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第八版课件-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合集下载

第8课-2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第8课-2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 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具有比 较优势。 --这种机会成本的差异给世界生产提供了 一个进行互利性重新组合的可能性。 • 比较优势是如何决定的?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将帮助我们了解国家 间的差异如何决定贸易模式,即一个国家 出口什么和进口什么。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简介
• 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的两个原因:
(1)在气候、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 上的差异。
(2)试图获得生产上的规模经济。
--这有助于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这些技术不同反映到劳动生产率的不同。
比较优势的概念
• 资源具有稀缺性,用来生产一种产品,就不能用来
生产其他产品,则产品间具有替代性。如美国为了 生产冬季玫瑰,就不得不少生产其他产品,比如计 算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机会成本
--衡量的是生产某种产品所耗费的同样资源如 果用来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产出数量。
--如美国生产1000万支玫瑰的资源可以生产10 万台电脑,则1000万支玫瑰的机会成本就是10万台 电脑。同理,10万台电脑的机会成本就是1000万支 玫瑰。
•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96年到2003年,中国
对美国贸易顺差为2291.8亿美元。据美国摩 根士丹利公司提供的数字,在这8年期间,物 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不仅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 6000多亿美元,而且使美国制造商降低了成 本和控制了通货膨胀。
表2-1 假定的生产变化
万支玫瑰 美国 南美 合计 -1 000 +1 000 0 万台计算机 +10 -3 +7
– 在南美玫瑰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 – 在美国电脑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 --比较优势原则: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并出口 机会成本相对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贸 易会对双方国家都有利。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6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如果 L = 120, 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动,或者120个工 人).
31
பைடு நூலகம்
单一要素经济
• 生产可能性
– 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PF)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 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33
单一要素经济
• 相对价格和供给
– 每种产品所生产的特定数量是由价格决定的. – 产品X (奶酪)对产品Y (葡萄酒)的相对价格
是指多少Y (葡萄酒)能换一个单位的X (奶 酪). – 相对价格:指两种商品之间相交换的比率
• 如果一听可乐的价格是0.5美元, 那么可乐的相对 价格就是多少美元能换一单位的可口可乐, 是0.5.
—— 亚当.斯密,1776
12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 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 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 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 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自由贸易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亚当·斯密与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24
Production, Prices and Wages (cont.) • Labor mobility ensures a common wage in each sector and competition ensures the price of goods equals their cost of production.
1. 劳动是生产中唯一重要的资源。 2. 由于技术差异,各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都 不一样,但劳动生产率在各国内部并不随时 间而变化。 3. 各国的劳动供给量是一个常数。 4. 只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酒和奶酪。 5. 竞争使得工人们可以获得“竞争性”工资, 工资是一个关于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价格的函 数,竞争同时也使得他们可选择去能支付他 们最高工资的行业工作。 6. 模型中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 投入奶酪生产的每一小时如果用于生产酒,可产出 酒的数量等于
1 hour/(aLW hours/liter of wine)
= (1/aLW) liter of wine • For example, if 1 hour is moved to cheese production, that additional hour of labor could have produced 1 hour/(2 hours/liter of wine) = 1/2 liter of wine.
Chapter 3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 优势:李嘉图模型
Slides prepared by Thomas Bishop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最新[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第八版课件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ppt课件

最新[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第八版课件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ppt课件

赫克歇尔-俄林 理论认为,生产 每单位粮食所需 的土地和劳动的 量是可变的。
图4-3 粮食生产的投入组合可能性
价格与生产
生产可能性边界描述了经济能生产能力, 但是要决定经济要生产什么,必须要知道产 品的价格。
一般在给定价格下,经济在产量最大化
的点生产V: V = PCQC + PFQF PC 是棉布的价格,PF 是粮食的价格。
价格与生产
等价值线表示一条生产价值不变的线。
V = PCQC + PFQF PFQF = V – PCQC QF = V/PF – (PC /PF)QC 等价值线的斜率是 -PC /PF
图4-4 价格与生产
价格与生产
在给定价格下,经济在产量最大化的点 生产(如Q点),该点处在最高的可行性的等 价值线上。
图4-7 从商品价格到要素投入的选择
要素价格、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的数量
我们有一个理论,预测当贸易商品的相对 价格发生变化时,由于贸易收入分配也会发生 变化。
棉布与粮食的相对价格(PC /PF)增加,预测: 工人的工资和土地所有者地租的比率(w/r)
增加。
土地与劳动投入比率(T/L)的增加,用于生
产棉布和粮食的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增加,土地 的边际生产率降低。
增加工人的工资,降低土地拥有者的地租。
要素价格、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的数量
生产中要素的投入组合决定了生产可能性 边界上的产量最大化的点。
分析两要素经济中分配资源的的一个方便 的办法是,有一个如同4-8所示的盒状图。
图4-8 资源的配置
要素价格、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的数量
生产可能性
当不止一种生产要素时, 生产的机会成 本不再一成不变, 并且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再 是一条直线。这是为什么呢?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PPT 109页)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PPT 109页)

• ■宗教神学 Libannius(公元前4世纪)

利巴涅斯

Thomas Aquinas(1225-1274)阿奎那
3-4
亚当·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 2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 产生时代-15、18世纪。

时代背景-资本原始积累、黄金渴望
• 主要观点-早期(15-16世纪中叶

晚期(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
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 点显然是错误的;
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 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 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 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 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3-7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什么是分工?
• 如何判断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 比较优势呢?
• 一般有三种方式:通过计算相对劳动 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或机会成本 来确定。
3-37
比较优势的判定实例
表2.5.中国和美国棉布和小麦的生产可能性
棉布
小麦(吨)
(万米)
中国
100
50
美国
150
100
3-38
1、 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相对劳动生产率是 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 之比, 用公式表示为:
• 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一个国家如果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对于其他产 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低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在生 产这种产品上具有 比较优势。
3-32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Opportunity Cost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的概念
• 如果每个国家专业化生产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然后进行 贸易,对于两国都有好处。
– 墨西哥生产玫瑰的机会成本较低.
– 美国生产电脑的机会成本较低
表3-1:
第二十一页,课件共有93页
比较优势的概念
• 表3-1说明了比较优势的思想:
–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以其他产品度量)低于另一个国 家,我们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贸易后什么确定相对价格 ? (例如 PC / PW )
–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确定奶 酪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general equilibrium (两个市场同时分析) local equilibrium (分析一个市场)
– 奶酪的相对供给等于在给定的相对价格下,两国奶酪的总供 应量除以葡萄酒的总供应量, (QC + Q*C )/(QW + Q*W).
第三十一页,课件共有93页
绝对优势:
• 如果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生产较外国需要更少的单位劳 动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优 势.
• 假定 aLC < a*LC 和 aLW < a*LW
– 这种假定暗含国内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商都具有绝对优势 。换个角 度看就是国内比国外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十三页,课件共有93页
李嘉图模型——单一要素的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力来概括, 以单位 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 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克鲁格曼-第八版-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克鲁格曼-第八版-PPT课件

爱尔兰:文化的亲和性、跨国公司
荷兰和比利时:地理位置和运输成 本
.
8
图 2-3: 经济体的规模及其 与美国的贸易量
Source: U.S. Deparment of Commerce, European Commission
.
9
贸易障碍:距离、壁垒和疆界
距离对贸易的影响为负 运输成本增加 非具体的因素:拜访客户、文化习俗等
成本比外国低 — 换言之,在不存在贸易的情况下,本国奶酪
第二章 世界贸易概览
.
1
本章简介
谁和谁贸易
规模问题: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的内在逻辑 引力模型的应用:寻找反例 贸易障碍:距离、壁垒和疆界
正在演变的世界贸易模式
世界变小了吗?
人们交换什么产品?
服务外包
.
2
图 2-1: 2006年美国与主要贸易 伙伴的贸易额
Sourc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corporations spread across different nations import and export many goods between their divisions.
✓ 疆界(Borders): crossing borders involves
formalities that take time and perhaps monetary costs like tariffs.
4. Today, most trade is in manufactured goods, while historically agricultural and mineral products made up most of trade.

最新[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第八版课件-标准贸易模型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第八版课件-标准贸易模型教学讲义ppt课件
由于进出口贸易发生在世界市场上,贸 易条件的目的是衡量国家之间交换产品的比 例。
进口关税和收入在国家内部的分配
如果本国对进口食物征收关税,本国的生 产者和消费者面对的粮食对棉布的相对价格上 升。
同样的,本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对的棉 布对粮食的相对价格下降。
本国生产者面对的棉布的相对价格要比国 外的低, 那么他们就更愿意转向粮食生产:棉 布的相对供给减少。
图5-7a 经济增长和相对供给
图5-7b 经济增长和相对供给
经济增长的影响
出口偏向性增长是指,使得一国的生产可 能性边界偏向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
外国食品业的偏向性增长就是出口偏向性 增长。
进口偏向性增长是指,使得一国生产可能 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的经济增长。
外国棉布业的偏向性增长就是进口偏向性 增长。
导向的组织? 一个公司怎样改进它的营销执行技能? 有哪些工具能帮助公司评价、控制和改进它们的营销
活动?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胡左浩 博士
一,公司组织
公司经常需要重组它们的业务和营销, 以便适应业务市场上的重大变化 :
市场全球化 政策管制的解除 电脑技术和电讯的进步 市场逐渐细分 ……
其他国家的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
但是忽略了发生在多个国家,存在多种产 品情况下的关税和进口补贴:
如果一个国家对其出口产品进行补贴来和 美国的出口产品进行竞争,这项补贴显然会恶 化美国的贸易条件。
如果一个国家对某种美国也进口的产品征 收关税,使得这种产品的价格降低,美国也会 从中受益。
其他国家的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
外国实施出口补贴: 对美国进口的出口产品进行补贴,会改善 美国的贸易条件; 对美国也出口的出口产品进行补贴,会恶 化美国的贸易条件。 外国实施的进口关税: 对美国出口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会恶化 美国的贸易条件; 对美国也进口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会改 善美国的贸易条件。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圣才出品】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一、概念题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答:绝对优势论是指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增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就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贫民劳动论(pauper labor argument)答:贫民劳动论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国家的利益。

因此,贫民劳动论认为,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国内产业没有必要与低效率低工资的外国产业展开贸易。

但是,克鲁格曼却认为,贫民劳动论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的误解,因为本国决定进行贸易还是自己生产,关键是用本国自己的劳动力来衡量,与外国的低工资率并没有多大关系。

3.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答: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答:生产可能性边界又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或“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于说明减少一种商品的产出量可以增加另一种商品的产出量的可能性。

在曲线之外的任何点都是不可能得到的,资源不可能实现这种配置,曲线内的点都可以得到,资源容易实现这种配置,只有曲线上的点代表资源充分利用下的最优效率。

第2章 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教材)

第2章 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教材)
15
单一要素的经济
• 上述关系说明如果 奶酪 的相对价格(PC PW )
超过其机会成本 (aLC / aLW), 那么这个经济体系 会专业化生产 奶酪.或者 PC/aLC>PW/aLW.
• 如果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两种产品都被生产
了,那么PC / PW = aLC /aLW.
16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比较优势
– 一个国家如果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对于其他产品 生产的机会成本低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在生产这 种产品上具有 比较优势.
5
比较优势的概念
• 假定美国生产100万玫瑰的资源可以生产
100000台电脑。
• 假定南美生产100万玫瑰的资源可以生产
30000台电脑。 • 这个例子假定南美工人不让美国工人生 产效率高。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1, 那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例
如如果 L = 120, 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 11 动,或者120个工人).
单一要素的经济
17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绝对优势
– 如果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生产较外国需要更 少的单位劳动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在这种商品 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 假定 aLC < a*LC 和 aLW < a*LW • 这种假定暗含国内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商都具有绝对
优势 。换个角度看就是国内比国外具有更高的生产 效率. • 即使国内在两种商品上拥有 绝对优势,可获利的贸 易也是可能发生的.
便宜, 或者换种表达方式是 a*Li/aLi > w/w*.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本章不是考试的重点章节,建议读者对本章内容只作大致了解即可,本章没有相关的课后习题。

第1篇国际贸易理论第2章世界贸易概览一、概念题1>(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答:发展中国家是与发达国家相对的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又称“欠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

通常指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

衡量一国是否为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标准有很多种,如经济学家刘易斯和世界银行均提出过界定发展中国家的标准。

一般而言,凡人均收入低于美国人均收入的五分之一的国家就被定义为发展中国家。

比较贫困和落后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

2>(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答: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于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存在及广泛应用,服务外包得到蓬勃发展。

从美国到英国,从欧洲到亚洲,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把自己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公司的核心能力上而将其余业务交给外部专业公司,服务外包成为“发达经济中不断成长的现象”。

3>(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答:丁伯根和波伊赫能的引力模型基本表达式为:其中,是国与国的贸易额,为常量,是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两国的距离。

、、三个参数是用来拟合实际的经济数据。

引力模型方程式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把整个世界贸易看成整体,可利用引力模型来预测任意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

另外,引力模型也可以用来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

4>(第三世界(third world)答:第三世界这个名词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Third Estate(第三阶级)。

第一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第一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各种均衡状态的福利比较
世界无差异曲线It相切于E,这表示甲国与乙国两
国均实行专业化生产,X商品的相对价格(也就是 甲国的贸易条件)正好处在甲国与乙国的相对成本 之间(即I甲)。由此,甲国可以把X卖的贵些,而 乙国则可以买的便宜些。此时社会福利最大。 相切于EG段,此时甲国专业化生产X, 乙国两者都 生产,这种情况与甲为小国模型时基本相同。 相切于EH段,此时乙国专业化生产M, 甲国两者都 生产,与上面结论完全相反。
10
假设前提的放松:

基本评价:
积极:
运输成本与贸易利益 递增成本(不能完全专业化分工) 比较优势原理的适用商品范围
缺陷:
(1)比较优势理论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的 发生发展以及贸易利益方面的规律(2)更接近实际(3) 它可以作为我国对外贸易工作的指导性原则。 (1)前提过于苛刻(2)静态化、凝固化,忽略了动态分 析。如何将比较优势动态化,这是一个战略性难题。(3) 未说明国际交换比例问题(4)未说明比较优势的根源。
3
绝对利益论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V
T I1
开放经济条 件下的均衡
A
C
封闭经济条 件下的均衡
Z QV
I0 E
C
O
QC
P
图1-3-1
4比较利益原理源自斯密假定的放松现实世界中参与贸易的双方往往其中一方同时在生
产M和X两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但贸易仍在进行, 这是为什么呢? 李嘉图假定: 两种产品的绝对成本都高于(低于)另一国 生产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对价格)不同
11
8
大国经济模型
大国经济贸易模型(P35)
H: 两国全部 生产V时的最 大产量

[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第八版课件-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第八版课件-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
后,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100单位布。 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从中
得到了利益。
表3-3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
疑问
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 劣势,那么还可以参加国际贸易并获利吗?
发展: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运用了比较优势来解释国际
倍。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
国民财富。
理论内涵 2
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 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
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
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即分工的 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他以家庭之间
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如果一件东西
之后,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20单位小
麦。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 从中得到了利益。
表3-6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
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以上的简单案例解释了李嘉图模型的内涵。
通过构建一个较复杂的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 型来解释该理论,并使用一下简单的假设:
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1.劳动是生产惟一重要的生产要素。
理论内涵 3
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
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
良好效果。斯密由家庭推及国家,论证了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他认为,适用于一国内
部不同个人或家庭之பைடு நூலகம்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
国之间。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 他主张,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要便 宜,那么最好是输出在本国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 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品,而不要自己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 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拥有比 较优势,那么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他利用生
产该种产品的资源更有效率。
比较优势的理论内涵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加国生产力水 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 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 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 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
英 国 美 国
35 0
280 0
进行国际分工之后,整个世界布的产出量 仍是200,没有变化,但是小麦的产量增加到 280,比分工前增加了80个单位。这说明,国 际分工使两国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假 定美国用100单位布与英国140单位小麦进行交 换,交换的结果如表3-6所示。与没有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李嘉图模型运用了比较优势来解释国际
贸易问题
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 原理》中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阐述。学说 主要是为了解决斯密绝对利益说中存在的内 在矛盾,并在理论上进一步为资本主义的发
展排除障碍。
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
产。
理论模型
表3-1 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 麦 布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英 国
15
120
5
100
美 国
10
120
10
100
理论模型
表3-2 国际分工之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 麦 布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英 国 美 国 0 20 0 240 20 0 400 0
理论内涵 3
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
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
良好效果。斯密由家庭推及国家,论证了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他认为,适用于一国内
部不同个人或家庭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
国之间。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 他主张,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要便 宜,那么最好是输出在本国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 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品,而不要自己去生
购买所花费用比在家内生产的少,就应该去购买而 不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
格言。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鞋匠不为自己裁衣服,
农场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缝衣服。他 们都认识到,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 人有利地位的职业,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 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
后,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100单位布。 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从中
得到了利益。
表3-3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
小麦消费量 英 国 美 国 120 120 布消费量 200 200
疑问
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 劣势,那么还可以参加国际贸易并获利吗?
发展:比较优势
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 了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 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理论内涵 1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斯密认为 ,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 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人类
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
步是分工的结果。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 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 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 4 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
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背景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 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产业革命 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 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 革的障碍。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 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
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理论模型
表3-4 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 麦 布 产出量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劳动投入量
英 国
美 国
15
10
120
120
20
10
100
100
理论模型
表3-5 国际分工之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 劳动投入量 麦 产 出 量 布 劳动投入 产 出 量 量 0 20 0 200
倍。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
国民财富。
益。斯 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
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
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即分工的 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他以家庭之间
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如果一件东西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第八版)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
主讲教师:刘春生
预 习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又称绝对成本说(绝对利益说)。该理
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 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 成其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 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
之后,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20单位小
麦。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 从中得到了利益。
表3-6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
小麦消费量 英 国 美 国 140 140 布消费量 100 100
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之间
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都一样。这样, 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 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
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 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 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
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
进行国际分工之后,整个世界小麦的产出
量仍是240,没有变化,但是布的产量增加到
400,比分工前增加了200个单位。这说明,国 际分工使两国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假 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 换,交换的结果如表3-3所示。与没有国际分工
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