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关键期?
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1)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3)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一)认知发展机制。图式: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平衡: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仅限于感知运动,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
2) 前运算阶段(2-7岁):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
4.什么是自我意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答: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方面的内容。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5.认知方式的差异有哪些?
答: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一般认为认知方式差异有以下4种:
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威特金)2.冲动型与沉思型(杰罗姆·凯根)
3.辐合型与发散型 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斯腾博格、心理自我管理理论)
6.简述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以下8种:
1) 语言智能2) 数理逻辑智能3) 空间智能4) 身体运动智能5) 音乐智能6) 人际交往智能7) 内省智能8) 自然观察者智能
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
四.论述题: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认知发展不仅制约着学习内容的深浅,还制约着学习方法的选择。1.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只要教学方法和内容恰当,系统的学校教学就能够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3)教学对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三、简答题.简述意义学习的实质。1答: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或有逻辑基础的;实质性的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是在理解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2.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主观条件:(1 )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2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3 )要合理的使用“先行组织者”)要遵循“渐进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2在教学中的应用:(13.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概括程度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答: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使新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并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效率。四、论述题 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答:第一、学习观。 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动作表征、映象表征、符号表征(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第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2 )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3第三、教育意义。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基本结构,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强调学生的内部动机,进行自觉探索、学习。.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应用5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为:(一)知识观:①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②知识并不能概括世界的法则;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个体之外。③
(二)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三)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教学上的应用:
(一)支架式教学:认为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首先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指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
(三)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三、简答题
1.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动机的分类。
)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1.
2)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个人为了保持他人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