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炼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课件
生命•生命
夜晚,我写稿子,一只飞蛾在我头上飞来飞去,骚扰 着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歇时,一伸手抓住了它,我想 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挣扎,我感到一股力量在跃动, 强烈而鲜明。一只飞蛾,只要我的手指一用力,它就 不能再动了,可是那翅膀,挣扎得生命之欲望,令我 震惊,我就放了它!。
绿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 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 在天宇中一般。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 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 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 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 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
中微微
。 (闪动、颤抖)
“闪动”只是客观描写,“颤抖”则是一种 主观感受,与作者‚担心灯会灭的心情相吻 合。
雨还是
下着,吴荪甫用了压倒雨声的洪
亮嗓音继续叫道:……
(腾腾地、哗啦哗啦地)
“腾腾”一词表现了雨点下落时的水气与雾 气相结合的样子。
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 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 胖开了 他的右半身了。
最切情感 新颖别致 使用修辞 活用词性
小试身手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教学博苑06-22 0936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教学重点】1 理解炼字、炼句的目的、作用。
2 实现语言简明、连贯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语言的细致的品味【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语出杜甫的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字句的准确、生动的要求,即本课所要了解的炼字、炼句。
二体会炼字的妙处1 学生给出古人炼字的佳话如:“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
2 依据课本,开展品读活动( 1 )请同学看一下课本中摘录的朱自清《绿》一文中的几个句子,试着更换其中的加点字,看看不同的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朱自清的散文很少有华丽的铺排与藻饰,虽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朴素自然,所谓“于平淡之中见神奇”。
这几个句子中的加点词当然可以用其他很多动词来代替,但在表达效果上自然会有不同。
( 2 )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本中《生命·生命》选段,然后也写一段话,意思一样,看一看自己在选词用句上与林杏子有什么不同,谈谈感受。
这段文字娓娓道来,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却在不经意间就打动了我们。
没有使用生僻字词,也没有使用纷繁复杂的句式。
不能否认,浓妆艳抹是一种美,但这种素面朝天的清新美更值得追求。
注:在这一环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笔下的亮点,而不能急于否定他们的尝试。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细加辨析,让他们感受到选词炼句的魅力。
要知道,脱离语境是很难判断高下的。
如“一字师”郑谷改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为“一枝”,原因是“未早也”;而同样是咏梅,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 , 凌寒独自开”中的“数枝”就不能机械地改为“一枝”。
3 教师补充课堂练习( 1 ).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地原稿与修改稿。
【原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人们常常溢美文学大家选择使用词语和句子有所谓“随手拈来”或“神来之笔”。
但其实在看似“神来”、“随手”的背后,更多的恐怕还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还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还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孟子·离娄上》赏读:(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啊;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啊。
”2.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赏读:(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一个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每一个人。
”3.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离娄上》赏读:(孟子说:)“服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权力·权利“权力”是国家、公众或上级赋予的职权、强制力;“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
例句1:政治新星金正恩正式步入权力核心。
例句2:碧生源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员工权利。
前车可鉴·前车之鉴“前车可鉴”:鉴,镜子,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
“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作为以后的教训。
都出自《汉书》“前车覆,后车戒”,但意义不同。
“前车可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训;做动词用。
“前车之鉴”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做名词用。
例句1:日本经济的惨痛教训前车可鉴,中国绝不重蹈覆辙。
例句2:就韩国而言,可以将在同中国的外交战中完全失败的日本视为前车之鉴。
课题链接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精心挑选关键词语。
这是炼字的基本功。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语不惊人死不休
轻风
细柳
哪个字填进去最合适? 舞 摇 扶
淡月
梅花
失
映
隐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 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 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 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 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 不禁托掌称妙。
生命在于“动”
清平乐 ·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 之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清平乐 ·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 之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如果中心词是动词,那么“修饰语+中心 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 语,例如“静静地听”,“听”是动词, “静静”就是状语。 书面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用一两句话描述某人在某种情境下的 神情或动作。 • 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 、补全句子。 我[ ]看着老师的眼睛,[ ]说: “ ”
3、富有生命力的名句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泊船瓜洲》) •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天仙子》)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木兰花》)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题临安邸》)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炼句
• • • •
4、形象生动
• 反映生活、描写人物,能做到细腻生动, 真实可感;写景状物,则使人仿佛伸手可及, 举目可见,如临其境。
一个多钟头以后,我们穿出了迷茫昏暗的后峡, 这时眼前突然明亮起来,只见落日衔山,河谷里出现 了闪光的梧桐树和随风摇摆的柳林。河的两岸麦田金 碧,村屋点点。路边野玫瑰和姊妹花香气扑鼻。沿着 低冈一带草原平铺,牛羊在夕阳下把千万条黑影投落 在绿草上……(碧野《雪路云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选词——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
• 1、精心挑选关键词语
• 轻风(摇、舞、扶)细柳, 淡月(映、隐、失)梅花。 • 清风似乎在轻扶着杨柳,淡淡的月光下点点梅花 若隐若现 。 • “扶”字和“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 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 裁。用“失”比“映”和“隐”好,因为“失”字表 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 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三)并列的语句中,在对几个并列的方面 分别进行申说阐述时,句式结构上要求大体整齐 匀称。 例子:而且有的叫卖者语言之不卫生,腔调 之古怪,表情之不那么正派,更令人厌恶。 分析:“语言之不卫生”“表情之不那么正 派”和“强调之古怪”不协调。因为,前两是否 定,后者是肯定。
练习
1)、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他 B ,两颊微微陷下去。 身体魁伟, (A 、粗黑的眉毛 B 、眉毛粗而黑)
• •
• •
3、新鲜活泼
• “惟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 写文章如果只会堆砌陈词滥调,肯定会令 人生厌,所以还要求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 。当然使用新鲜词语并不是要生造词语,而是 要巧用、活用词语。 新鲜别致 巧用、活用词语 湖人扑灭热火 公牛顶翻灰熊 三万考生跨过“一本线” “鸟巢”编织完成
课件4: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更是道尽了炼字推敲的甘苦,让人感动。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泊 船瓜洲》时,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先由“到”改“过”, 又换“入”,再换“满”,最后,终于炼出“绿”字,才心满意足, 使诗歌意境陡然升华,那更是千古绝唱。与王安石同时代的词人宋 祁对其《玉楼春》一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也是反复锤 炼,对“闹”字也数次改动,先由“而”到“浓”,最后炼字为 “闹”,更是使满词生辉,在文坛上留下万代佳话。清人刘公勇在 词话里对宋祁炼字给了高度的评价,刘赞到:“一闹字卓绝千古。”
其次,郭老这种虚怀若谷,甘拜“一字之师”的精神,使我们深受 教育。“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 深。”郭老学识渊博且卓有贡献,但治学仍如此严谨,对人也是那 样谦虚诚恳,这便是其伟大之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历史 告诉我们:凡是有成就的人,则一定是善于以人为师,善于博取众 长的人。只要有点长处,有一孔之见或一得之功的都应作为自己的 老师。只有“不耻相师”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胡舜陟改得有理。“低绮户”不过是说月光低低地照进“绮 户”(雕花的门窗)而已;“窥”却是悄悄地看着的意思,这一来, 月亮就有生命、有性格了。月亮那清亮的“目光”悄悄地凝视着 “绮户”,投射到心事重重、辗转反侧的失眠者身上,是同情失 眠者还是嘲笑失眠者庸人自扰?结合下句“不应有恨……”来看, 更别具情味。所以“窥”字比“低”字生动、深刻得多。如果苏 东坡有知,定会拜胡舜陟为一字师。
(3)从语法的角度看炼字。 选词炼句是修辞问题,同时也常常是语法问题。诗人们最讲究炼句, 把一个句子炼好了,全诗为之生色不少。一般地说,诗句中最重要 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称为谓词),把这个中心词炼好了,这 是所谓一字千金,诗句就变为生动的、形象的了。著名的“推敲” 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个道理。这个“敲”字,也正是谓语的中心词。 谓语中心词,一般是用动词充当的。因此,炼字往往也就是炼动词。 现在试举一些例子来证明。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PPT3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 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 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 风、细柳、淡月、梅花”中, 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 诗眼。苏东坡当即道……
轻风 __ 细柳 淡月__梅花
1.“轻风摇细柳,淡月 映梅花。”不料苏小妹 却评之为“下品”。 2.“轻风舞细柳,淡月 隐梅花。”小妹微笑道: “好是好了,但仍不属 上品。”
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 “一字之师”的故事, 你了解“一字师”的 出典吗?你还了解哪 些“炼字”的佳话?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 ‘‘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
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参考答案: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 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 故事不胜枚举。
1.“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 上反复“推敲”;“鸟宿池边树, 僧(推、敲)月下门。”诗人为 “推”“敲”费尽脑汁,韩愈 提议用 “敲” 。
2.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 南
• 运用修辞或词类活用
选词方法: 1、选择准确准确贴切的词。 如巴金在《灯》中所写: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 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 中微微颤抖。”
思考:为什么用“颤抖”而不用“闪动”?
因为“闪动”客观描写,“颤抖”主观感受。
选词方法: 2、选择生动形象的词语。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寻常。
一、解读文本 ——修饰语与中心语 P98-99
课件1: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2.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提示:(1)精心挑选关键词语。古人作诗行文常常讲 究“诗眼”,就是指要用一个最关键最恰当的词来表 达该句甚至全文的主旨和意趣。(2)恰当使用修饰词 语。经过恰当的修饰点染,不仅能增加信息量,而且 会使语句更富于感情色彩。(3)注意词语的巧妙搭配。 词语巧妙地配合使用,能大大增强表达效果,往往也 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 “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 这两个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两个动词“收”“出”的赏 析,两个动词意思相对,并且一般情况下动词的使 用往往和拟人手法的运用紧密结合在一起。组织 答案时,首先解释这两个词在诗中的具体含义,然 后结合写作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1)请赏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中“还”字的表达效 果。 解析:“今春还听杜鹃啼”包含着词人年年希望又年 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他心头的阴影仍 是那样沉重。一个“还”字,贯串了过去与现在,交织 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又对以后的状 况作了一定的暗示。
答案:一个“还”字,不仅体现了词人年年盼望与 妻子重逢的殷切之情以及盼望落空后的失望之情, 还暗示了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 满与控诉。
(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本词的表达技巧主要表现为 以个人之情写兴亡之恨,即以小见大,要明确个人为 “小”,国家兴亡为“大”。 答案:以小见大。词的上阕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 词人与妻子失散、流落江南的痛苦,下阕写自己对 夫妻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此词明写夫妻离散的痛苦,实则描写了整个时代的 社会悲剧;既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亦抒发 了对故土的一片热爱之情。
语文:《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案:选词•炼词昨天在学校里开了一节公开课,美其名曰“骨干教师示范课”,上的是《语言文字运用》一书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的内容。
现将教案呈现如下:选词·炼词教学目标一、理解选词的基本内涵,体会选词的重要作用;二、掌握选词的标准、对象和角度。
三、结合高考考点,了解有关的高考题型,培养学生的鉴赏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杜甫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能成“诗圣”,就源于他对语言艺术的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
古人作文讲究斟酌字句,能订正一字之误读,能改好一个字,即可为师,即“一字师”。
课文97页为我们讲述了郭沫若“一字之师”的故事,其实早在唐朝也有“一字之师”的故事: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
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
”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师。
——[宋]陶岳《五代史补》其他一些古人炼字佳话:贾岛“推敲”李三瘦(李清照“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凤凰台上忆吹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红杏尚书(宋祁“红尚枝头意闹”)王安石“风又绿江南岸”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二、研习新课(一)解读“选词”《文心雕龙》中有一段话:“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意思是说选择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
我们只要准确地选择好词语,句子也就没有瑕疵了,所以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说“选词”。
课文97页中说: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遣词造句,而各种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几乎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
可见,选词也就是对词进行锤炼,即“炼词”。
1.炼词的标准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时说:“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草恋山。'"紧接这句旳"土"与"山",以"家乡国土"作主 语使前后句之间衔接紧密,而且过渡也很自然。把"怎 能不怀念落入敌手旳家乡国土"改成"背井离乡旳人怎能 不怀念",长句变短句,反问旳力度也因为语言节奏旳 加紧而明显增大,从而更加好地强调了人们对故土旳依 恋。修改旳第二处提议不太好。这一句之前旳讲旳都是 怀乡之情,这一句之后则是开始讲家乡口味了。从语义 和文思旳贯穿上来看以"怀乡之情"作主语是比较自然流 畅旳。
句中A句是双重否定,但比B句语气显得委婉。
三、陈说句和疑问句
疑问句中有两种特殊句式:设问句和反问句。 设问句,吸引读者旳注意,显得亲切自然; 反问句,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
四、整句和散句
• 整句指构造相同或相同,字数大致相等、排列整齐 旳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 反复句、顶针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种关系 旳复句。整句旳修辞作用是形式整齐,音节友 好.能够起到强调某种意义旳加强语势旳作用。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汉语旳词汇浩如烟海, 我们怎样才干得心应手、妙笔生花?
细察之,巧思之,则神韵成于 心中而淌于笔尖。
法国作家福楼拜
“要描写一种事物,唯有一 种名词;要体现一种动作, 唯有一种动词;要得到一 种性质,唯有一种形容词。 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 非发觉这个唯一旳词语不 可,不能用类似旳词语敷 衍了事。”
完毕P102课后题
•
一、戏剧主要靠对话来塑造人物和体现情节,双方面对面说
话,尤其要求语言简洁、紧凑。仔细阅读下面旳原文和改稿,分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ppt3 人教课标版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 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 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 翔……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 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 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 风、细柳、淡月、梅花”中, 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 诗眼。苏东坡当即道……
轻风 __ 细柳
淡月__梅花
1.“轻风摇细柳,淡月 映梅花。”不料苏小妹 却评之为“下品”。 2.“轻风舞细柳,淡月 隐梅花。”小妹微笑道: “好是好了,但仍不属 上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抓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2、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3、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4、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学习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无论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也跟着我们在一起。——莎士比亚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 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 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炼句优质课
一、选词 修饰语与中心语 如果中心词是名词,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中偏 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利的歌 声”“歌声”是名词,“胜利”就是定语。 如果中心词是动词,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状中偏正 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语,例如“静静地听”,“听” 是动词,“静静”就是状语。 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 邸》)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富有生命力的动词
1.准确。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即话说明白就行了。 如鲁迅的散文《秋夜》的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 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短短 数语,意蕴无穷。 2.生动。如:“大漠孤烟之,长河落日圆”,“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描绘出一幅 极具特色的风光人情的画卷。“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 “闹”字使人联想到鲜花怒放、蜂飞蝶舞的情景,甚至能 引起读者对一切生机勃勃的事物的想像。
二、炼句 如何炼句 ? 1、简洁。 最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 2、连贯。 前后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恰当地衔接,做到行云流水。 3、句式。 短句和长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常式句和 变式句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 ——任广华
汉语的词汇浩如烟海,
我们如何才能得心应手、妙笔生花?
细察之,巧思之,则神韵成于心中而淌于笔尖。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 《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 ‘数枝,未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 以谷为一字师。”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遣词造句,而各种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
邢永进《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与炼句》教师版
(四)整句和散句
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顶针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种关系的复句。整句的修辞作用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可以起到强调某种意义的加强语势的作用。
散句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短句的作用是活泼自然,富有变化。无单调、呆板之感。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用整句或散句,或整句、散句并用,都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3、1)、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他身体魁伟,,
两颊微微陷下去。(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B)
2)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A、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B、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A)
3)、建筑是凝固的诗:。诗有古代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
明确:“语言之不卫生”“表情之不那么正派”和“强调之古怪”不协调。因为,前两是肯定,后者是否定。
三、其他炼句现象
例五:
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
学生笔记栏
目标检测
1、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分析:句中A句是双重否定,比B句语气更强烈、坚定。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分析:句中A句是肯定说法,B句是否定说法,后者语意轻弱,语气缓和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示例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示例
第六课第一节选词和炼句
一、教学概述
1.1教学目的
(1)领悟选词炼句的精妙,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2)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讨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语句,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热爱。
1.2课时安排
本课共2课时。
二、字斟句酌为哪般(第一课时)
2.1导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请学生阅读引子后说一说类似的选词炼句的例子。
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故事不胜枚举。
“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得来不易,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的“满纸荒唐言”……。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了“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甚至“知音如不赏”,就要“归卧故山秋”了呢?选词炼句,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2.2品评:独具慧眼,含英咀华
顾名思义,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而炼句,就是对句子的锤炼,要求我们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表现出丰富的意味。
同学们可回味一下那些幼时可诵的佳句名篇,试着咀嚼一番,看现在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示例】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习题一、课内双基1.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1)写出本段中用得精彩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些动词刻画出了“黑的人”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嚷、抢、扯、裹、塞、抓、捏、哼。
(2)这一段中用的动词既简洁又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那人”的神情、动作、语言,表现了他蛮横、凶残、贪婪、奸诈的性格。
2.蒋捷词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你认为哪个词是词眼?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红”和“绿”是词眼,因为形容词用作动词,除了富有色彩感外,还富有动态感。
3.(1)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2)后面大船来得飞快。
那明明白白是鬼子。
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两段中用了模仿摇橹的拟声词,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选词造句别具匠心。
炼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便于理解
◇考查形式:①选择题;②语言表达运用题。
㈠避免啰嗦
⑴.围绕中心,抓住要点
不说废话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简 这种笨重的汉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 牍文书“笨重”使用“不 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 方便”。首句提出看法, 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 接下去两句用两个事例说 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 片竹简,是由两名 明这一看法。文字较简洁, 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庭里面去的。汉武 意思很明确。最后一句是 顺着第三句说下来的,并 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 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不全是说明“笨重”“不 方便”的,因此应把它删 去。 删去
的基本要求 :
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
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
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㈢避免晦涩
便于理解
东北孩子小的时候,贼淘,晒的雀黑,每晚 回到家小脸都魂儿画儿的,爸妈总会说:成天遥 哪瞎跑,瞅你那脸,埋了沽汰的! 东北的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淘气,晒的很黑, 每晚回到家小脸都跟画了花一样,爸妈总会说: 整天到处乱跑,看你那脸,脏兮兮的!
如何炼句
炼句:千锤百炼
• 炼句需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
很多文章也因为某些句子的锤炼特别 成功而获得很好的表达效果。
千锤百炼
连贯
考点要释
用尽量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①不啰嗦重复,不说多余的话。 ——简简单单 ②表述要清晰,明白易懂。 ——明明白白
◇考查内容: ㈠避免啰嗦 不说废话 防止误解
解答:①“无力地”属重复修饰,且与当句不协调,删去 它简洁而协调;②“落下地来”与“棉絮一样”的雪花的 姿态与“无目的”不协调,改为“四处飘落”更贴切形象; ③啰嗦,不简练,改后更简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选登语不惊人死不休——炼句漳州普教室李都明一.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分选词和炼句,这一节课只讲“炼句”。
显然,选词与炼句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教材的编写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并列在一块。
但是,不管是选词还是炼句,内容都十分丰富,一节课想完成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教学,恐怕难度非常大。
又因为尽管这两方面的内容有些交叉,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从适合学生的学习的角度上考虑,我在形式上把它们分开,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只在“工具箱”的“总提”和“炼句”中作了简单的陈述,而“炼句”也只是对“简洁”和“连贯”作简要介绍。
只有这一些内容是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炼句”的需要的。
因此,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依据教材并对教材作适当的扩充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有如下设想:以前人炼句的事例先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炼句的重要性,并对其成功的原因作必要的探究。
在此基础上,学习教材关于炼句(简洁、连贯)的内容并作适当的扩充,理解和掌握炼句的基本方法。
最后,以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应该说,学生对于炼句已经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尽管这一些知识是零碎的,但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是必需的。
但是炼句的作用,学生未必有足够的认识;其次,对中学生来说,从整个语境来考虑炼句还不是很熟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同时也可能是学习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1.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在语言实际运用中的培养,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中学习应用。
正确理解和运用教材的编写意图,促进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2.“炼句”作为一种语文的实用能力,既是体现为一种语言技能,又以语文的素养为背景,“炼句”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往往与语文素养的强弱密切相关;同理,提高学生“炼句”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也可能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强化。
因此,“炼句”的学习应着眼于学生对语境中的句子理解与选用。
这一点是本设计所力图体现的。
3.语言文字应用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能力,并不排斥必要的知识;相反,它还必须以掌握一定的知识为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介绍或者复习诸如句式的知识是必要的。
四.教学目标1.理解“炼句”的重要性。
2.理解并掌握“炼句”简洁、连贯的技能。
3.掌握句式的一般知识,并学会在语境中选用恰当的句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炼句”简洁、连贯的技能。
难点:根据语境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句式。
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句”。
这“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指名学生回答)明确:“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的诗句,意思是:我的癖性是特别喜欢写诗炼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死也不肯罢休。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
他的这种对语言执着的追求,使他的很多诗作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品。
教材借用他的这个诗句作为这一部分的标题,一方面说明古人对选词和炼句的重视,一方面也告诉我们,语言表达必须重视词句的锤炼。
1.前人炼句的经验(板书)[课堂活动一]说事例,谈体会。
请学生说出自己熟知的名句,并说出它们成为“名句”的原因。
(学生说原因时不一定说得清楚,但只要说的有道理即可加以肯定)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名句都是一些脍炙人口并流传千载的句子,可见精彩句子的生命力是多么强大啊!今天,我们吟诵这一些名句的时候,这一些作者的形象,他们所体验的情感都宛如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心里,依然是那样的可感,那样的令人动容。
那么,这一些句子是不是可以脱离诗篇的意境而成为名句的呢?老师也说一个名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叶绍翁《游园不值》的名句。
[多媒体展示]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大家知道吗?在他之前,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写过这样的诗句:[多媒体展示]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蔼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个诗句在原作里一点都不出名,到了“抄袭”的作品里反而出名了,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也可与学生讨论。
指名学生回答)小结:教师可以对两首诗的意境作适当的分析(能说明句子与语境的关系即可)。
明确:与诗歌的整个意境密切相关。
可见,炼句不能脱离语境,好的句子能够有力地表现语境的意义。
(板书)那么,教材是怎么说的呢?2.教材学习(请学生打开教材,阅读“炼句”的内容)(学生阅读之后,请学生概述其内容)问题1:“简洁”的要求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明确: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学生的例子能说明问题即可。
问题2:既然炼句要求简洁,教材为什么举了鲁迅把简洁的句子改成“不简洁”的表达?明确:简洁是一般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还应当考虑表达的需要。
也就是说,该简洁时就简洁,该铺开时就铺开。
[小试身手]要求学生阅读必修5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关“雪”的描写,说说其修辞效果。
附:解说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
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
”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周先慎的《简笔与繁笔》)“风雪山神庙”这一章对风雪的描写,也是成功的,与人物性格的变化,故事情节的进展,斗争高潮中环境、气氛的烘托紧密结合,其作用与艺术效果跟写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看林冲刚到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矛盾冲突的浪头也渐渐涌起;到林冲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了,情节的紧张气氛也在不断增浓;最后到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仇人时,“那雪下得更猛”。
这些描写不但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对雪的本身描写也生动逼真。
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那雪正下得紧”,接着“越下得紧”,到最后“那雪越下得更猛”;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下雪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如临其境。
(选自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下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作者程郁缀)问题3.做到句子连贯有什么要求?明确:“连贯”是表达中句间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
它的三个条件是:(1)统一的话题;(2)合理的句序;(3)语言的衔接与照应。
(教师应对三个条件作适当的点拨)问题4:既然“连贯”是由这三方面组成的,为什么教材这一部分的内容只讲句式?明确:句子的连贯是炼句的基本要求,而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使句子的表达更加有力,而且,选用句式来表达也需要讲究连贯。
问题5: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常用的句式呢?明确: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包括双重否定),长句、短句,主谓倒装句,宾语提前句,还有排比句、反问句等。
根据这一些句式表意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用这些句式。
[小试身手]以下是我们以“现在”为话题写的作文的开头,其中有一些词语用得不够准确,一些句子用得不够简洁,试加以修改。
[幻灯片展示]常听有人叫苦,时光短暂。
人生不过几十年的光阴,犹如历史长河中一个过路匆匆的旅客,如现在水面一颗轻飘飘的泡沫。
确实,人生用短暂来形容也极为恰当,但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我们能做的,并把它做好的唯一方法就是把握现在。
(学生修改,教师于其他同学一起订正)明确:1.文段想表达的意思是人生是短暂的,人们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
2.修改示例:常听有人叫苦,[删去]时光短暂(人生苦短)。
人生不过几十年的光阴,[删去](每一个人都只是)犹如[删去]历史长河中一个过路匆匆的旅客(的匆匆过客),如现在水面一颗轻飘飘的泡沫[删去]。
确实,人生用短暂来形容也极为恰当,但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删去]我们能做的,并(努力)把它做好的唯一方法[删去]就是把握现在。
以上的修改:1.避免重复;2.注意辨析词义;3.选词注意上下语句。
可见,句子的锤炼也涉及到词语的选用。
根据以上内容,再做一次修改,使句子的表达更加生动。
[幻灯片展示]人生苦短。
每一个人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匆匆过客。
我们能做的,并努力把它做好的就是把握现在。
修改示例:人生苦短。
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黎庶草民,每一个人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匆匆过客。
那么,我们就只能来人世间空走一回而不能有所作为么?当然不是。
即便是普通的百姓,也未必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
但,每一个人所能做的,并努力把它做好的就是把握现在。
小结:今天,我们这一节课学习“炼句”,即学习了别人怎样炼句,自己也一试身手。
但炼句作为一项语言技能,并不是这一节就能完全掌握的。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的学习作为一个新起点,在今后语言文字的表达中加以应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
3.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下面各题。
①以下四句顺序如何排列,全段才连贯。
(1)四周的景色秀丽异常。
(2)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顽皮的小虾儿,在眼前游来游去。
(3)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
(4)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②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
语言的形式,A 能是美的,B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
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C 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
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D 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E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F 二者这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A B C D E F③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写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
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参考答案】①1、3、4、2 ②A之所以B因为C所以D也E尽管F但是③A七.教学反思“炼句”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一节课要完成所有内容的学习是不可能的,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并不是学生对于炼句的完全学习。