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论文
循环经济现状与展望论文
对循环经济研究现状与展望的探索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11-000-01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重要途径。
基于循环经济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当前国内外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已成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和缺陷,使得循环经济研究的成果不能有效指导和引导循环经济的实践。
为此,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实现循环经济研究的新突破。
一、循环经济研究现状1.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循环经济的概念,二是循环经济的内涵。
在研究循环经济概念时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首先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主张经济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其次,从生产技术角度,认为要实现从开放型的物质流动模式向闭环型的物质流动模式的转变,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从经济形态角度,首先将循环经济当成是技术范式革命的一种,并以此为基础看到经济形态的本质。
循环经济的内涵也可以说是循环经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减量化、再回收、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等。
2.循环经济实践价值研究当前大多数的研究者将循环经济看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认为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
诸大建认为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环境三维分裂发展向整合发展的变革,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就业、以及环境保护的多重作用。
潘岳在和解振华从更深的层面上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实践价值,认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子孙后代与不发达地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社会资源,是解决生态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3.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当前学术界对于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理论研究,主张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态和载体;(2)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之间的理论研究,将清洁生产看成是循环经济的基础,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的延伸;(3)循环经济和自然资本之间的理论研究,认为循环经济能够维护自然资本的再生与发展;(4)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之间的理论研究,认为工业生态是循环经济的高级形式,在企业发展中提升了生态保护理念。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趋势论文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篇1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摘要:针对发展中国家普遍具有的压缩性工业化特征,分析了我国建立循环经济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对我国现有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了根源性的探索,提出利用制度创新来防范和解决我国建立循环经济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我国建立循环经济体制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体制一我国环境问题呈现压缩型特征1.压缩性工业化和环境滋涅茨曲线②联合国开发署环境专家DOConner指出,早期发达国家经历了几个世纪完成的工业化,在东亚国家却只花了数十年,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显著缩短,这种缩短的工业化被有关专家称为压缩型工业化。
压缩型经济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工业化进程超速发展,产业结构急剧转变、资源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这种赶超型工业的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库滋涅茨曲线显示出来。
西方环境经学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推算出EKC曲线转折点的人均GDP范围约在5千至1万美元。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曲线的A点至E点,即EKC上升阶段。
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表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
既有与贫困落后相关联的农业环境破坏问题,也有与高水准工业化相关联的现代工业环境污染问题。
2.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源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背景、时代、条件、文明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早期工业化不同,环境问题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下面从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对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根源性探析。
首先,贫困和发展不足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
我国是历史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长期的刀耕火种、毁林开荒活动不仅造成土地贫瘠化、自然资源枯竭等生态破坏事件,还使人们更加贫困。
其次,发达国家进行资源掠夺和生态侵略使我国环境状况更为恶劣。
我国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在时间维度上与发达国家转嫁环境不友好技术相契合。
曾经一段时期,发达国家将我国的市场当作世界工厂的原料地和垃圾场,使我国在发展自己的工业时负重前进,换而言之,以中国为的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先行的发达国家占据或破坏了。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论文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摘要】农业是我国的基础型产业,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走农业循环经济这一条道路。
因此,本文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个对策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口、资源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1世纪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1.何谓“农业循环经济”上世纪60年代,全球人口激增,由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状况日益严重。
社会现实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一词便是这个背景的产物。
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最早提出“循环经济”一词,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它实际上是把生态学规律引入到经济活动之中,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尽可能的低排放,以达到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系统内部的一个子系统,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正确运用循环经济的相关理念,运用循环经济学的具体方法来组织农业生产活动,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来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达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2.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困境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满足我国人民的温饱到农业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探讨循环经济模式在工业制造中的实践与效益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探讨循环经济模式在工业制造中的实践与效益循环经济模式是指在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和经济组织方面,通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和废弃物的最大化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 所有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循环经济作为其中一种解决方案之一, 在工业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模式在工业制造中的实践与效益。
一、循环经济模式在工业制造中的背景与意义循环经济模式应运而生是为了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工业制造作为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最为严重的部门之一, 在实践循环经济模式时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源短缺问题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材料的消耗量不断增加,导致了资源短缺的问题。
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将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为工业制造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
2. 环境污染问题传统的工业制造模式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严重影响环境质量。
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产生,有效地降低了环境污染的程度,保护了生态环境。
二、循环经济模式在工业制造中的实践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循环经济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来体现。
1. 生产过程优化循环经济模式要求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再利用和废物的转化。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技术手段,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 废物再利用工业制造中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回收、再加工和转化等方式实现再利用。
通过建立废物回收和再生资源利用的系统,将废物转化为新产品或能源,实现废物的最大化利用。
3. 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循环经济模式要求建立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良性循环。
通过建立回收、再利用和再制造等环节,打破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
三、循环经济模式在工业制造中的效益循环经济模式在工业制造中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1. 经济效益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大幅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企业的收益。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论文
关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探讨【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新的污染治理模式目前,在替代能源和新能源没有大量出现或成批量利用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煤炭循环经济即是以煤炭及其相关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少煤炭及其相关资源消耗量,增加煤炭及其相关资源和煤炭及其相关资源的废弃物再利用为原则,以煤炭资源的低消耗、煤炭废弃物的低排放和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资源经济型式。
【关键词】煤矿企业经济;基本特征;适用性;主要措施;模式选择一、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基本特征煤炭是我国能源的核心,近年来,我国曾一度出现能源荒,不得不采取拉闸限电措施,能源紧缺已经显现。
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党的十七大均明确提出,开发与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煤炭企业循环经济适用性分析(1)生产方式的适用性。
煤矿开采主要是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两种方式。
据统计,在露天开采剥离盖层中含有大量的高岭土等多种矿物资源。
(2)产品结构的适用性。
煤炭企业的产品主要有原煤、精煤、煤层气、中煤、煤泥、煤矸石、洗煤液、井水和高岭土,以及间接产品粉煤灰等。
其中除了原煤、精煤是现实中的有用物质外,其他产品均被视为煤炭企业的“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优质的物质原料。
(3)产业结构的适用性。
目前,我国约80%以上的煤炭企业仅为煤炭采掘,产业单一,产品低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这些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4)利用方式方向的适用性。
目前,煤炭的主要利用方式仍然是地上燃烧煤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煤化工起步较晚,与石油化工相比,进展缓慢。
而煤的其他方面的利用更是少之又少,且技术不成熟,有的尚在研发阶段。
这恰是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好时机。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1)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
发展循环经济经济法问题论文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法问题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273-01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特别是造像我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带来的发展是很难达到我们现在所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政策的。
目前我国的国情发展循环经济,在得到政策法规支持的同时法律上的保障也是至关重要的,经济法的强制性是循环经济顺利运行和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济法应对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特别是造像我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带来的发展是很难达到我们现在所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政策的。
但是如果我们推行和发展循环经济,不但会使得人和环境和谐相处,也是我们建设真正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这里我们说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的,将优先的资源和能源重复的分配和利用,最终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共赢的效益。
但是目前我国的国情发展循环经济,在得到政策法规支持的同时法律上的保障也是至关重要的,经济法的强制性是循环经济顺利运行和发展的保证。
因此,在经济法的视角下研究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是本文研究中的重点,希望能为我国的循环经济顺利实施添砖加瓦。
首先,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原则概述。
1.循环经济也就是环境生态的循环利用。
是顺应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建设的一套经济系统,以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达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和谐共赢,是在资源利用中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赢的经济模式。
2.循环经济运行我们要重点遵守以下原则:(1)减量化原则。
在人们的无限欲望面前自然环境的资源给予是远远跟不上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稀缺资源尤其如此。
所以减量化原则就是要人们增加资源的节约意识优化流程的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
(2)再利用原则。
是在上一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
也就是充分开发目前正在开发的资源等,对一种资源从不同层面增加对其的利用,以便更好的达到资源的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循环经济历史背景论文
循环经济历史背景论文循环经济论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一起,成为国际上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搞清循环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做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的人口大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循环经济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工业化国家出现,它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形态,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人与自然界关系在认识上不断演进的结果。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人们因此而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似乎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
由于对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缺乏认识,人类在取得一个个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健康和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生态难民。
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加之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这些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全新的发展观。
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是这一新发展观形成的两个重要里程碑。
《环境和发展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献的签署,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
循环经济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废弃物管理战略转变的需要,也是产业链的有机延伸。
德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国家。
“绿色发展”理念与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绿色发展”理念与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绿色发展”战略理念以及内涵理解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成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乃至长远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绿色发展”是一种思维、理念,更是国家发展大战略。
如何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内涵。
天津市长黄兴国同志的专题撰文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进行了全面阐释和探讨,即“以绿色规划为引领,打造‘绿色格局’、以绿色转型为动力,提升‘绿色实力’、以绿色生态为基础,构建‘绿色屏障’、以绿色生活为导向,增进‘绿色福祉’”,并认为‘绿色发展’是发展的本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小康全不全面,环境质量很关键。
”专家张云飞认为要全面地把握“绿色发展”理念,需要对“绿色发展”进行广义理解,并认为“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应该包括“均衡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
综上所述,新的历史时期,“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包含了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内容。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样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但如何才能平衡好这‘两座山’的关系,使发展真正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因此,“绿色发展”背景下,探讨如何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村循环经济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文化效用,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近年,随着我国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以及农村地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经济法问题论文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法问题循环经济是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将发展经济中的因素纳入一循环系统,通过充分利用系统中有限的资源,实现资源最优化分配,从而获得经济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
而发展循环经济除了政府支持鼓励,在法律上还要有相应的保障政策,经济法兼具了指导性和国家法律的强制性,是循环经济有效进行的合法保障。
所以,从经济法角度对发展循环经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国更好的实施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概述1.循环经济的含义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循环经济即是一种生态循环,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
2.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循环经济实施和运行要遵循三大原则,即实现”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环”三个原则。
三大原则的实现则是循环经济内涵的最好诠释。
首先,减量化原则。
自然资源的量相比较人类的欲望来说,十分有限,尤其是一些稀缺资源。
减量化原则就是希望通过改进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倡导节约型的消费理念,不仅减少资源的消耗,也降低了废物污染的排放。
所以减少物质量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
其次,再利用原则。
此原则其实是减量化原则的另一方面体现,即努力发现开发资源、物品所具有的不同作用,从不同方面进行利用,不但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其他同样功能物品的生产,从而较少资源使用和污染排放。
如通过介绍一次性用具的不卫生性,倡导消费者选择使用寿命长的物品,使用寿命延长一倍,物品制造所消耗的资源就减少一半。
第三,再循环原则。
此原则即实现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
企业可以通过回收一些废弃物品,从中提取可用原材料资源或次级原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重新开采消耗,再循环原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原则。
二、经济法背景下循环经济的问题分析1.经济法的价值分析循环经济的实施除了要加深每个企业以及消费者的生态意识,还需要必要的保障措施,来确保循环经济的有效实现。
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机制[论文]
试论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摘要】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本文揭示了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是机制滞后,因而,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就是进行机制创新,它主要包括: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职责分明的社会参与机制。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对策研究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极不协调,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而耕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
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临界值的县(区)达666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27%。
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有0.12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
就是这样紧缺的农业资源,由于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它们日趋减少。
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投入来满足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论文
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摘要:随着国家开始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规模扩大,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本文首先科学的分析了农村整治的潜力,以及目前农村改造面临的困难,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土地整治相应的建议与处理措施。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循环经济措施abstract: with the country began to promote land treatment,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hortage problem. china’s urbanization to speed up, enlarging the scal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farmers is urgent desire, this paper first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of regul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current rural reform,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to l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treatment measures.key words: the rural land circulation economic regulation measures中图分类号: g81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据记载韩国“新村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2004年,韩国人均gdp已跃升至1.5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为l:0.84,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
新形式下发展循环经济意义论文
浅析新形式下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也越来越严重,全球对环境恶化也越来越重视,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成了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发展循环经济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济发展环境污染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6%的速度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改善,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
在经济不断发展、自然资源不断开发、利用的同时,地球却被人类无情地污染、毁坏和摧残着,致使人类自己的生存也开始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面临着资源、环境和灾害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今天,关心地球、爱护地球已成为每个人的责任;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已成为每个人的愿望。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也开始引入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
1 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大致内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
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一种新的发展观:第一,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为“储备型”经济;第二,要改变传统的“消耗型经济”,而代之以休养生息的经济;第三,实行福利量的经济,摒弃只着重与生产量的经济;第四,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
循环经济生态发展论文3篇
循环经济生态发展论文3篇第一篇一、循环经济生态动力的演进逻辑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决定性力量。
随着人们对传统工业化弊端的认识逐步深入,人们从生态文明高度对传统生产力进行了批判性反思,逐渐形成了“生态生产力”的概念[2]。
相对于传统生产力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生态生产力将生态因素当作生产力的内在维度,强调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主张在人类与自然在高度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类进步和发展。
因此,生态生产力是一种生态化的生产力,是人类在生态文明阶段兼顾生态平衡和追求可持续发展,在和谐统一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
20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工业化大量生产、大量消耗、高环境污染的弊端,对传统生产力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开启了对传统经济系统进行生态化改造或重建的实践。
其基本演进轨迹是:(1)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污染物处理为对象的末端治理阶段;(2)始于70年代中期,以生产过程改造为对象的清洁生产阶段;(3)始于80年代中期,以产品或服务绿色化为对象的产业生态化阶段;(4)21世纪以来,以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对象的循环经济阶段。
由此可见,生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推进着人类对经济系统的生态化实践,促进了区域循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在生态文明理念推进下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生产力以生态资源经济化和经济系统生态化为实践动力,逐渐代替传统生产力而形成的一种生态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人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处为目标的新生产方式,其运行动力直接表现为生态生产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地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称之为生态动力。
上述分析表明,生态动力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确立,推动社会经济系统不断生态化、与自然生态系统逐渐融合,最终形成符合生态规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动力。
最新循环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论文
循环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论文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建立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循环经济的提出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研究,拓宽了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把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相联系,90年代的知识经济研究给循环经济赋予高科技产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内容。
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而非机械工程学规律来指导经济生产,既考虑工程承载能力,又考虑生态承载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造成生态系统退化;承载能力之内的是良性循环,使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地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共存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无数实践显示,循环经济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大会上,江泽民提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就不能持续进行。
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却不断增长,如果这两方面关系处理不当,必然导致生态的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循环经济论文
实施循环经济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知识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一个重要课题。
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寻求新的增长模式,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强势竞争中,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众多国企的必然选择。
尤其在资源和能源消耗非常集中的钢铁行业,发展规模持续增长,资源约束全面增强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更为更要。
作为全国100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及国务院确定的520户重点扶持的国有企业之一,通钢集团公司在坚持把钢铁主业做精做强的过程中,坚持把节能降耗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列入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生产工艺的优化、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先进生产线的引进,使资源和能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背景和原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指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是以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是缓解资源和能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通钢集团公司始建于1958年,经过47年的建设和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攀升,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通钢集团公司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实际, 提出了以“机制灵活、结构优化、管理高效、形象美好、文明富裕”为内涵的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强盛通钢目标。
辽宁省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问题论文
辽宁省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问题研究[摘要] 辽宁省是全国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省,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辽宁省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产业,使得循环经济的发展面对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结合本地区特色,对当前辽宁省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建议,探索了一条有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关键词] 循环经济科技创新评价体系2001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做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的决策。
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并由辽宁省政府编制了《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方案》,提出“3+1”循环经济模式,即利用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和资源再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辽宁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中心目标,重点推进了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和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建设。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辽宁省循环经济试验区从老工业基地改造实际需要出发,通过采取推行清洁生产,构建工业生态产业链和循环网络,开展物流、能流的梯级利用和城市中水回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降低能耗、电耗和水耗。
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了环境压力,对全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但是,由于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上建立了大量消耗资源的工业,传统产业比重大,工业技术和装备整体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资源消耗下降相对缓慢,这就决定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任重道远,在一定时期内仍然需要我们解决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辽宁省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循环经济试验区科研力量还较薄弱,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限,一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
火力发电厂循环经济论文
火力发电厂循环经济论文火力发电厂是目前我国发电的重要方式,但传统的火力发电过程会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等。
为了可持续发展,如何处理这些废物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单纯废物处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循环经济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原则、方法和应用等方面探讨火力发电厂的循环经济发展。
一、循环经济理念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是“以生态为基础,以节约为主题,以优化为手段,以合作为途径”,即在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的交互循环系统中,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循环经济原则(1)减少污染:通过设计和改善生产流程,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实现节约型生产:通过提高整体效率,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使得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更强。
(4)推动产业协同: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推动产业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火力发电厂循环经济方法(1)能源升级:通过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降低火力发电的比重。
同时,采用先进的高效燃烧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2)废物回收:通过对废气、废水、废渣等进行高效处理和回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如对废弃煤渣的二次综合利用,可以生产水泥、砖块等建筑材料;对污水的处理可以用于冷却水回收。
(3)再生生产:将原本会被丢弃的废物转换为新产品,实现废物的最大化利用。
如对废弃电子设备进行再生,可以生产出新的电子设备。
(4)产业协同:将火力发电厂和周边企业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产业链优化,提高资本和技术效益。
四、火力发电厂循环经济应用广东清远火力发电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早率先实践循环经济的火力发电企业之一,通过实现锅炉谷底渣、炉渣、烟煤等的资源化利用、中水回用和煤气化发电等方式,达到了垃圾至宝、污染至宝的目的,实现了废物资源的再生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发展探析
【摘要】文章从分析经济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入手,为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制度和经济核算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制改革;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tu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2-0165-01
一、当前经济制度问题分析
1、税收制度上存在的障碍。
我国现行税制不仅缺少以环境保护为目的、针对环境污染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税种而且还存在某些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种。
(1)增值税。
企业增值税是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的主要税收来源,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增值的比例。
虽然现行增值税法规定,对利用三废产品生产的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也实行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但是我国涉及环境保护的增值税税种过少,征收范围也过小,很多企业均享受不到国家的这些优惠政策。
(2)资源税。
现行资源税是针对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我国资源税规定对开采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生产盐的7种矿藏品征税,并按资源自身条件和开采条件的差异设置了不同的税率。
就目前而言:一是资源税征收范围过小,仅限于部分不可再生资源,导致大量非征税资源价格偏低;二是已开征的资源税税率太低,导致资源的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
这些不但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和利用,而且加大了初次资源和经过循环生产的再生利用资源之间的价格差,使得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的经济效益难以实现,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3)消费税。
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流转税。
目前,我国消费税包括的11个税目所涉产品的消费大多直接影响环境状况,消费税的征收起到了限制污染的作用。
其中,对汽油、柴油和小汽车、摩托车征收的消费税对环境污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但总的来说,消费税对环境保护的程度非常有限,许多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的消费品尚未被列入征税范围,如电池、一次性用品、煤炭、化肥、农药等。
我国的消费税还没有起到引导公众绿色消费的作用,还不能适应循环经济对消费环节的绿色要求。
(4)排污费。
排污收费制度建立十多年来,为污染控制筹集了大量资金,对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该制度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收费标准偏低;二是收费方法不合理;三是排污费的使用不合理。
现行排污收费制度不利于企业自觉采纳循环生产模式,不利于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
2、经济核算制度上存在的障碍。
以往的预算、统计、会计和审计等经济法律制度在进行国民经济资本与成本评估时都未将环境的价值因素纳入社会成本中,这就在无形之中助长了人们以破坏环境和掠夺资源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去谋求暂时的、局部的经济利益。
(1)会计制度。
我国传统会计只反映了企业主体与企业主体内
部的经济关系,只承认那些能以货币计量的并且能用价格确认和交换的东西,未将资源和环境的消耗计入成本,仅计算了微观的经济成本,而没有计算宏观的社会成本,变相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短期利益的做法。
(2)审计制度。
传统审计制度重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情况、轻企业的经济绩效审计,对于环境绩效审计更是一片空白。
根据环境审计具体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将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细分为以下四类分项目标:①评价环境法规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帮助法规政策制定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法规、政策与制度;②评价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工作效率,揭示影响其工作效率的消极因素,提出改进建议;③评价环境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帮助有关部门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④评价环境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改善环境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
而当前我国的审计制度设计上,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独立审计或者内部审计,这一方面都很欠缺。
(3)gdp核算。
传统gdp核算没有扣除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因而社会成本和效益并不清晰,既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也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及社会公众的福利状况,特别是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完善对策
1、税收制度上。
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生态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
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即生态税收,这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起到环保作用。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①增值税。
扩大涉及环境保护的增值税税种,让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享受到国家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也可以参照日本采取退税政策。
②消费税。
树立绿色消费税的立法理念,将有关措施进一步改进和细化。
特别是在实行差别税率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差别税率的差距。
③资源税。
扩大征收范围,对某些虽可再生但速度缓慢及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的资源也征收资源税;完善计税依据,只要自然资源被开采,无论资源是否销售或自用,开采企业都要纳税。
④排污费。
可以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开征污染税。
污染税的课征对象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
2、经济核算制度上。
(1)会计制度设计。
应逐步构建和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
绿色会计把视野扩大到主体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上,来计算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环境带来的经济后果。
它或表现为社会资源的增加,产生“社会利益”,或表现为社会资源的减少,形成“社会成本”,并将社会利益与社会成本加以比较来评价企业的社会贡献。
绿色会计应克服传统会计的缺陷,其基本目标就是在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具体目标是充
分披露有关的环境信息,为决策者实施经济和环境决策提供信息帮助。
(2)审计制度设计。
对应于绿色会计,我国还应该进一步健全发展绿色审计。
绿色会计提供企业在履行环保责任方面的会计信息,此信息是否真实有待于绿色审计的监督、评价与鉴证。
绿色审计是一种控制活动,通过检查企业的环境报告,对其受托环境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实现对企业受托环境责任履行过程的控制。
其目的是促进环境管理系统的积极有效运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我国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环保法规,这为绿色审计工作的执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3)gdp核算口径。
绿色gdp(也称edp)是指从目前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后的剩余国内生产
总值o在进行核算时,绿色gdp考虑了人类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即考虑了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
正确且客观地反映了人类真实的经济活动结果。
它代表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更具综合性的经济福利水平的测量。
三、小结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其范式要求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体制,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出发,面对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探索新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方法,建立起满足需要的、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区域和循环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次深刻的范式革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重要实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