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数量变化复习课件(2019整理)

合集下载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2张ppt)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2张ppt)

K
K/2 K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6、两种曲线的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
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
7、曲线中K值与K/2值的分析:
出>死 出=死 出<死 K/2 K
出=死 出>死
出<死
K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8、指导意义:
(1)为了持续获得较多的生物资源:
= ②计算方法:增长速率
现有个体数 - 原有个体数 时间
③“J”型曲线增长速率: ●持续增加;
(看斜率)
课堂练习:
关于λ值的考查
D
λ>1,数量增加; λ=1,数量不变; λ<1,数量减少;
第10年
增加
减少 λ-1=0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原因:
思考1:自然界中大部分种群的 增长模式是否都是“J”型曲线呢?
一、实验原理: 2、培养基种类: (1)固体培养基:
(2)估算法:
初捕标志数
①黑光灯诱捕法: 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个体总数(N)
②样方法: 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 重捕标志数 重捕个体总数
③标记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④抽样检测法: 用于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藻类等体积微小生物数量;
(3)其他方法: 适用于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特别是猛兽和猛禽; ①照片重复取样法;
K/2
①设法增大K值;
②捕捞、采伐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以上时进行,且
剩余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 (2)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思考:合时收获能获得最大收获量?
①设法减小K值; ②防治时间越早越好,应在K/2以前进行;

种群的数量特征(共28张PPT)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种群的数量特征(共28张PPT)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结构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数量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相对稳定
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思考分析
下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甲、乙两衰退型
思考分析
下图分别为A、B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据此图判断,未来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是哪个?
B国。
因为幼年人数占比高,老年占比少。
性别比例
1982
108.5
2010
121.2
2021
111.3
世界人口性别比例的正常值:102~107
年份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以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目为结果)
请思考:为什么我国男女性别比例会严重失衡,会有哪些影响。
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失衡不仅会对种群数量造成影响,还将带来婚配等一系列的社会难题。
④ 社会对养老服务和卫生服务的需求会大幅增长,对家政康复无障碍设施等公共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年龄结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叫做种群的年龄结构。
分析下图中A、B、C三种年龄结构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幼年个体的人口占比在减少,老龄人口占比逐渐增加。
变化趋势:
年龄结构
可以把三种不同的年龄结构图进行命名:
1. 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说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2. 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主要方法,运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仅靠这一特征能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为什么大草履虫种群没有出现“J” 形增长?
由于随着大草履虫数量的增多,对食 物和空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导致出生 率下降,死亡率升高。
(4)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什么?
种群的“S”形增长
二、种群的“S”形增长
合作探究十一:自主学习课本P9页相关内容,请小组合作完成以下 问题。
1.什么是“S”形增长曲线? 2.“S”形增长曲线形成原因是什么? 3.“S”形增长曲线的适用对象是什么? 4.“S”形增长曲线的增长特点。 5.尝试分析“S”形增长曲线各段的含义。 6.什么是环境容纳量(K值)?如何运用?
实战训练
5.图1为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 线,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t1~t2与图2中a~b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 B.图2中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
C.图1和图2中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t2和d
研究 方法
观察分析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建立 数学模型
对模型进行 检验修正
研究 细菌每20min分裂
一次,怎样计算
实例 繁殖n代的数量?
在资源和生存空间没 有限制的条件下,细 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 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Nn=2n N代表细菌数 量,n表示第 几代
观察、统计细菌 数量,对模型进 行检验或修正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
细菌的增殖(视频)
我们的手上难免沾染细菌。细 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因而我们要常 洗手。假设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 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 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
合作探究一:细菌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 二分裂

种群数量变化PPT课件

种群数量变化PPT课件
第34页/共52页
凤眼莲
第35页/共52页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 落
第36页/共52页
细菌数量增长的规律 数学表达法
3.坐标曲线图
细 菌 500 数 400 量 300 / 个 200
100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第37页/共52页
“J”型增长实例2:
3、增长速率: 先逐步增加,达到一定数值后,逐步降低。
第15页/共52页
K值

A



B 时间
比较左侧曲线,回答下列
问题: 1、A曲线是什么曲线? 2、B曲线是什么曲线? 3、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1、A曲线代表J型曲线
2、B曲线代表S型曲线
3、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或生存斗争中淘汰 掉的个体数量。
第16页/共52页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 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第33页/共52页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何意义? 1、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的捕捞 2、为防治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蝗虫的防治
提示: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从 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 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 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第28页/共52页
(3)种群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
a、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呈 现“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的 增长率逐渐下降,呈现“S”型曲线。
自然种群的增长一般遵循“S”型曲线的变化规 律。而当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常常在一定时期 内出现“J”型增长。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种群的数量特征(共47张ppt)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种群的数量特征(共47张ppt)
2.常用取样方法
取样的关键是要作到 ,不能参入主观因素
随机取样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P5
3.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正好在边界线上,应“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P5
4.数据取舍
假设我们所调查的一块地里的蒲公英的分布比较均匀,10个小组各自统计的一个样方的结果如下表:
以上各组所报的数值中,经实际询问有1个组是不真实的。最可能是第_______组。
组别
1
2
3
4
5
6
7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P2
1.定义:种群在_________或_______ _中的个体数。
单位面积
单位体积
×
例:每立方米水体内非洲鲫鱼的数量。例:每立方米草地中蚯蚓的数量例: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是种群密度吗?
陆地
88.4只/hm2
88.4只
初次捕获并标志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获的标志个体数(m)
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
=
=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P3
制定调查方案
实施调查方案
样方
样方大小
样方多少
取样方法
样方内计数
随机取样
根据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密度适当调整,一般不小于1m2
边角上的个体,固定选两邻边和夹角进行计数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P3
4.估算法—标记重捕法
如何调查某区域内鸟的种群密度?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
知识回顾——复习生命系统的层次
细胞
种群
微观
宏观
知识回顾——种群 P2

4.2《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

4.2《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

实验探究 5、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不用重复,只要分组实验获得 平均值即可。
实验探究
6、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格怎样设计?
培养天数 0 1 2 3 4 5 6 7 中格1菌数 中格2菌数 中格3菌数 中格4菌数 中格5菌数 菌数平均值 稀释倍数
实验探究
7、实验过程中需不需要考虑其他 微生物污染的问题?如果需要,应 该怎样操作?
二、酵母菌
知识回顾
3、生殖方式 在条件适宜时以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
实验探究
探究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 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
酵母菌种群先呈增长,后出 现衰退
实验探究
讨论探究思路
1、怎样培养酵母菌? (1)培养液 肉汤培养基(及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基等
实验探究
配制肉汤培养基
实验探究
溶解
实验探究
分装
塞棉塞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讨论探究思路
1、怎样培养酵母菌? (2)适宜的温度 250C
恒温箱
实验探究
讨论探究思路
2、怎样进行酵母菌计数? (1)计数方法
——取样调查法
动物: 标志重捕法 植物: 样方法
实验探究
讨论探究思路
2、怎样进行酵母菌计数?
(2)计数工具—— 血球计数板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的变化
知识回顾
一、种群增长的类型
1、在理想条件下(空间、食物等无限),种群增 长呈“J”型
知识回顾
2、自然环境中,种群增长一般呈“S”型增长
3、在一个小的密闭空间内还可能出现衰退和消失
二、酵母菌 1、用途
知识回顾
二、酵母菌 2、细胞特征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共35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共35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二、生物因素
(2)种群外部的生物因素
2.捕食和被捕食:
除顶级捕食者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其他某种生物的_捕__食__对__象___, 每种动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如果__食__物__匮__乏___,动物种群会出 现__出__生__率__降__低_____、___死__亡__率__升__高_____的现象
气温升高 日照延长 降水增多
春夏时节动植物种 群普遍迅速增长
对于动物而言,食物的充足与缺乏是导致种群增长 的重要因素。
02 生物因素
二、生物因素
(1)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 种内竞争
随着种群的增长,种__内__竞___争_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_受___到__限__制_。
招潮蟹
1.阳光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 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
林冠层郁闭度低 林下光照强度高
林冠层郁2. 温度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许多植物的种子在春季萌发为新的植 株,主要是受气温升高的影响;
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 时一般会全部死亡,主要是 受气温降低的影响。
帝企鹅
思考●讨论 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
【资料1】 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 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以一种杆菌为饲料, 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
结果发现:与单独培养不同,混合培养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也都有增长, 但随后双小核草履虫个体数继续增加,而大草履虫个体数下降,最后完全消 失。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
一、非生物因素 3. 水分 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影响渗透压

种群的数量变化 ppt课件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种群的数量变化 ppt课件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课前篇自主预习
预习反馈 1.判断 (1)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 √ ) (2)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 × ) (3)建立自然保护区, 改善栖息环境, 以提高环境容纳量,是提高大熊 猫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 ( √ ) (4)对于“S”形曲线, 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 与环境因素无关。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K值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 增大K值。 ②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储粮食、清除 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3)K/2的应用
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1/2时,种群增长 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故应把握K/2处的黄金开发点, 即大于K/2 时收获多余量, 以维持种群数量在K/2左右,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 又可保持种群数量高速增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有害生物的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其增至K/2处,如蝗 虫的防控。若种群数量增至K/2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如蝗灾。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剖析 (多选)(2020辽宁抚顺高二期末)下图曲线 Ⅰ 、 Ⅱ 、 Ⅲ分别表示某野 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能呈“J”形增长 B. 曲线 Ⅰ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 C.形成曲线Ⅱ后,若建立保护区可以提高该种群数量 D.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归纳提升 1.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
课堂篇探究学习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化》实用教学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化》实用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 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量最大 。
(3)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看, 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环境容纳量, 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 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 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27
我思故我在
28
“J”型曲线
研究种群 数量变化 的意义
“S”型曲线
建构种 群增长 模型
种群数量的 波动和下降

起始数量 1天后 2天后 (个) (个) (个)
3天后 (个)
4天后 (个)
N0
N0 N02 N03 N04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用数学方法解释生
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
认真思考 小露一手
观察对象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基于数据 建立模型
得出结论
检验修正
相关数据
假定:起始量:N0, t天后数量:Nt 酵母菌的数量每天都比前一天增长 倍。
起始量 (万个 /ml)
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
6天后
7天后
50
200 400 700 2000 6000 11100 11150
根据以上数据,完成课堂学习案中第1题, 在坐标图上描点,然后连线,画出酵母菌种 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酵母菌数量/万个·mL-1
12000 10000
减速期,增长缓慢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转折期,增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K/2 长速率最快 种群数量K/2 →K值时,

种群的数量变化(第二课时)(共45张PPT)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种群的数量变化(第二课时)(共45张PPT)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② 气候适宜。
③ 没有天敌。
J I A O
“S“ 形曲线
食物、空间等资源有限。
受其他生物、非生物的
制约。
“J”形曲线与“S”形曲线的比较
J
X I N G
Q U
X I A N
Y U
S
X I N G
Q U
X I A N
D E
B I
J I A O
“J” 形曲线
种群
增长率
种群
增长
速率
“S“ 形曲线
种群
增长率
J
X I N G
Q U
X I A N
Y U
S
X I N G
Q U
X I A N
D E
B I
J I A O
比较两个曲线,思考中间出现的阴影部分该如何解释。

群 K值


K 值:代表环境最大
“J”形



容纳量。
“S”形
阴影:环境阻力。

0
两条曲线数量差表示
时间
被淘汰的个体数。
“J”形曲线与“S”形曲线的比较
J
X I N G
Q U
X I A N
Y U
S
X I N G
Q U
X I A N
D E
B I
J I A O
K 值的大小变化与环境阻力有什么关系呢?

群 K值


“J”形



当环境阻力减小时,
K 值与环境阻力的
K关系:
值 增大

当环境阻力增大时,
种群的
K

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概念: 在 单位时间 内 迁入(迁出)的个体数占 该种群个体总数 的
比值 即迁入率(迁出率)。 2.举例: 春运前后珠三角和长三角各大城市的人口变化
如果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3.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迁入率>迁出率
如果标记的个体因标记过于醒目,易被调查者发现,则估算值偏_小___;
N总=
M标×n重

一、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估算法
“三看法”选择适合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一看 个体数量

直接计数
二看
二看
标记重
多 生物类型 动物 生物类型 活动能 捕法
植物
力大 活动能 力小
样方法
样方法
东北豹每年最多生一胎,通常每 胎产仔2~3只,偶尔有产仔1只或 4只的情况,幼豹2~3岁后性成熟。
老鼠45天左右可繁殖一次。母鼠生长2 个月就可生殖,其怀孕到生产的时间 一般在3-4周左右,其一年可生6-8胎, 每胎能产仔5-10个。
一般来说,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第1章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问题探讨
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 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100km2,共监测到东 北豹45只,其中,15年出生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 成体分别为21只和20只,未能判断性别的老年个体2 只。且随着环境的改善,东北虎逐渐回归,就15年迁 入的东北虎有3个。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 (25张) 课件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  (25张) 课件

研究方法
研究实例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细菌每 20 min 分裂一次
提出合理的假 设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细菌 的种群数量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 加的影响
①方程式:Nn=2n(N 代表细菌数量,n 表
根据实验数据, 示繁殖代数) 用适当的数学 ②曲线图:
形式对事物的
性质进行表达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实验设计
一、种群增长曲线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条件:理想条件,包括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等。
(2)数学模型:Nt= N0λt 。 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 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即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倍 数增长。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实验设计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条件,包括资源和空间有限,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 (2)“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 (3)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 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实验设计
2.K/2值的应用 (1)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 生能力最强;对养殖的生物进行捕捞(捕获)时,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 维持在K/2处,以保证持续获取高产量。 (2)有害生物的防治:务必尽早控制种群数量,严防有害生物的数 量达到K/2值。
理想状态:①食物、空间条 件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 有敌害、疾病
自然状态:①食物、空间有限; ②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期,个体数量较少增长缓慢
1.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2.N≈K/2,此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资 源数量也最多 ,而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 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食 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增高.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 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进行检验或修正
问题探讨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 有限制的情况下,某 种细菌每20min就通 过分裂繁殖一代
将数学公式(N=2n)变为曲线图
时间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分钟 细菌
数量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Nt-1
=出生率-死亡率
增长速率= Nt-Nt-1 时间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③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的关系
de
K/2
c
ab 甲
⑴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ac段
⑵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
⑶图乙的gh段相当于图甲的cd段
⑷图乙的h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 23
g
种tf0在群K数值量t时乙1变达化到:最t2大h
是否设置对照组和多组重复实验?
• ③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5d;
• ④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如何取样计数?记录表怎样设计?计数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 ⑤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血球计数板:一种专门计数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仪器
计数室
1m m
计数室(中间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 1mm , 深 度 为 0.1mm , 其 体 积 为
增长速率变化:
0—K/2时逐渐增大 K/2 —K时逐渐减小 在 K/2时达到最大 在K时增长速率为0
K K/2
(种群数量)

D: 出生率=死亡率,即 群
种群数量处于K值。
数 量
B: 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最大,即种群数量处于
K/2值。
增 长 速率
种 群 数 量 “S” 型 增 长 曲 线
时间
3.K值和K/2值的应用
4 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不用重复,只要分组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5、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
第n组
平均值
6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怎样 的措施? 摇匀试管取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n倍后, 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得数值乘以n×2.5×104, 即为10mL酵母菌液中酵母菌个数。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
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提出合理的假设
资源空间无限多,细菌 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
度增加的影响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 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
Nn=2n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7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酵母菌数量/万个·mL-1
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234567
时间/d
酵母菌数量增长曲线的特征:先增加后降低
原因:
(1)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 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 (2)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多,营养消耗,种内斗争 加强,繁殖率降低,死亡率上升,增长速率降低。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过程
• 1.提出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 2.作出假设:酵母菌在开始一段时间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 的推移,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呈“S”型增长。
• 3.设计实验:
• 4.进行实验:连续培养5天,每天用显微镜和血球计数
板计数出酵母菌种群密度
K值
S型 曲线
时间
比较种群增长两种曲线的联系与区别
前提条件 种群增长率
有无K值
J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保持稳定 无,
持续保持增长
S型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不断下降
有K值
曲线
K值:环境容纳量 环境阻力
食物不足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
增长率、增长速率和增长倍数
增长率=
Nt-Nt-1
时间
在自然的环境中环境资 源是有限的。种群不可 能无线增长。
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
比较种群增长两种曲线的联系与区别
种群在没有环境阻力的条件
下呈现“J”型增长,实际上
是“S”型增长的最初阶段, 种 “J”型增长是一定时间内的 群

J型 曲线
增长方式,最终是以”S”型 量
增长结束,这是生态因素
和物种本身相互影响的结果
种群数量
自然界确有类 似的细菌在理想条 件下种群数量增长 的形式,如果以时 间为横坐标,种群 数量为纵坐标画出 曲线来表示,曲线
时间 大致呈“J”型.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 环境适宜,没有天敌等;
②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 5.分析结果和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结合前4天的结果, 表达交流:画出酵母种群增长的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 6.得出结论:酵 随母着菌时在间开的始推一移段,时由间于呈资源“和J”空型间增有长限,,但
将呈“S”型增长,并最终将全部死亡。
3.设计实验:
• ①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 ②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__0_._1__mm3 ,合__1_×__1_0_-_4_mL。
计数室
计数室分为25中格(双线边) 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计数室是由_2_5_×__1_6_=_4_0_0_个小格组成
如何计数?
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A1
A2
A5
A3
A4
每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A (平均每个中格酵母细胞数)×25×104 ×稀释倍数
2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轻 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
证估算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3 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请讨论对照组应怎样 设计和操作;如果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不需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一定 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只要分组实验,获得平均数 值即可。
计数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如果酵母菌浓度过大,应先稀释。
②对于压在中格界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取相邻两边及夹角计数;
③对于已经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 作为两个菌体计算;已死亡的酵母菌不计数※。
④每个样品一般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 2.J型增长和S型增长有何区别?(产生条 件和增长特点)
• 3.研究K值和K/2有何意义? • 4.种群的增长倍数、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有何
区别?
种群的研核心就是种群的数量变动
为了直观、简便地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动的规律, 数学模型建构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 形式
数学方程式法 坐标曲线法
(3)随酵母菌数量不断增多,营养不足、代谢产物积 累、pH变化等,使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 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
三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在资源有限条件 下的情况下,种 群经过一定时间 的增长后,数量 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称为“S” 型曲线
稳定期,增
K值:环境容纳量 长速率为零
减速期,增长缓慢
环境容纳量:
K/2·
转折期,增 长速率最快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
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
加速期,个体数量增加,增长大加速数量称为环境容纳 量,又称K值。
思考:在自然界中,种群增长的“J”型
曲线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正呢?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的实验
高斯(1934)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 培养液中,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 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
请绘制大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
大草履虫数量增长过程如何? 其种群达到基本稳定的数量值称为什么?
③量的计算: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 Nt=N0λt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 量,λ-1为年均增长率)
④适用情形: 实验室条件下、当一个种群刚迁入 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的最初一段时间
问题:
“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就 会加剧;捕食者增加。 当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阶段时,种群数量就会 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有害生物 (野生)生物资源
K/2 控制种群数量在 处理后,使种群数量
最大 增长速率
__K_/_2_以下,数量
少,增速慢
维持在__K_/__2,这样
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
K 降低__K_值__,改 改善生存的环境条件
环境 变环境,增大 减小环境阻力,尽量 容纳量 环境阻力。 提升__K__值_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 式比较,优缺点?
直观, 但不够精确。
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