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主要证型、辩证要点、治法、代表方对应表
第九章 温毒类温病
第九章温毒类温病第一节大头瘟一、大头瘟是风热时毒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二、临床特点:多发于冬春,起病急骤,初起憎寒发热,头面焮赤肿痛。
三、诊断要点:1、多发于冬春两季2、起病急,初起可见憎寒发热的肺卫表证3、具有特殊的局部表现,头面焮赤肿胀,呈斑块状鲜红突起,灼热疼痛,皮肤发硬,表面光亮,界限清楚。
一般先由鼻旁、面颊肿起,向眼、耳、面部蔓延,甚则波及头皮。
严重者可出现水疮。
四、辩证治疗原则:疏风透邪,清热解毒辨治:邪偏卫表――疏风透邪,解毒消肿毒壅肺胃――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毒炽肺胃,壅阻肠腑――清透热毒,攻下泄热局部红肿明显――清热败毒,散结消肿热退津伤――滋养肺胃,清泄余邪第二节烂喉痧一、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二、临床特点: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三、诊断要点:1、多发于冬春两季2、多有与烂喉痧病人接触的病史3、具有急性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布满丹痧,舌红绛起刺如杨梅状等典型的临床表现4、病程中可因热毒深入而见气营(血)两燔及内闭外脱等危重证四、辩证治疗原则:清泄热毒初期――辛凉清解,透邪外出中期――清火解毒后期――滋养营阴,兼清余邪第三节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一、卫分证治1、风热毒邪犯卫――疏风透表,宣肺利咽――葱豉桔梗汤(葱鼓桔栀翘草竹)2、温热毒邪犯卫――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清咽栀豉汤;玉钥匙(清咽栀豉汤:豉薄荷牛蒡蝉衣桔梗银花连翘山栀竹叶犀角马勃僵蚕甘草芦根)(玉钥匙:焰硝硼砂冰片僵蚕)二、气分证治1、毒盛肺胃――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普济消毒饮;三黄二香散(连柏大黄乳香没药)2、毒壅肺胃,热结肠腑——清透热毒,攻下泻热——通圣消毒散;三黄二香散(外敷)3、毒壅上焦――清气解毒,凉营退疹――余氏清心凉膈散;锡类散(余氏清心凉膈散:生石膏连翘黄芩竹叶山栀薄荷桔梗甘草)(锡类散:象牙屑珍珠青黛冰片壁钱西牛黄焙指甲)三、营血分证治1、毒燔气营(血)——清气凉营,解毒救阴——凉营清气汤2、邪陷心包,内闭外脱——清心开窍,固脱救逆――参附汤或生脉散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四、后期证治1、胃阴耗伤——滋养胃阴——七鲜育阴汤2、余毒伤阴――滋阴生津,兼清余热――清咽养营汤(西洋参二冬生地玄参白芍甘草知母花粉茯神)。
温病学重点
温热类风温风热犯卫--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桑菊饮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微咳,咽喉红痛,舌边尖红,舌苔薄白欠润,脉浮数。
此为卫阳被遏,肺气失宣。
银翘散—-“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辛凉平剂”桑菊饮--“辛凉轻剂"风温初起邪袭肺卫而偏于表热较重,以发热恶寒、咽痛为主证者,宜用银翘散;偏于肺失宣降,表证较轻,以咳嗽为主证者,宜用桑菊饮。
肺热壅盛--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身热,汗出,口渴,咳喘,咳痰粘稠不爽,甚则气急鼻煽,胸痛,舌质红苔黄,脉数.此为邪热壅盛,肺失宣降.咳吐腥臭黄痰,甚则痰中带血,苔黄腻,脉滑数者,方以苇茎汤合桔梗汤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肺热腑实——宣肺化痰,泄热攻下—-宣白承气汤身热,痰涎壅盛,喘促不宁,腹满,便秘,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本证是肺经痰热壅阻,肠腑热结不通之肺肠并病之证。
上下同病,脏腑同治肺热发疹——宣肺泄热,凉营透疹-—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身热,咳嗽,胸闷,肌肤红疹,苔薄白,舌质红,脉数。
本证为肺经气分热邪波及营络所致。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邪热犯胃-—清热生津—-白虎汤壮热,不恶寒反恶热,面赤,多汗,心烦,渴喜凉饮,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有力。
本证为邪正剧争,热炽伤津之证。
“辛凉重剂"(重用石膏,并久煮)“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阴伤),不可与也;脉沉者(肾阳虚),不可与也;不渴者(没伤津-湿),不可与也;汗不出者(没有津液或内蕴暑湿,外有寒邪),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热结肠腑—-攻下软坚泄热—-调味承气汤日晡潮热,大便秘结或纯利清水,腹满硬痛,或时有神昏谵语,舌苔焦燥或起芒刺,脉沉实有力。
本证多由肺经邪热不解,传入胃肠,与肠中积滞互结而致.临证运用时,若腑实兼小肠热盛,证见身热便秘,小便短赤,以“二肠合治”法,方用导赤承气汤攻下热结,清泄火腑;如腑实兼热闭心包,症见身热便秘,神昏舌謇,方用牛黄承气汤攻下热结,清心开窍;若腑实兼阴液亏损,症见身热便秘,口干咽燥,舌苔焦燥,治以增液承气汤攻下燥结,滋阴增液;如腑实兼气液两亏,症见大便秘结,口燥咽干,倦怠少气,苔焦脉弱,治以新加黄龙汤攻下燥结,补益气阴。
温病
身热,汗出,口渴
三焦辨证 无汗或少汗,微咳,咽喉红 痛,舌苔薄白欠润, 干咳无痰或少而黏,咳嗽,甚 则声音嘶哑,咽干鼻燥,舌苔 薄白而燥,右脉数大 咳喘,咳痰粘稠不爽,甚则气 急鼻煽,胸痛 咳吐腥臭黄痰,甚则痰中带 血,苔黄腻,脉滑数 头晕心烦,咳痰
加犀角地黄汤
兼热闭心包 邪 热 兼阴液亏损 在 肠 兼气液两亏 肠热下利 肺燥肠热 热 郁 少 阳 热郁少阳 肝经郁热 火郁三焦 热盛动风 发痉重 神昏谵语 喉中痰壅 阳盛热炽 阳盛热结 营热动风
身热,口渴,苔黄,脉数
高热不退,舌红苔黄,脉弦数 哦,或舌红绛,脉弦细数
盛 动 风
兼持续神昏,发斑
血热动风
凉血解毒
组成
高热,汗出,烦渴
牛蒡,川贝,马兜铃,杏 仁,瓜蒌皮,桔梗,桑 叶,枇杷叶
身热,烦渴,舌边尖红赤,苔薄 白或薄黄燥,脉数 身热,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 大 发热,口渴,苔薄黄干燥,脉数 身热,舌红而干 身热,舌红苔薄白,脉数 身热不甚,苔微黄不燥,脉数 身热不已,口渴,口舌生疮,舌 红苔黄,脉滑数 身热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多汗,面赤,心烦,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 燥,脉洪大有力 高热,口渴无汗,苔黄燥苍老 身热,烦渴,斑疹出血,苔黄舌绛 身热,体倦少气,脉虚无力 暑热伤津证 小便短涩无力 邪 热 犯 胃
阳明热炽 气营两燔 暑伤津气 津气欲脱 亡阳 热结肠腑 兼小肠热盛
身热骤退,汗出不止,喘喝欲脱,脉散大 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神志不清 痞满燥实 兼小便短赤,口舌生疮 日晡潮热,便秘或热结旁流,腹 满硬痛,或时有神昏谵语,舌苔 焦躁或起芒刺,脉沉实有力 兼神昏舌謇 兼口干咽燥,舌苔焦躁明显 兼口燥咽干,倦怠少气, 苔焦脉弱 下利稀便,色黄秽臭, 肛门灼热,咳嗽,胸脘烦热 腹部灼热,大便泄泻,咳嗽痰 少而黏,咳痰带血,胸胁疼 痛,舌红苔黄干 口苦而渴,干呕,心烦, 小便短赤,胸胁满闷,脉弦数 上证较重 憎寒壮热,火毒充斥全身 头痛头胀,烦闷躁扰, 手足抽搐,颈项强直 甚则角弓反张 高热不退,舌红苔黄,脉弦数 哦,或舌红绛,脉弦细数 甚则神昏谵语 兼咳痰喘 兼四大证 兼痞满燥实 兼出疹,或持续神昏 热 盛 动 风
中医-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及治则方药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及治则方药温病,即温热病,亦称瘟疫,属现代医学之传染病,如流感、流脑、麻疹等,其临床诊治以卫气营血辨证分期。
表证期邪在卫分,以肺卫症状为主,为温热病之初期阶段。
表寒症见发热轻、恶寒重、苔薄白、脉浮紧。
方选荆防解表汤加减:荆芥9g,生姜9g,防风9g,大枣5枚,水煎服。
表热症见发热重,恶寒轻,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方选银翘散加减:银花15g,连翘15g,薄荷6g(后入),荆芥穗 4.5g,淡豆豉9g,淡竹叶9g,苦桔梗9g,牛蒡子6g,芦根 15g,水煎服。
兼咳嗽者,可加桑叶9g,菊花9g,苦杏仁9g,连翘9g,生甘草3g,水煎服。
表湿症见胸闷,渴不欲饮或口渴、头身重疼、苔白而腻、脉濡数。
方选藿香正气散:藿香9g,紫苏6g,白芷6g,大腹皮9g,茯苓9g,陈皮6g,半夏9g,制厚朴6g,苦桔梗6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
肺燥症见发热胸痛、口干而渴、唇咽干燥、干咳无痰、苔薄黄而干、舌质红、脉浮或弦涩。
方选桑杏汤:桑叶6g,杏仁6g,沙参9g,象贝6g,淡豆豉6g,栀子皮3g,梨皮3g,水煎服。
表里证期指病邪由表入里,但尚未完全到达气分,属半表半里,或由表入里过程,表邪未罢,既有表证,又见气分或营分里证,属表里同病。
半表半里邪在少阳半表半里: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少津、脉弦数。
治宜和解表里,驱邪外出。
方选小柴胡汤:柴胡9g,黄芩6g,法半夏9g,党参6g,生姜9g,炙甘草3g,大枣4枚,水煎服。
邪在少阳胆经夹痰湿内阻:证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呕吐酸水,或干呕呃逆、胸胁胀痛,或听觉不灵,苔厚腻或黄腻,舌质红,脉弦滑数。
治宜和解少阳,利湿化浊。
方选蒿芩清胆汤:青蒿12g(后下),黄芩9g,竹茹9g,法半夏6g,云苓12g,枳壳6g,陈皮3g,滑石18g,甘草9g,水煎服。
表里同病表寒里热:证见以恶寒口渴为主,咳逆气短、无汗或少汗、苔黄白相间、脉数。
温病主要证型、辩证要点、治法、代表方对应表
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暑湿内陷心营
灼热烦躁,目合耳聋,神识不清,舌绛苔黄腻
清心开窍,涤暑化湿
清营汤合六一散
送服至宝丹
热闭心包
瘀阻血脉
灼热不已,神昏谵语,皮肤黏膜出血斑,舌深绛或紫暗
清心开窍,活血通络
犀地清络饮
湿热化燥
伤络便血
身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红绛
清火解毒,凉血止血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清营汤
热陷心包
身热肢厥,神昏谵语,舌色鲜绛
清心凉营,豁痰开窍
清宫汤送服温病“三宝”
内闭外脱
身热,神昏,汗多,肢厥,脉微
清心开窍,固脱救逆
生脉散或参附汤合温病“三宝”
热盛动血
灼热躁扰,斑疹,出血,舌深绛
清热解毒,凉血散血
犀角地黄汤
热与血结
少腹坚满疼痛,舌紫绛或有瘀斑,脉细涩
凉血逐瘀
桃仁承气汤
芳香宣化,燥湿运脾
雷氏芳香化浊法
合三仁汤
湿热并重
闲阻中焦
身热汗出不解,脘痞呕恶,心中烦闷,苔黄腻
辛开苦降,燥湿泄热
王氏连朴饮
热重湿轻
蕴阻中焦
高热汗出,口渴脘痞,苔黄微腻
清泻胃热,兼燥脾湿
白虎加苍术汤
湿热蕴毒
咽喉肿痛或身目发黄等蕴毒外发之象
清热化湿解毒
甘露消毒丹
暑湿积滞
郁结肠道
身热稽留,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滑数
导滞通下,清暑化湿
枳实导滞汤
暑湿郁阻少阳
寒热如疟,脘痞苔腻,身热午后加重
和解少阳,清热化湿
蒿芩清胆汤
暑湿弥漫三焦
春温病辩症治疗10法!
春温病辩症治疗10法!春温是感受湿热病邪而引起的,发生于春季,以发病急骤,初起有明显里热症喉,病情较重,变化较多,后期可伤及肝肾阴液为主要临床为特点的。
分型证治在; 1、气分郁热证候: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胸肋不舒,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方药:龙胆草,淡豆豉,竹茹,柴胡,玄参,黄芩,白芍,生甘草等加减。
2、热灼胸膈证候:身人不己,面红目赤,胸膈灼热如焚,烦躁不安,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疮,齿龈肿痛,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
方药:花粉,炒黄芩,竹叶,芦根,连翘,薄荷,栀子,大黄(酒浸),芒硝,甘草等加减。
3、热炽阳明症候:壮热,恶热,汗大出,渴喜冷饮,苔黄而燥,脉浮洪或滑数。
方药:人参,黄芩,生石膏,金银花,杏仁,知母,大青叶,黄连,石斛,粳米等加减。
4、热结肠腑症候:日哺潮热,时有谵语,大便秘结,或纯利恶臭稀水,肛门灼热,腹部胀慢硬痛,苔老黄而燥,甚则灰黑而燥裂,脉沉有力。
方药:生地,麦冬,玄参,枳实,厚朴,大黄,芒硝,炙甘草等加减。
5、邪留阴分症候: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苔少,脉沉细略数。
方药:胡黄连,川贝母,鳖甲,玉竹,青蒿,地骨皮,细生地,知母,牡丹皮等加减。
6、阴虚火炽症候:身热不甚在,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
方药:炒白芍,鸡子黄,阿胶,黄芩,黄连等加减。
7、热盛动血症候:身体灼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语,斑疹密布,色深红或紫黑,或吐血便血,舌质深绛,脉数。
方药:西洋参,生地黄,三七,水蛭,白茅根,牡丹皮,水牛角,芍药,生石膏等加减。
8、热陷心包症候:神昏谵语,或昏聩,身体灼热,四肢厥冷,舌謇,舌色鲜泽,脉细数。
方药:水牛角屑,连心麦冬,连翘心,竹叶卷心,莲子芯,玄参心煎水送服中成药安宫牛黄丸。
9、真阴亏损症候:身热不甚,日久不退,午后面部潮热,或颧赤,手足心热甚至于手足背,咽干齿黑,或心悸,或神倦耳聋,舌质干绛,甚则紫暗痿软,脉弱软或结代。
10、热盛动风症候:高热不退,头痛头胀,烦渴,烦闷燥扰,甚至狂乱,神昏,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脉玄数。
温病的主要治法
则
湿亦化也。”
共十八页
祛湿清热(qīnɡ 法的 rè) 分类
宣气化湿
燥湿泄热适用(shìyòng)于中焦湿热遏伏,湿渐化热,遏伏中焦的症 候。
用辛开苦降之品疏通中焦气机,祛除湿热邪气。 症状见身热而汗出不解,口渴不多饮,舌苔黄腻,脉濡数。
代表方:王氏连朴饮、杏仁滑石汤。
温病(wēn bìnɡ)的主要治法
—祛湿清热(qīnɡ 法 rè)
共十八页
祛湿清热(qīnɡ rè)法的分 类
宣气化湿
燥湿泄热
分利湿热
共十八页
宣气化湿
适用于湿温病初起,湿中蕴热,湿遏表里气机的症候。
用芳化宣通之品疏通表里气机,透化湿邪。
症状见身热不扬,汗出不解,小便(xiǎobiàn)短小,舌苔白腻, 脉濡缓。
共十八页
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症候(zhèng hòu):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苔黄滑腻, 脉濡数。
病机:湿热俱盛,交蒸中阻。
治法:辛开苦降,燥湿泄热。 方药:王氏连朴饮:川连、厚朴、石菖蒲、制半夏、
淡豆鼓、炒山栀、 芦根
共十八页
王氏连朴饮:
制厚朴二钱 、芦根(lú ɡēn)二两、川连、 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 香鼓、焦栀各三钱
此邪气分而表实之证也。
共十八页
杏仁滑石汤: 杏仁三钱 、滑石三钱、黄岑二钱、橘红一钱五分(wǔ fēn)
黄连一钱、郁金二钱、通草一钱、厚朴二钱 半夏三钱 水半杯,煮取三杯,分两次服。
共十八页
祛湿清热(qīnɡ 法的 rè) 分类
宣气化湿
燥湿泄热
分利湿热
共十八页
分利湿热
适用于湿热阻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的症 候。 用淡渗之品渗湿清热(qīnɡ rè),使湿从小便而出。 症状见小便短少,甚则不通,舌苔白腻等。
温病的十二个治法及对应的代表方剂
温病的十二个治法及对应的代表方剂
1.宣肺法——适用于风温初起,邪在上焦卫分,病势轻微者——桑菊饮
2.疏表法——病在上焦卫分,外邪较重者——银翘散
3.清气法——温邪化热,辛凉清透——减味竹叶石膏汤、白虎汤、三石汤
4.清化法——温邪挟湿,偏重中焦——三仁汤、甘露消毒丹
5.泻下法——邪在肠胃,大便闭结——凉膈散、增液承气汤
6.生津法——邪在中焦,津液耗伤——益胃汤、沙参麦门冬汤、连梅汤
7.清营法——温邪由气入营,心包受病——清营汤、清瘟败毒饮
8.止血法——热入营分,迫血妄行——犀角地黄汤
9.化斑法——邪郁肌表血分,发出红斑——化斑汤
10.开窍法——邪犯心包营分,神昏谵语——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神犀丹
11.滋阴法——邪入下焦,损伤肝肾阴血——加减复脉汤、青蒿鳖甲汤
12.熄风法——肝肾阴亏,风阳妄动——大定风珠汤。
温病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温病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温病气分证是中医学中对温热病的分类和辨证所依据的要点,以下为一份常见的温病气分证的辨证要点(不含真实名字和引用):
1. 发热: 患者出现高热症状,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可能伴有恶寒、盗汗等。
2. 发热相对缓解: 温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具有周期性发热的特点,体温可能先升高再稍降,但整体体温仍高于正常范围。
3. 口渴: 患者感到喉咙干燥、口渴难忍。
舌质可能呈红绛色,苔薄白或黄糙。
4. 咳嗽: 可以表现为干咳或咳痰,伴有咳嗽声音粗糙,胸闷、咳逆等症状。
5. 咽痛: 患者可能感觉喉咙疼痛或灼热不适,吞咽有困难。
6. 唇红舌绛: 患者的口唇可能呈红色或发绛,舌质红绛,苔薄白或黄糙。
7. 小便短黄: 患者尿量少且颜色偏黄。
8. 大便干结: 患者的大便可能干结、难排,甚至伴有腹胀症状。
9. 脉象滑数: 患者的脉搏可能快速有力,而且滑腻。
请注意,以上仅为温病气分证的一般辨证要点,实际辨证需结合病情综合判断。
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中医师。
温病学课件:温病的辨证
温热病传变规律
1、一般规律:卫分→气分→营分→血分 2、特殊传变:(体质强弱,感邪轻重)
气分→营分→血分 或营分→血分 或卫气同病 或气血两燔
温病发病的 四个阶段:
表(浅)
卫分气分营分血分
里(深)
卫
肺卫、皮毛
气
肺脾胃肠胆膜原等
营
心、心包
血
肝、肾
卫气营血辨证要点
卫分证: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气分证: 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营分证: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血分证: 身热夜甚,燥扰不安,斑疹,急性多
温邪
1、温邪:包括风热、暑热、暑湿、湿热、燥 热、伏寒化温等。
2、温邪的特异性:从外侵袭人体,易消耗人 体阴津,不同的温邪大多具有特定的侵犯部 位等。
温病的特点
1、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2、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3、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4、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 5、发热为主证 6、易出现险恶证候
❖ 5.湿蒙心包 (气分证) ❖ 证候:神志昏蒙,时清时昧,舌苔垢腻, ❖ 病理:痰湿蒙窍,扰乱心神 ❖ 辨证要点 :神志时清时昧,舌苔垢腻
邪在上焦(初期)肺卫---温邪犯肺,肺气失宣 ❖ 手太阴肺 邪热壅肺---肺气闭阻
湿热阻肺---湿热、暑湿犯肺
邪陷心包 邪热内陷,包络阻闭 ❖ 手厥阴心包
部位、多窍道出血,舌质深绛。
温热病的临床治疗大法
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 气分证:治宜清热生津; 营分证:治宜清营透热; 血分证:治宜凉血散瘀。
田,男,40岁。
病例——
三天前不慎着凉后,恶寒,发热(37.8℃)咳嗽, 痰黄,气促,全身酸痛,苔薄白,脉浮数,服解表 药两剂,出汗后恶寒,全身酸痛消失,但仍发热 (39.5℃),口烦渴,汗多,咳剧,痰黄稠难咳, 气促,胸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 腻,脉滑数有力。患者自持体壮,仍自服“阿莫西 林,清热消炎宁”等药2天,症状没有减轻,出现 心烦谵语,夜热尤甚,皮肤斑疹隐约,舌红降,脉 细数。
温病中医辨证理论
02
养阴:补充体内阴液,平衡阴阳
03
生津:促进唾液分泌,缓解口渴、咽干等症状
04
养阴生津方剂:如麦冬、石斛、玉竹等
05
养阴生津食疗:如银耳、百合、梨等
06
养阴生津注意事项: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
07
温病的预防与调护
5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饮食均衡等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06
谢谢
2.
1.
温病的分类
风温:以发热、恶风、头痛、咳嗽为主要症状
春温:以发热、口渴、咳嗽、胸闷为主要症状
暑温:以发热、口渴、头痛、身重为主要症状
湿温:以发热、胸闷、腹胀、腹泻为主要症状
秋温:以发热、口渴、咳嗽、咽痛为主要症状
冬温:以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为主要症状
温病的病因
2
外感六淫
风邪:风为百病之长,易侵袭人体,引起疾病
03
忧伤肺:过度忧伤,导致肺气郁滞,气机不畅
04
恐伤肾:过度恐惧,导致肾气不固,精气耗损
0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惊伤胆:过度惊吓,导致胆气不舒,心神不宁
06
悲伤胃:过度悲伤,导致胃气郁滞,食欲不振
07
饮食劳倦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劳倦过度:过度劳累,熬夜,缺乏休息
02
情志失调:情绪波动,焦虑,抑郁
寒邪:寒为阴邪,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疾病
暑邪:暑为阳邪,易耗伤人体津液,导致疾病
湿邪:湿为阴邪,易阻遏人体气机,导致疾病
燥邪:燥为阳邪,易损伤人体津液,导致疾病
火邪:火为阳邪,易耗伤人体阴液,导致疾病
内伤七情
温病证治览要
三甲复脉汤:炙甘草、生地、白芍、麦冬、阿胶(烊化)、麻子仁、生牡蛎(先煎)、生鳖甲(先煎)、生龟板(先煎)
大定风珠:炙甘草、生地、白芍、麦冬、阿胶(烊化)、麻子仁、生牡蛎(先煎)、生鳖甲(先煎)、生龟板(先煎)、五味子、鸡子黄(冲)
大承气汤:大黄(后下)、芒硝(冲)、枳实、厚朴
9.风温,热渴烦闷,舌蹇肢厥,谵语神昏者,清宫汤主之,三宝亦主之。
清宫汤: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水牛角尖、连心麦冬
安宫牛黄丸(成药):牛黄、郁金、黄连、朱砂、山栀子、雄黄、黄芩、水牛角、冰片、麝香、珍珠、金箔衣
紫雪(成药):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水牛角、羚羊角、沉香、青木香、玄参、升麻、丁香、芒硝、硝石、麝香、朱砂、甘草
7.暑湿,低热未除,口微渴,头目昏眩或微胀者,清络饮主之。
清络饮:荷叶、金银花、西瓜翠衣、丝瓜皮、竹叶、扁豆花
湿温
一、概说
湿温之为病,身热不扬,恶寒头重,体困肢倦,胸闷脘痞,苔腻,脉濡缓。夏末秋初,雨湿为盛,因致其病也。
二、证治
1.湿温,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头重如裹,痞闷,苔腻者,藿朴夏苓汤主之,三仁汤、古欢室湿温初起方亦可。
,心烦,口渴,甚者神昏痉厥,其人必溲赤,舌红或绛,苔黄而脉数。其证也,初乃郁伏气营,久即内闭动血,耗伤肝肾阴津,或致亡脱之变。
二、 证治
1.春温,发热,口渴,而恶寒,无汗,头身俱痛者,葱豉桔梗汤主之。
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4.风温,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地丹青玄汤主之。
银翘散去豆豉加地丹青玄汤:金银花、连翘、薄荷(后下)、荆芥、桔梗、牛蒡子、竹叶、芦根、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甘草
温病打印版
温病的特点:致病因素特异性;病理演变规律性;临床表现特殊性;多具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温病病理演变规律:前期多以机体功能失调为主,后期以实质损害主要是阴液耗损及重要脏器损害明显;病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即邪在卫气营血分或邪在上中下焦诸阶段变化。
如新感温病多是温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轻加重、由实转虚,甚者阴竭阳脱而致死。
温病分类1.根据病症或病因性质分类:温热类温病——有热无湿;湿热类——有热有湿。
2.根据发病初起见证分类:新感温病——感邪即发,多发于表(风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伏邪温病——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春温伏暑)温邪致病共同特点:温热性质显著,致病后出现发热及相关热象;由外入侵人体,从口鼻而入;致病与时令季节密切相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影响和转化;不同温邪入侵部位不同。
各种温邪致病特点:风热: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暑热: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窍闭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燥热:病变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温热:邪气内伏热自里发;里热内迫特征显著;易耗伤津液温毒:攻窜流走;蕴结壅滞疠气:致病力强;传染性强;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性病变部位新感温病:感受当令时邪,即时而发,初起多在表的一类温病伏邪温病:感邪后未即时而发,邪气伏藏,逾时而发,初起病发于里的一类温病区分伏邪与新感临床意义:阐明了温病初起不同的发病类型;区分病势深浅病情轻重传变趋向;确立不同治法卫气营血病证特点和辩证要点卫分证——温邪犯表肺卫失宣——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气分证——里热蒸迫热炽津伤——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营分证——营热内伤扰参窜络——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血分证——动血耗血瘀热内阻——身灼热,斑疹,急性多部位窍道出血,舌质深绛营分证——舌红绛,斑疹隐隐,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无出血血分证——舌深绛,斑疹密切,慥扰不安神昏谵语,急性多部位窍道出血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意义:明确病变层次;确定症候类型及病变性质;提供治法依据温病辨证临床意义: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机;判断病位深浅;阐明证候病变;提供治疗依据温病各阶段热型:卫分——发热恶寒;气分——壮热日晡潮热(温热类)寒热往来身热不扬(湿热类);营分血分证——身热夜甚身热肢厥。
温病学证型分类
风温分型论治一、邪袭肺卫证治证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舌苔薄白欠润,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泄热代表方药:银翘散、桑菊饮二、热入气分证治1、邪热壅肺证候:发热汗出,烦渴咳嗽,或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宣肺平喘代表方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痰热结胸证候:身热面赤,渴喜冷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便秘,苔黄滑,脉洪滑。
治法:清热化痰开结方药:小陷胸汤3、肺热腑实证候:潮热便秘,痰涎壅盛,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治法:宣肺化痰,泄热攻下方药:宣白承气汤4、肺热发疹证候;发热,肌肤红疹,咳嗽胸闷,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宣肺泄热,凉营透疹方药: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5、肺热移肠证候:身热咳嗽,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腹不硬痛,苔黄脉数。
治法:苦寒清热止利方药:葛根芩连汤6、阳明热盛证候:状热恶热,汗大出,渴喜冷饮,苔黄而燥,脉浮洪或滑数。
治法:清热保津方药:白虎汤7、热结肠腑证候:日晡潮热,时有谵语,大便秘结,伙伴纯利恶臭浠水,肛门灼热,腹部胀满硬痛,苔老黄而燥,甚则灰黑而燥裂,脉沉实有力。
治法:攻下软坚泄热方药:调胃承气汤8、胃热阴伤证候:低热,口干舌燥而渴,气短神疲,虚烦不寐,泛恶欲吐,纳呆,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药:竹叶石膏汤三、热入心包证1、热陷心包证候:身灼热,肢厥,神昏谵语,舌謇,舌色鲜绛,脉细数。
治法:清心开窍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若伴便秘,腹部按之硬痛,舌绛苔黄燥,脉数沉实,宜清心开窍,攻下腑实,用牛黄承气汤2、内闭外脱证候:身灼热,神智昏聩不语,惓卧或兼气短汗多,脉细数无力;或兼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细微欲绝。
治法:清心开窍,固脱救逆方药:生脉散或参附汤合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四、余热未净,肺胃阴伤证治证候:身热不甚或不发热,干咳不以或痰少而黏,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脉细。
温病学142方证
温病学142方证1..银翘散……《温病条辨》。
病机:风热犯肺,肺卫失宣。
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咽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透表,宣肺泄热。
处方:连翘9g 金银花9g 桔梗6g 薄荷6g 荆芥6g 淡豆豉6g 牛蒡子9g 芦根30g 生甘草6g 淡竹叶6g应用: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头炎,麻疹,水痘,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子宫内膜炎,产褥感染,急性皮肤化脓性感染,药物性皮炎等。
2..桑菊饮……《温病条辨》。
病机:风热侵肺,肺气失宣。
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轻透肺热。
处方:桑叶9g 菊花3g 连翘6g 薄荷3g 桔梗6g 生甘草3g 杏仁6g 苇根9g应用: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腺病毒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荨麻疹,硒肺,妊娠中毒症,病毒性角膜炎,药物性皮炎等。
3..陈氏解凉表邪方……《外感温病篇》。
病机:风热表邪、郁于肺卫。
脉症:身热畏风,头痛咳嗽,口渴,舌苔白,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处方:薄荷6g 前胡12g 杏仁6g 桔梗6g 桑叶6g 川贝母12g应用: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等。
4..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风温初起,邪气犯肺,郁闭肌表。
脉症: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口渴,有汗或不多,心烦,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肌,疏风清热。
处方:葱白9g 桔梗6g 山栀子6g 淡豆豉9g 薄荷3g 连翘6g 生甘草3g 淡竹叶3g应用: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5..寒解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病机:阳明气热、外有表证。
脉症:周身壮热,心烦热而渴,头痛,微恶寒或周身有拘束之感,无汗或少汗,舌苔白或黄,脉洪滑而浮。
温病‖经方治温病的辨证和治法!
温病‖经方治温病的辨证和治法!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小阴旦汤+丹皮生地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丹皮6 生地122、无表寒,内热重,有汗,咽痛,低烧,或咳或喘:麻杏石甘汤麻黄6 杏仁9 生石膏24(先煎)生甘草63、表寒轻,无汗,咽痛,低热: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 杏仁9 生石膏24(先煎)生甘草6 炒栀子12 薄荷6(后下)4、表寒重,无汗,高热,体痛,烦渴:大青龙汤麻黄6(先煎)桂枝6 杏仁9 石膏30(先煎)生甘草6 生姜6 大枣6内热轻,可用黄芩丹皮白芍内热重,必用麻黄杏仁石膏表寒轻,可用薄荷表寒重,用桂枝+生姜+大枣咽喉肿痛,加栀子射干玄参鱼腥草咳黄痰,加贝母半夏口气热,加芦根白芍淡竹叶口渴重,加天花粉常用的加味药列表:黄芩:清热,去心肝肺之火丹皮:凉血桔梗:化痰贝母:滋阴润肺,化热痰鱼腥草:消炎肿半夏:降逆化痰白芍:凉血,止痛干姜生姜:温胃散滞,反左,以防清之太过;双花:清热解毒射干:咽喉肿痛玄参:滋阴,降火,解毒芦根:清肺养阴栀子:苦寒,清热泻火凉血,去心肝肺胃之火淡竹叶: 清肺气之热天花粉:止渴生津附 1 :桂林古本伤寒论温病篇伤寒杂病论卷第四温病脉证并治第六【4.1】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
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
【4.2】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4.3】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冬至后,天应寒而反温,发为温病,名曰冬温。
【4.4】春秋病温,此其常;冬时病温,此其变。
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蓄其气,及时不病,至春乃发,名曰大温。
此由冬不藏精,气失其正,春时阳气外发,二气相搏,为病则重。
医又不晓病源,为治乃误。
尸气流传,遂以成疫。
【4.5】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温病的中医辩证及治疗方法
温病的中医辩证及治疗方法
温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症类型,主要是指由外感病邪或内讼情志不畅所致的一类疾病。
温病辨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外感温病:指外感病邪所致的温热病,如风温、暑温、湿温等。
2. 内讼温病:由内因引起的一类温热病,如肝火偏盛、心火上扰等。
3. 平素温病:指由于平素体质偏热引起的温热病,如阳盛阳热、阴虚内热等。
根据具体情况,中医治疗温病采用不同的方法:
1. 清热解毒法:适用于温病初起、热毒结聚者,常以清热泻火的药物治疗,如黄连、连翘等。
2. 解表发散法:适用于外感温病,以发散邪气、解表解毒为治疗原则,如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
3. 寒凉解热法:适用于温病热盛者,以清热降火为主,常用药物有黄连、黄柏等。
4. 清热凉血法:适用于温病热盛引发的血热病,以清热凉血为主,如生地黄、丹皮等。
5. 温里行滞法:适用于温病邪热蕴结于里的病情,以清热行滞为治疗原则,如竹叶黄颠、大黄等。
需要注意的是,温病的辨证及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判断,最好在中医
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寒肢冷,胸痞,苔白腻
温肾健脾,驱寒逐湿
薛氏扶阳逐湿汤
肾虚失固
小便频数量多,腰膝酸软,舌淡,脉沉弱
温阳化气,益肾缩尿
右归丸合缩泉丸
余湿留恋
脘中微闷,知饥不食
清宣芳化,淡渗余湿
薛氏五叶芦根汤
余邪留扰
气阴两伤
深思不清,倦语,口渴,纳呆,舌红苔少
清泄余热,扶中益虚
薛氏参麦汤
余热未消
低热,头目不清,苔白腻
清肺泻热,养阴润燥
清燥救肺汤
肺热腑实
痰喘,潮热,便秘
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宣白承气汤
肺热发疹
肌肤红疹,发热,咳嗽
宣肺泻热,凉营透疹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
大青叶,倍玄参方
热在胸膈
身热不甚,心烦懊恼,或热甚,烦躁,胸膈灼热如焚
清宣郁热,清泄膈热
栀子豉汤,凉膈散
邪热犯胃
壮热,多汗,渴饮,脉洪大
清热生津
清涤余邪
清络饮
温毒类温病
温热毒邪
犯卫
憎寒发热,咽喉红肿疼痛,肌肤丹砂隐隐
透表泄热,解毒利咽
凉营透疹
清咽栀豉汤
毒盛肺胃
壮热烦渴,头面焮肿疼痛明显,舌红苔黄
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普济消毒饮
瘟疫类温病
清浊相干
暴吐暴泻,及其吐泻物的性状,腹部绞痛阵作,甚则转筋
芳香化浊,分利逐邪
燃照汤,蚕矢汤
秽浊郁闭中焦
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
白虎汤
热结肠腑
日哺潮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腹满硬痛,舌苔焦燥,脉沉实有力
攻下软坚泄热
调胃承气汤
肠热下利
身热下利,苔黄脉数
清热止利
葛根芩连汤
热郁少阳
身热,口苦,心烦,脉弦数
苦寒清热,养阴透邪
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汤
热盛动风
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羚角钩藤汤
热灼营阴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芳香宣化,燥湿运脾
雷氏芳香化浊法
合三仁汤
湿热并重
闲阻中焦
身热汗出不解,脘痞呕恶,心中烦闷,苔黄腻
辛开苦降,燥湿泄热
王氏连朴饮
热重湿轻
蕴阻中焦
高热汗出,口渴脘痞,苔黄微腻
清泻胃热,兼燥脾湿
白虎加苍术汤
湿热蕴毒
咽喉肿痛或身目发黄等蕴毒外发之象
清热化湿解毒
甘露消毒丹
暑湿积滞
郁结肠道
身热稽留,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滑数
清化湿热,豁痰开窍
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暑湿内陷心营
灼热烦躁,目合耳聋,神识不清,舌绛苔黄腻
清心开窍,涤暑化湿
清营汤合六一散
送服至宝丹
热闭心包
瘀阻血脉
灼热不已,神昏谵语,皮肤黏膜出血斑,舌深绛或紫暗
清心开窍,活血通络
犀地清络饮
湿热化燥
伤络便血
身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红绛
清火解毒,凉血止血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导滞通下,清暑化湿
枳实导滞汤
暑湿郁阻少阳
寒热如疟,脘痞苔腻,身热午后加重
和解少阳,清热化湿
蒿芩清胆汤
暑湿弥漫三焦
脘痞腹胀,大便溏臭稀水,小便短赤,胸闷耳聋,咳痰咯血,
清暑化湿,宣通三焦
三石汤
暑湿伤气
身热自汗,神疲肢倦,便溏苔腻,脉浮大无力
清暑化湿,培元和中
东垣清暑益气汤
湿热酿痰
蒙蔽心包
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苔黄腻
温病主要证型、辨证要点、治法、代表方对应表
证型
辨证要点
治法
代表方
温热类温病
风热犯卫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咽喉红痛,苔薄脉浮数
辛凉解表,宣肺泻热
银翘散,桑菊饮
燥热犯卫
发热,微恶风寒,干咳,咽干鼻燥,苔薄而燥
辛凉甘润,清透肺卫
桑杏汤
肺热壅盛
身热,咳喘,口渴,苔黄,脉数
清热宣肺平喘
麻杏石甘汤
燥热伤肺
身热,干咳无痰或少痰、气逆而喘、鼻咽干燥、脉数苔燥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清营汤
热陷心包
身热肢厥,神昏谵语,舌色鲜绛
清心凉营,豁痰开窍
清宫汤送服温病“三宝”
内闭外脱
身热,神昏,汗多,肢厥,脉微
清心开窍,固脱救逆
生脉散或参附汤合温病“三宝”
热盛动血
灼热躁扰,斑疹,出血,舌深绛
清热解毒瘀斑,脉细涩
凉血逐瘀
桃仁承气汤
湿热类温病
邪遏卫气
恶寒,身热不扬,胸闷脘痞,苔白腻
芳香辛散
宣化表里湿邪
藿朴夏苓汤
三仁汤
邪阻膜原
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舌苔白厚浊腻
疏利透达膜原湿浊
雷氏宣透膜原法
卫气同病
发热恶寒,心烦口渴,脘痞苔腻
疏解表邪,清暑化湿
雷氏清宣化湿法
黄连香薷饮
银翘散去牛蒡子
元参加杏仁滑石
湿重热轻
闲阻中焦
身热不扬,脘痞腹胀,苔白腻
余热未消
气阴两伤
低热,口干,气短,舌红而干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竹叶石膏汤
阴虚火炽
身热,心烦不寐,舌红,脉细数
泻火育阴
黄连阿胶汤
邪留阴分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
滋阴透热
青蒿鳖甲汤
真阴耗竭
低热,咽燥,齿黑,舌干绛,脉虚细或结代
滋养肾阴
加减复脉汤
虚风内动
手足蠕动,甚或瘛瘲,舌干绛
滋阴养血,柔肝息风
三甲复脉汤
解毒辟秽,芳香开闭
玉枢丹
行军散
疫毒充斥
身热,头痛如劈,舌绛苔焦或生芒刺,脉浮大而数或沉数,或六脉沉细而数
解毒清泄,凉血护阴
清瘟败毒饮
正衰邪恋
身热,口不渴,默默不语,神识不清,或胁下刺痛,或肢体时疼,脉数
扶正祛邪
三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