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第一章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PPT课件.
第一阶段(1949—1956年)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确定了 “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原则和方针。
第二阶段(1957—1978年)。在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后,中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 并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
36
1.4.2改革开放与对外经贸体制改革
思考题1:为什么说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 放的巨大推动力。
(五)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背景下,2014年 中国铁矿砂、大豆和原油进口数量分别增长了13.8%、 12.7%和9.5%,进口价格分别下降22.5%、5.9%和5%。 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在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的同时, 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进口成本,节约了外汇支出,提高 了进口效益。全年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降3.3%,而出 口商品价格指数仅下降0.7%,贸易条件连续三年改善。
24
25
26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和经营主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装备制造业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2014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3.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6%。装备制造业依靠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开 拓国际市场,电力、通讯、机车车辆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10%以上。 纺织品、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851亿美元,增长5%。
第四步:开放沿海地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勃 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区。 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 开放区。
第五步:开放内地——开放 内地和边境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浦东新区
内地各省会 特点:沿海地区由点到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以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

1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1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国际方面: 1、政治上,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 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任何国家的发展特别是经济 的发展,绝不能割裂国际间的联系,而只能积极地利 用这种关系为本国的发展服务。


阿里巴巴
福步外贸论坛 126 B2B 外贸之家 中国国际贸易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密植高产“卫星田”,稻谷实际上是从别处移栽 而来,谷穗密密麻麻,据说撑得住小孩。图为小 孩在高产田稻穗上。
一哄而起的集体食堂 ,吃饭不要钱,红火一 时的公社食堂
饥荒袭来时的农村


户籍管理部门的分省区 死亡人口统计显示, 1958到1961年期间各省 非正常死亡人数合计达 到一千八百万(未调整低 报偏向)。 全国共有两大高死亡的 饥荒带:其一是以四川 为中心,从青海、甘肃 到贵州、湖南、广西共 六省区;其二是位处中 原的安徽、河南两省。
1982年12月,确立对外开放 政策为基本国策
邓小平出访日美后的的认识:
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 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 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 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 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通过对外开放, 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写入了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
宋朝——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有50多 个国家;成立对外贸易专门机构 “市舶司”。 元朝——中国版图跨越欧亚两大洲,海运 贸易空前繁荣,制定《市舶抽分则例》 22条,对外贸易管理比以前更有效。陆 路贸易复兴。

中国的历史经济和贸易发展

中国的历史经济和贸易发展

中国的历史经济和贸易发展中国是一个悠久的历史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经济和贸易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贸易大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的历史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成就。

一、古代中国的贸易发展古代中国的贸易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丝绸之路时期。

自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汉朝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贸易通道,连接了东方和西方的贸易网络。

这条道路促进了中国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文化交流。

在丝绸之路的带动下,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贸易品。

除了丝绸之路,中国的海上贸易也十分繁荣。

唐宋时期,中国的航海技术和造船工艺达到了新的高度。

从南海到东海,中国的商船在亚洲海域交织成密集的贸易网络。

中国的陶瓷、香料、金银等商品通过海上贸易广泛输出到世界各地,也将外来的商品带回中国。

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在明清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变革,为后来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明朝时,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仍然是世界市场的主导。

同时,明朝也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加强海外贸易管制,控制了大部分的海外贸易。

清朝时期,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导致中国在经济上相对孤立。

然而,清朝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商品交流。

此外,清朝还建立了庞大的手工业和纺织业,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

三、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崛起近现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改革,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经济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大力投资于工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1978年,中国开启了深化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新阶段。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放宽了对外贸易的限制,吸引了外国投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解中国是一个以出口驱动的经济体,对外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政策和运作机制的理论系统性讲解。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活动。

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主要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

出口是指中国将商品和服务卖给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是指中国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中国对外贸易的范围广泛,包括农产品、工业品、服务等各个领域。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对外贸易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在古代,中国的丝绸、陶瓷和茶叶等产品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世界各地。

然而,在20世纪初期,由于中国的国内政治动荡和外部侵略,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干扰。

开放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1978年,中国宣布实行开放政策,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中国开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出口和进口贸易逐渐增加。

此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了重要的全球贸易参与者,对外贸易规模逐年增长。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三、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首先,对外贸易使中国能够利用自身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通过对外贸易,中国能够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其次,对外贸易可以为中国带来外汇收入。

出口贸易可以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保障。

同时,外汇收入还可以用于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中国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再次,对外贸易可以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中国能够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自身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最后,对外贸易可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历史演变:1.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公元前1300年-公元1400年)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起点。

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主要交换的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和香料等。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通过扩大贸易活动来获取资源和财富。

2.明代海禁政策(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时期,因为经济和政治原因,中国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私人海上贸易。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亚洲和欧洲国家的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并且限制外国宗教的传播。

海禁政策的实施导致国内贸易的发展,但也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增长。

3.清代垄断贸易(1644年-1842年)清朝时期,中国实行了由国家垄断的对外贸易政策。

清朝设立了“广州会馆”和“澳门审理署”,对所有与中国贸易的船只进行审查和管理。

此外,清政府还实施了与英国、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单一贸易政策,即“广东系统”。

这一政策限制了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的活动,只允许他们在广东进行贸易。

4.鸦片战争及之后的开放政策(1842年-1949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到列强侵略,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

中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控制。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设立贸易公司,减少对外贸易的关税和壁垒,并且积极引进外国的科技和资本。

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着重于吸引西方国家的投资和技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5.新中国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贸易政策主要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然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同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渐由政府的计划和控制向市场的自由化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海外交通与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国海外交通与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国海外交通与贸易的历史演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海外交通与贸易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的海外交通与贸易的历史演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探讨中国海外交通与贸易的历史演变。

1.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海上贸易的国家之一。

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就开始通过陆路和海路与中亚、东南亚以及印度进行贸易往来。

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这种贸易形式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合作。

2. 明朝海禁政策与海外贸易衰退明朝时期,由于农业生产的提升以及外族的入侵,中国开始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

禁止中国民众私人海上贸易活动,这导致了中国的海外贸易衰退。

然而,中国与外国依旧保持着政治和外交的联系。

明代朝鲜通商、朝贡体系的建立,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的贸易往来仍然存在。

3. 清朝对外贸易的开放与影响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逐渐开放。

清政府积极推行通商政策,先后设立了广州、厦门、宁波等沿海城市的通商口岸。

西方国家如英国、法国和美国纷纷来华通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中国的商品如丝绸、茶叶等走向世界,西方的商品如麦克笔、马蹄铁等也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近代海外贸易的苦难与变迁19世纪后半叶,中国经历了战乱和列强侵略的时期。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外贸易受到严重限制。

然而,中国海外贸易并没有中断,虽然范围缩小但仍然存在。

日本、俄罗斯、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并发展起来。

5. 当代中国的海外贸易发展与带来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海外贸易发展迅猛。

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促进了对外开放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贸易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于帝国主义在 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
(三)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新中国成立,我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 在华的一切特权,实行了对外贸易统制,从 没收外贸中的官僚资本、建立国营对外贸易 企业以及改造私营进出口业务三个方面着手, 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体制。但其经 历了面对国际封锁和国内政治运动的艰难时 期。
同时,北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 政策措施,确立了“利用外资,振兴实业”的经 济方针,并增开商埠,以开放促发展;鼓励进口 替代,发展出口贸易,积极争取关税自主,积极 争取收回租界、废除领事裁判权,提高了中国对 外经贸活动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方 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力,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开 拓了一定空间。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海上丝 绸之路的兴起
(二)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元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 的繁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1.唐代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
时期,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对外贸易成为中 外科技交流的媒介和桥梁。中国的纸及造纸 术,唐代发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术在域外更 广泛地传播。同时域外的物质文明如香菇等 农作物新品种也循陆海两路流入中国。
对外贸易额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持续的较快增
长,并基本上保持了进出口平衡,进出口总额从 1950年的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 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 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92%,两年内几乎增长了 近一倍,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比重 由1950年的0.91%上升到1957年的1.85%。新中 国取得了反封锁反禁运斗争的重大胜利,为恢复 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工农业生产力,活跃城乡 物资交流,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条与世界互通有无的大国,对外贸易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史,涵盖了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包括明清时期的“海禁”、清朝时期的“通商口岸”、民国时期的“种票调节”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自由贸易。

“海禁”时期(1368-1842年)明清时期,中国实行了对海外贸易的“海禁”政策。

自明代初年开始,中国明文规定中国商人禁止通过海路进行贸易,并设立了“海禁”制度。

这个制度对货物以及商人的进出口全面禁止。

即使有些私人出海,还是会受到海盗的威胁,难以成功运输物品。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重大的限制,尤其是清朝后期,中国经济开始走向衰落。

“通商口岸”时期(1842-1911年)随着英国的侵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不得不向英国开放贸易口岸。

这样,在中国的一些港口城市,英国人开始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开展其商业活动。

即使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国家也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使中国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对外贸易,这种制度开始生成“通商口岸”和“租界”的形式,例如天津、上海、南京和汉口等城市,这些城市在这个时期都建立了自己的对外贸易口岸。

虽然比起其他国家,中国的贸易是有限的,但是还是开展了一定的贸易业务。

“种票调节”时期(1911-1949年)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了非常混乱和动荡的时期。

民国时期,由于种种复杂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环境的限制,贸易政策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1917年,清朝末期《税则》禁止了对货币的发行和稳定性的维护,使得货币不稳定、价格波动和通货膨胀现象愈演愈烈。

1929年,国民政府开始开展一项名为“种票调节”的政策,以稳定货币价格和促进贸易。

该政策是根据外汇调配和国内外贸易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种新的货币体系,以便于在外国和内地之间进行贸易。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贸易开始在国内取得了更加稳定的市场,并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方式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对外贸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国家的产生(社会条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物质条件)概念: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对外贸易法》第二条第二款作了这样的定义:本法所指的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规模通常用一定时期一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来表示。

两个明显特征:1、对外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率。

2、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显著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发展演变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1.迅速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贸易关系,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大量进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如钢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橡胶、机床、拖拉机、化肥、农药、车辆、船舶、飞机、石油以及稳定市场等的棉花化纤、砂糖、纸张、手表等物资。

3.出口大豆、桐油、茶叶、猪鬃、肠衣、蛋品、厂丝、钨砂、水银和绸缎等。

4.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 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49.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由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对外贸易围绕着该任务扩大内外物资交流,积极增加出口,换回我国生产和建设所需要的机器、工业器材、原料以及其他物资。

进口了前苏联的56个大型项目和东欧的68个项目。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商代中期,中国开始了与西北邻国的贸易,主要出口石器和青铜器,进口了西北亚地区的珍宝和贵金属。

随着周朝的崩溃和分裂,对外贸易的地理范围进一步扩大,产生了众多的商贸城市,如郑州、洛阳等。

当时的对外贸易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通过丝绸之路连接了中亚和欧洲等地。

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汉朝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形成了著名的南海海上丝绸之路。

汉朝的丝绸制造技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产品,大量的丝绸出口到东南亚、印度和罗马帝国等地。

此外,中国还进口了象牙、香料、金银等商品。

隋唐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和繁荣。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以海上贸易为主,形成了广泛的海上贸易网络。

唐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与东南亚、印度等地进行贸易,还向日本、朝鲜等地输出商品。

唐朝的丝绸出口不断增加,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此外,中国还向海外输出了茶叶、铁器、漆器等商品,进口了大量的珍宝、贵金属和香料。

宋朝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朝建立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

宋朝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广州等沿海城市进行,出口了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进口了香料、贝壳、玛瑙等商品。

宋朝的对外贸易水平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贸易网络之一明朝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朝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成就。

明朝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明州(今天的宁波)等沿海城市进行,出口了丝绸、瓷器、茶叶、纺织品等商品,进口了大量的药材、香料、玻璃器皿等商品。

此外,明朝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外贸易政策,保护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起初的西北地区开始,逐渐扩大到中亚、欧洲、东南亚等地。

贸易方式也从陆上贸易逐渐转向海上贸易。

商品结构方面,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色的商品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导产品。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经济效应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经济效应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经济效应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不仅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带来的经济效应。

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1. 开放初期的政策调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

1980年代,中国大规模开展对外贸易并采取出口退税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过于依赖出口导向,国内市场保护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2. 均衡发展的政策转向200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力求实现内外市场的均衡发展。

此时,中国加强了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合作,推行开放政策,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同时,政府鼓励发展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3. 回归自由化的政策重心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再次回归到自由化。

政府进一步降低了外资准入门槛,优化了投资环境,大力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贸易合作,如“一带一路”倡议等,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1. 扩大市场准入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使得外国企业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扩大了市场准入,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2. 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通过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中国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升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这对国内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

3. 推动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贸易合作,推动相关协定的签署和贸易自由化进程。

例如,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等,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经贸合作,推动了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贸易自由化。

中华民族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华民族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华民族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外贸水平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种种曲折和波折,呈现出一幅缤纷多彩的历程。

一、远古时期的对外贸易在青铜时代,中华民族的生产能力和冶金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向周边地区的贸易也逐渐出现。

商代时期,商人阶层逐渐兴盛,贸易规模也有所扩大,商代的纹饰、陶瓷等成为古代外交礼仪和贸易交流中的馈赠品。

西周时期,与伊朗、印度等地的贸易日益繁荣,铜、铁的贸易量大增。

春秋时期,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呈现出多样性,如与韩国的马铜交换、与齐国的芦竹贸易等。

二、贸易往来在封建社会的变化自秦汉时期起,中国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国家重新统一,商业活动和贸易交流也逐渐恢复和发展。

汉代以后,丝绸之路的贸易开始兴旺,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逐渐加深,丝绸、茶叶、瓷器等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达到顶峰,对外贸易带动了内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宋代虽然对外贸易出现了萎缩,但是与海外的贸易关系逐渐加深,崖山海战之后,海外贸易得到改善。

三、近代贸易往来的逐渐开放清朝时期,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广州、福州、上海等沿海口岸城市。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只得开放口岸和扩大对外贸易。

维新变法也试图通过改革来掌握对外贸易的话语权。

1911年辛亥革命后,新中国外部贸易逐渐开放,东北的大量资源满足了对外贸易的需求,五四运动后,对外贸易水平显著提高。

四、改革开放以后的对外贸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政府强调对外贸易开放,并大力推进经济市场化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外贸易逐步进入了市场化阶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1世纪以来,中国外贸市场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五、现今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目前,中国外贸逐渐转型升级,经济结构实现了由资本密集型向创新密集型发展的转变。

2_第1章1节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

2_第1章1节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

第2次课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第一节中国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1、秦汉时期秦:统一的中国西汉:“丝绸之路”开通2、唐宋时期唐:中国是世界上经济、贸易最强大的国家,分别占世界经济、贸易总量的50%、60%以上。

宋:海上贸易迅速发展,超过陆路贸易。

阳江“南海一号”3、明清时期明:郑和七下西洋,中国成为当时最大的海上贸易强国清:闭关锁国、消极通商4、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1)贸易体制——国家垄断对外贸易(2)贸易方式——以“朝贡”贸易为主(3)出口产品——丝织品、陶瓷(4)自然经济制约了外贸发展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一)旧中国对外贸易的性质——半殖民地在1842-1949年期间,整个旧中国对外贸易的性质是半殖民地性质;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沦陷区的对外贸易是殖民地性质,国统区的对外贸易是半殖民地性质。

(二)旧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1、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帝国主义列强于1843年取得了协定关税特权。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关税税则的制定必须与英国协商,但同时并未对英国关税制度提出同样的约束,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海关税则》中,英方强迫中国接受中国绝大多数商品的进出口税率定在5%,为欧美各国税率的十分之一至数十分之一,而英国对华茶叶征收的进口税率高达200%-350%,该税则标志中国关税制定权的丧失。

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

同年的中法《黄埔条约》也规定中国“如改变税则,应与法兰西会通议允后,方可酌改”。

这标志中国关税修改权的丧失。

”1845年起又侵占了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

外籍税务司制度。

由英国人任中国海关外籍总税务司,外籍总税务司有极大的权力,从海关行政、人事任免、业务管理皆唯总税务司之命是从。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演变讲课稿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演变讲课稿
• (1)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等五口为通商口岸;(2)割让香港于 英国;(3)中国进出口关税税率由中英两 国协商制定;(4)取消“公行”制度,允 许外商直接与中国商人贸易。
• 条约贸易——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的贸易 制度
买办制度在这时候形成。。。
• “买办”原意:明朝为宫廷采购物品的商人, 清朝扩大到官僚家族的采购员。(皇室家 族的后勤集团)
四、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1949-至今)
• (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1949-1978) • (二)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发展(1979-
至今)
(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 (1949-1977)
1. 高度集中、国家垄断经营的外贸经营。 2. 对外贸易总体规模不大,增长较快 a. 国民经济恢复与“一五”计划阶段(1950-
•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及其相关事 物均必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 行,不得直接与中国其他商人进行贸易。
二、鸦片战争以后的外贸体系
• 背景 1. 中英贸易数额大,中英贸易呈顺差 2. 英向中国运销鸦片 3. 虎门硝烟 4. 鸦片战争 5. 南京条约 • 朝贡制度转变为条约制度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 18世纪后期: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 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外 企高级主管和地区总代理)
• 买办与洋行之间既是雇佣关系也是商业代 理关系。
三、民国时期的外贸体系(19261948年)
• 关税自主协定 • 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支配地位
• 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本控制、垄断中国 对外贸易。
专题: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
1. 对外贸易高速发展
1978-2007年,对外贸易增 长104倍,成为世界第三大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古代中国
经过长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手工业和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国家,向周边国家及中亚、东欧、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输出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

20世纪初期,中国因受到列强的侵略和掠夺,经济几乎崩溃。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通过国际贸易积极开拓国
际市场,如1950年代签订的中苏友好合作条约、60年代的对外贸易“群众路线”、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开放政策等,中方逐步加强与世界
各国的经贸关系,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进口和出口贸易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加入WTO,逐步开放市场,吸引了大量
外资和技术,促进了国内外经济合作。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外
贸额已经从206亿美元增长到了4.62万亿美元,出口产品也从传统的
农产品、手工业品扩展到了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成为全球贸
易的重要角色。

未来,中国将持续走向全球化,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世
界各国的经贸合作,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化进程,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对外贸易课件(全套)课件PPT

中国对外贸易课件(全套)课件PPT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
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
欧盟 3560
14.4
2112
美国 3245
14.5
1222
中国香港 2680
22.8
155
东盟 1701
23.1
1928
日本 1483
22.5
1946
韩国 829
20.6
1627
印度 505
23.5
234
俄罗斯 389
31.4
403
中国台湾 351
18.3

(2)资源、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 品所占比重变化
(三)进出口市场不断拓展
198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市场多元化” 战略,全方位发展对外贸易并将其作为 国家战略予以实施。
(四)对外贸易方式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前,只有一般的商品贸易。
改革开放以后,采用了来料加工、来方式.
宋朝 海上贸易图
元朝对外贸易图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第二节 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建立和发展
一、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建立 (一)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其对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控制 (二)没收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 (三)对私营进出口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四)建立社会主义对外贸易
二、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的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以前 )
GDP ( 百 万 美元)
7 0 ,0 1 1 ,6 8 0 1 7 ,9 6 0 ,2 0 6 1 5 ,0 6 4 ,8 1 6
6 ,9 8 8 ,4 7 0
5 ,8 5 5 ,3 8 3 3 ,6 2 8 ,6 2 3 2 ,8 0 8 ,2 6 5 2 ,5 1 7 ,9 2 7 2 ,4 8 0 ,9 7 8 2 ,2 4 5 ,7 0 6 1 ,8 8 4 ,9 0 3 1 ,8 4 3 ,3 8 2 1 ,7 5 8 ,6 8 0 1 ,5 3 6 ,4 7 9 1 ,5 0 7 ,4 0 2 1 ,1 8 5 ,2 1 5 1 ,1 6 3 ,8 4 7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第一章、前言近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受到了全球关注。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其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不仅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从改革开放前夕的背景和历程入手,介绍中国对外开放的初期发展和取得的成果。

其次,重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政策和措施,如特区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以及中国对外开放所迎来的挑战和机遇。

最后,展望未来,分析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下的发展趋势,研究中国应该如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和国内需求的变化,并探讨中国对外开放的未来方向。

第二章、改革开放前夕的背景和历程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二是国际上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正在兴起,中国需要顺应形势,进行自身的改革和开放。

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1979年,中国开始实施特区政策,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外国技术引进。

此时,中国开始积极参加国际贸易,加速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1986年,中国出台了加强对外贸易战略的文件,提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

1992年,中国召开了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重要政策。

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和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

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主要集中在经济特区建设和引进外资、技术投入方面。

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积极推进与亚太地区国家的自贸区建设。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早在古代,中国就与世界各地展开了贸易活动。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贸易、近代贸易、改革开放以及现代贸易等方面,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

一、古代贸易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经济实力之一。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与东亚、西亚甚至地中海地区的商人进行了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陆绢、瓷器等商品成为了世界的珍宝。

同时,中国也从外部世界引进了许多珍贵的商品和文化,丰富了中国的国内经济和文化。

二、近代贸易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殖民侵略和封闭政策的痛苦历史。

19世纪中叶以后,外国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了严重限制。

西方列强强行向中国输出廉价商品,而对中国的商品进行限制和征税,导致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经济落后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对外贸易的新篇章。

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积极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与更多国家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升国际地位。

四、现代贸易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和进口国之一,贸易总额居全球前列。

中国积极拓展贸易伙伴,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和国家保持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制造业、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扰。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等问题时有发生,对中国的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立场,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和自由化进程,积极推动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和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早在古代就有着较为发达的外贸活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国际贸易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连接了中国、中亚、中东和欧洲等地。

这一时期的中国国际贸易以丝绸和其他奢侈品的出口为主,同时也有少量的进口商品。

此时期的贸易以随机性为主,没有明确的贸易规则和机构。

经过长期的封闭状态和社会动荡,中国在19世纪中叶重新开放贸易。

这一时期的贸易以外商投资和殖民地开发为主。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市场,大量商品和资本涌入中国。

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城市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节点。

中国的国际贸易在这一时期十分不平衡,以进口商品为主,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材料和农产品。

此时期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外资主导,市场不自由、制度不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采取了封闭的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际贸易才开始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与国际经济接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与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大大促进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

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农产品和轻工业品为主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向了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出口,进口则主要是机械设备、原材料和能源产品。

此时期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多元化、开放度高、贸易规模大。

然而,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中国国际贸易仍然受制于外部市场需求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贸易受阻于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政策。

另一方面,中国国际贸易存在结构性问题,出口仍然以加工贸易为主,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较低,对外贸易的依赖性较高,进口仍然以资源和能源产品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高度集中、国家垄断经营的外贸经营。 2. 对外贸易总体规模不大,增长较快 a. 国民经济恢复与“一五”计划阶段(19501957) b. “大跃进”及国民经济调整阶段(19581965年) c.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6年)
(二)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发展 (1978-至今)
1. 1978-1991年探索开放阶段 2.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入扩大开放阶 段 3.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全面开放阶段
年Hale Waihona Puke 增长24.2 7.2 29.8 66.0
贸易发展背后的问题。。。。
• • • • • • •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失衡。 贸易条件指数呈逆向发展。 资源性产品在进口中的比重急剧上升。 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居不下 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对外贸易争端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冲击
思考题
1. 什么是朝贡贸易制度? 2. 什么是公行制度? 3.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海关制度初步设立
• 设立粤海、浙海、闽海和江海四个海关。
历史上 海关的 始称
行商制度
• 清政府垄断、统制对外贸易的工具。 • 行商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 物,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保证交纳外 商进出口船钞和货物税,代理政府管束外 国商人的行动,传达政府对外商的政令, 办理政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事宜。 • 广州洋货行(十三行)
民国时期的外贸体系 (1926-1948年)
中国对外贸 易发展历史 演变
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1949-至今)
一、前清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
• • • • • • 对外贸易分为陆路贸易和海路贸易。 只开放广州一个口岸(乾隆年间)。 朝贡贸易制度。 海关制度初步设立。 行商制度 公行制度
朝贡贸易制度
• 始于宋朝。 • 什么是朝贡制度? 中国之外的国家派使团将贡品献给中国的 皇帝,皇帝赏赐相应礼物用于补贴使团开 支,同时给予进贡国使团进行贸易的机会。
4.贸易市场结构呈多元化格局
2006年大陆与10大贸易伙伴贸易额一览
5. 贸易主体深刻变化 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逐步成为我国对 外贸易的主力军。
企业性质 2001年 2004年 2001-2004年
出口额 所占比重 出口额 所占比重
总值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其他企业 2661.5 1132.3 1332.4 196.9 100 42.5 50.1 7.4 5933.7 1535.9 3386.1 1011.7 100 25.9 57.1 17.1
三、民国时期的外贸体系(19261948年)
• 关税自主协定 • 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支配地位 • 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本控制、垄断中国 对外贸易。
四、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1949-至今)
• (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1949-1978) • (二)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发展(1979至今)
(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 (1949-1977)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 (1)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等五口为通商口岸;(2)割让香港于 英国;(3)中国进出口关税税率由中英两 国协商制定;(4)取消“公行”制度,允 许外商直接与中国商人贸易。
• 条约贸易——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的贸易 制度
买办制度在这时候形成。。。
• “买办”原意:明朝为宫廷采购物品的商人, 清朝扩大到官僚家族的采购员。(皇室家 族的后勤集团) • 18世纪后期: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 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外 企高级主管和地区总代理) • 买办与洋行之间既是雇佣关系也是商业代 理关系。
公行制度
• 所谓公行,为了避免行商之间的内部竞争, 加强对对外贸易的垄断,由行商联合起来, 制定行规13条而设立的行会组织(总商 会)。 •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及其相关事 物均必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 行,不得直接与中国其他商人进行贸易。
二、鸦片战争以后的外贸体系
• 1. 2. 3. 4. 5. • 背景 中英贸易数额大,中英贸易呈顺差 英向中国运销鸦片 虎门硝烟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朝贡制度转变为条约制度
专题: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
1. 对外贸易高速发展
1978-2007年,对外贸易增 长104倍,成为世界第三大 贸易公司
2. 外贸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就业扩大
1980-2007年,我 国 经济的对外贸易 依存度从10%上升 到67%。
3. 出口商品结构显著改善
•以初级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 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占 53.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 46.5% ;2007年,初级产品 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进一 步转变为5.1%和94.9%,工 业制成品占据了我国出口商 品的绝对主导地位。
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 重1994年为26.4%, 2007年则达到57.6%。高 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 比重,2000年为14.9%, 2007年进一步提高到 28.6%。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 演变
本章要点
• 了解前清时期的贸易体制(朝贡制度、海 关制度、行商制度和公行制度) • 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的外贸体制 • 了解民国时期的外贸体系 • 掌握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提 问: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 十分悠久,你知道有 哪些呢???请举例
前清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 鸦片战争以后的外贸体系 (1840-192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