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土地资源》第一课时教学实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特点;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并理解形成的原因。

能力目标:提高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资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土地资源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材内容及分析】

教材安排了一首诗:“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涵义,形式新颖,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思维空间。安排的图3.6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不同。教学时可以联系家乡实际,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

图3.7和图3.8用数据和统计图的形式说明了我国人均耕地少和土地利用构成不合理等方面特点。“阅读材料”补充说明了“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匮乏”的国情特点。通过指导读图,使学生学会分析我国土地构成的状况及问题所在,引导学生关注“人与地”的矛盾:我国有十三亿人口,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担负着这么多人吃饭问题的重任。一方面,我国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加,耕地还将继续减少;第三方面,人为破坏,乱占耕地以及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的加剧,使耕地、林地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应该作为学习新课的一个环节展开。教师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学过的地形、气候,对我国土地资源优劣作出评价,然后,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实地调查,熟悉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师:请一位同学朗诵“什么是土地”。

朗诵结束后,学生分组讨论这几句话的涵义。教师简要评述。

师:老师布置大家课后调查我们家乡土地资源有哪些利用类型,大家完成得怎么样呢?

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课堂气氛活跃。

师:看来大家对养育我们的土地感情深厚,课前的调查非常认真,获取了比较详实的资料。

教师小结略。

师:我们本地的土地利用类型真不少。相信大家一定想了解我们国家土地的利用类型,请看影片介绍。

[屏幕显示]介绍东北平原“黑土地”地区的大豆生产、内蒙古温带草原景观和横断山区森林景观的画面,以及北京2008奥运场馆建设的宏大场面……

教师提示学生参看课本中图3.6,进一步熟悉土地的利用类型。

(课前调查家乡的土地利用类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家乡过渡到祖国也符合认知规律。这样,使学生学习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读图分析,感悟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师:观看了影片,谁能说一说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比例又是如何呢?请大家看屏幕或课本中图3.8。

[屏幕显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

1.三类农业用地各占的比例,耕地________、林地________、草地________,合计占________。

2.可利用土地的比例是________、难利用的土地比例是________。

3.农业用地中,比例最高的是________、比例最低的是________。

4.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是什么?

5.了解了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你想说什么?

前四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而第五题,学生众说纷纭。

(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始终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能领悟更多的地理知识,获取更多信息)

三、众说纷纭,评价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特点的利弊

生:我想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特点的利弊。

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讨论一下:面积相等的三种主要农业生产用地——耕地、草地和林地,一般情况下,在生产过程中,你认为其中经济效益最高的是哪一种,能说说理由吗?

[师生交流]农业生产效益最高的应该是耕地,东部农耕区人口稠密就是最好证明。评价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特点的利弊,最好还是通过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和“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进行评价。

[师生互动]学生相互探究,教师指导,师生共同归纳。

布置探究题:探究家乡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缺陷”,提出合理化建议。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可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促使学生去深入思考,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析】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本节内容从课前安排的调查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增进理解和应用地理的信心,体验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应用地理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了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你想说什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