变形有:a=,b=及c=.(4)由于a2+b2=c2>a2,所以c>a,同理c>b,即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该直角三角形中的每一条直角边.8.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说明: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验证利用了三角形的全等.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将数转化为形,作用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必须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等于最大边的平方才能做出判断.(2)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进一步结合其他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注意: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构造出三角形,然后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9.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1)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2)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3)概念说明:①“接”是说明三角形的顶点在圆上,或者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②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③找一个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找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只有一个,而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10.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特殊情形,它沿袭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从对应边的比相等和对应角相等两方面下定义;反过来,两个三角形相似也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2)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一直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或依据基本图形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或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事可单独使用,有时需要综合运用,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综合运用,都要具备应有的条件方可.11.解直角三角形(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要用到的关系①锐角、直角之间的关系:∠A +∠B =90°;②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③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A ==,cos A ==,tan A ==.(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一.填空题(共5小题)1.(2021秋•花都区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AD CD =,我们把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筝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已知120ADC ∠=︒,60ABC ∠=︒,小婵同学得到如下结论:①ABC ∆是等边三角形;②2BD AD =;③ABCD S AC BD =⋅四边形;④点M 、N 分别在线段AB 、BC 上,且60MDN ∠=︒,则MN AM CN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2.(2021秋•长宁区期末)定义:在ABC ∆中,点D 和点E 分别在AB 边、AC 边上,且//DE BC ,点D 、点E 之间距离与直线DE 与直线BC 间的距离之比称为DE 关于BC 的横纵比.已知,在ABC ∆中,4BC =,BC 上的高长为3,DE 关于BC 的横纵比为2:3,则DE = .3.(2021秋•赣州期中)规定:若1(a x =,1)y ,2(b x =,2)y ,则1212a b x x y y ⋅=+.例如(1,3)a =,(2,4)b =,则123421214a b ⋅=⨯+⨯=+=.已知(1,1)a x x =+-,(3,4)b x =-,则a b ⋅的最小值是.4.(2021秋•闵行区校级期中)如果一条直线把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我们把这条直线称作为这个平面图形的一条优美线.已知ABC∆中,5AB AC==,6BC=,点D、E在边BC上,且2BD=,E为BC中点,过点D的优美线交过点E的优美线于F,那么线段AF的长等于.5.(2021秋•邹城市期中)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奇妙三角形”,其中α称为“奇妙角”.如果一个“奇妙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0︒,那么这个“奇妙三角形”的另两个内角的度数为.二.解答题(共15小题)6.(2021秋•鄞州区期末)【问题提出】如图1,ABC∆中,线段DE的端点D,E分别在边AB和AC上,若位于DE上方的两条线段AD和AE之积等于DE下方的两条线段BD和CE之积,即AD AE BD CE⨯=⨯,则称DE 是ABC∆的“友好分割”线段.(1)如图1,若DE是ABC∆的“友好分割”线段,2AD CE=,8AB=,求AC的长;【发现证明】(2)如图2,ABC∆中,点F在BC边上,//FD AC交AB于D,//FE AB交AC于E,连结DE,求证:DE是ABC∆的“友好分割”线段;【综合运用】(3)如图3,DE是ABC∆的“友好分割”线段,连结D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F,过点A画//AG DE交ADE∆的外接圆于点G,连结GE,设ADxDB=,FCyFB=.①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②连结BG,CG,当916y=时,求BGCG的值.7.(2021秋•石鼓区期末)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底角的邻对()can ,如图1,在ABC ∆中,AB AC =,底角B ∠的邻对记作canB ,这时BC canB AB ==底边腰.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邻对值是一一对应的,根据上述角的邻对的定义,解下列问题:(1)30can ︒= ,若1canB =,则B ∠= ︒.(2)如图2,在ABC ∆中,AB AC =,85canB =,48ABC S ∆=,求ABC ∆的周长.8.(2021秋•丰台区期末)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线段AB 及点P ,给出如下定义: 若点P 满足PA PB =,则称P 为线段AB 的“轴点”,其中,当060APB ︒<∠<︒时,称P 为线段AB 的“远轴点”;当60180APB ︒∠<︒时,称P 为线段AB 的“近轴点”.(1)如图1,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2,0),则在1(1,3)P -,2(0,2)P ,3(0,1)P -,4(0,4)P 中,线段AB 的“轴点”是 ;线段AB 的“近轴点”是 .(2)如图2,点A 的坐标为(3,0),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30OAB ∠=︒.若P 为线段AB 的“远轴点”,请直接写出点P 的横坐标t 的取值范围 .9.(2020秋•南沙区期末)新定义:顶角相等且顶角顶点重合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互为“兄弟三角形”.(1)如图①中,若ABC ∆和ADE ∆互为“兄弟三角形”, AB AC =,AD AE =.写出BAD ∠,BAC ∠和BA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②,ABC ∆和ADE ∆互为“兄弟三角形”, AB AC =,AD AE =,点D 、点E 均在ABC ∆外,连接BD 、CE 交于点M ,连接AM ,求证:AM 平分BME ∠.(3)如图③,若AB AC =,60BAC ADC ∠=∠=︒,试探究B ∠和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0.(2021秋•余姚市月考)定义:若两个三角形有一对公共边,且另有一组对应边和一对对应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邻等三角形.例如:如图1,ABC ∆中,AD AD =,AB AC =,B C ∠=∠,则ABD ∆与ACD ∆是邻等三角形.(1)如图2,O 中,点D 是BC 的中点,那么请判断ABD ∆与ACD ∆是否为邻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如图3,以点(2,2)A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A 交x 轴于点(4,0)B ,OBC ∆是A 的内接三角形,30COB ∠=︒.①求C ∠的度数和OC 的长;②点P 在A 上,若OCP ∆与OBC ∆是邻等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11.(2021秋•岳麓区校级月考)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内角α,β满足290αβ+=︒,那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近直角三角形”.(1)若ABC ∆是“近直角三角形”, 90B ∠>︒,50C ∠=︒,则A ∠= ︒;(2)如图1,在Rt ABC ∆中,90BAC ∠=︒,3AB =,4AC =.若BD 是ABC ∠的平分线, ①求证:BDC ∆是“近直角三角形”;②在边AC上是否存在点E(异于点)D,使得BCE∆也是“近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C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在Rt ABC∆中,90∠=︒,点D为AC边上一点,以BD为直径的圆交BCBAC于点E,连结AE交BD于点F,若BCDAF=,求AD∆为“近直角三角形”,且5AB=,3的长.12.(2021秋•荔城区校级期中)概念学习规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等角三角形”.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开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来三角形是“等角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角分割线”.理解概念:(1)如图1,在Rt ABC∆中,90∠=︒,CD AB⊥,请写出图中两对“等角三角形”.ACB概念应用:(2)如图2,在ABC∠=︒.求证:CD为ABC∆的B∠=︒,60∆中,CD为角平分线,40A等角分割线.动手操作:(3)在ABC∠的∆的等角分割线,请求出所有可能的ACB∠=︒,CD是ABCA∆中,若50度数.13.(2021秋•金安区校级期中)概念学习:已知ABC ∆,点P 为其内部一点,连接PA 、PB 、PC ,在PAB ∆、PBC ∆和PAC ∆中,如果存在一个三角形,其内角与ABC ∆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那么就称点P 为ABC ∆的等角点.理解应用(1)判断以下两个命题是否为真命题,若为真命题,则在相应横线内写“真命题”;反之,则写“假命题”.①内角分别为30︒、60︒、90︒的三角形存在等角点 ;②任意的三角形都存在等角点 .(2)如图中,点P 是锐角三角形ABC ∆的等角点,若BAC PBC ∠=∠,探究图中么BPC ∠、ABC ∠、ACP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4.(2021•安溪县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Q 和图形G ,给出如下定义:若图形G 上存在一点C ,使90PQC ∠=︒,则称点Q 为点P 关于图形G 的一个“直角联络点”.已知点(4,0)A ,(4,4)B .(1)在点(2,2)M 、(4,1)N -中,点O 关于点A 的“直角联络点”是 .(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2)点E 的坐标为(2,)m ,若点E 是点O 关于点B 的“直角联络点”,求m .15.(2021•临海市一模)在三角形中,一个角两夹边的平方和减去它对边的平方所得的差,叫做这个角的勾股差.(1)概念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的勾股差为 ;在底边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的勾股差为 ; (2)性质探究:如图1,CD 是ABC ∆的中线,AC b =,BC a =,2AB c =,CD d =,记ACD ∆中ADC ∠的勾股差为m ,BCD ∆中BDC ∠的勾股差为n ;①求m ,n 的值(用含a ,b ,c ,d 的代数式表示);②试说明m 与n 互为相反数;(3)性质应用: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与F 分别是AB 与BC 的中点,连接BD ,DE ,DF ,若34DF AB =,且CD BD ⊥,CD AD =,求DE DF的值. 16.(2021秋•南昌期中)【概念学习】如图1,2,已知ABC ∆,点P 为其内部一点,连接PA 、PB 、PC ,在PAB ∆、PBC ∆、PAC ∆中,如果存在一个三角形,其内角与ABC ∆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那么就称点P 为ABC ∆的等角点.【理解应用】(1)判断以下两个命题是否为真命题,若为真命题,则在相应横线内写“真命题”;反之,则写“假命题”.①等边三角形存在等角点: ;②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等角点: ;③内角分别为30︒、60︒、90︒的三角形存在等角点: ;④任意的三角形都存在等角点: ;【深入理解】(2)如图1,点P 是锐角ABC ∆的等角点,且PBC ∆与ABC ∆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已知:若50BAC ∠=︒,10PBA PCA ∠=∠=︒,求ABC ∠的度数;(3)如图2,点P 是锐角ABC ∆的等角点,若BAC PCB ∠=∠,探究BPC ∠、ACB ∠、ABP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7.(2021秋•诸暨市期中)定义:两边的平方和与这两边乘积的差等于第三边平方的三角形叫做“和谐三角形”.如图1在ABC ∆中,若222AB AC AB AC BC +-⋅=,则ABC ∆是“和谐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和谐三角形”,是 命题(填“真”或“假” ).(2)若Rt ABC ∆中,90C ∠=︒,AB c =,AC b =,BC a =,且b a >,若ABC ∆是“和谐三角形”,求::a b c .18.(2021秋•大田县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将三点A ,B ,C 的“矩面积”记为S ,定义如下:A ,B ,C 中任意两点横坐标差的最大值a 称为“水平底”,任意两点纵坐标差的最大值h 称为“铅垂高”,“水平底”与“铅垂高”的乘积即为点A ,B ,C 的“矩面积”,即S ah =.例如:点(1,2)A ,(3,1)B -,(2,2)C -,它们的“水平底”为5,“铅垂高”为4,“矩面积” 5420S =⨯=. 解决以下问题:(1)已知点(2,1)A ,(2,3)B -,(0,5)C ,求A ,B ,C 的“矩面积”;(2)已知点(2,1)A ,(2,3)B -,(0,)C t ,且A ,B ,C 的“矩面积”为12,求t 的值;(3)已知点(2,1)A ,(2,3)B -,(,1)C t t +,若0t <,且A ,B ,C 的“矩面积”为25,求t 的值.19.(2021秋•广陵区期中)我们知道,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由此,我们可以引入如下新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1)如图1,点P 在线段BC 上,90ABP APD PCD ∠=∠=∠=︒,BP CD =.求证:点P 是APD ∆的准外心;(2)如图2,在Rt ABC ∆中,90BAC ∠=︒,5BC =,3AB =,ABC ∆的准外心P 在ABC ∆的直角边上,试求AP 的长.20.(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任意两点1(P x ,1)y ,2(Q x ,2)y ,定义它们之间的“直角距离”为1212(,)||||d P Q x x y y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任意两个图形M ,N ,给出如下定义:P 为图形M 上任意一点,Q 为图形N 上任意一点,如果P ,Q 两点间的“直角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M ,N 间的“直角距离”,记作(,)D M N .(1)已知(1,0)A ,(0,2)B ,则(,)d A B = ,(,)D O AB = ;(2)已知(1,0)A ,(0,)B t ,若(,)1D O AB =,则t 的取值范围是 ;(3)已知(1,0)A ,若坐标平面内的点P 满足(,)1d P A =,则在图中画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所构成的图形,该图形的面积是 ;(4)已知(1,0)A ,(0,2)B ,直线l 过点(0,)t 且垂直于y 轴,若直线l 上存在点Q 满足(d Q ,)(A d Q =,)B ,则t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角形中的新定义问题知识方法精讲1.解新定义题型的方法:方法一:从定义知识的新情景问题入手这种题型它要求学生在新定义的条件下,对提出的说法作出判断,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这类型题时就必须先认真阅读,正理解新定义的含义;再运用新定义解决问题;然后得出结论。

第27章相似-相似三角形中的新定义专题(教案)

第27章相似-相似三角形中的新定义专题(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分享成果时,有些表达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让他们学会如何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学生的反馈,我认识到需要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我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第27章相似-相似三角形中的新定义专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7章相似-相似三角形中的新定义专题(教案)
1.教材章节:本节课内容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7章“相似”中的第三节“相似三角形的新定义”进行设计。
2.教学内容: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AA、SAS、SSS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地图上的距离等。此部分难点在于:
-建立正确的几何模பைடு நூலகம்;
-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关系;
-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求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相似-相似三角形中的新定义专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无法直接到达的高处或远距离的情况?”(如测量大楼的高度、河流的宽度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奥秘。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SAS、SSS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需强调以下细节: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角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角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边角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用“边角边”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能正确的使用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过程中,体会提出判定定理的必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证明和使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二.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一)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定理。

(二)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判定“边角边”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在让学生以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的方式得到结论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证明的必要性,为严密的逻辑推理作好准备。

加强数学理性训练,使学生养成言之有据的正确思维习惯。

三.教具准备色卡纸、剪刀、三角形板、圆规。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答: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重要性质?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答:三角形的“边边边”判定定理。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题情境如果两个三角形有3组元素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很有可能全等。

这三组元素包含有以下四种情况:“两边一角”、“两角一边”、“三边”、“三角”。

上几节课我们讨论了三边相等的情况,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两边一角”进行讨论。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问题1: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两种,两边一夹角和两边一对角)每一种情况下得到的三角形都全等吗?(三)探索新知:一.探究两边相等以及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再任意画出一个ABC ∆,再画出一个C B A '''∆,使AB B A -'',AC C A -'',A A ∠-'∠(即使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