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原始社会

合集下载

01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1节原始人群)

01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1节原始人群)

3、女娲抟土造人说
《太平御览》和《风俗演义》记载:“俗说天 地开辟,未有人氏,女娲抟土作人,剧务力, 不暇忙,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二、人类产生的进化说
1809年,法·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年 拉马克在 动物哲学》 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1859,英·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说;1871,《人类的 , ,《人类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说; ,《 起源与性的选择》,人类起源于动物, 》,人类起源于动物 起源与性的选择》,人类起源于动物,是从灭绝的古猿进化 而来 。 不久,英博物学家赫胥黎(T.H.Huxley)用解剖学、胚胎学、 赫胥黎( 不久, 博物学家赫胥黎 T.H.Huxley)用解剖学、胚胎学、 古生物学知识,首次提出人猿同祖论 人猿同祖论。 古生物学知识,首次提出人猿同祖论。 1876年 恩格斯的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1876年,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 指出劳动的作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指出劳动的作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足分化和直立行走,标志着人最初 最初从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足分化和直立行走,标志着人最初从 猿分化出来,开始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 是人猿最终 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 最终分化 猿分化出来,开始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是人猿最终分化 的标志。 的标志。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距今约200万年~5万年)
一、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 二、人类产生的进化说 三、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一)猿人 (二)古人
一、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
猿的出现、人类的诞生、文明的开始加以量化。 地球(46亿年)—— 365天 腊玛古猿(1000万年)—— 1天 北京猿人(50、60万年)—— 1小时 人类文明曙光出现(5000年)—— 30秒 人类历史相对于地史来说讲,仅是瞬间之事。就在这相 对短暂的进程中,人类在劳动中进化自身,也不断创造着辉 煌。从远古走来,从蒙昧、野蛮逐步走向文明。就中国大地 而言,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古人类——距今约 200万年。中国古代史的篇章将从这里翻开。

世界古代史 习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

世界古代史 习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

《世界古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世界上古史第一章原始社会一.填空题1.1871年,达尔文在其一书中,指出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2.恩格斯提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中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即、和完全形成的人。

3.目前,多数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三大人种,即、和尼格罗人种。

4.班辈婚或辈行婚是一种。

5.人类第一个可以证实的社会组织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繁荣于新石器时代。

6.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考古学年代的晚期。

7.普那路亚婚是一种。

8.是人类婚姻状态从群婚向个体婚的过渡形式。

9.个体劳动能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二.选择题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 C森林古猿 D埃及古猿2.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A直立行走 B产生最初的语言 C能制造工具 D意识和抽象能力的发生3.现代人种开始形成于A早期猿人阶段 B晚期猿人阶段 C早期智人阶段 D晚期智人阶段4.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中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 D金属器时代5.原始人实行族外群婚是在A血缘家族时期 B母系氏族早期 C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D父系氏族时期6.母系氏族繁荣时期人类的婚姻形态是A班辈婚 B族外群婚 C对偶婚 D一夫一妻制7.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铜石并用时代 D铁器时代三.名词解释1、血缘家族2、对偶婚3、农村公社4、图腾崇拜四.简答题1.从猿到人的转变经过了那些主要阶段?简析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简述原始社会人类婚姻形态的转变。

3.简析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第二章古代埃及一、选择题1.埃及进入文明时代大约是在公元前3600年 B公元前3500年 C公元前3100年 D公元前2500年2.埃赫那吞改革的性质是A纯粹的宗教性改革 B宗教外衣掩盖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C阿蒙僧侣集团内部斗争 D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二、名词解释金字塔三、简答题1.简述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君主制的统治。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 原始社会

3、父系氏族公社的产生
• 原因: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男子在生产中 的地位加强;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观念 引起对继承制度的改革。
• 居妇家制改为居夫家制。原来不稳固的对偶婚 逐步过渡到一夫一妻制 。
• 个体家庭又称一夫一妻制家庭或专偶制、单偶 制家庭,这种家庭萌芽于对偶家庭之中,在父 权制家庭酝酿成熟,最后从父权家庭里分离出 来,形成独立的经济单位。
中期自二三十万年前到四五万年前,相当于古人 类发展阶段的早期智人阶段。
晚期自四五万年前至一万五千年前,相当于古人 类发展的晚期智人阶段。此时不仅石器制作技术 有了更新的发展,而且人工取火已普遍推广。
中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考古学上通常 又将其划归新石器时代。大约距今15000年前-1 万年前。细石器;主要标志是弓箭的发明 。
•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长,狩猎经济所 提供的动物产品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定居生活的出 现又为驯养动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于是畜牧业产生了。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的影响:
首先,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人类提供了比较丰富的 稳定的食物来源,这就有可能供养日益增长的人口。
其次,扩大了人类共同体的规模,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 现了村落或可以被称为村镇的定居地。
第五节 原始文化
• 文字的产生 • 科学知识的萌芽 • 原始艺术 • 原始宗教
1、文字的产生
◎ 原始社会的语言与文明时代的文字。 交往范围的扩大与文字产生的客观需要。 文明与文字的同步性和联系性。
◎ 诸多文字雏形的共性 具体性和非抽象性。 无固定的读音。
◎ “结绳文字”抑或结绳记事法。 ◎ “图画文字”抑或图画表意法。 ◎ 象形文字的萌芽。
第一章 原始社会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原始社会)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前时代( 一)考点解析:1.依据新大纲,要了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清楚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分期。

本章易出题的重点应放在具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

2.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有出选择题的可能。

氏族公社可能出名词解释题。

(二)复习把握:1.关注复习涉及的相关概念、来龙去脉、特征,相互关系以及对下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影响。

如史前分期、古人与新人、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对人类历史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址。

2.国考大纲中史前时代的概念:史前时代—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人类社会历史。

考古学上的中国史前社会从发现古人类开始,下限为发现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盘庚迁殷之前的历史时期;历史学所指的中国史前社会是有了文献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纪年之前的阶段。

中国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

史前考古学着重从史前文化遗址的地质、器物、古人类、古生物遗存来研究,历史考古学则通过文字、铭刻、古建筑等方面考察古人类的历史。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青铜时代,也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文明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晚期也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期,一直没有确实的考古和文献证据。

史前时期即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史,直到最后建立夏朝。

这时期时间的跨度最大,从约170 万年前到公元前21 世纪。

猿人包括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后来的北京人的头结构又有了新的进步,北京人使用的是粗制的石器,过着极为艰难的原始生活。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复习本章,抓住两个中心词—石器时代和人类。

一、石器时代的概念石器时代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

考古学上划分时代,一般是以劳动生产工具的发展为尺度。

1、第一章 原始社会

1、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一节从原始群到氏族制的出现一、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我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

在云南开远、禄丰等地,先后发现拉玛古猿化石(下颌骨及较完整的头盖骨),据测定为距今八百万年前形成阶段的猿人。

1965 年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又发现属直立人的两颗门齿化石,测定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晚期猿人。

这些发现充分证明,我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晚期猿人化石,还有蓝田人(距今八十万年左右)、北京人等。

其中北京人文化遗存较为丰富,是我们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初期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猿人阶段-北京人北京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是从 1927 年开始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陆续发掘出分属 40 余个男女老幼的人骨化石,据测定距今约六十九万年。

北京人洞穴中发现多达 10 件以上的石器。

这些石器制作简单,一般不作第二次加工,大都没有固定类型。

考古学上称使用这种原始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

北京人的体质特点,一方面已具有人的性质,另方面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所以我们称之为猿人。

北京人的原始特征是: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脑容量小,平均只有 1059 毫升(现代人 1400 毫升);眉骨隆起,吻部突出,牙齿粗大,没有明显的下颏。

北京人门齿呈铲形,宽鼻,平面,有下颌圆枕,与蒙古人种特征相近。

北京人的四肢与现代人差别不大,特别是上肢已很接近,说明他们能直立行走,双手已能自由活动。

这应是经长期劳动形成的,所以恩格斯言:“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北京人洞穴中还发现厚达 6 米的灰烬堆积层,说明他们只知用火。

火不仅能取暖,熟食,增强体质;又给人们一种与自然斗争的有力武器。

所以恩格斯又说,火的使用“直接成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

[2]堆积物的厚度也说明北京人曾长期居住于此,估计约有数十人构成为一个群体。

原始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着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

北京人时期,生产力极度低下,单个人不能独力生存,必须结合成群,尚未形成较稳定的对偶家庭,“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是较为普遍地存在的。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的教育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的教育

5.西周学校的管理制度
❖ 养老与视学
西周以前学校,除了兼作习射、习礼的场所外,养老也是一项 重要内容。西周更把养老与视学结合起来,天子和诸侯每年视学, 同时举行隆重的养老典礼,并即席向耆老乞求善言。
这种养老视学制度,是为了表示统治者“尊年敬德”、“尊教 重道”之意,同时又借“乞言修治”使青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因为这些齿德具尊的耆老们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都很丰富,对于启 迪后进和传播文化都可以发挥特殊作用。
❖ 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 大节.周王朝政务有两个重要方面, “国之大事,在 祀与戎” 。因此大学教学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
❖ 小学教育重在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 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教以“三德” “三行” “六艺” “六仪” 。
❖ “三德”: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修业年限,古籍无明文记载,据入学年龄推算小学为七年,大 学为九年。
5.西周学校的管理制度
❖ 考查与惩罚
据《礼记•学记》记载,西周已有一套分年考核的办法。学生 每年入学,隔年考查。“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 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 不反,谓之大成。”
考查中发现不受教者,报告大乐正,大乐正报告王。王命三公 九卿、大夫元士入学习礼以感化之,如不改变,王亲自视学,以示 警告,仍不改变,则迁送远方,终身不齿。
❖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 “乐,所以修内也, 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
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

❖ “六书”----“象形” 、 “指事” 、 “会意” 、 “形声” 、 “转注” 、 “假借” 。

中国史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中国史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章中国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地主要特征:1,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极端贫乏,生产资料公有2,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3,没有剥削压迫,也就没有阶级,国家关于原始社会地分期:1,根据社会组织[血缘家族氏族社会(母系父系)]2,根据考古学(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铜石并用时期)3,根据人类学【猿人(直立人)古人(早期智人)新人(晚期智人)】4,根据婚姻发展状况(血族群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5,摩尔根《古代社会》根据人类文明程度人类起源蒙昧时期制陶术发明野蛮时期文字地使用与标音字幕发明文明时期第一节中国历史地开端一,人类社会地起源(《圣经创世纪》,女娲)达尔文理论地提出:十八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科学研究引起人们极大重视,英国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恩格斯崭新论断:年,恩格斯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地作用》,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础上提出崭新论断劳动创造了人二,猿人血缘家族地早期(元谋,蓝田,北京)人类学分期:猿人(直立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地初期,其工具制作非常粗糙婚姻状况:血族群婚,即年龄相近地男女之间地群婚(蓝田人:眉脊骨特别粗大,前额低平,嘴部突出牙齿较大,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头骨上窄下宽,外形轮廓呈楔形脑壳较厚,脑量较小(约)北京人:无明显下额,鼻子宽而扁同,,脑量(个别达到)原始人与现代人地区别:原始人:同,,,以上特征随年代推移而发生变化)社会组织:血缘家族(血族群团),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经济生活:采集和狩猎为主,其工具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等,能使用天然火三,古人血缘家族地解体(主要代表:大荔人(万年)许家窑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万年).大荔人头部楔形减少,嘴部不突出,脑量,原始特征依然存在,但又明显进步)人类学分期:古人(早期智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中期(仍是打制石器,但制作更为精细)婚姻状况:族外婚(排除旁系亲属间地婚姻关系,形成不同族群间地群婚关系)社会组织:血缘家族(血族群团),但族外婚导致其趋于解体.经济生活:仍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学会了人工取火.第二节原始社会地发展什么是氏族?氏族是由有亲属关系地人组成地大家庭,有共同地宗教仪式,共同地墓地,而且一般实行共同地土地占有,氏族成员之间禁止通婚.氏族地内涵:氏族是血缘为纽带,以族外婚为前提地社会生产,生活单位氏族是一个有机地整体同一氏族有共同地特定名号和共同信仰,表现为图腾崇拜.(图腾制度地特点:一个氏族一个图腾,认为本氏族为该图腾所生对于图腾有一整套神圣地崇拜仪式或禁忌起到限制婚姻作用随氏族地分裂而分裂)什么是氏族公社?以氏族为基本单位,由众多氏族而构成地社会组织人们聚族而居,生产资料公有,共同享受氏族财产私人没有财产继承权(发展趋势: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什么是母系氏族公社?世系按母系血缘计算妇女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实行母方居住制,男子是配偶,每一个人都属于母亲所在地氏族妇女是氏族地管理者男女地位不平等,女尊男卑为什么是母系氏族公社?社会分工所致:男子渔猎,女子采集,决定了女子居社会生活地主导婚姻所致:群婚造成“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地状况,无法以父系血缘为纽带一,新人氏族社会地形成人类学分期:新人(晚期智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类型增多,符合工具地使用,出现骨角器婚姻状况:族外婚(“普那路亚”婚)(普那路亚(夏威夷):亲密地伙伴)社会组织:逐渐过渡为氏族公社经济生活:仍以采集,狩猎(代表武器石球,弓箭)为主,出现了装饰品,说明人们有了审美观念,原始艺术开始萌芽二,母系氏族地繁荣考古学分期:新石器时期(数量,种类多,磨光石器普遍使用,农具陡增,更精细,锐利,形状更端正)婚姻状况:对偶婚,一对男女在长或短时间内较固定地偶居,是可以轻易离异地个体婚社会组织:以氏族为基本单位,通常包括几个女儿氏族组成一个母系大家族(胞族)经济生活:突出表现: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出现.第三节原始社会解体约距今五千年左右,母系氏族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他标志社会地解体为什么出现这种过度?生产力地发展导致男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力地发展导致社会社会财富增多,私有制家庭地地出现成为可能综上,占主导地位地男子有了私有财产,需要继承,因此传宗接代按父系血缘计算成为必然一,父系氏族主要特点:主要代表: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婚姻状况:一夫一妻制(建立在丈夫统治之上地.比较稳固,持久.女嫁男方,子随父性)社会组织:基本单位依然是氏族,但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一个父系氏族包含若干父系大家庭,而父系大家庭地成员由同一男性繁衍地若干家庭(此时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经济生活:农业:工具地改进,农作物品种增多畜牧业:六畜俱全(马牛羊鸡犬猪)手工业:突出成就制陶术进一步发展,制铜业出现二,原始社会地解体原因:生产力发展财富增多私有制产生(在这一过程中,两次社会大分工起到促进作用,导致原始交换日益频繁,加剧贫富分化)贫富分化出现阶级产生军事民主制:原始社会末期实行于部落联盟地特有行政制度,各部落首领推举出某一部落地首领为联盟首领,即军事首领特点:民主性:军事首领选举产生,死后禅让,重大事件由他召集各部落首领共同决策,故没有太大权力.军事性:负责率军作战,担任主祭,故有一定权力结论:反映了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地特征四,原始社会末期地传说(黄帝与炎帝地故事)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居陕西黄河流域炎帝,姓姜,号神农氏,居陕西渭水流域蚩尤,九黎,居淮河流域黄帝和炎帝通过涿鹿之战战胜蚩尤,黄帝通过坂泉之战战胜炎帝结论:黄帝是华夏族(汉族)地前身黄帝在发展中融合了炎帝和九黎地部落尧舜禹地传说:尧谘四岳,解决水灾鲧寿命治水禹寿命治水通过禅位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地人物舜通过禅位禹通过世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王启。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山顶洞犬牙
山顶洞遗址
宗教观念的出现
山顶洞遗址可分为四部分,洞口、上室、 下室和窨(yìn)。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地方, 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骨针和装饰品。
下室发现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 人骨周围散布着赤铁矿粉末及随葬品,说 明人骨架是有意埋藏。
婚姻形态
从老年妇女尸体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末、身上 佩带有用兽牙、蚌壳和鱼骨做成的装饰品来 看,老年妇女受到 特别尊重,山顶洞人处在 氏族公社阶段。
2、家畜饲养业的发展
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出土的箭头,不 仅样式精美,而且多为骨制,这反映了当 时的人们狩猎有了剩余,为家畜饲养业创 造了条件。
早期以江西万年仙人 洞遗址为代表。其稻 谷的发现可以使中国 的原始农业起源提早 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 原始陶器的出现,是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 陶器。

中期和晚期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为代表
(一)几处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文化概况
黄河流域:
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前3400— 前2000年)
距今180万年前。 该遗址出土有石器、烧骨、动物化石;石
器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三棱 大尖状器,已具备了人类制造石器的成份。 西侯度石片文化的出现,说明人类石片技 术的应用,当以中国为最早。
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 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
4、陕西兰田人
新人又叫晚期智人,从4、5万年前到一万年 前之间。典型遗址为广西柳江人、北京山 顶洞人、内蒙古河套人、山西峙峪人,台 湾的左镇人。
现代人开始形成。
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母系氏族社会又叫母权制,是继原始群居 之后原始公社制度下的又一个发展阶段。 大体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 早期。

人类起源

人类起源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节人类起源
一、人类起源探索
1 2
• 人类从哪里来 • 古猿
人类是从哪里来
1、是动物或植物或神演变的。2、来自何 处地方。3、我们是人或其它,将走向何 处?这是一个关于人类自身的终极问题。 现在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 物学家、化学家,甚至哲学家、宗教家, 对人类问题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 ,尤其是 DNA遗传等技术发展也投入研究。但迄今 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神创论、进化论、外星论
神创论
• 第一 、上帝造人:《圣经》上帝 用七天时间创造了世界。亚当夏娃 • 第二:埃及全能的努神造人『呼唤 而出』奥义《梨俱吠陀》记载 • 挪威、波斯、古巴比伦 • 第三:抟土造人 。女娲 (中国)
圣经中上帝造人的故事 • 创世之前,一片混沌,地球在黑暗、沉寂无声的太空飘浮 ,没有陆地,只有满满的海水。上帝耶和华用六天时间创 造了世界。第一天创造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创造空气和 天;第三天创造了地、海,山川平原,花、草、树木;第 四天创造了天上要布满星辰,用来划分季节和年,夜晚是 休息的时间,就让宁静的月亮给那些穿越沙漠的漂泊者指 明方向,帮他们找到栖身之处;第五天上帝创造了鱼、鸟 等各种动物;第六天上帝创造了人;第七天上帝休息了。 • 耶和华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出了一个人 ,往他的鼻孔里吹了一口气,有了灵,人就活了,能说话 ,能行走。上帝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亚当。
• “外星说”即“人类的始祖来自外星球”,是一位来自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科学家马莱斯提出的新见解。 • 他认为,大约在几亿年前,一批有着高度智慧和科技知识 的外星人来到了地球。他们没携带充足设施来应付地球的 地心吸引力,一时间无法走脱,所以便改变初衷,试图制 造一种新的人种。这种新人种是由外星人跟地球猿人的结 合而产生的。当时地球十分原始,最高等的生物只是猿人 ,也未发现火种。外星人选择高智力和精力充沛的雌性猿 人作为对象,设法使她们受孕,结果便产生了今天的人类 • 马莱斯提出了证明,他对最近在圣地亚哥发现的一个5万 年前的头骨的研究结果表明,他的智慧远远高于今天的人 类,从而推断,他就是当时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之一。马莱 斯认为目前惟一的问题是:找到他们来自哪个星球。他指 出,安第斯山脉的巨型图案,有可能是外太空船降落地球 的基地。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原始社会(primitivesociety):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形态,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

随着人类出现,原始社会就产生了,但其消亡方式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则各有不同。

原始社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劳动工具以石器(stone implements or stonewares)为主,生活方式以狩猎采集(hunting and gathering)为主,生产资料在原始公社内实行公有制(public owonership),共同劳动,平均分配(equal distribution),过着所谓的“原始共产主义”(primitive communism)的生活。

其社会组织结构为血缘群体,如氏族、胞族、部落等,实行族外婚。

宗教上相信万物有灵(animism),迷信巫术(witchcraft or magic)或萨满教(shamanism)。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surplus),继而出现了阶级分化(class differentiation)、等级制(caste system)和私有制(private ownership system),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劳动的关系瓦解,代之以阶级社会(class society),国家组织逐渐代替血缘组织。

文化人类学理论上的一种社会组织类型,以亲族关系(kinship)为基础,人口很少,经济生活采取平均主义(egalitarianism; equalitarianism)分配办法(equalitarian distribution method)。

对社会的控制则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而无习惯法(customary law; unwritten law)和政府权力。

在典型的原始社会里,没有专职的领袖。

年龄与性别相同的人具有同等社会地位。

如有争执就按照传统准则进行调停,人们普遍遵守这些准则。

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社会,形式多样。

有些以狩猎和采集经济为主,有些则以渔业为主,或者以简单的自然农业为主,部落组织是某些原始社会的特征,但是并非所有的原始社会都有这一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约80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史前史(人类进入文明之前的历史):原始群、血缘家族、氏族公社(原始群、氏族公社;血缘家族、氏族公社)。

考古学: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

第一节原始群(约800万年-约170万年)原始群: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

它是以血缘为纽带,以血亲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

一、中国早期人科化石及其意义原上猿(埃及猿)→古猿:猿科(森林古猿)→类人猿(大猩猩等);人科(腊玛古猿、南方古猿:人类的直系祖先)→直立人(猿人)→智人→现代人。

第二节血缘家族(约170万年-约1万年)一、猿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北京人直立行走,头骨有较多原始性。

使用打制石器。

同辈男女互为夫妻。

二、古人大荔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多边砍砸器、石球。

三、新人柳江人、左镇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代表了原始黄种人。

石镞。

初步掌握磨光技术。

骨针。

第三节氏族公社(约1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一、母系氏族公社氏族产生原因:为保证生产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保持经济联系的比较稳定的生产集团;实行族外婚(不同家族间的同辈男女互为夫妻的婚姻制度,成年男子到其他家族寻找配偶,双方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所生子女按女系的血统计算)。

仰韶文化: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距今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区。

著名的文化遗址有西安半坡遗址等。

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使用磨光石器,手工制陶。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磨制石器技术;制陶技术;农业种植(家畜饲养)技术;房屋建造技术(南方干栏式、北方半地穴式与地面起建式)。

对偶婚:一对男女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配偶关系,所生子女仍归女方,双方没有形成独立的家庭经济,它是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环节。

二、父系氏族公社产生原因:繁重的农业和家畜饲养由男子承担,生产所得也归男子;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子女归父亲的氏族。

龙山文化: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而得名。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2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人类远古时代生产力、社会形式、婚姻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学习,了解社会现象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人类形成和发展各阶段的划分;石器时代人类的发展史;私有制、阶级、国家形成的理论。

二、教学重点(1)关于人类起源:从猿到人的过渡(2)关于早期的人类社会:血缘家族以及氏族制度的形成(3)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三、教学难点(1)文明的产生:原始社会的解体(2)军事民主制以及国家的产生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讲授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二、从猿到人的过渡(一)神话传说19C前,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神造人(和平鸽子、橄榄枝、诺亚方舟、《圣经》亚当、夏娃,中国女娲造人、希腊普罗米修斯、潘多拉盒子),一种是某种动物(鱼)演变而来的,但未做出科学的回答。

(二)科学探索1890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发表的《动物哲学》第一次提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1859年,英国学者达尔文《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1871年,《人类起源与生的选择》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但未证实;1876年,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劳动创造人的理论。

攀树的猿群:原上猿——自己古猿——森林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腊玛古猿——南方古猿完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早期晚期)最早的人属直立人智人(能否制造工具:古人、新人)当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开始形成,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大致分为三种:即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关于原始社会的经济内容、基本线索是从摄取生经济到生产生经济的发展即从采集和狩猎到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变化。

婚姻制度组织形式特点生产力水平生产工具旧石器辈份婚族外群婚血缘家族母系氏族早期假说性采集狩猎新石器从妇居母系氏族全盛母权制农业革命金石并用从夫居到一夫一妻制父系氏族个体家庭父权制社会变革一、旧石器时代二、血缘家族及氏族制度的形成(一)随着完全形成的人出现,人类社会产生当时的社会并不是氏族而是血缘家族,即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因出现于氏族公社之前,又称之为前氏族公社,存在于约就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第一章__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章__中国的原始社会

《韩非子·五蠹》篇:“上古之世,民人少而禽兽众。民食果苽蚌蛤,腥臊恶臭而
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 人氏”。
《庄子•外物》:“木与木摩则燃”。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历史的开端
(4)社会组织和婚姻形态
古人仍处于原始血缘家族时期。其婚姻形态仍以班辈婚(所谓兄妹婚)
古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人们的经济生活仍然是采集和渔猎。一器一
用的专门性石器出现,如砍砸器、投掷器、刮削器、石球等。就生活状况而 言,他们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能力远远超过了猿人,使用的工具虽然是打制石 器,但已有了比较明显的分类。狩猎和采集仍然是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旧石器
石球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历史的开端
8、贾兰坡《旧石器时代文化》,科学出版社,1957。
9、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 10、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 1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2、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地图出版社,1982。
第一章
陶纺轮
尖底瓶
陶瓶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二、原始社会的发展
3.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社会生活
(1)姓氏和图腾的出现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二、原始社会的发展 (2)氏族村落与社会组织
半坡 公共 建筑 复原 图 姜 寨 村 落 示 意 图
半 坡 房 屋 复 原 图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课后作业】
1、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2、北京人在体质上有那些特点? 3、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古人遗址和新人遗址? 4、什么是氏族公社?为什么首先形成母系氏族 公社? 5、我国有哪些母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存?母系 氏族公社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编 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第一编 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第一编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第一章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从猿类分化出来之后所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也就是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

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为原始群时期,后期为氏族公社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中的人类都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因之在考古学上称原始社会为石器时代。

第一节原始群(约前170万年——约前10万年)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

当时的人类刚刚从猿类分化出来,生产能力很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只能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群体,以谋生活。

这样的群体学术界称之为原始群。

当时的人类所用石器为简单打制而成,这样的石器考古学称之为旧石器,称原始群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前、中期。

原始群时期很长,本身亦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和后期。

一、原始群前期原始群前期的人类保留的猿类的体质特征较多,与现代人类体质的差别较大,学术界称为“直立人”,亦称“猿人”。

这时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不分辈分的乱婚时期。

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类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金牛山人。

元谋人是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是在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一百七十万年了。

所发现的为同一个体的两颗上中门齿化石。

可能属于青年男性。

此外,还有同一时期的石器、兽骨和人工用火遗迹。

蓝田人是在陕西蓝田县发现的,距今约有八十万至六十万年了。

所发现的化石有头盖骨一具、上颌骨和下颌骨各一具,还有牙齿十余枚。

头盖骨骨壁极厚,额骨很宽,向后倾斜,眉脊粗壮,脑容量很小,估计约为780毫升。

此外,还发现有打制石器和一些动物化石。

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距今约有六十万至二十万年了。

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四十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

北京人身体各部的进化并不平衡,四肢进化比较快,手的演化最快,手腕的灵活程度和现代人的很接近。

头部比较落后,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骨壁较厚,脑容量小,平均为1043毫升;吻部突出,下颏(kē科)后缩,牙齿粗大,这些特征都表明了北京人头骨的原始性。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上古史

英国生物学家 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物种
起源》一书,奠定了生物进化的科学理论
人的进化
现在科学的发展已经完全能说明:我们是
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的进化问题涉及人 的身体构造、原始思维的意识、语言能力 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就是人怎样从普通 的灵长类动物演化为智人的。 我们要在这里讨论如下几个基本问题: 1)人的进化阶段 2)石器时代 3)原始社会结构 4)艺术的出现
第四纪
1)更新世,3百万至3万年,原始人向现代人 演化 2)全新世,3万年前至今,现代人类
生物分类学是按界、门、纲、目、科、属、
种的次序确定每一物种的归属。
现代人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 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在现今的世界上,人科只有一属一种,通 称现代智人或晚期智人
从古猿和人科成员的关系看,古猿当然属
大脑的发展
脑量是人进化的重要指标。南方古猿平均
脑量为500毫升。能人的脑量为600-700 毫升。直立人早期为800毫升,晚期为1200 毫升左右。早期智人为1300毫升左右。晚 期智人,也就是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出 现在5~4万年前,脑量达到1400~1500毫 升之间。脑量的增加与吃熟食、狩猎、语 言产生导致的思维活跃有关系。
最早的人科成员—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发现于1924年,地点是在南非金伯 利以北,那是一个幼年古猿的头骨。后来,在南非马卡潘 山洞、唐恩等地和东非奥莫、奥杜威等地也有发现。这些 化石主要是头骨、下颌骨、髋骨、牙齿、四肢骨等。南方 古猿的牙齿、头颅、髋骨等和人相近,和猿类有显著的差 别,可能已会使用工具和直立行走。 最早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其出现 年代少于400万~300万年, 这个物种脑容量很小, 雄性明显 远比雌性为大, 被称为"露西"(Lucy)的年轻雌性南方古猿骸 骨于1974年在依索比亚出土, 由于骨骼较为完整, 使人能 确立古猿的行走形式: 以足直立, 步履蹒跚, 科学家从肩胛 骨及臂骨分析发现: 南方古猿仍保持灵长类远祖的攀援的 特征。之后发现非洲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据推测: 身高为145厘米, 雄性平均体重为65千 克, 雌性35千克 , 脑容量为现代人的三分之一。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原始社会)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前时代(一)考点解析:1.依据新大纲,要了解“I日石器时代的人类”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清楚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分期。

本章易出题的重点应放在具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发现, 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

2.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有出选择题的可能。

氏族公社可能出名词解释题。

(二)复习把握:1.关注复习涉及的相关概念、来龙去脉、特征,相互关系以及对下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影响。

如史前分期、古人与新人、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对人类历史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址。

2.国考大纲中史前时代的概念:史前时代一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人类社会历史。

考古学上的中国史前社会从发现古人类开始,下限为发现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盘庚迁殷之前的历史时期;历史学所指的中国史前社会是有了文献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纪年之前的阶段。

中国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

史前考古学着重从史前文化遗址的地质、器物、古人类、古生物遗存来研究,历史考古学则通过文字、铭刻、古建筑等方面考察古人类的历史。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青铜时代,也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文明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晚期也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辔、尧、舜)时期,一直没有确实的考古和文献证据。

史前时期即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史,直到最后建立夏朝。

这时期时间的跨度最大,从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

猿人包括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后来的北京人的头结构又有了新的进步,北京人使用的是粗制的石器,过着极为艰难的原始生活。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复习本章,抓住两个中心词一石器时代和人类。

一、石器时代的概念石器时代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

考古学上划分时代,一般是以劳动生产工具的发展为尺度。

世界古代史:原始社会

世界古代史:原始社会
腊玛古猿Ramapithecus
图根人
图根原初人 简称图根人。人科的早期成员(前人)。化石发现于非洲
肯尼亚中部裂谷省巴林戈湖西图根山区距今约600万年前 的晚中新世卢凯诺组(Lukeino Fm)。共发现13件化石,除1 件发现于1975年外,其余都是2000年10~11月间发现的。 化石至少属于5个个体。分散在4个地点,但主要地点是 Kapsomin,发现10件标本。其余3个地点是Cheboit、 Kapcheberek和Aragai,各发现1件标本。化石材料包括1枚下 臼齿、1枚下第4前臼齿、1枚上内侧门齿、1枚上臼齿、1 枚上左侧第3臼齿、1枚上右第3臼齿、2块下颌残片1块手 指骨、1根左股骨、1块右肱骨骨干、1块左股骨近端和1块 右股骨近端。
——过渡地位的非确定性。
南非的南方古猿(550- 100万年)
——过渡地位的确定性。
两足 食草
人类起源的轨迹可表 述如下:
攀树猿群……正在形 成的人
拉玛古猿……(猩猩 的祖先)
南方古猿——完全形 成的人
完全形 成的人
100-1万 年以前
欧洲的尼安德特人、 克鲁马农人
中国的山顶洞人、兰田人、 元谋人、
军事首领长老议事会人民大会最高统治者常设的议事机构最高的权力机关氏族部落农村公社地域组织血缘为纽带地域为纽带地域划分居民生产资料公有公有与私有并存国有与私有氏族制度军事民主制国家民主平等民主与个人权力暴力国家的产生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人类开始进入阶级社会
世界古代史
史前史分期问题
大致存在这几种分期方式: 地质学分期(代、纪、世);
人类体质形态的发展 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最早的人属、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第一章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
在古代社会,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是影响人类社会发 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一、原始群和血缘家族
• 1.原始群 • 恩格斯推断,攀树的猿群和正在形成中的人是过着群居生 活的,这种群因不存在雄性嫉妒、过着杂乱的性生活,所 以能不断发展壮大。
• 2.班辈婚和血缘家族 • 班辈婚是著名的古人类学家摩尔根根据对落后民族亲属称 谓的研究而推断出来的人类最早的一种婚姻形态。在同一 血族集团中相同辈分的异性互为婚姻,排除了父女、母子 之间的婚姻。
• ③ 金属农器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剩余产品剧增,加深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 为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 所以,金属器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告别原始社会向 文明时代迈进。
第三节 原始人类的婚姻关系和社会组织
•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说:
“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 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 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 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摩尔根: L.H. Lewis Henry Morgan (1818~1881) 美国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史学家。 写有《易洛魁联盟》 《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 《古代社会》等著作。
• 资料:
• 处在对偶婚姻状态下的北美易洛魁人部落只有 “母亲-儿女”、“父亲-儿女”、“舅-甥”、 “姑-侄”的对应称谓,而无“姨”“叔”的概念; • 处在族外群婚状态下的夏威夷人部落,只有更简 单的“父亲-儿女”、“母亲-儿女”的称谓,无 “舅-甥”、“姑-侄”的概念。
托马斯· 赫胥黎(1825—1895年)。英 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 杰出的代表,世人誉为“达尔文斗 士”。主要著作有《人类在自然界 的位置》、《进化论和伦理学》等。 其中《进化论和伦理学》由清末学 者严复译为国内首部西方科学著 作——《天演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3)形式感的应用 (4)表号性的艺术手法
71
本章学习要点:
1、彩陶。 2、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两种主要代表类型,以及这两种文化类型 各自的细分类型。 3、黑陶。 4、黑陶文化的代表类型,及其四个艺术特点。 5、原始陶器成型的三种方法。 6、彩陶图案装饰中常见的5种形式法则。 7、封窑技术。 8、图腾。 9、原始社会在工艺美术创作上给我的几个启示。
石器工具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凝结, 它的出现标
志着工艺美术的诞生。
6
早 期 —— 蓝田人、北京人
旧石器时代 (公元前300万年 至公元前1万年, 使用打制石器) 中 期 —— 丁村人 晚 期 —— 河套人、山顶洞人
原始社会
母系氏族 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1万年 使用 磨制石器 ) 父系氏族
仰韶、马家窑文化—— 彩陶文化 (黄河中上游)
1
注:浏览本课件需安装 “微软雅 黑”字体,以获最佳显示效果。
2
提醒
1、手机调成静音
2、不能吃零食
3、不要喧哗
3
一、概 说
4
1、工艺美术的起源
关于艺术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争议的话题。 模仿说、娱乐说、巫术说、图腾说、潜意识说等。 观念、方法不同导致联想、推测不同。
5
其实,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工艺美术的起源是明确 的。因为,工艺美术是实用造型的艺术,是一些看得见, 摸得着的物质实体,并具有合目的性的特点,所以,工艺 美术是伴随着人类劳动而产生的。
74
68
古玉的发展主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1)孕育期--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2000年) (2)成长期--夏商周(公元前2100-770年)
(3)嬗变期--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21年)
(4)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9年)
(5)繁荣期--隋唐五代宁辽金(公元581-1279年)
Chapter 1 The arts and crafts in primitive society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 Prepared by Tan Wei 2015.
具有典雅庄重的材质美感。
54
此外,龙山黑陶是在制胚时也已采用轮制技术。轮制技术可以 使陶体纤薄别致 。 总体来说龙山黑陶有“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之 誉,为其他文化所罕见。
55
蛋壳黑陶高柄杯
56
高柄杯
57
高柄杯
58
三、玉器工艺
59
史前天然的玉石,因其纹理色彩晶莹,人们便对其进行精
(6)鼎盛期--元、明、清(公元1279-1911年)
69
四、结语
70
原始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其工艺美术具有明显的 天真、稚拙、单纯等特征。这些特征只有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才可 能这样充分的表达出来。这些原始工艺不仅体现了当时最高的技术水 平,也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给后代留下了许多启示:
61
1、红山文化
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郊,后扩大为河北北部、辽 宁西部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 红山文化玉器多为摹仿被神化了的动物形玉器和人物形玉 器等,尤以动物形玉器独具特色。其造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 求神似,大都以熟练的线条和碾磨技艺将动物形象表现得活灵 活现。
62
玉龙
( 红山文化,公元前30世纪 )
彩绘特点:仍为黑色, 内彩比其他类型发达 。
35
内彩人面纹盆(马家窑类型)
36
彩陶钵(马家窑类型)
37
38
舞蹈纹彩陶盆
1973年青海 大通县出土, 盆高14cm、口 径29cm,是当 时彩陶中罕见 的描绘人物形 态的作品。
39
旋纹双耳彩瓶
束腰彩陶罐
漩涡纹尖底瓶
40
最早发现于甘肃定县半山地区。从造 型和装饰上看,半山型是彩陶工艺中最为 精美的。整体风格饱满,富丽、精巧。 器物造型:比较饱满。 装饰纹样:(1)用螺旋纹,彼此勾连。 (2)用葫芦纹作面的分割。以曲线为主 ,流行锯齿纹作解边,纹样构成复杂。 彩绘特点:以黑色为主,兼用红色。
半山型
41
斜方格纹彩陶罐
42
葫芦纹彩陶双耳壶
43
圆圈纹彩陶双耳壶
44
涡状纹罐
45
棋盘纹彩陶双耳罐
46
最早发现于青海民和的马厂塬。从造 型和装饰上看,基本沿袭半山型。
马厂型
器物造型:比较饱满。 装饰纹样:略显粗犷简率,最为流行的纹 饰是神人纹,也有称为蛙纹或谷神纹。 彩绘特点:仍以黑色为主。
(3)在布局上,注意从不同视角来体现装饰的完整效果;
(4)在整体上,图案上以几何纹样为主体。
53
3、龙山文化黑陶
黑陶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龙山文
化”。龙山黑陶在烧制时已成功的利用了窑变技术,就是在
陶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火后产生大量浓烟 ,使陶器渗碳,而成为器表漆黑光亮,质地细腻坚硬的黑陶,
13
关于彩陶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时期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
花纹的陶器。因其胚土中含有 铁 元素,故烧成后呈红色、棕黄色
或褐色。
制作时选用淘洗过的黏土成型,风干后用含铁或锰的矿物颜料 绘制纹样,有些还加一层白色陶衣,然后烧制而成。
14
彩陶文化分布地域很广,在黄河中上游的河南,河北,山西 ,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有仰韶文化,在长江中下游有河姆渡 文化和屈家岭文化。这些不同文化的彩陶工艺,各有其不同的艺 术特色。 近年来考古发掘表明,原始彩陶以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和
按时间先后,马家窑文化经历了马家窑、半山和马厂三处
延续发展的文化类型,时间从距今5000年开始至距今4000年结 束,持续时间达1000年。
34
最早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村,遗址时代为 公元前3000年- 前1900年。
马家窑型
器物造型:新颖优美。 装饰纹样:多用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运用曲 线和直线的组合,产生对比效果。
72
作业思考:
一、名词解释 神人兽面纹、舞蹈纹彩陶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二、论述 1、从图腾说出发,分析“舞蹈纹彩陶盆”及“人面鱼纹彩陶盆” 的神秘意味。 2、论新石器时代陶器的艺术成就。
73
Thanks
Warning :
敬 告 this courseware copyright belongs to Tanwei all : 本 课 件 版 权 归 谭 魏 所 有
河姆渡文化 (长江流域)
龙山文化 —— 黑陶文化 (黄河中下游) 良渚文化 (苏南浙北)
7
旧石器时代
时间:10000年以前 加工方式:打制
8
新石器时代
时间:4000年-10000年 加工方式:磨制
9
2、时代与工艺美术
原始的先民们,靠渔猎采集为生,生活艰难,环境恶劣 ,居无定所,虽然后期出现了一些农业、畜牧业, 但总体来
器物造型:圆底折腹直壁、细颈、直口 尖底等形式 。
半坡型
装饰纹样:以几何纹样为主,常见的有 线纹、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波折 纹、网纹等。动物类纹有人面纹、人面 鱼纹、鱼纹、蛙纹等。 彩绘特点:颜色多用黑彩 纹样构成为二 方连续式,也有单独纹样做散装布置。
17
小结
人面鱼纹盆
18
小结
网船形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此外龙山文化的黑陶也颇具特色。
15
1、仰韶文化彩陶
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被发现,所以也称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彩陶,因其器物造型与装饰纹样,以及时间和地域的
不同,可以分为半坡、庙底沟、西王村、大河村等类型,其中尤以半 坡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最为为突出。
16
发现于西安半坡村而得名,遗址时代 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47
早期蛙纹彩陶壶
48
晚期 神人纹彩陶壶
49
问题1:下列彩陶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马家窑型
马厂型
半山型
50
庙底沟型
庙底沟型
半坡型
51
问题2:为什么原始彩陶中的壶、罐,其装饰纹样
常常集中在器物中部以上,盆的装饰常常在内壁及口唇

52
彩陶的装饰艺术:
(1)彩陶的装饰位置与器皿的使用条件相适应;
(2)根据器皿的不同位置,运用不同的装饰花纹;
说,生产力非常低下。所以,工艺美术的生产有着直接的功
利性和目的性,受自然崇拜和图腾信仰的影响非常大。
10
“图腾”: 在原始社会中,每个氏族往往会采用一种
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并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有这 种图腾演变而来,因而会保护他们,使得他们的生活平安 ,子孙繁衍。 把自然物神圣化,并赋予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这是一种原始的宗教崇拜。
63
玉猪龙(红山文化)
64
2、良渚文化
最早发现于杭州西北区。 良渚文化玉器的装饰形式更为丰富,纹样表现有更强的 艺术性、象征性,适合纹样的运用占主要地位。纹饰多以刻
线和浅浮雕相结合。
65
玉琮:宗教礼器, 其形内圆外方,寓意天地合一, 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66
玉壁
67
“神人兽面纹”: 良渚文化装饰艺术的杰出成就.
19
小结
鱼纹彩陶盆
20
小结
鱼纹彩陶盆
21
小结
彩陶兽面纹壶
22
小结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
花纹最具代表性。
各种鱼纹
23
小结
鱼纹演变(写实到抽象)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