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趋势-应俊生
植物地理学
一个非常活跃的特殊结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
领域的总和,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
部,厚度约为20km。
实际上大部分生物繁衍于地表上下约100m厚的范围
内,因此对于整个地球来说 ,生物圈是很薄的一层 “生物膜”。正是这一层很薄的生物圈才使得整个自 然环境充满生机,没有这一层整个自然界便全部是死 气沉沉无机环境。 在生物圈中具生命的有机体总量约为3×1012-1013t, 其中99%为植物。因此,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
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植物区系
植被地理
也叫植物生态地理学(ecological plant geography),它研究各 地区植被的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对植物 的影响。 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共同形成植物覆被层,称为植被 (Vegetation)。 植物历史地理
研究植物在地质历史中的变迁
的一理论。
在西方,最早发现植被的地理变化,是古希腊学者提奥夫 拉斯特(Theophrastus,公元前372-287年,亚里斯多德的学生), 他于公元前334-332年远征印度,他观察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 植被,并把这些观察记述于"植物历史"和"关于植被的论文"二 书中。 此后的中世纪,提奥夫拉斯特的地理观念完全被遗忘。当 时的“科学”还在证明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植被的相同性。 过了二千多年,到了十八世纪时,关于植物的地理分布的 思想才又重新出现于科学文献中。
的 克 勒 门 茨 (F.E.Clements) , 他 的 " 植 物 生 理 学 及 生 态 学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1907)是美国最早的一本植物生
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分布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
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分布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分布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的学科,它探讨了植物生态系统、地理环境以及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植物的分布区域、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格局等。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两个方面来介绍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地理环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植物生存的基础,它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特征、地形地貌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植物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适应的能力和分布范围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高山地区气候寒冷,植物分布以高山草甸和高山森林为主,植物多样性相对较低;而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物量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
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对植物分布产生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植物分布区域的上移,即植物向高海拔地区迁移。
这种植物的迁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植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土壤特征土壤特征对植物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和营养成分,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比如,背离地下水位的干旱土地上,植物数量较少且个体较小;而在肥沃的湿地土壤中,植物物种丰富、个体高大。
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植物分布也有显著影响。
山地地形是植物分布的典型例子之一。
在山地环境中,高海拔的山峰上植物数量较少,而山脚下、山谷和山坡上的植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这是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候恶劣、土壤质量较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二、历史原因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历史原因是植物分布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植物在地理分布中的特点和人类历史、地质历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1. 植物的起源和迁移植物地理学研究了植物起源和迁移的过程。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植物从一个地区向其他地区迁移,形成了现在植物的分布格局。
例如,许多森林植物起源于热带地区,然后通过种子传播和风向迁移到其他地区。
这个过程中,植物适应了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
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在地理分布和环境中的生存状况
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在地理分布和环境中的生存状况植物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在地理分布和环境中的生存状况的学科。
它结合了植物学和地理学的知识,探讨植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分布规律。
通过对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相互作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理论基础。
一、植物地理的基本概念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植物的分布格局、植物区系、种间关系以及植物的适应性。
植物分布格局是指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范围和分布密度。
植物区系则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植物组成和特征,可以根据植物的共同特征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植物区系。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植物的适应性则是指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包括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适应。
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意义1. 解析植物分布规律:通过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揭示植物分布的原因和机制。
例如,某些植物选择在热带地区生长,而另一些植物则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
这些分布规律对于理解植物的进化历程和生态演化有重大意义。
2. 维护生态平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着地球的气候和大气组成。
通过研究植物地理学,我们可以了解植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适应性,从而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
3. 资源利用和保护:植物地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分布和适应性,还可以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植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分布规律,我们可以合理规划和管理植物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三、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植物标本采集、实验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实地考察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不同地理环境中植物的采样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其分布范围、物种组成和适应性。
植物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细胞分化:同源细胞逐渐变为结构、功能、生化特征相异的细胞的过程。
3、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的空间生物个体的有机集合。
4、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5、生态因子: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6、植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相同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7、生物圈:被覆于地表有生命存在的空间部分(从地表以上可达23千米的高空,地表以下12千米的深层都有生命存在),或是地球表面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8、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裂解水分子,同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9、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10、适应:植物充分利用外界条件,抗御不利条件从而达到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现象。
11、季相:群落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
二、填空1、组织的分类:分生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2、植物生活周期:植物经营养生长至开花结实到最终死亡的过程。
3、双名法:林奈1753年创立。
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小写)+命名人姓氏(缩写正体)。
4、地衣:是自养型的蓝藻或绿藻与异养型的真菌的共生体。
存在的意义:1.是形成土壤的先锋植物;2.整个植物表面都吸收水分,可以作为环境指示植物;3.可以入药,作动物饲料。
5、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法:1.地理成分 2.发生成分 3.迁移成分 4.历史成分 5.生态成分6、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类群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目录绪论┈┈┈┈┈┈┈┈┈┈┈┈┈┈┈┈┈┈┈┈┈┈┈┈┈┈┈┈┈2 第一部分┈┈┈┈┈┈┈┈┈┈┈┈┈┈┈┈┈┈┈┈┈┈┈┈┈┈┈3 实习论文: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及分析第二部分┈┈┈┈┈┈┈┈┈┈┈┈┈┈┈┈┈┈┈┈┈┈┈┈┈┈┈8 武夷山实习观察到的植物及植物简介第三部分┈┈┈┈┈┈┈┈┈┈┈┈┈┈┈┈┈┈┈┈┈┈┈┈┈┈┈18 实习体会绪论一、实习目的意义1.在实习植物基本类群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认识若干代表种类的形态,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植物分类学知识, 进一步掌握最基本的形态专用术语, 初步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
2.在日常观察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福州地区若干常见的亚热带植物种类, 以巩固植物与地理要素关系的知识;学习植物标本采集、鉴定和制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野外和室内的实际操作技能。
3、学习植物群落的样方抽样和重点方角法抽样技术, 初步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4、观察武夷山植被(以黄岗山为重点)的垂直分布, 加深对植被垂向分布规律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1.植物基本类群代表种类的观察和认识。
(1)了解福州地区常见科(15—20科)的主要特征, 并从中选择3—5科作为重点内容, 逐步掌握已学过的植物形态术语, 学习使用植物检索表鉴定科属的方法。
(2)以实习样地植物群落得优势种类为重点, 进一步学习使用植物检索表鉴定植物。
2.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1)标本的采集(2)压制标本的制作方法(3)植物的鉴定方法(结合学习使用植物检索表)。
3.福州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调查样方法和中点方角法抽样技术, 以及认识福州植物种类。
(以上实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见《植物地理学实验实习指导》)三、实习方法步骤具体的方法步骤(包括野外工作、室内工作及撰写实习报告)见《植物地理学实验实习指导》。
第一部分武夷山实习观察到的植物及植物简介地点: 黄坑 2010年11月8日下午晴27°34′1.9″N 117°38′19.7″E 海拔 361m气候条件为年均温17-19℃, 多年平均降水量1700-2000mm, 干湿度70%-75%, 干湿交替明显。
植物地理学的植物分布格局与生境适应
植物地理学的植物分布格局与生境适应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在地理空间上分布规律和生物地理模式形成原因的学科。
植物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是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生境适应。
植物分布格局是指植物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范围和区域的差异,而生境适应则是指植物为了适应各种生境条件而形成的特定的生理、形态和生态特征。
植物的分布格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生物互作、遗传漂变等人为和生物因素。
植物通过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以适应不同地理区域的环境条件。
一种常见的植物分布格局是纬度梯度。
根据纬度的变化,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展示出不同的植物区系和群落结构。
例如,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在中纬度的温带地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逐渐减少,而更多的是以落叶乔木为主。
到了极地地区,真正的寒带植被则以苔藓、地衣等简单形态的植物为主。
除了纬度梯度,海拔梯度也是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气压和日照等因素都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导致了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发生变化。
例如,在高山地区,植物群落逐渐由森林向草甸、裸岩和雪线上的寒带植被过渡。
这种分布格局反映了植物对不同海拔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境需求。
此外,土壤类型和水分状况也对植物的分布格局产生影响。
不同的土壤类型有不同的养分含量和质地特征,适合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
水分的供应和排水情况对植物的生长和繁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干旱地区,植物通常具有较长的根系和防止水分蒸发的表皮结构,以适应水分稀缺的环境。
植物的生境适应是植物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生境适应指的是植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境条件而形成的生理、形态和生态特征。
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植物逐渐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特征。
例如,在干旱环境中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较小的叶片、较长的根系和较厚的表皮结构,以减少水分流失和增加水分吸收的能力。
此外,植物还通过共生和拮抗等方式与其他生物互作,以提高其在特定生境中的生存能力。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 武吉华 第四版【超星题库】【重点】【详细】【押题】
绪论1.植物地理学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常与动物地理学合称为生物地理学2.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植物(物种植物区系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3.《南方草木状》中指出南岭为中国南方植物分布的一条界限。
4.银白杨的拉丁名为Populus alba L.,其中Populus 为属名,alba为种加词,L.为命名人。
5.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共同形成的植被覆被层,称为植被6.“山有榛,隰有苓”中“隰”指低湿的地方7.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8.植物地理学的三个古典方向是植物区系地理植被地理生态学9.简述植物地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定义:植物地理学是研究各种生物圈中的植物、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内容:植被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分级分类;植被与环境相互关系;植物分布区和植物区系的形成演变;岛屿植物的拓殖和灭绝10.简述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游离氧,把地球上原始的缺氧环境变成含氧量高达20.8%的现代大气。
绿色植物形成的游离氧在大气层上部形成臭氧层,吸收对生物和人类有害的短波辐射,形成生命保护伞。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积累直接影响全球碳素平衡、水平衡、地表热量平衡。
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土壤发育、水体变化的积极作用因素。
能够影响气候形成、水循环、土壤侵蚀。
绿色植物形成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为人类生活提供必需的生物资源,更维持着全球生态平衡。
第一章11.原核生物包括细菌门和蓝藻门12.真菌菌丝错综复杂的形成各样外貌的真菌,总体称为菌丝体13.通常所见的蕨类植物是其孢子体14.种子植物的特征是以种子进行繁殖的15.裸子植物的小孢子叶聚生成小孢子叶球16.被子植物门以下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17.被子植物种子里的胚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而胚乳由另外一个精子与胚囊里两个中央细胞(极核)结合发育而成,这就是双受精18.地衣是自养型的蓝藻或绿藻与异养型的真菌的共生体。
植物地理学总结
植物地理学1. 植物地理学定义: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植物是生产者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对环境的作用(净化环境,监测环境)3. 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植物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是指其研究对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质。
植物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地域性、综合性、交叉性、独立性和边缘性。
植物地理学:研究内容基本可归纳为植物区系地理(floristic Plant geography ) 和植被地理(vegetation geograph ) 两大方面。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1.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种群:种内的个体(植株)常分为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各群在空间上忽有间断,种群内基因交流比较容易进行。
变种:种内如果某些个体积累了一定的形态变异,而且比较稳定,有分布在一定的空间地域。
2.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人为分类法(artificial,林奈以前,约公元前300-公元1753年) 实例:李时珍(1518-1593)对药用植物进行分类。
分为五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
林奈(linnaeus,1707-1778)将植物分为24纲。
依据:雄蕊的数目和长短、雌蕊中心皮的联合情况。
自然分类法(natural,林奈以后,公元1753年到现在)特征:这种系统是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刨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细胞学等不同的角度,力求客观的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系统。
现代植物分类系统:恩格勒(Engler)分类系统,哈钦松(J. Hutchinson)系统,塔赫他间(A. Takhtajan)的系统,克朗奎斯特(Cronquist)系统❖两界系统(林奈,1753):植物界、动物界❖三界系统(海克尔,1866):原核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四界系统(科普兰,1938):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五界系统(怀塔克,1969):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生态学理解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广义理解植物界:植物、真菌和原核生物❖16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宣布:植物界分为绿色植物、褐色植物、红色植物和真菌。
植物地理学的范畴与研究方法
植物地理学的范畴与研究方法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在地理空间上分布与分异规律的学科,它旨在探索植物种群和群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模式,揭示植物适应环境的机制和植物地理格局的形成原因。
植物地理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相结合,为我们认识自然界的植被地理分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一、植物地理学的范畴1. 植物地理区划植物地理区划是植物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范畴主要涉及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区域划分及其形成的原因。
根据植物的分布特点,植物地理学家将世界地表划分为若干个植物地理区域,并对各区域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常见的植物地理区划包括北极区、寒温带、温带、热带等。
2. 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是指植物在地理空间上的布局特征。
通过对植物物种组成、数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植物群落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植物地理学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一些常见的地理分布格局,如顶点型、周缘型、环境型等。
3. 植物的种子传播与扩散植物的种子传播与扩散是植物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探讨了植物种子在地理空间上的传播方式和路径。
植物地理学家通过观察植物种子的离散分布和扩散规律,可以了解到植物种群的迁移、分化和适应等方面的信息。
二、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
植物地理学家常常亲自前往研究地点,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样本来获取相关数据。
实地考察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等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2. 数据分析与比较数据分析与比较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植物地理学家通过对已有的植物地理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和关联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数据差异,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3.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植物地理学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控制环境条件或模拟特定的地理环境,植物地理学家可以模拟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研究植物对不同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影响。
淫羊藿属(小檗科)花瓣的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
淫羊藿属(小檗科)花瓣的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
应俊生
【期刊名称】《植物分类学报》
【年(卷),期】2002(040)006
【摘要】淫羊藿属的种数与60年前大不相同,现在已知约有50种.该属种类间断地分布于日本至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之间的广大地区,这一分布格局表明了该属的古老性质.它们在欧亚大陆的分布极不均匀,约有80%的种类产于中国中部至东南部,而且根据花瓣的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中国的淫羊藿属植物具有连续不断的演化过程.由此可见,中国中部至东南部成为北半球淫羊藿属植物的汇集中心是有充分根据的.淫羊藿属种类基本上是林地草本植物,常生于水青冈林下,为林下草本层的优势种,而且该属的分布格局与第三纪植物属--水青冈属在欧亚大陆的分布格局极为相似,说明淫羊藿属植物在早第三纪时期已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中新世时期由于中亚地区气候变干,加之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并引起喜马拉雅山脉隆起,致使中亚地区进一步干旱,水青冈属和淫羊藿属植物随之消失,进而导致其东亚-地中海、西亚间断分布格局的形成.
【总页数】9页(P481-489)
【作者】应俊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淫羊藿属植物杂交F1代植株形态和种间系统演化研究 [J], 杜明凤;陈庆富
2.中国前胡属酯酶同工酶与种类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 [J], 刘启新;惠红
3.宋杂剧地理分布与形态演化研究 [J], 黄婧
4.湖南省淫羊藿属植物种类与地理分布研究 [J], 阙远胜;尚海;李云;张成;向楚华
5.世界砂藓属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系统演化意义 [J], 徐明;于晶;郭水良;曹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地理的野外实习报告
一、前言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为了加深对植物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我们一行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6月10日至6月15日,在XX市周边地区进行了为期六天的植物地理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植物群落特征,掌握植物地理调查方法,提高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植物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植物群落特征,掌握植物地理调查方法。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野外实践能力。
4. 增强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XX市周边地区,包括山区、平原、湿地等不同地理环境。
2. 实习内容:(1)植物群落调查:通过样方法调查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植物种类、数量、空间分布等特征。
(2)植物群落结构分析:观察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析其形成原因。
(3)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植物对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4)植物多样性调查: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
(5)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采集植物标本,学习植物标本制作方法。
四、实习过程1. 2023年6月10日:上午,在老师讲解野外实习注意事项;下午,分组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2. 2023年6月11日:上午,继续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下午,观察植物群落结构,分析其形成原因。
3. 2023年6月12日:上午,参观XX市周边湿地,了解湿地植物群落特征;下午,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
4. 2023年6月13日:上午,进行植物与环境关系的观察;下午,学习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方法。
5. 2023年6月14日:上午,对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鉴定;下午,撰写实习报告。
6. 2023年6月15日:上午,进行实习总结;下午,返回学校。
五、实习成果1.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掌握了植物地理调查方法,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植物地理学主要内容
植物地理学主要内容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的学科。
它探讨了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化,并分析了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包括植物的分布区域、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植物区系的划分、植物的迁移和扩散等。
一、植物的分布区域植物地理学研究了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区域。
地球上的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这些条件决定了植物的分布。
植物地理学通过对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和研究,确定了植物的分布区域,揭示了不同地域植物分布的规律。
二、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植物地理学研究了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
植物群落是指生长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具有相似生境条件的植物种群的集合体。
植物地理学通过对不同地域植物群落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规律,揭示了不同地域植物群落的形成原因和演替过程。
三、植物区系的划分植物地理学研究了植物区系的划分。
植物区系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分布区域,它是植物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单位。
植物区系的划分是根据植物的分布特点和地理环境的差异进行的,它反映了不同地域植物分布的共性和差异性。
四、植物的迁移和扩散植物地理学研究了植物的迁移和扩散。
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断变化的,植物地理学通过对植物迁移和扩散的研究,揭示了植物分布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植物的迁移和扩散可以通过风、水、动物等媒介传播,也可以通过植物自身的生长和繁殖方式实现。
植物地理学是生物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
通过对植物分布的研究,可以了解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环境要求,为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对生态学、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总结起来,植物地理学主要研究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包括植物的分布区域、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植物区系的划分以及植物的迁移和扩散等内容。
通过对植物分布的研究,可以了解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环境要求,为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完整版)植物地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1、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生物圈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植被。
植物地理学的基本任务:阐明地球上植物和植被的分布的基本规律。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上植被的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和分级分类;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分布区和植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变;岛屿植物为主的拓展和灭绝等。
1.2植物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和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植物学是植物地理学的基础。
植物地理学与生态学:生态学研究植物群体与环境的关系,特别关注环境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植物是生产者;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3.植物为大的某些生物提供的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4.植物是环境的构造者。
(表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土壤的形成、群落的演替、净化环境等方面。
)第二章植物形态结构与基本类群2.2细胞类型:原核细胞:直径为0.2〜10卩m,没有核膜将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隔开,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具有细胞器和细胞核,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
古核生物: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名称,表示一类生活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
2.3.细胞器:是在细胞基质中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
2.4植物的组织1分生组织(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位置: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
2.3植物的器官器官(organ):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在外形上有显著形态特征和特定功能、易于区分的部分,是组成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器官的类型营养器官(vegetative organ):根、茎、叶生殖器官(reproductive organ ): 花、果实、种子根的类型一株植物根的总体称为根系,包含主根及它分支的各级侧根、或不定根或它分支的各级侧根。
植物地理学
期待着你的探索...
监测植物 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 的植物,可利用它们 来监测有毒气体的浓 度,指示环境污染程 度,这种植物就称为 监测植物。
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 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粮食 药材 工业原料 纤维
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古代植物地理学的萌芽
《诗经》 《管子.地员篇》 《禹贡》 《本草纲目》 《左传》 《周礼.冬官考工记》 提奥夫拉斯特(Theophrastus )《植物历史》和 《关于植被的论文》 1807年,Humboldt发表《植物地理学知识》,使 植物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重要期刊
植物生态学报 生态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 生态学杂志 Ecology(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Advances in ecological research(Academic Press) Oikos
网络资源
植物地理学 Plant Geography
邹俊 云南师范大学旅地学院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 第三章 植物区系地理
第四章 植物生活与环境
第五章 植物种群
第六章 植物群落
第七章 世界植被地理
第一章 绪论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主要参考书
• 王伯荪.植物群落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 曲仲湘,吴玉树,王焕校等.植物生态学(第二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 李博,杨持,林鹏.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0 • 宗浩,蒋光藻,刘智慧,马丹炜,陈自勉.生态 学原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植物地理学了解植物在地理分布上的规律和特点
植物地理学了解植物在地理分布上的规律和特点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和特征的科学。
通过对植物种类、种群和群落在地理上的分布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植物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原因和规律。
植物地理学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界中的植物资源。
一、植物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植物地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众多方面,如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植物的分布格局和分布区系、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等。
在地理分布上,植物可以根据城市、地区、大陆乃至全球范围进行分类和研究。
二、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为了了解植物在地理分布上的规律和特点,植物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实地考察和采集标本,结合文献和资料的整理分析,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分类和归纳。
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内的植物分布情况的比较和统计,可以得出植物分布的规律和特点。
三、植物地理学的规律和特点1. 植物地理分布的区域性特征地理分布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植物的地理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即不同植物在不同地理区域内有着其独特的分布。
这是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
例如,寒带植物和热带植物有着明显的分布差异。
2. 植物地理分布的海拔性特征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气候条件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植物的分布。
植物地理学研究发现,随着海拔的增加,植物群落的构成和物种组成也发生相应变化。
不同类型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因此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植被具有明显的特征。
3. 植物地理分布的季节性特征季节因素对植物的地理分布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在温带地区,四季分明,不同季节的温度和降水变化会导致不同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周期发生变化。
因此,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植物分布会有明显的差异。
4. 植物地理分布的生境适应性特征植物在地理分布上的规律和特点与其所处生境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植物通过进化适应了不同的生境条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分布格局。
植物地理学主要内容
植物地理学主要内容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在地理环境中分布和演化的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的地理分布、植物区系、植物生态、植物演化等内容。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及其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等。
一、植物的地理分布:植物地理学通过研究不同地理区域植物种类和分布的差异,揭示了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格局。
植物地理学以分布学为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采集标本的方式,对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揭示了植物在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和适应规律。
例如,不同大陆和高山地带的植物种类和组成有所不同,热带和寒带的植物分布格局也不同。
二、植物区系:植物区系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于植物种类在地理区域上的划分,研究了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
植物区系的划分是根据地理区域内植物种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的,例如我国被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西南区、台湾区等。
植物区系的划分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和演化历史。
三、植物生态:植物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生态位。
通过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态角色,揭示了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例如,研究不同植物群落中植物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研究植物在资源利用和物种间竞争中的策略,了解植物的生态位和适应机制。
四、植物演化:植物地理学通过研究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分子遗传进化,揭示了植物的演化历史和演化过程。
通过对于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分布格局和遗传变异的分析,可以了解植物的起源、扩散和分化。
例如,研究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分布格局和基于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可以揭示植物物种的起源和亲缘关系。
总之,植物地理学主要研究植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区系、生态和演化等内容。
通过研究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分子遗传进化,揭示了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格局和演化历史,为植物保护、生态恢复和自然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地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中国台湾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及其与大陆植物区系的关系
中国台湾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及其与大陆植物区系的关系应俊生;徐国士【期刊名称】《植物分类学报》【年(卷),期】2002(040)001【摘要】台湾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的海洋中,地处热带的北部和亚热带的南部,约为21°45′~25°56′N, 119°18′~124°34′E, 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它是受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地区之一,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具有一个非常丰富的岛屿和山区植物区系. 就其种子植物而言,约有186科, 1201属, 3656种,包括热带属742属,温带属346属.根据台湾植物区系中各大科、主要植物群落优势种和中国特有种的地理分布以及热带属在整个植物区系中的主导地位,台湾地区的植物区系主体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中国台湾本地特有种十分丰富,其比例远高于中国特有种的比例.这似乎表明台湾植物区系是一个古老区系在多次地质事件侵袭后又起活化的历史演变的结果.新老成分并存、共同发展是台湾植物区系的重要特点.通过台湾全部属和非特有种在周边地区地理分布的分析,中国台湾植物区系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植物分区上应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的东亚植物区系.【总页数】51页(P1-51)【作者】应俊生;徐国士【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93;台湾东华大学自然水利资源研究所,花莲,台湾,9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相关文献】1.邢台西部山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和起源 [J], 张晓丽;武延生2.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和特点及其与毗邻地区植物区系关系 [J], 李思锋;王宇超;黎斌3.太行山南段武安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与其他植物区系的关系 [J], 叶嘉;张浩;焦云红;付伟4.江苏宜兴森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点及植被性质 [J], 张立新;李升峰;韩辉友5.喜马拉雅东部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河谷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和近缘关系 [J], 孙航;周浙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趋势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趋势数千年以来,植物地理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学科。
它的研究包括植物的分布规律,如一物种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大小和变化;植物的种类多样性;以及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趋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研究重点已经转向了介导植物分布的环境因子的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通过定量的方法,探究不同的植物分布模式如何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
换句话说,他们正在调查植物在不同地理空间中的分布是如何受到气候、植被、土壤质量和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的。
此外,他们还在考察植物分布模式如何改变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
其次,研究聚焦植物与多种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随着植物与多种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已开始进行研究,重点关注植物的生态改造以及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因此,植物地理学研究已经开始探索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变化如何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
此外,植物地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其对植物与人类之间关系的研究。
研究者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植物改善人类健康,以及植物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已经开始考察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规律,以及植物的特性如何改善人类的生活。
最后,植物地理学也开始介入全球变暖议题的研究。
研究者们正在仔细研究植物物种如何应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以及植物的抗逆性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的变化。
另外,研究者们还正在采取措施,以降低人类活动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以促进植物和动物物种的生存环境。
综上所述,近年来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趋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研究已经从单纯的植物分布模式研究扩大到全面考察植物与其他生态系统、人类和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
因此,今天,植物地理学家们正在积极地应对植物的敏感性,并不断提出有助于植物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改善措施和策略。
植物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植物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植物地理学,说白了就是研究植物分布的学问。
这话一听就很简单,植物在哪里长,为什么在那里长,和气候、土壤、地形这些东西有什么关系,甚至到人类活动都能跟它扯上关系。
乍一听,这不就像是把植物和地球的地图串起来吗?其实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植物地理学的进展可比想象的复杂有趣多了。
你看看现在,它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学科,而是跟全球变暖、物种灭绝、生态恢复这些话题紧密挂钩,发展得飞快,似乎每一秒钟都有新东西冒出来,啥时候都能抓住眼球。
首先嘛,植物地理学的未来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帮助。
你看现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这些高科技玩意儿,简直就是植物地理学的好伙伴。
原来咱们想知道一个地区植物长得怎么样,还得亲自跑到那儿去踩点,真的是跑得汗流浃背,动辄几百公里。
现在呢?咻的一下,直接在电脑上看全球的植物分布图,几乎什么都能找到。
你说这些技术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不仅速度快,准确度也高。
嗯,现代科技的进步,不得不说,给植物地理学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过呢,光有技术不行,毕竟咱们还是要搞清楚植物自己是怎么发展的,植物为什么会在某个地方扎根、繁殖,这背后其实是一连串复杂的生态、气候和演化因素作用的结果。
就比如说,热带雨林里那些古老的大树,你要问它们为什么在那么潮湿、温暖的地方生长,它们的答案可能就是“天生适合”,但这背后有多少年的进化,多少复杂的气候变化和地理演变,你想一想,真得佩服大自然的巧妙安排。
所以,植物地理学的未来,除了依赖现代技术,还得用上越来越细致的生物学理论,去解释为什么某些植物喜欢在某个地方扎根,而其他地方却不行。
再说说全球变暖这个事儿。
哎,提到这个,不少人就开始皱眉了。
全球变暖对植物的影响,简直是千丝万缕。
你想想,冰川融化,气候变得越来越热,植物的“家”被挤压得越来越小。
原本生长在温带的植物,可能都得往北迁徙,甚至是要“举家搬迁”,找一个适宜的地方。
如果这种变化速度快到植物来不及适应,那就很可能会面临灭绝的风险。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曾宪锋(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昌黎066600)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的组成、现代和过去的分布以及它们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科学。
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广义植物地理学中的植物科属地理学、植物分布学和植物历史地理学3个部分。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生物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植物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其目的是探究植物的起源、演化、时空分布规律及与地球历史变迁的关系;另一方面,从植物分类学和系统学角度研究植物区系的组成、起源和演化。
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是以植物分类学、植物分布学、生态学、历史植物地理学、古生物学、古地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的。
中国植物区系十分丰富,不但起源古老,而且历史上的迁移、分化融合也很复杂,是研究世界特别是北温带植物区系起源、演化的关键地区,久为世界植物学界所关注。
中国近代植物区系地理的发展比较缓慢,早期一些外国植物学家对于中国植物区系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地区做了些研究(王荷生,1992)。
他们分别发表了有关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区系的起源和历史、与北美或中亚等植物区系的关系以及中国一些地区,尤其是东南部森林区和西北部干旱区的植物区系成分和特征的著作。
中国最早的近代植物地理学家,首推胡先马肃、刘慎谔和李惠林3人,胡先马肃于1926年最早研究中国东南森林植物区系和全国植物区系的性质与成分,比较研究中国和北美东部木本植物区系的关系等。
刘慎谔于1934~1936年第一次提出中国植物地理分区,先后发表对于华西北、西南及东北植物区系的看法。
李惠林于1944年特别根据五加科的分布提出中国植物地理分区,以后对中国、东亚及东亚-北美植物区系做过不少研究报道。
以上中外学者的工作,为中国植物区系地理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直到1957年以后,才陆续发表较多的有关中国植物专科,专属、地区性或全国性植物区系地理的论著。
如钱崇澍等(1956)的《中国植被区划草案》、陈嵘(1962)《中国森林植物地理》、1964年吴征镒划分中国种子植物属(约2980个)为15个分布区类型和35个变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通报1997,14(增刊):13~17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趋势应俊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CONTENTS AND TRENDS IN PHYTOGE-OGRAPHICAL STUDIESYing Tsun-shen(I 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93)植物地理学是以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古植物学、生态学、地史学和地理学等为基础,研究植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发展及其机制的科学。
自洪堡得(Humboldt)于1805年发表 植物地理学引论 至今,植物地理学已经历了所谓描述(Descriptive),叙述(narrative)和分析(analytic)阶段。
现按其研究内容的侧重点简述如下。
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所有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格局、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阐明它们的形成原因和演化历史的科学。
力图阐明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发生发展、植物区系关系以及特有现象及其解释。
在植物地理学中,植物区系的起源和间断分布格局的解释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一) 迁移说(migratory theory)Heer(1868)根据北极地区化石植物区系分析,首先提出了这一学说。
后来得到了Hook-er、达尔文、Asa Grey和Engler等学者的支持和发展。
这一假说认为,在过去地质时期,北极地区生长着现在仅见于温带或亚热带的木本植物,是各植物区系起源的始生中心。
由于气候变化,北极地区始生区系以三条路线自北极向南传播迁移。
一是经欧洲到非洲;二是经亚洲和马来西亚到大洋洲;三是经北美洲到南美洲。
Hooker和达尔文曾提出以前可能存在过南极大陆,后来在南极大陆范围内发现的化石植物区系,证实了南极大陆的存在,并证实南极也发生过气候变化。
南极起源的植物区系因气候变化的影响曾自南向北迁移,从而北极起源说为两极陆地起源假说所代替。
(二) 大陆漂移说(continental drift theory)大陆漂移说是奥地利著名地球物理学家Weg ener于1912年首次提出,1915年著有 海陆的起源 一书。
他主要根据地质学和古生物学资料阐明世界海陆的变化,该学说的主要论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世界大陆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前是一个连续统一的陆块,称之为泛大陆。
由于潮汐力量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影响,联合古陆的破裂约开始于三迭纪,之后,相继分裂为几块,产生离极并且向西漂移,大约到老第四纪前形成了现在各大洲散布的图景。
大陆漂移说对于正确了解和解释世界植物分布区的形成和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为创建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 陆桥说(continental bridge theory)最先由美国Schuchert于1932年提出,他认为现在许多植物跨越海洋的间断分布,是由于过去连接着现在已被海洋隔离的大陆之间的陆地或岛屿阶石沉没的缘故。
这些沉没的大陆和岛屿阶石是不同地质时期植物传播的通道和联系各大陆间植物分布的 桥梁 。
后来Steenis (1962)等人支持了这一假说,他详尽地论述了被子植物中的陆桥理论。
他提出现在所有大陆的分布形成,至少在冰期以前是通过两个宽阔的大陆陆桥和一个很宽的岛屿地峡连接着,即连接北亚与北美洲的白令陆桥,连接亚洲和澳大利亚的马来西亚群岛和联系南、北美洲的巴拿马地峡。
他还提出中生代时期曾有过四个陆桥,并推测了陆桥的年龄、变化以及对被子植物传播的作用。
(四) 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plate tectonic theory)美国Dietz首先在英国 自然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短小论文,精练地阐明了海底扩张的基本思想,并首次提出 海底扩张 这一述语。
然而,海底扩张的最初概念,却是普林斯顿大学地质系主任Hess最先孕育的。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根据地球热力学和古地磁学的原理和新资料的论证,Wilson于1967年在 地球科学的革命 一书中,就已宣告了海底扩张说的确立。
次年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说进一步引伸和发展,出现了 板块构造说 。
实际上,Wilson在1965年发表的那篇关于转换断层的论文中,已经勾划出板块构造的最初轮廓。
板块 这一述语就是在这篇文中最先提出来的。
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既继承了Wegener的曾经存在联合古陆和大陆漂移的观点,又解决了分裂和漂移的动力机制和速度的问题。
证明地壳石圈是由运动着的6个或12个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组成,随着大陆深裂和海底扩张,大陆大约以每年1~10cm,或平均每年3cm的速度漂移。
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特别是各大陆分离和联结的时间和方向,对于了解世界植物分布区形成的历史;对于阐明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关系以及对于解释世界植物区系统一起源和演化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态植物地理学生态植物地理学(ecological plant geography),主要是研究植物和植物群落的水平和垂直地理分布规律与自然环境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环境是生态因素的复杂综合体,在研究植物和植物群落地理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时,为了研究上的方便,将那些影响植物和群落地理分布的生态因素划分为:气候因素(包括温度、光、降水量、空气湿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风等);土壤因素(包括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深度、土壤生物、微生物和基岩等);地形因素(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地势、坡度和周围环境等);生物因素(包括动物和植物)和人类因素(包括人类活动对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一切影响)。
实际上,自然界里一切生态因素从来不是分开作用的,而是一直处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My ers和Giller,1988)。
所以在自然界中改变任何一种生态因素时,其它生态因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通常在研究植物和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时,首先要揭示植物和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主要生态因素的变化引起植物和植物群落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化现象并解释这些变化的规律性。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较大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条件,如温度、风、洋流和降水量等的变化规律。
例如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极不相同,在蒙新高原区,气候干旱,以干草原和荒漠性植被为主;在青藏高原区,气候高寒,以耐寒种类组成的干旱草原、高山草甸和高山草丛植被为主;在东部季风区,气候湿热,以各种类型的阔叶林为主。
在小范围内,甚至一个山区,也因其地理位置、海拔、坡向和坡度等不同而引起水热条件上的差异,从而影响植物和植物群落的地理分布。
近十多年来,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成为生态植物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植物区系或植物群落的地理分化,是现代生态地理与古代地理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植物区系成分和植物群落性质区域差异的多样性。
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在一个大陆或任何一个地理空间的分布特征,在理论上都随生态条件的纬向与经向协调变化。
对于具体的植物区系成分或植物群落单元的分布,在某一地带中,这种协调变化可能是纬向的,也可能是经向的,视其对环境的适应而异;若与自然地理条件分布规律不相协调的分布和变化的成分,则很可能是残遗的,并反映了历史条件的影响。
物种多样性程度无疑随着纬度和经度的变化而异。
不同气候带的山地,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变化而各不相同,如荒漠地区,山地的各类植物物种多样性,均以山地的中海拔地段为最大。
而在温带山地的中海拔地段,仅以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达到最高程度。
上述变化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程度,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渐趋减少的趋势是相符合的。
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的地理分化现象,要比理论上所说的远为复杂。
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化(空间的)和植物系统发育(时间的)两者相互影响,其过程和结果可以相互检验。
历史植物地理学历史植物地理学(historical plant g eography)的目的,是研究全球或某一区域现存植物物种或区系成分的现在和过去的分布,并阐明各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因此,古植物学,系统植物学、古地理学、地史学是历史植物地理学的重要基础。
美国的T horne(1972;1978),依据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总结归纳种子植物属的间断分布为16个主要类型:1.欧亚-北美间断; 2.跨太平洋间断;3.泛热带间断;4.非洲-欧亚-太平洋间断;5.跨印度洋间断;6.亚洲-太平洋间断;7.太平洋间断;8.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间断;9.美洲-非洲间断;10.北美洲-南美洲间断;11.南美洲-澳亚间断;12.温带南美洲-亚洲间断;13.环南温带间断;14.环南极间断;15.亚世界分布;16.其它未确定属。
他认为,全世界324个科中有254个科呈洲际间断分布。
若连同273个亚科一起,则有462个科和亚科呈洲际间断分布。
在全世界大约12500个被子植物属中,约有3000个属呈洲际间断分布。
据他估计,在被子植物中,约有1%的种呈洲际间断分布。
美国Smith(1973)根据系统演化理论和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提出了被子植物起源于亚洲-马来西亚地区,并且提出了几条可能存在的主要迁移路线,认为被子植物可能起源于侏罗纪甚至可以推测到三迭纪。
替代生物地理学近几年来,替代生物地理学(vicariance biogeography)与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构成了目前历史生物地理学中相互争论和补充的最活跃的研究领域。
替代生物地理学研究正成为目前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和主体。
其基本想法是:地球和生物区系是共同进化的,力图寻找地质历史变化和现代生物分布式样之间的一致性,由此对现代生物地理分布格局作出解释(Wiley,1988)。
早在40年代,Wulff(1943)和Cain(1944)就对替代分布式样提出过解释,认为每个种分别起源于目前所在地点,而其形态上的相似性是平行进化或趋同进化的结果。
然而从亚种间或种间形态差异的遗传学基础来看,种间差异大多是基因差异,是由许多不同突变独立发生,个别建立而形成的。
所以两个隔离群体要能在一切特点方面都以绝对相同的方式进化,其机率实在小到不可成立的地步。
50年代Stebbins(1957)等提出两种设想。
一种设想认为两个群体从来都是分离的,最初的迁移是种子一下子越过中间地带。
另一种设想认为两个群体原来是一个完整连续的群体,现在的不连续分布区是孑遗分布区;同时提出了替代分布区的五种起源方式:(1)长距传播,(2)过去较近,(3)过去连续,(4) 垫脚石 ,(5)自第三个地点异向迁移。
由于分支系统发育学的研究不仅可以用来确定分类群之间亲缘关系的密切程度,而且也可以用来阐明不同地区之间在生物区系上的历史关系。
近十多年来,美国生物地理学家Nelson和Platnick等人致力于分支演化(cladogenesis)与替代分布(vicarious distribution)合而为一地对分类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进行研究(Nelson和Platnick,1981),力图解释现代生物间断分布区的形成及其历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