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在医疗领域中,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一直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改善医疗质量,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这两个概念逐渐被引入和应用。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对于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

一、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和协调性医疗服务的指导性文件。

它是通过标准化患者护理过程,实现患者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全程管理。

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医疗专家和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定义患者流程:临床路径主要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流程,以优化患者就诊过程。

这包括患者入院、诊断、治疗和出院等环节。

通过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操作步骤,可以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

2. 规范诊疗手段:临床路径可以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使其更加符合治疗标准。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和药物使用指南,可以提高医生的整体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3. 强调多学科协作: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多学科专家的协同合作。

通过建立多学科团队,可以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和技术,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在特定病种上进行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

它通过针对某一病种的特点和治疗需求,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指标和管理体系,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单病种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病种规范:单病种质量管理需要制定明确的病种规范和操作指南。

这些规范涵盖了病情诊断、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规范病种管理,可以提供一致性的治疗和关怀水平。

2. 设立质量评估指标:为了评估病种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单病种质量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疗效评价、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内容。

通过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3. 提供专业培训:为了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单病种质量管理需要提供相关的培训。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检查标准(修)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检查标准(修)
⑶规划落实记录□有□无
⑷制度落实记录□有□无
3.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工作作为科室规范临床诊疗的重要内容□是□否
4.指定的部门及专人负责上述工作□是□否
5.临床路径多部门协作制度□有□无
6.医疗、护理、医技、药学等相关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议□有□无
7.职能部门对科室执行临床路径依从性检查□有□无
⑼第一诊断为凹陷性颅骨骨折(ICD-10:S02.902)行开颅颅骨骨折撬起复位术,碎骨片清除术或骨折复位固定术
⑽第一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ICD-10:I61.902)行开颅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
2.有对入径患者履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3.对相关的科室人员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与考核,包括患者的知情同意。
4.4.4.1
对执行“临床路径”的病例,将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等指标列入监测范围。
1.有对执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例进行监测的相关规定与程序,至少满足本标准第八章有关监测指标要求。
2.对执行“临床路径”的病例,有将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等指标列入监测范围的规定与程序。
6.药学部门及时收集、记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是□否
7.职能部门及时收集、记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是□否
8.医疗、护理、质控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⑴至少每季度一次□是□否
⑵总结和分析影响实施临床路径的问题和变异原因
□是□否
⑶改进措施□有□无
9.利用网络系统对临床路径实行实时监控□是□否
10.利用网络系统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行实时监控□是□否

肝病科临床路径【精选文档】

肝病科临床路径【精选文档】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⑥.肝脏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丙型肝炎常在肝移植后复发,且其病程的进展速度明显快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急性心肌梗死评估项目评估要素分值评估方法评分标准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给予氯吡格雷)急诊、入住30分内、入住60分内、入住90分内、入住360分内、24h内、住院期间、出院日有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10查阅医嘱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处方抗血小板药物有处方抗血小板药物,但处方时间不符合要求者扣2分。

对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有禁忌者,应在病历中详细记录,否则扣10分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急诊、入住30分内、入住60分内、入住90分内、入住360分内、24h内、住院期间、出院日有无实施LV功能评价10床旁胸片和/或心脏彩超,确因条件所限不能及时行床边检查,可用临床Killip分级未完成床边检查及评估的扣10分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到院30分钟内实施静脉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应用评估,包括适应证与禁忌证10查阅病历是否详细记录静脉溶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静脉溶栓适应证、禁忌证各占5分,每缺1项扣1分,未评价者扣5分。

病人/家属签溶栓同意书。

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20 根据病历记录评分病人/家属已签手术同意书,病人及医院均有条件但未及时行PCI者扣20分到达医院后使用即刻β受体阻滞剂住院期间有无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10查阅病历是否详细记录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是否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根据延误时间扣分,每延误30分钟,扣1分,未使用扣10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住院期间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无明确适应证、禁忌证)10查阅病历是否详细记录ACEI、ARB、他汀药物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是否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根据延误时间扣分,每延误30分钟,扣1分,未使用扣10分,有禁忌症不扣分血脂评价血脂评价包括:总胆固醇、10 查阅病历有无进行血未进行血脂检查扣5评估项目评估要素分值评估方法评分标准与管理甘油三脂、HDL、LDL、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对LDL>2.6mmol/L,且伴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者,应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降脂治疗脂检查,并对异常者采取干预措施。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
一、遵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由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

二、凡病区新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及护理表单一律报护理部审核备案。

三、临床路径护理部分的内容应符合疾病护理常规要求。

四、护理部对各单元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定期质量评价,及时反馈结果并修订评价指标。

五、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病人满意度≥94%、病人对临床路径知晓率≥90%、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合格率≥95%、分级护理质量合格率≥95%、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95%、路径相关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合格率≥95%。

感染科-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

感染科-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二零零九年七月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说明1、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2、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1(适用于不接受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2(适用于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方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3(适用于接受长效干扰素治疗方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6、肝穿剌活检术知情同意书7、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知情同意书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ICD10:B18.1.08)二、诊断依据:根据《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2005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分类及诊断要点:1、HBeAg 阳性乙型肝炎慢性轻度(1)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2)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和体征,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肝区隐痛和(或)肝大等;(3)肝功能指标异常:A 正常2倍≤ALT(IU/L)≤正常10倍;B 正常≤总胆红素(umol/L)≤正常2倍;C ALT≤正常2倍者,肝组织检查:G≥2。

上述仅1或2项指标异常。

但白蛋白≥38 g/L、A/G≥1.4,血清蛋白电泳γ≤2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70%,胆碱酯酶(CHE)>5400 U/L。

(4)血清HBsAg 、HBVDNA和HBeAg 阳性,抗—HBe阴性。

2、HBeAg 阴性乙型肝炎慢性轻度(1)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2)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和体征,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肝区隐痛和(或)肝大等;(3)肝功能指标异常:A 正常2倍≤ALT(IU/L)≤正常10倍;B 正常≤总胆红素(umol/L)≤正常2倍;C ALT≤正常2倍者,肝组织检查:G≥2。

上述仅1或2项指标异常。

医院单病种质量指标

医院单病种质量指标

单病种质量指标一、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B18.105(住院)1、病情严重程度评估2、抗病毒治疗指征(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3、内科综合治疗4、住院天数、费用、疗效5、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二、肝硬化腹水1、病情严重程度评估2、腹水评估3、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指征4、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5、利尿剂应用6、住院天数、费用、疗效7、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三、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1、肝昏迷级别评估的时间与结果2、实施抗肝昏迷药物应用的时间3、住院期间接受肝昏迷级别评价的时间4、患者昏迷苏醒天数与治疗费用5、人工肝支持治疗(有适应症、无禁忌症,常见的并发症)6、住院天数、费用、疗效。

7、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四、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1、病情严重程度评估2、患者多学科联合诊疗、共同制定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的时间3、出血量初次、治疗中评估的时间与结果4、初次双气囊三腔管应用的时间5、双气囊三腔管应用(食管气囊、胃囊充气量;牵引重量;固定;充气间隔时间等)效果的评估6、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套扎治疗选择时机7、手术适应症的评价及时机选择8、手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1)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2)术前(切皮)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3)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9、切口II/甲愈合10、住院天数、费用、疗效11、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五、麻疹1、病情严重程度评估2、病原学、血清学检测3、相关并发症治疗4、住院天数、费用、疗效5、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

完整版)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规定及程序

完整版)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规定及程序

完整版)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规
定及程序
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有专人负责监测和管理。

这些专职人员需要制定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质控点,并对每份病例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查。

在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与临床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并及时改进。

每月,质控科专人负责审核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监测指标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定期进行质量指标的汇总统计和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需要及时上报分管院长。

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的监测指标包括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再入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和合并症等。

定期将统计和分析结果反馈到有关科室,并限期整改。

质量控制管理的监测程序分为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两种。

对于临床路径,需要在程序中筛选进入临床路径的病历号,查看病程记录、医嘱单、病案首页等,记录存在的缺陷,并统计分析各项监测指标。

最后,汇总整理资料并向各科室反馈。

对于单病种质量控制,需要登录单病种质量控制监测程序内,检索出符合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病历号,查看病程记录、医嘱单、手术记录、病案首页等,根据质控点进行分析,并记录缺陷。

最后,汇总本月资料,统计各项监测指标,并向各科室反馈。

负责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的专职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监测程序进行管理,并按时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监测指标的结果也需要纳入各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以保证医院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乙肝临床路径(医师版)

乙肝临床路径(医师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ICD-10:)(二)诊断依据。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抗病毒治疗法2.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3.营养支持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编码。

2.伴有ALT ≥2倍正常值,或B超可见回声增粗,脾轻度肿大。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凝分析、大生化;(2)乙肝两对半、乙肝DNA、AFP,(3)上腹部B超2.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肿瘤6项、甲功7项、免疫球蛋白、自身免疫抗体、抗肝抗原组合、肝纤维化四项,心电图、增强上腹部CT、增强肝脏核磁。

(七)药物选择。

1.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核苷类药物2.免疫调节:胸腺肽3.保肝、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治疗: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肝泰乐、甘草酸、腺苷蛋氨酸、丹参、茵桅黄、山莨菪碱、皮质醇激素。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凝分析、肝功。

2.乙肝DNA(九)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缓解好转。

2.肝功能ALT、AST和/或总胆红素降至正常或下降的70%。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存在其它疾病需要治疗,需要退出本路径。

2.病情加重,需要要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家属的意愿而影响路径的执行,需退出本路径。

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ICD-1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时间住院第1阶段住院第2阶段住院第 3 阶段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进行病情初步评估,满足入住普通病房治疗标准,无重型肝炎表现□给予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营养支持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病情评估。

肝病科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肝病科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一、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ICD-10编码:B18.103+B18.1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诊断标准(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临床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86-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乙型肝炎(ICD-10编码:B18.103+B18.104)的患者。

2.伴有肝功能ALT<2倍正常值、TBIL<2倍正常值,或肝穿刺病理活检查在G2以下;和/或ALT≥2倍正常值但有抗病毒治疗禁忌证的患者或患者自身原因暂不考虑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既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肝功能(2)病毒指标:HBVM,HBV DNA(3)腹部超声(4)AFP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病毒变异株、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CT、肝穿刺病理活检等。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的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

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

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区别临床路径的概念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区别临床路径的概念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区别临床路径的概念临床路径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产生背景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每年80美元,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到每年1710美元,增加了21倍。

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1983年10月1日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诊断相关分类为付款基础的定额预付款制(DRGs—PPS)”,用于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和贫困医疗补助(Medicaid)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的支付。

即:同一种诊断相关分类(DRGs)病人均按同样的标准付费,与医院实际的服务成本无关。

这样,医院只有在所提供服务花费的成本低于DRGs—PPS的标准时,医院才能盈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THE NEWENGLAND MEDICAL CENTER,NEMC)的护士Karen Zander第一个运用临床路径,这种方法被证实既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约护理费用,又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新英格兰医学中心是公认的美国最早采用临床路径概念和在临床上应用的医院。

此后,该模式受到了美国医学界的重视,许多机构纷纷效仿,并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即能贯彻质量保证法以及持续质量改进法(CQI),又能节约资源的治疗标准化模式,较为普遍地被称为临床路径。

[1]重要意义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

慢性乙肝单病种限价临床诊疗路径

慢性乙肝单病种限价临床诊疗路径

慢性乙肝单病种限价临床诊疗路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ICD-10: B19.902 )诊断依据:根据2005-12乙肝防治指南1. 临床上出现乏力、上腹部不适、消化道症状,查体:慢性肝病体征。

2. 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或)HBV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2005-12 乙肝防治指南和《传染病学》第7版1.一般治疗2.保肝、降酶、退黄、能量、必要时加促进肝细胞生长素、利尿剂3.对症4 抗病毒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B19.902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重叠甲、丙、戊肝感染需排除4.诊断为肝衰或合并其它肝病需排除术前准备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2. 3. 4.选择用药:抗生素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天手术日为入院第天麻醉方式:手术材料:术中用药:输血:病理:术后住院恢复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2. 肝功能术后用药:抗生素类,用药时间天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一般情况好、临床症状缓解2.肝功能明显好转,肝功能正常或者接近正常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临床症状加重,病情进入肝功能衰竭期则不能计入该路径2如果临床出现院内感染或其他并发症也不计入该路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慢性乙肝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ICD-10: B19.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 天。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不明原因未进行上述检查或未除外上述因素者每项扣1分
诊断
临床诊断时间
10
及时、规范、全面诊断,入院后3天内完成
诊断不规范扣1分,缺1项诊断扣1分,入院后3天内未明确临床诊断而未进行全科讨论或会诊者扣5分
治疗
一般治疗
10
早期卧床休息直至黄疸消退;清淡饮食;必要时补液;禁酒、禁用损肝药
医嘱或病程记录未显示一般治疗原则,缺一项扣2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分值
评估方法
评分标准
接诊
接诊处理时间
5
医嘱时间与入院时间
入院2小时内没有开出医嘱扣5分
病史采集
5
详细描述阳性症状、体征(如皮肤、巩膜黄染,神志,腹水表现)
重点阳性症状、体征未描述缺1项扣1.5分,有意义的阴性症状、体征未描述缺1项扣1.0分
基础护肝治疗
20
可选用甘草酸铵、门冬氨酸钾镁或还原型谷胱甘肽及中药等药物
适量使用,滥用或重复使用每项扣5分
抗病毒治疗
5
按诊疗指南规范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
无指征用药扣5分;药物适应症选择不当扣2分
特殊治疗
10
需严格把握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人工肝、肝移植等治疗适应症及禁忌症
无指征使用扣5分,未告知相关治疗风险扣2分
并发症、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
10
密切监测、适当预防、治疗
未适当预防、未监测到并发症的出现1项扣2分
出院
出院标准与出院医嘱
5
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ALT<2倍正常值,TB<51.3μmol/L);出院后每1—2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持续半年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必要时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腹股沟B超或CT检查
长期医嘱: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拟明日在硬膜外或局麻+监测麻醉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手术
□术前禁食水
□常规皮肤准备
□青霉素及普鲁卡因皮试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今日在硬膜外或局麻+监测麻醉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手术
□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检查有无手术并发症
□完成常规病程、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今天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及拆线日期
□将出院小结及出院证明书交患者或其家属




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二级护理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七、本规定自二〇一〇年十月一日日起开始实施,由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说明。
附:部分疾病临床路径单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护理】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

【护理】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

2009年01月制订
2015年09月修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
1.护理质理管理委员会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实施监控。

2.凡病区新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护理表单一律报护理部审核备案。

3.临床路径护理部分的内容应符合疾病护理常规要求。

4.制定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内容包含患者入院处置、病情观察、用药护理、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5.护理人员知晓本岗位相关临床路径的工作流程。

6.护士长监督每日进程,保证路径的顺利实施,保持病历完整性。

7.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护理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进行督查,针对存在问题与缺陷
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体现质量持续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一般治疗
10
早期卧床休 息直至黄疸 消退;清淡 饮食;必要 时补液;禁 酒、禁用损 肝药
医嘱或病程记录未 显示一般治疗原 则,缺一项扣2分
基础护肝治 疗
20
可选用甘草 酸铵、门冬 氨酸钾镁或 还原型谷胱 甘肽及中药 等药物
适量使用,滥用或 重复使用每项扣5分
抗病毒治疗
5
按诊疗指南 规范使用抗 乙肝病毒药 物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评估项 目
评估要素
分值
评估方法
评分标准
接诊
接诊处理时 间
5
医嘱时间与 入院时间
入院2小时内没有 开出医嘱扣5分
病史采集
5
详细描述阳 性症状、体 征(如皮肤、 巩膜黄染, 神志,腹水 表现)
重点阳性症状、体 征未描述缺1项扣
1.5分,有意义的 阴性症状、体征未 描述缺1项扣1.0分
5
三大常规、 甲状腺功 能、自身抗 体、心电图、 妊娠状态 等,入院后48小时内完 善相关检查
(以医嘱时 间为准)
不明原因未进行上 述检查或未除外上 述因素者每项扣1

诊断
临床诊断时 间
10
及时、规范、 全面诊断,
诊断不规范扣1分,缺1项诊断扣
评估项 目
评估要素
分值
评估方法
评分标准
入院后3天
内完成
1分,入院后3天 内未明确临床诊断 而未进行全科讨论 或会诊者扣5分
无指征用药扣5分;药物适应症选 择不当扣2分
特殊治疗
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需严格把握 抗生素、肾 上腺皮质激 素、人工肝、 肝移植等治 疗适应症及 禁忌症
无指征使用扣5分,未告知相关治 疗风险扣2分
并发症、合并 症的预防和 治疗
10
密切监测、 适当预防、 治疗
未适当预防、未监 测到并发症的出现1项扣2分
出院
出院标准与 出院医嘱
5
肝功能恢复 正常或接近
正常(ALT
V2倍正常 值,TBV
未达出院标准出院 者扣2分(患者自 己要求出院者除 夕卜);出院小结未记 录门诊需复诊者扣
评估项 目
评估要素
分值
评估方法
评分标准
51.3(1
mol/L);出 院后每1—2月复查一次 肝功能、乙 肝病毒标志 物、HBVDNA持续半年
3分
检查
肝脏功能评 估
10
生化、凝血 功能、AFP肝胆脾B超 等
胆红素>85卩mol/L者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评估 胆红素V85卩mol/L者入院后72小时内进行评估 未在规定时间内进 行检查者扣10分
病因检查
5
肝炎标志 物、HBVDNA等,根据病 史选择检测 项目检测 时间
缺项、漏项,每项 扣1分
全身状况评 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