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爆轰波、爆燃波的经典理论
燃烧学 复习重点
第三章 着火和灭火理论一、谢苗诺夫自燃理论 1. 基本思想:某一反应体系在初始条件下,进行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同时向环境散热,当产生的热量大于散热时,体系的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反应体系的温度进一步升高,直至着火燃烧。
2.着火的临界条件:放、散热曲线相切于C 点。
3.∆T=ER 20B T T T ≈-① 改变散热条件 ②增加放热二、区别弗兰克-卡门涅茨基热自燃理论与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的异同点1.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适用范围:适用于气体混合物,可以认为体系内部温度均一;对于比渥数 Bi 较小的堆积固体物质,也可认为物体内部温度大致相等; 不适用于比渥数Bi 大的固体.2。
弗兰克-卡门涅茨基热自燃理论:适用于比渥数Bi 大的固体(物质内部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 以体系最终是否能得到稳态温度分布作为自燃着火的判断准则 ;Tq αT自燃临界准则参数 δcr 取决于体系的几何形状。
三、链锁自然理论 1。
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2.运用链锁自燃理论解释着火半岛现象 在第一、二极限之间的爆炸区内有一点P(1)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降低压力,P 点则向下垂直移动自由基器壁消毁速度加快,当压力下降到某一数值后,f < g, φ < 0 -—-------———-—--—--——-第一极限(2)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升高压力,P 点则向上垂直移动自由基气相消毁速度加快,当压力身高到某一数值后,f 〈 g , φ 〈 0 —-——-——-——————-—-—-———第二极限(3)压力再增高,又会发生新的链锁反应导致自由基增长速度增大,于是又能发生爆炸。
---3.基于f (链传递过程中链分支引起的自由基增长速率)和g (链终止过程中自由基的消毁w0w123M HO M O H +→++⋅22⋅⋅+→+OH O H H HO 222速率 )分析链锁自燃着火条件a.在低温时, f 较小(受温度影响较大),相比而言,g 显得较大,故:这表明,在 的情况下,自由基数目不能积累,反应速率不会自动加速,反应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只能趋势某一微小的定值,因此,f<g系统不会着火。
第3章 爆轰波的经典理论
1 2 j D u j U j Pj D u j j D u j D u j 2
… (3)
16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由(1)、(2)式可得:
D u 0 v0 p j p0 v0 v j
p j p0 v0 v j
4
第3章 爆轰波的经典理论
Chapman和Jouguet在20世纪初分别提出了关于爆
轰波的平面一维流体动力学理论,简称爆轰波的
CJ理论。
前苏联的泽尔多维奇(Zeldovich,1940年),美 国的冯纽曼(Von Neumann,1942年),德国的道 尔令(Doering,1943年)各自对CJ理论进行了改 进,提出了ZND模型。
P0 O
0
v0
v
爆轰波:
e e0
1 p p0 v0 v Qe 2
22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3.Rayleigh线和Hugoniot曲线的关系
(1)dc段:v>v0,p>p0 D为虚数 (2)c点: v>v0,p=p0 D=0,定压燃烧 (3)CGAI段: v>v0,p<p0 D>0,u<0;爆燃 其中,CGA段(p-p0)负压值较小, 称弱爆燃支; AI段(p-p0)负压值较大, 称强爆燃支。 A点的爆燃速度最大。
D v0
p p0 v0 v
D2 D2 p 2 v p0 v v0 0
D2 tg tg 2 v0
21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2. Hugoniot (雨贡纽、雨果尼奥)曲线
P 1 2
爆轰学第3章_爆轰波、爆燃波的经典理论
pp0 v0 v
pD v022vD v02 p0
tgtg D v0 22
21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2. Hugoniot (雨贡纽、雨果尼奥)曲线
12 P
冲击波: ee01 2pp0v0v
P0
O
0
v0
爆轰波: e e01 2pp 0v0 v Q e
v 22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由(3)、(6)、(7)式可推导出:
e j e 0 1 2p j p 0v 0 v j Q e ……(8)
这就是爆轰波的Hugoniot方程,也称放热的 Hugoniot方程。
18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 如果已知爆轰产物的状态方程:
eep,v
或
pp,s
……(9)
➢ 从数学上来说,爆轰波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爆
16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由(1)、(2)式可得:
Du0 v0
pj p0 v0 vj
uj u0v0vj
pj p0 v0vj
在u0 0 时,(4)、(5)式可变为:
Dv0
pj p0 v0 vj
uj v0vj
pj p0 v0vj
……(4) ……(5) ……(6) ……(7)
17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 ZND模型把爆轰波阵面看成是由前沿冲击波和紧 跟其后的化学反应区构成,它们以同一速度沿爆 炸物传播,反应区的末端平面对应CJ状态,称 为CJ面。
39
3. 2 爆轰波的ZND模型
图3-4 ZND模型
40
3. 2 爆轰波的ZND模型
➢ 按照这一模型,爆轰波面内发生的历程为:原始爆 炸物首先受到前导冲击波的强烈冲击压缩,立即由 初始状态O(v0,p0)被突跃压缩到N(vN,pN)点的状态, 温度和压力突然升高,高速的爆轰化学反应被激发, 随着化学反应连续不断地展开,反应进程变量λ从 N(vN,pN)点(λ=0)开始逐渐增大,所释放的反应热λQe 逐渐增大,状态由点N沿瑞利线逐渐向反应终态点M 变化,直至反应进程变量λ=1 ,到达反应区的终态, 化学反应热Qe全部放出。
爆轰学 第1章_绪论
1.1基本概念
▪ 一些宇宙学家认为,当今宇宙是在一次大爆 炸中开始形成和发展的,而且至今这一过程 尚未结束,宇宙的年龄大约为137亿年,地球 也是在一次大爆炸中产生的,距今已46亿年。
12
1.1基本概念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索尔-佩尔马特、澳大利亚国 立大学教授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8
1.1基本概念
(4)燃烧产物移动的方向与燃烧波传播 的方向相反。
(5)凝聚物的燃烧要经过熔化、蒸发、升 华、热分解、混合和扩散等中间阶段,才能 通过燃烧化学反应转变为燃烧的最终产物。
(6)与其他化学反应相似,燃烧反应速度 受到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燃速对外界 条件(如压力、初温、扩散速度等)的变化 敏感。
2
爆炸物理学 ➢ 主要内容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炸药的起爆机理 第3章 爆轰(爆热)波的经典理论 第4章 气体爆轰理论 第5章 凝聚炸药爆轰理论 第6章 爆轰产物的流动及其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3
第1章 绪论
4
第1章 绪论
本章内容 ➢ 燃烧、爆炸、炸药、爆轰的基本概念; ➢ 炸药爆炸的特点; ➢ 炸药发生化学变化的类型; ➢ 爆轰学的研究历史。
5
1.1基本概念
6
1.1基本概念
1.燃烧(Combustion,Deflagration) ➢ 物质间发生剧烈氧化还原的化学反应,并
伴随放热和发光,产生大量高温气体的过 程,称为燃烧。
➢ 燃烧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燃烧体系中,必须有燃烧化学反
应所需要的氧化元素和可燃元素。
7
1.1基本概念
▪ 烟火剂:通常由氧化剂、有机可燃物(或金 属粉)加入少量粘合剂混合而成。军事上, 利用其速燃时产生的光、热、烟、色、声等 效应用于各种用途,如照明弹中的照明剂、 烟幕弹、燃烧弹等。
3.3炸药的爆轰理论
炸药径向间隙效应
视频1 视频2
可采取选用爆速大的炸药和大直径药 卷及坚固外壳等措施,实现稳定爆轰。
视频1
视频2
七、爆速的测定方法
炸药的爆速是衡量炸药爆炸性能的重 要标志量,也是目前可以比较准确测定的 一个爆轰参数。
测量方法 (1)导爆索法 (2)电测法 (3)高速摄影法
视频1 视频2
l
h
导爆索法测爆速
一、冲击波的基本概念
1、压缩波基本概念
P P
P1
P0 x
均 匀 区
扰 动 区
未扰 动区
P0 x
视频1
视频2
在无限长气筒活塞右侧充满压力为P0 的气体,当活塞在F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 时,活塞右侧气体存在三个区域: 压力为P1的均匀区 压力介于P1与P0之间的扰动区 压力仍为P0的未扰动区
视频1
视频2
视频1 视频2
2
1 0
使介质运动的力是波阵面两边的压力差 PH P0 在单位时间内流进波阵面的介质质量为 0 ( D u0 ) 其速度的变化为 ( D u 0 ) ( D u H ) u H u 0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PH P0 0 ( D u 0 )( u H u 0 )
已反应的药包
视频1 视频2
未反应的药包
1)炸药达到稳定爆轰前有 一个不稳定的爆炸区。
2)在特定的条件下,每种 炸药都会有一个不变的炸 药特征爆速Di。 3) 每种炸药都存在一个最 小的临界爆速Dc。波速低 于Dc后,冲击波将衰减为 音波而导致爆轰熄灭。
炸药包在冲击波激发下的爆轰过程
视频1 视频2
(2)爆轰波模型
H ( D u H )[ E H
炸药与爆炸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本章小结本章集中介绍了与炸药爆炸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这些内容是后续章节的基础。
现将其中的要点归纳如下:1.炸药发生化学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炸药爆炸的三要素,炸药的分类。
炸药、单质炸药、混合炸药、起爆药、猛炸药和炸药爆炸的概念。
2.炸药氧平衡的概念极其计算方法。
爆热、爆温、爆容、爆炸压力的概念。
3.波、横波、纵波、音波、压缩波、稀疏波、冲击波的概念。
冲击波的基本特性。
4.爆轰波、爆轰压力、爆轰温度的概念和爆轰波的结构。
凝聚炸药的爆轰反应机理。
5.炸药的使用感度、危险感度、热感度、爆发点、机械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起爆感度和雷管感度的概念。
炸药的物理状态和装药条件对炸药感度的影响。
6.炸药的热点起爆理论,爆炸物直接作用于炸药的起爆机理。
7.炸药的爆速、影响爆速的主要因素、爆速的测定方法。
作功能力、猛度、殉爆距离的概念及其试验测定方法。
炸药的理想爆速、临界爆速、极限直径、临界直径、最佳密度、临界密度的概念。
8.沟槽效应,产生沟槽效应的机理,消除沟槽效应的措施。
9.聚能效应及其应用。
复习题1.计算硝化甘油和梯恩梯的氧平衡。
2.在铵油炸药中(硝酸铵与柴油的混合炸药),假如 4%木粉作疏松剂,试按零氧平衡设计炸药配方。
3•已知凝聚炸药的绝热指数 K值一般取为3,试推导计算凝聚炸药爆轰波参数的方程式。
4•已测得某种岩石铵梯炸药的密度0 1.0g/cm,爆速D=3750m/s。
经计算得到其爆温 Tb 2592 C。
试求这种炸药的其余各项爆轰波参数uH、PH、H、cH和TH。
5•如果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爆炸压力P,则存在关系P 0(K 1)Qv。
试证明:爆轰压力近似等于爆炸压力的2倍。
6•试推导实验测定炸药爆速的导爆索法中计算爆速的公式。
3。
第3章 炸药的起爆机理
Ea Tc2 Tc T0 0
12
1 1 4RT0 Ea 它的解为: Tc 2R Ea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对于大多数炸药,取负号的解,因为正号的解 不符合实际情况。 由于 RT0 Ea 的值很小,取上式在 RT0 Ea 附近 的级数展开:
2 Tc RT0 RT0 RT0 2 4 Ea Ea Ea 2R Ea
35
3.2.2 炸药的热感度
根据试验作出T与τ ,lnτ 与1/T的关系图,由 τ -T图可求得5s延滞期爆发点。 试验得到的凝聚炸药爆发点与延滞期的关系为: lnτ =A+E/RT 式中 τ 为延滞期(s);E为与爆炸 反应相应的炸药活化能(J/mol);R为通用气体 常数;A为与炸药有关的常数;T为爆发点(K)。 测得的爆发点越低,说明炸药的感度越大,反 之则感度越小。
Q1 m q A exp Ea RT
……(2)
式中
m ——炸药质量; Ea ——炸药活化能;
16
R
——气体常数。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由(2)式可知,炸药进行放热化学反应而产 生的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曲线,该曲线 称为得热线,如图3-2所示。
17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22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Tc Tc T02
表示热爆炸前的升温情况。
从数学上看,切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不但 Q1和Q2在该点的数值相等,且两条曲线的斜率 也相等,即 Q 1=Q 2 ……(4) ……(5)
dQ1 dT dQ2 dT
23
爆轰波PPT课件
冲击波+化学反应区=爆轰波 “爆速”(detonation velocity)定义: 爆轰波沿炸药装药传播的速度------爆速。
29.07.2020
第 4页
29.07.2020
第 10 页
C-J理论
从λ=0到λ=1是瞬间完成的,期间没有时间间隔。用e(λ) 表示单位质量(或mol)的化学反应能,则e(λ)可写为:
e()(1)Q
比内能e可表示为: e e (P ,V ,) e (P ,V ) e ()
Q:炸药爆轰热(爆轰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
e 1 (P 1 ,V 1 , 1 ) e (P 1 ,V 1 ),e 0 (P 0 ,V 0 , 0 ) e (P 0 ,V 0 ) Q
②在Ⅱ区, PP0 0 , VV0 0 , 对应于爆轰过程。
Ⅱ区, 爆轰
③在Ⅳ区,PP0 0 ,VV0 0 , 对应于爆燃过程。
І区, 无物理 意义
29.07.2020
A(P0,V0)
Ш区,无物理 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Ⅳ区,爆燃
V
第 13 页
对爆轰波, PP0 0 ,由(2)可知:D u0 与 u1 u0 同号,
说明爆轰波通过后,介质质点在爆轰波方向受到加速,如果
u0 0 ,则介质质点运动速度u1与D同向。
C、爆轰波绝热曲线——Hugoniot曲线(由3个守恒方程得到的 P-V关系在P-V平面上的几何表示)
(4)式在P-V平面上的曲线为双曲线:
e1
P1V 1 1
, e0 P0V01(爆轰前后均为理想气体,且 不变)
炸药爆炸基本理论PPT课件
含棱角,石英,玻璃; 钝感材料:软质,高热容,水,石腊。
.
28
3.3 炸药的传爆
工程爆破中通常都用雷管来起爆炸药。雷管的爆 炸能量比起爆药包的爆炸能量要小的多,雷管的作用 仅在于激起与它邻近的局部炸药分子爆炸,至于整个 药包能否完全爆炸,则取决于炸药爆炸的稳定传爆。
.
9
3.1 爆炸和炸药的基本概念
三、炸药化学变化的形式:
(一) 缓慢分解
炸药的缓慢分解是一个很复杂的反应过程,其主要特点是:炸
药内的各点温度相同;在全部炸药内反应同时进行,没有集中的反
应区;分解时,既可以吸热,也可以放热,决定于炸药的类型和环
境温度。但当温度较高时,所有炸药的分解反应都伴随有热量放出。
炸。若是非均相炸药受到冲击时,则由于炸药受热的不均匀
性,使在局部率先产生热点,爆炸首先在热点开始并扩展,
.
19
然后引起整个炸药的爆炸。
3.2 炸药的起爆和感度
3.2.2 炸药的感度
炸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 称为炸药的感度或敏感度。炸药感度分为:热感度、 机械感度、起爆冲能感度、冲击波感度、静电火花感 度、激光感度和枪击感度等。
.
26
3.2 炸药的起爆和感度
3.2.2 炸药的感度
5.静电火花 感度
6.激光感度
7.枪击感度
静电火花感度指在静电火花的作用下炸 药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
激光感度是指在激光能量作用下,炸药 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常用50%发火能 量来表示。
枪击感度,又称为抛射体撞击感度,是 指用枪弹等高速抛射体撞击下,炸药发 生爆炸的难易程度。
.
2020燃烧爆炸基础-7-爆轰波
• 连续性方程:
ρ+dρ, p+dp ρ, p
d C dvx C
忽略二阶小量
d
C
dvx
C-dvx
C
动量守恒
p dp p C2 d C dvx 2 C2 C C dvx
d
h
vx2 2
0
dh vxdvx 0
能量守恒
dh C C dvx C 声Cd速vx 与的流关体系压?缩性
无火焰类型 (nonflame mode)
预混火焰 (premixed flame)
扩散火焰
爆炸极限自点
(diffusion flame) 火临界条件
反应混合物 发生自点火
2
• 爆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爆轰现象的发现:1881/1882年,Berthlot,Vielle,Mallard和Le. Charelier在做火焰传播实验时首先发现的。
√(2)1899年/1905~1917年 , Chapman对爆轰现象作了简单的一维理论描 述(C-J理论),该理论是借助气体动力学原理而阐释的。
√(3)1940年,Zeldovich,1942年,Von.Neumann和1943年Doering各自独 立对C-J理论的假设和论证作了改进。
•
ZND理论要比C-J理论更接近实际情况。
,仅是x的函数,与时间t无关)。
质量守恒
平0面 D正激u0波 波前1 、D 波u后1 参数间的1基 本0关D D系u1u0
(1)
动量守恒 p1 p0 0 D u0 2 1 D u1 2 0 D u0 D u0 D u1
能量守恒
0 D u0 u1 u0
时 继,而在得2到73γ~。3当00p01K>1范0围M内pa,,c由V 于2波0.0阵8 面1.温883度很10高3 T,必27须3考J/虑m空ol气 K的 离,
第三章 爆破技术(8)
2013-8-8
10
2.二者区别 1)相同点 预裂和光面爆破的爆破机理基本相同,其目的都是为了 在爆破以后获得平整的岩面,以保护围岩不受破坏; 2)区别 (1)预裂爆破是要在完整的岩体进行爆破开挖之前,实 施预先爆破,而光面爆破通常是当爆破接近开挖边界线 时,预留一圈光面层,采用密集钻孔和弱装药结合适当 的延时起爆技术。 (2)由于二者所具有的自由空间不同,预裂爆破受到岩 石的夹制作用比光面爆破大。
2013-8-8 23
(二)破裂区
1.径向裂隙的形成
1)传播到压碎区外围岩石中的应力波已经低于岩石动抗 压强度,而不能直接引起岩石的压碎破坏;
2)此时其应力值仍然足够引起岩石的质点径向位移,使 质点产生径向扩张,从而出现切向拉伸应变;
3)如果切向拉伸应变所引起的拉伸应力值高于此处岩石 动抗拉强度,那么在岩石中便会产生径向裂隙。
2013-8-8
9
(二)预裂、光面爆破
1.爆破机理 1)预裂爆破是要在完整的岩体进行爆破开挖之前,预先 施行的爆破,在开挖部分和保留部分的分界线上产生 一道裂缝,且形成新的平整岩面,其作用在于阻断爆 破的破坏效应向保留岩体中延伸。 2)光面爆破则是当爆破接近开挖边界线时,预留一圈保 护层(又叫光面层),然后对此保护层进行密集钻孔 和弱装药的爆破,以求的光滑平整的坡面或轮廓面。
2013-8-8 5
(二)药壶法
1.即在普通炮孔底部,装入少量炸药进行不堵 塞的爆破,使孔底部扩大成圆壶形,以求达 到装入较多药量的爆破方法。 2.药壶法属于集中药包类,适用于中等硬度的 岩石,能在工程量不大、钻孔机具不足的条 件下,以较少的炮孔爆破获得较多土石方量。
2013-8-8
6
(三)炮孔法
2013-8-8
爆轰理论(下)资料
“起爆中心”有以下主要形成途径:
① 炸药中含有微少气泡,受到冲击绝热压缩。 ② 炸药质点的运动速度不同而产生的摩擦或变形。 ③ 炸药气体产物的渗透使炸药的颗粒表面加热。 ④ 炸药晶体在切面剪应力作用下发生表面局部缺陷 的湮没而成形热点。 ⑤ 由于冲击波在炸药中产生的流体动力学现象,如 射流作用,正规碰撞,马赫碰撞,空穴崩解。 ⑥ 在冲击波作用下炸药发生层裂,相变和相互碰撞 形成热点。
热压缩,受压缩的炸药层各处都均匀地升到很高的温度, 因而化学反应在反应区的整个体积内进行(较难起爆)。
这类反应的炸药一般是均质炸药,即炸药装药是任何一
体积内其成分和密度都是相同的,不含气泡的液体炸药; 接近晶体密度(致密)的固体炸药(如铸装炸药或压装密 度很高的粉状炸药)。
爆速>6000m·s-1,波阵面温度>1000℃才能激起凝聚炸药 的整体反应。
(iii)在化学反应区内,介质质点却处于局部、迅速 、部分的热动力平衡,只是尚未达到化学平衡。
核心:存在一个反应区
表示:爆轰波=冲击波阵面+化学反应区 冲击波阵面炸药的参数突跃,无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区中进行化学反应,压力↓→爆炸产物 的膨胀为止(化学反应区的初态就是冲击波波的状 态1-1面)终态就是爆轰结果的状态2-2面
Qv
可以导出反应区参数的时空参数。
1 (1 t)2
v kv0 (1 1 ) kv0 (1 1 t )
k 1
k
k 1 k
1
v
p
0
2 D
(2 t)
k 1
u
D
Dv
第三章 爆炸基本原理2
(二)粉尘爆炸的条件 (浓度)
粉尘爆炸所采用的化学计量浓度单位与
气体爆炸不同。
气体爆炸采用体积百分数(%)表示;
粉尘爆炸一般都用单位体积中所含粉尘
粒子的质量来表示,常用单位是g/m3或
mg/L。
(二)粉尘爆炸的条件
50g/m3为常见粉尘的下限浓度量级,
5000g/m3为上限浓度量级。 在下限浓度50g/m3时,这时已基本上不透 光。若采用25W灯泡照射浓度为40g/m3煤 粉尘云,在2m内人眼看不见灯光。 这种浓度在一般环境中是不可能达到的, 只有在设备内部才能遇到。
蒸气云爆炸波
图5-5 蒸气云爆炸的理想爆炸波波形
蒸气云爆炸事故的特点
蒸气云爆炸事故频率高,后果尤为严重;
绝大多数是由燃烧发展而成的爆燃,而不
是爆轰;
蒸气云的形成是加压储存的可燃液体和液
化气体大量泄漏的结果,储存温度一般大 大高于它们的常压沸点;
蒸气云爆炸事故的特点
发生蒸气云爆炸时泄漏的可燃气体或蒸气
3.5
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
沸腾液体膨胀蒸气爆炸是温度高于常压
沸点的加压液体突然释放并立即气化而
产生的爆炸。
加压液体的突然释放通常是因为容器的
突然破裂引起的。
它实质是一种物理性爆炸。
二、典型形成过程
图 沸腾液体膨胀蒸气爆炸形成的示意图
三、危害及防护
破坏能量来源:
容器本身是高压容器,它的突然破裂能
作点源爆炸,而是一种面源爆炸。
三、危害
可燃蒸气云团被点燃后有两种典型的危
害,即火球和蒸气云爆炸。
即使发生蒸气云爆炸,参与爆炸的可燃
物的数量也少的惊人,大部分可燃物是 以火球的形式燃烧掉。
冲击波与爆轰波综合课件
4.7爆轰波4.7 爆轰波detonation wave 概念:带有化学反应的冲击波冲击波化学反应区爆轰波 4.7.1 C-J理论A 爆轰波基本关系式由Chapman与Jouguet首先提出后称为C-J理论. C-J假定:冲击波与化学反应区作为一维间断面处理反应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速度无穷大反应的初态和终态重合.流动或爆轰波的传播是定常的. 一维平面波: 药柱直径无限大忽略起爆端影响. 间断面: 爆轰波理解为冲击波化学反应区作为瞬间释放能量的几何面紧紧贴在冲击波的后面整个作为间断面来处理从间断面流出的物质在已处于热化学平衡态因此波后可用热力学状态方程来描述. 稳定爆轰定常:坐标系可作为惯性系建立在波阵面上. 上述假设即是C-J假设C-J假设把爆轰过程和爆燃过程简化为已个含化学反应的一维定常传播的强间断面对于爆轰过程该强间断面为爆轰波对于爆燃过程则叫做爆燃波. D 0区u0 1区u1 4.7爆轰波将爆轰波简化为含化学反应的强间断面的理论通常称为Chapman-Jouguet理论简称C-J理论. 冲击波在活性介质反应介质中传播并引起介质的快速化学反应爆轰与激波间断相似在爆轰波间断面两侧三个守恒方程成立动坐标系中: 质量守恒: 1 动量守恒: 2 能量守恒: 3 1100uDuD010001uuuDPP21100101VVPPee3式e1中不仅包括物质热运动的内能而且还包括化学反应能.在激波关系中而在爆轰波关系中由于存在化学反应其中为化学反应进展度. : 表示未进行化学反应的初态. : 表示反应终态在C-J理论中终态与初态重合。
VPeeVPee01C-J理论从到是瞬间完成的期间没有时间间隔.用表示单位质量或mol的化学反应能则可写为比内能e可表示为: Q: 炸药爆轰热爆轰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故3式可写为: 或表示为: 4 4式即是爆轰波的Hugoniot方程. 124就是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01eeQe1eVPeVPee111111VPeVPeQVPeVPe000000QVVPPVPeVPe211001000111QV VPPee21100101爆轰波的波速线B 爆轰波波速线: 和激波波速线类似由12可得5在P-V平面上这是一个点斜式的直线方程。
5爆轰理论(下)剖析.
∴给定一组反应速率 rj 就可确定一个反应分数
在p-V图上,可画出一条雨果尼奥曲线。
=0,对应冲击波波雨果尼奥曲线 =1,对应完全反应雨果尼奥曲线 =0~1,对应中间冻结态雨果尼奥曲线
例:某反应速率方程
d
dt
r2
1
当t 0时, 0
e
pv k 1
证明
[例证4] 由波速方程
p2 p0 v0 v2
vD2 v02
02 (vD )2
由质量守恒方程: 0vD 2 (vD u2 )
∴
02vD2
2 2
(vD
u2 )2
利用C-J点的性质
p2 v0
p0 v2
(
dp dv
)S
∴
2 (vD
EF段
燃烧段 P2<P0 V2>V0(P2<P0)VD>0 u2<0
即质点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反,符合燃烧过程的特征。 ∴称燃烧段。 E点称为燃烧 C-J点
V<VCJ 称弱燃烧段 V>VCJ 称强燃烧段 B点 V2=V0 ;VD→∞定容绝热爆炸 D点 P2=P0 ;VD -u0=0表示无限缓慢的燃烧
e( p,v,)
pv
( D
u)2 2
e(0,v0,o)
p0v0
( D
u0)2 2
——化学反应分数
(1, 2 l)
为l个反应率方程
dj
dt
rj ( p, v, )
d
dt
D
u
T T ( p, v,)
第三章 爆炸基本原理1
0~50m
100% 100%
100~200m
50% 50%
100~200m
60% 60%
200~300m
40% 40%
9 门、防火门
10 木门
100%
100%
50%
50%
60%
60% —
35%
35% —
11架空蒸汽管 完全会 防护板100%, 毁坏 保 温层50%损坏 12 架空高压 线 — 断线
化学爆炸三要素
(1)放热
CuC2O4=Cu+2CO2+23.8kJ HgC2O4=Hg+2CO2+75.7kJ
(2)快速 (3)生成大量气体
3.2 可燃气体爆炸 3.2.1 单一气体分解爆炸
例:乙炔受热受压聚合
3C2H2→C6H6+630kJ/mol
当温度达到700℃,压力超过0.15MPa时, 未聚合乙炔分子发生爆炸分解:
3.2 可燃气体爆炸 3.2.2 混合气体爆炸
容器(室)内/外可燃性气体混合系爆炸是化工类企业 最常见的爆炸事故,非常容易造成重大损失。 包括: 可燃气体容器内进入空气、氧气等引发爆炸; 可燃气体燃烧中断引发爆炸; 气体或挥发性液体泄漏在室内或低洼、不通风处积累 引起爆炸; 易燃气体或挥发性液体大量泄漏于室外形成气云爆炸 (VCE)。 ……
0.06-0.07
0.07-0.10
遵义一炼铁厂剧烈爆炸
8名工人被烧伤,强烈冲击波震裂周围民房
3.1.2 爆炸分类
按爆炸能量来源
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 核爆炸 日本广岛、长崎;切尔诺贝
利、福岛核电站都是石墨爆炸
北理工爆轰物理学简答题总结
爆轰考点总结1.爆炸:爆炸的定义:可简单的定义为由能量极为迅速释放而产生的现象。
爆炸的特点:○1爆炸具有极大的能量释放速度、形成极高的能量密度,并迅速对外界介质做功形成冲击波的特点。
○2爆炸过程中,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和极小的空间内发生急剧变化。
爆炸的分类:○1物理爆炸○2化学爆炸○3核爆炸2.炸药的定义及分类:定义:在适当外部激发能量作用下,可发生爆炸变化(速度极快且放出大量热和大量气体的化学反应),并对周围介质做功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按应用分类:○1起爆药○2猛炸药○3发射药○4烟火剂按组成分类:○1单质炸药○2混合炸药3.爆轰、爆轰波、爆轰波阵面:爆轰是一伴有大量能量释放、带有一个以超声速运动的冲击波前沿的化学反应区沿炸药装药传播的流体动力学过程。
这种带有高速化学反应区的强冲击波称为爆轰波。
爆轰的前沿冲击波和放热反应区通称为爆轰波阵面。
1.炸药爆炸的基本特征:炸药爆炸是一种以高速进行的,能自动传播的化学反应过程,在此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产物,形成冲击波1)反应的放热性2)过程的高速度3)过程必须形成气体产物2.炸药的化学反应过程:根据反应速度快慢可分为热分解、燃烧和爆轰三种基本形式。
热分解是一种缓慢的化学变化,其特点是在整个物质内部展开,反应速度与环境温度有关。
燃烧、爆轰与热分解不同,它们不是在整个物质内发生的,而是在某一局部开始,并以化学反应波的形式按一定的速度一层一层地自行传播。
化学反应波的波阵面很窄,化学反应就是在这个很窄的波阵面内进行并完成的。
1.燃烧与爆轰的区别:(1)传播机理不同:燃烧是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及燃烧气体产物的扩散作用传入未反应区的;爆轰则是借助冲击波对炸药的强烈冲击压缩作用进行的。
(2)波的速度不同:燃烧传播速度很小;爆轰的传播速度很大,一般数千米每秒。
(3)受外界的影响不同:燃烧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很大;爆轰几乎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4)产物质点运动方向不同:燃烧产物质点运动方向与燃烧波传播方向相反;爆轰产物质点运动方向与爆轰波传播方向相同。
冲击波与爆轰波-3
d 2S 也可由(9):再对V求导,看出 ( ) 0,故 2 曲线 2 , M dV M点为极小值点。
dS dP 2T ( )曲线 2 P P0 (V0 V )( )曲线 2 dV dV
上式再对V求导: d 2S dT dS dP dP d 2P 2T ( 2 )曲线2 +2 ( )曲线2 ( )曲线2 ( )曲线2 (V0 V )( 2 )曲线2 dV dV dV dV dV dV
P
λ=0,曲线1 λ=1,曲线2
爆轰波绝热线
M
B
D
A
E
V0
V
M为上C-J点,对 应于C-J爆轰 E点为下C-J点,对 应于C—J爆燃
爆轰波绝热线
( M点:
P P0 dP ) Hu ( )R dV V V0
, P PC J
对应与C-J爆轰,M点为C-J点(上C-J点)。 M点以上: P PC J ,对应于强爆轰 MB段: P PC J ,对应于弱爆轰 P 在爆燃支,D点: P0 ,对应于定压燃烧,波速线AD, tg 0 ,对应于D u0 0 的极限情况(无限缓慢的燃烧)
(1)区 u1
(0)区 D u0
4.7爆轰波
将爆轰波简化为含化学反应的强间断面的理论通常称为 Chapman-Jouguet理论,简称C-J理论. 冲击波在活性介质(反应介质)中传播并引起介质的快速化学 反应---爆轰 与激波间断相似,在爆轰波间断面两侧,三个守恒方程成立(动坐 标系中): 质量守恒: 0 ( D u0 ) 1 ( D u1 ) (1) 动量守恒:
( D u0 ) 2 ,斜率为 tg tg (180 ) tg V02
的直线。
第三章《炸药的爆炸性能》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炸药的爆炸性能》复习思考题1.爆炸是一种非常迅速的(b)或化学的变化过程。
a.生物 b.物理 c.机械 d.化学2.炸药在爆炸过程张内能转化为(d)、光能和热能等并对外界做功。
a.太阳能 b.电能 c.原子能 d.机械能3.从广义上讲,爆炸可分为(a)、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a.物理爆炸 b.电子爆炸 c.生物爆炸 d.气体爆炸4.物理爆炸的特征是爆炸时(b)发生发生变化而化学成分不发生改变。
a.物质的成分 b.物质的形态 c.物质的组成 d.物质的含量5.化学爆炸的特点是在爆炸变化过程中生成新的(b)。
a.气体 b.物质 c.固体 d.液体6.炸药化学变化的三种形式包括炸药的(a)、燃烧和爆轰。
a.热分解 b.变质 c.氧化 d.融合7.炸药在(a)作用下产生的分解称为炸药的热分解。
a.热 b.冷 c.湿 d.火8.炸药燃烧是依靠自身所含的(c)进行反应的 a.物质 b.气体 c.氧 d.水分9.根据燃烧过程中燃烧速度的变化,炸药的燃烧可分为(a)和不稳定燃烧。
a.稳定燃烧 b.自然 c.突发燃烧 d.主动燃烧10.爆速是爆轰波在(a)中传播的速度。
a.炸药 b.岩石 c.空气 d.水11.爆热是炸药爆破做功德(d)指标。
a.质量 b.衡量 c.相对 d.能量12.爆压是炸药爆炸时生成的(a)气体的压力。
a.高温高压 b.高温 c.高压 d.正常13.(b)是主爆药爆炸时引起相隔一定距离的受爆药爆炸的现象 a.爆炸 b.殉爆 c.引爆d.传爆14.主爆药与受爆药之间能发生殉爆的最大距离称为(c)。
a.引爆距离 b.殉爆距离 c.传爆距离 d.爆炸距离15.炸药的(d)表示炸药在外界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
a.程度 b.难度 c.纯度 d.感度16.热感度指在(b)的作用下炸药爆炸发生的难易程度。
a.撞击 b.热 c.针刺 d.冲击17.撞击感度指在(a)作用下炸药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 a.机械撞击 b.静电感应 c.雷击d.热量18.冲击波感度是指在(b)作用下炸呀爆炸的难易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所以
D uj cj
31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5.CJ点的性质 (1)在Hugoniot曲线上,CJ点的爆速最小。 证明:可由Rayleigh线的斜率来证明。
P K
M P0
L
O
0
v0
v 32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2)在Hugoniot曲线上,CJ点的熵值最小。
4
第3章 爆轰波、爆燃波的经典理论
Chapman和Jouguet在20世纪初分别提出了关于爆
轰波的平面一维流体动力学理论,简称爆轰波的
CJ理论。 前苏联的泽尔多维奇(Zeldovich,1940年),美 国的冯纽曼(Von Neumann,1942年),德国的道 尔令(Doering,1943年)各自对CJ理论进行了改 进,提出了ZND模型。
6
3.1 爆轰波的CJ理论
7
3.1 爆轰波的CJ理论
19世纪末研究发现,爆炸物的爆炸过程是爆轰波 沿爆炸物的传播过程,并且发现爆轰一旦被激发, 其传播速度很快趋向该爆炸物所具有的特定数值, 即所谓理想特性爆速。在通常情况下,爆轰波以 该特征速度稳定传播下去。 在揭示爆轰波稳定传播的理论探索中, Chapman和Jouguet各自独立地提出了爆轰流 体动力学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爆轰波稳定传播的 条件及其表达式。此理论简称为爆轰波的C-J理 论。
27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由该式可知,爆轰波阵面后的稀疏波就不会 传入爆轰反应区之中,因此反应区内所释放 出来的能量就不会发生损失,而全部用来支 持爆轰波的定常传播。
28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该CJ条件可由Rayleigh线和Hugoniot曲线相 切来证明。
dp dp dv H dv R
第3章 爆轰波、爆燃波的 经典理论
1
主要内容
3.1 爆轰波的CJ理论 3.2爆轰波的ZND模型 3.3爆轰和爆燃状态的基本性质 (Jouguet法则)
3.4反应区流动的定常解
2
第3章 爆轰波、爆燃波的经典理论
1881年贝尔特劳(Berthelot)、维也里(Vieille) 发现了爆轰现象,即爆轰波的传播现象。 从此,人们对气相爆炸物(2H2+O2,CH4+2O2) 和凝聚相爆炸物(硝基甲烷、TNT、RDX)的 爆轰过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观察。 实验表明:爆轰过程乃是爆轰波沿爆炸物一层一 层地进行传播的,同时还发现,不同的爆炸物爆 轰之后,爆轰波都趋向于该爆炸物所特有的爆速 进行传播。
p p0 v0 v
D v0
D2 D2 p 2 v v p0 v0 0
D2 tg tg 2 v0
21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2. Hugoniot (雨贡纽、雨果尼奥)曲线
P 1 2
冲击波: e e0 1 p p0 v0 v 2
1 2
… (3)
j D u j U j Pj D u j
1 j D u j D u j 2 2
16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由(1)、(2)式可得:
D u 0 v0 p j p0 v0 v j
p j p0 v0 v j
和Qj分别表示爆炸物和产物单位质量含有的化 学能,以e0和ej代表相应物质的状态内能。则
U 0 e 0 Qe U j ej Qj
14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因此,波阵面前后物质总的比内能的变化为:
U j U 0 e j e0 Q j Qe
5
第3章 爆轰波、爆燃波的经典理论
对于通常的气相爆炸物爆轰波的传播速度一般约 为1500m/s~4000m/s,爆轰终了断面所达到的 压力和温度分别为数个兆帕和2000K~4000K。 对于军用高猛炸药,爆速通常在6000m/s~ 10000m/s的范围,波阵面穿过后产物的压力高达 数十个吉帕,温度高达3000K~5000K,密度增 大1/3。
dv R dv H dv s
30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由于
p p0 dp dv R v0 v
p p0 dp dp 因此 c j v v d v0 v dv s s p p0 D v0 v0 v
证明:
1 e e0 p p0 v0 v Qe 2 1 de v0 v dp p p0 dv 2
Tds de pdv
Tds
1 v0 v dp p p0 dv 2 2 p p0 2Tds v 0 v d v v 0 p p0 tg v0 v
其中 Q j Qe 就是爆轰反应放出的化学能称 为爆热。
15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由于爆轰产物中化学能Qj为零,因此:
U j U 0 e j e0 Qe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从波阵
面前流入的能量等于从波阵面后流出的能量,即
0 D u 0 U 0 P0 D u 0 0 D u 0 D u 0 2
P0 O
0
v0
v
爆轰波:
e e0
1 p p0 v0 v Qe 2
22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3.Rayleigh线和Hugoniot曲线的关系
(1)dc段:v>v0,p>p0 D为虚数 (2)c点: v>v0,p=p0 D=0,定压燃烧 (3)CGAI段: v>v0,p<p0 D>0,u<0;爆燃 其中,CGA段(p-p0)负压值较小, 称弱爆燃支; AI段(p-p0)负压值较大, 称强爆燃支。 A点的爆燃速度最大。
33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Tds v0 v 1 tg 2 d
2
2T
ds d 2 v0 v 1 tg 2 dv dv
1 P
2 K
M
a
P0 O
L
0
v0
v 34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在切点M以上,当v沿Hugoniot曲线逐渐增大时,a角 逐渐减小。即da/dv<0。 因此ds/dv<0,即在M以上,熵s是随v的增大而减小的。 在切点M以下,当 v 沿Hugoniot曲线逐渐增大时, a 角逐渐增大。即da/dv>0。 因此ds/dv>0,即在M以下,熵s是随v的增大而增大 的。
……(4) ……(5) ……(6) ……(7)
17
u j u 0 v0 v j
在u 0 0 时,(4)、(5)式可变为:
D v0 p j p0 v0 v j
u j v 0 v j
p j p0 v0 v j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由(3)、(6)、(7)式可推导出:
(2)该点应具备什么特点呢?
26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4.爆轰波稳定传播的CJ条件 Chapman首先提出,稳定爆轰的状态应对应于 Rayleigh线和Hugoniot曲线的相切点M。 Jouguet进一步阐明,爆轰波相对波后产物的传 播速度等于当地声速,即
D uj cj
பைடு நூலகம்
此式即为爆轰波稳定传播的CJ条件,该切点M对 应的爆轰也叫CJ爆轰。
证了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及其表达式。
9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10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CJ理论将爆轰波视为带有化学反应的冲击波, 其波阵面上仍满足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
设爆轰波传播速度为D,把坐标系建立在波阵
面上,则原始爆炸物以D-u0的速度流入波阵面, 而以D-uj的速度从波阵面流出,如图3-1所示, 其中下标j代表波阵面后的参数。
由图示可知:D>C0 该段为爆轰段
24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其中,MLd段(p-p0)值较小, 称弱爆轰支; MK段(p-p0)值较大, 称强爆轰支。 M点的爆轰速度最小。
25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问题:
(1)稳定传播的爆轰波传过后爆 轰产物的状态究竟对应K、M、L三 点的哪一点呢?
1 e j e0 p j p0 v0 v j Qe 2
……(8)
这就是爆轰波的Hugoniot方程,也称放热的 Hugoniot方程。
18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如果已知爆轰产物的状态方程:
e e p, v
p p , s 从数学上来说,爆轰波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爆
因此:
de p dv H
(3)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Tds de pdv
对于等熵线, ds 0
de p dv s
(4)
因此,Rayleigh线、Hugoniot曲线和等熵线在 M点相切, 即 dp dp dp
8
3.1 爆轰波的CJ理论
CJ理论假设:流动是一维的,不考虑热传导、热 辐射及其粘滞摩擦等耗散效应;把爆轰波视为一 强间断面;爆轰波通过后化学反应瞬间完成并放 出化学反应热,反应产物处于热化学平衡及热力 学平衡状态;爆轰波阵面传播过程是定常的。
Chapman和Jouguet在以上假设基础上,提出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