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物理复习导与练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2021年高考物理复习导与练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2021年高考物理复习导与练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质点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体,其体积比分子还小

B.很长的火车一定不可以看做质点

C.为正在参加吊环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裁判们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即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解析: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A错误;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关键是看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忽略,故B错误,D正确;吊环比赛要看运动员的动作,故不能把运动员看做质点,C错误.

2.(多选)2018年4月25日,柏林国际航空展开幕,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1 100多家展商参展.如图所示是西班牙空军“鹰巡逻队”在柏林国际航空展上进行飞行表演.下列关于“鹰巡逻队”特技飞行表演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

C.若飞机保持队形飞行时,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D.若飞机保持队形飞行时,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

解析: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观察的结果,A,B正确;飞机保持队形飞行,速度相同,故无论以编队中的哪一架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都是静止的,故C正确,D错误.

3.攀岩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的运动.如图为一户外攀岩运动的场景和运动员的攀岩运动线路示意图.该运动员从起点A经B点,最终到达C,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图中的线路ABC表示的是运动员所走的位移

B.线路总长度与运动员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他的平均速度

C.由起点到终点运动员所经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

D.运动员所经过的路程比自A到C的位移大

解析:图中的线路ABC表示的是运动员所走的路径,为路程,A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B错误;由起点到终点运动员所走线路是路程,总长度大于位移大小,C错误,D正确.

4.(多选)一辆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行驶,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且加速度逐渐减小,则(BD)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位移仍然不断增大

解析: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则汽车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说明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但依然是增大的,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此后汽车以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一直在增大,故A,C错误,B,D正确. 5. 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V形槽中由A点释放,经B点(与B点碰撞所用时间不计)到达与A点等高的C点,设A点的高度为1 m,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C)

A.m,m

B.m,m

C.m,m

D.m,1 m

解析:小球通过的路程为小球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则小球的路程为

s=2l AB=2×m=m;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小球的位

移大小为x=l AC=2×m=m.选项C正确.

6.一辆做直线运动的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匀减速行驶了后一半,到达终点时恰好停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B)

A. B. C. D.

解析:设一半位移为x,则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1=,匀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所以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2==,故全程的平均速度===v,故B正确.

7.(2019·河北廊坊联考)(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方向向东,当t=2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方向仍向东,则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BC)

A.3 s

B.5 s

C.7 s

D.9 s

解析:物体的加速度a===m/s2=-2 m/s2,且t'=,当v2'=2 m/s时,t1=5 s;当v2'=-2 m/s时,t2=7 s,B,C正确.

8.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g取10 m/s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问: (1)一辆以72 km/h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 km/h的速度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 2.1×10-3 s,摩托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设货车在发生事故时速度不变)

(2)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分别为4 s,3 s,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

解析:(1)两车碰撞过程中,取摩托车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摩托车的速度v1=54 km/h=15 m/s,货车的速度v2=-72 km/h=-20 m/s,摩托车的速度变化量为

Δv=v2-v1=-20 m/s-15 m/s=-35 m/s

两车相碰撞时摩托车的加速度为

a==≈-16 667 m/s2=-1 666.7g

故得1 666.7g>500g,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

(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根据加速度定义得a1==m/s2=-5 m/s2,

a2==m/s2=-5 m/s2,

所以a1∶a2=1∶1.

答案:(1)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2)1∶1

高中物理运动学基本概念

运动学基本概念变速直线运动 双基训练 1.★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 动到C,规定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在此过程中,它的位移和 路程分别为() (A)4R,2πR(B)4R,-2πR (C)-4R,2πR(D)-4R,-2πR 2.★对于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意2 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 s内位移的2倍 (B)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它的路程 (C)若两物体运动快慢相同,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若两物体运动快慢相同,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 3.★★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4.★★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应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 Hz (B)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 (C)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 (D)为减小摩擦,每次测量应先将纸带理顺 5.★某物体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先以速度v1运动,发生了位移s,再以速度v2运动,发生了位移s,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若先以速度v1运动了时间t,又以速度v2运动了时间3t,则它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作直线运动,先以速度v1行驶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接着又以v2=20 km/h跑完三分之一的路程,如果汽车在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28 km/h,则v1=______km/h。 7.★★一质点由位置A向北运动了4m,又转向东运动了3m,到达B点,然后转向南运动了1 m,到达C点,在上面的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是多少?运动的位移是多少?位移方向如何? 纵向应用 8.★★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 概念总结

第1章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从广义来讲,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从狭义来说,运动是指机械运动. 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静止都是相对运动而言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和坐标系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某个物体叫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坐标系: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而建立的参考系.(标明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1)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 (2)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数轴); 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果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 3.质点的认识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或形状,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

广东省200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 【知识要点】 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从原则上说,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定,但一般应从解决问题的方便出发选择合适的物体作参考系。在不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都取地面为参考系。 3.质点:质点是一种物理模型,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实际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并不是由物体的大小来决定的。如在研究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微小的原子不能看作质点。而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的规律时,巨大的地球却可以看作质点。这是一种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 4.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5.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6.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s v = ,单位:m/s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对于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只能根据定义式t s v =求平均速度。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可 根据2 0t v v v +=求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即速度的变化率):a =t v ??,单位:m/s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Δv )的方向相同。 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减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v >0 、a >0 或v <0 、 a <0),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v >0、a <0或v <0、a >0),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大小和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该加速度表示速度大小改变的快慢;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垂直,该加速度表示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当然,若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既不共线又不垂直,则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变化,加速度表示了速度(大小

分享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课后作业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课后作业(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3届丰台区模拟)飞机着地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 A.停在机场的飞机B.候机大楼 C.乘客乘坐的飞机D.飞机跑道 2.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大连.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以下关于两船全航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 B.两船的平均速度相同 C.“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一句中,“两天”指的是时间,“下午三点”指的是时刻 D.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3. 图1-1-12 2011年2月15日消息,科学研究表明,在太阳系的边缘可能还有一颗行星——幸神星.这颗可能存在的行星是太阳系现有的质量最大的行星——木星质量的4倍,如图所示,它的轨道半径是地球轨道半径的几千倍.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幸神星质量太大,不能看做质点 B.研究幸神星绕太阳运动,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C.比较幸神星运行速度与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关系,可以选择太阳为参考系D.幸神星运行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运行一周的位移大 4.“龙腾水舞新广州”——2012年广州春节焰火晚会农历正月初一在珠江河段琶洲会展中心对出江岸、江面的主会场和白鹅潭江面的分会场精彩上演.在焰火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火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焰火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焰火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D.某时刻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5.(2012·湖北宜昌市一中模拟)我国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卫星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1-1-13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1-13 ①图中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②图中卫星绕月球运动的轨道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③图中卫星绕月球运动的轨道是以月球为参考系的④图中卫星运动的轨道均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 A.①②B.①③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运动的描述

专题1.1 运动的描述(测) 【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作质点 B.研究汽车车轮上一个点的运动规律时,汽车可看作质点 C.欣赏花样滑冰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时,可以把表演者看作质点 D.研究运动员在1500 米长跑比赛中运动的快慢时,该运动员可看作质点 【答案】D 【名师点睛】判断物体能不能看做质点,判断依据不是质点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而是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当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对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或者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以看至质点,小物体不一定能看做质点大物体不一定不能看做质点。 2.关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地越快 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 C.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D.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 【答案】A 【解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A正确;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所以速度减小,加速度不一定再减小,同理,当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大,所以速度增大,加速度不一定增大,只要满足两种放相同即可,BD错误;竖直上抛运动,在最高点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C错误。 【名师点睛】加速度和速度关系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判断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只要判断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关系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不用考虑加速度是变大还是变小。 3.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世界飞人”博尔特完成100 m决赛(在直线跑道上进行)的成绩为9.63s。完成200m决赛(部分跑道是弯道)的成绩为19.32 s。关于他在决赛中的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教案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参考系 质点 1.参考系 (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选取原则: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条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二、位移 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Δx Δt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

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4)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 =Δv Δt 。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是矢量。 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 (3)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4)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5)甲的加速度a 甲=2 m/s 2,乙的加速度a 乙=-3 m/s 2 ,a 甲>a 乙。 (×) 2.(多选)(人教版必修1P 11T 1和P 14T 1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江水运动是以河岸为参考系的 B .“太阳东升西落”中太阳以地球为参考系 C .“火车8点42分到站”,“8点42分”指的是时刻 D .“第3 s 末”和“第3 s 内”都是指的时间间隔1 s [答案] ABC 3.(多选)(人教版必修1P 14T 2和P 29T 2改编)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 .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1.60元/公里,其中的“公里”说的是位移 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 C .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 D .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 [答案] BCD 4.(教科版必修1P 14T 2改编)下列所说的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 A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 .子弹以800 m/s 的速度撞击到墙上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力与直线运动力与直线运动高考真题

6. 力与直线运动高考真题 [真题1] (2020·高考全国卷Ⅰ)(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 v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则( ) A .在t =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 .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 s 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解析:选BD.由题图知,甲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 甲=10 m/s 2 .乙车做初速度v 0=10 m/s 、加速度a 乙=5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s 内甲、乙车的位移分别为:x 甲=12 a 甲t 2 3=45 m x 乙=v 0t 3+12 a 乙t 2 3=52.5 m 由于t =3 s 时两车并排行驶,说明t =0时甲车在乙车前,Δx =x 乙-x 甲=7.5 m ,选项B 正确;t =1 s 时,甲车的位移为5 m ,乙车的位移为12.5 m ,由于甲车的初始位置超前乙车7.5 m ,则t =1 s 时两车并排行驶,选项A 、C 错误;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52.5 m -12.5 m =40 m ,选项D 正确. [真题2] (2020·高考全国卷Ⅱ)(多选)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 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 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 .8 B .10 C .15 D .18 解析:选BC.设P 、Q 西边有n 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 ,则F =nma ① P 、Q 东边有k 节车厢,则 F =km ·2 3 a ② 联立①②得3n =2k ,由此式可知n 只能取偶数, 当n =2时,k =3,总节数为N =5 当n =4时,k =6,总节数为N =10 当n =6时,k =9,总节数为N =15 当n =8时,k =12,总节数为N =20,故选项B 、C 正确. [预测题3] 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a)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的描述测试题及答案

综合测评(一)运动的描述 (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 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 D.路程、时间、位移 【解析】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而路程、时间和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正确.【答案】 C 2.(多选)云台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乘坐索道缆车观赏怡人的风景以外,还能感觉悬挂在高空的刺激感.对于正在乘坐索道缆车观光的某游客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走来 B.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自己静止不动 C.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同一缆车里的人向对面的山不断靠近 D.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青山绿树向身后走去 【解析】以自己(或自己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走来,看到同一缆车里的人静止不动,看到两边的青山绿水向身后走去,A、D对,C 错,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看到自己向山靠近,B错. 【答案】AD 3.(2014·景德镇期末)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B .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速度变化越来越慢 D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小 【解析】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选项C 正确,选项A 错误;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故选项B 、D 错误. 【答案】 C 4.某列火车在一段长100 km 的笔直铁轨上行驶,平均速度是200 km/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列火车通过这段铁轨的时间是0.5 h B .这列火车一定以200 km/h 的速度在这段铁轨上匀速行驶 C .这列火车如果行驶200 km 的路程一定需要1 h D .200 km/h 是火车在这一路段中的最高速度 【解析】 这列火车通过这段铁轨的时间t =100 km 200 km/h =0.5 h ,A 正确;200 km/h 是火车在此路段中的平均速度,并不意味着火车以200 km/h 的速度匀速运动,这一路段中火车的最高速度可能大于200 km/h ,B 、D 错;由于火车不一定以200 km/h 的速度匀速运动,所以火车行驶200 km 用时不一定是1 h ,C 错. 【答案】 A 5.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 2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图2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 .无法确定 【解析】 从图上读出Δx =5 cm =5×10-2 m ,Δt =110×3 s =0.3 s ,所以v =Δx Δt =5×10- 2 0.3 m/s ≈0.17 m/s ,故选C.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必修1 第一章 第一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A 组·基础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把一筐砖先竖直向上提升40 m ,然后水平移动30 m ,此过程中砖块的路程和位移大小为( ) A .路程大于70 m ,位移为50 m B .路程和位移都大于50 m C .路程为70 m ,位移为50 m D .路程和位移都是70 m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知砖块的路程s =40 m +30 m =70 m ,位移x = 302+402 m =50 m ,C 正确. 答案:C 2.连淮扬镇铁路是江苏中部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该线北起连云港,经淮安、扬州至镇江,全长305 km ,设计区段列车速度为250 km/h ,在镇江五峰山处,以主跨1 120 m 悬索桥跨越长江,进入镇江新区.文中“305 km”和“250 km/h”分别指( ) A .路程 瞬时速度 B .路程 平均速度 C .位移 瞬时速度 D .位移 平均速度 解析:全长305 km 是列车运动轨迹的长度,为路程;设计时速250 km/h 为全程对应的最高时速,故为瞬时速度. 答案:A 3.(2017·河北定州中学模拟)为了传递信息,我国古代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到宋朝时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邮递快慢等级.“金牌”一昼夜(24 h)行500里(1里=0.5 km),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下面所列速度中与“金牌”的速度最接近的是( ) A .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 B .人骑自行车的通常速度 C .高速公路上限制的最高车速 D .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 解析:“金牌”一昼夜t =24 h 的路程s =500里=250 km ,“金牌”的速度v =s t =250 km 24 h ≈10.4 km/h =2.9 m/s ;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约为1 m/s ,与“金牌”速度不符,故A 错误;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3 m/s ,与“金牌”速度比较接近,故B 正确;我国规定高速公路车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第二讲运动学

第二讲运动学 §2.1质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2.1.1、参照物和参照系 要准确确定质点的位置及其变化,必须事先选取另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在参照物上建立坐标,构成坐标系。 通常选用直角坐标系O–xyz,有时也采用极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两轴沿水平竖直方向,另一是两轴沿平行与垂直斜面方向,第三是两轴沿曲线的切线和法线方向(我们常把这种坐标称为自然坐标)。 2.1.2、位矢位移和路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质点的位置可用三个坐标x,y,z表示,当质点运动时,它的坐标是时间的函数 x=X(t)y=Y(t)z=Z(t) 这就是质点的运动方程。 质点的位置也可用从坐标原点O指向质点P(x、y、z)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如图2-1-1所示, 也是描述质点在空间中位置的物理量。的长度为质点到原点之间的距离,的方向由余弦、、决定,它们之间满足 当质点运动时,其位矢的大小和方向也随时间而变,可表示为=(t)。在直角坐标系中,设 分别为、、沿方向、、和单位矢量,则可表示为 位矢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有关。 研究质点的运动,不仅要知道它的位置,还必须知道它的位置的变化情况,如果质点从空间一点运动到另一点,相应的位矢由1变到2,其改变量为 称为质点的位移,如图2-1-2所示,位移是矢量,它是从初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一个有向线段。它描写在一定时间内质点位置变动的大小和方向。它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无关。 2.1.3、速度 平均速度质点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和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为与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的大小,与所取的时间间隔有关,因此须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当为无限小量,即趋于零时,成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在轨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速率是标量。 2.1.4、加速度 平均加速度质点在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为,则与的比值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第一章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202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ZHI SHI SHU LI ZI CE GONG GU 知识梳理·自测巩固 知识点1参考系和质点 1.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的另外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 ①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为了观测方便和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②参考系既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③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质点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而引入的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思考:如图所示 (填“可”或“不可”) 知识点2位移、速度 1.位移和路程 类别位移路程 定义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质点 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路程是质点轨迹的长度 区别(1)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2)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 联系(1)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2)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2.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 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 表示,即 v =x t 。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方向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且指向前进的一侧。 (3)速率 ①定义:物体瞬时速度的大小。 ②标、矢性: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知识点3 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a =Δv Δt 。 3.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 4.标、矢性:加速度是矢量。 思考:大街上车辆如梭,有加速的,有减速的,有来有往。 (1)汽车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减速时呢? (2)汽车的加速度大(或小),对汽车的速度变化有什么影响? [答案] (1)加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2)加速度大(或小),说明汽车速度变化得快(或慢)。 思维诊断: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 ) (2)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 ) (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

高一物理复习运动学专题复习

高一物理运动学专题复习 知识梳理: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二、参照物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灵活地选取参照物会给问题的分析带来简便;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管物体的有质量的做质点.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四、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五、位移和路程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六、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S/t ,单位:m / s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公式V =(V 0+V t )/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4.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七、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 =0,v=恒量. 3.位移公式:S =vt . 八、加速度 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 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a = t v ??=t v v ?-1 2。 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2.加速度与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速度大加速度也大、速度为0时加速度也为0”等关系,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也没有必然相同的关系,加速直线运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本章内容分析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A. 物体和质点 B. 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C. 时刻和时间间隔 D. 路程和位移 E. 矢量和标量 F. 直线运动的位移和路程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G.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H. 速度 I.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J. 速度与速率 4.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此部分为重点和难点) K. 电磁打点打点计时器L. 点火花打点计时器 M.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N.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O. 用图象表示速度(v—t图象) 5. 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P. 加速度Q. 从v—t图象看加速度

分类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05北京·理综】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考间的距离 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D. 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 二、填空题 1.【01上海】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汽车的速度是m/s。

新课标2020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一力与运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专题限时训练

1.1.3 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 专题限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湖南株洲一模)在某次跳投表演中,篮球以与水平面成45°的倾角落入篮筐,设投球点和篮筐正好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已知投球点到篮筐距离为10 m ,不考虑空气阻力,则篮球投出后的最高点相对篮筐的竖直高度为( ) A .2.5 m B .5 m C .7.5 m D .10 m 答案:A 解析:篮球抛出后做斜上抛运动,根据对称性可知,出手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设初速度为v 0,则水平方向x =v 0cos 45°t ;竖直方向设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 ,则h = v 0sin 45°2 ·t 2,解得h =x 4 =2.5 m ,故只有选项A 正确. 2.开口向上的半球形曲面的截面如图所示,直径AB 水平.一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曲面内A 点以某一速率开始下滑,曲面内各处动摩擦因数不同,因摩擦作用物块下滑过程速率保持不变.在物块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零 B .物块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化 C .滑到最低点C 时,物块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达到最大 D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逐渐变大 答案:B 3.近年许多电视台推出户外有奖冲关的游戏节目,如图所示(俯视图)是某台设计的冲关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要求挑战者从平台A 上跳到以O 为转轴的快速旋转的水平转盘上而不落入水中.已知平台到转盘盘面的竖直高度为1.25 m ,平台边缘到转盘边缘的水平距离为1 m ,转盘半径为2 m ,以12.5 r/min 的转速匀速转动,转盘边缘间隔均匀地固定有6个相同障碍桩,障碍桩及桩和桩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均相等.若某挑战者在如图所示时刻从平台边缘以水平速度沿AO 方向跳离平台,把人视为质点,不计桩的厚度,g 取10 m/s 2 ,则能穿

第一讲--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讲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的】 1、理解质点、时间间隔、时刻、参考系、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2、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速度和加速度等)。 【知识梳理】 一、质点 1、物体可被看成质点的条件 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该物体可看成质点。 2、对质点的理解 (1)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是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物体进行的近似,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2)质点是只有质量而无大小和形状的点;质点占有位置但不占有空间。 (3)能把物体看成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所谓平动,就是物体上任意一点的运动与整体的运动有相同特点的运动),如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的运动。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如汽车在运行时,虽然车轮转动,但我们关心的是车辆整体的运动快慢,故汽车可看做质点。 ③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不论物体大小如何,都可将其视为质点。 二、参考系 1、对参考系的理解 (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2)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如果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4)参考系本身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在讨论问题时,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常假定它是静止的。 (5)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2、选取参考系的原则 选取参考系时,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例如研究地球公转的运动情况,一般选太阳作为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研究物体在运动的火车上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火车为参考系。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不特别说明,均认为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 (1)不管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但是,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后均认为是静止的,这也说明静止是相对的。 (2)当以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时,这样的参考系叫惯性参考系,牛顿第二定律仅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三、时间与时刻 位移和路程 1、时刻与时间 (1)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一 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加速度 等状态量。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 用一段直线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等过程量.时间和时刻的表示如图所示。 位移 路程 定义 位移表示质点的位 置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区别 (1)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2)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 联系 (1)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2)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1、平均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 表示,即v =s t .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方向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且指向前进的一侧。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和运动图像专题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的描述和运动图像问题专题 1、直线运动图像有x-t ,v-t 和a-t 图像; 2、直线运动情况有静止、匀速直线、匀变速直线(匀加、匀减)、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变加速直线:↑↑v a ,、↑↓v a ,、↓↑v a ,、↓↓v a ,); 3、运动方向可分为:单一方向运动,往返运动,迂回前进运动; 4、初状态可分为:静止开始、具有一定初速度开始; 5、教学目的: ①掌握运动的描述;也就是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过程; ②学会运动建模;也就是通过带有箭头的线段对物体运动过程形象化; ③掌握图像的画法;根据想象或自己建立的模型画出相应图像; ④学会图像与图像间的相互转换; 一、图像t x -:(斜率代表:v ,x 的正负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 1、运动描述原则: 先描述方向,再描述做什么运动,能详细尽量详细; 例1:如右图所示(单一方向单一运动): ①静止; ②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向正方向做减速运动; ④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 例2、如右图所示(单一方向匀速且周期变化运动): ①2 00 T -,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速度为1v ); ② 00 2 T T -,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速度为2v ); ③2300T T -,以速度1v 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0022 3T T -,以速度2v 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中斜率大小知:21v v >

例3、如右图所示(单一方向加减速且周期变化运动) ①2 00 T -,向正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② 00 2 T T -,向正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③2300T T -,向正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④0022 3T T -,向正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例4、如右图所示(匀速往返运动) ①2 00 T -,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 00 2 T T -,向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2300T T -,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0022 3T T -,向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5、如右图所示(加减速往返运动) ①2 00 T -,向正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② 00 2 T T -,向正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③2300T T -,向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④0022 3T T -,向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例6、如右图所示(匀速迂回前进运动) ①2 00 T -,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 00 2 T T -,向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2 300T T -,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提升训练

专题一力与运动 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1所示,一竖直放置的大圆环,在其水平直径上的A、B两端系着一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绳上套有一光滑小铁环。现将大圆环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顺时针缓慢转过一个微小角度,则关于轻绳对A、B两点拉力F A、F B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F A变小,F B变小B.F A变大,F B变大 C.F A变大,F B变小D.F A变小,F B变大 解析柔软轻绳上套有光滑小铁环,两侧轻绳中拉力相等。将大圆环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顺时针缓慢转过一个微小角度,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减小,光滑小铁环两侧轻绳间夹角2α减小,由2F cos α=mg可知,轻绳中拉力F减小,轻绳对A、B两点的拉力F A和F B都变小,选项A正确。 答案A 2.如图2所示,一光滑小球静置在光滑半球面上,被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挡住,现水平向右缓慢地移动挡板,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且球面始终静止),挡板对小球的推力F、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的变化情况是( ) 图2 A.F增大,F N减小B.F增大,F N增大 C.F减小,F N减小D.F减小,F N增大 解析某时刻小球的受力如图所示,设小球与半球面的球心连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 则F=mg tan α,F N=mg cos α ,随着挡板向右移动,α越来越大,则F和F N都要增大。

答案B 3.如图3所示,绝缘水平桌面上放置一长直导线a,导线a的正上方某处放置另一长直导线b,两导线中均通以垂直纸面向里的恒定电流。现将导线b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若导线a始终保持静止,则( ) 图3 A.导线b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B.导线b受到的安培力逐渐减小 C.导线a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D.导线a对桌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解析导线a、b均处在对方产生的磁场中,故两导线均会受到安培力作用,由“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可知,当导线b未移动时,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导线a,当导线b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后,导线b受到的安培力仍会指向导线a,选项A 错误;由于导线a、b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导线中的电流不变,故两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安培力F=BIl),选项B正确;导线b向右平移后导线a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于导线a始终在桌面上保持静止,所以有F N=G-F sin θ,因为安培力F减小,sin θ减小,所以桌面对导线a的支持力增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导线a对桌面的压力增大,选项C 错误;由图可知,桌面对导线a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导线a对桌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选项D错误。 答案B 4.如图4所示,粗糙水平地面上的长方体物块将一重为G的光滑圆球抵在光滑竖直的墙壁上,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缓慢拉动长方体物块,在圆球与地面接触之前,下面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2021年高考物理复习导与练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质点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体,其体积比分子还小 B.很长的火车一定不可以看做质点 C.为正在参加吊环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裁判们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即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解析: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A错误;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关键是看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忽略,故B错误,D正确;吊环比赛要看运动员的动作,故不能把运动员看做质点,C错误. 2.(多选)2018年4月25日,柏林国际航空展开幕,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1 100多家展商参展.如图所示是西班牙空军“鹰巡逻队”在柏林国际航空展上进行飞行表演.下列关于“鹰巡逻队”特技飞行表演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 C.若飞机保持队形飞行时,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D.若飞机保持队形飞行时,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 解析: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观察的结果,A,B正确;飞机保持队形飞行,速度相同,故无论以编队中的哪一架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都是静止的,故C正确,D错误. 3.攀岩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的运动.如图为一户外攀岩运动的场景和运动员的攀岩运动线路示意图.该运动员从起点A经B点,最终到达C,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图中的线路ABC表示的是运动员所走的位移 B.线路总长度与运动员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他的平均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