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课件(33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实验结果与结论 彩球组合中,DD∶Dd∶dd比值接近 1∶2∶1 ,彩球组合类型代表的显性性状 和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
正误判断 ·矫正易混易错
(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桶内的彩球模拟的是F1产生的两种配子
(√ )
(2)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一定要
解析 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若假说成立,则F1产生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分离,测交后代会出现比例接近1∶1的两种性状。
123456
6.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示)。据表分 析回答: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A
圆粒×圆粒
B
皱粒×皱粒
C
圆粒×圆粒
D
123456
(3)组合__D__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 解析 D组合中,圆粒与皱粒杂交,后代性状表现比例接近1∶1,则为测交。 (4)写出A组合中两亲本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__R_R_×__R_r_或__R_R_×__R_R__。 解析 A组合中两亲本均为圆粒,子代也为圆粒,则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Rr 或RR×RR。
3.要F2出现理论上的分离比,需满足下列哪些条件? ①F1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③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④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提示 ①③④⑤。
学习 小结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
123456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123456
2.(2018·安徽芜湖高一下期末)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一定相同
解析 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但不能测定其产生配子的数 量,A错误; 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B正确; 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不一定都能稳定遗传,C错误; 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D错误。
三、假说—演绎法、分离定律
JIA SHUO YAN YI FA FEN LI DING LV
03
基础梳理 ·夯实教材基础
1.假说—演绎法 (1)研究程序:观察 现象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2)对假说的判断: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则说明假说是 正确 的,反 之,则说明假说是 错误 的。 2.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 存在,不相融合 ;在_形__成_ 配子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 分离 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__同__的__配__子_ 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课标要求
1.尝试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2.阐述对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掌握测交实验。 3.归纳总结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
素养要求
1.科学思维:理解利用假说—演绎法推理分离定律的过程及在解题中的应用, 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2.科学探究: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123456
解析 孟德尔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的科学实验程序是:杂交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 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对 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分离定律(结论),A项错误; 根据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可以知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些遗传因子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B项错误;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 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C项错误、D项正确。
02
基础梳理 ·夯实教材基础
1.方法:测交 实验,即让F1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2.测交实验遗传图解
D
d
Dd
dd
3.测交结果: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 1∶1 。 4.实验结论 F1是 杂合子,产生 D 和 d 两种配子,比例接近 1∶1 。
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分析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正推型)
内容索引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二、对分离定律解释的验证 三、假说—演绎法、分离定律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XING ZHUANG FEN LI BI DE MO NI SHI YAN
01
基础梳理 ·夯实教材基础
1.实验原理 (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雌、雄生殖器官 。 (2)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雌、雄配子 。 (3)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 雌雄配子 的随机结合。 2.实验过程 (1)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 随机 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 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 放回原来的小桶内 ,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 50~100 次。
123456
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 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个体比接近 1∶2∶1
04
1.(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中)如图表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 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袋中的小球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产生的配子
√B.甲、乙两袋中小球的数量一定要相同
C.该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每次抓完小球记录后需将小球放回原袋
解析 甲、乙两袋中的小球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产生的配子,A正确; 甲、乙两袋中小球的数量不相同也可,只要保证每袋中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 即可,B错误; 该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 每次抓完小球记录后需将小球放回原袋,否则两袋中两种“配子”的比例不再是 1∶1,D正确。
圆粒×皱粒
后代性状表现及植株数
圆粒
皱粒
108
0
0
102
125
40
152
141
123456
(1)根据组合__C__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_圆__粒___。 解析 C组合中,圆粒×圆粒的后代出现了皱粒,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代的圆粒 个体为杂合子,圆粒为显性性状。 (2)组合_B__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 解析 B组合中,皱粒×皱粒,都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
3.有两位同学各抓取4次,结果分别是DD∶Dd=2∶2和DD∶Dd∶dd=2∶1∶1, 这是不是说实验设计有问题?
提示 不是。DD∶Dd∶dd=1∶2∶1是一个理论值,如果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 会符合该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该理论值。
二、对分离定律解释的验证
DUI FEN LI DING LV JIE SHI DE YAN ZHENG
123456
3.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C.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分离定律
√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子代显隐性关系
双亲类型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都是杂合子 测交类型
Fra Baidu bibliotek
只有显性性状
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只有隐性性状
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
结合方式 Bb×Bb→3B_∶1bb Bb×bb→1Bb∶1bb
BB×BB或BB×Bb或 BB×bb
bb×bb→bb
正误判断 ·矫正易混易错
(1)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 ) (2)杂合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测交后代也会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 × ) (3)通过测交实验可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 )
亲本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 AA
AA∶Aa=1∶1 Aa
AA∶Aa∶aa=1∶2∶1 Aa∶aa=1∶1 aa
子代性状表现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全为隐性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逆推型)
相等( × )
深化探究 ·解决问题疑难
据“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装置图,分析问题: 1.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这是为什么? 提示 杂种F1(Dd)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 2.为了保证不同配子间结合机会均等,且所得结果 与理论值接近,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 (1)抓取小球时应随机抓取; (2)双手同时进行,且闭眼; (3)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 (4)重复多次。
正误判断 ·矫正易混易错
(1)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 ) (2)符合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 (3)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
深化探究 ·解决问题疑难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提出了分离 定律,请分析: 1.下列内容属于观察现象阶段的是哪些?属于假说的是哪些?属于验证阶段的又 是哪些?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③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 ④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提示 属于观察现象阶段的是③;属于假说的是①②;属于验证阶段的是④。 2.是否所有生物的性状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提示 不是。只有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才符合分离定律。
学以致用 ·链接典例拓展
果蝇的黑体(v)与灰体(V)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这对相对性状进 行遗传研究。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的果蝇都是黑体,现 有一只用含有该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雄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遗传 因子组成。 (1)应选取_多__只__用__不__含__添__加__剂__的__食__物__喂__养__的__黑__体__雌__果蝇与待测果蝇交配。 (2)用_不__含__添__加__剂__的食物喂养子代果蝇。 (3)通过观察子代果蝇性状,推断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 ①若子代_全__为__灰__体__,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 ②_若__子__代__全__为__黑__体__,__则__待__测__果__蝇__的__遗__传__因__子__组__成__为__v_v__; ③_若__子__代__有__灰__体__,__也__有__黑__体__,__则__待__测__果__蝇__的__遗__传__因__子__组__成__为__V__v_。
123456
4.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现让毛腿雌鸡甲、 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
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数量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
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是
A.BB、Bb、bb
√C.Bb、BB、bb
B.bb、Bb、BB D.Bb、bb、B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毛腿雌鸡甲与光腿雄鸡丙交配, 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例为1∶1,故遗传因子的结合方式为Bb×bb,甲的遗 传因子组成为Bb,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毛腿雌鸡乙与光腿雄鸡丙交配,后代 全部是毛腿,故遗传因子的结合方式为BB×bb,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