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导体绞合工艺控制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绞线工艺

绞线工艺

电线电缆制造工艺培训第二章绞线工艺第一节绞线的目的意义第二节绞线的结构和性能第三节绞线用材料和半成品第四节绞线设备第五节绞合工艺和结构计算第六节绞线的质量控制第七节绞线的缺陷与预防第一节绞线的目的意义大家知道,导线通电后,因有电阻消耗电能而发热。

温度升高会影响导体及包在导体外面的绝缘层和保护层的材料性能和寿命。

所以,当输送大容量电能时,应增大导体截面。

但是大截面的单根导线不便于弯曲,柔软性差,这给生产、运输、安装敷设和使用都带来了困难。

同时,由于截面大,涡流损耗大,影响输电效果。

由此可见,从电气性能上要求输电导体应有一定的截面积;从机械性能上有要求它具有一定的柔软性。

如果大截面电线电缆的导体采用多根单线扭在一起的绞线,就可以解决采用单根导线所存在的矛盾。

绞线是单线的发展和扩大。

所谓绞合就是将若干相同直径或不同直径的单线按一定的方向合一定的规则绞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绞合线芯。

绞合的导线直接作为电线使用称为裸绞线,它与裸单线同属于裸电线,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连接线。

绞合的导线用作绝缘电线电缆的导体时称为绞合线芯,它与单根线芯同属于导电线芯,是绝缘电线电缆的主要组成部分。

绞线由多根单线构成。

一般来说,构成绞线的单线多而细,不仅增加了电线电缆的柔软性,还提高线路连通的可靠性。

有些电线电缆的导体并不要求大的截面,但也采用了绞合形式,正是为了具有更好的柔软性或高度的可靠性,因此,绞线在电线电缆中占重要位置。

裸绞线中的架空线是电力输配网络中的一种主要电工器材,它使发电站(厂)经过各级变电装置与用户连接。

电力电缆与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广泛用于工矿企业、城市、农村,是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而这些电线电缆导体,很多是绞合的。

制造绞线最基本的方法是“绞合”。

绞合工艺是裸电线和绝缘电线电缆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而且这种绞合原理和方法还应用于电线电缆绝缘线芯的绞制和钢丝铠装。

电线电缆生产中的绕包、编织等工艺与此也有密切关系。

电线电缆绞制工艺

电线电缆绞制工艺
电线电缆绞制工艺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线芯绞制的涵义 ①绞制工艺包括:导体绞合和绝缘线芯的成缆,是 裸电线和绝缘电线电缆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 电线电缆生产技术中广为应用的一项基本工艺。
绞合:将若干根相同直径或不同直径的单线, 按一定的方向和一定的规则绞合在一起,成为一个 整体的绞合线芯。成缆:由若干根绝缘线芯或单元 组按一定方向和一定规则进行绞合为成缆线芯的过 程。
公式为: D=D0+2nd
D0---绞线中心层直径(mm) n---绞层数 d ---圆单线直径 (mm) ⑵ 绞线的单线总根数Z
中心层为1根时,绞线的单线总根数为:Z=1+3n(n+1); 中心层为2~5根时,绞线的单线总根数为:Z=(Z0+3n)(n+1);
⑶ 绞线中某一绞层的单线根数Zx 中心层为10根时,第n层单线根数为:Zx=6n; 中心层为2~5根时,第n层单线根数为:Zx=Z0+6n;
数是节径比和绞入系数
2 节距(h) 节距:绞线中的单线围绕绞线转一圈的
轴向长度。 h=π D/tgα =Lsinα L2=h2+(π D/)2 节距h是个常数,它对绞线性能和结构
影响很大。在同一节圆直径D/下,节距h和 螺旋升角α 有直接关系,α 角越大,h越长。
3、节径比
节径比:绞线节距长度h与绞线直径D的比值。
用绞线的外径D为比值的节径比,称为实际
节径比,以m表示;用节圆直径D/为比值的节
径比,称为理论节径比,以m/表示。
m=h/D
m/=h/D/
实际节径比与理论节径比的关系为:
m=m/D//D=m/D//(D/+d)
m/=mD/D/
当d与D/相差很大,即D与D/相差很小时,m/与m比较 接近。

盘绞成缆工作业指导书 第一部分:工艺规范

盘绞成缆工作业指导书 第一部分:工艺规范

3.2.2 换盘要求 a) 整根缆芯成缆结束后(在不允许并盘的情况下)应及时更换盘具。 b) 换盘应剪去缆芯接头,下盘后缆芯端头应用无纺布将端头与缆芯扎结牢固。
3.2.3 正常生产注意事项及产品质量要求 a) 设备运转时,严禁触摸转动部件或打开防护罩。 b) 上下盘时,应将放线架放平并锁定后方可操作,收放线张力应均匀。 c) 铜带破损处应采用点焊焊接方式,当无法采用点焊焊接时必须采用专用锡焊,严禁搭接,焊接
后的铜带应平整、牢固,无错位、毛刺或凸起的尖角,绕包应平整。 d)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自检、互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禁明知有问题仍继续
生产。 e) 生产过程中认真作好过程检验记录。 f) 成缆时放线张力要均匀,成缆的缆芯应圆整、紧密、结构稳定、绞向正确、节距均匀,无油污、
擦伤等,颜色标志无排列错误等现象。 g) 无纺布等绕包带绕包应平整、紧密、搭盖均匀,无松包、脱包、漏包、皱折及填充绳跳浜等现
象,接头时,无纺布采用医用胶带粘接,粘接处要平服,严禁有鼓包。检查无纺布绕包紧密采用双手 握紧无纺布绕包后的缆芯用力旋转,以无纺布不松动为标准。
h) 收线张力适中,收排线整齐。 i) 凡是成缆并盘所做接头两个标记处都要有明显的标识记号并且两者距离不得超过 30cm。 j) 成缆转移卡上应注明型号、规格、长度、每段电缆长度(由里向外)、接头及缺陷个数、质量 情况、生产者、生产日期、原材料产地等,不合格品不能转入下道工序。 3.3 结束生产 3.3.1 关车过程 a) 依次锯去多余铜带线芯至适当,便于做接头。 b) 用行车吊紧盘具并松开两边夹紧顶尖使盘具脱离放线架,然后将盘具吊到空盘放置区域。 c) 调节收线装置张力输出器,完成收线,将线头用无纺布固定系于盘边紧固。 d) 升起升降平台至盘的边缘,然后用行车将盘吊紧按下“放松”按钮使盘脱离收线架吊到指定区 域。 e) 停车后依次关闭总电源和气源开关。 f) 严格按“5s”要求清理现场,并做好设备润滑工作。 3.3.2 关车过程的注意事项及产品质量要求。 a) 不允许将空盘挂在放线架上。 b) 必须做到人离开,电、气全部关闭 c) 下盘前需检查排线质量和缆芯表面质量 3.4 换规要求 3.4.1 换规格的操作 3.4.1.1 卸盘 a) 换规时依次锯去多余线芯分类放入指定的废线车内。 b)将卸下的空盘放在指定区域。 3.4.1.2 上盘 (参照 3.1.1.1) 3.4.1.3 穿线 (参照 3.1.1.2) 3.4.1.4 接线头 (参照 3.1.1.4)

电线电缆导体绞合工艺控制(基础知识部分)

电线电缆导体绞合工艺控制(基础知识部分)

电线电缆导体绞合工艺控制(基础知识部分)导体通电后,因有电阻消耗电能而发热,温度升高会影响导体及包在导体外面的绝缘层和保护层的材料性能和寿命。

所以,当输送大容量电能时,应增大导体截面。

但是大截面的单根导线不便于弯曲,柔软性差,这给生产、运输、安装敷设和使用都带来了困难。

同时,由于截面大,涡流损耗大,影响输电效果。

由此可见,从电气性能上要求输电导体应有一定的截面积;从机械性能上有要求它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如果大截面电线电缆的导体采用多根单线扭在一起的绞线,就可以解决采用单根导线所存在的矛盾。

绞合由多根单线构成,一般来说,构成绞合的单线多而细,不仅增加了电线电缆的柔软性,还提高线路连通的可靠性。

有些电线电缆的导体并不要求大的截面,但也采用了绞合形式,正是为了具有更好的柔软性或高度的可靠性。

1、绞线质量绞线质量一方面取决于单线材料及附加材料的本身质量,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绞制或束制工艺。

选用何种绞合设备与绞制品的结构,截面和外径大小、单线根数、单线粗细以及绞制品的制造长度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是同心层绞的绞线,应首先考虑绞线机放线盘的盘数和大小是否与之适应,然后再考虑绞合方向、节距长度和要不要退扭等。

若为复绞线,还需考虑股线变形,这就需要分析绞线结构、规格、材料,确定工艺数据,最后选择适合的绞线机。

如果是束制品,除放线盘的盘数和大小以外,束线机收线盘大小的确定,要比绞线机重要得多。

2、绞合方向同心绞合的每一层导体绞合方向相反,绞合方向分为右向与左向,绞合方向可用左手或右进行判断,将手掌向上,拇指叉开,其余四指并拢,并拢的四指同绞线轴向一致,如果右手拇指的斜向与单线的斜向一致,就是右向(Z向),如果左手拇指的斜向与单线的斜向一致,就是左向(S向),如图1。

老的产品标准中都对导体绞合方向进行了规定,但现在很多标准已不规定绞合方向(裸绞线除外),一般裸绞线最外层绞向为右向。

图1 绞线方向判断3、绞合规律绞合线芯一般由材料和直径相同的股线绞合而成,为使绞线成为圆形,而且在中心层股线根数固定的情况下,按等差数列方程,每层股线根数比与它相邻的内层相差6.28根,也就是说每增加一层就增加6.28根股线,一般取整数为6根。

电缆编织工艺学资料课件

电缆编织工艺学资料课件

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
自动化设备
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电缆编织,可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减少人为 错误。
VS
智能化生产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 现电缆编织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优化生产 流程,提高产品质量。
环境友好型电缆的需求
无害材料
为满足环保要求,电缆编织过程中应使用无毒无害的材料,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
05
电缆编织工艺发展趋势与 挑战
新材料的应用
1 2 3
高强度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强度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 维等被广泛应用于电缆编织,以提高电缆的机械 性能和耐久性。
绝缘材料
新型绝缘材料如硅橡胶、氟塑料等具有优良的电 气性能和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提高了电缆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
护套材料
环保型护套材料如可降解塑料、低烟无卤材料等 逐渐替代传统材料,满足环保要求并提高电缆的 安全性能。
02
电缆编织材料
导体材料
总结词
导体材料是电缆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传输电流。
详细描述
导体材料通常采用铜、铝等金属材料制成,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 性。在电缆编织过程中,导体材料需要进行严格的品质控制,确保其导电性能 和机械性能的稳定性。
绝缘材料
总结词
绝缘材料用于保护导体材料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智能电缆
智能电缆具有自诊断、自修复等功能,可实时监测电缆的工作状态并 进行预警和维护,提高电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6
电缆编织工艺案例分析
高压电缆编织工艺案例
01
高压电缆主要用于长距 离、大容量的电力传输 ,其编织工艺要求高, 材料强度大。
02
高压电缆编织工艺通常 采用钢丝作为骨架材料 ,以增强电缆的机械性 能和稳定性。

电线电缆工艺技术原理及应用(绞线)

电线电缆工艺技术原理及应用(绞线)

电线电缆工艺技术原理及应用(绞线)1 概念绞线就是将若干单线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规则扭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线芯的工艺。

2 特点2.1 柔软性好广义上说,金属线越细,柔软性越好。

绞线由许多细金属线构成,因此比较柔软。

但是,绞线的柔软性与绞合时所选的工艺参数有大的关系。

绞线的柔软性与下列因素有关:同截面绞线,所用单线根数越多即单线越细,柔软性越好。

结构相同的绞线,一般情况下相应绞层的节距越小越柔软。

要使导线更加柔软,可以采用复绞。

2.2 可靠性高用单线做电缆导体时,受制造过程产生的缺陷和材料不均匀性影响而会降低单根导线的可靠性。

用多根单线绞合的线芯,缺陷得以分散,导线的可靠性明显提高。

2.3 强度大相同截面积的绞线和单根导线相比强度要大得多。

2.4 稳定性好绞线弯曲时,每一根单线的位置轮流处在绞线上部伸长区和下部的压缩区,单线不会产生伸长和压缩,也不会发生单线位置移动,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5 减少涡流损耗,提高输电效果3 绞线的形式3.1 正规绞合就是把单线或股线按同心圆的方式,相邻层绞向相反,分层有规则地绞合在绞线轴线周围的绞合方式。

3.2 非正规绞合非正规绞合方式包括束绞、特殊绞合(扇形、半圆形、瓦形线芯)、圆形紧压线芯、型线绞合等。

4 工艺参数4.1 绞合方向纹合方向分为右向与左向。

绞合方向一般裸绞线最外层为右向,导电线芯最外层为左向方向判断:可用左手或右手将手掌向上,拇指叉开,其余四指并拢,并拢的四指顺向绞线轴向,如果右手拇指的斜向与单线的斜向一致,就是右向(z向),如果左手拇指的斜向与单线的斜向一致,就是左向(S向)。

4.2绞合节距测量束线产品节距测量,可用实测法,即取出一段束线产品,剪断表面的一根并在剪断处作好标记,以束线相反方向拆去10个螺旋,然后用直尺测量拆去10个螺旋部分绞线的长度,再将所得长度数据除于10,即可得出该束线的节距长度。

4.3 节距比绞线的节距比是指绞线节距长度与绞线的直径之比,即节距为直径的倍数。

电缆绞制讲义

电缆绞制讲义

电缆绞制讲义一.绞线的目的:1.采用单根导线不易弯曲,柔软性差,给生产、运输、安装、敷设和使用都带来了困难。

2.由于单根导线截面大,涡流损耗大,影响输电效果。

3.目的:保证电气性能上有一定截面;力学性能上有一定的柔软性。

二.绞线的优点:1.柔软性好2.稳定性好3.可靠性好4.强度高三. 绞线的分类及用途:1.普通绞线:铝绞线(LJ):优点:导体重量轻,导电性好。

用途:应用于受力较小的架空电力线路的配电线。

硬铜绞线(TJ):优点:电气性能优越;用途:架空输电线路。

铝合金绞线(LH A J):优点:抗拉强度高,导电率较铝绞线低10%。

用途:冰川、山区、丘陵等地。

铝包钢绞线:优点:抗拉强度高。

用途:大跨越线路。

2.组合绞线:钢芯铝绞线(LGJ):优点:抗拉强度高。

用途:架空输电线路,配电线路,重冰区及大跨越输电线路。

防腐钢芯铝绞线:优点:防止钢芯腐蚀,提高导线使用寿命。

用途:咸水湖、沿海、工矿区及腐蚀气氛严重地区。

铝包钢芯铝绞线:优点:防止钢芯腐蚀,提高导线使用寿命。

降低线损。

单位重量减轻,增大了导线跨距。

3.特种绞线:扩径钢芯铝绞线:优点:增加导线外径,节约有色金属,减少电晕损失。

用途:高电压输电及高海拔输电扩径空心导线:优点:具有较大的导线外径,减少电晕损失,节约有色金属。

用途:高压变电站。

消振及间隙型绞线:优点:各绞层分离,能自身减少振动。

用途:多风暴地区。

防冰雪绞线:优点:抗冰雪能力强。

用途:重冰区地带。

铜电刷线:优点:结构稳定,柔软性良好,采用束绞和复绞而成。

用途:电机中的引接线。

裸铜软绞线:特点:采用股线正规绞合、束绞、无复绞或束绞后按正规绞合复绞等形式。

用途:连接电机、电器设备部件。

铜编织线:优点:导线柔软。

用途:移动电器装备的连接线,也用于汽车,拖拉机蓄电池的连接。

镀铝钢芯铝绞线:特点:镀锌钢丝改为镀铝钢丝。

增加抗腐蚀性。

用途:用于防腐线路。

耐候绝缘架空线:特点:在LJ和LGJ绞线表面加绝缘层。

电缆导线连接方法培训课件

电缆导线连接方法培训课件
把两个伞骨形线芯一根隔一根地 交叉插在一起
摆平互相交叉插入的线芯并夹紧
2
第2页/共21页
把左边线头任意二根相邻的线 芯扳直,并按箭头方向(顺时 针方向)缠绕
缠绕两圈后,把余下的线头 向右折弯90度紧靠并平行导 线
在上两线头的左侧把任意两 根相邻的线头扳直,按箭头 方向紧紧地压住前两根折弯 的线头进行缠绕
(1)塑料线绝缘层的剖削。 方法一:用钢丝钳
操作方法:根据线头所需长度,用钳头刀口轻切塑料层,不可切入芯线;然后右手 握住钳子头部用力向外勒去塑料层;左手把紧电线反向用力配合动作,在勒去绝缘 层时,不可在钳口处加剪切力,这样会伤及线芯,甚至将导线剪断。
方法二:用电工刀 具体操作方法:根据所需的线端长度,用刀口以450倾斜角切入塑料绝缘层,不可 切入芯线;接着刀面与芯线保持150角左右,用力向外削出一条缺口;然后将绝缘层剥离 芯线,向后扳翻,用电工刀取齐切去。(如图)
6
第6页/共21页
剪去中间的股线,把剩余股线分成相等的 两部分并理顺,交叉插到干线的中点上
将插接的支线在右边干线上缠绕3-4圈
同样,将支线在左边干线上以相反方 向缠绕3-4圈
将支线稍微拧紧(注意不同金 属导线不能连接)
7
第7页/共21页
(5)单股导线与软线的连接、单股导线的终端头 连接法:
单投导线与软线的连接:先将软 线线芯往单股导线上缠绕7-8圈, 再把单股导线的线芯向后弯
护套层的削离方法
16
( 4)橡皮线绝缘层的剖削:
工具:电工刀
方法:先把编织保护层用电工刀划开,与剥离护套层的方法类同,然后用 剥削塑料线绝缘层相同的方法剥去橡胶层,最后松散棉纱层至根部,用电工
刀切去。(5)花线绝缘层的剥削: 工具:电工刀 方法:因棉纱织物保护层较软,可用电工刀割切一圈后四周

电线电缆各工序作业指导书

电线电缆各工序作业指导书

SJ45挤塑机操作规程一、设备生产范围1.设备编号:LW-J-012.设备为左手机;3.专挤PVC或丁腈绝缘;4.挤包前直径1.0mm—3.2mm;5.挤包后外径2.2 mm—5.2mm绝缘;6.出线速度每班(10h)10000M-50000M。

二、开车前的准备1.检查设备的机械、电器、仪表等部分是否正常,电器设备的开关是否均在停止位置,传动装置是否连接妥善。

如有故障和不良情况应及时排除或报告有关部门。

2.加油润滑所有传动部分,排线光杆擦净后用机油涂抹。

3.准备好工,量器具并放置在一定的位置。

4.检查印字机是否正常,根据工艺要求印字内容,装好印字轮。

5.根据生产任务单中电线电缆的规格选配适当模具。

6.准备好符合工艺要求的导电线芯和绝缘塑料,并对待放品自检。

7.滤胶板前放1—2层180目钢丝网,一般情况下,每班调换一次钢丝网。

8.装好机头,机头结构为:四个调模芯螺丝(外侧两个,上下各一个)、模芯模套一付、模套压盖一个。

9.主机加温:主机分3个加热区,自加料口至机头温度递升(-区120℃、二区140℃、三区145℃、机头140℃)。

主机加温可采用自动控制。

10.牵引绳经过水槽、吹干机、测径仪、工频火花机再至牵引轮,牵引绳在牵引轮上每个槽内绕两圈(2.5mm2-6mm2只一圈)后再从同步轮牵出。

11.将导体装上放线架,将收线盘上好。

三、开车1.各加热区全部达到加工温度后即可低速开车,待塑料挤出机头后,可根据情况将螺杆加速。

2.校模:塑料自机头挤出后,观看塑料塑化情况,待塑料塑化正常后,即可进行校模。

挤塑模具均为挤压式,初步调好后,先挤包一小段,在绝缘表面做上标记,检查是否偏心。

停顿时从包在导体上的绝缘层瘤子也能看出多的一面为厚了,少的一面则薄了,如里面一面厚了把侧面右边调整螺丝松一点,再把左边调整螺丝2盐城利维线缆有限公司3紧一点,如外面厚了则相反调整,如上面厚了就松上面螺丝紧下面螺丝,如下面厚了则相反调整;必须先松后紧。

绞线工艺教材

绞线工艺教材

绞 线 工 艺 教 材 WIRE & CABLE STRAND TECHNICS TEXTBOOK深圳龙华立期电线电缆制品厂目录第一章、绞线机的种类 (1)第二章 操作的方法与技巧 (4)第一节、导体绞合第二节、芯线绞合第三节、CHT—630的具体操作第四节、绞铜机的操作第五节、返燃机的操作第三章 品质控制 (14)第四章 机器保养 (18)第一章、绞线机的种类1.0 为什幺要进行绞线?1.1 绞线原理:穿过机器绞弓的铜线由绞弓的圆周运动同机器前行运动的共同作用,使得单根的铜线螺旋形缠绕在一起;绞合铜线为单根铜丝最大用量之处,不同规格不同根数的铜丝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绞距绞合在一起后,就变成直径较大的导体了,这种绞合后的导体要比相同直径的单根铜丝柔软得多,做出的电线其弯曲性能也较好。

单线沿着绞线的方向上每相隔固定距离出现一次,此相隔的固定距离即为绞线的节距(简称绞距)。

绞距的另外一个定义是:指被绞合线体沿绞合轴向每旋转360度后其前行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m,英文为pitch。

1.2 绞线机的种类:绞线机有单绞机与双绞机之分。

绞线机的绞弓的端点即为绞合点; 单绞机与双绞机的区别:单绞机﹕线材经过绞弓的一个端点直接被收到轴盘,只经历了一个绞合点。

双绞机﹕线材经过绞弓的两个端点后被收到轴盘,经历了两个绞合点。

1.3 绞合方向的判定:绞向是由绞合运动中机器绞弓的转动方向来决定的。

确定绞向的传统方法是:绞合导体的一端指向你自己,另一端朝向远离你的方向,观察绞合导体的上表面:(1)如果某一层上远离观察者的单股导体指向左边,那幺该层就是“左向绞合”。

单根导体的倾斜方向与字母“S”的中部相同,因此传统上也叫“S”绞向(正向)。

(2)如果某一层上远离观察者的单股导体指向右边,那幺该层就是“右向绞合”。

单根导体的倾斜方向与字母“Z”的中部相同,因此传统上也叫“Z”绞向(反向)。

左向绞合或“S”绞向(左图)和右向绞合或“Z”绞向(右图)最为直接的方法是﹕ 绞线竖直放置在前方,如铜线纹理指向左上端即为左向;如果铜线纹理指向右上端,即为右向如下图﹕1.4 双绞机的命名:双绞机的类型由双绞机收线轴的规格所确定如﹕收线轴盘为630mm,则此双绞机定名为630型双绞机。

导体束绞工艺

导体束绞工艺
82~90
/
4.65
7.50
7.5
35
1121/0.20
1.77
19(1+6+12)×59/0.20
40~46
/
84~95
97~107
/
5.35
8.90
8.9
50
703/0.30
2.10
19(1+6+12)×37/0.30
48~55
/
88~106
113~158
/
5.9
11.3
11.3
70
999/0.30
1.74
14(4+10)×7/0.58
40~45
/
84~105
107~138
/
4.25
7.75
7.7
35
133/0.58
1.74
19(1+6+12)×7/0.58
40~45
/
104~130
121~156
/
5.25
8.80
8.7
50
133/0.68
2.04
19(1+6+12)×7/0.68
46~53
/
122~153
142~184
/
6.20
10.30
10.2
70
189/0.68
2.04
27(3+9+15)×7/0.68
46~53
110~132
170~212
175~225
4.45
8.55
12.60
12.5
95
259/0.68
2.04
37(1+6+12+18)×7/0.68

《浅析电缆绞线绞合》PPT课件

《浅析电缆绞线绞合》PPT课件

括了正规绞合和非正规绞合的类别及其形式,
特点。最后最要是介绍绞线与束线的特点及
其绞线的各种常规性性能。
关键词:绞线绞合 导电线芯 束线
精选PPT
2
目录
1.概述………………………………………………(5) 2.绞线原理…………………………………………(5) 2.1绞线的定义………………………………………(5) 2.2.绞线的意义及目的………………………………(5) 2.3.绞线的分类及用途………………………………(6) 3.绞合形式……………………………………………(9) 3.1导体绞合…………………………………………(9) 3.2线芯的绞制形式…………………………………(9) 3.3判断绞线的方向…………………………………(10) 3.4绞合方向…………………………………………(10) 3.5退扭绞合与不退扭绞合…………………………(11) 3.6正规绞合…………………………………………(11) 3.7非正规绞合………………………………………(12) 4.束线与绞线…………………………………………(13) 4.1特点………………………………………………(14) 4.2绞线的性能………………………………………(14)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3) 铝合金绞线(LHAJ):优点:抗拉强度高,导电率较 铝绞线低10%。用途:冰川、山区、丘陵等地。 铝包钢绞线:优点:精抗选PP拉T 强度高。用:大跨越线路。7
2. 组合绞线
1) 钢芯铝绞线(LGJ):优点:抗拉 强度高。 用途:架空输电线路,配电线路, 重冰区及大跨越输电线路。
2) 防腐钢芯铝绞线:优点:防止钢 芯腐蚀,提高导线使用寿命。 用途:咸水湖、沿海、工矿区及腐蚀 气氛严重地区。

电线电缆公司绞合工艺操作规程

电线电缆公司绞合工艺操作规程

电线电缆公司绞合工艺操作规程本规程适用于200型、400型。

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

2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并在润滑部份加注润滑油。

3按照产品规范,调整牵引轮节距变换齿轮,并按铜丝的粗细调整摇篮中线盘上的张力制动器,然后检查筒体旋转方向和牵引轮出线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3.1上班前必须准备好生产所需要的量具(游标卡尺和千分尺),配好常用工具,准备开始工作。

1.12查阅上班生产记录,按照生产指令,并根据绞线工艺卡的要求调整好绞合线芯的节距、转速、配备好所需拉模、压模等等。

3.3打开电源开关、关上防护罩;按照工艺要求调整好节距变换齿轮,准备启车。

3.4对于所接受的每一盘单线要积极认真地进行测量线径,对于上工序的那些排线较差、凹凸不平者,有权拒绝使用。

3.5将牵引线穿过中心孔及压模座,并将其一端捆绑在Φ800mm双轮牵引轮上。

3.6线盘用短轴搁置于篮筐两边,利用篮筐上的弹簧插梢来销住。

3.7从第一段开始上线,由每个摇篮中线盘放出的单线,经过线模而会集于筒体末端的锥形穿线轴;将上好的线经过各自的导轮引出,穿过穿线孔和分线盘,聚束通过压模座压模;至于芯子线是从筒体前端放线架上送出,通过空心主轴和第一段筒体上的导轮,沿筒壁经线模而至锥形穿线轴;最后,将各单线与芯子线拧合在一起。

对因穿线模内孔起槽引起单线刮伤及时调换穿线模。

3.8扣紧压模,旋动收线开关将收线涨力调整到线不卡入收线内层内,且导体不拉细为准,缓慢旋动主机开关,将某些单线跳界排列调整为依次整齐的规则排列。

3.9需紧压的线芯应上好拉模;使线芯截面满足工艺要求。

紧压圆形线采用拉模拉制,应注意各层拉模尺寸的配合。

当调整好轧轮的轧制高度,使线芯截面满足工艺要求。

紧压圆形线采用拉模拉制,应注意各层拉模尺寸的配合。

3.10开动机器,当线芯转至6~8圈后,应停机剪样,请质检员检查线芯各项技术参数性能,不合格者,必须立即修正,直至合格为止,方可继续开车。

导体培训教材

导体培训教材
业标准)
九、本工序产品包装及库存要求:
分厂产品包装防止磕碰伤引起的机械损伤,成品线包 准(包括LGJ、LJ、TJ等)根据用户需要,可选用竹席、 竹排包装,另出口盘用木板封盘。
成品的包装要求:防止导体氧化、灰尘、装盘不得过满, 一般离盘边50mm,防止撞伤。
一、 裸电线
指仅有导体,而无绝缘层的产品,其中包括铜、铝等各种 金属和复合金属圆单线、各种结构的架空输电线用的绞线、 软接线、型线和形材。
分厂主要生产架空导体、电力电缆导体(力缆线和交联线)、钢 芯铝绞线、铝绞线、铜绞线及钢丝铠装。
二、电线电缆的型号
产品名称 软铜线 硬铜线 圆铝线 硬圆铝线 半硬圆铝线 铜绞线 铝架空导体 铜架空导体 退火导体
产品型号 TR TY LY LY8、LY9 LY4、LY6 TJ JKLYJ JKYJ BLV
二、绞合工序
九、质量标准 ①外观:绞线外观应光洁,不得有三角口,裂纹、斑疤及
来杂物,节距无匀一致整齐,不得有明显的机械损伤,对 于铜绞合导体不得氧化变色和黑斑。对于镀锡线芯要求色 泽均匀、光亮,不得有黑斑和漏镀。 ②尺寸:组成绞线必须在规定范围内,绞线外径应符合 工艺规定。 ③结构与组成:绞线的结构必须符作业指导书工艺卡规 定,不能有缺根、少股、断线,对于扇形线芯压型的偏心 度不能超过10%。
六、本工序产品的结构
所有钢芯铝绞线均采用规则绞合。钢芯铝绞线外层的 绞合方向规定为右向,相邻层的方向为左向。 紧压导体工艺采用滚压、硬质合金模冷拔。 用硬质合金模冷拔紧压圆形导体 1、紧压圆形结构可缩小电缆外径。 2、紧压圆形导体表面光滑,平整,可改善导电线芯表面 电场分布,提高电缆的耐压水平。 3、导电线芯单线根数比非紧压根数少,可提高拉线和绞 线工序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线电缆导体绞合工艺控制
(产品质量缺陷分析与预防)
束线、绞线的不良品、废品,主要问题有过扭、内层或外层单线断裂、缺股、单线或绞线表面擦伤、单线背股、单线起皮、斑疤、脆断、拱起、有夹杂物、线径超差或掺错、绞合方向错、蛇形、绞合节距大、长度不合格、绞合松股、排线乱和压伤、刮伤、撞伤、电线电缆导电线芯直流电阻不合格等。

1、过扭
过扭是指绞合过程中,扭绞过度呈麻花形现象。

1)、产生原因
一是绞线在牵引轮上绕的圈数不够,一般少于4圈,摩擦力过小而打滑,造成扭绞过度。

二是收线张力松或收线盘不转,而转体仍在旋转,而造成扭绞过度。

2)、排除方法
如果外层单线已经剧烈变形,损伤严重,已无修复的可能,只有剪断。

如果单线不受严重损伤,可将设备转体部分和牵引部分分开,将其朝绞合相反方向转动,使局部扭绞部分退回,再用手把线芯修好,并把多余的单线再绕到收线盘上,把设备和转体牵引合一,较松的过压线模后,用力压线,另用模具手动修复,这样就可重新开机生产。

2、绞合时断线,缺股
1)、产生原因
A、由于放线张力过大拉断线芯。

B、单线在拉制时松乱、排线不好、压线跨线,造成线芯挣断。

C、单线本身材质有裂纹,机械性能不好脆断。

D、放线盘安装位置不当,轴向晃动,造成断线。

E、单线跳出滑轮槽,机械卡断。

2)、排除方法
A、调整放线张力,使之适当。

B、注意选择进线,发现拉线时有松乱现象,必须经过复绕后方可上机。

C、注意操作方法,仔细检查放线盘的位置,使放出的线不摆不跳,检查单线经过的地方,
有没有跳出导轮槽的现象。

D、要检查线芯表面质量,看是否有裂纹、夹渣、斑疤等缺陷。

如果断线发生在内层,而断头已经走得过长,就无法修理,只有剪去这段缺股线芯,如果断线发生在外层,应把线修复后再开机。

3、绞线表面擦伤,刮伤线芯
1)、产生原因
通常一是分线盘上的线嘴磨损,二是单线跳出滑轮,三是穿线用木管或塑料管磨通,四是牵引设备推线板上的定位销损坏,五是压模中有异物等原因。

2)、排除办法
更换分线盘上的穿线嘴和穿线用的木管、塑料管,检查线芯的走向是否正常,保护线芯不与设备直接磨损,并随时检查压模是否完好,并注意操作方,法。

4、束线、绞线中单线跳线、松股
1)、产生原因
一是放线张力不均匀,松松紧紧,张力松的线芯走得多、造成背股,二是压模孔型太大,起不到适当调节张力的作用,三是压模位置不当,绞合角不合理,四是节距比较大等。

束线机束制19股及以上的单线芯,由于束线没有方向的区别,只能同向束制,所以线芯结合呈不规则状态,目前生产厂家大都采用双节距束制,因此束线束制19股以上的线芯,背股,松股现象比绞线严重。

2)、排除方法
对束线(l股以上的束制品)一是改进束线的放线装置,采用较先进的单线张力放线器,使每根单线的张力都可以调整、控制。

二是采用导向模,导向模的孔径为束线计算外径的97%%。

这样导向模可以适当调节张力。

三是改用单节距的束线机,这种束线机的束制产品,可以达到绞线的水平。

四是对背股,松股严重的束线芯,用过模复绕修复的办法,也能达到使用的要求。

五是适当调整节距比。

对于绞线产品背股,松股的排除方法:一是调整放线张力,使之均匀。

二是改换压模,便线芯在模孔中不要松动,注意压模的喇叭口,如果喇叭口已经损坏,也不能使。

三是调整压模座的位置,使绞线的绞入角合理。

四是如果绞合节距较大,应适当减小。

5、绞线中单线起槽或表面缺陷
1)、产生原因
单线表面的麻坑、斑疤、三角裂、夹渣等缺陷,主要是材料带来的,当然线芯表面有碎裂现象,也不排除拉线模孔型不合理而产生的,此时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而线芯表面起槽呈连续性,一般都是拉线时造成的,拉线润滑条件恶化,表面粘连而造成,不呈连续性的起槽,有可能是绞线压模粘异物所致。

2)、排除办法
对于拉线时铝线起槽,应首先检查拉线润滑效果是否能满足拉线的要求,需及时更换润滑油,更换拉线模具,或排除粘在线模上的杂物,认真检查进线,对不合格的进线要及时排除,同时检查压线模有无损伤,有无杂物,要及时修理和更换。

6、单线线径忽大、忽小或掺错线芯
1)、产生原因
绞合中发现单线线径超差或掺错线芯,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执行工艺规定,另一个原因是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2)、排除方法
掺错线芯如果长度不长,可以扒下,重新换线,按编线修理法修复。

如果长度太长,就无法修理,只有下机,另行处理。

因此上机前,操作者应认真检查和测量。

当然管理者也应该提供一个保证办法,比如线规是否偏多,公差是否合理,生产调度是否安排得当,按PDCA原则认真思考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避免人为的不良品和废品的产生。

7、绞合线芯松股
1)、产生的原因
A、节距过大,造成绞合线芯不坚实。

B、压模孔型过大,起不到压实和调节作用。

线模喇叭口过大或被磨损,损坏。

C、放线张力不均匀,松松紧紧。

D、各层节距比配合不好。

E、线芯状态不符合工艺规定,尤其是铝线芯。

F、分线器和压模座的位置不当等。

2)、排除方法
首先严格工艺纪律,执行工艺操作规程,适当减少过大的节距,调节好放线张力和压模。

分线器到压模座的位置,根据不同的结构,一般调到(200~250)mm为宜。

对于绞制一些抗拉强度特别大的绞线,可以采用组合模具的方法,也有较好的效果,当然操作者按工艺操作规程
中规定的办法进行操作,是相当重要的。

8、绞合方向错,绞合节距不合格(主要是偏大)
1)、产生原因
方向错主要是判断错误。

操作者在操作时,应加强责任心。

2)、排除方法
严格按工艺卡片执行,并且应加强流动检查,防止人为的不良品和废品的产生。

9、排线混乱、压线
1)、产生原因
绞合产品一般都是成盘供应。

大截面,要一根根的排好,尤其是底层线要特别注意排整齐,在排线调头时,由于有一个停留,应特别注意,上下层之间不能留有太大间隙,排距要适当,过大容易造成压线。

2)、排除办法
首先要调整收线张力,当手动排线时,第一是以能够排得动为宜,第二根据线芯直径大小更换排线节距,排好第一层是关键,一定要排整齐;排第二层,在调层时,要进行人工排线,确保排线质量。

三是加强操作责任心随时观察排线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注意固定好两个线头和留边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