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湍流边界层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湍流边界层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湍流边界层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和性质的学科,湍流边界层则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论述。
一、湍流边界层的定义湍流边界层是指在流体中,当流动达到一定速度时,边界层内会出现湍流现象。
边界层是指流体靠近固体边界时速度逐渐减小,同时摩擦力逐渐增大的区域。
湍流边界层的形成使得流体流动变得非常复杂,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二、湍流边界层的特征1. 非线性:湍流边界层的速度和摩擦力分布呈现出非线性分布,即速度和摩擦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发生剧烈变化。
2. 随机性:湍流边界层的湍流运动是随机的,速度和摩擦力的变化具有不可预见性。
3. 涡旋结构:湍流边界层中存在大量的涡旋结构,这些涡旋会不停地生成、移动和消失,对流体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湍流边界层的数学模型为了研究湍流边界层的运动规律,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学模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ANS)方程。
RANS方程是一组描述湍流边界层中平均速度和摩擦力变化的偏微分方程,通过求解这组方程可以得到湍流边界层的平均流动特性。
四、湍流边界层的应用湍流边界层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飞机设计中,研究湍流边界层可以帮助减小气动阻力,提高飞行效率。
在水利工程中,研究湍流边界层可以帮助提高水泵效率和减少流体阻力。
在能源领域,湍流边界层的研究可以改善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设计,提高电能转化效率。
五、湍流边界层的挑战和前景湍流边界层的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湍流边界层的数学模型仍然不够精确,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描述湍流边界层的理论。
此外,湍流边界层的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支持。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湍流边界层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各个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六、结论湍流边界层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非线性、随机性和涡旋结构等特征。
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可以揭示湍流边界层的运动规律。
平板边界层实验指导1213
平板边界层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1)测量平板边界层流速剖面,加深对边界层概念的认识;了解层流和湍流边界层的差异。
2)掌握热线风速仪和皮托管测速技术。
二.实验原理U 大Re 数绕平板流动,在平板边界附近有一个薄层,流速从平板处的零值,经过该层迅速增大到接近来流速度U ,此薄层被称为边界层。
通常定义0.99u =处到平板的距离为边界层厚度。
在平板的前段,边界层内流动呈层流状态,即层流边界层。
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1,原点在平板前端,x 轴沿来流方向,轴垂直平板。
定义局地雷诺数y Re x Uxν=,ν为流体的运动学粘性系数。
从平板前端向后,在某个x 位置以后,Re x 足够大,边界层内流动变得不稳定;继续向后,当Re x 超过临界值Re xc 后,边界层内流动发展为湍流。
Re xc 被称为转捩雷诺数,其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来流湍流度、平板粗糙度和其他扰动等。
对光滑平板边界层的观测研究表明,在低湍流度风洞中(湍流度低于1%),Re xc 可达;对于较大的来流湍流度,Re 610xc 也可以低至几千甚至几百。
在层流边界层中,粘性力与惯性力同量级。
除平板前端外(Re 100x <),层流边界层流速剖面满足Blasius 解,即()u Uf η′=,f满足200,0,1f ff f f f ηη′′′′′+=⎧⎪′===⎨⎪′=∞=⎩--------------------(1)其中η=该速度剖面如图2所示。
相应地,层流边界层厚度c δ≈从固壁向外,湍流边界层可分为粘性底层、过渡区和湍流核心区。
在粘性底层内,分子粘性应力远大于湍应力,流速呈线性分布。
在湍流核心区,情况正好相反,分子粘性可略,流速呈对数分布。
设u u u +∗=,yu y ν∗+=,其中u为脉动平均流速,u ∗=为摩擦风速,wτ为壁面上的切应力,ρ为流体密度。
在粘性底层u y +=+,-------(2-1) 在湍流核心区1ln u y κ++=C +,-------(2-2)常数和由实验确定。
平板层流边界层内速度分布规律
在流体力学中,平板层流边界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流体在平板表面附近的流动情况。
在平板层流边界层内,流体的速度分布呈现一种特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可以用数学公式来描述。
根据实验和理论分析,我们发现平板层流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呈现线性分布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边界层内,流体的速度随着离开平板表面的距离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这种线性分布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u = u0 + βx,其中u是x位置处的速度,u0是平板表面处的速度,β是速度梯度,x是距离平板表面的距离。
这个公式非常简单,但它却准确地描述了平板层流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的基本规律。
这个规律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了解到流体的速度是如何随着离开平板表面的距离而变化的,这对于理解流体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平板层流边界层的形成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流体本身的性质、平板表面的粗糙度以及流体的流动条件等。
不同的流体和流动条件下,平板层流边界层的形成机制和速度分布规律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平板层流边界层的速度分布进行测量和计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流体流动。
总之,平板层流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的线性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流体动力学概念,它对于理解流体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流体动力学的本质,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更加
坚实的基础。
可压缩平板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的直接数值模拟
・3 ・
可 压 缩 平 板 湍 流 边 界层 拟序 结构 的直 接 数 值 模 拟
A Di r e c t N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a Co mp r e s s i b l e Fl a t - Pl a t e Tu r b u l e n t Bo u n d a r y La y e r Co h e r e n t S t r u c t u r e s
着上抛和 下扫现 象, 这是壁湍能生成和耗散 的关键 。
Ab s t r a c t :A D i r e c t n u me i r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a s p a t i a l l y e v o l v i n g c o mp r e s s i b l e f l a t — p l a t e t u r b u l e n t b o u n d a r y l a y e r wi t h i n c o mi n g Ma c h
n u mb e r( M∞) o f 2 . 2 5 w a s p e f r o r m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h e c o h e r e n t s t r u c t u r e f o r mi n g p r o c e s s i s s t u d i e d . T h e l o w - s p e e d s t i r p a p p e a r i n g i n t h e
e n e r g y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d i s s i p a t i o n .
工程流体力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工程流体力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随流动雷诺数增大,管流壁面粘性底层的厚度也愈大。
参考答案:错误2.对于音速.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流体中的声速是状态参数的函数3.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厚度与距前缘的距离x成正比,与雷诺数Re成反比。
参考答案:错误4.边界层的外边界不是流线,流体可以通过边界层外边界流入流出边界层。
参考答案:正确5.当水流的实际雷诺数小于流态判别数时,水流为湍流。
参考答案:错误6.一输油管和输水管在当直径、长度、壁面粗糙度均相等时,则沿程水头损失必相等。
参考答案:正确7.在圆管流中,层流的断面流速分布符合:参考答案:抛物线规律8.在湍流粗糙管中:参考答案: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平方成正比9.圆管流动过流断面上的切应力分布为:参考答案:管轴处是零,且与半径成正比10.既然是一个量,就必定有量纲。
参考答案:错误11.同时满足雷诺准则和弗劳德准则一般是不可能的参考答案:正确12.激波是超声速气流的基本现象之一,它是一种的过程:参考答案:压强上升,密度上升,流速下降13.在平板混合边界层中,层流边界层转捩点位置离前缘越远,摩擦阻力系数就越小。
参考答案:正确14.平板层流边界层厚度____与雷诺数Re的____成反比。
雷诺数愈大,边界层厚度越薄。
参考答案:平方根15.输水管道模型试验,长度比例尺为8,模型管道的流量应为原型管道流量的:参考答案:1/816.定常流时,流线随的形状不随时间变化,流线不一定与迹线相重合。
参考答案:错误17.用U 形水银测压计测A点压强,h1=500mm,h2=300mm,A点的压强是:【图片】参考答案:63700N/m218.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中,等压面是水平面的条件是参考答案:同一种液体,相互连通19.在下列各组流体中,属于牛顿流体的为()。
参考答案:水、空气、汽油20.如果原型流动中粘滞力占主要作用,则流动相似考虑雷诺相似。
平板壁面上流体边界层求解的数学模型
青海大学综合型设计实验文献综述平板壁面上流体边界层求解的数学模型姓名:王晓明学号: 0821105128院系: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081指导教师:李晓昆老师摘要: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流体,如水、空气,它们的粘性力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力,如内力、重力和压力,都是相对较小的,看起来似乎是可以被忽略的。
然而在1744年的时候,d' Alembert发现,如果我们考虑流体时把粘性完全忽略,那么理论上得到的结果和实验中的结果会相差非常大。
在1904年的第三届世界数学家大会上,Prantle.L提出了边界层的概念,也为我们解决边界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方法。
关键词:边界层形成重要性理论依据边界层发展边界层(boundary layer)是高雷诺数绕流中紧贴物面的粘性力不可忽略的流动薄层,又称流动边界层、附面层。
这个概念由近代流体力学的奠基人,德国人Ludw ig Prandtl于(普朗特)1904年首先提出。
从那时起,边界层研究就成为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领域。
在边界层内,紧贴物面的流体由于分子引力的作用,完全粘附于物面上,与物体的相对速度为零。
一、边界层的形成流体在大雷诺数下作绕流流动时,在离固体壁面较远处,粘性力比惯性力小得多,可以忽略;但在固体壁面附近的薄层中,粘性力的影响则不能忽略,沿壁面法线方向存在相当大的速度梯度,这一薄层叫做边界层。
流体的雷诺数越大,边界层越薄。
从边界层内的流动过渡到外部流动是渐变的,所以边界层的厚度δ通常定义为从物面到约等于99%的外部流动速度处的垂直距离,它随着离物体前缘的距离增加而增大。
根据雷诺数的大小,边界层内的流动有层流与湍流两种形态。
一般上游为层流边界层,下游从某处以后转变为湍流,且边界层急剧增厚。
层流和湍流之间有一过渡区。
当所绕流的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或高速气流掠过物体时,在邻近物面的薄层区域有很大的温度梯度,这一薄层称为热边界层。
二、边界层理论物体在雷诺数很大的流体中以较高的速度相对运动时,沿物体表面的法线方向,得到如图(1)所示的速度分布曲线。
外掠平板湍流边界层对流传热特性解析预测方法
外掠平板湍流边界层对流传热特性解析预测方法引言:外掠平板湍流边界层对流传热特性研究对于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流传热特性的准确解析预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外掠平板的结构,提高其传热性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外掠平板湍流边界层对流传热特性解析预测方法。
一、湍流模型湍流模型是研究湍流边界层对流传热特性的重要工具,常见的湍流模型包括RANS(雷诺平均应力方程)、LES(大涡模拟)和DNS(直接数值模拟)等。
RANS是最常用的湍流模型,其基本假设是湍流边界层与速度/温度脉动之间存在统计相关性,适用于大多数工程问题。
LES则更加适用于高雷诺数湍流边界层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捕捉湍流结构和湍流能量传输过程。
DNS则是最精确的湍流模型,通过数值方法直接求解湍流方程,能够提供最准确的湍流边界层对流传热特性。
二、湍流边界层模型湍流边界层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描述边界层中湍流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常见的湍流边界层模型包括Prandtl-Kármán模型和Cebeci-Smith模型等。
Prandtl-Kármán模型是最古老的湍流边界层模型,它假设边界层中的湍流速度分布服从对数规律,适用于平板流动的湍流边界层研究。
Cebeci-Smith模型是基于湍流边界层的涡旋结构提出的模型,适用于三维流动的湍流边界层研究。
三、流动数值模拟方法流动数值模拟方法是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和数值计算技术,通过求解流动方程和湍流方程来模拟流动现象。
在外掠平板湍流边界层对流传热特性的解析预测中,常见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方法、有限元方法和有限体积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离散化流动方程和湍流方程,将连续的流动问题转化为离散的数值问题,并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
四、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研究外掠平板湍流边界层对流传热特性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实验证实和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常见的湍流边界层对流传热实验方法包括热电偶法、红外热像法和激光测速法等。
平板湍流边界层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u 由经验,在湍流中三个方向的湍流强度 u, u, 基本上 具有同一量级,因此引入一个共同的脉动流速的尺度 R v i j 。对于湍流切应力 , u u 则需引入相关函数
'2 1
' 2 2 '2 3
' i ' j
ij
'2 u1
u'2 2
ui u j
12 13 23
科尔斯(D.Coles)发现对于零压梯度的紊流边界层, U 0.55 Re 5000 当 时 。
2
2
图 11-2 尾流强度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下图给出由斯坦福大学的伦斯塔德勒 (P.W.Runstandler)[2]等人制作的一组表示湍流边界层 各分区中流动特性的照片。这组照片是使用氢气泡技术 以显示不同流区的某一高度上边界层内流动状况,同时 还给出在该高度测量的瞬时流速过程线。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图11-3(b)表示 y 82 处的流动。此时位于湍流对数 区,湍流具有明显的三维性,但从瞬时流速的时间过 y处要弱。 8 程线看出此处脉动比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湍动特性
早期对湍流平板边界层的量测主要是量测其时均流速和 压强的分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湍动特性: 例如湍流度,湍流能量及能谱,湍流切应力等的量测变 得既有需要,也有可能。而且只有通过对湍动特性的直 接量测才使人们对湍流的机理获得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1954年克莱巴诺夫[3]对零压梯度湍流平板边界层进行了 量测,得到丰富的成果。试验是在一个4.5英尺的风洞中 进行,光滑平板长12英尺,宽 4.5英尺。风洞的湍流度 在风速30英尺/秒时为0.02%,在风速100英尺/秒时为 0.04%。近壁区的量测使用热线风速计。量测断面距平 板前缘为10.5英尺,为充分发展湍流边界层。试验中自 由流速(边界层外的势流流速)为50英尺/秒。
倾斜平板上的湍流流动特性探究
倾斜平板上的湍流流动特性探究湍流是一种流体运动状态,具有复杂的流动结构和不规则的速度分布。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了解湍流流动的特性对于优化流体力学系统的设计和预测其行为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究倾斜平板上的湍流流动特性,包括流动形态、涡结构和湍流边界层厚度等方面的内容。
1. 流动形态:倾斜平板上的流动形态与水平平板上的流动形态存在一定差异。
在水平平板上,流体流经平板时沿着平板表面流动并形成较大的湍流区域。
而在倾斜平板上,由于引力的作用,流体的流向受到影响,形成沿斜面方向的湍流流动。
该流动形态中,湍流区域相对较小,流体的速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梯度。
2. 涡结构:湍流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涡结构对于流体力学系统的传输和混合起着重要作用。
倾斜平板上的湍流涡结构具有一定的特点。
研究发现,在平板表面附近形成的涡旋会随着斜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在涡核中心形成了高速流体的聚集区域。
而在平板后侧形成的涡旋相对更大且强烈,这可以解释为倾斜平板不同位置上的湍流流动特性差异。
3. 湍流边界层厚度:倾斜平板上的湍流边界层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斜度的影响。
边界层厚度是指流动中速度梯度较大的区域,其厚度会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减小。
因此,在倾斜平板上,湍流边界层厚度相对较薄。
这一特性对于一些流体力学系统中的流体输运和传热机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结论:通过对倾斜平板上湍流流动特性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倾斜平板上的湍流流动形态相对较小,流体速度呈现明显的梯度。
2. 倾斜平板上形成的涡结构具有一定的特点,涡核中心聚集了高速流体,而后侧的涡旋相对更大且强烈。
3. 倾斜平板上的湍流边界层厚度随着斜度的增加而减小,边界层相对较薄。
这些结果对于优化流体力学系统的设计以及预测系统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倾斜角度对于流动形态、涡结构和湍流边界层厚度的影响,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倾斜平板上的湍流流动特性,为相关工程和科学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计算
收稿日期:2002-02-06;修订日期:2002-04-18作者简介:陈广业(1976-),男,江苏张家港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硕士生.第18卷第1期2003年2月航空动力学报Journal of Aerospace PowerVoI.18No.1!!!!!!!!!!!!!!!!!!!!!!!!!!!!!!!!!!!!!!!!!!!!!!!!!!!!!!!!!!!!!Feb.2003文章编号:1000-8055(2003)01-0002-06使用GAO-YONG 方程组对不可压转捩/湍流平板边界层的计算陈广业,高歌,尹幸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北京100083)摘要:与以往的湍流模型不同的是GAO-YONG 不可压湍流控制方程组不需要任何经验系数及壁面函数。
本文运用SIMPLE 方法OUIC 格式求解GAO-YONG 方程组,对二维零压力梯度下平板转捩/湍流边界层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方程不仅对于边界层流动的各项细节(如表面摩擦系数!f ,对数律,亏损律等)能作出良好的预测,成功地解决了以往一般模型不能同时计算近壁区和远壁区的难题,而且能够预报层流-湍流转捩过程。
本文还对机械能方程如何影响边界层近壁区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
关键词:航空、航天推进系统;湍流;GAO-YONG 理性方程;二维不可压平板边界层;转捩中图分类号:O357.5文献标识码:AThe Calculation of Incompressible Wall Boundary Layer Using GAO-YONG Turbulence EguationsCHEN Guang-ye ,GAO Ge ,YIN Xing-yu(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UnIike wideIy used turbuIence modeIs ,the GAO-YONG eguations use no empiricaI coef-ficients or waII functions.In this paper ,two-dimensionaI ,stationary ,and incompressibIe transitionaI /turbu-Ient boundary Iayer with zero pressure gradient is numericaIIy simuIated with GAO-YONG turbuIence mod-eI.EmpIoying staggered grid arrangement ,an incompressibIe SIMPLE code with a second-order OUIC scheme is used.The caIcuIation successfuIIy simuIates the fIow and predicts the fundamentaI properties of the boundary Iayer such as !f ,the Iog Iaw ,and the defect Iaw ,etc ,which are cIose to the experimentaI da-ta.AII the resuIts further verify the adaptabiIity of the eguations to reaI turbuIent fIow.Key words :aerospace propuIsion ;turbuIence ;GAO-YONG rationaI modeI ;incompressibIe waII boundary Iayer ;transition1前言流体力学中的湍流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又古老的问题,一直是流体力学中心问题之一,也被认为是经典物理中留下的最大难题。
流体摩阻计算公式
流体摩阻计算公式一、层流时的流体摩阻(粘性摩擦阻力)1. 圆管中层流。
- 对于牛顿流体在圆管中作层流流动时,沿程阻力(摩阻)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h_f=(64)/(Re)(l)/(d)frac{v^2}{2g}- 其中h_f为沿程水头损失(表示摩阻损失的一种形式,单位为长度单位,如米),Re=(vd)/(ν)为雷诺数(无量纲),v为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d为圆管内径,ν为流体的运动粘度,l为管长,g为重力加速度(g = 9.81m/s^2)。
- 从另一个角度看,圆管层流时的切应力τ与半径r的关系为:- τ=(Δ p)/(l)(r)/(2)(Δ p为管段两端的压力差),在管壁处(r =R=(d)/(2)),壁面切应力τ_0=(Δ p)/(l)(d)/(4),而沿程阻力损失h_f=(Δ p)/(ρ g),所以也可以通过压力差来反映摩阻的情况。
2. 平板层流边界层。
- 对于平板层流边界层的摩擦阻力,当平板长度为L,宽度为b,来流速度为U时,平板一侧的摩擦阻力D_f为:- D_f = C_f(1)/(2)ρ U^2S- 其中S = L× b为平板的一侧面积,摩擦系数C_f=(1.328)/(√(Re_L)),Re_L=(UL)/(ν)。
二、湍流时的流体摩阻。
1. 圆管湍流。
- 对于光滑圆管湍流,沿程阻力损失系数λ可由布拉修斯公式计算(当Re<10^5时):- λ=(0.3164)/(Re^0.25)- 则沿程水头损失h_f=λ(l)/(d)frac{v^2}{2g}。
- 对于粗糙圆管湍流,沿程阻力损失系数λ与相对粗糙度(varepsilon)/(d)(varepsilon为管壁的绝对粗糙度)和雷诺数Re有关,可由莫迪图查得,然后同样用h_f=λ(l)/(d)frac{v^2}{2g}计算沿程水头损失(摩阻损失)。
2. 平板湍流边界层。
- 当平板湍流边界层时,摩擦系数C_f的计算公式有多种形式。
实验一平板附面层速度剖面与厚度测度、转捩点观察
实验一 平板边界层速度剖面与边界层厚度测量、转捩点观察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边界层速度分布和厚度的测量方法,观察边界层转捩现象; 2.具体测定平板边界层层流与湍流边界层的速度分布与厚度; 3.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装置绕流物体的阻力由压差阻力、摩擦阻力和诱导阻力三部分组成。
对于良好的绕流物体,摩擦阻力占主导位置。
绕流物体表面边界层类型以及是否分离决定了摩擦阻力的大小。
因而研究边界层类型和分离问题十分重要。
边界层内的流动可分为层流和湍流两种类型。
层流边界层的速度分布接近直线,湍流边界层的分布曲线较饱满,接近势物线。
在分离点,0=∂∂yv。
很明显,测定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就可判定边界层类型以及分离点位置。
当气流流过平板时由于粘性作用使紧贴平板表面处的流速为零,离开板面速度就逐渐增大,最后达到相当于无粘时的气流速度。
对平板来说,就等于来流速度了。
由于空气粘性很小,只要来流速度不是很小时,流速变化大的区域只局限在靠近板面很薄的一层气流内,这一薄层气流通常叫作边界层。
人为地规定,自板面起,沿着它的法线方向,至达到99%无粘时的速度处的距离,称为边界层厚度δ。
边界层中一点的速度是通过测量该点的总压和静压确定的。
不可压流场中,每一点处的总压P 122ρv 之和。
0,等于该点处的静压和动压p p v 0212=+ρ,则有v p p =−20()ρ(1)因此只需测出边界层内各点处的静压p ,总压,就可计算出各点的速度来。
但考虑到垂直平板方向的静压梯度等于零(即p 00=yp∂∂),我们只需在平板表面开一静压孔,所测的静压就等于该点所在的平板法线方向上各点的静压。
要测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就只要测出沿平板法线上各点的总压即可。
──为各测点的总压。
p i 0 ──为各测点的静压。
p i v ──为各测点的速度。
i γ ──为多管压力计所使用的液体重度(公斤/米3)。
二维不可压缩定常流动(平板)边界层方程
二维不可压缩定常流动(平板)边界层方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二维不可压缩定常流动(平板)边界层方程引言在流体力学领域,研究流体在固体表面附近的行为至关重要。
平板边界层实验
基本实验一(物理概念类):平板边界层实验
通过本实验认识固壁上存在流动边界层,理解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特点。
当实际流体以较大的速度U 绕物体表面流动时,直接与固壁接触的流体速度为零,然后以一定的速度梯度增加,逐步过渡到层外势流速度U , 这一流体剪切层叫边界层。
气体绕平板作定常流动时,边界层沿流动方向在平板上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边界层沿平板渐增厚,开始是层流,经过一段距离后层流转变成湍流。
当地雷诺数是决定流态和流态转换的一个无量纲参数 Re x Ux ν
= (1)
上式中x 为从平板前缘点算起的位置坐标,ν为流体的运动粘度。
从层流转变为湍流的临界
雷诺数一般是在5×105 ~ 3×106 范围内。
1. 边界层厚度
(1) 名义厚度δ定义为在边界层的外边界流速达到外部势流速度U 的99%时的厚度。
对平板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5Re 10x ≤),其名义厚度分别为 1/54/55.0
0.382l t x x U
U ννδδ⎛⎫== ⎪⎝⎭ (2) (2) 位移厚度δ*设平板边界层内速度分布为()u y ,位移厚度定义为
0(1)d u y U δδ*=-⎰ (3)
(3) 动量损失厚度θ
0(1)d u u y U U δθ=-⎰ (4)。
湍流边界层
第10章 湍流边界层壁面湍流特性和速度散布规律当边界层内流体及管内流体处于层流流动状态时,流体受到壁面的限制仅仅表此刻粘性切应力作用下,进行粘性旋涡的扩散;而当处于湍流流动状态时,流体受到壁面的限制那么是在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的同时作用下,进行旋涡的扩散。
由于湍动旋涡的扩散速度远大于粘性旋涡扩散的速度,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湍流速度边界层的厚度要比层流速度边界层厚。
但在高雷诺数的条件下,湍流速度边界层仍是切近壁面的薄层,因此,成立湍流边界层方程的前提条件与层流时相同。
可是,由于两种切应力的作用,湍流速度边界层的结构要比层流速度边界层复杂得多。
因此,必然要先了解壁面湍流的分层结构和时均速度散布规律。
10.1.1 壁面湍流分层结构及其特性在壁面湍流中,随着壁面距离的转变,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各自对流动的阻碍也发生转变。
以y 表示离开壁面的垂直距离,随着y 的增加,粘性切应力的阻碍慢慢减小,而湍流附加切应力的阻碍开始不断增大,而后慢慢减小。
这就形成了具有不同流动特点的区域。
壁面湍流速度边界层能够分为内层(壁面区),包括粘性底层、过度层(重叠层)和对数律层(完全湍流层);外层,包括尾迹律层和粘性顶层(间歇湍流层)。
概念()ρτwx v v ==** (10.1.1) 因为*v 具有速度的量纲,故称为壁面切应力速度,它在湍流中是一个重要的特点速度。
以下对各层的划分做详细说明。
粘性底层:所在厚度约为*50v y ν≤≤,其内粘性切应力起要紧作用,湍流附加切应力能够忽略,流动接近于层流状态,因此在初期研究中称之为层流底层。
由于近期的实验研究,观看到该层内有微小旋涡及湍流猝发起源的现象,因此称为粘性底层。
过渡层:所在厚度约为**305v y v νν≤≤,其内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为同一数量级,流动状态极为复杂。
由于其厚度不大,在工程计算中,有时将其并入对数律层的区域中。
对数律层:所在厚度约为()δνν2.01030*3*≈≤≤v y v ,其内流体受到的湍流附加切应力大于粘性切应力,因此流动处于完全湍流状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平板湍流边界层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2011年 科研热词 湍流边界层 脊状表面 大涡模拟 风洞 雷诺应力 速度变形率 边界层 转捩 超声速流动 脉动入口 结构抗风 结构工程 空间自相关 空间尺度 相位差 猝发 激波 湍流结构 湍流模型 涡黏性模型 流动参数 气膜冷却 来流条件 时间解析粒子图像测速 旋转 数控加工技术 局部平均速度应变 多尺度相干结构 压力梯度 减阻 mu-level法 推荐指数 4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2009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序号 湍流边界层 3 1 壁湍流 3 2 雷诺应力 2 3 转捩 2 4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2 5 相干结构 2 6 直接数值模拟 2 7 猝发 2 8 湍流 2 9 沟槽壁面 2 10 减阻 2 11 零攻角 1 12 锥体效应 1 13 钝锥 1 14 边界层转捩 1 15 边界层湍流 1 16 超声速 1 17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 1 18 绝热钝锥湍流边界层 1 19 等离子体激励 1 20 突变过程 1 21 相位差 1 22 直接数值模拟(dns) 1 23 湍流统计特性 1 湍流强度 1 湍动能 1 温度梯度 1 流动控制 1 流动分 1 波数 1 概率密度函数 1 标度律 1 数值仿真 1 扰动 1 平板边界层 1 尖锥 1 密度梯度 1 子波变换 1 多尺度相干结构 1 压气机叶栅 1 压力梯度 1 剪切诱导状态 1 入口条件 1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1 piv(particle-imagevelocimetry粒子图像测速仪) 1
平板边界层湍流的数值分析
N u e ia m rc lAnaysso l i fTur bulnt un r y ro a a e e Bo da y La e n aFl tPl t
T ANG ng to ' Ho .a
(. olg f c aiaE gn eigTaj nv ri f c n e eh oo yTaj 0 2 2C ia 1C l e Mehncl n ier ,i i U iesyo S i c &T cn l ,i i 30 2 , hn ; e o n nn t e g nn
向的分布都具有相似性. 不过 , 从转捩 完成至湍流充分发展之 间有一过渡过程 , 间上述相似性 不成 立. 其 这一结果为 简
化但 又较 准确地计算 工程技 术 问题 中的 湍流提供 了一种可 能性 . 此外 , 还分析 了其他 一些 湍流特征 , 如形状 因子和位
移排 移厚度随 时间的演化规律 . 了观察到相干结构 , 为 须将展 向的计 算域 缩小一半 , 以增加分辨率 , 究结果表 明,湍 研
第 2 5卷
第 1期
天津科技大 学学报
J u n l f ajnUnvri f ce c o r a o ni ies yo in e&Teh oo y Ti t S c n lg
V 1 5 NO 1 o2 l. .
21 0 0年 2月
F b 2 1 e. 0 0
பைடு நூலகம்
平板边界层湍流 的数值分析
流边界层 近壁 区存在相 干结构 , 其主要表现是 准流向涡或 涡对. 关键 词 :转捩 ;湍流 ;边界层厚度 ;相似性 ;相干结构
中 图分 类 号 :03 8 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5 0 2 1) 10 4—5 6 26 (0 0 o .0 30 1
平板边界层实验
平板边界层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测定平板边界层内的流速分布,从而确定流速分布指数规律、边界层名义厚度δ、位移厚度1δ、动量厚度2δ、能量厚度3δ。
2.掌握毕托管和测压计的测速原理和量测技能。
(二)DQS 系列空气动力学多功能实验装置:该装置相当于小型风洞,为组装式结构。
由主机和多种易更换实验段组成,流量可以控制。
风机提供气流,在压出段设有流量调节阀门,气流通过风道进稳压箱流速减慢进入阻尼网,阻尼网由二层细密钢丝网构成,可将流体较大尺度的旋涡破碎,使气流均匀地进入收缩段,经过收缩段可将收缩段进口的速度不均匀度缩小n 2倍,n 为收缩比,本收缩段的收缩比较大。
收缩曲线应用波兰人维托辛斯基曲线。
收缩段出口接各种实验段,实验排放的气流由实验台面的孔口进吸音箱回到风机入口,如图1所示。
多管测压计,设有可改变角度的测压排管及调平设置,当测某点压强时取与大气连通的测压管与该点测压管的读数差,即为测点的压强水头,如图2所示。
1.稳压箱1.测压管2.收缩段 2.角度盘3.风道 3.支架4.调节阀门4.联通管5.通风机 5.输液管6.吸音箱 6.酒精库7.阻尼网 7.通气管图 1 图 2 (三)实验段简图稳压箱内的气流经过阻尼网及收缩段均匀进入实验段,在实验段轴心位置安装一块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平板,平板可沿轴线滑动,在实验段的出口装有精致的鸭咀形毕托管,其头部厚度仅有0.3㎜,并配有千分卡尺,灯光显示设置和多管测压计,见图1-1。
(三)实验原理及计算式1.平板紊流边界层的流速分布实际流体因存在粘性,紧贴壁面的流体将粘附于固体表面,其相对速度为零,沿壁面法向随着与壁面距离的增加,流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当距离为δ时,其速度达到未受扰动的主流流速∞u ,这个厚度为δ的薄层称为边界层,通常规定从壁面到∞=u u x 99.0处的距离作为边界层的厚度。
边界层的厚度沿平板长度方向是顺流渐增的,在平板迎流的前段是层流边界层,如果平板足够长,则边界层可以过渡到紊流,判别过渡位置的特征值是雷诺数x Re ,如图1-2所示。
基于空间模式的平板边界层层流到湍流转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空间模式的平板边界层层流到湍流转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交通运输和航天技术的发展,轻量化和节能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对于飞行器,降低飞行阻力和燃料消耗已成为重要任务。
平板边界层是飞行器表面上的一种流动状态,对于飞行阻力的大小起到决定性作用。
因此,对平板边界层的研究一直是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平板边界层的主要特点是低速、高粘度和稳定性,经常呈现出层流状态。
然而,在尾迹处和前缘附近可能出现湍流转捩,这时流动将变得不稳定,阻力也将增大。
因此,深入研究平板边界层层流到湍流转捩的转捩机理和影响因素,对于发展轻量化和高效的飞行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将主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平板边界层层流到湍流转捩的转捩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平板边界层的几何结构和参数对转捩的影响主要研究平板边界层的尺寸、速度、流程和粘度等几何结构和参数对平板边界层转捩的影响。
通过改变这些参数,然后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来探究平板边界层的流动状态和转捩转变条件。
2. 非定常流动特性和平板边界层转捩机理通过对平板边界层的气动力学基础方程的求解,建立非定常流动数值模型,解析非定常流动特性和转捩机理。
对平板边界层非定常流动过程的发展和转捩前后的演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3. 转捩控制和纳米涂层应用针对平板边界层湍流转捩的特征,探究转捩的控制方法和技术。
通过采用纳米涂层等新材料技术,研究能否有效控制平板边界层的湍流转捩现象,减小阻力和提高性能。
三、研究进度安排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周期为两年。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年:1. 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热点和现实问题;2. 建立平板边界层数值模型,开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3.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4. 撰写一年研究报告。
第二年:1. 深入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探究转捩机理和控制方法;2. 进一步研究纳米涂层等新材料技术在转捩控制上的应用;3. 撰写最终研究成果报告,并撰写论文。
仿真笔记——流体网格为什么有边界层划分
仿真笔记——流体网格为什么有边界层划分一、边界层概念边界层是高雷诺数绕流中紧贴物面的粘性力不可忽略的流动薄层,又称流动边界层、附面层。
这个概念由近代流体力学的奠基人,德国人Ludwig Prandtl(普朗特)于1904年首先提出。
从那时起,边界层研究就成为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领域。
二、边界层历史起源十九世纪末叶,流体力学这门科学开始沿着两个方向发展,而这两个方向实际上毫无共同之处。
一个方向是理论流体动力学,它是从无摩擦、无粘性流体的Euler运动方程出发发展起来的,并达到了高度完善的程度。
然而,由于这种所谓经典流体动力学的结果与实验结果有明显的矛盾——尤其是关于管道和渠道中压力损失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及关于在流体中运动物体的阻力问题——这就是达朗伯佯谬。
正因为这样,注重实际的工程师为了解决在技术迅速发展中所出现的重要问题,自行发展了一门高度经验性学科,即水力学。
水力学以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基础,而且在方法上和研究对象上都与理论流体动力学大不相同。
二十世纪初,L.Prandtl因解决了如何统一这两个背道而驰的流体动力学分支而著称于世。
他建立了理论和实验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为流体力学的异常成功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就是在Prandtl之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在很多情形下,经典流体动力学的结果与试验结果不符,是由于该理论忽略了流体的摩擦的缘故。
而且,人们早就知道了有摩擦流动的完整的运动方程 (Navier-Stokes方程)。
但是,因为求解这些方程在数学上及其困难(少数特殊情况除外),所以从理论上处理粘性流体运动的道路受到了阻碍。
此外,在两种最重要的流体,即水和空气中,由于粘性很小,一般说来,由粘性摩擦而产生的力远小于其它的力(重力和压力)。
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很难理解被经典理论所忽略的摩擦力怎么会在如此大的程度上影响流体的运动。
1904年,Heidelberg数学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具有很小摩擦的流体运动”中,L.Prandtl指出:有可能精确地分析一些很重要的实际问题中所出现的粘性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定 R ,R,R大致具有1的量级。在边界层流动中,顺流 u v 方向的长度尺度与垂直方向尺度相比甚大 L , L 的 x L u u u R v 量级小于 ux的量级,保留 。又在湍流边界层中, x L 粘性切应力与湍流切应力均应保留:
'2 1 1
v2 2 Rij v ,i j
2
图 11 4 紊流平板边界层紊流度沿断面分布[3]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湍动特性
图11-4中还示出了紊流切应力 u' v' 在平板紊流边界层内的分布,图 中无量纲量采用 u' v' 表示单位质量切应力的无量纲量。在紧靠壁面处未 能量测到有关数据。
U 2
在边界层的外边界,即紊流边界 层与上部势流的交界面处紊流具 有间歇性质。克莱巴诺夫[3]测得 y 的资料显示,在 0.8 处,平
湍流平板边界层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紊动特性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能量平衡 §湍流平板边界层厚度和阻力 §粗糙平板紊流边界层
湍流平板边界层
平板边界层流动中,势流流速和压强在整个 流场中均为常数。当边界层雷诺数 达到临界值后 ,边界层流动将可能由层流转变为湍流。湍流边 界层中的流速分布、阻力规律、边界层厚度的沿 程发展等均与层流边界层不同。而且在湍流边界 层流动中又因固体壁面的光滑或粗糙而使得流动 情况发生变化。 湍流平板边界层流动是一种基本的流动现象 ,对于航空、造船、化工、水力机械和水工建筑 物的设计都有重要的意义。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图11-3(b)表示 y 82 处的流动。此时位于湍流对数 区,湍流具有明显的三维性,但从瞬时流速的时间过 y处要弱。 8 程线看出此处脉动比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湍动特性
早期对湍流平板边界层的量测主要是量测其时均流速和 压强的分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湍动特性: 例如湍流度,湍流能量及能谱,湍流切应力等的量测变 得既有需要,也有可能。而且只有通过对湍动特性的直 接量测才使人们对湍流的机理获得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1954年克莱巴诺夫[3]对零压梯度湍流平板边界层进行了 量测,得到丰富的成果。试验是在一个4.5英尺的风洞中 进行,光滑平板长12英尺,宽 4.5英尺。风洞的湍流度 在风速30英尺/秒时为0.02%,在风速100英尺/秒时为 0.04%。近壁区的量测使用热线风速计。量测断面距平 板前缘为10.5英尺,为充分发展湍流边界层。试验中自 由流速(边界层外的势流流速)为50英尺/秒。
1 2
L
d 2
0
R r dr
(11-13)
表示紊流结构中一个特征长度,称 为紊流长度比尺(length scale of turbulence)。紊流长度比尺 表示在 紊流中旋涡的平均尺度,流体中某 一范围内的流体质点作为一个旋涡 而运动。图11-7所表示的流动可得
'2 u3
2
1
2
' ' 1 2 2
2
12
' ' 1 2 2
1
2
' ' u1 u1 1 p 2 u1 u1 u2 u1 u2 x1 x2 x1 x2 2 x2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流向动量湍流边界层方程:
' u1 u1 1 p 2 u1 u1' u2 u1 u2 2 x1 x2 x1 x2 x2
湍流平板边界层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湍流边界层微分方程式可由雷诺方程出发:考虑边界 层近似,而得到二维湍流边界层方程。
定常,二维雷诺方程:
'2 ' ' u1 u1 1 p 2 u1 2 u1 u1 u1 u2 u1 u2 2 x1 x2 x1 x1 x2 2 x1 x2
图11-7为西蒙斯.(L.F.G.Simmons)[4]在圆管中测得的顺流方向脉动流速 u1 ' 和 u2 ' 的典型的相关函数曲线。其中一个热线风速计置于圆管的中心处,另一风速计则 置于与中心相距 r处。当 R 0 1 ,表明两个风速计均在中心处,这时两个脉动 ' ' u 相同,从而其相关函数 流速 u 和 。当 r 逐渐增大,相关函数值迅速减小。图 中横坐标用圆管半径 r0进行无量纲化。 相关函数的积分: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湍动特性
边界层内紊流与边界层外势流的交界面有时称为边界 层的自由(freeboundary)。图11-6为自由边界的示意 图。自由边界随时间而变动,具有随机的性质。光滑 壁面平板紊流边界层自由边界的平均位置为 0.78 , 标准差为 0.14 。粗糙壁面时自由边界平均位置在 0.82 而标准差为 0.15 。
板紊流边界层即具有明显的间歇 y 性质,而当 1.2 时则流速基本 上不再呈现脉动。平板紊流边界 层中间歇系数 的分布规律如图 11-5所示并可用下式表示:
1 y 1 erf 5 0.78 2
(11-11)
图 11 5 紊流平板边界层间歇系数[3]
固定壁面上,x2 0;u1 0,u2 0 边界层外边缘,x2 ;u1 U x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所有脉动分量在固体壁面处均应消失,而在很靠近壁 面处,脉动分量的数值很小。由此可知在固体壁面处 所有雷诺应力均为零,只有粘性切应力存在。由此可 以想见在紧靠壁面处存在一个极薄的流层,在这层流 动里湍流切应力和流速的脉动均很微弱,由于这里流 速很小,粘性力大于惯性力,这一流层即为粘性底层。 紧靠粘性底层上部,存在一层过渡区。过渡区中湍动 剧烈,湍流切应力显著增加。过渡区以外则湍流切应 力占主导地位,是为湍流层或称对数层。
u
y ln y C W (11-9) 1
y W 称为尾流函数( law
2 y y ( 11-10 ) W sin 2 2
of the wake), 为尾流强度。
11-1 紊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u 由经验,在湍流中三个方向的湍流强度 u, u, 基本上 具有同一量级,因此引入一个共同的脉动流速的尺度 R v i j 。对于湍流切应力 , u u 则需引入相关函数
'2 1
' 2 2 '2 3
' i ' j
ij
'2 u1
u'2 2
ui u j
12 13 23
湍流平板边界层
像圆管湍流一样,湍流平板边界层流动也 是壁面湍流的一种,只不过固体边界的特征不 同。圆管湍流是流动发生在由固体边界所包围 的空间内,因而固体边界限制了湍流的发展。 而平板边界层流动则是流动发生在某一固体壁 面上,在固体壁面上的湍流边界层可以沿程发 展而其上边界不受固体边界的限制。但是湍流 边界层与圆管湍流在流动特点方面也有很多共 同之处。
以上三个区域统称内区。 尾流区(外区): 0.2 y 1.0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平板紊流边界层各个分区中的流速分布为: 粘性底层: 对数区: 尾流区:
u yu 或写为 u
u y (11-7)
( 11-8 u 5.85 lg y 5.) 56
科尔斯(D.Coles)发现对于零压梯度的紊流边界层, U 0.55 Re 5000 当 时 。
2
2
图 11-2 尾流强度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下图给出由斯坦福大学的伦斯塔德勒 (P.W.Runstandler)[2]等人制作的一组表示湍流边界层 各分区中流动特性的照片。这组照片是使用氢气泡技术 以显示不同流区的某一高度上边界层内流动状况,同时 还给出在该高度测量的瞬时流速过程线。
图 11 6 紊流边界层自由边界示意图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湍动特性
为了深入理解边界层中的紊流结构,常对紊流中两 个相邻测点同时进行脉动流速的量测,以分析紊流 的空间特性。 空间相关函数(space correlation function):
R u1 ' u2 ' u1 ' 2 u2 ' 2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湍动特性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紊流边界层的流速分布在其不同的分区中具有不同的规律,与 圆管紊流相似。图11-1为紊流边界层中流速分布分区结构的 典型示意图。在紊流边界层中除粘性底层、过渡区及紊流区 (对数区)以外,还存在一个尾流区或称为外区(outer layer)。而粘性底层、过渡区和对数区则统称为内区(inner layer)。在紊流边界层中,对于分区界限各家试验略有出入。 一般用y 表示x2 ,认为: 粘性底层: 0 y 5 10 过渡区:5 10 y 30 70 对数区: 30 70 y , y 0.2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图11-3给出由斯坦福大学的伦斯塔德勒(P.W.Runstandler) [2]等人制作的一组表示紊流边界层各分区中流动特性的照片。 这组照片是使用氢气泡技术以显示不同流区的某一高度上边界 层内流动状况,同时还给出在该高度测量的瞬时流速过程线。 8 图11-3(a)表示 y 处平面上流动显示,此处位于粘性底层 上部或过渡区下部。由照片可见此处流速具有大小相间的流速 带,紊动剧烈,但紊动的三维性不明显。 图11-3(b)表示y 82 处的流动。此时位于紊流对数区,紊流 具有明显的三维性,但从瞬时流速的时间过程线看出此处脉动 8 比 y 处要弱。 531 图11-3(c)表示y 407 处的流动,而图11-3(d)表示 y 处 的流动。 这两个位置均已处于尾流区中,紊动明显减弱,当时从瞬时流 速时间过程线还可看出紊动已开始具有间歇性1 3(a)流动显示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