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大学毕业班课程设计
大学毕业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本学科核心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框架。
2. 学生能深入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拓展知识视野。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包括文献检索、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
2.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信念。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遵循学术规范,尊重他人成果。
3. 学生具备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毕业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大学毕业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但需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学术素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以下内容:1. 学科核心理论:包括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涵盖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2. 学科前沿动态:引入教材第四章内容,介绍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3. 实际问题分析:结合教材第五章,通过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术研究方法:依据教材第六章,教授文献检索、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学术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5. 学术交流与团队协作:以教材第七章为基础,开展小组讨论、学术沙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本科毕业论文课程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的功能与写作要求。
2.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至少两种研究方法,对其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分析。
3. 学生能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整理与分析的基本技巧,能够正确引用文献,并遵循学术诚信原则。
技能目标:4.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篇符合学术规范的本科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环节。
5.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评等方式,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评价和接受他人的批评建议。
6.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专业软件、在线数据库等,辅助完成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 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术探究态度,对所研究的课题产生兴趣和责任感。
8.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
9.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术诚信意识,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后果,并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坚守学术道德。
二、教学内容1. 本科毕业论文概述:介绍毕业论文的定义、作用、基本要求及论文写作流程。
- 教材关联章节:第一章“毕业论文概述”2. 选题与开题报告:讲解选题原则、方法,指导学生完成选题及开题报告撰写。
- 教材关联章节:第二章“选题与开题报告”3. 文献检索与利用:教授文献检索技巧,培养学生文献综述能力。
- 教材关联章节:第三章“文献检索与利用”4. 研究方法: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并指导学生根据课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 教材关联章节:第四章“研究方法”5. 论文结构与写作技巧:详细讲解论文各部分结构、功能及写作方法。
- 教材关联章节:第五章“论文结构与写作技巧”6. 数据处理与分析: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 教材关联章节:第六章“数据处理与分析”7. 论文修改与答辩准备:讲解论文修改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答辩准备。
灌溉毕业课程设计
灌溉毕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灌溉原理,理解不同灌溉方式的优缺点;2.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灌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 使学生掌握灌溉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灌溉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共同完成灌溉系统的设计;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GIS、遥感等)进行灌溉资源调查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课程设计,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在灌溉领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灌溉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灌溉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灌溉方式分类及特点- 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 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2. 我国农业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 主要灌溉技术与设备- 灌溉水资源现状与分布- 现代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3. 灌溉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 灌溉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灌溉系统设计的主要参数- 灌溉系统设计流程及案例分析4. 灌溉资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灌溉水资源调查方法- 利用GIS、遥感技术进行灌溉资源分析- 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5.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 项目分组与任务分配- 团队协作技巧与方法- 沟通表达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灌溉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第二周:我国农业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三周:灌溉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第四周:灌溉资源调查与分析方法第五周: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完成灌溉系统设计项目教材章节关联:《农业水利工程》第三章:灌溉与排水《现代灌溉技术》第二章:灌溉系统的设计《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第四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规划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掌握灌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毕业课程设计参考
毕业课程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本章节内容的背景和意义。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结合相关参考书和多媒体资料。
教学大纲如下:1.教材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2.教材第二部分:方法论的学习,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3.教材第三部分: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用于探讨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参考书:提供更多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3.多媒体资料:包括视频、音频和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用于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章节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安排一次章节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应涵盖本章节的所有知识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毕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
毕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3. 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评价和规划的基本知识;4.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法规及政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环境监测、评价和规划的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环境工程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3.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关注可持续发展;4.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环境工程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环境污染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2.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等。
3.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环境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等。
4. 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执法与监管等。
5. 环境工程案例解析:分析典型环境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第三周:环境监测与评价第四周: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第五周:环境工程案例解析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涵盖环境工程学科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知识体系,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毕业课程设计范文
毕业课程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3.学会使用XX学科的相关工具和软件。
4.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具备XX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
6.能够进行XX学科的相关计算和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解释相关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2.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介绍XX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3.XX学科的相关工具和软件:教授如何使用XX学科的相关工具和软件,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毕业课程设计语文
毕业课程设计语文一、教学目标本毕业课程设计的语文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理解、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本册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文学作品、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及写作技巧。
学生应能够理解并分析不同文体的特点,如小说的情节构造、诗歌的意象表达等。
2.技能:学生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和写作,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
具体包括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汉字,准确无误地使用标点符号,以及撰写条理清晰的作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培养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古诗文和现代文阅读写作。
1.文学作品: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如鲁迅的《呐喊》、朱自清的《背影》等,通过分析作品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深化学生对文学的理解。
2.古诗文:学习《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篇,通过吟咏品味,体会诗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
3.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对现代文进行细读和精读,提升学生理解力和分析力。
在写作训练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个性化表达风格。
三、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教学目标和内容:1.讲授法:在传授文学知识和古文翻译时,以讲授法为主,系统性地阐述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在分析文学作品和现代文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优秀作文和病文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写作技巧和常见错误。
4.实验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通过反复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资源为确保教学效果,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1.教材:采用官方推荐的语文教材,确保内容规范性和科学性。
毕业焊工课程设计
毕业焊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焊接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备焊工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焊接的基本概念、分类、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常见的焊接方法及其特点和应用;了解焊接质量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焊接设备,进行各种焊接操作;能够根据焊接材料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处理焊接中的问题;具备焊接质量的检查和评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焊接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焊接技术在工程建设和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焊接基本原理、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焊接质量检验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焊接基本原理:介绍焊接的定义、分类、原理和工艺流程。
2.焊接工艺:讲解各种焊接方法(如气焊、电弧焊、氩弧焊等)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3.焊接设备:介绍焊接设备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4.焊接质量检验:讲解焊接质量的检验方法、标准和评价体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焊接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焊接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焊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焊接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焊接技术资料,便于学生拓展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换热器课程设计毕业
换热器课程设计毕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掌握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及其计算方法。
(3)熟悉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和工艺流程。
(4)了解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换热器。
(2)能够运用换热器计算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3)具备换热器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换热器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计算方法,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和工艺流程,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及其计算方法。
3.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和工艺流程。
4.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
5.换热器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讨论法:用于探讨换热器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换热器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换热器性能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换热器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换热器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毕业课程设计教案模板
毕业课程设计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XX技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XX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XX技能,如观察、实验、分析等。
(3)能够撰写规范的XX学科研究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具备创新精神。
(3)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部分: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XX学科的核心概念,解释其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第二部分:XX学科的基本方法。
讲解XX方法的应用和操作步骤,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并掌握这些方法。
3.第三部分:XX学科的应用领域。
介绍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XX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4.第四部分:案例分析。
分析具体的XX学科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XX学科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XX学科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毕业实习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专业实习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如XX(具体理论知识);2. 学生能够了解本专业实习相关的实际工作流程,包括XX(具体工作流程);3. 学生能够掌握实习过程中所需的专业技能,如XX(具体技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能够运用沟通、协作、组织等综合能力,完成实习任务;3. 学生能够通过实习,提升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认识到所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2.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能够通过实习,增强自信心,形成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动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实习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需要在实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达到课程目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情感态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基础理论知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 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
2. 实际工作流程:- 教材章节:第四章至第六章- 内容:介绍实习单位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业务操作等。
3. 专业技能提升:- 教材章节:第七章至第九章- 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操作、案例分析、问题解决方法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复习基础知识,了解实习单位概况;第二周:学习实际工作流程,熟悉岗位职责;第三周:专业技能培训,实际操作演练;第四周:分析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第五周: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提升职业素养;第六周:实习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阀体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阀体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阀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参数,包括阀门类型、结构、材料及工作条件等。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阀体设计中涉及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如压力计算、流量计算、阀体壁厚计算等。
3. 帮助学生理解阀体设计中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阀体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纸绘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阀体设计专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年级以及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为我国阀门行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阀体设计基本原理:介绍阀体的作用、类型、结构及工作条件,分析阀体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阀体设计计算方法:讲解阀体设计中涉及的压力计算、流量计算、阀体壁厚计算等,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阀体材料及工艺:介绍阀体常用材料及其性能,分析阀体加工工艺,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CAD软件在阀体设计中的应用:讲解CAD软件在阀体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纸绘制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5. 阀体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阀体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6. 阀体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阀体设计中应遵循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7. 毕业设计要求及指导:明确毕业设计的要求,提供设计指导,帮助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对应教材附录。
毕业作业课程设计
毕业作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学科核心概念,如……(列出相关核心概念);2. 掌握本节课重要知识点,如……(列出具体知识点);3. 了解本节课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举例说明);2. 能够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列出具体策略和方法);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3.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作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毕业年级,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以下标准:1. 知识掌握:能够准确描述并运用所学核心概念和知识点;2. 技能提升: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3.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积极的学科情感,勇于面对挑战,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选择和组织。
具体内容包括:1. 知识点讲解:依据教材第……章,讲解……(列出具体知识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案例分析:选取与知识点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案例涉及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依据教材第……章,设计……(列出实践操作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针对……(列出讨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毕业设计的概念、意义及构成要素;2.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步骤;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课程设计主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合理规划毕业设计时间;2. 学生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课程设计方案的撰写,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设计,提高问题分析、解决及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毕业设计在个人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2.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倾听和分享;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设计,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教育实际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高三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但时间管理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创新思考,提高课程设计的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学生顺利步入高等教育或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毕业设计的概念与意义:介绍毕业设计的定义、作用和价值,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教育学》第十章 毕业设计与论文写作2. 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讲解课程设计的前期准备、实施过程和总结评价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教材章节:《教育学》第十章 毕业设计与论文写作;第十一章 教学设计与实施3. 课程设计主题的选定: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背景,选定具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课程设计主题。
教材章节:《教育学》第十一章 教学设计与实施4. 时间规划与管理:教授学生如何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
本科毕业实践课程设计
本科毕业实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课程,深入了解并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了解毕业实践课程的要求,明确实践过程中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学生能结合所学专业,分析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完成实践项目,具备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 学生能熟练运用专业软件、工具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实践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3. 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实践过程中与团队成员有效配合,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实践课程,提高自我驱动力。
2. 学生在实践中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实践课程,能够认识到自身专业的社会价值,激发对专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课程针对本科毕业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为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回顾:回顾本科阶段专业核心课程,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提炼关键知识点,为实践课程提供理论支撑。
- 教材章节:市场营销原理、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等。
2. 实践项目指导: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践项目,明确项目任务、目标和要求。
- 教材章节:企业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实践操作指南等。
3. 专业技能培训:针对实践项目需求,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如数据分析、市场调研、财务分析等。
- 教材章节:数据分析方法、市场调研技巧、财务分析实务等。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 教材章节:团队协作技巧、沟通与协调、冲突管理策略等。
课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意义
课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意义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毕业设计的概念,掌握其基本组成部分和设计流程。
2. 使学生了解课程设计在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实际意义。
3. 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设计中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运用的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项目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积极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课程设计中勇于尝试和探索。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课程设计在个人专业发展中的价值,增强其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处于毕业班阶段,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但需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 熟悉毕业设计的概念、组成部分和设计流程。
2. 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具备一定的项目设计能力。
3. 具有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勇于创新和团队合作。
4. 在个人专业发展方面,能够明确毕业设计的意义,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二、教学内容1. 毕业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讲解毕业设计的定义、作用和价值,使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地位和重要性。
2. 毕业设计的组成部分:分析毕业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选题、开题、研究、撰写论文和答辩等环节。
3. 设计流程与时间安排:详细介绍毕业设计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合理规划时间。
4. 课程设计方法与技巧:讲解课程设计中的研究方法、资料搜集整理技巧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思维方法。
5. 案例分析与讨论:选取优秀毕业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毕业设计的概念与意义,分析优秀案例,明确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毕业课程设计
小学科学毕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如物质、能量、生命、地球与宇宙等,形成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2. 深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基本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科学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完成科学探究任务。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初中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科学探究方法:重温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2. 物质科学:回顾物质的基本性质、状态变化、简单化学反应等,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3. 生命科学: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环保意识。
4. 地球与宇宙科学:了解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天气与气候、太阳系及宇宙的奥秘,拓展学生的宇宙观。
5. 能源与动力:学习能源的分类、能源转换、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源节约意识。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科学探究方法及实验技能回顾;第二周:物质科学(物质的性质、状态变化);第三周:物质科学(简单化学反应、物质的组成);第四周:生命科学(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第五周:生命科学(人与自然、生物多样性);第六周:地球与宇宙科学(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第七周:地球与宇宙科学(天气与气候、太阳系与宇宙);第八周:能源与动力(能源分类、能源转换);第九周:能源与动力(可再生能源、能源节约)。
大专毕业综合课程设计
大专毕业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大专阶段所学专业核心知识,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拓展学术视野。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项目,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通过课程设计,熟练运用各类工具软件,提高信息化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个人职业规划,增强职业责任感。
2. 学生能通过课程设计,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关注社会发展,提高社会责任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本课程旨在通过大专毕业综合课程设计,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发展,为即将步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专业理论知识:- 梳理并回顾大专阶段所学专业基础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巩固理论知识。
- 分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引入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 实践操作能力:- 以课程设计项目为主线,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结合课程设计项目,教授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如Excel、PPT、SPSS等,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
3. 职业素养与团队协作:- 安排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高职业素养。
- 设定团队协作任务,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 第一周:回顾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二周:课程设计项目启动,教授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
- 第三周:课程设计项目实施,进行实践操作。
毕业课程设计写什么
毕业课程设计写什么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XXX(具体知识内容),能够理解并描述XXX(具体知识内容),了解XXX(具体知识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XXX(具体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X(具体技能)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XXX(具体技能)的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学科或课程)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具体内容),通过教材的讲解和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X(具体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介绍XXX(具体内容),讲解XXX(具体知识点)2.第二课时:分析XXX(具体案例),探讨XXX(具体问题)3.第三课时:总结XXX(具体知识点),进行XXX(具体技能)的训练4.第四课时:进行XXX(具体实验),巩固XXX(具体知识点)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通信线路整治过程
2.1寻找需要整治用户
知道某用户需要整治后,根据派工单寻找用户的具体位置和在哪一个主干井接入的,主干井都有相应的编号,如:光华批发超市话吧,装机地址在光华学院对面,主管道在东方广场人孔井内(富豪网吧用户光缆接头盒上),这样就找到了终端用户和所在的接入井(东方广场的主干井)。
2.2整治用户过程
1)管道线路整治过程
(1)井内是否有脏东西,如果有则需要清理(此工作需要技工去做,如让普工去做可能会把光缆弄断)。
(2)井内光缆、接头盒是否整齐,如比较乱必须进行盘流,接头盒光缆加固,以下为盘流和接头盒光缆加固过程,盘流:先把光缆抻开,使单根光缆没有交叉
且不和其他光缆缠在一起,手拿光缆的中间部位交叉成圆形,使光缆呈现八字状,向前揆一下,然后再交叉成八字,向后揆一下,依次按照交叉成八字的方法盘下
去,盘流又称盘圆和盘余,顾名思义就是把光缆盘成圆形且此段光缆作为余长,当把所有光缆都盘好后,用绑线绑紧,如果光缆上缺光缆标牌,要在光缆进口处和出口处绑上光缆标牌,以后维护比较清晰方便。
接头盒光缆加固整治:把接头盒旁边的乱线盘好且把接头盒固定在欧姆钩子上,用绑线绑好。
(3)再距离手井200厘米处打上欧姆钩子,用来固定接头盒和光缆(欧姆钩子又名胀钉钩子,原来用的是托架)。
以下为管道线路整治前后照片
2)架空线路整治过程
(1)中间杆的装设。
光缆吊线在中间杆的装设,不同电杆有不同的方法。
木杆一般在电杆上打穿钉洞,用穿钉和夹板固定吊线;混凝土电杆采用穿钉法(电杆上有预留孔)、钢箍法和光缆吊线钢担法。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光缆吊线距杆顶的距离不得小于50cm,距离变更一般不得超过杆距的5%。
若光缆吊线的坡度变更大于5%,电杆上应设置辅助线。
(2)角杆的装设。
为了提高外角杆上光缆吊线的稳固程度,应根据角深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表11所列。
表11 在外角杆上光缆吊线的加固方法
图21 光缆吊线的终结
(a)U形钢绞线卡子法;(b)三眼双槽钢绞线夹板法;(c)另缠钢绞线法。
(3)终端杆、角杆的装设。
终端杆和角深大于15m的转角杆上的光缆吊线应做终结,如终端杆和转角杆因地形限制无法终结时,应将光缆吊线向前延伸一挡或数挡,再做吊线终结。
光缆吊线终结的方法一般有U形钢绞线卡子法、双槽法和铁线另缠法,各种终结的方法如图21所示。
(3)光缆吊线的原始垂度
在不同负荷区,对各种程式的光缆吊线,吊线光缆前的原始垂度应符合表12~15的规定。
在20℃以下时,允许偏差不大于标准垂度的10%;在20℃以上时,允许偏差应不大于标准垂度的5%。
表12 无冰凌区吊线原始垂度标准
表13 轻负荷区吊线原始垂度标准
15 重负荷区吊线原始垂度标准
(4)光缆架挂
(1)架挂光缆的基本要求;光缆在电杆上的位置应始终一致,不得上、下、左、右移位;光缆架挂前应测试光学性能和电气特性,合格后才能架设;光缆挂钩的托挂间距为50cm,偏差不大于±3cm;电杆两侧的第一个挂钩距吊线夹板25cm,偏差不大于±2cm。
(2)挂钩程式的选用。
挂钩程式应按光缆外径参照表16选用。
表16 挂钩程式与光缆外径参照表单位:mm
(3)光缆的各种余留要求见第二章实例中施工技术要求部分。
(5)架空光缆
光缆中的纤芯是非金属材料,不受雷电的影响,但由于光缆中尚有金属护套、金属加强芯,光缆线路也受到雷电的危害。
一般轻雷击区需根据雷暴情况及大地电阻率,对特殊电杆及光缆线路采用防雷措施。
1)电杆的防雷
架空电杆应在以下地点装设避雷线:市区线路在电杆周围10m范围内如有高于电杆的建筑物有防雷装置时,电杆可以不装设避雷线;市区线路的角杆、分线杆、试线杆、跨越杆以及直线杆路上每隔5挡~10挡的电杆;在与10kV以上电力线交越的两侧电杆;蹭遭受过雷击的电杆。
2)电杆上装设避雷线的方式
水泥杆上有预留避雷线穿钉是,应从穿钉螺母向上引出一根4.0mm径钢线并高于杆顶10cm,在电杆下部的接地穿钉螺母处接出一根4.0mm径钢线入地,至地下70cm以下弯曲做水平延伸;水泥杆上无预留避雷线穿钉时,避雷线(用4.0mm 径钢线)在距杆顶下10cm处用3.0mm径钢线捆扎4圈后,向上弯回从杆顶穿入杆身内,再从杆底弯曲水平延伸,避雷线应超出杆顶10cm;利用电杆拉线做避雷线时,将4.0mm径铁线在距杆顶下10cm和60cm处用3.0mm径钢线捆扎4圈后,压入水泥杆拉线抱箍内,避雷线应超出杆顶10cm;与10kV以上电力线交越处的两侧电杆的避雷线,应在距地面2m处留放电间隙;市区行人易于接近的电杆上的避雷线应在地面上2m处断开,做成放电间隙。
避雷线在地下延伸线的长度及接地电阻要求如表17所列。
表17 避雷线接地电阻及地下延伸线长度参考长度
(6)架空光缆的接地防护
由于通信电缆的防护方法和光缆基本相同,在下述通信光缆的接地保护措施中,同样适宜于通信电缆。
1)架空光(电)缆需要设接地装置的场合 (1)有可能被电力线产生的过电压或雷击损伤光(电)缆及电缆吊线的电杆。
(2)架空光(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及其吊线均应接地(即在终端杆、引上杆或其附近的电杆应采取接地措施)
(3)在年雷暴日超过20天的空旷地带或郊区架设的,光(电)缆应做系统防雷保护接地。
一般每个
2km 左右将光(电)缆屏蔽层连同吊线一起做一处接地,在雷暴多的地区应缩短接地间隔(约200m 左右设置一处,有经验证明,5根杆可设置1处),或改善屏蔽接地电阻值。
屏蔽接地尽可能做在光(电)缆接头处。
2)架空光(电)缆各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要求
架空光(电)缆各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要求分别如表18和表19所列。
表 18 架空光(电)缆屏蔽层及吊线的接地电阻
表19 防雷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3)架空电缆接地保护的安装方法
接地线一般采用无脱锌、无扭裂痕的4.0mm 直径镀锌铁线。
各部分连接时牢固,安装时,接地线不得与站台等金属部位相接触,同时应尽量设置在电杆上较隐蔽的一侧。
接地线的地面部分应用塑料管等加以保护。
在水泥杆上装设是,每个60cm 左右用直径1.6mm 镀锌铁线捆扎两圈。
架空电缆线路保护接地体的埋设,一般分为线型接地和管型接地两种方式,这两种接地方式实例如图22和图23所示。
在图22中,如采用水泥杆,应从杆芯引做地线并封顶。
在图23中,(a )、(b )为单管接地装置。
图22
中接地线入地后需要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其延伸长度应符合表20的规定。
如接地电阻不合要求,可采用多管接地装置。
表20 接地装置入地后水平延伸长度与接地电阻对照表
(a ) (b ) 图22线型接地方式示意图(单位:mm ) (a )连续的接地装置;(b )带火化间隙的接地装置。
(a)(b)图23 管型接地方式示意图(单位:mm)
(a)沿房层建筑附近敷设;(b)沿电杆敷设
架空线路整治照片前后
.3画出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