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黄鹤楼》教案学案

《黄鹤楼》教案学案

《黄鹤楼》教案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诗歌;(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2)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2. 诗歌背景和意义的学习;3. 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文学鉴赏;2. 讨论和探究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译文;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3. 准备讨论和探究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介绍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新课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2)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3)学生学习和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2)教师提供问题和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3)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进行诗歌的背诵;(3)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诗歌背诵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朗读和背诵《黄鹤楼》诗歌,评价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3. 词语掌握评价:通过测试或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评价学生的词汇掌握程度。

4. 讨论和探究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的思考深度和观点表达,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人崔颢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诵读和赏析古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2)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能够有感情地诵读。

2、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2)领悟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或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崔颢的《黄鹤楼》。

提问学生对黄鹤楼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诗人崔颢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讲述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诗歌赏析(1)逐句解读诗歌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描绘的景象。

例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句诗中,“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诗人开篇就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遐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两句描绘了黄鹤离去不再归来,只有悠悠白云长久飘荡的景象,给人以岁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意境开阔等。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对仗极为工整,“晴川”对“芳草”,“历历”对“萋萋”,“汉阳树”对“鹦鹉洲”,读来朗朗上口。

同时,通过描绘清晰可见的汉阳树和繁茂的芳草,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3)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体会诗人思乡的愁绪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的最后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在傍晚时分,诗人望着江上的烟波,不禁涌起思乡之情,这种愁绪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也包含了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一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2)诗歌中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相互交融的?6、课堂总结(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黄鹤楼》教案7篇

《黄鹤楼》教案7篇

《黄鹤楼》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鹤楼》教案7篇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黄鹤楼》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八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教案、教学设计
2.采用朗读、分组讨论、个别发言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运用比较阅读法,将《黄鹤楼》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其艺术特色。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黄鹤楼及相关诗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黄鹤楼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同时指导学生掌握生僻字、词组。
(3)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结构,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4)品读课文:通过比较阅读、讨论等形式,赏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教学拓展:
(1)课后作业:布置与《黄鹤楼》相关的创意写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黄鹤楼,亲身感受诗中的意境,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3)课外阅读:推荐与《黄鹤楼》主题相关的诗歌、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黄鹤楼的历史图片和现代风貌,让学生对黄鹤楼有直观的认识。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人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背诵《黄鹤楼》全诗,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组,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结构,领悟诗人的写作技巧。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教案:黄鹤楼

语文教案:黄鹤楼

语文教案:黄鹤楼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领悟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体会诗人离别时的情感。

3.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描绘想象画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感受黄鹤楼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三、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诗歌所表达的离别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2)简介黄鹤楼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诗歌讲解(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离别情感。

3.诗歌欣赏(1)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描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实践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以黄鹤楼为题材的诗歌。

(2)小组内互相评价,选出最佳作品,全班交流。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黄鹤楼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收集有关黄鹤楼的历史资料,下节课分享。

一、诗歌讲解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诗人简介: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2)诗歌背景:诗人送别好友孟浩然,表达离别之情。

(3)诗歌内容:“故人西辞黄鹤楼”:描绘诗人与好友分别的情景。

“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扬州美丽的春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描绘孤帆远去的景象。

“唯见长江天际流”:描绘长江壮丽的景色。

(4)诗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5)诗歌情感:表达诗人送别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二、诗歌欣赏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1)黄鹤楼:高耸入云,雄伟壮观。

(2)烟花:绚烂多彩,美不胜收。

(3)孤帆:孤独无助,远去无影。

(4)长江:浩渺无边,奔流不息。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创作诗歌:(1)以黄鹤楼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情感。

《黄鹤楼》崔颢优秀教案设计育教学反思

《黄鹤楼》崔颢优秀教案设计育教学反思

《黄鹤楼》崔颢优秀教案设计育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诗歌;(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黄鹤楼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离愁别绪;(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表现手法;3. 诗歌的韵律特点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崔颢及其作品《黄鹤楼》;(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2)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和审美价值;(3)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人在黄鹤楼的美好时光;(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离愁别绪。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体验。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设计:(1)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2)教学环节是否紧凑,教学方法是否得当;(3)教学内容是否难易适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 反思教学效果:(1)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对诗人情感的体验是否真实深刻;(3)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黄鹤楼》教学设计及反思

《黄鹤楼》教学设计及反思

《黄鹤楼》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黄鹤楼》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学习黄鹤楼的基本诗词和词牌。

•理解诗人对黄鹤楼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诗歌欣赏:《黄鹤楼》原文。

•背景知识讲解:历史背景、诗词的作者李白等。

•词牌介绍:《黄鹤楼》使用了的词牌介绍。

•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表达对黄鹤楼的印象和思考。

(2)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黄鹤楼的背景知识和词牌等相关内容。

•欣赏法:通过学生欣赏原文和讨论,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向学生介绍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黄鹤楼原文教师朗读《黄鹤楼》的原文,让学生聆听并感受诗歌的美。

然后请几名学生朗读熟悉的句子或段落。

(3)背景知识讲解教师简要讲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包括建筑形式、地理位置等。

并介绍诗词的作者李白和他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4)词牌介绍教师讲解《黄鹤楼》使用的词牌,包括词牌的起源、结构和特点等。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诗词的形式。

(5)诗歌欣赏与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黄鹤楼》的感受和思考,鼓励他们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

(6)诗歌创作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以黄鹤楼为主题创作一首诗。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黄鹤楼的情感。

(7)总结与展示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黄鹤楼的了解和对诗歌的理解。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并进行点评。

4. 教学评价方法•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黄鹤楼》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学生创作的诗歌质量和创造力。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和体验《黄鹤楼》。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第一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全文;(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了解唐代诗人崔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黄鹤楼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3. 诗人崔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2. 古典诗歌的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诗文和相关的图片、资料;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崔颢和《黄鹤楼》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韵味。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讲解诗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5. 欣赏与感悟学生欣赏诗文,体会诗人对黄鹤楼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重要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学生背诵诗文,完成练习题,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第二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全文;(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了解唐代诗人崔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黄鹤楼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3. 诗人崔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第一篇: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全诗;(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主题;(3)了解黄鹤楼的背景知识,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图片展示和地理信息系统,培养学生对景点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文化意义;2. 诗文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黄鹤楼》全诗;3. 关键词语解析:解释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等;4. 意境与主题探讨:引导学生领会诗文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第二篇:教学过程与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黄鹤楼产生兴趣和好奇心;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查找相关资料;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4. 诗文讲解:对诗文进行逐句讲解,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文;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展示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背景;5. 朗读与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第三篇:教学评价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2. 朗读与背诵: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包括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3. 阅读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诗文解析和景点介绍;5.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培养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黄鹤楼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设计黄鹤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本课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暂时"、"凝视"说话。

(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本课时教学目标: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本上,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逐步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黄鹤楼送别2、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诗文对应,初步感知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

(板:依依惜别)2、李白把这一情景写成了一首诗:(1)课件出示诗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2)配乐范读。

(3)你喜欢这首诗吗?自己读读看。

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这样设计以优美的画面、抒情的音乐、动情的范读构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磁场,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迸发,同时让学生自己谈谈"学习这首古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更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具体体现。

3、初步理解诗句:(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并划出来。

(2)读:汇报学习体会,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与语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4)说:谁愿意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诗句。

课件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预测性,而我们设计成网页形式,可选性强,加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与反思第【1】篇〗黄鹤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黄鹤楼的文学价值和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究黄鹤楼的建筑特色和景观美学,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4. 通过学习黄鹤楼的诗词歌赋,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黄鹤楼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特点和诗词歌赋。

2. 教学难点:理解黄鹤楼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黄鹤楼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 讲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介绍黄鹤楼的起源和演变,以及与文化名人的联系。

3. 演示黄鹤楼的建筑特色和景观美学:通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黄鹤楼的建筑风格和景观美学,引导学生探究其特色。

4. 分析黄鹤楼的诗词歌赋:选取经典诗作,讲解其文学价值和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交流对黄鹤楼的认识和体会,深化对黄鹤楼的理解。

6. 个人展示:让学生选取一个角度,以自己的语言描述黄鹤楼,提高其口头表达和创新能力。

7. 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强化学生对黄鹤楼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讲解、演示、小组讨论和个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包括、视频和音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回答问题、填空和选择等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黄鹤楼的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3. 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等多个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第一篇: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诗歌;(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领会诗歌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学会通过诗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描绘出相应的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文背景:介绍诗人杜甫和《黄鹤楼》的创作背景;2. 诗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黄鹤楼》诗歌;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手法和情感;4. 画面描绘:引导学生通过诗文中的描写,想象和联想出相应的画面;5.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

第二篇: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和《黄鹤楼》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黄鹤楼》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3. 解析诗文: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手法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4. 画面描绘:引导学生通过诗文中的描写,想象和联想出相应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5.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思考。

四、课后作业1. 抄写《黄鹤楼》诗歌,加强记忆;2. 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3. 结合诗文内容,想象和描绘出《黄鹤楼》的画面;4.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黄鹤楼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黄鹤楼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黄鹤楼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指名交流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该古诗3、师范读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b、齐读(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1、投影生字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四、作业1、完成习字册2、朗读全文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

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article/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教案一:《黄鹤楼》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黄鹤楼》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等知识。

2. 能够朗读并背诵《黄鹤楼》诗歌。

3.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4.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鹤楼》诗歌的原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黄鹤楼》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等知识。

2.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二、诗歌解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如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

2. 学生通过课本和教师的讲解,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表达。

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思考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诗歌的背诵练习。

3.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后作业】1. 背诵《黄鹤楼》诗歌。

2. 写一篇关于《黄鹤楼》诗歌的感受和理解的文章。

教案二:《黄鹤楼》白话文翻译【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黄鹤楼》诗歌的白话文翻译。

2.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3.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歌的白话文翻译的理解。

2. 诗歌中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鹤楼》诗歌的白话文翻译和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资料。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中的景象;(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黄鹤楼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孤独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黄鹤楼》这首诗,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2. 诗文背诵: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黄鹤楼》这首诗,加强语感和记忆力培养;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黄鹤楼”、“长江”、“天际流”等,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4. 作者介绍: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这首诗;2.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3. 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难点:1. 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2. 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2. 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中的景象;3.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鹤楼的背景和诗文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2. 诗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黄鹤楼》这首诗,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3. 诗文背诵: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黄鹤楼》这首诗,加强语感和记忆力培养;4.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黄鹤楼”、“长江”、“天际流”等,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5. 作者介绍: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并进行分享;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和拓展任务。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黄鹤楼》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学习古诗《游园不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应怜小扣烟花尽唯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赞美春天及与友惜别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

(1)学生学习《江畔独步寻花》的标示方法,轻声读古诗,用铅笔划出符号标示。

教师将《游园不值》一诗抄在黑板上。

(2)请2~3名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师生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将正确的标示画在黑板上。

(3)对照黑板上的标示,学生朗读古诗,同桌间相互评议。

(4)请2~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

(5)有感情地齐读古诗,体会诗句意思。

2.逐句讨论学习,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游园不值》也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但描写的角度和内容与《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不尽相同,我们来看看诗人叶绍翁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习,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

讨论后推荐五名学生上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学生边听边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题目游园不值(园:指私人花园。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学生对游字的解释一般会解释为游玩游览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确定游的意思是到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b.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意思。

这句诗学生解释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解释这句诗比较恰当。

学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释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印上青苔,这样的解释学生也会觉得不通,进而错解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怕鞋染上印上青苔。

《黄鹤楼》教案3篇

《黄鹤楼》教案3篇

《黄鹤楼》教案4黄鹤楼常州八中唐茂英学习目标: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2、抓住特征说明,了解古代建筑艺术。

学习重难点:1、抓住特征说明,了解古代建筑艺术。

学习过程:一、导入:由常州古建筑天宁寺宝塔导入。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将注释中字音标注于原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标出你不熟悉的重点字词.2、同位交流不熟悉字音,指生朗读,注意字音.(隅、憩)3、朗读课文不仅要注意字音,还要把握节奏.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节奏。

4、教师范读,注意节奏的把握。

5、俗话说得好:”文通一半文”.停顿对了也就等于理解了课文一半.(出示不带标点的课文),指生阅读.6.齐读课文,注意文中描写黄鹤楼的句子.三、整体感知课文。

1、画出文中描写“黄鹤楼”的语句.2、(出示图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3﹑根据文字以及图片的阅读,能用一个字概括黄鹤楼给你的印象吗?四、抓住特征描写,品味语言之妙。

1、黄鹤楼很高,你是从文中哪些词看出的?耸、高、巍峨、巃嵸2、老师这儿就有一个疑问了,作者写高为什么连用几个同样的词呢?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呢?3.能从学过的课文中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4.黄鹤楼很高很高,你还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5.你能快速将描写黄鹤楼高的句子背出来吗?6.如果你眼前有一座高楼,你能用1—2个句子描写楼的高么?7、黄鹤楼很高,面对这样的一座高楼,作者的评价是什么?(板书)五、有人说,黄鹤楼不仅是一座高楼,更是一座仙楼,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你能帮帮老师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吗?六、黄鹤楼是一座高楼﹑更是一座仙楼。

谈到现在,老师还不知道黄鹤楼在哪儿呢?你能告诉老师吗?七、请听题:将黄鹤楼一文中讲课时老师遗漏的一句话读出来。

八、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九、诗词中的黄鹤楼,并进行比较阅读.十.自助餐:1.课外网上收集有关黄鹤楼的历史沿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化名流对联等,互相交流。

2.有人认为重修可以使具有文化内涵的古代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有人却又认为这样会破坏原来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美感,你认为呢?黄鹤楼教学目标: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黄鹤楼》教学设计15篇

《黄鹤楼》教学设计15篇

《黄鹤楼》教学设计《黄鹤楼》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鹤楼》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鹤楼》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掌握主题文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会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掌握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和常用语。

2.感悟文本主题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从李白的几首离别诗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3.培养言语品质在四字成语或常用语的感情朗读中唤起鲜明意象。

围绕“依依惜别”的感情去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性。

在模仿迁移表达和想象表达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和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一)出示词语,指导朗读(幻灯片底色为插图景物,便于图文对照)烟雾迷蒙俯临长江杨柳依依依依惜别脍炙人口浩浩荡荡繁花似锦飞檐凌空沙鸥点点按捺不住誉满天下永世不绝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一个词语,学生模仿朗读对应的词语,要读出画面、语气和情感。

(二)诗文对照初步朗读感知1.课前板书:黄鹤楼送别,朗读课题,读出感情。

指出课文特点,板书:文包诗出示李白写的送别诗并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扬州是江苏省扬州市,它们都在长江边上,黄鹤楼在西面,扬州在东面。

所以说“西辞黄鹤楼”。

)2.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语句表达的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用直线“_________”划出来。

然后交流一下。

老师读一句诗,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情1.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呢?(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之景(2)师:你觉得送别时的环境怎么样?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同学和老师带进那迷人的送别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3、通过朗读、赏析、创新、写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竟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诗歌意境,进行创新写作。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激发兴趣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1、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2、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

只在崔颢的诗下面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离去了。

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

如《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

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

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回忆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

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崔颢的《黄鹤楼》。

1、听读——划分节奏
2、译读——理解内容
3、说读——体味情感
4、背读——积累词语
三、听读--划分节奏学会朗读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

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

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
“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四、译读--理解内容领会意境
1、指导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解释诗句。

2、讨论后可以互相译读。

3、交流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4、分别请几位学生示范译读这首诗,教师更正,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
《黄鹤楼》则是揽胜怀古思乡的名篇。

它把神话与现实、古与今、情与景熔为一炉,创造了一个苍茫开旷的诗歌境界。

相传李白在黄鹤楼想题诗,见了崔颢的
作品后便感慨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五、说读--体味情感创新运用
1、再读诗文,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人的情感。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个人朗读感受,小组交流:诗人由“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体会诗人在诗中体现思乡的情感。

2、这首诗不仅写景,还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每一句都可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选择其中的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

3、在品味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按以下要求写作:
假如时光倒流,假如你就是崔颢,请你把他们的诗文改成一篇 200字左右的短文。

4、分别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短文。

五、背读--积累词语再悟美文
1、个人示范背
2、唱诵。

3 、回忆、背诵曾学过的与黄鹤楼有关的古诗。

背诵《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四、拓展练习。

1、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理解诗的内涵,提供贾岛的《黄鹤楼》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较,区分两诗选材角度、所抒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细腻地理解文本。

《黄鹤楼》(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晴对余晖。

2、《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永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